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58800000025

第25章 杨凤田 飞机总体设计专家

杨凤田(1941.6—),辽宁义县人,飞机总体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64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分配到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工作至今。历任技术员,总体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所副总设计师,技术副所长,型号总设计师等职。现任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杨凤田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并多次荣立国家级、省部级、集团公司一等功、二等功;2001年被中航一集团授予航空报国技术尖兵称号;2004年获中航一集团航空金奖;同年被人事部、国防科工委授予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劳动模范;2006年被中航一集团授予航空报国杰出贡献奖。200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凤田1964年分配到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工作后,一直从事飞机总体设计工作,先后参加过12种歼击机的方案设计,担任过6种型号的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在漫漫航空征程中,他始终以“航空报国”的理念为己任,在他组织领导的型号研制中,为我国航空研制史创造了多个第一:国产歼击机第一次实现了空中受油,其受油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航空技术的空白;国产歼击机第一次实现了发射制导新一代先进中远程空空复合制导导弹的能力。

1988年,中央军委根据国防建设的需要,紧急启动空中加油工程。杨凤田肩负重任,担任受油机型号常务副总师,主持型号研制的全面技术工作。在充分分析国内技术条件和国外情况后,他决定采用固定式受油插头方案。在加输油对接技术上,根据需要和预研成果,杨凤田提出并实施了地面全系统模拟试验。果断的决策、有力的措施,确保了试飞一次成功。在试飞过程中,出现座舱噪声大问题,经过认真分析,他准确找出原因。为攻克这一难关,他亲自挂帅,担任攻关组长,提出并组织了噪声空中测试、采用加阻尼材料、减噪头盔等措施,使问题得到解决,受油机顺利定型并装备部队。这项空中加受油技术是国内首创。共和国50年庆典中,空中加受油机编队通过天安门上空,在国外引起很大反响。

“八三工程”是杨凤田付出心血最多的一项工程。1989年夏天,中央决定立足国内搞“八三工程”,并于1991年正式立项。临危受命,杨凤田被任命为常务副总设计师,型号总师。“八三工程”的研制进度极为紧迫,按计划要求全状态飞机在1994年底首飞,可由于种种原因年初环控实验室还没完成。带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杨凤田组织领导小组,采用现场办公,各项工作高度平行交叉作业,带着航空人的一腔赤诚,杨凤田用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信仰,忘记了疲倦、忘记了劳累,设备制造、安装、调试一切工作的完成只用了半年的时间。接着他又马不停蹄地转向下一步工作,组织完成了环控、电源、综合火控“C”型件三大系统的地面模拟试验,从而确保了全状态飞机于年底按时首飞。

为加快“八三工程”试飞进度,杨凤田及时向中央军委领导建议尽快成立“八三工程”领导小组,中央军委领导采纳了他的建议,这极大地促进了工程的进展。随后,他又会同有关型号副总师与上级机关一起相继攻克了高空大马赫数发动机停车、主起落架地面自动开锁、综合火控系统软件工程化管理等影响工程进度的技术关键。在“八三工程”飞机不搞设计定型时,他仍以大局为重,全力支持发动机的设计定型试飞,并一如既往地深入试飞现场,为飞机最终能够完成设备鉴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是歼8系列飞机研制时间最长的型号,其数字式航空电子综合火控系统技术已经成功地应用到其他型号飞机上。正是通过“八三工程”,造就了一大批技术骨干,他们目前都担任单位领导或技术岗位带头人。

杨凤田始终把创新作为研制工作的重点,用一个个创新的实践推动着重点型号的研制。1980年前后,我国歼击机的发展处于十字路口。有人主张仿制国外飞机,有人主张继续研制某型飞机。当时即将进入不惑之年的杨凤田,陷入到深深的沉思中。在进行对比分析后,考虑到某型后继机由于发动机不落实很难搞下去,他当机立断提出了新的具体设想,并组织可行性研究。他与使用部门共同拟定战术技术要求报批稿,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为歼8Ⅱ飞机立项奠定了基础。立项后,他被任命为总师助理,后任型号副总师。

在确定歼8Ⅱ技术方案时,他首先提出了飞机结构只为改两侧进气而重新设计前机身的原则,并提出采用歼8全天候飞机座舱盖,这样既减少了技术风险,节省了经费,又保证了周期。通过反复设计协调前机身各系统和结构布置,他提出了装一门航炮而在翼根增挂两枚近距格斗导弹的方案,不仅解决了系统与结构的矛盾,而且提高了作战效能。目前,歼8Ⅱ型飞机已成为空军的主力作战机种之一,捍卫着祖国的神圣领空。

歼8某型飞机是我国首次研制具有制导和发射新型先进中远程空空导弹能力的国家重点型号。国内对空空导弹控制管理的载机系统技术还是空白,关键技术多,又缺乏可借鉴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为此,杨凤田凭借多年的工程研究实践经验,在工程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整套有效、实用、能用、管用的方法,不仅节省了大量的研制经费,同时大大加快了工程研制进度,解决了困扰多年的诸多技术关键等。

杨凤田有一句口头禅,“任务要上去,干部要下去。”他在工作中以身作则,经常深入设计、试验、试飞现场,和设计员一起加班。在酒泉基地等极其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下,花甲之年的杨凤田亲自组织和参加一线的各项技术攻关和试验。

杨凤田具有极强的型号组织管理能力,有人说这种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有人说他在型号研制中锻炼出来的,无论能力来自何处,正是这种能力,使他同时兼任多种型号总师而把各项管理进行得井井有条,忙而不乱。在一线,他协调组织飞行大队、现场指挥系统和总师系统开展各项试验和试飞工作,把每次试飞、试验组织得协调有序,问题解决非常及时,研制进展格外顺利。

杨凤田善于根据实际情况以最简单有效的办法解决总体设计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在歼8某型飞机的研制过程中,他主张采取高度平行交叉作业的有效措施,圆满地完成了首飞前的各项工作,使之提前一个季度首飞;在他的组织领导下只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全尺寸木质样机的设计制造,并且得到多方好评。群众称赞他是能和群众同甘共苦的型号总设计师,和他干活心里痛快。

作为型号总设计师,杨凤田深知“质量第一”是型号研制的生命,他说质量是设计出来、管理出来、生产出来的。因此他了解各种规章制度、各种规范,严格遵守设计程序,重视设计、试验评审,严格审批各种技术文件,凡是飞机出现问题,他首先要求本单位人员要眼睛向内,深入分析查找自己的原因,决不允许推诿搪塞。

杨凤田是型号总设计师,但他特别善于利用一切机会进行深入细致的政治动员,在大会小会上,大家常听他说:“干我们这一行,不能光讲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还要讲政治,国家的需要就是最大的政治。”无论做副总师、副所长,还是任研究所专务,他都一如既往地关心型号研制。

近年来,杨凤田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并多次荣立国家级、省部级、集团公司一等功、二等功;2001年被中航一集团授予航空报国技术尖兵称号;2004年获中航一集团航空金奖;同年被人事部、国防科工委授予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劳动模范;2006年被中航一集团授予航空报国杰出贡献奖。

杨凤田200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同类推荐
  •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传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传

    本书以传记小说的形式叙写了李清照坎坷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的出生;以诗词轰动京城的少女时代;与赵明诚青涩的恋情和幸福的婚姻;婚后不久,父亲因党争之祸被谪,受株连离京,丈夫入狱;屏居青州,潜心金石学问;“靖康之变”后,将金石运往江南;灾难接踵而至,先是丈夫病故,继而被诬“玉壶颁金”;金石接连被焚、被劫、被盗,在病危之际又遭遇骗婚公案……
  • 稻盛和夫的商圣之路

    稻盛和夫的商圣之路

    本书以传记小说的方式来叙述稻盛和夫的传奇人生。第一阶段是描述稻盛和夫幼年在家乡,从出生、求学、染病、帮助家中事业并展现其经营天赋的过程。第二阶段则是稻盛和夫大学毕业后进入松风工业上班,虽然工作努力、表现卓越然而由于公司整体进入衰落趋势,于是和夫离开松风工业创立“京都陶瓷公司”。第三阶段则着力于稻盛和夫经营京都陶瓷公司的种种困难与挫折、努力与坚持、发展与壮大,直至将其发展成为跻身世界500强的企业。稻盛和夫一生屡创商业奇迹:亲手创立了两家世界500强的企业:日本京瓷公司、日本第二电信(KDDI);成功挽救濒临破产的日本航空公司,不但让其脱离破产监管,重新上市,并且成为获利最高的航空公司,重又跻身世界500强之列。
  •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运筹帷幄的谋略家(2)》本书分为西蒙·玻利瓦尔、赫尔穆特·毛奇、朱塞佩·加里波第等部分。
  • 四大美人·春秋五霸·天启六君子·竹林七贤(经典珍藏)

    四大美人·春秋五霸·天启六君子·竹林七贤(经典珍藏)

    《四大美人·春秋五霸·天启六君子·竹林七贤(经典珍藏)》涉及多个不同的主要人物,围绕这些人物的,又是一段段起伏曲折的历史。“四大美人”象征着人与生俱来的对美丽的追求。“春秋五霸”象征着对英雄的讴歌。“天启六君子”颂扬了一种在黑暗强权统治下的宁死不屈的精神。体现了古代文人的铮铮风骨。“七贤”的故事则体现了在两千多年森严的礼教约束下的个性大解放和思想大爆发。是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由的一次彻底的尝试。
  • 总结:毛姆写作生活回忆(名作家文学课)

    总结:毛姆写作生活回忆(名作家文学课)

    毛姆野心至高表达的半自传作品。为了将灵魂从某些观念中解放出来,只因这些观念在他的灵魂中徘徊了太久,1938年时年64岁的萨默塞特·毛姆写作了《总结:毛姆写作生活回忆(名作家文学课)》。这是一部自传体作品,却并非自传;这是一本告白笔记,却分寸得当。《总结:毛姆写作生活回忆(名作家文学课)》堪称作家个人信经的高峰之作。从本书中你会分享到一名职业作家对风格、文学、艺术、戏剧和哲学的理性思考,毛姆精妙的写作技艺也在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毛姆是个备受争议的作家,当岁月的磨砺将他变为一位坦然、睿智的老人,当他邀你共进下午茶并想和你闲谈几句,无论你喜不喜欢他,请不要拒绝。
热门推荐
  • 木叶的路人女主

    木叶的路人女主

    拥有吉良吉影和穿越者记忆的加藤惠在火影里的故事。那年二战,年轻纲手和加藤断偷尝禁果,留下一个遗腹女——加藤惠。拥有正牌大筒木血统的加藤惠,看着自己突然变长的头发,表示:“人不可能阻止头发生长....同样的,人也不能压抑自己与生俱来的冲动!然而我只想过平静的生活。”
  • 重生颠覆文娱

    重生颠覆文娱

    秦羽只想赚钱给妹妹治病,却不曾想一不小心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文娱。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长街行

    长街行

    王小鹰,1947年出生,1968年高中毕业后赴黄山茶林场务农。1977年考入华东师大中文系。曾任《萌芽》编辑,后在上海作协从事专职创作。著有长篇小说《假面吟》《长街行》《你为谁辩护》《我为你辩护》《丹青引》《我们曾经相爱》《吕后·宫廷玩偶》《问女何所思》等,中短篇小说集《一路风尘》《相思鸟》《意外死亡》《前巷深·后巷深》,以及散文集《女人心事》《寻常隋怀》《可怜无数山》等。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2009年)、第四届人民文学奖(2001年)、首届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创作奖(1998年)、第四届长中篇优秀小说二等奖(1998年)、第四届上海文化艺术奖之优秀成果奖(1989年)、上海市四十周年优秀作品奖(1989年)、第四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6年)。
  • 喜欢你,美滋滋

    喜欢你,美滋滋

    初毕业步入职青梅竹马甜甜初恋小时光。夏橘暗恋了,开始奋斗学习!毕业典礼后的教室里,同班同学都互相各种自拍留念。夏橘和朋友一起路过丘程,却发现,“哇,你偷拍我。”“对啊。”丘程承认得非常爽快,“你不找我拍照,还不准我拍你?”夏橘白他一眼,“我又没说不跟你拍。”丘程直接举高手机,“来,看镜头。”拍完,他眉眼弯弯地低头翻看手机里的照片,“我们真的太般配了,你觉得呢?”夏橘红着脸,“高考后,我再告诉你。”高考结束,夏橘一走出教室,就看见了他。丘程跑过来接过她手中的袋子,她的手滑到他的手掌处,十指相扣。“丘程同学,我的心交给你了”。十七岁,我们喜欢一个人,一眼就看到永远。高考后,我们在一起了。
  • 网游之这游戏有毒

    网游之这游戏有毒

    一个有毒的游戏,玩着玩着就有病了。女神被荼毒成了女神经后,使出洪荒之力只为完成一个心愿,将神坛上的装逼犯,拉下来踩在脚下!!!
  • 一品厨仙

    一品厨仙

    本书又名《美食入侵异世界》,欢迎来搞~………………………………………辟谷修士为何大开荤戒?深海龙族为何半夜上岸?金凤巢穴为何屡遭黑手?花圃药园为何频频失窃?这一切的背后,究竟是神性的扭曲,还是本心的沦丧?是食欲的爆发还是饥饿的无奈?一名现代厨师在三界“发扬美食文化”的故事。“想拿一粒大还丹,换我一碗蛋炒饭?”“不换!”
  • 硅谷情

    硅谷情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太平洋两岸。。。
  • 黑客3

    黑客3

    [我知道简介是吸引人用的……但我似乎就只会写故事……]“灵儿你在看什么?”楚月问道。“没什么。”灵儿藏起了手机……‖虽然没有我的戏份,但我还是想吐槽一句:为什么灵儿还在用手机……‖“黑客萝莉……这名字有点耳熟……”楚月最终还是看到了。“想起来了,狂三跟我讲过作者写了本叫黑客萝莉的书……”“宿主……”“等等,有点不对劲……”楚月仔细地看了看目录。“什么!这居然是预言版的。”楚月震惊道。“灵儿……”“宿主我没有拿这本书开挂啊!”灵儿狡辩道。“都自己招了还说没有?”“那……能不能只关半天……”于是灵儿被关了三天小黑屋……
  • 述而批评丛书:在结束的地方开始

    述而批评丛书:在结束的地方开始

    文学走向边缘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获得了一种更接近自己本质的机遇。上海极具潜力的文学批评家,书写批评新浪潮。上海极具潜力的文学批评家,书写批评新浪潮。上海青年评论家的一次集体亮相。从王安忆、格非到路内、张嘉佳,从非虚构写作、乡土文学到新媒体写作热潮,21篇文章是作者对当代文学作品的私人阅读札记,也是她面对当下广泛文学现象的回应与反思。《在结束的地方开始》是项静针对当代文学作品与文学现象的评论文集,也是她的第三本评论文集。书中收录的21篇文章大部分在2014—2016年间完成并发表,集中展现了她近年来在文学上的思考成果。书中内容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散文随笔形式的作家论,二是偏向历史与乡土写作的宏观层面评论。其中多数文章都是以某一具体作家作品为切入口,如路内、格非、张嘉佳、王安忆、林白、于一爽等,进而就相关话题展开的横向思考;也有从宏观问题出发对某一作家群体的集合讨论,如80后作家群体、非虚构写作者、新媒体写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