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90000000004

第4章 邱剑云

第一节 行文解字怎可信口开河

生于1939年,松江二中退休教师,系上海市松江区文联文学分会会员。

这一个时期,报刊上以小见大式的文章多了起来,从名人乃至伟人的点滴小事写出了他们令人敬佩的风范,使读者深受教育。但个别作者忘了一点:不可只顾用意好而信口开河。不久前,看到《邓小平一字不苟》一文,不禁感从中来。文章不长,照录如下:

1983年6月,全国都在学习“**式的光荣标兵”朱伯儒的先进事迹。这天,空军政治部宣传科收到了广电部转来的邓小平亲笔题词:向朱伯儒同志学习,做一个名符其实的共产党员。

宣传科当即向各大媒体发稿。

岂知这时军委办公室来了紧急电话,转达了邓小平的意见:题词切勿急于发表,应该先请语言学家审阅一下,防止用字不准确,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宣传科的领导遵嘱找到语言学家王力教授。王力认为“符合”的“符”字,日前已不再使用,如此,显得不大规范,还是改用“副”字为妥。

可是,当王老听说题词出于邓小平之手,又改口说,中央领导日理万机,这点小事就免谈了。

邓小平却不然。他一听,马上让秘书打了两个电话,一个给王力,赞誉他一字不苟的责任感:“用字不(‘不’字应改为‘应’字)规范,谁都不可例外。”

一个电话给政治部宣传科:“立即重写一张,很快派人送来。”

邓小平要求将原先写的那张收回:“要刹住错字误字,前门要狠抓,后门也不可放松。”

不久,我们见到了“一字不苟”的题词:向朱伯儒同志学习,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

其实,“名符其实”并没有错,邓小平原先的题词完全可以用。汉语词典把“名符其实”与“名副其实”同样列为词条,并指明“名符其实”与“名副其实”通用;“名副其实”也说“名符其实”。鲁迅《华盖集续编·小引》:“偏要在庄严高尚的假面上拨它一拨也是有的,此外却毫无什么大举,名副其实。”茅盾《全运会印象》:“那边的国术场还有一个老头子,穿了长衫舞刀,这在中年太太之流看来,还不是名符其实的大杂耍么?”《现代中国汉语大辞典》不但也同样收录了“名符其实”与“名副其实”,还收录了“名实相符”与“名实相副”。古今的一些经典作家的作品中,“符”“副”通用的例句比比皆是,何曾有过非“副”不可的说法!这很可能就是邓小平同志写“符”的原因所在。至于说到王力教授认为“符合”的“符”字“日前已不再使用”,更不靠谱了。“符合实际”的“符合”,“标点符号”的“符”,什么时候不再使用了?怎么就“显得不大规范”了?而且让这些话从王力口中说出,他还是语言学家吗?连如今的一些半杯水专家都不如了,这可能吗?不知该文作者的写作材料是从哪里得来的?特别王力教授的“认为”云云是否有据,大可怀疑。如果王力先生这样说,作为成语,“名副其实”比“名符其实”通行,还是改“副”更好些,倒是符合语言学家的口吻。不信的话,请看文中一句:“当王老听说题词出于邓小平之手,又改口说,中央领导日理万机,这点小事就免谈了。”因为这是无伤大雅的事情,不改也无所谓。否则,凭王力先生的认真劲,能让中央领导不规范的字面世吗?但小平同志还是坚持把“符”改了“副”。“一字不苟”的内涵也就更丰富了。

如果说这一篇小文因为作者信口开河而造成了不应有的瑕疵,那么此类瑕疵,无非是道听途说或想当然造成,一旦被人发现,尽可纠而正之,若能变随便为严谨,不但不该继续遭受非议,反而是择善而从的大好事。这里举《新华字典》释“鹅”的一件往事:

鹅,《新华字典》1965年版、1971年版注释为:“一种家禽,比鸭子大,颈长,脚有蹼,雄的头部有黄色突起。”后来,编辑收到一封读者来信,说由于不知道怎么区分鹅的雄雌,在杀鹅前特意查了《新华字典》,于是把一只“头部有黄色突起”的杀了,但接着竟然发现鹅肚子里有蛋!编辑们赶紧查阅资料,这才得知,鹅不论雄雌头部都有突起,只是雄鹅的突起大些。1979年版《新华字典》因此作了修订,把注释改为“一种家禽,比鸭子大,颈长,脚有蹼,头部有黄色或黑褐色的肉质突起,雄的突起较大。”

凭《新华字典》从1953年问世至今已售出四亿五千万册的业绩,底气十足的编撰者本可对读者来信不予理睬,但人家就是谦恭行事,从善如流,难能可贵。与之相比,就很值得一些信口开河却强词夺理、以致越描越黑的人士的反思。

近日有一则逸事,名曰锦旗之“撼”,其荒唐可笑已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事情的起因是故宫失窃,一个小小的蟊贼竟然凭业余水准的手法盗走了九件文物。在公安局破案之后,故宫即送了一面锦旗,上书“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恐怕连小学生都知道“撼”是个错字,所以锦旗在电视上一露面,网民即大哗,社会也一片震惊。其实,这年头从通知到启事,从公告到会标,从书刊到海报,从讲坛到学府,发现错别字还不是司空见惯的小菜一碟,本无所谓莫名惊诧的,只是故宫是顶级文化单位,想来也是有顶级文化的人士才进得去的,因而有幸引起极大关注。不过事情至此,也就罢了。神马都是浮云,一切都会过去嘛。谁料故宫一位负责人却死要面子,站出来高调表态,说是“撼”字没错,非但不错,还显得“厚重”,这可就众人皆醉我独醒,唯此一人慧至心灵了。然而,“厚重”在哪里呢?试看所举之熟语:“撼山易,撼解放军难。”是的,这句从“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改写过来的熟语没错,却更显“撼祖国强盛”错了。原文是说,解放军是撼不动的,你阁下却说,“祖国强盛”可以撼动,这是哪儿跟哪儿啊,走到“厚重”的反面去了。看到过自打耳光的,还没见到这么自打耳光的。何必信口开河地强辩呢?承认把“捍”错写为“撼”就得了呗!认个错字,实在也损不了多少顶级身价。

然而,信口开河的先生死硬到底了:看看网民不买账他的“厚重说”,又拿出“专家谈”作杀手锏,声称事前曾就“撼”字的用法请教过专家。意思是专家早已认可了,你们这一班非专家吵吵个啥?这可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了。可这年头专家贬值贬到了历史的最低点,有多少人还拿专家当回事呢。因而还是众口难掩。有人是相信专家的,却不相信这种“专家谈”,说,专家就这么个水平,打死我也不信,请把姓名亮出来!也有人说,尽管而今的专家在群众心目中地位大滑坡,可也不至于连小学生的眼力都没有吧。总之,拉大旗做虎皮,没用。万幸的是,没有什么专家挺身而出,就像平时常常给某人某事帮腔那样,为故宫的“憾事”而来点更厚重的信口开河。可见,专家毕竟还是专家呀,看到危险也是不敢往里跳的。否则,将会在国人议论中又添一番精彩。

敝人把所涉及的三件事一比照,发觉三者实在不在一个等级上。“名符其实”之类,无非是疏忽而已,查查工具书就可以自行纠正的;“鹅”的解释出错只是少花了一点考察的工夫,但最后还是补上了;只有错“捍”为“撼”却是强不知以为知,死活不认账,一副其奈我何的“皇家气派”。所以后一种信口开河特别令国人痛心。

第二节 摸错了哲理的门框

高考作文试题历来是引发大众关注的热点,过去是说什么的都有,近年来报刊上却是一片赞扬声了。想想也是,那么高级的人才封闭在绝对安静的地方,斟酌来斟酌去,能不有出色的表现么?于是,考生走出试场之后,又有不少“考外人”也觉得文题含金量高而参与进来激扬文字,即使早过了高考年龄的人士也会技痒难熬,忍不住一展身手了。不过,很少见到为考题增色添彩的文章,倒是见过知名作家下水而被阅卷老师评为不及格的。幸亏阅卷老师同样是够“知名”的,知名作家才抗议了几声就偃旗息鼓了。还见过一些等而下之的下水者,写得套话连篇,陈词满纸,外加望文生义,生拉硬扯,免不了看得一头雾水。

这类大作最容易在材料作文中出现,其最大特色是爱往哲理上靠,譬如一见材料中这样两句话——一是刻在犹太王大卫戒指上的“一切都会过去”,一是刻在契诃夫小说人物戒指上的“一切都不会过去”,那对立统一的哲学功底便呼之欲出了。落笔就是:这两句话看似矛盾,其实是对立的统一。如此一提纲挈领,主旨便确立了。于是,一路的轻车熟路,一顺的人生高论、处世智慧便哗啦哗啦地倾泻而下,直到肚子里的货色用光了,再把两句话的哲理精粹点睛出来,一篇玩意儿便一气呵成了。

要说对这样的大作如何不屑,倒也未必,普天下的葫芦文差不多都是这个腔调。过去有种文章,称之为图解式,是对某项政策按图索骥的解说。与图解式相类的这种,可称为句解式——按句进行解读。一解读就钻到套子里去了。套子是出题者的本意也好,是据此作文者自结的也罢,总之是造成了独立思考个性写作的缺位。人云亦云,千人一面也就不足为奇了。

对于考生来说,一般总是囿于阅历见识,短于文化积累,这样写也算不得什么大毛病,而对“考外人”的版面亮相而言则要不得,这可是要误人子弟的。何况他们有的是充裕的作文时间,不必像考生那样限时而无法深思熟虑,怎么一见材料就不假思索地“哲理”起来了呢?

据说有专家认为,只有把两句话放在一起出题,考生才写得出“哲理”,单列出一句话——或是“一切都会过去”,或是“一切都不会过去”,就不具哲理的启示。真的就不能只用一句名言引发考生由“此”而想到“彼”吗?譬如“一切都会过去”,考生就不能由此想到“但往事并不如烟”?同样的道理,考生就不能由“神马都是浮云”而想到“但一切都不会过去”?如此由一及二,难道不是更好的哲理解读吗?这样,恐怕更能测出考生的写作层次,拉开得分的档次。那么,为什么不呢?是出题者真的担心考生写不出哲理来,才把两句话放在一起启发、点拨考生的?可能是,也可能与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好事坏事论”的思维模式有关。本来,好事就是好事,坏事就是坏事,可经某些高人一“点拨”,坏事也成了好事,因为,不出那样的坏事就出不了这样的好事。于是,在某些地方,出了人为的大灾大难,不开研究处理的会,却忙着为救灾救难人员开庆功大会。这就是所谓坏事可以变成好事的哲理展示。在这种思维定势中浸润久了,就很容易举一反三,把其他种种两股道上跑的车并到一道来“哲理”。“一切都会过去”与“一切都不会过去”大概就是出于这样的思路而摆到一起来的。尽管一句名言源自真实的历史人物,另一句源自小说虚构人物,出题的专家也顾不上应有的严谨了。其实,只需稍加分辨,“一切都会过去”,分明是指时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西谚云:“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中。”无不揭示了时间的一去不复返,人再怎么厉害、怎么威权,也不能跨过时间这道坎儿。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而今的一些穿越来穿越去的电影人物无非是黔驴技穷之编导手里的道具而已,大卫的那句名言说得完整些,应该是“对于时间而言,一切都会过去”。这是明明白白的绝对真理。就算真有什么时间隧道可通过去,毕竟也不再是现在时了。再看“一切都不会过去”,则是一种相对性的个人情愫、集体记忆、史笔评断。民间有“流芳百世,遗臭万年”之议,坊间有“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之说,史家有盛世衰世、仁政暴政之评,诗人臧克家有“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之叹。诸如此类皆是过去了的留痕,与“一切都会过去”本是两个层面的不同显示,怎么可以扯到对立统一的哲理上去呢?倒是臧克家的另一句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从人的层面写有的人活着还不如死了,有点值得思辨的哲理味儿。

曾读过一篇就辛弃疾词和毛泽东词中的风流作的文章。按说辛弃疾词“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写的是再怎么风流,总还是在时间的雨打风吹中过去了;只有过去的舞榭歌台还在任人凭吊当年的风流。毛泽东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讲的是历史上的风流人物已经过去,不足为训了,将为今朝的风流人物取代了。这里面本没有什么哲理可言,至多也就是“俱往矣”式的不同抒怀。撰文者却偏要从两个风流中找出对立统一的哲理,结果难免牵强附会,贻笑大方。

还曾读到一篇大作,作者从邓小平名言“时间就是金钱”,讲到自己的感觉“时间就是生命”,进而大谈时间的哲理。难怪有人说,爱侃哲理的人容易流于故作高深。不是么?“时间就是生命”假如也算个命题的话,实在是说了等于没说,生命不就是时间的累积么?而“时间就是金钱”,却是说时间宝贵,人要用宝贵的时间来创造财富,可以看做“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新解。看起来就是常识问题,何必硬抠什么哲理呢?

最好笑的是有关“半截真理”的故事。其实也不算什么故事,过去那些事儿中的一件罢了。据传媒披露:爱迪生关于“成功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的名言,是出版系统一位主管动了手脚而出炉的。许多年间引得不少人士为此煞费苦心大谈成功的哲理,说汗水怎么怎么重要,怎么说都不为过,把刻苦、拼搏强调成近乎唯一的手段,而把灵感贬低到等同小聪明的地步。后来总算有知情人揭开了真相。原来,爱迪生之言的后半截被腰斩了。后半截是“但有时百分之一的灵感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重要”。不知那些原来感悟哲理的写手们会不会把那个满脑子糨糊的主管狠狠地骂一顿?要不是这家伙习惯了瞒和骗的操作,窒息了灵感的召唤,他们又何至于摸错了哲理之门,该走的房间不去走,却走到另一房间去了呢?

“半截真理”可以说是一件偶发事故,或者说是一件偶揭事故,但其有普遍性的告诫意义:下笔就套,是要闹笑话的。笔者从开篇饶舌至此,大抵也就是这么个意思吧。

同类推荐
  • 藏在心底的那一抹柔软

    藏在心底的那一抹柔软

    那些优秀的人,背后一定有我们应该学习的精神力量。你曾经不服过谁,嫉妒过谁,可是后来为什么那么喜欢跟他一起奋斗,这便是精神的力量。
  • 多少往事堪重数

    多少往事堪重数

    《多少往事堪重数》选取晚清多位文苑名流的生活,通过大量第一手资料真实还原了这些名士的情感经历与人生悲欢,从一个全新的视域审视这些名流鲜为人知的有趣的另一面。该书是“述往”丛书中的一部文学作品,“述往”丛书是一套历史类图书,对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重新做了梳理,具体而微,从小处着眼谈大问题;史海钩沉,探寻事件的由来或渊源。本丛书不仅有对名人、旧闻、旧物的叙述,还有助于还原被那些宏大叙事所遮蔽的历史现场。
  • 丁香,丁香

    丁香,丁香

    陈蔚文,女,1974年7月生,浙江兰溪人,供职媒体。在《小说月报》《天涯》《上海文学》《散文》《散文-海外版》等刊发表小说散文及随笔百万字。出版散文集《随纸航行》(2001,中国团结出版社)。随笔集《不止是吸引》(2004,上海东方出版中心)、《情感素材》(2005、1,上海文汇出版社)。段丁香在有三百多名女工的涤纶针织厂算起来,论五官她排不上漂亮,论身材也不算高挑,但她有种别的女人身上没有的东西。
  • 那些散落在时光里的温暖

    那些散落在时光里的温暖

    陈晓辉、一路开花主编的《那些散落在时光里的温暖》精选了时代最为精华的篇章。用心去看,去领悟,或许有的故事会给你以智慧的启迪,有的会让你感动落泪,有的会带给你特别的感受,有的则会让你会心一笑……
  • 蔡旭散文诗五十年选

    蔡旭散文诗五十年选

    这是从蔡旭50年来创作的3000余章散文诗作品、出版的24本散文诗集里筛选的选本,记录了从一位复旦大学中文系学子到“中国当代优秀散文诗作家”的成长历程,及用260余章代表性作品吟唱的对祖国,对家乡,对亲人,对生活的深情与爱。
热门推荐
  • 无限之我是轮回者

    无限之我是轮回者

    这是一个传统无限流的故事,希望还有人记得那些轮回者的故事。
  • 绝美少女GM系统

    绝美少女GM系统

    异世大陆面临毁灭,绝美少女的身份又是什么呢?绝美少女召唤了一个人类,开始系统随机任务选项历练这个人类,人物性格会由他自己的选择而慢慢塑造起来,历练他走向巅峰,化解异世大陆的存亡,本作品爽点较多,后面也会比较搞笑,有些慢热型,人物性格会渐渐塑造起来。贵大佬们大家支持一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快穿之BOSS请好好做人

    快穿之BOSS请好好做人

    “为创建社会主义和谐小说世界,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现时空管理局下属小说管理委员会推出特大酬宾活动,为反派Boss送温暖。由于工作人员不足,现特向所有平行世界招聘有用人才。很幸运,五月小姐姐,您成为了我们选中的第一亿名员工,请问是否现在入职?”“不。”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在一个空间里什么都没有的无聊。所有的宣传都只是套路,被迫踏上送温暖之路后,五月感觉到了来自系统深深的恶意。总有一天她要找过去将这个倒霉系统给轮了一泄心头之恨。
  • 纸缔婚约

    纸缔婚约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犹如日月不着空,亦如莲花不着水。下次见你,谈笑风生,不动情。我要和你这一生纠缠不休,折磨也好,委屈也罢,只要是你怎样都行
  • 新课标最佳阅读:史记菁华

    新课标最佳阅读:史记菁华

    《史记》不但是我国历代正史的鼻祖,也是一部文学巨著。常读《史记》,可以训练欣赏文学的能力和写作文章的技巧。但《史记》的卷帙庞大,内容广泛,遍及天文、地理、术算各方面,一般人若要全读,分量实在太多,时间和精神往往不能应付。所以,删除赘文,撷取菁华,是个必要的工作,可以便利人们阅读和欣赏,《史记菁华》正是这部文史巨著的节本。
  • 狗事

    狗事

    作品的主人公是一只“黑狗”,作品由狗的天性、灵性,来审视人情、人性。角度独特,视野别致,叙事流畅,语言幽默,独特的乡俗民情的点染与乡土语言的运用,使作品在葆有浓厚的地域风情的同时,还富含惩恶扬善的深刻寓意。令人有“狗眼看人事“,人际显丑态的感觉。作品获得第一届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大佳铜奖”。
  • 功夫高手在校园

    功夫高手在校园

    一次离家出走,让他意外偶遇世外高人,一次高考失利,让他做了一个改变人生的决定。五年后,王者归来,看他如何混迹都市,兄弟相随,美人相伴,走上人生巅峰!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净土救生船诗

    净土救生船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