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50100000036

第36章 支撑日子的“天”(2)

百结愁肠无昼夜,昏天黑地,她昏昏然不知所措。但面对眼前嗷嗷待哺的婴儿,再看看围在身边三个大点的儿女,都蔫蔫地不说话,眼巴巴地望着自己,这无法割舍的血肉之情,让她的心疼得碎了。

回想当年自己失去父母时,就如同眼前这刚失去父亲的孩子一样,年龄几乎相近。当年十六岁的大姐,能毅然撑起腰杆,带着三个弟弟妹妹活下来;而今自己是二十八岁的成年人,难道不能把孩子拉扯大?!

她沉浸在极度悲哀中不能自拔,但残酷的现实逼她必须冷静地面对。姐姐哥哥诚心诚意地劝她改嫁,说服她狠狠心把后面两个小的孩子送人。人挣扎在生命线上的年代,有哪个单身男人能大度接纳五口入门!即便到了二十一世纪,经济独立的母亲带着一个孩子再嫁,都困难重重。退一万步说,也难找到单身的,否则,前一窝后一窝的孩子,得如何操心耗神,处理好相互关系。

她已有过做继母的体验,说对自己的孩子重重地打两巴掌,孩子还像“家鸡”一样,围着你“团团转”;可人家的孩子,哪怕你轻轻地责备两句,便会像“野鸡”一样“满天飞”。她自己也有失去父母的体验,说没爹的孩子,没了靠山,觉得比别人短一块;没妈的孩子,心理自卑,觉得自己没家的温暖,没有安全感。过寄人篱下的日子,孩子憋得慌,大人也难舒畅。

在这同时,还有另一股阴风吹来。她丈夫本家的兄长放出风:如果她改嫁,只能“净身出户”,“房子和土地都不能带走”。蛮荒的东北农村,二十世纪初期,还存有族权的淫威幽灵。旧传统寡妇改嫁难,拖儿携女改嫁更难,而一无所有更是难上难。她十分清楚兄长放出这股阴风的原由,是当初分家时,丈夫的母亲以老了同小儿子一起生活为名,为小儿子多争得一点财产,引起了兄长不满。其母过世后,兄长就蠢蠢欲动,这回借弟弟离世,又垂涎欲滴,找到了“报复”的借口。

面对族权的无理威胁,她一点没有后退,也放出风:“已找好了律师,等着对簿公堂。”其实她心里明白,兄长是想借机分得母亲遗下的几亩地产。

这样的纠葛绝不会影响她的抉择。她瞻前顾后考虑的出发点,就是让孩子活得少受委屈,自己吃多少苦都心甘情愿,最后横下一条心,作出决定:

“自己支撑日子的‘天’!”

这艰难的决定,首先是勇敢的担当,更有自我牺牲的痛苦。难怪高尔基说,在涉及孩子的生存和生命安危时,母亲的全部慈爱都将转化为勇敢无畏。同世界各国女性比,中国女性多放弃个人情感,而选择为孩子幸福成长铺路。至今仍有单身母亲在孩子长大成人之前绝不考虑重组家庭。这是中国女性柔与刚,母爱与勇敢的独特品格。

她,像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娲一样,准备折断鳌足,支撑家的四极,再炼五色石去补家的“天”。

“现在自己有窝,能住;有地能种,就有饭吃;井中有水,去挑,娘几个就能活命。”

出于人性的本能,她想得简单而实际:活命。她想得朴素而尊严:独立。

唯一的期望,就是把孩子拉扯大。

她对苦口婆心劝嫁的姐姐哥哥说:

“苦,我能咽。累,我能吃。过日子的这片天,我能撑。只求老天,别让我身子骨出毛病。”

这是一个年轻少妇,在家这片天的危机时刻,用满腔沸腾的热血,发出的吼声!是对天地和亲人承诺的独立宣言。

她用常人想不到的铮铮铁骨做脊梁,支撑起将倒塌的“天”,完全不取决于力气和能力的大小,真真是因为爱孩子。爱,弥补了力气的不足;爱,激发她自己也估量不到的潜能;爱,使她勇敢无畏,顶天立地。

她的姐姐哥哥,也不得不确信,当年那个倔强的小妹,如今得刮目相看了,事迁情随,亲人只有竭力相助。

5

三间茅草屋,就是她说的“窝”,十来亩田地,就是母子五人活命的“粮仓”。老天从不会把馅饼掉在碗里,饭到碗中,就要去耕耘,这是唯一的生命线。

她体格不健壮,个子不高,但血统里有种积极向上的动力,没有惰性的基因。怠惰在她生活中从没有落户的缝隙;而从小生活在窘境中的磨炼,已养成了她的勤劳习性;不幸的命运激发她迅速地转变生存角色,做个称职的“耕夫”;从此“双肩挑”,做母亲,还做“父亲”。

当年她以编筐篓的勤为生,如今以耕耘土地的勤为生。丈夫在时,除拔草间苗,别的庄稼活没干过,现在要从播种开始,到锄割收藏,样样活自己着手。

勤能补拙的道理,她十分清楚。人一己百,别人干一会儿的庄稼活,自己可能干半天,那就慢鸟先飞,跬步不休,总能到达“千里”的目的地。

而且她认为,庄稼活不比绣花难,小姑娘时能学会刺绣,成人怎么能学不好庄稼活。俗话说“没吃过肥猪肉,还看过肥猪走”。只要吃得起辛苦,不停地练,能学会也能学快,起早贪晚,顶风冒雨,忙碌在田间,样样活都干得较真,做得到位,从不敷衍。

耥地、拉地和打场的活,要靠农具和牛马拉套完成,以前丈夫是以自己劳动换工,如今谁好意思同女人换工,只能求亲靠友相助。她确信“人在难处见真情”,“人间有善”,说到这儿,她总是念念不忘村里帮过她的人和事,历数张三李四的慈悲。

两年后,她明确地意识到,选好种子,是有好收获的“根”,施肥是庄稼苗的“奶水”。于是春播前便换好种子,标准是高产、耐寒、早熟又耐旱,这样能早播早收避减产风险。但必须上足了肥粪,家里的肥源不足,有闲空便让孩子出去拾粪,马路上行车,总有牛马粪,沟边有猪狗和家禽活动,同样有粪便可拾,日积月累,下功夫就有收获。小苗喝足了有营养的“奶水”,自然壮实,决定了收成的大半。丰收后她总结出:

“只知勤,不讲‘巧’,那是野蛮的耕种。”

看来种田能糊口度日,已不成问题。经过几年的磨练,她还炼出了“生存经”,至今我仍记得这经典妙语,并以此鼓励自己。

俗话说“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这是很悲观的说法,只给人负能量。她说自己也这样怨天尤人过,但这几年拖儿带女度日,感到这话只说对了一半。

人活在世上应该有“天高”的心气;但顺境不多,总要遇到困难、挫折、不幸、灾难、阻力,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面对这样的逆境,一种人以此为借口,认输了,必说自己“命薄”;而另一种人坚定勇敢,在厄运面前硬着头皮,迎面走,不肯停步,勤奋与毅力,智慧与胆量,帮她不屈不挠挣扎,走过了荆棘之路,花明柳暗,这时“纸”一般的“薄命”,却变成了“地”一般的“厚命”。虽说这样做她并不富有,但有了战胜“薄命”的精神能量,永远胜过财富。所以,她告诉我们:

“心真比天高,命就能有地厚。”

多么乐观知足!还有点哲学的逻辑。这或许就是她一辈子不倒的信条。

而且她对“人算不如天算”,也悟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她认为,“天”确实“算过人”,可“人”也不断地去“算天”,很动脑筋地“算”。不是吗,天有冷暖温热,人就算出了春夏秋冬,便知防寒防风防雨防暑,利用季节的温度为自己生产食物。一年365天是人自己“算”出来的。

平年日子好过,灾年日子难过,难过时多认为“天”算了人;可人并没死挺着挨“天算”。有一年连下七天七夜暴雨,天漏了,我们这一带旱涝保收的“神田宝地”,汪洋一片,七月正是庄稼抽穗上成时,泡在水里,庄稼人心疼极了,于是群起去找村官,组织起来,昼夜不停地挖沟,垅沟与地头的沟相连,户户地头的沟相通,折腾五六天,水顺势流向了地势低的大沟大河。庄稼得救了,虽然减产不少,但在“天算”人的时候,人也组织起来“算了天”。否则,这年依洪水肆虐,人们颗粒不收,就会过荒年。

虽然这年人们也“算了天”,可她仍心有余悸,担心下年“天再算人”,所以,开春在粥里加了野菜和榆钱儿,尽力节省,让米囤子有余底。过日子“把有当无”,“把多当少”,以备后患,形成了她的口头禅:

“宁可抛了,不可缺了。”

这句语录,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成了我们性格的一部分。也许是过苦日子过怕了,总习惯把新的存着用旧的,才心里踏实。甚至吃剩饭菜,也先吃剩得时间长的,竟把节俭的美德推到极端,变成了“恶习”。

她支撑着男人的半边天,还要管家,十来岁的大女儿,全包了照看弟弟妹妹的吃喝拉撒琐事。她多次感慨地对我说:

“你母亲小小年纪,就重复着我小时那些活,没有快乐的童年。可你们小时,我努力地往回补。”后来我又在自己女儿小时补自己的童年。

其实,她更是超负荷地劳作,不仅体力上夙夜不懈,更是心力上的日思夜虑。

6

“一年三斤油,连吃带点用到头。”

这话听她说的次数多了,竟像文身的烙印存在记忆里,抠不去,忘不了,但长时间也并没理解。

常言“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做饭不知油盐缺”,只有自己走入琐细的生活,又赶上粮油凭票供应的年代,她的这句话回响在耳畔,才知足了眼前的生活境况。直到后来慢慢形成一种惯性,只要往锅里倒油炒菜,记忆深处便响起“少倒点”的警示,真与如今提倡保健少食油,有异曲同工之妙了。

当年她家有四口人,三斤油,又熬菜,又点灯照明,急用还不断档,并坚持到年终,究竟如何精打细算地节俭,我实在说不清了。但到我上小学前后,经过二十多年,我已是隔代人,家境有所好转,也还不能天天熬菜。

一般情况下,日食两餐,只有夏天在田里干活的人开三顿饭。早餐从没熬过菜,我们也从没有过渴望熬菜的念头,似乎吃咸菜是理所当然的“规定”。冬天的晚餐,多是玉米大渣粥加咸菜,即便夏天晚餐有炖菜,都是用捞小米蒸饭滤出的米汤,吃时放点猪油,能见油花在汤上浮着。

只有在招待客人和逢年过节时,才偶闻到炒菜爆锅的油香。而且炒熟的菜一出锅,总要放两勺米饭,在锅底上蹭来蹭去,这种“油炒饭”,大人舍不得吃,是我们小孩子的“美食”。其实锅底并没有油滴,只是炒菜油蹭得有点亮光而已。至于盛菜盘底上的油光,在洗盘子之前,也总是用舌尖舔舔或用米饭蹭蹭。

我们小时候生活条件比先前好多了,她用油还这么节俭,可想而知,当年她们母子一年三斤油该用得多金贵!除了“食用”,还要“灯用”。

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她家还以食用豆油点灯照明,村里极少有人家点上有玻璃罩的煤油灯。是这样,把豆油倒入碟中少许,用棉线或棉絮做成捻儿,浸在碟中油里,便可点着浸过油的一端捻,点着的这端露在碟边上,露出的越短,火苗越小,就越省油,本是豆大的火苗,还要随时注意剪掉燃尽的灯花,再把浸在油中的捻儿往碟边上拨点。

《儒林外史》中的那个吝啬鬼临咽气说不出话时,还用手比划着弹掉灯捻上的灯花,怕耗油。姥家的油灯置放在门旁的墙窝里,灯座旁总是放把剪刀,以备及时剪掉灯花。虽说吝啬和节俭的动机不同,但方法和效果是相同的。

“太阳是昼灯,星月是夜灯。无星月时才点油灯。”

这也是她的节油之道,利用大自然的恩惠节俭,其实在为自己“造币”,增加看不见的收入。

但儿女生病和过春节,在能承受限度内该花的钱她决不“俭”,认为花钱“消灾”和“买乐”,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健康和快乐都是攒钱的“仓库”。她常言,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受大穷,这是过日子的法则。

她最小的儿子,两岁时夭折,误诊麻疹为感冒,痛悔莫及。紧接着五岁小女也染上麻疹,便进城住院治疗,虽已是肺炎合并症,还是抢救过来,安然地度过了难关。由于过度劳累,着急上火,她自己撑不住了,但坚持不看医生,说自己心中有底无大病,用拔火罐、放指尖血等土法,没几天挺过来了。我确信即便她赶上当今公费医疗,也一定是个不会“过度治疗”的节俭者。

“自己小时特别盼年,能吃香、穿美和乐和。”“如今自己当家作主,一定让孩子在年里快活得‘过瘾’。”她听孩子们唱着:“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小年就大年。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小年就杀猪。杀猪宰羊喜洋洋,吃肉喝汤油满肠。”

从歌里知道,贫穷者的味觉富有,当今胃里富有的人,味觉倒贫穷了。她早心中有数,置办年货。杀不起猪,就事先到熟悉人家订货,自产鸡鹅,宰几只;去市集买糖果,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就提前给孩子“开斋”品年味。

“过新年,穿花衣”,也是一种民俗。杨白劳那么困难,还能给喜儿买上二尺红头绳,她这么勤俭的母亲怎么能不满足儿女过年的心愿。借过年之机,把儿女打扮得漂漂亮亮,收拾得干干净净。让孩子生活在年的气氛中,欢欢喜喜地玩。

年复一年,三个儿女渐渐长大,都能替她分担,自己精神上也放松了许多。

虽说女大当嫁,但女儿出嫁前,她说突然感到日子过得太快,不再盼她长大;虽说男大当婚,儿子十八岁订婚,自己又感到日子过得太慢,一心想早点把儿媳娶到家。

她每给我们讲送嫁迎娶的情景,那狡黠的表情和神秘的一笑,显露了当年那复杂而兴奋的心理,有种“大功告成”的满足。

同类推荐
  • 我依然爱你,我只是不喜欢你了

    我依然爱你,我只是不喜欢你了

    最甜美是爱情,最苦涩也是爱情。56个温暖别致的爱情故事,献给爱情路上迷茫又执着的你!《我依然爱你,我只是不喜欢你了》是豆瓣超人气作者小岩井首部暖心力作。
  • 蒋子丹自选集

    蒋子丹自选集

    蒋子丹的小说深刻而锐利,语言机智而酣畅,在中国当代女性主义小说中独树一帜,她的小说创作中所显示出的开创精神,为当代女性主义小说创作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本书精选和节选了蒋子丹的代表性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囚界无边》《长大不容易》,中篇小说《桑烟为谁升起》《风月@E时代》《从此以后》,短篇小说《左手》《绝响》《黑颜色》《没颜色》,散文《彭师累了》《复数史铁生》,随笔《一个人的时候》《当悲的水流经慈的河》《你看你看鹿的眼睛》等,全面反映了蒋子丹的小说创作成就。
  • 爱与孤独

    爱与孤独

    著名学者、作家周国平的经典散文集,精选128篇最佳情感散文,诠释一个哲学家眼中的爱情、性爱、婚姻、亲情和友谊,回答年轻人最关心的情感话题。爱与孤独是人生两大主题,它们萦绕在历代哲学家的思想中,也萦绕在每一个年轻人的心里。青春迷惘的深处,正是对此二者的追问——如何与孤独共处?如何爱自己、爱他人?奋力追求幸福的同时,如何平衡这二者?孤独能否用爱化解?如何用哲学视角看待爱情、友谊、亲情和男女性爱?周国平以优美典雅的文风,围绕着爱与孤独,阐述了一个哲学家对人生和人性的深刻见解。
  • 刘荒田小品文精选

    刘荒田小品文精选

    《刘荒田小品文精选》收入著名旅美华人作家刘荒田小品文约一百七十多篇。刘荒田为海内外报纸写专栏十五年,成文两千篇。其小品文特色在于凭借其在国外生活近三十余年的人生经验,以融汇东西的视角,将有限篇幅,经营成有深情感悟和明达智慧的个性世界。
  • 拂挲大地

    拂挲大地

    关于黄土高原上的两个村庄让义村、马咀村的乡村调查,它们保留了许多传统的基因,但是在中国城镇化的洪流中都受到冲击,后者努力适应,主动迎接,前者保守闭塞,竭力抵挡。?书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正、反、合,每部分20章节。正篇展示村落里保存的传统基因,反篇展示两个村庄被城镇化洪流破坏的现状,合篇是目前村庄发现的可喜的回归,它们正在发生着惊心动魄的变革。?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而乡村调查《拂挲大地》,就是一本关于农村命运和农民状况的纪实作品。展示一个让人振奋的现代新农村是这本书的意义所在。主要写两个村庄农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自十八大以来在基层的探索实践,它不同于小岗村,也有别于华西村,它吸收了新中国诞生以来,包括改革开放至今的经验和成就,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热门推荐
  • 最受感动的青春飞扬故事(最受学生感动的故事精粹)

    最受感动的青春飞扬故事(最受学生感动的故事精粹)

    为了帮助同学们很好地理解每篇习作的写法,全书对每篇文章均配以推荐老师或编辑的简评,将“评点”和作文进行对比阅读,这样不仅是获得作文材料的最佳途径,也是促进思考的有效方法。这些作品体现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才思横溢,文笔犀利,具有极强的阅读和借鉴价值。
  • 我师叔是林正英

    我师叔是林正英

    张敬穿越了。穿越到一百多年前的清朝末年、军阀割据的时代。身处乱世,身为有志青年的张敬觉得自己应该丢掉道士的身份,不能再做招摇撞骗的江湖神棍,去扬名立万,干一番大事!普通群:473528246;VIP群:764849585(订阅书友可加)
  • 带着系统回七零

    带着系统回七零

    新文: 《重生后我成了死敌的妹妹》 …… (系统+女强+甜宠)带着颜值系统回到70年代末的散打女王关岚依旧想继续在赛场上洒热血当散打女王,于是……她努力训练,努力赚钱,努力在男神面前刷存在感。只是,这存在感刷着刷着就被反刷了。……
  • 臣本红妆

    臣本红妆

    作为萌妹子的我,怎么忽然变成男孩子了?!
  • 重生之皇上哪里跑

    重生之皇上哪里跑

    倒霉鬼到哪也是倒霉鬼,别人穿越不是千金小姐就是大家闺秀,可惜她沈秋慈就是没有那个命,虽说是皇帝的女人,听起来也很风光,却是一个失了宠,甚至连一个打杂小太监,都能欺负她的低等妃子!不行!凭什么我就这么倒霉!不过为了能满足自己作为吃货的基本需求,也为了在这宫里的日子能够过得滋润,沈秋慈决定一定要攻占帝王的心才行。
  • 毛岸英与彭德怀生死情

    毛岸英与彭德怀生死情

    朝鲜半岛烽烟骤起,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一个风雪交加之夜,志司总部大榆洞遭到了南朝鲜军别动队的袭击一九五〇年十月十九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北部地区,迎头痛击了猖狂进攻的“联合国军”及南朝鲜军,经十三个昼夜激战,歼敌一万五千余人,把不可一世的敌人从鸭绿江一直打退到清川江以南,初步稳定了朝鲜北部的局势。十一月五日,战役一结束志愿军部队佯装后撤,突然全部销声匿迹。美军从空中和地面侦察;在朝鲜境内竟没找到志愿军的踪影。十一月十二日,朝鲜大榆洞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
  • 蒹葭堂杂著摘抄

    蒹葭堂杂著摘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锦华谋

    锦华谋

    那个深得帝王爱重,代代传颂的庄敬皇后重生了。这一生她不愿再做那个心中只有天下苍生,为大梁耗尽最后一滴心血,却被孤独囚禁于宫闱的贤后。这一世,她要自由自在,做个纨绔逍遥一世。
  • 忍界风云路

    忍界风云路

    发生在火影世界的小故事,不激情,不热血,普通平淡。
  • 绝萌冷面妖妃

    绝萌冷面妖妃

    今晨夜,那个从小就站在神界权力的最高处成长,被包围在权力阴影中的冷面男子,血液里却对她有着疯狂的执著。陌瑶菲,本只是命运圣母用一滴眼泪捏造的倾世精灵,却沦落成了修罗帝王捉弄的小小妖精。修罗万年的追寻……于她,已是曾经万年的遗忘和舍弃;于他,却是两千年里至痛的自我冰封。冥王VS小妖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