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42100000020

第20章

答釋二。初意識無體。二又復下。意識生滅無轉勝義二。初正答前問二。初示義。二何以下釋相三。初略釋。攝論云。若言前念薰於後念成薰習者。此義不然。以其二念不俱有故。二如前下引類二。初引聞法。二引學字。皆先引次類。聞法約二人同世。學字約二人異世。三若以下正示三。初示。二若不下。況直菓者無歸著之貌也。三以是下結。

二料揀餘義二重問答。初問。二答。以凡畜況二乘者。凡夫之言或以位次深淺相況。居賢位者為凡夫。入果證者為二乘。或以修人天乘者況修聲聞緣覺乘者。第二重。初問。以染難淨。二答。淨心之言有總有別。總該染淨二性。別唯淨性。今文從別。故云不聞教者却有淨心。但以無修淨業故不得有用。然復須了依止之義。有約性平等。有從修異途。若約性平等。不論逆修順修。凡有修習莫不皆依平等淨心而得成就。但以從修異途。其逆修者是九界法。合當逆性。故所修習不以平等淨心為依。其順修者是佛界法。合當順性。故所修習乃以平等淨心為依。

三明破大乘人執二。初標章。二解釋二。初正釋二。初問。二答。此由問者不了大乘。縱使境觀圓融不二。其如麤惑尚未先除。是故創心修大乘者必憑意識。聞教起修豈應問云但用淨心。

二料揀有四。初問者以性難修。然止觀法體雖一。隨義詮之必殊。以天然本具未曾發現者是曰性德。以今日意識聞教起智薰發而現者是曰修德。問者直據性德。不許由智。是以難云何論意識等也。云滅自心境界者。自心之言乃指意識。以境界所起既由意識。今復以意識而滅境界。故云滅自心境界。又自心者。自性清淨心也。依此自心而現似境。今以意識尋知名義滅此自性所現境界。二答。先示性德本然。次示眾生迷動。三示必假方便。文云。不覺自動者。自之一字若指無明性體常住不變。無明自發搖動。若指法性。無明迷故淨心自性隨緣而動。文云方便者。方便之義有三種。一者師教為說。二者意識能知。三者起無塵智。前一屬具緣。後二屬修入。因此方便始可得證性德靜明。

第二重。問者雖許由知。知非意識即是淨心自知本寂。然據所論必具止觀。今問與答但云本寂者。且從止示。既然知寂寂必而照。答約二義顯於淨心不可自知。一約能所。夫言知者必有能知所知。若無所知何得云知。淨心體一如何淨心復知淨心。故云淨心無二。二約修性。淨心性德雖具能知本寂之性。柰何在迷。若不假於今日智薰無由念息。又淨心無二者。乃答問中自知二字。復為無明下。乃答問中念息二字。問。初云淨心無二不可自知。次何復許淨心自知。而但云無明覆故不得自知。答。從淨心體不可自知。從淨心用既具能知故可淨心有自知義。問。若云從用有知。何故前云若就心體而論實自知如此如此者。心體有靜有照。照非知乎。知若是用。何云心體。答。心體能具於用。故云心體而論。其所論者即性用耳。第三重。問者念由無明。無明若存念何由息。息念既由無明亡。無明亡必由無塵智。以不了此。故問何故要須智薰。答中之意。滅無明者須無塵智。今問此無塵智與性體照明為同為異。若云異者。無塵之智不同性體本具照明耶。若云同者。此無塵智能破無明而使念息。豈非性體自照自知本寂者耶。答體同義異。以體同故性具照明即無塵智。以義異故未現者號性。照明已現者曰無塵智。問。已現者即現性德。性德不現由無明覆。性德既現何故有無塵智時復有無明。既有無明如何復稱是現性德。答。行有淺深。現有分極。等覺已還皆是分現故雜無明。問。無塵之智乃是能薰。性之照明乃是所薰。能所不同。如何能薰即是所現。答。前為能薰。後為所現。後所現者復為能薰。故一法體前後論之為能為所。無以能所不同乃謂能薰而非性現。

第四重。問者前三問意莫不存智與滅境界。但不許以意識與無塵智能知能滅。祇可淨心自知自滅。今之問意不論境界滅與不滅。并能滅心知與不知。證字亦可為澄。答二。初標定三義。然此三義正途辨之。須約體德方能[迄-乙+品]分。體稱自證。德有智斷。今文智斷一無塵智而得二名。以此之智去惑照理名為智德。以此之智用理斷惑名為斷德。從於智德稱為他證。從於斷德稱為證他。此義難見以喻顯之。鏡體自明如稱自證。因去塵故方乃有明。如由他證以此之明去彼之塵。如由證他他之一字一向是塵。故惟屬過。證之一字一向是明。故惟屬德。去塵得明以明去塵。必有其人人如智也。此人去塵得明。非不去塵。且從得明。故稱此人為得明人。如無塵智號為智德。名曰他證。此人以明去塵非不有明。且從去塵。故稱此人為去塵人。如無塵智號為斷德。名曰證他。然法本離執。非由自證。非由他證。非由證他。如是證者名為真證。若亡執已為緣各說。從其本性而得三昧。名為自證。從其智了而得三昧。名曰他證。從由去惑而得三昧。名曰證他。得三昧者於此之三一體圓妙。以體與智斷非縱非橫不並不別。雖一而三雖三而一。非三非一而三而一。不可思議。但以問者不了斯旨。觸途成礙。其不了者功由不了須無塵智。文云為由他證於他者。此他證言不同智德。乃約斷德。令他得證。故名他證。既令他得證。即是證於他也。亦恐誤多由他二字。

二若心下隨義各難三。初難心自證四。初約自然難心自證二。初立不由功用而得寂靜者。非無此理。如下文云。不作功用自然成辨。起用尚然何況證體。故知從性論功不作功用。從修辨義須論功用。修曰無作良由即性。今語返迷且從修說。二若爾下。難既不由功。是從性體。眾生有性應自然成。二若言下。約作意難心自證二。初立轉計作意。二作意下。難真如體性。性不名作。故知作意即是意識。意識即能證。性即所證。斯由他證。何名自證。三若非下。約心自心難心自證二。初立轉計非由意識起智而證。亦非真如自心作意。但真如自心故名證。二若不下難二。初約不作意難今問。或彼執云。何必須其能所。要有能使心證但心。自心即名為證。答。若云不須能使心證。必自然證。例前難云。一切眾生皆有此心。何不自心。二若當下約作意難。文以意識為他證者。然意識者但能起智。他證之功必須別在無塵智慧。四若言下。約知心本證難心自證二。初立。若據立宗。有能知言似合正途。今復破者。雖云能知而不許立無塵之智。既無此智。故此能知還是妄識。縱立無塵為能知者。若計此智而為能知尚亦須破。豈況直云能知者耶。二為是下難二。初標定二義。祇由不立無塵之智故為今破。所以標定無無塵名。二若是下。隨義各難二。初難淨心自知二。初牒計淨心自知亦有其理。了無塵智即是本性。豈非淨心自知本寂。但由計者尚乃不許立無塵智。豈能曉了了智即即性。二一切下正難。

二若言下難意識能知二。初立。二意識下難二。初正難三。初標定二義。二若言下隨義各難二。初難不見淨心。不見佛心。應知佛證者顯見佛心方知佛證。見佛心者須約六位。今從修入。乃以五即難彼全迷。二若見下。難見淨心。淨心可見非無其理。下文引經。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釋云。所言如來者即是真如淨心。依薰緣起故名如來。彼謂心外而來故不能見。以此而知即心而來故可得見。若云叵見。是但見來不見如耶。荊溪亦云。見性修心豈非如性亦可見耶。可與不可須善其意。一者可以智見。不可以識見。今難識見。二者可以不見相而見。不可以見相而見。今難見相。三者可以無能見所見而見。不可以能見所見而見。今難能所。四者可行非心外而見。不可以心外而見。今難心外。三以見下結示義旨。設使心體本證者。由問者云能知淨心本證。今乃許彼而有心體本證之義。故云設使。但不合廢無塵之智。故云妄心不可息也。

二若言下轉計二。初轉計依經二。初立。向立意識能知。因遭約見難破能知。今乃轉計非約見知。由聞教知。問。聞教能知。能知之智成正途耶。答。雖名為智。智無別體。由計不立無塵智故。故智之體還是意識。但由意識聞教能知。召此能知稱之為智。非別有智。故殊正途。及復雖云能知之智薰於淨心。及論知證乃非此智。還指淨心自知本證。此由計於不通他證。二汝依下難二。初標定二義。寂相者。寂即是相。二若作下。隨義各難二。初難作相。一由作故。作即作意乃成妄相。二由相故。既有寂相還成妄相。二若不下。難不作相三。初難。二若言下轉計。三即有下再難。即有所緣者。疑住之處即所緣也。

二若言下。轉計七識二。初牒計。以此文顯上計六識。問。何不計八。答。約現行故。問。七識如何屬於現行。答。以由七識不一向故。或類六識義同現行。如攝論云。於定不定善等位中皆不相違。恒現行故。二是亦下難二。初難二。初七識非知。七識是我執識者。以似為實執為內我。亦如論云。能執受一切眼等有色。諸根妄危共同盡壽隨轉。是故說名阿陀那識。又云。若色等根未已生起。若無色界自體生起。名為相續攝受。彼故名正結生。而有執受一期自體謂善心時。亦執我故。二又復下所緣非實。二以是下結示。

二若言下。難由他證三。初牒斥。二何以下正難二。初約義總難前云正途通三義也。故今文云。心體自寂靜故通自證也。又云。乃可證他通證他也。又至下。難證他中云。若欲成就出世之道。必藉無塵之智。通他證也。文云。但以有六七識等名之為他者。他之一字前云從過。正出此文。文云。由有此他故說他心不證。是故乃可證他者。既指妄識名之為他。正屬昏散不證明靜。故云不證。今以明靜斷彼昏散。令他得證。名為證他。二若言下。隨計別難四。初牒計。妄念習氣者。習氣之言有家有即。須知即習有三不同。一者權說。即別正使為通家習。若實說者。指權家習即別正使。具足應云正使即習。習即正使。二者不因權實正習相即。但以經論立名不同。乃指正使亦名習氣。斯就通別各可得云習氣即正使。正使即習氣。良由正使亦是染習成其氣味。今南岳所指似從立名不同為言。但不可云餘殘氣分。三者約最極正使。無明微細同名習氣。文云。是故心體亦不證寂故須他證者。意云由除習氣之他而能證寂。故名他證。二何等下難。何等方便等者。若立無塵智為方便能除習氣。豈非亦通由他而證。三若言下轉計。由不立智。是以但云不起新念。四彼未下再難。文云有何所以。并云若無別法者。皆約無塵智為此難。 三以是下結。

三若言下難由證他三。初難直約淨心二。初牒計。計者意謂不由他除而證淨心。故云不須用他證心。應約淨心而除於他。令他得證。故云但證於他。即是淨心能證於他。他因淨心既而得證。故習氣自滅。二是亦下難二。初約妄惑。文云根本。又云先除者。一者無始見思種子為能起本。今曰妄心為所起念。今修止觀要須先以無塵之智達於今日所起之念。皆是無始妄惑種子以為根本。隨念發現。了其種子有即非有。作此了達名為先除。故所起念任運自滅。其惑又無無塵之智。直以淨心除於今日所起妄念令念證寂者無有是處。以其不能先除本種。後若遇緣念還發現。是則妄念何由永息。正如蘺草若不絕根遇春還茂。故上文云。若無無塵智薰。心裏無明終不可滅。無明不滅念即叵息。問。小乘之人既不先知八識含藏能起本種。如何亦能息所起念。答。其實小乘先除能起見思種子。方可除於所起妄念。由彼除惑實是薰除。以空寂智薰於藏識。遂使種子因薰而已。方得所起妄念斷滅。但彼不知是以不說先去本種。二者斷末見思分別性時。以無塵智先了根本無明依他有即非有。分別妄念是以方除。云習氣恨本者依他性也。妄念者分別性也。釋佛性中滅妄歸真曾明此旨。二又復下約淨心。前他證者就法言之。由妄惑滅而能證寂。功歸言之惑何自滅而證於寂。須無塵智令此惑滅而得證寂。今證他者就法言之。由於真心滅彼之惑而為證他。功歸言之真何自能滅彼之惑。須無塵智用於真心滅彼之惑。祇由問者不立此智。既無功歸。就法不成。是以淨心不能滅惑。

二若言下難轉計妄念二。初牒計。由約惑斷謂之證他故得轉計。但從妄念自相抑止。二為前下難二。初標定二義。二若言下隨義各難二。初正難。文分為二。初難前念止後念。二若言下。難後念止前念。

二若前下轉計二。初前念自嫌二。初牒計。二心不下難。由其計者計一念起。起即自嫌。是故今難一念起心心無並慮。如何一一念自見自嫌。又一念起心心體是妄。妄心義一如何自見。復何自嫌。能嫌心者必無塵智。此義如次。二若後下。後念嫌前二。初牒計。因遭向破心慮不並。是故轉計後念嫌前。二能嫌下難二。初標定二義。二若知下。隨義各難二。初難知空二。初知即是智。妄念是逆。背空成迷。不但迷不知空。亦乃自迷非妄。纔知是妄。妄必知空。故知妄知即無塵智。二又若下。知即不嫌。順妄而知。其妄可嫌。順空而知。妄體既空復何有妄。妄既非有知復嫌誰。

同类推荐
  • Cousin Betty

    Cousin Bett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崔浩

    崔浩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El Verdugo

    El Verdugo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Adieu

    Adieu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西山政训

    西山政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青涩过往

    青涩过往

    每个人对生活的态度都不同,向往与过往都同存
  • 倾世嫡女:国师大人追妻忙

    倾世嫡女:国师大人追妻忙

    “你说你一个堂堂的国师,成天不干正事,总跟着我干什么?”看着身后的大尾巴,曲若漓无奈的撇撇嘴。“喂,快放我下来,你抱这么紧干嘛?”曲若漓恨恨的盯着君成烨,‘这家伙肯定是故意的,越说抱得越紧,弄得自己现在都不能走路了。’某位无良国师邪笑着,“大婚之日还到处跑,不抱紧点怎么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荧火燎原

    荧火燎原

    家国破碎,她被自己的父亲送上了别人的床,奋起反抗,却发现她是母亲的替代品,主角很强也很落魄,她爱过也恨过,在多国的勾心斗角中她一步步前进,却发现这个大陆的战争才刚刚打响
  • 六字神咒经

    六字神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龙树菩萨传

    龙树菩萨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福柯的生存美学思想研究:从“关怀自身”到女性主义

    福柯的生存美学思想研究:从“关怀自身”到女性主义

    本文通过阐释福柯对康德式“启蒙”概念的分析及其对于现代性的理解,分析福柯从“自身”出发建立的相关美学理论。在对相关文本的解读基础上,讨论福柯的生存美学理论,以及该理论对当代女性主义思潮起到的启示作用。
  • 蓟县文化志(终)

    蓟县文化志(终)

    《蓟县文化志》主要讲述的是地方县——蓟县的一些地区文化和历史。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经律戒相布萨轨仪

    经律戒相布萨轨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西界雪

    西界雪

    林宇的父母在一场“意外”中不幸殒命,三口之家家破人亡。身心受重伤的林宇被富豪郑泽世收养,打算利用郑家的势力报仇,他与郑家小姐诗诗一见钟情。晚宴,舞会,学校,一系列风波中,林宇和仇人的儿子郑查理缠斗不休,最终在西界湖底抓住郑查理贩毒把柄,欲置郑查理于死地。谁知郑查理挟持诗诗并将其强奸,诗诗当场自尽而死,林宇被仇恨冲昏了头脑,手刃郑查理,亡命天涯十年。诗诗与生俱来有一个使命,这个使命还没有完成,纵使被强奸,她也不得不苟活于世,所以假死断绝林宇牵挂,让林宇逃亡,自己离开伤心地。被强奸的她生下一个女儿,十年之中,她卖淫苟活,养活孩子。十年后,林宇海外归来,在风雪中妓女街的路灯下和诗诗重逢,痛苦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