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5200000013

第13章 义和团的那些事儿(1)

戊戌变法投资失败后,袁世凯迅速地倒向慈禧那边。不久,他就迎来了一个表现的机会。在山东曹州,义和拳抢劫了德国教堂,杀害了两名神甫,此事引起轩然大波。德国迅速出兵胶州湾,袁世凯奉命前往山东。在山东,他一方面跟洋人交涉,另一方面绞杀义和团。正因为大肆绞杀义和团,世人给了他“民屠”称号,在我们眼里他就是一个镇压老百姓的刽子手,但为何又有人说剿杀义和团是为了大局,是当时情况下正确的选择呢?

废立风波

百日维新失败了,最郁闷的人是谁?

六君子——不,他们死得很爽快,抛头颅洒热血,何其慷慨,换句话说,死得其所,虽然没能按照自己的理想去活,却能理想地去死。够了!

康有为、梁启超——不,这两个大名士正在日本逍遥呢,一边著书一边饮茶,娱乐的同时又感觉自己在救国,一举两得啊!

袁世凯——这人是有点郁闷,毕竟,由于他的被动告密,六个年轻的生命飞向了天堂。但十多年来宦海浮沉的经历也让他看透了许多东西,做官就是顺势而走,切不可逆流而行。既然木已成舟,只好坐在小舟里一同沉浮了。

最郁闷的人是光绪!他想做一个千古明君,最后活得像个木偶;他想拯救中国,结果自己还需要别人拯救;他想跟珍妃在一起,珍妃被慈禧杀了……总之,他想得到的东西总是得不到,他不想要的东西别人总是送给他,这就是光绪。

光绪被幽囚后,朝野上下都敏感到这个皇帝有可能被废掉。本来维新变革是中国百年来改革的一个大好机会,这个机会说成时千载难逢的一点也不过分,更难得的是连守旧派都支持变法改革。可惜,狂生康有为把一切搞砸了。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激化,从此水火难容。守旧大臣掌权后,不仅废掉了维新变法的内容,甚至株连到前任曾国藩、左宗棠等人的改革,连李鸿章的洋务运动也开始否定。

慈禧确实有废掉光绪的意思,但这个精明的政治女妖不会鲁莽行事的,她要通过一种委婉的方式让光绪下台。什么方式呢?立太子。

立太子在历朝历代都是非常正常的事,但在清朝不太正常。清朝自从雍正掌权后就没有立过太子,雍正结合自己的经历,认为立太子容易引起兄弟相煎。遂想了一招,做了个盒子,将继承人的名字装在盒子里,盒子一式两份,一份藏在自己身边,一份放在“密码箱”里。等皇帝死后,只需打开密码箱就行了。

慈禧违反祖例立太子,动机非常明显。慈禧找来宗室中的一个弱智儿溥儁,把他过继给自己死去的儿子同治,称呼他为“大阿哥”。慈禧紧锣密鼓地想把这“孙子”捧上皇帝的宝座,光绪则日日夜夜在瀛台里愁眉苦脸。

光绪实际上已是一个政治犯,但名义上他还是清帝国的首脑。最关键的是,有许多要人支持他,是的,光绪也有粉丝。比如,在张之洞、李鸿章、刘坤一等人的心中,光绪是一个比较贤明的皇帝,只是性格懦弱了点。翁同龢是帝师,就不用说了;连慈禧的心腹重臣荣禄都不主张废立。

光绪虽然是个傀儡皇帝,要想废他也没有那么容易。老女人慈禧一向鬼点子多,这不,她又想出一计:皇帝病危。是啊,这皇帝病得都快死了,总得立新君吧!这女人毒辣的地方就在于,她编造的理由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因为光绪确实给人病歪歪的感觉,从小身体就不行。

光绪病危,消息传出,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内,京城骚乱不安,各国驻京大使更加不安。是不是这些大使很关心光绪?当然不是,只是因为光绪是个主张学习西方的人,光绪做皇帝当然会实行开放政策,这样,中外的交流合作就更多。听到皇帝病危的消息,各国公使纷纷要拯救皇帝的性命。

这些热心的洋人要为光绪提供西医治疗,遭到慈禧拒绝后。他们对总理衙门施压,要求允许洋大夫进宫为皇帝体检。慈禧太后抵抗不住压力,被迫同意。

体检的结果是:除了有点肾虚,皇帝一切都很健康。想必慈禧在洋医生进宫前就给过什么暗示,所以这个结果出来后,慈禧很上火:他妈的洋人,是不是吃错药了,管事管到我家里,欺负我老太婆软弱是吧!

洋人恍然大悟,原来所谓的“皇帝病危”全是这个老太婆一手策划的阴谋,好啊,你有阴谋,我有大炮。

这一来,慈禧对外国人很反感,而且有人告诉她,康有为就是在英国人的帮助下逃跑的,至于梁启超则完全是日本人救走的。他妈的洋人,专门跟我作对,咱们走着瞧。

废立之事不仅遭到国内官员和名流的反对,也遭到国外的反对。慈禧面临一场内外交困的公关危机。恰巧这时,荣禄接到消息,说是英国人准备派兵进北京,逼慈禧交出权力,让光绪执政。

一向至高无上的慈禧听到这个消息,满脸阴沉,他妈的,老佛爷在国内可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这些洋鬼子居然敢在我头上撒尿,这口气不出枉为老佛爷。

空兴奋一场

上行下效。慈禧反感洋人,清廷上下也跟着反感洋人,民间也酝酿着一股反感洋人的暗涌。

大家都很讨厌洋人,尤以义和拳对洋人的讨厌最给力。为啥呢?因为他们不光讨厌,还用拳头打啊!这叫付诸行动。若是换到以前,义和拳早给镇压下去了,但现在不一样,宫廷仇洋,义和拳也仇洋,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义和拳据说脱身于白莲教,是一个长期以来流传于山东、河北一带秘密团体,最早是以反清复明为口号,后来洋人涌进中国,他们又以赶走洋人为宗旨。

义和拳以仇杀洋人和教民为快事,他们所使用的武器很原始,还是传统的刀枪,又称为大刀会。有些练拳练得出神入化的人自称刀枪不入,这个迷信的组织有一套神秘兮兮的仪式和习惯,据说社团的成员都必须用红巾扎头,穿着红肚兜,扎着红腿带,用红布裹双手,衣服里还藏有一些符咒,手腕里也贴着白纸符咒。

曹州教案之前,山东巡抚是李秉衡,由于李秉衡对义和拳的纵容,德国人出兵胶州湾,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李秉衡因此革职。由张汝梅暂时接任山东巡抚的职位。

1899年,新任的山东巡抚才到任,这人叫毓贤,这厮用现在的话说是一个心理变态的人,是清朝少有的酷吏,他一上任就开始实行恐怖统治。在酷刑方面,他是一个天才。朝廷派遣这样一个屠夫原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在得知屠杀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时,毓贤决定刚柔并济,招安。

你义和拳不是讨厌洋人吗?我毓贤也讨厌洋人,既然有共同点,还有什么不好谈的。毓贤将义和拳改组成官方承认的组织:义和团。这样一来,义和团就听他调遣。

正是在地方官的这种大力支持下,义和拳抢劫了张家庄的天主教堂,杀害了两名德国神甫。

曹州教案发生时,有着高度战略眼光的袁世凯就感到事情不妙,他当时就电报山东巡抚张汝梅,让他在莱州、平度、高邑、潍县一带驻兵防守,以防有变!张汝梅对军事反应相对迟钝,没有把袁世凯的建议当回事。

建议无果的情况下,袁世凯又向北洋大臣王文韶建言:尽快与德国谈判,以防事态恶化。

果然,德国在占领胶州湾不久,又向日照、沂州等地增兵。袁世凯再次向朝廷建议,派兵进入山东,防止德军切断中国南北交通线路。在刘坤一和荣禄等人的支持下,袁世凯的建议终于引起了朝廷的重视。

德国的行为确实非常过分,如果一味示弱的话,后果确实不堪设想。朝廷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后,命令张汝梅和毓贤紧急布置山东防务,同时袁世凯和聂士成受命带领新军开往山东。听到这个消息,袁世凯是兴奋的,所谓练兵千日,用兵一时,他很想试试自己手中的这支军队有多犀利。

袁世凯此行的目的表面上是打压匪类,保护教民和洋人,实际是想威吓德军,甚至决一死战。这从他给徐世昌写的信中可以看出来:这次去山东,我心里怦怦乱跳,因为想到即将开战,所以很兴奋。不知道能不能如愿?

袁世凯是个好斗的人,和德国这样强大的对手打,他当然兴奋,因为一旦打赢了,那就可以一仗出名,打输了大家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朝廷的意思却是以和为贵,所以派兵进入山东,也是希望德军适可而止,知难而退,并不打算真正开战。

袁世凯进入山东,毓贤只差没说出“山东不欢迎你”,毓贤是个地方上的小暴君,袁世凯来了自然让他很不爽。他不仅处处和袁世凯作对,还派人秘密跟踪袁世凯,一旦抓住把柄,立刻奏他一本。

袁世凯也不是好惹的,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他大量地搜集不同组织对毓贤的不满,整理起来,打包发给荣禄。小鞋还没有给毓贤穿上,朝廷已经发来奖励,说是袁世凯等人圆满完成在山东练兵的任务,是时候返回原部队了。

出任山东巡抚

一枪未发就“凯旋而归”实在不是袁世凯的性格,那么多子弹,没有飞出去总觉得是种遗憾的事。

回到天津小站后,袁世凯接连给慈禧上了两个奏折,在奏折中,袁世凯激动地写道:德国人分明是利用教案侵占我国,他们先出兵胶州湾,又进入日照等地。为什么这么嚣张呢?就因为我们的国防力量太弱了,落后就要挨打,贫弱就要被欺负。我们国家虽然军队庞大,但大多没有经过西式训练,现在最要紧的就是练兵,而且用正确合理的方式练兵。

慈禧看完奏折,认为袁世凯说的有道理,就让袁世凯呈上详细的练兵方案。

袁世凯见意见采纳,连忙组织编写《训练操法详细图说》,并附上一封奏折,针对德国挑衅,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严格挑选山东地方官员,不能用那些没本事的人,也不能用那些惹事的人。(那意思就是说毓贤既没本事,又惹事;用我吧,我有本事,又不惹事。虽然是阴招,但说的也是事实。)

第二,按条约办事,山东巡抚一定要严格按照和列强定立的条约行事,不要给人口实,不要滋事。

第三,要在各个战略要地驻兵,要随时巡逻,做好开战的准备。

第四,要派一名朝廷大员驻守山东,总揽大事。

没多久,毓贤又搞出了一个巨大的动作,在他的支持下,义和团举出了“扶清灭洋”的大旗。大旗虽然是站在大清一边的,但这么一来,大清也就成了一个病夫。

德国人哪里会把义和团的刀枪棍棒放在眼里,你灭你的洋,我修我的铁路。这条铁路由青岛通往济南,有人说德国人很无私啊,帮我们发展基础设施。德国从来不是一个无私的民族,这铁路一通,德军运输起来就方便得多。

德国动作大,其他列强肯定羡慕了。光流口水就不叫列强,这不在欧洲一蹶不振的意大利也找上门来了,意大利人“礼貌”地提出想借中国的三门湾玩玩,总理衙门说:没门。门虽然没有,但是军舰意大利还是有几艘,为了充一次老大,意大利派遣军舰在烟台海域巡视。

如果说德国是虎狼,意大利就是狐狸了,对于这么无耻的行为,是人都会愤怒。列强做得太过分了,软弱的清廷终于命令袁世凯带兵进入沂州。

朝廷让袁世凯再次进入山东,目的是防备德国佬。但对袁世凯来说,此去有双重任务,防备德国佬是最重要的,但打压义和团也是必须的。在袁世凯眼里,义和团扰乱社会稳定、引起国家纠纷,不知建设,只知破坏。所以,必须平定。

由于毓贤极度排外的立场,许多国家纷纷给清廷施压,要求撤掉他,换上一个开明人士,这个未被点名的开明人士就是袁世凯。慈禧太后对毓贤的办事能力也表示怀疑,就这样,袁世凯自然而然地当上了山东巡抚。

牛刀小试,收拾义和团

袁世凯见过世面,是一个有外交手腕的人。在当时的中国,他是少有对西方非常了解的人,由他出面和外国人周旋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袁世凯对义和团也比较了解,他小时候就见过那些所谓的“怪力乱神”把戏,一方面对这些把戏他嗤之以鼻,另一方面他又清楚这种底层运动一旦形成燎原之势,后果不堪设想。

1900年1月,袁世凯向朝廷表达了自己对义和团的认识,因为朝廷中很多人对义和团是存有希望的,毕竟他们打出了“扶清灭洋”的旗号。袁世凯的看法大体可以归纳为两点:

第一,义和团盲目排外,给社会造成极大的骚乱,也会增加清政府在国际上的压力,从而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对国家只有破坏作用,没有建树作用。

同类推荐
  • 六代之民:张中行别传

    六代之民:张中行别传

    本书是中国现代文学学者、著名作家孙郁为张中行先生所作的传记。他从自己与张中行先生的交往中的感性印象出发,以饱含情感的笔触勾勒出这位有故事的老人的丰富一生。其间既有时间脉络,也有生命体验的线索,不仅叙其事,更画其魂。它的别致之处也在于,作者和传主的心灵之交,让这部传记在严谨客观之余,更多了以情动人的力量,对于想真切了解以至理解张中行的读者有很大帮助。
  • 卫国英雄:林则徐(青少版)

    卫国英雄:林则徐(青少版)

    《卫国英雄:林则徐(青少版)》主题鲜明,思想深刻,情节生动,文字优美,通俗易懂,适合青少年学习和阅读,可以说是青少年学习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教材。卫国英雄丛书,将中国历史上在抗击外敌战役中荣立功勋、威名远扬的名将事迹做以介绍,将中国古代名臣名将独有的思想气节,转化为民族共享的文化力量。在当代中国正经历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下,戍边卫疆、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亟需宣扬,卫国英雄的形象更需要深入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心中。
  •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本书介绍了屈原“上下求索”的一生,论述了屈原光辉的文学业绩,又从政治、人生、思想等方面,分析了屈原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的突出贡献,及其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 邓小平交往纪实

    邓小平交往纪实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总设计师。书中介绍了邓小平从革命年代到社会主义建设,再到改革开放等不同时期与社会各界人士的交往的70多篇文章,人物涉及国家领导、外国友人和普通干部等等。突出反映了邓小平坚定的政治信念、高尚的革命品质和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转折时期所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
  • 哥伦布:地理大发现的先驱

    哥伦布:地理大发现的先驱

    《图说世界名人:哥伦布(地理大发现的先驱)》介绍了,哥伦布,意大利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的远航是大航海时代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它使海外贸易的路线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从那以后,西方终于走出了中世纪的黑暗,开始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于世界,并在之后的几个世纪中,成就海上霸业。
热门推荐
  • 生产总监实战手册

    生产总监实战手册

    本书围绕“生产”这一主题,紧扣生产总监日常工作内容,通过生产总监基础、生产管理模块、生产控制节点、生产运行手段、生产提升路径等五个单元为生产总监答疑解惑,指点迷津。对于生产总监的具体工作来讲,将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作者在本书穿插了大量典型案例,并进行了非常到位的案例评析,有助于生产总监更深入理解和把握工作内容。本书灵活体现“管理理念+案例解析+操作要点”的思路,行文风格简洁精炼,要点明确,易于读者阅读与使用,可作为高层管理者的案头查阅工具书。
  • 我是婚姻科代表

    我是婚姻科代表

    婚姻是午夜十二点以后的南瓜车,女人可以有事业,女人更要会持家,孩子是爱情的结晶但不是婚姻的焦点,吵架不是因为我们做错了而是我们说错了,老公会出轨原因可能不全在他身上,婆婆虽然不是妈,她也会把你放存心里,女人无论做什么都要清楚自己要什么,我们的“爱巢”需要男女双方添砖加瓦,让我们将婚姻进行到底。
  • 刘院士轶事

    刘院士轶事

    医护人员有中国人,也有尼日利亚人,所有人都认为他就是哥哥惠松,床头英文挂的牌子HUISONG。哥哥被害了,他无比悲痛茶饭不进。别人以为他失去了弟弟难受,反复劝导,并且告诉他国家会给弟弟一大笔补偿费用的。自己闭着眼睛眼泪不停地流,脑子里却盘算着哥哥是个中层干部,待遇高,一年能拿九万美金,这还不算国内那份工资。工作能力嘛,也就是那回事了,大不了自己在这里再干几年,水平也会赶上哥哥的。嫂子那里如何应付呢,心里不停地打鼓。嫂子原来是银行站柜台的,三十岁就下岗回家,小侄女才四岁,哥哥抚恤金和丧葬费肯定比自己高得多,她要是较真就麻烦了。要是自己娶了嫂子呢?
  • 我的兄弟姐妹(下)

    我的兄弟姐妹(下)

    “人在痛苦的时候会想起要好的朋友,他们都是我的兄弟姐妹。”“我们正赶上了一个伟大的不可逆转的时代,这让我们的生活超出几代人的想像。”这是一幅描述遥远的西部地区众生百态的浮世绘长卷。小说故事虽然发生在一个边陲小城,一个多民族聚居地,但无不反映着变化中的大时代对人生和生命以及价值观的刻骨铭心的改变。
  • 大海贼亚尔丽塔

    大海贼亚尔丽塔

    广阔的无风带之中有个著名的岛屿叫做亚马逊.百合。这座岛上有两位七武海!一位叫做波雅.汉库克。一位叫做亚尔丽塔。
  • 重生小丫鬟

    重生小丫鬟

    现代的普通人穿越成了被卖为奴没人权的小丫头绮罗,开始了一段为了脱籍努力奋斗的日子,总算是费尽心思离开了工作了十二年的牛国公府,接下来的日子也不是那么省心呢。女儿大了该出嫁了,不出嫁?不行!绮罗就开始了寻人出嫁的慢慢征途...
  • 半缕疏烟,一世轻安

    半缕疏烟,一世轻安

    她用八年时间成长蜕变,平步青云,一剑登阁从此江湖少了一位苏家小姐,多出一位少年侠客疏烟公子浮生萦云,韶光无情,却从不曾忘记心灵深处一抹温柔初入昆仑,两败俱伤,却因此重逢最美的那一朵笑靥金针封印,前尘隔海,她却将最重要的人遗落在彼岸曾经为你一眼万年,如今便许你一同归去重返中原,举步维艰,中原武林一潭混沌死水风云动荡,沧海横流,江湖又将掀起一场腥风血雨寒夜漫漫,燃灯前行,运筹帷幄后发制人潜龙在渊过后,便是凤兮归来引吭九州江左试剑,南疆拜月,西域昆仑玉龙离凰执手相牵,扫清重重迷雾爱与责任与牺牲,江湖儿女不断蜕变曾经与你一诺情短,如今我伴你一世轻安
  • 荡寇女英传

    荡寇女英传

    写了很多,唯独没有明朝,算是补充吧!最后一本,封笔了,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我最后留下的足迹。
  • BURNING DAYLIGHT

    BURNING DAYLIGH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的焦虑是一束火花:阿多尼斯诗歌短章选

    我的焦虑是一束火花:阿多尼斯诗歌短章选

    《我的焦虑是一束火花》是旅法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创作于不同时期的诗歌短章,他总是以人的自由、尊严和解放为起点和指归,像儿童那样感受世界,像青年那样爱恋世界,像老者那样审视世界。阿多尼斯的短章,在事物及其喻体之间建立了富有想象力和美感的联系,并把诗人自己的情感和理念赋予其中,因而意趣盎然,令人回味无穷、印象深刻。书中随处可见对落后、专制的阿拉伯政治的批判,对腐败、丑陋的社会现象的鞭笞,对阿拉伯传统文化中的沉疴积弊的指摘,对打着各种幌子牟取私利的西方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揭露。他诗中彰显的现代性,与阿拉伯世界历来占据主流的保守理念作了割裂,也和阿拉伯文化遗产中被遮蔽的变革精神完成对接。他倡导理性主义和启蒙思想,弘扬人的价值和意志,力图在诗歌实践中,探索有形世界背后的神秘未知,揭示与人以及身体、心灵、本能、直觉、梦幻相随相伴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