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王李熙显然是应付袁世凯。没多久,他公然派出大臣出使美国,几天后,又派大臣出使英、俄、德、意、法五国。这事比密会俄国更严重,愤怒的不只是袁世凯,连涵养很高的李鸿章也勃然大怒。李鸿章立即给李熙发去电报,让他停止这种无法无天的行为,以后所有事务必须先征求大清的同意。
以前听到李鸿章的命令,李熙就像一个吓坏的孩子,也许这孩子真的长大了,这次居然对李鸿章的话置之不理。愤怒的袁世凯找到李熙,扬言要将他押送到天津,李熙这下吓坏了,请求袁世凯高抬贵手,以后再也不敢为所欲为了。
要说这李熙真是可怜,皇帝当得比太监还窝囊,在一个奉行强权的世界里,他想独立如同缘木求鱼。就算投靠俄国,他还是个儿皇帝。
为了限制李熙和闵妃,袁世凯开始支持大院君,并且安插了许多眼线,对李熙夫妇进行24小时监控。
所以,这夫妇俩的反抗是可以理解的。他们绞尽脑汁,想方设法要撵走袁世凯这个“瘟神”。光凭他们的力量肯定是不够的,当时西方列强的国力已远胜过中国,中国在朝鲜面前可以充老大,但是和西方列强相比还是矮一截。列强们理所当然地支持朝鲜清除中国势力。
此时,袁世凯的坚定后盾是李鸿章,没有李鸿章罩着他,行事嚣张的袁世凯是撑不了多久的。
对于袁世凯在朝鲜的表现,历来评价不一。有人认为袁世凯在朝鲜尽职尽责地维护国家利益,与日本斗智斗勇,表现出色,没有袁世凯,朝鲜很可能在甲午战争前就被日本吞并。另一种观点认为正是由于袁世凯在朝鲜的强硬政策导致了甲午战争的爆发。纵观后来的历史,日本对外侵略乃是一种必然,因为它的实力迅速崛起,不会因为袁世凯怎样而改变自己的路线。
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为了迎战中国作了一系列的准备,制定了详细的侵略计划《征讨清国策》。为了实现对外扩张,日本进行了为期十年的战争准备。日本人的野心远远不是征服朝鲜,他真正的目的是以朝鲜为跳板,将中国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日本就像一条贪吃蛇,虽然身躯很小,但是胃口极大。日本人长久生活在资源匮乏的弹丸小岛上,有强烈的生存空间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恐惧往往可以让人强大。古罗马帝国是这样,日本也是这样的。
野心的另一面是心理上的压抑,日本人的野心自古就相当地“不切实际”。明朝万历年间,日本宰相丰平秀吉在扫平国内诸侯后,就想一口吃掉朝鲜,然后再慢慢吞食大明,还准备将天皇迁到北京。
在甲午战争之前,由于根深蒂固的天朝上国意识,中国人是不太看得起小日本的。袁世凯虽然和日本人打过许多交道,比其他人更了解日本人,但在内心深处他也瞧不起日本人。轻敌是要吃亏的,这是万古不变的道理。
历史已经证明,日本是一个可怕的敌人。
当时的大局势是:朝鲜内忧外患,中国疲软衰老,日本磨刀霍霍。
光靠袁世凯一人强悍,挽救不了清政府的颓败之势。中国似乎只有经历一场大的危机才能清除自身的沉重和腐烂,走向一个全新的开始。
这个过程注定是带血的。
东学党起义,袁世凯回国
先得介绍一下东学党的来历。东学党是一个类似于秘密宗教的组织,跟我国的白莲教有得一拼。它是19世纪出现在朝鲜的一个秘密组织,又称为“东学教”。
这个秘密宗教的创始人叫崔济愚,朝鲜庆尚道庆州府人。读者一定奇怪了,为什么这个教派取名为“东学”呢?难道跟中国的文化有关系?
一点没错,朝鲜是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民族,“东学教”以朝鲜原有的神话为基础,糅合儒释道三家的思想,主张“人人平等,济世安民”。东学教的产生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对抗西方天主教的入侵,另一个原因是朝鲜政局的腐败已经到了令普通民众感到绝望的地步。
所以,东学教在下层社会里非常流行。这种东西政府肯定是反感的,崔济愚被政府抓起来杀了。不过,他的死反而让东学教传播得更快,正如耶稣之死成就基督教一样。崔济愚没有耶稣那么大的魅力,但在小小的朝鲜还是能掀起一阵风浪的。
由于政府对东学教三令五申地禁止,矛盾一触即发。朝鲜爆发了如火如荼的东学党起义。东学党领导人全琫准是个狠角色,他对朝鲜的腐败政府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因为他的父亲就是死于官府之手。
看着东学党人攻城略地,李熙闵妃这一对夫妻吓坏了。之前他们千方百计想让袁世凯滚蛋,这次他们又向袁世凯低头:袁大爷,只有你能救我们了。
救还是不救——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为这夫妻俩一直跟自己捣乱,看他们出丑确实是一大快事,但是不救的话,日本那条蛇一定会扭上岸,借机收保护费,然后将中国挤走。
袁世凯第一时间请示李鸿章,他认为应该如约邀请日本共同出兵。北洋方面得知了情况,派出两三百人的队伍登陆仁川,另外叶志超率领一千多人为后援。日本的动作要更迅速有力得多,已派出七千的兵力在仁川、釜山登陆,并在所有战略要地布防。
东学党原本是一支乌合之众,看到中日双方都派遣出正规部队,早已吓得作鸟兽散。中日双方未发一枪一弹就平息了这场动乱,现在最要紧的问题就是中日之间的矛盾了。
袁世凯对日本人的野心洞若观火,亲自会晤日本大使,阐明利害:贵国大军驻扎在这里,中国先头部队虽然不多,但是陆续会有大军增援;既然现在已经平定了乱党,为了避免发生摩擦,中日双方理应撤军。
日本大使打起了太极,说:我会把贵国的意思转达给政府的。
事实上,日本的驻军越来越多。袁世凯知道,这种情形下,要日军撤军无异于请天神下凡,只好退而求其次,和日本商议双方都停止增兵。日本大使口头上答应了袁世凯,袁世凯还信以为真,可见这时的袁世凯身上还有青涩鲁莽的一面。
袁世凯告诉李鸿章日本人答应停止增兵,李鸿章以为袁世凯把事情办妥了,便电令叶志超停止前进,等待回渡。此时,日本还在增兵,世界各国的舆论都对此予以谴责。不过,日本这时已经不在乎了,态度极其强硬。袁世凯醒悟过来,立即致电李鸿章,请求派遣北洋和南洋的舰队开赴朝鲜。
此时,李鸿章的想法发生变化,觉得还是“以夷制夷”比较合适,因为李鸿章清楚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海军势力突飞猛进。李鸿章想用俄国来牵制日本,俄国对朝鲜兴趣也很浓,自然见不得日本独占朝鲜利益。李鸿章向俄国公使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希望俄国出面干涉,联合英美法意各国,制止日本的野心。
同时,日本也积极展开外交,向列强们解释日本绝无吞并朝鲜的野心,只是为了改变朝鲜内政,使之往一个更健康的方向发展。明眼人一眼就看出这个说法是忽悠人的,但只要没有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列强们又何必得罪日本。毕竟,日本人也不好惹。
俄国给李鸿章的答复是:俄国只能以友谊的方式劝说日本撤军,不能相强。换句话说,我们在精神上支持你中国。
这下,李鸿章郁闷了,以夷制夷也不好使啊!由于日本在朝鲜的强硬姿态,清政府内主战的声音逐渐高涨,这些年来被西方列强欺负久了,一肚子怨气没处发泄,正好小日本撞到枪口上来,还不好好发泄一顿。
这些人当然是目光短浅之辈,他们根本看不到日本的实力,轻敌的代价是高昂的,甲午战争就是最好的例子,中国输得一败涂地。
当时,对中日海军势力看得最清楚的是李鸿章。
李鸿章在日本侵略台湾时就主张以日本为假想敌扩展海军。可惜,光绪十四年以后,海军经费被挪用来修筑颐和园,从此未增加一艘新舰。而日本的海军装备一直在更新中,中国的这些老式战舰是打不过日本军舰的,李鸿章对此很清楚。
就在大臣们讨论要不要跟日本人打的时候,日军已经大量入驻朝鲜。袁世凯一再给李鸿章发电报问:现在该怎么办?李鸿章除了让他坚守岗位,根据条约促使日本撤兵外,没有提出任何实质性的建议,更没有给予实际的支援。
此时,袁世凯的处境是非常为难的,他也知道国内一片战争的呼声。袁世凯主动请缨:“倘若朝廷打算对日宣战,首先应该撤回驻在朝鲜的使者。我袁世凯一腔报国之心,无所畏惧,只是担心有辱使命。”
袁世凯这里表达了两个意思:一是如果开仗,只要国家信任我,我万死不辞;二是我袁世凯想家了。袁世凯真的想家吗?这不好说,但当时他的处境很危险却是事实。保命要紧啊!
袁世凯这时在朝鲜是四面楚歌。东学党人想暗杀他,害得袁世凯不敢出使馆大门半步,甚至连油盐柴米都相当缺乏。等到日军进驻汉城后,东学党虽然逃得无影无踪,但亲自派的大院君出场。袁世凯以前活捉大院君,这次大院君狐假虎威,扬言要干掉袁世凯,甚至公然将大炮架在袁世凯的使馆面前。
这时袁世凯就好像是瓮中之鳖,如果没有三姨太闵氏的照顾,估计他要发狂。闵氏是闵妃那一族的一个美女,所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在朝鲜女人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闵氏嫁给袁世凯后,死心塌地地为他着想。她不仅照顾袁世凯的起居,安慰他的情绪,甚至还负责对外联络,因为此时袁世凯的出入已经非常不方便了。
袁世凯焦头烂额,一心想回国,可是李鸿章那边的回音是:坚持,坚持,再坚持。袁世凯心想,我再这么坚持下去连小命都没有了。万般无奈之下,袁世凯只好求助于张佩纶,一把鼻涕一把泪地阐述自己处境之悲惨。张佩纶和李鸿章的关系不错,经过张佩纶这一转达,李鸿章才同意袁世凯回国。
终于捡回一条命,袁世凯不顾生病发烧,立刻打点行装回国。世事无常,袁世凯来朝鲜时何等风光,现在却只能偷偷摸摸乔装改扮地逃走。
袁世凯走后,唐绍仪代替他处理朝鲜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