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59400000042

第42章 六院十所时期(1964—1966)(1)

来到十所

十所是1961年11月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批准成立的,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搞水上飞机,属国防部第七研究院。1963年12月14日,总参和国防科委决定将七院十所划归六院建制,番号为国防部第六研究院第十研究所,即大型飞机研究所。十所成立之初,六院决定将一所的大型飞机设计室并入十所建制。1968年1月,该所随六院划归国防科委,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03所。

603所原科技委副主任、副总设计师高忠社回忆:

“60年代初聂帅主持科研工作,明确提出设计、生产、使用三结合;以歼击机为主,兼顾轰炸机及其他飞机等一系列战略方针。徐舜寿与当时的一所所长刘鸿志积极贯彻,在一所成立‘大型飞机设计室(代号22室)’。组织思想好,业务能力强的各个专业骨干,包括直升机专业配套成龙。并由室领导在200多名毕业培训的大学生中挑选最优秀的学生组成工作队,全部下放到172厂轰6飞机试制现场,部分去122厂参加直升机试制。徐舜寿语重心长地对下厂的同志说:‘你们的任务是参加生产实践把飞机试制出来,所以不管分配什么工作,哪怕扫地也要干。但目的是通过生产实践之路培养大型飞机的设计队伍。’来172厂的轰6工作队后来合并到十所,成为十所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1964年5月,六院召开米格-21、伊尔-28飞机改进改型方案会议。向十所下达的任务是:第一步,在伊尔-28上装涡轮后风扇发动机,以降低油耗;第二步,换装两台发动机,尺寸扩大些。

伊尔-28飞机是苏联第一代轻型双发喷气轰炸机。1947年首次试飞,1950年装备部队。1954年我国从苏联购买200架这种飞机及全部图纸。1963年开始仿制,1966年仿制的第一架飞机上天试飞,1967年转入批生产,后定名轰5飞机。

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确定了调徐舜寿到十所担任副所长兼总设计师。当时的十所,刚从七院划归六院,原先确定的所长没有到任,党委书记、所长都是副职。

这次搬家与过去不同,不仅全家同时迁移,而且宋蜀碧与徐舜寿调到了同一个单位。宋蜀碧在回忆录中记下了自己的印象与感受:

“1964年夏天,我们全家迁往陕西,新的研究所在西安远郊相距140里的阎良镇。我们住在一个小院里,前后两排像兵营似的平房,当中是一片小树林。院墙外面的一条小路,两旁全是花椒树,满树成熟的花椒,散发出浓浓的花椒味,感到格外亲切。走在这条小路上,我常会想起故乡。

这是1949年以后我们第五次搬家。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我跟舜寿一起调到一个新的单位,也是几年来又有了一个可以朝夕相处的家。这里气候比较暖和,不像沈阳那样寒冷。树木生长茂盛,住房门外两旁各有一丛玫瑰,满树鲜花盛开。在南方从未见过这样高大茂盛的玫瑰花树,这也是西北地区所独有的。

汶和小三儿都喜欢这个地方,他们找了一根很长的竹竿,在竹竿顶上粘了用面粉泡好的面筋,用来粘树上的知了。

晚上,我们有时带上小凳子,和孩子们一起去旁边第八研究所操场看露天电影。等待开映的时候,舜寿便教他们认天上的星星,哪儿是大熊星、小熊星,哪儿是昂星团、猎户星座。这些都是我十分熟悉的。记得我在学校的时候,舜寿去看我,有时也在湛蓝的星空下,教我认这些星座,还给了我一本关于星座的书,是抗战时期印制的,纸张特别次,但是印刷十分精美。每每回忆起和他坐在华西坝钟楼下面荷花池旁边的草地上,抬头眺望繁星闪烁的天空,指点猎户星座的腰带,和腰带上佩戴的小刀。此情此景,让我终身难忘,感到无限温暖。那时候,生活是多么美好!

一天中午,小三儿放学回来,刚好舜寿下班回家,看见他衣服口袋里有什么东西在动,便叫住他:

‘三儿,你衣服口袋里装着什么呀?’

‘豆豆虫’,小三儿伸手从口袋里拿出一条两寸来长的,粗壮的绿色毛毛虫来。

舜寿看见他手上弯来弯去的蠕动着的毛毛虫,吃了一惊。

‘哎呀,怎么把这么大的毛毛虫放在衣服口袋里?快扔掉吧!’

‘不,这种豆豆虫是会变蝴蝶的!’

午饭后,小三儿去上学时还不放心这条会变成蝴蝶的毛毛虫,用脸盆扣着,怕把它闷死了,留一条缝,又怕它爬出去。但这条毛毛虫到了儿也没变出一只美丽的蝴蝶来。倒是他们放在纱窗上的知了牛,却渐渐地颜色变深了,变成了一只深棕色的知了。

阎良这地方比较偏僻,也没有什么地方可去。一个星期日的上午,舜寿和我带着两个孩子,一起骑自行车去附近的富平县,到乡下转转。这时我已学会骑车,还买了一辆女车。我们出门不远,看见所里保管文件的、姓徐的保密员,正拎着一个公文包往火车站走,舜寿来到他身边,就下了车,将他手中的公文包拿过来,夹在自行车后面,又骑上车往前走去。到了火车站,等保密员跟上来,舜寿将公文包交还给他,我们又骑上自行车往富平县去了。多年以后,我曾读到许多设计员写的怀念舜寿的文章,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谈到他平易近人、待人亲切的作风。于是我常常想起他从保密员手上拿过公文包的往事。这只不过是一桩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却鲜明地说明了舜寿的为人。

这是一个大型飞机研究所,舜寿任副所长兼总设计师。他曾几次提出希望只做技术工作,不担任领导干部。到十所后也曾打过书面报告,建议由高鹏副所长担任所长或代所长,但政委未同意上报。

这里大部分人员是部队转业的,仍然穿着军装,也仍然保留着‘晚点名’的习惯。那就是说不管有事无事,每天晚饭后仍然回到办公室去,要到九点钟才各自回家。这一切都与沈阳的工厂全然不同。但是,也许是房后的那片小树林,也许是生活的寂寥,使我想到了南昌的三家店。

一天,我问舜寿,为什么不去设计员的住处走走呢?像从前在南昌,和那些设计员像朋友似的,相处得多好啊!他叹了一口气:“你以为我愿意这样?我何尝不想和他们在一起啊!”

我感觉到他心中的苦涩。长久以来,人们相处,小心翼翼,担心会生出一些闲话。于是我也不再说什么了。”

1964年,我国对于发展大型飞机的战略思路并不清晰。虽然组建了大飞机设计研究所,但配备的技术人员少、技术水平不高,除一些小任务外,没有明确的长期型号研制任务,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连设计所定址和所的建制、归属问题都没有完全解决。

徐舜寿进所以后,最关心的是定任务、培养人才队伍,搜集、积累资料;他想的是如何把分散在沈阳、青岛、哈尔滨、阎良四地的人员尽快集中起来,创建一个基地。

他认为,十所的主要矛盾是“定点、定任务,其中,又以定任务为中心”,并多次在六院的会议上陈述这种观点。

在文革期间,他在交代材料中写道:

“1964年我调到十所,当时十所也有一种提法,认为十所的主要问题是‘两定’,就是定点、定任务。有人说一个所成立了三四年,连个固定地点都没有,正式任务也没有,不好开展工作。对于这种说法我也有同感,并且还提过一个‘积极准备、耐心等待’的口号。”

(《文革残稿》1967年检查提纲)

对于十所应该如何发展,徐舜寿考虑,要根据人员和条件,稳步前进。

“我对十所的看法是:人少,技术上缺少经验,所以第一个型号以测绘或改进旧机种为好。第二个型号要进一步,但如果立即设计超音速轰炸机则出飞机的时间会很长,所以中间最好还有一个改型的任务。总的说来,我是主张稳步前进的。”

(《文革残稿》交代材料)

轰5飞机改型设计

来到十所后,徐舜寿立即组织领导伊尔-28飞机换装涡轮风扇发动机的改进设计。这项任务是606所将РД-9Б涡喷发动机取消加力燃烧室,加上后风扇改为涡扇发动机(6lF),来替换伊尔-28飞机上原来的ВК-1А发动机。

1964年10月25日,在六院组织的米格-21、伊尔-28飞机改进改型方案预备会上,就伊尔-28飞机怎么改,曾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是大改方案;还有一种是小改方案。出席论证会的有六院院长唐延杰、副院长曹丹辉,606所副所长吴大观及哈军工教授马明德等。徐舜寿按照六院提出的改进要快的要求,提出了只改发动机短舱前段的方案。经过讨论,会议同意,采用徐舜寿提出的只改发动机短舱的小改方案,认为,这样改,工作量小,成功率高,研制周期短。

会后,徐舜寿便组织和领导伊尔-28飞机的改进设计。但在改进设计当中,发现了发动机与飞机配合不好的问题。后来,设计人员经过分析后提出,如改用仿苏联的米格-19飞机用的РД-9Б发动机,可以比61F发动机能更多地增加伊尔-28飞机的低空航程。1965年初,徐舜寿向六院反映了这个意见。

上级领导批评刚调来十所工作不久的徐舜寿,使他情绪上受到了一些影响。

“1964年,院长把我调来十所,负责用二所设计的61F风扇发动机来改进轰5飞机的设计工作。当时,我也是很兴奋的,因为院里很重视这一任务,要求要快,我认为这个任务能出成果,对十所和院的成长都有利。但当我发现发动机和飞机配合不好,而二所又不同意改发动机时,这个任务就放慢了。后来,在我向院长反映了一室一些同志用苏联发动机来改进轰5时,院长批评了我‘动摇了,’‘总是和院的看法不一致,’我又产生了消极情绪。

对于十所,我提出过‘积极准备、耐心等待’的意见,意思是等上级定任务、定点、等搬家,实际是消极等待。这种消极情绪在1965年初开始一直到10月四清前统治着自己,严重地影响了十所的建设。”

(《文革残稿》交代材料)

最终,由于6lF发动机性能与飞机不匹配,导致伊尔-28飞机改装后未能试飞。

徐舜寿经常去装备伊尔-28飞机的部队了解情况,又发现了新的问题——伊尔-28飞机只适合苏联本国气候,座舱没有空调设备。

当时,由于台海局势和对台斗争的需要,空军部队处于高度戒备状态,飞行员要坐在机舱内执行战备值班任务。座舱内温度可高达50多度,没有空调设备,地勤人员只能爬上舷梯,为飞行员支伞遮阳,以减少一点酷暑高温带来的困难。部队对伊尔-28飞机的座舱温度反映很大。在与南京空八师举行座谈时,有的飞行员说:“夏天南京的气温有时高达37~38℃,飞机在500米高度座舱温度却高达50~60℃。飞机降落后,飞行员都走不出座舱,需要让人扶出来。”听到这样的反映,徐舜寿的心情非常沉重。

他积极向上反映意见,决心进行座舱降温设计,为部队解决好实际问题。为此,六院于1965年2月向十所下达了“伊尔-28飞机座舱温度调节系统改进设计”的任务。1965年6月,经三机部批准,徐舜寿组织环控研究室主任杨继盛等设计人员研究制定改进方案,将原来的空调系统改为有散热器和涡轮冷却的空调系统。经过多次地面试验和空八师的四次试飞,终于达到预期效果。试飞结果:

“新空调系统夏季低空能降温,高空能加温,座舱压力调节也很好。不仅改善了空勤人员的工作条件,而且有助于消除低空瞄准时瞄准具上的水气,新系统是成功的。”

这套系统后来被推广应用到国产轰5飞机上。

关注飞机疲劳问题

徐舜寿凭借他敏锐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很早就意识到飞机的疲劳问题至关重要。宋蜀碧回忆:

“还是在沈阳的时候,有一次,舜寿拿给我一篇英文的资料,让我帮忙给翻译出来。他对我说,这一篇资料很有意思,你看看。我看了说,这里面讲的全是技术问题,我不懂技术,翻译不了。这件事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他很早就在考虑疲劳问题了。

在来到十所,开始领导大型飞机科研时,大型飞机的疲劳和寿命成为徐舜寿关注的重点问题,他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1965年,他在疗养期间翻译了苏联出版的《飞机寿命》一书。在“文革”初期,在已经遭到批斗的逆境中,他还组织十所强度室技术人员广泛收集资料,与西北工业大学联合编辑出版了《疲劳译文集》,首次向国内系统地介绍飞机结构的疲劳问题以及“安全寿命”设计准则。

轰6空中试车台任务

航空发动机的研制,需要一个关键的试验设备——发动机高空试车台。其功用在于测试发动机在高空环境下的性能。

由于研制高空试车台地面试验设备的投资大、周期长,建设复杂,国内当时还不具备条件。为此,六院领导提出,在轰6飞机下面挂一个发动机吊舱,带着发动机在高空进行试验。

在征求徐舜寿意见时,他认为这个想法非常好,国外有类似的做法,按照当时中国的国情,也是完全能够实现的。而且十所有参加轰6飞机仿制工作的经验,能够完成这一任务。1965年7月,上级给十所下达了研制空中发动机高空试车台的任务。徐舜寿再次受命,领导十所的技术人员开始研制发动机空中试车台。

同类推荐
  • 风云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人物

    风云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人物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为20世纪人类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它结束了一个战争和动荡的旧时期,迎来了一个和平与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回首历史,不应忘记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破坏和灾难,以及世界各个国家和人民为胜利所付出的沉重代价。我们应当认真吸取这次大战的历史经验教训,为防止新的世界大战发生,维护世界持久和平,不断推动人类社会进步而英勇奋斗。这就是我们编撰《第二次世界大战纵横录》的初衷。该书综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资料,在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指导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进程为线索,贯穿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历史时期、主要战场战役和主要军政人物,全景式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恢宏画卷。该书主要包括战史、战场、战役、战将和战事等内容,时空纵横,气势磅礴,史事详尽,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历史性、资料性、权威性和真实性,最最有阅读和收藏价值。
  • 邓培传

    邓培传

    详细阐述了他为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的解放事业,在苦难中抗争,在求索中奋进的一生。他勇立潮头,担当道义,为我国工人运动,特别是铁路工人运动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一生的革命经历,已经成为中国工人运动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苏联的缔造者:列宁

    苏联的缔造者:列宁

    列宁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缔造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和领袖。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理论,被公认为20 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5)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别在异乡哭泣

    别在异乡哭泣

    2002年9月,下岗失业的作者在司法局拿到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进入司法局直属的国办律师事务所实习,开始了律师生涯。2003年,作者满怀信心从老家来到深圳,希望这个年轻的城市有作者的一席之地,实现自己的律师梦想。但是,在这里作者处处碰壁,内心非常失落。突然爆发的非典疫情,更让作者心灰意冷。来到深圳一个月后,作者决定离开这个伤心的城市返回家乡。2009年春,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作者再一次出发,寻找自己的梦想。这一次的目标是首都。和当初在深圳一样,和大多数刚刚来到北京的外地人一样,在这个城市,作者举目无亲,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
热门推荐
  • A Distinguished Provincial at Parisl

    A Distinguished Provincial at Paris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云深不知情归处

    云深不知情归处

    夏清雅死了,韩瑾归恨不得杀了楚云深去赔罪。终于,她一把火烧了所有她对她所有的爱恋。而这时候,韩瑾归才恍然发现,她,早已伴着那恨意根种在心头,无法挥去!
  • 明末大太监

    明末大太监

    98K可以用来狙杀满清摄政王多尔衮?R1895左轮手枪可以用来对付武林高手?坦克可以用来对付满清骑兵?练了《葵花宝典》可以得完璧之身?陈圆圆、柳如是、长平公主能嫁给太监?一切尽在本书之中,敬请期待!
  • 吸血校草误吻迷糊萝莉
  • 墨上不离菲

    墨上不离菲

    颜洛菲就是无聊出去逛个街,没想到遇到一个神棍,非得给她一串手链,说能找到命定的人,可是为毛戴上去就晕了,醒来之后,发现竟然穿越了?还成为了一个“假太监”。颜洛菲生怕一个不小心揭穿身份就掉了脑袋,每天小心谨慎认真干活,可为毛这皇帝越来越不正常了?“小洛子,来给朕端杯茶”“……”“小洛子,来给朕揉揉肩”“……”“小洛子,来上来给朕侍寝”啊~萧墨离,你是皇帝了不起啊,杂家不干了。
  • 九韵传

    九韵传

    她华九韵,A国金牌杀手,因好友背判而穿越到了北月大陆锦州知府同名同姓的华九韵身上,当她不再是她,又会在天下掀起什么?敬请期待!
  • 纪弦诗选集

    纪弦诗选集

    纪弦是台湾诗坛的三位元老之一,在台湾诗坛享有极高的声誉。纪弦不仅创作极丰,而且在理论上亦极有建树。他是现代派诗歌的倡导者,他主张写“主知”的诗,强调“横的移植”。诗风明快,善嘲讽,乐戏谑。他的诗极有韵味,且注重创新,令后学者竞相仿效,成为台湾诗坛的一面旗帜。纪弦于1953年创办《现代诗》季刊,发出新诗再革命的先声,在台湾掀起了一场现代主义诗歌的运动。如果说胡适、郭沫若开创了现代诗,艾青让现代诗更为本土化、更有时代感,纪弦则让中国的现代诗走进了现代主义,“他在整个中国文学史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他的离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了。”《纪弦诗选集》是近二十年来大陆出版的的唯一一本纪弦诗集。也是诗人单本诗集收入作品最多的一本,其精品之作悉数收入。
  • 新民间故事

    新民间故事

    《新民间故事》为父子书之一。《新民间故事》以小人物的视角,叙述民间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这些故事,别的地方听不到、看不到。作者李民许现年六十四岁,一生历经坎坷,知道的故事也较多,他试图用夸张、诙谐的手法打造一个“民俗王国”。在这个王国里,人物个个性格怪异,事情件件蜿蜒离奇,这些人和事熙熙攘攘、热热闹闹,看似与我们无关,其实仔细阅读,就会发现每个故事都是一种人生、一段历史。
  • 寒妃执墨染青城

    寒妃执墨染青城

    为了家族的昌盛,她入宫选秀从此成为后宫众多女人中的一个。星命有云,得她者得天下。她隐姓埋名,留在了晋王的身边。她帮助他,杀出一条通往登基的血路。然而却换来了他对她无情的禁锢。宋国的宁王,助她登上皇位,成为女帝。她掌握了权力之后,却第一个杀他。是否站在权力的顶峰,就会相爱相杀?
  • 燕市货声

    燕市货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