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6300000012

第12章 他人即地狱——萨特

196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因为他那思想丰富、充满自由气息和探求真理精神的作品对我们时代产生了深远影响。

主要作品:《恶心》、《墙》、《存在与虚无》、《文字生涯》、《自由之路》、《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家庭中的白痴》

今天,无产阶级在俄国起的作用是它在任何别的国家都没能达到的;只要这样,我可以钦佩它,并且认为它是个好的例子。但是我无法肯定这会必然导致无产阶级的胜利:我只能把我限制在我见到的一切里。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尽管动词“自我虚无化”已被认为是消除虚无中的最后一点与存在相像的东西,还是应该承认,唯有存在才能自我虚无化。因为,无论如何,为了自我虚无化,就必须存在。然而,虚无不存在。我们之所以能谈论虚无,是因为它仅仅有一种存在的显象,有一种借来的存在,这一点我们在前面已经注意到了。

——《存在与虚无》

然而,夏尔没有找到他那位马戏女郎,而且父亲的高雅给他留下了印记:他毕生追求高尚情趣,醉心于把芝麻大的事搞得轰轰烈烈。看得出,他并不是不想光宗耀祖,只是想从事一项轻松的修行,既神圣又能跟马戏女郎厮混。教书这一行倒能两全其美,于是夏尔决定教德语。

——《文字生涯》

没有父亲,这是一件十分重大的事情。我认为,一个小孩在职业、财产等许多问题上,总是特别受父亲的影响。而所有这些又是这个父亲从他的父亲那里继承下来的,然后在他的孩子身上留下印记,就像是这孩子的命运一样。而这一切我都没有。

——《文字生涯》

一种强烈的热情使他膨胀。他再不说话就会爆炸了。突然间,莫名其妙地,我明白这几年来我在欺骗自己,奇遇是在书本里,当然书本里的事业可能在现实中发生,但方式不同。而我重视的正是这种发生的方式。

——《恶心》

真正临死之前的心理活动只有死了的人才真正知道,而墙给了我另一个视角来看死亡。

——《墙》

她边说边举起了胳膊,我看见了她的腋窝,她赤裸着胳膊的时候,我就更喜欢她。腋窝。这腋窝半张开着,像一个嘴巴,露露看见一块淡紫色的肉,上面有些皱纹,长着像头发似的卷曲的毛。

——《闺房秘事》

作家小传

让·保罗·萨特,1905年出生于法国巴黎的富裕家庭。他的父亲让·巴蒂斯特·萨特是一名海军军官。萨特15个月大的时候,父亲因为感染热病在印度去世。随后,萨特跟随母亲前往阿尔萨斯,和任职语言学教授的外祖父一起生活。

萨特的童年基本是在外祖父家度过的。那里生活富足,藏书丰富,整座房子里弥漫着知识的氛围。因此,萨特从小就博览群书,在古来大家的作品中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尽管成年后的萨特非常排斥这种上层阶级的生活方式,不得不承认,正是这种环境氛围培养了他写作和文学上的才能。

4岁时,在萨特由于角膜炎导致右眼失明,使得他小小年纪就戴上了眼镜,相貌看起来也有些丑陋。12岁时,萨特的母亲改嫁,继父是一名海军工程师。他笃信数理科学,并且主张萨特长大后也做一名工程师。萨特对此非常反感,从而加强了他修习人文学科的决心。

到了上学的年纪,萨特的外祖父认为他天资聪颖,便要求校长直接让他上八年级。没过多久,因为基础太差,萨特被要求从一年级开始学起。外祖父一气之下给萨特办了退学,请家庭教师在家里给他上课。重新入学后,萨特先后转了三个小学,最后在路易大帝学校安定下来。

1924年,19岁的萨特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攻读哲学。这期间,他阅读了笛卡尔、康德、柏拉图等人的主要著作,这些作品对他后来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由于学校里每年都会举办戏剧演出,萨特开始对戏剧产生兴趣,他还写了第一个独幕剧——《我将有一个好的葬礼》。

1928年,萨特第一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结果未能通过。第二年,他再度准备考试。这期间,他通过朋友认识了同校的学生西蒙娜·德·波伏娃。在这一年的教师资格考试中,萨特考取第一名,波伏娃则是第二名。从此,他们从相互爱慕变成了生活和事业上最亲密的伴侣和知己。他们并没有结婚,而且一直分居生活,甚至在不同的时期,他们分别有各自的情人。然而,他们的关系一直保持了五十多年。在生活上、学术上和政治上,他们都是密不可分的伙伴。

1929年,萨特应征入伍,成为一名气象兵。一年半后,他去了法国北部的港口城市勒阿弗尔,在一所高中里教哲学。与此同时,他开始写作小说和哲学论文。1933年,萨特前往柏林,进修胡塞尔的现象学。学业完成后,萨特写了《论自我的超越性》一文,两年后又发表了论文《影像论》。这些论文是萨特研究现象学后的论文成果。

萨特虽然少年早慧,对众多的文学作品更是烂熟于心,但他的第一部文学作品却是到了33岁才正式发表。1938年,一部关于偶然性的文学作品《恶心》(原名《忧郁》)几经周折后,在朋友的帮助下顺利出版。这部作品虽然没有特别畅销,却得到了不错的评论反应。

《恶心》是一部日记形式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历史学家洛根丁的生活。洛根丁一直借宿在一家小旅馆里,他的生活非常平淡,除了挖掘一位外交家的逸事,就是在图书馆里和人交谈,或者和一位咖啡馆的老主顾做爱。洛根丁像所有的普通人一样,依赖着一般人对生活的定义和价值观生活。可是,当他开始阅读,开始思考,偶然的思想火花却让他如见晴天霹雳一般,丧失了原本的生活依托。

二战开始后,萨特再次进入军队,担任气象兵。他的工作就是观测风向,然后将结果通知炮兵连。除了日常的工作之外,萨特用所有的时间进行阅读和写作。1940年6月,萨特跟随部队转移到法德边境时被德军俘虏。一开始,萨特被关押在巴卡拉,两个月后,一行人被运到位于德国的一个战俘营。萨特以患有眼疾不能打仗为由,让德国军官相信他不是士兵。随后,他成功地逃出了战俘营,回到法国参加地下抵抗运动。

在战俘营期间,他阅读了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并撰写了话剧《巴理奥纳》。战争中的经历让萨特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从战前的个人主义转向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开始主张“文学介入社会”。

1943年,萨特出版了他的哲学专著《存在与虚无》。此书一经出版,就受到了读者的欢迎。许多专职的哲学家也关注了这本书,不过他们认为萨特的观点过于离经叛道,不能进入哲学的殿堂。两年后,《存在与虚无》吸引了大批的读者,“存在主义”也渐渐成为当时社会上最具影响力的思潮。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写作环境非常艰苦,因为战时的煤炭短缺和电力供应不足,萨特就在一间咖啡馆里,用乙炔照明来写作。

《存在与虚无》成为法国存在主义的奠基之作,也让萨特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哲学家。《存在与虚无》全书分为四个部分,萨特运用自己独立的观点和哲学词语阐述了他对人与世界的理解,同时确定了存在的范畴、自为存在的结构、特征及其规律。

写作《存在与虚无》期间,萨特理清了对哲学的思考,他对文学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并且提出了“介入”的主张。他认为作家应该通过作品对社会、政治表达自己的态度,从而保卫日常生活的自由,他宣称“作家的责任在于塑造世界”,并且提出“我们必须为我们的时代写作”的口号。

1948年,萨特受邀担任革命民主同盟的执行委员,开始正式“介入”社会政治。不久后,萨特和革命民主同盟的领导人胡赛在观点上产生分歧,到了第二年,两人的观点分歧越发严重后,萨特自己召开了一个革命民主同盟大会,正式宣布和胡赛“对着干”。不过,因为萨特的政治立场介于左翼和右翼之间,因此两面不讨好。

进入50年代,萨特在政治上逐渐“左倾”,信奉马克思主义,参与共产党的活动。虽然他不曾加入法国共产党,却愿意成为共产党的同路人。1952年,萨特针对共产党人雅克·杜克洛被捕和工人罢工的失败发表了评论文章,文章开篇分析了共产党和工人之间的关系,到了最后却变成了对共产党的颂扬。这一举动导致许多同路人的离开,其中包括梅洛-庞蒂。

1955年,萨特和波伏娃应中国政府的邀请,来到中国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访问。对萨特来说,中国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东方国度,而在当时的中国,人们对萨特更是一无所知。行程结束时,萨特在《人民日报》发表了《我对新中国的感受》,谈对中国的看法。回国后,他在法国的《观察家》上发表了《我所看到的中国》。波伏娃根据旅行所见,在两年后出版了《长征》一书。

1956年,萨特谴责了入侵匈牙利的苏联军队和支持这一行动的法国共产党,并彻底和共产党分道扬镳。但在政治上,萨特依旧坚持左翼的立场。虽然他对苏联用强权干涉他国颇有微词,但依旧认为苏联是血肉筑成的社会主义。

1963年,萨特出版了自传性的小说《文字生涯》,描写了他小时候在外祖父家的生活。和萨特内容庞杂、语言艰涩的哲学著作相比,小说将更多的笔墨放在了萨特的内心独白上,通过一个片段、一个见闻或者一个情绪来书写作者潜在的心声。文字摆脱了哲学论文的艰深晦涩,显得诙谐而俏皮。很多人猜测,萨特想要借着这本书回归文学领域,然而其中一个实际的原因是他欠了出版社一笔钱,需要用这本书的版税抵债。

1964年,萨特因为《文字生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是他拒绝领奖。在拒绝领奖的声明中,萨特写道:“一个对政治、社会、文学表明其态度的作家,他只有运用他的手段,即写下来的文字来行动。他所能够获得的一切荣誉都会使其读者产生一种压力,我认为这种压力是不可取的。我是署名‘让·保罗·萨特’还是‘让·保罗·萨特:诺贝尔奖获得者’,这绝不是一回事。”

1970年,萨特的身体开始出现一些不适的症状,当时他正在写《家中的白痴——古斯塔夫·福楼拜》。在早年时期,萨特为了保持思维的活跃,白天服用安非他命,晚上喝大量威士忌。长此以往,这样的生活习惯完全毁了他的健康。

到了晚年,身体糟糕的萨特经常会产生幻觉,显得有些神志不清,逻辑也开始变得混乱。1973年,他的眼睛几乎完全失明,生活上需要由波伏娃和他的养女一起照顾。双目失明的萨特,身体羸弱,每天受着病痛的折磨,但是他从不抱怨,常常微笑着感谢所有帮助他的人。

1980年,萨特在巴黎去世,享年74岁。巴黎的五万群众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纪念这位象征时代精神的哲学家。后来,波伏娃以萨特最后十年的生活为基础,写了回忆萨特的作品《永别的仪式》。

作品赏析

文字生涯

《文字生涯》是萨特叙述自己童年经历的小说。写了他6岁到11岁之间在外祖父家的一段生活经历。不同的是,小说并不是以作者自身所经历过的事件为线索,而是以他本人的思想发展为脉络。因此,在这本书中,主人公的真实经历并不重要,悲欢离合、时运兴衰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时刻进行的内心独白,时刻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否定或肯定的评价。

萨特从小失去父亲,和母亲生活在外祖父家里。小时候生病导致单眼失明,他却依旧被家里人看做是神童。外祖父母对他宠爱有加,将他完全封闭在自己的视线之内。他说:“一个被宠爱的孩子是不忧愁的。但他像国王一样无聊,像狗一样无聊。”

这个备受宠爱的孩子被放逐在书本的世界里,外祖父的书房就变成了他的世界。他将书架装着满满的书、一直上升到天花板的书房看作了神圣的教堂,然后请高乃依、雨果和福楼拜等人做了自己进入语言文化的领路人。不过,年少的他依旧像孩子一样,享受精神上极大富足的同时,还不忘记沉浸在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和幻想里。

多年后,当萨特年过半百,经历了战争和哲学思想的建立,经历了信仰的垮塌和对现实的无奈,他站在哲学的高度上重新审视童年的自己,在一些貌似平凡、琐碎的小故事中剖析和批判自己。

他得出结论,特定的生长环境让每个人的人生具有了必然的意义,而他的人生意义则变成了“存在就是为了写作”——“为了再生,必须写作;为了写作,必须有一个脑袋,一双眼睛,两只胳膊。写作结束,身体器官自行消失。”这样的结论似乎令人惊骇,却不是他最犀利的评价。他在书中甚至这样评价死去的父亲:“世上没有好父亲,这是规律。请不要责备男人,而要谴责腐朽的父子关系:生孩子,何乐不为;养孩子,岂有此理!”

在《文字生涯》中,萨特用调皮、揶揄甚至是嘲讽的口气叙述祖辈的事情,调侃父亲的病危,对家庭成员的存在报以戏谑的嘲笑。当然,他的这一做法并不仅仅是为了调皮而调皮,为了嘲笑而嘲笑。就像萨特自己说的,“没有无故存在的事物”,他对成长环境、家庭成员和生活经历的分析,不过是为了找出存在主义和整个学说的出发点。

萨特的家庭成员和生活环境的存在,似乎就是为了印证他“存在先于本质”的观点。每个家庭成员首先因其存在,才对他人产生影响,而非因为血缘及社会关系。书中的外祖父夏尔一出场,就想和马戏女郎出去鬼混;外祖母路易丝是一个十足的怀疑论者,否定一切,拒绝一切,甚至不相信上帝的存在。当他写到父亲的去世时,说父亲之死“给我母亲套上了枷锁,却给了我自由”。他用弗洛伊德提出的俄狄浦斯情结来解释对父亲的憎恨,父亲的死甚至给了他解脱的可能,他说“幸亏他短命早死,否则他会用整个身子压我,非把我压扁不可”。正是在这些亲人存在的前提下,才塑造出了后来的萨特。

从小被亲人簇拥着,被书籍包围着,萨特练就了出色的头脑,却失去了童年的玩伴。“书是我的鸟和窝,书是我的乡间。书柜是一面镜子,把世界一并收入其间”。在阅读中,他了解了世界的厚度,也仿佛了解到自己的使命。当世界要他脱颖而出的时候,他就恰好出生了。因此他说:“我不是任何人的孩子,我的来源便是我自己。”

可是,即使他的思想大多来自自己的塑造,却无法避免他人对自己的影响。他在回忆中发现,自己的为人、性格甚至名字都是成年人决定的,因为他始终在通过他人的眼睛来观察自己。也就是说,他人的注视、选择和理解渐渐塑造成了五十年后的萨特。推而广之,当每个人被迫用他人对自己的理解来认知自己的时候,每个人的选择受到了他人的影响,甚至成为阻碍,从而改变个人的选择,这时,他人就变成了地狱。

在整本书中,萨特都在尝试用这样的思维来解读自己的过去,通过历史的境况来确定自己,用心理分析的方式来说明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找到他疯狂、他患上神经症的起因。剖析自我的过程中,他不仅仅专注于自己的人生,还试图将一代人的命运解释清楚,将人生经历中的偶然事件变成为某一特定目的的必然。

另外,对社会的深刻批判也变成了萨特写作的主题。《文字生涯》中有一段关于宗教问题的论述,很好地证明了萨特的观点。在这个家庭中,外祖父“除了在关键时刻,并不想念上帝”,而外祖母则“什么也不相信,只是由于怀疑一切,才使她没有成为无神论者”。他们对于上帝的反应,甚至没有对死神的反应强烈。

最后,他也对自己曾经坚持和信仰的主义做了反思。即使他的存在即是为了写作,写作也无法成为他改变世界的利剑。经过长期痛苦的努力和失败的教训后,他不得不承认,写作在大多时候是无能为力的。

他终于明白,文学不是一切,文学也不是“狗屁”,但是“文学救不了世,也救不了人,它维护不了正义”。即使抛弃文学投身政治,也不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经过近十年的政治活动和思考,此时的萨特认识到,任何活动都有它的限度,于是他决定放弃幻想,心明眼亮地看清自己的任务,选择一个能够彻底拯救自己的事业。

萨特这本自传性小说从50年代开始写初稿,中间经过了十年才最终成书。在最初的稿子里,小说名叫“无立足之地的让”。彼时,醉心于政治运动的萨特满心期待着信仰的力量能够改变一切,因此小说中充满了浓重的政治色彩,分析的方法也非常僵硬。而且,由于他每天忙着写各种政治评论和反对文章,根本没有时间写自传,初稿被一搁再搁。

十年后,经历过思想转变的萨特重新提起笔来,将初稿改写成一部文学性特别强的作品。他特别设计了作品的风格,对小说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都采用了独特的描述方式。他没有将自传写成单纯的回忆录,让毫无意义的逸闻趣事充斥读者的视野,也没有单纯地议论、分析思想的变化经历,而是将哲学、心理、体验和分析穿插在了简单的故事里,看似随意,其实都是精心的安排。

在一百多页的作品中,几乎每一个段落都可以看到萨特对遣词造句的讲究,也能从中看到他的用心。他喜欢在故事的叙述中埋入一些暗示、一些含蓄的讽刺和一些意在言外的东西,让分析和说理显得自如而不突兀,还喜欢将一个刻板、严肃的道理通过几句俏皮的调侃阐述出来。正是由于萨特在小说的各个方面花了大量的时间、下了很大的工夫,才让它能打动读者、迷住读者。评论界甚至有人说,《文字生涯》的精彩程度只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可比。

和萨特大部头的哲学著作相比,《文字生涯》更像是大作家忙里偷闲的一段小品文。但是,正是它纤细入微、玲珑剔透的一面,让读者看到了大哲学家平凡、可人的一面。因此,《文字生涯》成为一部令人兴味盎然、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的文学作品,也成了读者了解萨特其人不可缺少的第一手资料。

同类推荐
  • 铁骑王者:成吉思汗(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铁骑王者:成吉思汗(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志大才疏的李自成

    志大才疏的李自成

    李自成是贫苦农民的儿子。和尚、牧羊奴与驿卒的经历,孕育了立志反抗的决心。于米脂揭竿而起,自称闯将,历尽艰险,败而复振,总结经验教训,以“迎闯王,不纳粮”为号召,开仓济贫,尊贤礼士,赢得民心,众逾百万,成为明末农民起义的主力。五溃明军,建国大顺,推翻明王朝,登上胜利高峰。由于志大才疏,驾驭不了全局,忽视对正在崛起的清军策略,兵败山海关,形势急转直下,接着放弃北京,退出西安,流落江南,销声匿迹,为后人留下了诸多思考。
  • 最是人间留不住

    最是人间留不住

    拣定安宁或沉静的一隅,焚上一炉沉香,暗香袅袅里静睇着那炉上斑驳,借此窥得一点长眠在岁月中的过往。在幽香细细中我们还窥得见那些岁月里的女人们。她们鲜活在时光里,庄妍靓致,风雅超群。她们或倚楼独望,或长风吟诗。她们飘扬的衣袂化作了时代的旌旗。她们像岁月里的浮光锦,不沾染一丝世俗污淖,留给我们的都是皓月般完美的倩影。世代的笔墨已经将她们的故事渲染得锦绣如斯,而历史仍旧让我们从只言片语中感受到现实的粗粝。
  •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本书介绍了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生平,内容包括:巴山蜀水养育一代诗魂、仗剑远游万里皆是家园、醉卧长安难酬报国雄心、珠联璧合辉映祖国诗坛、十载梁园探得民间疾苦等。
  • 百位世界杰出的艺术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艺术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热门推荐
  • 霸爱仇宠:罪妻乖乖入我怀

    霸爱仇宠:罪妻乖乖入我怀

    五年前的一起事故,让存活的宋期期成为众矢之的。从此,她被暗恋的男人所痛恨,被家族的亲人给抛弃,上天啊,还有比她更惨的人吗?就在她认为一辈子都不会再见到苏晟君时,一次意外的应酬,被设计的她再次误打误撞地闯入了他的房间……“签下它!”无奈签下协议,从此,她成了他的专属小女佣。可这个男人的报复手段为什么那么奇怪?把她拉到床上不说,还动手动脚,亲亲啃啃?而他却说:“宋期期,这辈子,我会让你‘生不如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三生,忘川无殇

    三生,忘川无殇

    我只是忘川边上的一颗石,无悲喜,无苦乐。我漠然守了忘川千年,终是化成了灵。万物生灵,自然都是要历劫的。而我却安安稳稳的过了百来年,直到……情劫。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重生之我其实是个机器人啊

    重生之我其实是个机器人啊

    (新文《快穿黑化:病娇男神,甜炸了》求支持~~)她重生了,却重生成了一个机器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不论如何,前世害死自己的人,她一定要找到!到底是她养父母的亲生女儿,还是抢走自己男友和事业的前闺蜜?为了报复她们,她顶着机器人的身份变脸进了娱乐圈。只是,这位大叔是怎么回事?她那便宜弟弟是他亲儿子?而且,她怎么发现,她前世还是人类的时候,好像还和他有过一腿??(完结文《慕少你的马甲掉了》《快穿逆袭之影帝是BOSS》《重生之带着系统当学霸》)
  • 翱翔在天空

    翱翔在天空

    刘心俭,空军政治部某部部长,大校。现已退休。回忆了中国空军的成长史。从1964年8月到1969年年底,国民党的美制无人驾驶飞机又侵入大陆领空97架次,先后被我军击落了20架;其中,空军航空兵击落14架,地空导弹部队击落3架,海军航空兵击落3架。空军是保卫国家的利器,建国多年来,中国空军一直翱翔在天空。
  • 前程四锦

    前程四锦

    一个是天子脚下的将门之后,一个是秀丽江南的富商独女;一个是“身娇体弱易推倒”的娇公子,一个是“身强体壮能撩汉”的女汉子。当他们以不寻常的方式碰面之后,当月老把他们绑在一起以后,一场关于“文与武到底哪家强”的身体力行的争论,正式拉开帷幕!
  • 我有无限超能力

    我有无限超能力

    新书《从斗破开始万界打卡》 穿越到一位正在被人追杀的小魔头身上,楚河内心毫无波动,甚至有点想笑,因为他刚刚获得了不死之身。一群神龙觊觎我身体的特殊,想要吞我?楚河忍不住吞了吞口水,因为他刚好获得鲲鹏变的超能力没地方使,于是果断变身鲲鹏,一口一条龙。某位圣女对楚河说:你再厉害,打遍诸天万界无敌手,我也是你得不到的女人。楚河表示,我的超能力很多,只有你们想不到,没有我没有的。这是一位一天可以觉醒一种超能力的狠人,在诸天万界浪荡的传奇故事。
  • 绝对男友

    绝对男友

    小说主要讲述的是高中生唐芯与人形机器人AI的情感故事。AI是完全仿照A国大王子的模样制造出来的,他不但长相跟真人没有什么两样,并且超帅。这台电脑有一个特性,那就是,如果要完全地使用他,就必须知道帐户名和密码,一旦正确输入帐户和密码,他就会死心塌地的为那个人服务!
  • 湘西往事:黑帮的童话2

    湘西往事:黑帮的童话2

    湘西,洞庭湖往西,五河交汇之处,十万大山中的一片蛮荒之地,自古王法不及,外人罕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巫毒、苗蛊、赶尸匠的传说尚未远去,土匪、苗家女、捕蛇人的故事仍在流行;而新时代的枭雄即将登场,这一次,他们将在混乱与杀戮中蹚过市场经济这条河流。1983年秋,全国严打,九镇中学的操场上正在举行万人公审。在一万双眼睛的注目下,“砰”的一声枪响,流氓头子安优就地伏法。人群中少年姚义杰浑身一震,他似乎感觉到,安优的死灵魂腾空而起,将在未来的岁月中,找到他、纠缠他,将他一步步裹挟进万劫不复的黑道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