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59300000026

第26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航空工厂(1937—1945)(6)

制造层板所用之桦木产于川康深山中,交通困难,木料运输不易。层板厂乃自行设计并制造移动式刨木机,于1945 年6 月20日派刨切股代股长唐景沂携带该机,率技工前往西康天全南池子山场就地刨切桦木薄片。薄片之运输较木料为易。抗战胜利后,研究院奉令停止生产工作,在该地刨切薄片工作当即停止,人员及设备1945年12月迁回成都。

4.麂皮,皮革

1941年8月25日成立麂皮试造厂,以研究麂皮成功之研究员、前武汉大学教授陶延桥为厂长,研究员易俊康为工程师。嗣陶厂长因病辞职,厂长职务由易俊康代理。该厂除制造滤汽油用之麂皮外,又鞣制飞行衣帽用之羊皮及制造轮带用之牛皮。

5.酪胶,豆胶

为节省费用及便利管理起见,生产酪胶,豆胶,未另设制造厂而仅在化工组添置制胶室。制造酪胶之主要材料为酪素。酪素之原料为牛奶。成都及其附近原产牛奶不多,收购所得,远不敷应用。经派员分别至产奶区松潘西康等处调查,收买牛奶,或就地制造,皆因边区交通不便及其他特殊情形不能进行。1943年2月曾与甘肃林牧公司订立合同,由该公司在甘肃产奶区之夏河代为制造,事先曾派化工组组长万册先携带应用机器前去,借其使用,并教其制造方法。嗣因价格及货质种种关系,收货不多,实际未能满足本院之需要,迫不得已,复派万组长远至新疆伊宁调查。该地情况颇佳,且因有空军教导总队之协助,在该地生产酪素甚为便利。遂于1942年11月4日派化工组黄学奇副研究员带领技工领班一名前往办理。不幸, 1944年11月伊宁事变,黄学奇副研究员、军需刘德星及技工领班朱元润惨遭杀害。在该地制造酪素之工作势告停辍。

6.发动机零件

发动机之涨圈、活塞、活塞销子及轴瓦,从1943年起由研究该项零件成功之前原动力组研究员、后金属组组长林鲲荣负责生产。

7.兵器有关之仪器

机枪校靶水平仪及校靶使用之飞行线水平仪于1944年由研究各该项仪器之兵器组组长王裕齐负责生产。

8.历年之生产

9.停止生产

抗战胜利后,本院奉令除已定造之器材如发动机零件倚未完工仍须继续完成外,所有其他生产一概停止。

10.接收之机构

航委会在抗战军兴不久以前,设有油料研究所,惟因抗战关系,其设备及人员均极有限。1939年秋该所归并于航空研究所。此后不久,汽油精的工作便在所的督导下开始进行。1940年9月航委会又成立新的油料研究室于昆明,油料的研究自移归该室办理。1942年7月该室撤销,油料的研究又复回到本院。

抗战胜利后,成都空军修械所裁撤,其机器设备由本院接收保管。1949年该院迁往台湾台中。

11.航空研究院的意义

按今天看,航空研究院并没有取得什么重大的科学成果或技术突破。然而,研究院“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为当时的中国空军急需装备的补充和改进,从而为其战斗力的保持和提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应当对它在中国航空史、空军史乃至科技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客观的评价。

首先,研究院取得了不少科研成果,而且并未满足于仅仅寻求国产材料搞“进口替代”,而是不乏大胆的创新。值得指出的是,有的成果还有一定的生命力。例如,新中国成立后60年代初苏联撕毁协议、撤走专家后,为解决原材料、配套件的短缺,原航空工业局决定试制某型机的螺旋桨。“在林业科学院、建筑科学院的帮助下,对全国78个树种进行了调查研究,最后选定四川的鱼鳞松和云杉”,并试制成功该型机木质螺旋桨。这项成果“填补了我国航空工业的一项空白,不但适应了生产新机的需要,而且救活了部队的有关机种”。

第二,研究院为各类人才提供了用武之地,更为以后中国的包括航空航天领域在内的科技、工业事业锻炼培养了人才。研究院集中了航空、机械、电机、造船、化学、化工、矿冶、森林、物理等各专业人才,其中不乏优秀者。除已提及的王助、余仲奎等外,还有朱霖、王士倬、华凤翔、曹鹤荪等。研究院还聘请了12 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如李约瑟、方文培、钱学森、黄玉珊等任“委托研究员”。钱学森的《高速气流突变之测定》即作为研究院的研究报告发表。据统计,《中国大百科全书航空航天》中记载的中国航空科研专家,除了1939年前去世和1946年后从学校毕业的以外,约有1/3在研究院工作过。同时,刚出校门的年轻科技人员也得到了培养,例如著名科学家谈镐生、著名航空仪表专家昝凌等。

第三,航空研究院的成就,增强了我国航空界振兴航空的信心。如果在世事维艰的时代航空研究院尚能有所贡献,有所创新,那么,如今我国的航空科研、工业是完全可以有所作为的,今后也完全能有一个辉煌的前景。

第四,航空研究院的历程积累了不少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航空科研尽管在大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上已有根本变化,但在某些局部方面仍有一定的相似性。认真总结其历史经验和教训是很有必要的。

12.几点启示

关于航空研究院经验教训的研究,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在此仅能提出它的几点启示:

(1)“先有生产,后有科研,先开展产品设计,再逐步开展系统的预先研究的状况,是中国航空工业不同于发达国家航空工业的一个特点”。自1855年航空知识首传中国以来,中国人就开始学习制造航空器。1914年北京南苑航空学校制造成功中国第一架飞机, 1918年北洋政府在福建马尾建立了我国首家飞机制造厂——海军飞机工程处。此后飞机制造业在中国缓慢地发展起来了。随着中美、中意等合资飞机制造企业先后建立,中国飞机制造业已有了一定的水平。航空研究院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这决定了它的研究定位,主要是为解决生产提出的问题,而缺乏力量投入前瞻性的研究中去。

尽管如此(研究院成立的目的就是为解当时空军的燃眉之急),但这并未妨碍研究院将目光投向较远的将来。在研制急需的代替进口器材的同时,研究院还开展了一些理论研究。王助说,研究所初创时便决心“一方面对急迫需要之器材迅速积极研究以求获得代替品或制造方法,以便自造。一方面对于所有有关航空器材之问题,依人力物力之可能,逐步作有系统之彻底研究,以期自给自足而有脱离依赖外国之日”。不料抗战胜利,内战又起,航空研究院生不逢时,壮志未酬身先散,令人扼腕。

当前,我国航空科研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较半个世纪前有增无减,但各方面的条件却为抗战时期所难企及。航空科研完全可以处理好理论研究、预先研究和产品开发的关系,比过去更加强调技术创新,把创新与引进结合起来。

(2)研究院从建立起在关于研究与生产的关系问题上就存在不同意见。副院长王助认为,研究所应只管科研不管生产,而器材组组长朱霖则认为研究所不但要搞生产,还要搞整个航空工业计划。朱霖的观点得到了航委会主任周至柔的支持。但朱霖调离研究院后,王助的意见占了上风。然而,虽然主管领导反对过问生产,但由于严峻的航空工业环境(各航空企业迁川虽多,但生产能力和消化科研成果能力不高)和急迫的军事需要,研究院不得不自行设厂制造或由系、组自己制造。研究院设有蒙布制造厂、电器修造厂、层板试造厂(后扩充为制造厂并设桂林分所)、麂皮试造厂等,同各系组共同生产了大批产品。

从研究院各项目的研究可以看出,工艺、可靠性、成本,即规模生产的可行性问题,始终是研究中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成果能较容易地转化为实际产品。加之研究人员多由生产一线调来(这也是先有生产后有科研的一种结果)并且自己搞生产,使得研究中考虑生产可行性较为容易。显然,研究院之所以能够起到它应有的作用,科研与生产衔接紧密、成果转化率高是重要原因之一。当然这并非是说王助的意见就是错的。在科研人员缺乏的情况下,从事生产必然分散精力,对科研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研究院搞生产的确在客观上有助于科研的实用性。

现在,科研与生产的关系远较过去复杂,涉及因素更多,不能简单地通过一种办法解决问题。但设法使科研院所与生产企业密切结合应是有效途径之一。

(3)科学家是爱国的,研究院也是重视人才的,但它却面临着人才的短缺。王助说:“国内科学技术人才本已极度缺乏,不易罗致,而本院格于航委会之规章,对于研究人员之待遇又无权予以提高,以致科学家之对本院工作有志趣者,亦以薪给低薄不肯前来,其已来者又常有感受生活之困难,不得已而他去者。结果,大多数之研究人员为大学初毕业之学生,他们到院之初,名为工作,实则大部分时间仍是无形中在受训,所以所能贡献殊不为多”。研究院鼎盛时研究人员不过百名,且多数为技术助理人员,“实际研究人员不过占1/3而已,同时在设备简陋、资料缺乏的情形下,每项研究俱需从头做起”。这是限制研究院发展的主要原因。

(4)研究院有些成果能否被采用不是它自己可以决定的。有的成果由于军事变动而无法采用,如研教二、研教三因空军初级以上训练从1942年起迁往印度等地接受全盘美式训练而未能装备部队。有的成果则是由于行政变动而被束之高阁。如“研滑运一”滑翔机制成后因航空研究院改隶新成立的航空工业局,国产化因抗战胜利、人事变动已不受重视,故连试飞也未予进行。

当时,空军和工业部门存在这样的看法,即飞机若是完全使用洋货或用进口材料并按照外国标准制造,那么一旦失事就与己无涉,属飞行员的责任;否则,一切都是制造方面的问题。航委会一位技术处长曾说:“在抗战开始后还要自己试造飞机(虽然是仿造,但不可能完全照抄),不但缓不济急,而且既不技术,也不经济。”当时气氛由此可见一斑。采用研究院成果的研轰三轰炸机试飞3次,最后一次试飞在降落时只因试飞员偶然操作失误致使飞机起落架折断,虽既未漏油起火,也未机毁人亡,但研轰三从此便被打入冷宫,“以后再未作过任何工作”。

国防科研受诸多因素制约。现在一种型号的飞机研制较过去复杂得多,牵涉巨大的人力物力和长得多的时间,且关系战略全局。因此科研机构在选题上应当加强预测,慎之又慎。当然有关决策部门更应如此。

总之,航空研究院的历史经验是丰富而深刻的,有必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二、国立清华大学航空研究所

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1938年成立之时,“各国航空事业突飞猛进”,而此时正值日本侵略者妄图亡我中华。航空工程系的成立,对发展我国航空事业、培养航空人才,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早在1934年,清华大学即在工学院机械工程系设立原动力工程组、机械制造工程组和航空工程组。航空工程组是我国最早创办的航空工程专业,“注重于飞机之制造,发动机之装卸、试验及比较等,均施与充分之训练”。当时,学校第一次接受外界资助,建造了风洞实验室、发动机实验室;并在四年级学生中挑选有志学习航空工程的成绩优良生。1935年冬由空气动力学大师冯·卡门教授推荐,聘请了美国教授华腾多夫(F.L.Wattendorf)博士担任航空讲座,同时筹备推进航空研究事业,开始了教学和研究工作。

1934—1935年间,由王士倬教授主持设计建成了我国第一座航空风洞,其试验段风洞直径最小为5 英尺、最大约10 英尺、长50 余英尺。1936 年,又由华腾多夫、王士倬等教授主持和当时的助教以及第一届毕业的学生10余人参加,设计了试验段直径为15英尺(4.57米)的大型航空风洞。该风洞的设计得到了当时欧美航空界的赞许,曾登载于英国第一流的飞机工程杂志及国际应用力学报告内。1936年,学校在旧电机馆东面专门建成航空馆;年底国立清华大学航空研究所成立,由顾毓琇任所长、庄前鼎任副所长。其间,由冯桂连、张捷迁设计及制造了中国第一架滑翔机,殷文友、张捷迁设计了单翼教练机。

清华大学航空研究所成立后,其首要工作即派员去江西南昌选定地点,兴建15英尺口径的风洞,当时的国家航委会曾先后补助设备经费23万元。此号称远东最大的风洞于1937年初动工建造,美籍教授华腾多夫博士及教员张捷迁受托驻留南昌负责督造。其间,冯·卡门教授应邀访问清华大学进行公开演讲两次,还专机飞往江西亲自检查风洞的建设。风洞的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由南昌复兴建筑公司承包,钢结构工程由上海兴中公司承包,风洞马达系向万泰公司订购英国汤逊电机制造厂500马力电动机,试验天平向美国定制。1937年12月初全部土木建筑工程大体完成,马达亦已运抵香港。惟因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南昌频遭空袭,安装马达等项工作无法进行,乃不得不放弃垂成之功。

同类推荐
  • 突发事故自救书

    突发事故自救书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地震、洪灾、火灾、车祸等突发灾害时有发生。面对灾害,很多人因缺乏自救知识而惊慌失措,错过了最佳自救时间,导致悲剧的发生。面对突发灾害,能否及时有效地采取自我救助措施,将会决定生命的延续与否。同时,掌握了遇险紧急救助的方法,也可以帮助周围的人摆脱险情。本书是现代家庭必备的自救手册,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阅读。本书内容分为自然灾害篇、火场危害篇、交通事故篇、水上安全篇、日常意外篇等,增强读者的生存能力,让读者能更好地保护自己、救助他人!
  • 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德谟克利特公元前5世纪,中国的墨翟曾提出过物质微粒说,他称物质的微粒为“端”,意思是不能再被分割的质点。但在战国时代,有一本著作《庄子·天下篇》中却提到了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一尺之槌,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是说,一个短棍今天是一尺,明天取一半,余二分之一尺,后天取一半,余四分之一尺,以此类推,永远没有尽头。当然,这里并没有提出,也不可能提出用什么方法分割的问题。但在那个时代,我国古代学者就能用思辩的方法来这样提出问题,是难能可贵的。
  • 激情与超越:中国一航的5周年

    激情与超越:中国一航的5周年

    2004年7月1日,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走过了整整5年,这是与时俱进,缩短差距、跨越新台阶的5年,是抓住机遇,超常拼搏、走向振兴的5年,是铸造蓝天丰碑、谱写时代篇章的5年。本书汇集了纪念中国一航成立5周年的有关文章,从重点型号、技术创新、调整改革、管理创新、集团文化建设等方面全面回顾了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航空报国,追求第一”和“激情进取,志在超越”的难忘岁月,展示了中国一航发展的美好前景。谨将此书献给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全体员工和关心、支持中国航空工业的上级有关部门、兄弟单位与人士。
  • 火箭与长征火箭的故事(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火箭与长征火箭的故事(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火箭技术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综合性技术,主要包括火箭推进技术、总体 设计技术、火箭结构技术、控制和制导技术、计划管理技术、可靠性和质量控制技术、试验技术,对导弹来说还有弹头制导和控制、突防、再人防热、 核加固和小型化等弹头技术。如今,世界各国都加快了向太空进军的步伐,把探测目标投向了更远的 地方,而对火箭的研制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一定能够研制出更先进,飞得更远的火箭,把探测器送到 月球、火星甚至更远的地方。
  • 不可思议的新材料

    不可思议的新材料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们在传统材料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科技的研究成果,开发出新材料。今天,我们穿的、住的、用的都可能是科技带来的创新成果。那些看似柔弱的纤维却比钢铁还硬百倍,战机只要刷上特殊的材料就能躲避雷达的探测,这就是特殊材料的魅力。
热门推荐
  • 形婚时代

    形婚时代

    她梦里单手托腮,问月光下那身影绰约的少年人,“徐求鲤,你有什么愿望吗?”他苦笑,“有,但无法实现。”“说来听听。”“如果我能选,我想停留在围城之外,逃离时间和那个人谈一场恋爱,漫长一生的那种。对了,你呢?”梁正嫣叹息,“我想留住记忆里最美好的时光。”一句话简介:既能停驻伤痕,能否停住时光?
  • 穿越三千次元

    穿越三千次元

    姬非凡,一个孤儿本以为自己这一生就这么平平淡淡,谁知先是末世降临然后又被系统选中本来打算借着系统强大起来,谁知一个个谜团接踵而来他发现自己的身份似乎很不一般...
  • 富二代的文艺人生

    富二代的文艺人生

    世界音乐之王 世界舞蹈之王 世界文学大师 世界最强影帝 等等…… 他们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幕后推手,一个从地球穿越过来,只想做咸鱼的富二代。 —— “你想成为乐坛天王?可以,跟我签600年合同,我给你出歌!“ —— 同时这条咸鱼还有好多个称号:首富之子,国民老公,有钱的喷子,娱乐圈大魔王,明星噩梦。天王巨星制造者。 ——书友群:30874550
  • 一世长宁顾长安

    一世长宁顾长安

    乱世沉浮,她是西夏国的长公主夏长宁,女战神,背负着匡扶皇室的重任;玉面冠,少年郎。持着琅琊剑,斩得家族荣耀却斩断了她与他之间的缘分;三千情丝,谁人晓得;剑拔弩张,刀剑相向。是她们的常态,可每一次的相互试探,换来的却是情根深种。芳华敛尽,洗净铅华;护住西楚的是她夏长宁,而护住她的却是孟长安;能一世长宁的也只是她夏长宁。
  • 异界末日生存游戏

    异界末日生存游戏

    活着!活着!只有努力加幸运才能活着!未来一片迷茫,只有活着,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习惯死亡

    习惯死亡

    讲述一个心灵备受重创的知识分子章永磷孤独、苦闷、绝望的精神世界。强烈地抨击了极左思潮,悲愤地控诉了“十年动乱”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历史性灾难。
  • 好妈妈必知的宝宝食品安全200问

    好妈妈必知的宝宝食品安全200问

    乳品中的三聚氰胺、猪肉火腿中的瘦肉精、饮料中的塑化剂……这些危害宝宝健康的食物如何才能避免?《美食天下·第2辑:好妈妈必知的宝宝食品安全200问》教妈妈认识和远离食物不安全因素,给孩子最安全的呵护。
  • 莫清烟探案之未名谷

    莫清烟探案之未名谷

    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正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莫清烟惬意地骑在马背上,偶尔抬头望一眼天上或聚或散的云,心里闪过无限憧憬。此刻,她是快乐的,没有人知道她的真实身份,而她,现在也只想安安静静,自由自在地欣赏无边春色,犹如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姑娘。沿着湖边蜿蜒的,是一片茂密的草坪,正酝酿一场美丽的绽放,草坪深处,有一个入口,那里便是她此行的目的地:未名谷的人口。未名谷其实是一个小镇。据说那里是天下最有意思的地方,每个人身临其境,各自感觉均会不同。
  • 生物化学教学目标考评手册

    生物化学教学目标考评手册

    《生物化学教学目标考评手册》按单元列出教学目标、考评测试及科学素养读物。教学目标部分对生物化学课程的内容设定了三个不同程度的目标一一掌握、熟悉和了解。“掌握”的内容,要求学生能全面理解,重点记忆并能融会贯通;“熟悉”的内容,要求学生能理解和记住概念与特点;“了解”的内容,只扼要介绍有关知识概念或通过学生自学来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