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62700000004

第4章

第四问答者。问。何故不说五识。答。此论约一意义说。但意说独分别六尘。故论云。种种妄执随事攀缘。分别六尘。名为意识。亦名分离识者。依于六根。别取六尘。又事识者。能分别去来内外种种事故。问。如是五意。何因方起。答。真妄和合。方二因起。故楞伽云。大慧不思议薰。及不思议变。是现识因。取种种尘及无始妄想心薰。是分别事识因。解云。以本末为二因。不思议薰者。无明能薰。真如不可薰受而能熏。故有熏即不尽。不尽之熏。名不思议薰。不思议变者。真如心受无明薰。不可变异而变异。又变即不变。不变名不思议。然此薰变甚深且隐。故所起现识。行相微细。于中亦有转识业识。举粗兼细。故但云现识取种种尘者。即此现识所现种种境界。还动心海。起事识浪。无始妄想薰者。即彼和合心海之中妄念习举。无始以来熏习不断。未离念故。此粗及念。薰动心海。种种识生以妄念及粗尘且显故。其所起事识。行相粗显。成相相应心欲明现识。依不思议薰得生。依不思议变得住。事识依境界得生。依心海得住。今此论中。但说生缘。不论依住。故细中唯说无明熏。粗中单举境界缘也。又生得住地。无明为因本识起。以作得住地。无明为因事识起。又十卷经云。有四种因。眼等得生等也。问。瑜伽等论说阿梨耶是异熟识一向生灭。何故此论乃说此俱含二义。答。各有所述。不相违背。谓此微细心。略有二义。若其为无明所熟义边。熏静令动。动静一体。今此论者。依楞伽经。为治真俗别体之执。说不生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又不分王数差别及与外境相应义。并有觉不觉等也。若论业烦恼所感义边辨无。令有一向生灭。波杂杂论等依深密经。为除是常是一之见。说此识一向生灭心心数法差别而转体。然此业烦恼所感。彼无明所动。二意虽异。识体无二也。问。为心体常住又生灭也。为心相生灭也。体相合为一识故。是心体常住也。答。若得意者。二义俱许。若论常住。不随他成也云体。若论无常。随他生灭言相也。言生灭者。非生之生。非灭之灭。唯心之生心之灭。故名生灭。是故得言心体生灭如水动名浪。终不可说是动之动非水之。此中道理亦尔。设心体不动。但无明相动者。即无转凡成圣之理。以无明相一向灭故。心体本来不作凡故。问。心体生灭者。即真心有尽。以生灭时无常住故。答。虽心体生灭而恒。心体常住。以不一不异故。无二而无一性。动静非一而无异性。故如水。依相续门。即有流动。依生灭门。恒不动。以不常不断故。问。此识境。界宽狭云何。如此论中。但说五尘。楞伽云。阿梨耶识分别现境。自身资生器世间等。一时而有。非是前后。瑜伽云。此识由了别二种境故转。一由了别内执受者。谓了别遍计所执自性妄执习气。及诸色根根所依处。谓有色界。若无色界。唯有妄执习气了别。二了别外无分别相器者。谓了别依止缘内执受阿梨耶识故。于一切时无有间断器世间相。谓如灯炎。生时内执受职。外发光明。如是阿梨耶识。内缘执受。受境外缘。器世界境生起道理。应知亦尔。中边云。此识四种境界。谓尘根识及识所摄取既无。能缘本识亦不得生。若依中遍及楞伽。即习气等非此识境。若依瑜伽。声尘及七识等。非其所缘。若依此论。根及识等亦非此识所现境界。如是相违。云何和会。答。此非相违。唯言缘此法。不言余法。非境界故。问。虽无相违。有不问意。答。不同之意各有道理。如中边论。欲明现起诸法皆是本识所现。离识之外。更无别法。是故唯说现行也。种子不显者。与识无异故。如瑜伽等。为显诸法无有离见自相续故。除心心法故。以外诸相续法。皆此识所了别。诸心心法离尘不立。其义自显。故不别说。余显没意。准此可知。不可伪执一隅谤通方说也。问。本识自相。若一向染缘所起不。若是染缘所起者。染法尽时。自相可灭。若不随染灭者。即自然有。又若自相灭者。论同断见。若不灭者。是同常见。答。一云。梨耶心体是异熟法。但为业惑之辨生。是故业惑尽时。本识顿尽。然佛果位亦有福慧二行。所感大圆镜智相应净识。而于二处。心义是同。以是义故说心至佛果。一云。心体举体无明所起。是动静合起。非言辨无。令有此心。因无明起为业。此动之心。本自为心。名自相义门。不由无明。而此动心亦有自类相生灭故。无自然通。而有不灭义。无明尽时。动相随灭。心随始觉。还归本原也。有评云。二师所说。皆有道理。皆依圣教。初师得瑜伽意。后师得起信意。不可如言取义。若如初说取义者。是法我执。即堕断见。若如后师说取义。是人我执。即堕常见。当知二义皆不可说。虽不可说。而亦可说。以虽非然非不然故也。余问答等及第七缘外境等义。如疏及别记并二障章等说也

六染义。略有三门。一列名。二明治断次第。三问答除疑

初列名者。一执相应染。二不断相应染。三分别智相应染。四现色不相应染。五能见心不相应染。六根本业不相应染

第二治断者。今此六染。相是意识及五种意。但前五意。依因缘生起次第义故。从细至粗说。今欲辨治断次第故。从粗至细说也。初执相应染者。是六粗中。执取及计名字相。又意识所起见修烦恼。即四住地无明。彼云计我我所种种妄执。乃至此议依见爱烦恼增长义故。又四相中。粗分别执着相也。但粗心外执。与境相应。污此其净行。故名为染。若二乘者。至无学位。见修烦恼离故。若菩萨者。三贤位中究竟能离。此菩萨位得入空故。见修粗惑永不现行。然故留之惑犹有。故摄论云。若不断上心。则不异凡夫。若不留种子。则不异二乘。又二意留惑。所谓为利自他。此约终教说。若约始教。初地以上方说留惑。今此烦恼非直断四住人执。亦分断无明。故论云。不了一法界义者。从信相应地。观察觉断也。今但为显人我粗执故。不论彼也。又有义云。此论约现行明治断。不说种子也。信相应地者。十解以上信成就无退如。仁王经云。伏忍圣胎三十八。十信十止十坚。心地论及无著论总名信行地也。论云。信成就发心者。究竟不退也。第二不断相应染者。五意中相续识。六粗中相续相。但法执相续生不断。不断即是相续名也。十解以上修唯识观。寻慧方便。乃至初地证三无性。遍满真如。法执分别。不得现行。得法空故。故论云。修觉方便。渐渐能舍。得净心地。究竟离故。第三分别智相应染者。五意中智识。六粗中智相。以胜能分别世出世染净诸法。故名为智。是即法执修惑。七地以还。二智起时。即不现行。出观缘俗。任运心时。亦得现行。然地分地分际。故云渐。八地以已无出观外缘境故。七地永灭故。论云。依具戒地渐离。乃至无相方便地究竟离故。一地三聚戒具。故云具戒。六地有相观多。无相观少。七地有相观少。无相观多。八地以去一向无相无功用故。此三种染行相犹粗。故云相应。第四现色不相应染者。五意中现识。三细中境界相如明镜现色像等。此根本无明。动令现境。论云。依心自在地能离故。谓八地于三世间而得自在。色性随心。生有障碍。以色不自在位。现识。不已。故此位中遣彼相。第五能见心不相应染者。五意中转识。三细中能见相。又上云。依于动心。成能见相。谓根本无明动令能见也。论云。依心自在地能离故。第九地中善知众生心行十种稠林。此于他得自在。又自得四无碍知有碍能缘永不得起。故云心自在。具如华严经。第六根本业不相应染者。五意中业识。三细中业相。以无明力不觉心动故。论云。依烦恼尽。得入如来地能离故。谓十地终心。金刚喻定。无垢地中。微细习气。心念都尽故。上云。得见心性。心则常住也。就实论之。八地中有微细现识现起。但此地中已得净土。粗色不现。又九地中亦有微细能见。但于自他得自在故。见相转细。故说离也。所以者。下云依于业识。乃至菩萨究竟地所见者。名为报身。若离业识。则无见相。故知业识未尽之时。能见之相亦不相离也。此三种染及无明。是不相应之义也

第三问答除疑者。此六种染。以何为因方起。答。初三种染。无明为因。境界为缘方起。后三种随染。本觉为因。根本无明为缘方起。谓无明住地能染真如。成染心故。即上云。破和合识者。灭无明故。灭相续者。断染心故。今无明与染心。起虽前后。而断灭并一时也。问。此六染中。几是相应。几不相应。答。初三是相应。后三及无明是不相应。何者。初三是依境起故。且粗显故。心王心所皆相应。即下云。境界灭故。相应心灭者。此义后三及无明依心体起。且极细之故。无王数别。故云不相应。即下云无明灭故不相应灭者。此意也。又依三等义。得相应名。一体等义。谓诸烦恼数各有一体无二故。二能知等义。三所知等义。具此三义。故云相应。故论云。相应义者。心念法异。依染净差别而知相缘相同故。问。瑜伽说。诸心心法同一所缘。不同一行相一时俱有一一而转。何故此中说知相同。答。二义俱有。不相违。何者。如我见是见性行。我爱是爱性行。如是差别。名不同行。而见爱等皆作我解。约此义边。名知同也。又离心以外。无别烦恼。亦无能知所知。故云相应。论云。不相义。谓即心不觉。常无别异。不同知相缘相。此文意云。此三种染。依无明起。不异无明。又此即于心之不觉故。真妄不相离。极微细故。云不相应。于中不分王数。及无与外境相应之义。而有觉不觉义等也。问。多尔。何故瑜伽云。阿赖耶识五数相应。答。今此论约烦恼别。名为相应。能见心染。无烦恼数。名不相应。虽微细遍行五数心与法通达。无相而取相故。是通法执。而无计慧数之见。是故无别法执也。问。以何得知阿赖耶识是法执也。答。深密经云。八地以上一切烦恼皆不现行。唯有所知障为依止故。而此位中。余七识惑皆不现行。唯有阿赖耶识现行。故知此识是所知障。若论种子。烦恼障种犹囗未尽。故知彼说正约现行所知障也。问。此能依染心。彼所依无明。是等二法配二障不也。答。六种染心是烦恼障。根本无明是所知障。问。此意未审。愿更明其旨。答。且有二义。一二乘通障十使烦恼。能使流转障涅槃果。名烦恼障也。烦恼别障法执等惑。迷所知境。障菩提果。名所知障也。二一切动念取相等心。违如理知寂静之性。名烦恼碍。根本无明。昏迷不觉。违如量智觉察之用。名为智碍。今此论中约后义故。说六种染心。名烦恼碍。无明住地名为智碍。又以相配之。无明应障理智。染心障于量智也。论云染心义者。名烦恼碍。能障真如根本智故。无明义者。为智碍。能障世间自然业智故。此中真如根本智者。照寂妙慧。如理之智。即上云智净相也。染心喧动。违此寂静。故名染心为烦恼碍。烦动恼动故。今此依本末相依义。以所起染心为烦恼碍。能起染心无明为智碍。不约人法二执以明二碍也。世间自然业智者。后得如量智。即上不思议业用也。无明昏迷。无明分别。违此智用故。名为智碍。从所障而得名也。问。施此无明动于心体。成于染心。即无明是细。可障理智。染心是粗。可障理智。答。以此染心能所差别。而亦子根本智能所平等。所以能障理智也。无明内迷真理。识外见尘。故于如量之境。不能随顺种种智。所以能障量智。广如二障章说也

佛身义。略有八门。一定常无常。二显身形量。三所化共不共。四定权实。五相行多少。六所见不同。七佛身开合。八所化分齐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极品矿工

    极品矿工

    雷翔,一个神的转世,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职业玩家,因为一款虚拟网游无限人生,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一个以神器铁镐,通过不断的挖矿,获得各种稀缺矿石的极品矿工。神器套装、独有的矿脉、能量晶石、以及可以将物品带出游戏的空间装备,彻底的改变了他的人生和华夏国的命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废材小姐要逆天之天才小巫女

    废材小姐要逆天之天才小巫女

    不就抄个近路吗?路遇美女被几个流氓非礼来了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没想到人家是在拍戏,见不好立马跑路,于是又抄个小路不想一进马路就被车撞…不想穿越到异世,而且还是天生废材……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啊……竟然一不小心成为天才,激发特技,偶遇美男……
  • 无烬之渊

    无烬之渊

    星河冷落,湮灭无烬,于最荒寂之处孕育——那撕裂幽暗与虚无的第一缕光亮却是诞生于黑暗的。他走出群山大荒,踏破日月星辰,穿透时间长河,那缕光亮起了,而故事也开始了.......
  • 绝色萌妃:王爷宠妻无度

    绝色萌妃:王爷宠妻无度

    前一世她因爱错人而被渣男贱女算计惨死,临死许下毒誓若有来世,他定要让二人生不如死,永不得翻身,上天怜悯,她愿望成真。重生归来,她已不再是她,虐渣男斩贱女,分分钟让他们后悔变人。无奈她心冷如冰,却抗不过他柔情似火。某女:“王爷,我是杀手,你是尊贵的王爷,身份悬殊,请你放尊重些。”王爷:“你躺到我床上时,可想过身份悬殊?”某女:“……”她当时不过是受伤昏迷,错睡了一下他的床而已。
  • 第100次拒婚:不嫁腹黑老公

    第100次拒婚:不嫁腹黑老公

    什么温文儒雅,什么风度翩翩,全都是骗人的,这分明就是一头无比腹黑的大尾巴狼!!!可偏偏就有她这样的傻瓜,傻乎乎地把自己送到狼的餐桌上……六年后再次相遇,喂,男人,你要不要这么公报私仇?不要以为你是上司就可以为所欲为……某男摸着下巴:为所欲为?我觉得我已经很收敛了……某女气急败坏,“喂,你这是骗婚!”某腹黑男,笑的一脸愉悦,“不骗可以婚么?”一场精细谋划的游戏,到底是谁入了谁的局?
  • 七点

    七点

    这是一部个人诗集,收录了年轻诗人一百多首诗歌,有现代诗,也有古体诗。按内容分为四辑:第一辑死亡与爱,描写诗人对生死、爱情的敏锐感受。第二辑生活予我,讲述诗人的人生经历,生活与成长的故事。第三辑囚徒之梦,纪念诗人的学生时代,面对高考的压力以及对文学的不懈追求。第四辑闺怨古体,模拟古诗词进行创作,虽韵律不一定和谐,但清新自然,抒发了个人的独特情感。诗人的作品总的基调是积极向上的,虽然个别诗作有着青春期的迷茫和忧伤。
  • 网游之人生重启计划

    网游之人生重启计划

    介绍一下基本游戏设定:游戏背景:恶魔入侵世界的700年后,玩家进入“神魔传奇”这款游戏,准备迎接恶魔的第二次入侵。故事背景:宅男拯救世界的故事……?主角:由于意外而被迫进入游戏的宅男。背后大BOSS:??????:……
  • 白沙语录

    白沙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烬天修罗

    烬天修罗

    噬魂魔杖驭万鬼,九幽葬枪封天门。蜃沙幻镜迷魂魄,鬼鼓擂动战死人。雾零花海御飞剑,迥雪弥天修罗魂。烬天雷响天下惊,满堂花醉封冥神。一群热血少年乱世争锋,打劫秘境,千里逃亡,血战八方,掀起灭国大战,挽救溃败皇朝,一举成名天下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