接连几个夜晚,灯下盘点一年里新得的古钱,剔锈,除尘,水煮消毒。当然,还要查对图谱,看能否意外找出一些少见的版别。多年来一直在收藏圈子外徘徊,无力深入,故而所得有限,自得其乐而已。今年的收获尤其少,谈得上珍稀的,只有一枚样币。除了自己不上心,也和中国古玩大量回流有关。国内来的“寻宝团”,购买态势凶猛,所到之处,如风卷落叶,弄得美国人都警觉了:凡有中国字的,都是宝贝。
和北卡罗来纳州的老古玩商鲍伯·莱斯打交道十多年了,一个性情开朗的绅士。他的存货里,有三枚崇祯小钱,一枚背“太平”,一枚背“旨奉”,一枚跑马,都是常见的品种,品相不错,因嫌其价高,没买,这次决定都买回来。
崇祯钱背后有各种各样的字,地名、干支、记值,以及符号。两个字的,种类不多,“太平”,“旨奉”(也许是奉旨,刻模时排反了),念起来怪有意思的。至于跑马,那就大名鼎鼎啦。不明白铸钱的官员怎么会想出这个主意,铸一匹小马在钱背穿孔的下方作跑步的样子。崇祯为人刻板,不是喜欢别出心裁的人。明钱历来的符号,多是星月。这匹马来得奇怪。钱铸出后不久就有几种传说。一种说法是,一马进门,是为“闯”字,崇祯果然死在李自成手上;另一种说法,南明出了个马士英,一马乱天下,也是个坏事的家伙。
九月初,西雅图的老钱商西蒙斯先生整批买到新泽西一位收藏家的藏品,分批贴到他的网页上出售。我一看,就知道有人又当了冤大头。全是些似是而非的东西,破烂得不成样子,却枚枚高价。来源呢,据说是星港的两位先生。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接触过的新加坡人那么爱卖假货。现在,既然没本事明辨是非,只好敬而远之。这批货,我凑热闹,捡了两枚普通品,但都是出自美国本土商家的。
从莱斯那里购进的好东西,是一枚湖北省光绪机制方孔钱的样币。光绪末年,引进西方技术,一改传统的翻砂浇铸方法,用机器打造钱币。湖北的造币厂在武昌,钱币背面用满文“宝武”二字。当时的模具请美国雕刻,有两个版式,一种字体较大,称大字版,另一种字体较小,称小字版。中方审定,选了大字版,广为发行。小字版未被采用,只有美方打制的若干枚样品留下来,这就是著名的宝武小字样币。
有玩家说,宝武小字样币存世不超过五枚,不知确切与否。我在纽约,近水楼台,见过三枚,其中一枚送到北京拍卖了,还有一枚,就是这次所得的。加上听说过的,或许不止五枚。但无论如何,稀罕是肯定稀罕的。造币厂的样币,怎么也不能成千上万吧。
中国集藏古钱币的,据说人数在百万以上,有一定资历和实力的,数以百计。一枚存世只有几枚的钱币,经过百年沧桑,辗转于世界各地,最后流落到某人之手,要经过多少环节,是多么难得的缘分。
但这并不是说,拥有一枚珍品是多么了不起的事。事实上,中国历史长,地域广,古钱种类繁多,存世以枚计的稀罕宝贝,怕也有几千或上万种。这样,不计品种,就总量而言,所谓珍稀钱币,其实是有几万枚的。一个真心喜好而不断寻觅的人,得到几枚,不像想象得那么难。
不错,得到一枚珍稀钱币不难。可是,要得到特定的一枚,得到你正想要的那一枚,却有如登天。有钱,容易些,机会多些,但能不能到你手上,最终成事在天。这里的概率,不用算也知道。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念着两枚作为玩物而非流通货币的花钱,一枚是汉朝的,币面文字是,“乐无事,宜酒食”。另一枚是大约宋铸的大花钱,钱上是一封问候朋友的短信,书法极好,有人说是黄庭坚体。这两种钱,只在网上各见过一枚,估计一辈子也难得到。
藏家常言:遇到喜欢的,不能错过。老天给你的机会,不会有第二次。错过了,就是终生错过。我正式玩钱,已经十五年。若从孩提时的收集算起,时间更长。如果说有什么感受,就是这两个字:缘分。缘分不是求而可得的,该来就来。缘分来了,不能错过。
早些年,心思常变。有些东西,到手后玩过一段日子,不当回事了,换给别人,或者去店里卖掉。这其中有几枚,后来时时想起,百计寻觅,再无芳踪。卖掉的,不去说了。换掉的,虽然得了别的,也好,也喜欢,却不能完全替代原来的。这也算是日久生情?或者说,下意识里,天性里,我们都由衷地尊敬这个叫“缘分”的神秘事物?
俗语说:五百年修得同船渡。今天听起来不无煽情之嫌,但我挺认同。因为这句话的意思是,第一,你要学会珍惜;第二,莫妄求,莫贪婪;第三,得失随意;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因为珍惜,你要享受。
明钱近几年才开始攒一些,以前基本不碰,因为讨厌朱元璋。说到思想专制,大家都骂秦始皇。要和朱元璋比,秦始皇就是慈善家,好好先生了。后来觉得,这样疾恶如仇,有点小孩子气。历史上的浑蛋多着呢,咱们只认钱,不认人。清朝有位学人,生平痛恨太平天国钱,说有血腥气,见到一枚,动辄刀砍斧斫,务必毁坏了事。其实,太平天国又算什么呢?那么多的军阀、盗寇、汉奸儿皇帝,他们的政权寿命短,发行的钱币数量小,往往成为珍品。因太平军逼近而自杀殉国的画家戴熙,他最珍爱的一枚钱,据他考证是黄巢的。我想,戴熙那样的传统士大夫,一定不会认同杀人如麻的落第秀才黄巢,但他对历史之物的态度很平和。
叶德辉在《古钱杂咏》中咏到唐朝“安史之乱”时史思明铸的“得一元宝”和“顺天元宝”钱:
得一谁知谶未真,顺天新铸有重轮。
洛阳古寺铜销尽,都是如来劫后身。
史思明建都洛阳,拟定年号铸钱。根据《老子》第三十九章,“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确定以“得一”为年号。不料有人说,得一,只得一年,“非长久之兆”,于是改为“顺天”。传说思明铸钱,毁寺庙佛像取铜,故叶氏有此感叹。后人念及此诗,也会生出一点对微物的“历史的温情”吧。
2009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