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59300000025

第25章 孩子的世界你不懂——人际交往能力要从小培养(2)

读懂孩子的行为

丹丹拒绝到外面买牛奶,甚至为此哭泣,这表明她在意的不是牛奶,而是岚岚的友情。因为一直以来,在丹丹的心目中,岚岚就是她最好的朋友。事实也的确如此,岚岚总是很照顾丹丹。丹丹吃药,岚岚会喂;丹丹上厕所,岚岚会陪着;岚岚有好吃的,也会想着丹丹,宁可自己不吃。而且有一次,菡菡和丹丹抢玩具,岚岚毫不犹豫地就冲过去帮丹丹。

可是今天,岚岚却和菡菡躲在屋里不开门,把丹丹关在外面,在丹丹看来,这就是在孤立她。而且岚岚给菡菡牛奶,却不给她,这就意味着岚岚更喜欢菡菡,不像以前那么喜欢她了。因此,此时丹丹的心里会有种被人拒绝的挫败感,感情上会难以接受。所以,与其说是丹丹一定要拿到岚岚的牛奶,不如说是一定要得到岚岚的友谊。

其实,人这一生中总会遇到诸多拒绝,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是因为忍受不了别人的拒绝,而一旦被人拒绝就会倍生挫败感和忌恨感呢?比如,他找别人借钱,别人不借,他便骂这个人狗眼看人低,发誓再也不跟这个人交往。再比如,他求别人办事,别人不给办,他恨不得马上让这个人倒霉。事实上,与这样的人相处,大家都觉得很累,而且这种人的人际关系也非常糟糕,没有真正的朋友,连亲人都敬而远之。

不仅成人如此,对于孩子而言更是如此。事实上,让年幼的孩子体验一下拒绝,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对于3岁多的孩子来说,他们完全可以做到这两点:第一,坦然接受别人的拒绝;第二,有勇气拒绝别人。然而,对于孩子而言,这两点又是多么可贵的品质啊。前者意味着,孩子有一种坦然、平和的心态,面对他人的拒绝能够坦然接受,不会因别人的拒绝而心生忌恨;后者意味着,孩子有自己的个性,敢于说“不”,做人做事不会盲从。

而另一方面,孩子看事物的角度和成人不一样,他们做任何事情是没有恶意的。要知道,岚岚和菡菡绝对不是有意来孤立丹丹的,只是我们家长习惯以成人的眼光来揣测孩子,这样除了加深孩子之间的矛盾之外毫无益处。

所以说,只要家长引导得当,孩子完全可以以平常心来看待朋友的“背叛”。

换种方式爱孩子

类似这样的“牛奶风波”,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发生过。作为家长,当你面对遭到拒绝的孩子时,又该如何处理呢?下面几点建议或许对您有所帮助。

1.孩子遭遇拒绝时,成人要保持平常心

当孩子遭遇“拒绝”、被“孤立”时,如果成人有情绪,孩子会更容易受伤害;如果成人过早介入,就会加深孩子之间的矛盾。其实,如果家长能够宽容地对待别人家的孩子,这样自己的孩子才能学会宽容;如果家长能够创造机会,鼓励孩子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才能使孩子与人友好相处,而斤斤计较只会让孩子失去朋友,内心变得不快乐。

2.教孩子拒绝他人、教孩子坦然接受拒绝

孩子跟大人一样,有拒绝别人的权利,也可能遭受他人的严厉拒绝,作为父母,不但要教会孩子平和、友好、委婉地拒绝他人的要求,还要告诉孩子如何泰然自若地接受他人的拒绝。毫无疑问,这对孩子的成长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所以,家长要抓住机会适时引导孩子建立这一品质。

当然,在孩子遭遇朋友拒绝的时候,家长还是应该先积极地想办法赢得友谊,即便努力无果,也要以平常心来坦然面对。

行为46:总是在意别人的眼光——鼓励孩子听从内心的声音

亦瑶是个自卑、敏感,特别在乎别人对她的态度的小女孩。

一个周末,亦瑶、思思在小凡家玩。玩得开心时,小凡爸回来了,思思和亦瑶都争着叫“叔叔”,小凡爸笑着和她们打招呼,随即,小凡爸叫了一声思思的名字,而没有叫亦瑶,只是冲她笑了笑。因为思思来小凡家的次数比较多,小凡爸早就认识她,而亦瑶第一次来,他不知道怎么称呼。

然而,就是这么一件小事,亦瑶却在意了。

原本亦瑶玩得很开心,外婆催了好几次都不愿回家,但是见叔叔只叫了思思的名字,却没叫她的名字,亦瑶一下子非要让外婆带她回家。后来,这件事又被小凡爸知道了,此时的他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呢。

就这样一个月过去了,当亦瑶再次遇到小凡爸时,还是非常抗拒。那一次,小凡爸非常热情地主动和亦瑶打招呼,并邀请她去家里玩,亲切地说:“亦瑶,上我们家玩好不好?”

亦瑶听了,脸色大变,边哭边拉着一旁的外婆走开,“我不到小凡家,我要回自己家!”显然,亦瑶还对上次小凡爸没有叫她名字的事而耿耿于怀。

其实,亦瑶在意别人对她的看法和评价还不止这一件事。

有一次,小凡穿了一条新裙子,臭美地对亦瑶说:“亦瑶,你看,我穿了新裙子,漂亮吧?你没穿新裙子,不漂亮。”

亦瑶听了,立马就哭了,回到家,一边哭一边委屈地跟妈妈说“小凡说我不漂亮!”过了好一阵儿都是闷闷不乐的。

又有一次,亦瑶穿了一条漂亮的裙子,小凡见了说:“哇,亦瑶好漂亮。”亦瑶听了,反倒变得喜笑颜开了。

读懂孩子的行为

其实,每个孩子天生是不会在乎别人眼光的,当他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如此的无知无畏,哪里管别人怎么看、怎么想。然而,恰恰是成人,慢慢地让孩子活在了别人的眼光里,而问题的症结皆源于家人对孩子实施的“控制教育”。

跟多数城市家庭的教育方式一样,亦瑶家人也希望孩子乖巧听话、懂礼貌、爱干净、守规矩。于是,家人不准孩子玩水、玩沙、玩棍等一切他们认为会弄伤孩子的东西;饮食起居精心照顾,衣服总比别的孩子多一件,身上永远是干干净净的;而且吃喝拉撒玩、交友都由大人决定,孩子基本上没有任何自主选择的余地。

不可否认,家人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绝大多数家人的教养都不是让孩子做他自己,而是让孩子做家人期待的孩子。而这种“控制教育”更是时时刻刻逼着孩子在两条路之间做出选择:一边是孩子内心的声音,一边是外界的声音。当孩子想玩水的时候,他内心的声音是“我要玩水”,而外界声音却是“不许玩”;当孩子不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物品时,他内心的声音是“我不要和别人分享”,而外界的声音却是“你必须分享”。

面对这种教育方式,最初,孩子会以哭闹进行激烈的抗争,但是哭闹早已被家长视为不听话,对问题的解决根本无济于事。最终,在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孩子不得不屈服了。强势的孩子会变得叛逆,弱势的孩子会被贴上“自卑、脆弱、被动、没主见、盲从、在乎别人的看法”的标签。

然而,遗憾的是,直到有一天,当家人抱怨孩子软弱、没主见或胆小,并试图改变孩子时,却丝毫没有意识到问题不在孩子,而在于自己。

我们常说性格形成于幼年,如果一个孩子在其幼年时期从来没有自己做过主,从来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做过事,等其长大以后,势必会毫无主见。与此同时,在孩子的童年时期,如果成人给过太多的评价,尤其是不客观的评价,往往会使孩子丧失客观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能力,反倒更依赖外界对他的评价。所以说,那些成人后依然在乎别人眼光、不能听从自己声音的人,其源头恰恰在童年。

请记住:好的教育应该是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自由地发展,而不是做成人期待的那个孩子。

换种方式爱孩子

每一位家长都想让孩子有个幸福的未来,但不少家长却陷入了教育的误区,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做自己,请家长认真思考下面这些话吧。

1.孩子不是成人的附属品,他们有自主的能力,有自主的机会。家长不可对孩子指手画脚、发号施令,强迫孩子做他不愿做的事,让孩子屈从于成人。

2.如果家长想让孩子幸福快乐,很简单,让他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让他做自己。比如,家长可以让孩子决定该吃什么,而不是一个劲儿地夹菜到他的碗里,或是劝他吃这个、吃那个;让孩子决定该穿什么,该买哪件衣服、哪个玩具;让孩子自己决定要和谁玩,要到哪里玩,或是参与什么活动。

3.家长不要随意评价孩子,就算评价,给孩子的评价也必须是客观的,并且尽可能少。

事实上,当孩子的身体和心灵都获得自由时,他们便能按照自己内心的驱动去做每一件事,而且在经过一次次尝试、挑战、成功之后,孩子自然能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强大的内心力量也会随之而来。

行为47:孩子成了“跟屁虫”——放手让孩子独自成长

晓白和辉辉同住一个小区,晓白3岁,辉辉大他2岁。

说起这个辉辉哥哥,晓白那叫一个喜欢。每次大人一说去辉辉家串门,晓白就特别开心。不过,妈妈却有点犯愁,因为这个大2岁的辉哥哥完全没有把晓白放在眼里。很多时候,到了辉辉家,玩具不让晓白碰不说,就连他画画也不让晓白在边上看。

可是,晓白却执著得很,总会时不时地拉着哥哥的手说:“哥哥,我们一起玩,哥哥,我们一起玩。”

而且辉辉走到哪儿,晓白就跟到哪儿,即便如此,辉辉依然表现得很“孤傲”,对身边的这个“小跟班”爱理不理的。

后来,大人们也参与进来,同辉哥哥商量半天,他才肯勉强带上晓白一起玩,还不时笑他是“跟屁虫”。每每这种时候,晓白妈妈看在眼里总觉得孩子很委屈,很是心疼。

晓白不光对辉辉“情有独钟”,每次大人带他到户外玩,面对比他小的孩子,他基本上没什么耐心,但是,却视比他大的男孩为知己。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最近一段时间,晓白眼中最好的朋友又成了一名读小学三年级的哥哥,这位哥哥是在小区花园认识的。晓白认识这位大朋友后,他的目光就没有离开过这位哥哥。

后来,只要哥哥在楼下玩,晓白必定要跑下去,如果几天没见他,晓白嘴里还会不停地念叨。

有一次,这位哥哥提出来带晓白去他的学校玩一会儿,晓白妈妈担心不安全。可是,晓白却紧紧地抓住哥哥的手,生怕妈妈不同意。然而,在妈妈看来,和一个比自己大好几岁的哥哥交朋友,能聊到一块去吗?

读懂孩子的行为

晓白妈妈所遇到的问题是当前孩子教育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在个性张扬的年代,如果精心栽培的孩子只会唯唯诺诺地跟在别的孩子后面,没有自己任何的主见,身为父母怎能不心急如焚呢?

其实,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偶尔做个“小跟班”也没什么,但是如果经常这样,那么家长就应该好好反省了,因为家庭教育上的弊端才会使孩子缺少主见,喜欢跟在别人后面。

1.家长的过分溺爱

如果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凡事都替孩子计划好、安排好,时间久了,孩子就会越来越依赖大人,变得没有自己的看法,缺少自主性,什么事情都等着大人帮忙。而且在这种教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缺少自信心,无法独立处理事情,哪怕是再平常、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一旦家长不在身边,孩子就会手足无措,只能跟在同伴身后做个小跟班了。

2.家长没有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

孩子成为彻头彻尾的小跟班,问题根源还在于家长没有给孩子提供很好的锻炼机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多事情是需要家长后天培养的。对于一个原本就自信心薄弱的孩子来说,如果再缺少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各方面的锻炼,就更容易表现得不如同龄伙伴了,这种时候,孩子唯有选择跟在别人后面,不然他根本就不知道要做什么、该怎样做。

3.家长不懂尊重孩子也有支配自己物品的权利

懂得分享是一种美德,如果孩子不会分享,就算守着堆积如山的玩具和美食,他也是孤单的、不快乐的。这么来看,引导孩子学会分享是多么的重要。但是,分享必须建立在尊重孩子支配自己物品权利的基础上。现实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很多家长越“教育”孩子分享,孩子就越是不愿意和别人分享。其实,孩子是非常愿意和别人分享的,如果家长只会教育孩子要学会分享,而不懂得孩子的心理,不懂得尊重孩子“支配自己物品”的权利,结果往往是“好心办坏事”。辉辉抗拒晓白的原因很简单:晓白一来,他的玩具、零食都要分出一半给晓白,他自然不乐意了。而这种时候,大家就会批评辉辉不懂事,久而久之,辉辉就更不喜欢晓白了。

换种方式爱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恰恰是那个常常被排斥在外的“小跟班”,作为家长,又该怎么办呢?

1.想让孩子告别小跟班,家长就要调整思想,不过度保护孩子,也不包办代替,而是放手让孩子独自解决问题。比如,家长可以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而且每当孩子完成任务后,家长也不要忘了表扬一下孩子,告诉他:“你做得很棒!”即便孩子做得不够好,家长也不要批评他,而是这么告诉他:“如果这样做,那就更棒啦!”

2.让孩子参与处理家庭事务,让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从不让孩子参与处理家庭事务,其实这种做法只会使孩子觉得自己能力不行,不利于自信心的培养。事实上,不管是大事小事,孩子都有参与权与决定权。而且对于孩子的提议,只要有道理,家长就要采纳。所以说,家长在做某些决策时,不妨多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并引导孩子说出理由。时间久了,孩子在同伴面前也能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慢慢地孩子的自信心也会增强了。

同类推荐
  • 拿来就用的88个心理学小技巧

    拿来就用的88个心理学小技巧

    你是否时常会感到烦恼:做事总是拖延,反复看菜单却迟迟做不出选择,一时兴起买了不需要的东西,很难拒绝别人的要求,不会巧妙地处理人际关系……本书将带你探寻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对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以及心理学知识和规律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并辅以大量的心理学个案与实验案例,将日常生活、学习、教育、职场、人际交往及个人成功、投资理财、婚恋情感等方面的心理学知识和小技巧娓娓道来,帮你消除各种烦恼,让你轻松、快速地提高对自我和生活的认识水平,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用心理学的视角和思维观察、剖析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指导自己的行为,从而更好地驾驭自己的人生。
  • FBI犯罪心理分析

    FBI犯罪心理分析

    FBI是美国乃至全世界都享有盛誉的执法机构,它在打击犯罪和恐怖活动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战功赫赫。如今,掌握罪犯的行为特点以及心理动向,已经成为警方必须学习的内容,针对犯罪的心理分析应用而生。FBI正是通过分析罪犯的作案手法,推测凶手的心理特性,指导警方调查、追踪、逮捕、审讯以及起诉凶手。本书精选众多轰动一时的经典犯罪案例,向读者展示出一个不为人知的犯罪心理世界。读完本书,读者会掌握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分析技术,能像FBI特工一样洞察犯罪心理,从而“抓捕”罪犯。
  • 一本书读完心理学名著

    一本书读完心理学名著

    心理学是与人类社会发展联系紧密的一门学科。它在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之前,长期依附于其哲学母体之中。1879年冯特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心理学。之后心理学领域派别纷争,百家争鸣,名人辈出。本书全力求体现全面性和可读性。对每一位入选的心理学家及其代表作,都有对其生平介绍、著作导读和整体思想的介绍,还有相关的趣味扩展介绍。
  • 博弈心理学(心理学课堂01)

    博弈心理学(心理学课堂01)

    《心理学课堂》套书共5册,包括《消费心理学》、《博弈心理学》、《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价格心理学》、《销售心理学》,《心理学课堂》从多方面总结和归纳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活动中的心理学,并配以生动的案例,增加了阅读趣味。阅读《心理学课堂》,可以使人们清醒的认识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并加以规避,从中得到人生智慧,使生活更加积极主动。
  • 3分钟读懂一个心理学常识

    3分钟读懂一个心理学常识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在普通读者心目中往往是晦涩难懂的,为了使大家能把心理学的常识和原理轻松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我们特意编写了本书。本书共分9个部分,分别从情绪心理学、识人心理学、社交心理学、职场心理学、用人管人心理学、成功心理学、婚恋心理学、快乐心理学,以及心理阑惑等方面,一一为你指点迷津,帮你出谋划策。
热门推荐
  • 公子在大唐

    公子在大唐

    艳绝六宫的杨贵妃风华绝代,一代权臣杨国忠搅动风云,边镇重臣牧守四方,波澜壮阔的大唐,这时一个来自异时空的灵魂意外来临,他的父亲叫安禄山......
  • 安晴的视界

    安晴的视界

    截然不同的世界,真实与假象的一念之间,爱情、友情、亲情。旅途,追逐,探寻……————作者已死,有事烧纸。
  • 别说你是大病患者

    别说你是大病患者

    已离婚六年的郑子娟,得知身在老家的前天患了“尿毒症”,在一番斗争后,她顶着压力,走进前夫的病房。随着她近10年的进进出出一个三甲医院的“肾内科”和“血液净中心”,,使我们认识了一个罕见的人群——尿毒病患者与他们的家属。小说通过郑子娟与她前夫的恩恩怨怨,重点讲述了五个尿毒病患者,在他们生命的最后时期,发生在他们与丈夫、妻子、儿女之间的悲欢离合。这是一个少见的题材,它让我们认识了什么尿毒症?如何预防?如何对待尿毒病患者……
  • 我的灵感与感悟

    我的灵感与感悟

    随便写写,写一些东西,写一些事情,一些人的事。写一回忆,自己的感受和闲时天马行空的想法。
  • 快穿之炮灰女配复仇计划

    快穿之炮灰女配复仇计划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连续加班很多天的苦逼白领陆晓晓终于光荣猝死了。本以为光荣领盒饭的她在死后也没能逃脱工作的命运,成功的成为了888号快穿系统宿主,不停的穿梭于各个世界,替炮灰女配们复仇,消除她们的怨念。在努力工作实现复活愿望的大道上越走越远
  • 七面钟之谜

    七面钟之谜

    几个年轻人来到这里度假,他们精心策划了一场恶作剧:用八只钟表吵醒那位似乎永远都会迟到的同伴。清晨,八只钟表依次响起,但这位可怜的同伴却再也无法苏醒。更令人吃惊的是,钟表居然只剩下了七只,有一只被扔出了窗外!紧接着,有一位同伴离奇死亡,而他的遗言竟然是:“七面钟……”“烟囱别墅”的主人邦德尔小姐决心找到真相。而那位在女王的作品中多次出现的、足以令人信任的巴特尔警官,似乎并不愿意帮助这位好奇的姑娘。
  • 说话说到位

    说话说到位

    说话很难,难就难在说话太容易。这并不矛盾。薛维的话可以张嘴就来,骂人的话可以脱口而出,吹牛也用不着上税,实在自己一个人寂寞还可能自言自语。但在这人声鼎沸的世界里,让人们挑着听你的声音就不太容易了,再让人为你的话而鼓掌喝彩更是难上加难。有时候使尽全力去喊未必让人震惊,一声叹息却让人心潮澎湃;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常有鼾声相伴、平平淡淡的只言片语指不定就能换来掌声雷动。看来说话确是一门学问。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蒋勋说红楼梦(第六辑)

    蒋勋说红楼梦(第六辑)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 汉末纵横天下

    汉末纵横天下

    努力闻达于诸侯,以求纵横天下于乱世!汉末群雄逐鹿,步步杀机。中平六年,吕煜穿越成皋望族吕家次子,一个孝名远扬的孝廉郎。不巧的是,他的父亲叫吕伯奢,家里刚好来了两个客人:曹操与陈宫。.........................乱世之中,吕煜挥斥方遒。与曹操青梅煮酒,与袁绍针锋相对;收猛士以壮军威,得鬼才力争九鼎!在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时代,吕煜将自己武装到了牙齿,他狡猾、卑鄙、冷血,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一步,一步,一步地向上爬,成为这个时代站得最高的那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