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3900000008

第8章 独尊儒术,千古流传(2)

郑玄一生的学术成就达到了辉煌的顶峰。在经学方面,郑玄遍注儒家经典,创立郑学,融合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让经学实现了“小一统”,将儒家思想发扬光大。郑玄在经学方面最大的功绩就是编辑、注释了《周礼》、《仪礼》、《礼记》这“三礼”,他的《三礼注》成为后世治礼学者的必备工具,也就此奠定了郑玄在礼学发展史上无法替代的地位。他所注的《诗经》,也被看做是儒家经典的标准注本。可以说如果没有郑玄,那我们今天可能就根本看不懂儒家经典;如果没有郑玄,儒家的经典就可能会永远地被束之高阁。

郑玄还校对整理了古籍,对词汇学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玄而又玄,众妙之门”——魏晋玄学

玄学的观念出自《老子》,“玄”是探索万物根源、本体等问题的概念。“玄学”又被称为“形而上学”,具体是指用思辨的方法来阐述经验以外的各种问题,包括神灵、灵魂、意志自由以及世界的本质、物质存在的终极原因等等。玄学吸收了道家的某些思想,玄学家们所讨论的问题都是从《周易》、《老子》、《庄子》三本书而来。

“玄学”在魏晋时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原因。西汉时因为儒学受到政府的提倡和重视,所以学习研究儒家经典已经成为社会上的一种风气,后来这种风气愈演愈烈,发展到为了解释儒家经典中的几个字而写上洋洋数千言甚至是上万言。渐渐地这种繁琐的经学开始被知识分子厌弃。

东汉中后期,广大知识分子屡受宦官和外戚的打击,但他们中的正直之士仍不顾“党锢之祸”,勇敢地发表“清议”,表达自己对国家政事的见解,针砭时政。东汉末年,战乱频繁,士大夫在失望之余进一步培育了清谈的风气。到了魏晋时期,曹氏和司马氏的政治斗争越来越激烈,接连不断的血腥残杀让广大知识分子觉得人生无常、灾祸随时都可能降临,于是悲观失望、消极颓废成了知识分子的主流人生态度,放浪形骸、纵欲享乐成了很多人的生活目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来一本正经的儒学已经没有办法让知识分子信服了,于是虚无放荡的“玄风”就蔓延开来,知识分子开始抛弃原来繁琐的汉代经学,用老庄思想来解释儒家经典。他们把《老子》、《庄子》和《周易》结合起来,称为“三玄”,至此玄学正式登上中国的哲学舞台,逐步取代了经学的地位。

通常认为,玄学的演变和发展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正始时期;以嵇康、阮籍、向秀为代表的竹林时期;以裴顾和郭象为代表的元康时期;以道安、张湛为代表的东晋时期。

“清谈误国”——玄学代表人物何晏和王弼

何晏是正始时期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原本出身名门,祖父是东汉的大将军何进,但是无奈家道中落,7岁的那一年和母亲一起被曹操收养。7岁的何晏非常聪明,富有智慧,曹操因此很喜欢他,就把他安置在自己家里,还想认他做儿子。何晏知道后就在地上划了一个方框,自己坐在里面,有人感到奇怪,就去问他原因,他说:“这是我何氏的房子。”曹操听说这件事后就打消了认他做儿子的念头,派人把他送出去,找名师好好培养。

何晏在少年时代就才华横溢,喜欢谈论老庄之言,再加上长相俊秀,所以得到了曹操的宠爱,长大之后娶了曹操的女儿金乡公主为妻。这样一来,他同曹家的关系就非同一般了。

何晏在政治上无甚作为,主要是倾向于曹氏集团,和曹爽一起胡作非为,结果被司马懿杀害。他的主要贡献在学术方面,他和王弼等人在一起竞相玄谈,大开玄学之风气,被称为“正始之音”。何晏有《论语集解》一书传世。

王弼和何晏相比更是年轻有为,他是王粲的侄孙,家学的底子比较厚,又天资聪慧,十几岁的时候就迷上了老庄思想,能言善辩。何晏见到他之后,就把他引为知己,总是和他一起谈论玄学问题。何晏还把王弼推荐给曹爽,可是没有受到重用。何晏遇害的时候,王弼也受到连累,被罢免了职位,当年秋天病逝,年仅24岁,有《周易注》和《老子注》传世。

王弼以雄辩的口才享有盛名,如果要论对玄学的随意发挥,王弼不如何晏,但是要论对玄理的认识深度,王弼却比何晏要高一筹。王弼这个人恃才傲物,总是喜欢笑话别人,遭到士大夫的忌恨。

何晏和王弼都用“三玄”来解释《论语》,在哲学方面他们都主张“贵无论”,认为天地万物都是“有”,而“有”又由“无”所生,又复归于“无”,这就是他们的“无中生有”理论。在动与静的问题上,他们主张静是根本的,静生动力,动又复归于静。他们还创造性地提出了哲学范畴“本末”,把“无”、“静”看作是本,把“有”、“动”看作是末。在认识论上他们提出了“言不尽意”的观点。在政治伦理方面他们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在名教和自然的关系上他们提出“名教出于自然”,应该按照“自然”的原则去对待名教。

当然,他们在思想上也有某些分歧,例如何晏认为“圣人无情”,圣人们并不具备一般人所有的喜怒哀乐,而王弼认为“圣人有情”,关键是圣人能从情中超脱,不被情感、欲望所束缚。

他们两个人的影响很大,一直到西晋灭亡,偏安于江南的东晋建立后,他们还被认为是清谈的祖师爷。

开理学之先河——周敦颐

周敦颐,字茂书,号濂溪,后人尊称为“濂溪先生”,北宋时的着名哲学家,学术界公认的理学一派的开山鼻祖,代表作品有《太极图说》、《通书》。

他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就喜欢读书,注重名声和气节,在家乡小有名气,人们都说他有古人的风范。14岁的时候周敦颐的父亲去世,15岁时他和母亲一起到北宋的都城开封去投靠做大官的舅舅,他聪明仁孝,得到舅舅的喜爱。

周敦颐20岁的时候在舅舅的帮助下得到一个主簿的职位,在任职期间他竭心尽力为百姓办事,深得民心。就在此时,他开始研究《周易》,后来写出了着名的《太极图说》。

周敦颐一生都在外地任官,后来又在莲花峰下开设濂溪书院讲学,所收弟子之中有着名的“二程”兄弟。

周敦颐生前的学术地位并不高,人们只知道他是个好官,而且还有“山林之志”,具有洒脱的胸怀,看起来仙风道骨,可并没有多少人了解他的理学思想,只有“二程”兄弟的父亲程太中老先生知道他的学识很深,所以才把自己的两个儿子送到周敦颐那里学习。我们不能不说程老先生是多么地有先见之明啊!

“二程”后来成为着名的理学家,开始极力宣扬老师的理论,后来南宋的大儒朱熹也极力地宣扬周敦颐的思想,他的名声才大盛起来。以后他的地位越来越高,从祀于孔庙,最终奠定了理学开山祖师的地位。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周敦颐的哲学思想。从魏晋玄学盛行开始,儒学就开始衰落,后来又经过南北朝和隋唐时的道教和佛教思想的冲击,儒家学说好像已经走入了死胡同之中。周敦颐作为理学的开山祖师,在继承发展孔子、孟子、董仲舒和韩愈的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又汲取道教、佛教的唯物和唯心主义思想,糅合阐述,建立了理学,在儒学发展史和中国哲学史上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周敦颐提出了一系列的哲学范畴,比如太极、理、气、性、命等,后来都成为宋明理学共同探讨的基本范畴。他的着作模仿《易传》、《中庸》等书,把文字写得简约,语义又很含混,后来的学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分别作出了不同的解释。

周敦颐在他的《太极图说》里提出“无极而太极”,“太极”一动一静,产生了阴阳万物。他认为世界的本体就是“太极”,太极无形无相;万物的运动都是通过“神”来推动的,物体本身并没有动静之分。

周敦颐还认为“诚”是万物的本源,诚的具体内容就是仁义礼智信。为了让人能够达到“中和”的道德境界,周敦颐提出了主静的原则,也就是要求人们要没有欲望。在“诚”和“主静”的基础上,他还继承了董仲舒“天人合一”的神秘主义思想,把仁义说成是“天道”。

周敦颐的《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关学”的创始人——张载

张载,字子厚,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理学的分支“关学”的创始人。他是“二程”(程颢、程颐)的表叔,和周敦颐、邵雍、程颢、程颐一起合称为“北宋五子”,原籍河南开封,后来迁徙到陕西眉县横渠镇,所以被人称为“横渠先生”。

张载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少年丧父,所以他在年少时就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宋仁宗时,西夏王朝经常骚扰宋朝的西部边境,后来西夏和宋朝达成和议,西夏向宋朝称臣,但是宋朝每年要给西夏大量的财物,也就是“用物资换和平”。这对“少喜谈兵”的张载造成了极大的刺激,他在21岁时向当时驻防宋王朝西北边境的军事长官范仲淹上书言边事,表示自己要组织民兵为国家收复失地。范仲淹非常欣赏他,就勉励他好好读书,先不用研究军事,以期将来为国家做更大的贡献。

张载接受了范仲淹的劝告,回家之后就开始刻苦研读《中庸》,读后仍感不足,于是他又读道家、佛家的着作,结果依然觉得书中所写无法帮他实现伟大的抱负。于是,他又转而研究儒家经典,经过了十几年的刻苦研读,他终于悟出儒、佛、道三家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道理,在此基础上逐渐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思想体系。

张载在38岁的时候和苏轼、苏辙兄弟一起考中进士,得到宰相文彦博的赏识,在开封宣讲《易经》。一天晚上,他遇到了“二程”兄弟,“二程”是张载的表侄,但是张载仍然虚心待人。他静心听取“二程”对《易经》的见解后,感到自己所学尚浅,于是就推荐“二程”接替自己讲《易经》。但是他为了不让自己的学说受二程的影响,就没有再听二程讲课,而是依靠自己去开拓学术的疆土,在这一时期写成了《易说》。

张载中进士后,先在地方任职,在政治和军事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宋神宗登基后,御史中丞吕公着向神宗皇帝推荐张载,结果宋神宗接见了他,对他非常赏识,想要加以重用。后来因为和王安石不和,自己的弟弟又反对王安石变法,张载担心自己会受到牵连,就辞官回到横渠。

张载回到家乡后,在聚众讲学的同时仍然精心研读儒家经典,每当有心得体会就会马上记下来。在这期间他写下了大量着作,对自己一生的学术成就进行了总结。因为他和他的弟子大多是关中人,所以他们的学术思想就被称为“关学”。张载在研究学问的同时,还带领自己的弟子进行了恢复古礼和井田制的努力,并亲自进行了实验。

公元1077年,吕大防向宋神宗推荐张载,希望朝廷任用张载,于是神宗下诏召张载回朝廷任职。当时张载正患肺病,但是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主张,仍然带病入朝。入朝后他在礼部担任副职,结果又和朝廷其他官员因为恢复古礼的事发生冲突,再加上病情越发严重,于是他就辞官回乡。路经洛阳的时候见了“二程”一面,然后继续西行,途中在临潼的馆舍中病逝。

张载的学术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宋以后的思想界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他的着作被明清两代规定为科举考试的必读之书。

张载认为宇宙的本源是“气”,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太虚”,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比较深刻地反映了作为万物本体的“气”的客观实在性。他认为“气”有两种状态,一种是凝聚,气凝聚之后就变成了有形的万物;一种是分散,分散之后就变成了看不见的东西,但是它仍然客观存在着。气的聚合和离散都是一种暂时的状态。天、地、人都是由“气”聚合而成的物质,万物与人的本性是一样的。宇宙是一个无始无终的过程,其中充满了互相矛盾对立的运动。

在认识论方面,张载提出了“见闻之知”和“德性之知”的差别,认为见闻之知是由感觉经验得来的,德性之知是由修养获得的精神境界。在社会伦理方面,他提出了“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区别,主张通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认识能力的扩充去“尽性”。除此之外,他还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精神和宗旨。

1.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这四句话被冯友兰先生称为“横渠四句”)

2.有不知则有知,无不知则无知。

——《性理拾遗》

洛学的代表——“二程”兄弟

“二程”即北宋着名哲学家、程朱理学奠基人程颢与程颐兄弟的并称。程颢,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原籍河南,出生于湖北黄陂,宋代大儒,着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程颐,字正叔,人称伊川先生,也是北宋着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他是程颢的亲弟弟。

“二程”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经拜周敦颐为师,也都受过长时间的佛教思想的影响,和周敦颐一起都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因为“二程”长期在洛阳讲学,所以他们的学说又被称为“洛学”。

同类推荐
  • 越剧

    越剧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其声腔优美清婉,表演真切动人,无论是音乐、唱腔、表演,还是布景、道具、服装,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成为广受喜爱与赞誉的戏曲艺术瑰宝,如今已享誉全国,蜚声海外。
  • 开卷书坊·我之所思

    开卷书坊·我之所思

    本书是“开卷书坊第三辑”之一种。作者精选近几年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颇有影响力评论文章三十七篇,分三个专题,第一部分评论中外小说,如《1Q84》、《日瓦戈医生》、《天香》等。第二部分是关于现代人物的评论文章,如评鲁迅、周作人,周作人与俞平伯,钱锺书与周作人等,有些属论辩,有些含考证。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是一些杂文,涉及名家、出版、儿童图书以及时下一些文化现象,是对当下的思考与发言,亦颇涉及文坛与学界。刘绪源的杂文多有新见,以思想见长,但却不枯燥,可读性极强,是不可多得的案头读物。
  • 全民发呆的澳洲:其实是一本全面的澳大利亚文化观察笔记

    全民发呆的澳洲:其实是一本全面的澳大利亚文化观察笔记

    如果你觉得生活糟糕透了,就来见识一下澳大利亚人的乐天魅力!无论情况怎样糟糕,澳大利亚人都表现得像一只在树上发呆的考拉,快乐幸福。鲨鱼伤人报道频出;遭遇鳄鱼;踩上杀人蛇;差点触到夺命水母;剧毒蜘蛛迎面落下……翻开本书,马上被澳大利亚人的乐天魅力感染,成为乐天派!《全民发呆的澳洲》是畅销科普巨著《万物简史》作者比尔·布莱森的得意之作!作者比尔·布莱森作品入选《卫报》“生命中不可或缺的100本书”书单,与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狄更斯、简·奥斯丁、雨果、柯南·道尔、福楼拜、陀思妥耶夫斯基、乔治·奥威尔、勃朗特姐妹等文学大师比肩而列。
  • 日本人与日本论

    日本人与日本论

    从日本的自然条件、历史渊源说起,通过分析近现代日本国家政治、经济等,指出了日本民族精神上的空虚与矛盾;对日本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做了分析。被学界视为研究日本的一本标杆性的著作,堪称中国的《菊与刀》。《日本人与日本论》 中国版的菊与刀,了解日本文化的必读之作。
  •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1辑)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1辑)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系列书是海内外公认的易学大家刘君祖先生历时四年多,对《易经》六十四卦作透彻详尽的解读,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洞悉决策模式,把《易经》智慧延伸在现代生活中,更进一步通过依经解经的方式,以易理和其他学术相印证,如儒家、道家、佛家、兵家,以及中医养生与企业管理等,圆融无碍,使得我们对《易经》六十四卦爻符号的无字天书不再陌生,进而欲罢不能、意犹未尽。
热门推荐
  • 丝绸之路(上册)

    丝绸之路(上册)

    大唐景龙四年六月,在甘州商道上,一棵棵稀疏的枯木被渐起的沙尘所迷蒙。只片刻工夫,面前便呈现出一种灾难将至的恐怖景象。透过风沙漫过的阵阵迷雾,有三支带着丝路韵味的大型驼队,伴随着风沙的呼啸声和悠扬的驼铃声,由远及近缓缓而来。
  • 我的师父有点帅

    我的师父有点帅

    修仙是做什么?—吃饭睡觉打妖怪?
  • 目标之活过十八岁

    目标之活过十八岁

    来自异世界的残魂,不属于阳世的阴灵。两个时空的摩擦,一阴一阳的死局。老和尚的话语,背后隐藏的究竟是什么?18岁,是命中注定的死劫,还是不幸的生命中,最后一丝的希望?流落到陌生星球的她,还能活着回来吗……
  • 欢遇时光

    欢遇时光

    第一次见面就借着童言无忌大胆宣誓主权,往后可得要小心着。
  • 少董的冷魅保镖

    少董的冷魅保镖

    场景一:楚陨皓微眯着眼扫视着眼前这个人。轻启的薄唇又缓缓的闭上,只用一个请便的眼神示意。女人点头,纤细的身子如舞蝶般飞舞…仿若就是几个花拳绣腿的功夫,面前4个大汉已经稳稳当当的躺在了地板上,挣扎着,却再也没有起来。楚陨皓眉头一皱,不止他,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眼前这个毫不起眼的女人身手如此敏捷。再次审视,全身上下,身高162cm,体重42kg,三围32,22,32。衣着,朴素的简称土气,一副大大的黑框眼镜遮住了她原本还算秀气的脸。很普通,普通得彻底。“叫什么名字?”楚陨皓再次眯着他狭长的双眸看着她,语气显得云淡风轻。“秋。”只名,无姓。“秋?”楚陨皓眉头一扬。女人对视着他的眼神,淡泊的眸子没有任何闪烁,“秋,20岁,无父无母,无姓。”就是她了!楚陨皓嘴角一笑,够干净!场景三:夜晚把卧室凸显得更加静谧。对视的两个人僵立在之中,虎视眈眈,小心翼翼,谨慎之至。“国际SPY组织,NO.33:Colo就是你吧,秋。”楚陨皓对视着她,冷冷的语气带着讽刺。“…”秋无语,淡泊的样子依旧冷漠。“听说Colo最强的招数就是易容,相信现在的你应该不是你的真面目吧。”楚陨皓紧睨着她的脸颊,和他缠绵过无数次的女人,他居然从来没有见过她真正的样子。眼眸里,渐渐有怒气显现,隐约可见。“楚陨皓。”秋拿着足以让他一贫如洗的U盘,“这个我收下了,之后的事情,就看你的造化。”不喜欢多说什么,她只把U盘捏得更紧。“你觉得你可以走出这里?”他冷哼一笑,薄唇微动。杀人的眼神异常明显。“别忘记了这里的设置都是我帮你安装上去的。”楚陨皓冷漠的眼神突然一紧,倏然席卷全身的寒气把整个封闭的空间都僵持住了!“我们试试!”场景四:7年之后,天翻地覆的变化。IT业出现一名惊世神童,已通过无数种作案方式盗取了甚多商业机密,警方多番追查也不见任何成效,只留下一排属于他的编号:刚满6岁,有本事,来抓我!“儿子,今晚有什么收获。”一个女人趴在她儿子的电脑前,仰头漫不经心的问他。“盗取到中天集团一致对外保密的土地开发案。”女人有些许怔愣,换了个姿势,“妈咪有没有告诉你,不要去招惹中天集团。”“为什么?”“没有为什么!”女人起身,显得有点严肃,“如果下次我再发现有类似事情,小心我把你的小屁股打开花!”“…”小男孩倔强的嘟起嘴唇。场景五:刚满6岁,用本事,来抓我!
  • 凰帝招夫

    凰帝招夫

    作为南国的第二任女国君,赵向零刁蛮且任性。骂朝臣,踹武官,简直是手到擒来。作为众人口中暴戾的昏君,她过得比谁都开心:没事喝喝小酒,调戏调戏良家国师,开心的时候斗鸡、斗蟋蟀,不开心的时候踹个国师进池塘......怎么了,你还想要造反不成?造反朕不同你计较,但是要说朕受死,朕可就记下了。朕乃皇上,自然高高在上。爱卿,还不给朕乖乖跪下?===本文纯情一对一,【嚣张精分女暴君】&【冷艳低调人妻臣】作者百万完结作品《百医百顺》《君心可策》
  • 武仙剑尊

    武仙剑尊

    炎皇大陆,一个武力为尊的世界,剑问天乃炎皇大陆的强者,但是来了一群神秘人让他身死道消,千年后他重生在一个废物的身上,一步步的崛起,掌生死、破轮回。待他登临宇宙巅峰。
  • 诺未门

    诺未门

    在本书中,我们用一个个生动典型的教育故事和精辟独到的点评,向家长揭示犹太教育的神秘面纱,让世界上通用的优秀教育方式的本质浮出水面。我们将和家长一起分享犹太人的创意家教理念和家教方式,包括犹太人的生存教育、美德教育、自立教育、财富教育等诸多方面创意家教方法。
  • 祖亮启禅师语录

    祖亮启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烟雨红颜

    烟雨红颜

    本书主要是从女性的角度,对中国历史上100位女性的爱情、命运的大致勾勒和简单评介。书中的人物大多为人耳熟能详,具有相当的代表性。这100位女性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甚至对历史走向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文字晓畅,幽默活泼;以现代人的眼光重新审视古人的命运和爱情,给人以启迪,视角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