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去念MBA如果能先认清一个现实比较好,才不会失望——MBA既不会改变你的生活,也不会改变你的职场宿命,它只不过对你之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一次科学梳理,让你在体系下完善自己的知识框架,它不意味着你今后就是一个商业管理专家,你依旧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原生问题。尤其在中国读MBA和EMBA更是如此——远离实战。很多专家和教授本身并没有任何管理经验。我听过组织行为学的课,认为那就好像初中时在白纸上分析小车受力,你可能在现实生活中一辈子都遇不到“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但是课本世界就是那么简单。
我认为对MBA的期待和学习方法应该改为如下几点比较现实。
首先,MBA教的是你与人相处的经验,最可贵的是提供和你的同学相处、讨论,成为好友的机会。MBA也更应该侧重让你能与比你厉害的人相处,把他们变成朋友与合作者。
比如我在读MBA的时候就认识了一位老大哥,他经常与一群朋友打高尔夫球,恰巧我也喜欢,于是经常在球场同他聊天。
有一次,我提到自己看到一个叫爱情公寓的网站非常有趣,让我想了解那几个年轻人是如何经营的,到底幕后有什么投资,未来的方向又往哪方面发展为好。偏巧这位老大哥认识爱情公寓的投资人,他看我真的有兴趣,当即决定带我见这位朋友。
我当时问了很多问题,比如风投判断投资一个项目的依据是什么,这位投资人还送了我一本佛学的书。这次偶遇让我了解到什么呢?投资其实并不是看项目,也不是现在的时髦词汇“商业模式”,更多是投资人要判断他面前的这个人怎么样,能否完成这件事。看人和投资人的性格也有关系,所以这个评判标准是很难琢磨的,这让我知道了什么呢?除了面试风投的技巧,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件事,我意识到当你和高人聊天,做自己最重要。天花乱坠的商业词汇,对项目的过度包装,都不能取悦对方,对方对你早已有判断,你要做的就是自己,他欣赏你,就是欣赏你,不喜欢你,装也没用。
如果说得更远一些,这一次谈话更坚定了我写这本书的念头。我们的成就,我们的想法,其实都是外在,它随时可能离我们而去,一切都非常脆弱,只有那个“自己”,是不能取代的根本,无需太多表白。做自己,是你唯一需要的修炼。
其次,MBA不一定全部都要学,可以更侧重那些能转化成实战经验的东西,这一点中国大多数MBA都应该做出改变。我在英国读金融的时候,他们的课程就更侧重实战,比如市场营销课就是学生分为三队开发产品,定价,然后做市场计划。实际上我觉得对于国内的MBA学校来说,偏重实战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方向,而且有着很好的成长土壤。因为现在很多去读MBA的国内学生,尤其是那些第一代、第二代企业家,他们最不欠缺的就是实战经验。如果能够给他们一些机会,让他们在课堂上多说一说他们当初的选择和判断,可能对其他学生甚至是老师的帮助都是巨大的。像我在读书的时候,就有过一次经验,当时我们的老师因为堵车迟到了,大家都等得很着急,纷纷谴责市政交通,还提出了很多改善交通的建议。恰好课堂上一个老大哥是做城建的,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他就我们提出的很多意向一一进行了讲解,为什么这个建议行不通,为什么那个招数太浪费钱等,让在座的其他同学都受益匪浅。等到老师来了之后,大家干脆让老师等一等,让我们先听完这位大哥的私人讲堂再说吧。
最后,结业后,MBA帮助你最多的其实在语言方面。英语也好,演讲能力也好,对个人非常重要,如果能选修第二语言再好不过。我甚至建议你选择学葡萄牙语,2014年足球世界杯和2016年奥运会都在巴西,新兴国家发展如火如荼,如果你会说葡萄牙语,一定能比别人占领更多商机。我其实不太赞成辞职充电,如果能采用停薪留职等方法充电是最好的。读MBA毕竟投入颇多,如果你把自己的迷茫转变成银行账户上的压力,学完后也不一定轻松多少。我倒是有个朋友弃MBA而去泰国学英语,房租非常便宜,还能顺便旅游,他学完后直接在当地做起了导游生意,也不错。
TIPS:
1.大企业与外商公司会对你的MBA或EMBA学历格外关注,较易获得企业青睐,获得好的工作机会与职位。
2.突破职业生涯的瓶颈期,重新找到更利于自己的出口。
3.从MBA的伙伴中了解不同产业的职场优势。
4.从事金融业的人,读MBA的投资回报较高。
5.薪水与自我价值年年升高。
6.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的应变能力加强。
找回逝去时间的超级管理术
很多时候,我们应对琐碎的事情焦头烂额,就没有时间处理自己内心的曲折。
大部分感觉迷惘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被琐碎的事情包围,宛如在泥塘中打滚,精神没有办法飞升。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处理不好俗事,即便找到自己,也会被俗事继续牵着走。下面我要说到的时间管理术,就是删除那些不重要的事情,做好一道道减法题目,把时间都还给自己。
要处理好琐碎的事情,其实有一个特别简单的原则、一个特别有用的工具和一个特别重要的能力。
原则:像巴菲特那样善于说NO
熟悉巴菲特的人会知道,他是一个非常简单、知道自己要什么、目光灼灼的投资者。他的股票选择从不花哨,他不被表象所迷惑,他选择的都是准确反应市场需求变化的实业。巴菲特在时间管理上同样如此。这个老头深居简出,他只见能“影响他决定的人”。
比如巴菲特有一个黑色的行事历,记着他每天的日程安排。巴菲特都是自己来安排时间的。1991年左右,很多人向他建议一定要见见比尔·盖茨,但是他都没有把对方安排在行事历上,谁知一次偶然相遇,让他对这个年轻人大为欣赏,这才拿出本子来约好下次见面时间。盖茨还在一次采访上打趣,他当时就特别留心了一下巴菲特的黑色本子,结果“其实也没有写太多东西”。巴菲特解释,那是因为控制好自己的时间就必须会说“不”,“不能让别人左右你的生活。”
我们每一天,都有一部分时间用于“浪费”,比如突然安排或者突然取消的会议,老板或客户突然交代的事情,如果我们不知道如何合理地安排协调这一切,就真的把时间变成用来换一点点薪水的廉价品。我们必须知道拒绝,并且告知对方自己对时间的主导权力。时间管理有一个特别简单而又经典的原则,即时间永远用来做重要的事情,而非应付紧急。现在去看看你的行事历上记录了多少紧急的,并且对别人来说重要,对你却没有什么意义的事情,学习对他们说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