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26800000021

第21章 母亲的呼吸

更深入一层,“呼吸”的含义其实就是:母亲的呼吸。

通过所有的分析与解构,排除了所有疑惑与恐惧,患者才能一个空前的平静状态。

这时候,他的内心平静得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

这个呼吸声就是他婴儿时在母亲怀抱中听到的最熟悉地“母亲的呼吸“声,那是最初也是最强的安全感。

没有经过心理分析的人,一般不了解这个推理.

他们不明白母子之间的呼吸是相连的.

但是,却并不代表这种相连结的呼吸在他们身上不存在.

因为这只存在于大多数人的潜意识中.

有一个例子,大家也许可以从中看出:这种母子呼吸的连结性.

有一个男孩,在与他母亲的一次争吵时,无意中触发了母亲的伤心处.

母亲一开始的态度很坚决,没有一丝伤感的神情.

但是,当她被触发了这个伤心点时,竟情不自禁地潸然哭泣.

说:“那时候我和你同气连枝,现在却说我不够关心你……”

说起这句话时,她的伤感已无法抑制.并重复了几次.

但过一会,心情便平复和宽慰许多.

还有一位内向忧郁的男孩,与父母分房睡已有多年.

偶然的一晚,他和父母同睡一房.竟莫名地感受到一种久违和似曾相识的气息.

这种气息给他一种无比安全的感觉.

似乎平时所有的胆怯、压抑、多愁善感,在那一瞬间化为乌有.

由此可见,母子是身心相连的。

母亲的呼吸声,就演变为他自己的呼吸声。

听到自己的呼吸声,他周围所有的不良暗示与言语,都会弱化很多。

心灵达到一个空前而熟悉的安全感,不再焦虑与狂躁。

这可以称之为一种“微睡眠”状态,每时每刻都可能发生。

这个时候,他会突然感觉到一种久违的美妙感觉:

躺在母亲温暖而熟悉的怀抱中,朦胧、美妙、安全。

对外界的一切又开始充满了好奇。

(这种好奇感,具体来说就是——对外界既不排斥,也不过分亲近。就像对待刚烈地父性一样,如果太过排斥,实际就是一种刻意逃避,等同于过分关注或亲近。)

而不像以前那样:先入为主。

对未知充满着恐惧与不安。

这种朦胧的感觉才是质的突破,才能够真正依靠自己的本能消除外界一切不良暗示,而不需要依赖心理分析者的指导。

这些不良暗示有:心理疾病容易复发,不能根治;心理疾病是生理缺陷导致的,不可逆转;你得过心理疾病,永远铬印着不可磨灭的阴影……

这些暗示在他以前看来,没有一条不是致命且绝望的。

现在,他的所有心理能量全部集中在母亲身上,恢复了最初那颗纯洁和不受污染的心。

他那种正常抗拒外界暗示的心理机制开始复苏了。

现在再有人说起这些不良的言语,他就仿佛在妈妈怀里听她讲别人的故事一样,朦胧而好奇;感觉与自己毫无关联。

他对外界那些无限**的金钱、名利,也淡化许多,仿佛也是别人的事。

要是在以前,他会因为别人巨大的成功和成就,而极端把自己渺小化,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取而代之的,是最原始的那种横扫一切,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的自信.

也就是小孩那种对自己能力地夸大性,即使看到一条蛇也意识不到危险,也敢于去抓;即使是几尺高台,也不惧坠落.

虽是夸大,但这种夸大地能力是以后成功和自信的最原始动力.

他也不会再模仿自己的“偶像”,而导致各种暗示症状。

他会以自己遗传于母亲外貌的那种“独特性”为乐,而不再以自己像某个明星为乐。

也不会在做一件事之前,总要先参照别人。(参照别人就是一种典型的外在暗示.)

而是依靠本能推动力去判断和生活。

事实上,这种朦胧的安全感与快乐,在他儿时确实是无处不在的。

他有时能够玩泥巴玩上一整天,乐在其中,根本不需要什么回报。

这是一种创造性、无条件的快乐。

不同于患病后,那种依赖于某种特定场合、特定人物,(比如喜庆的时候)那种妥协的快乐。

尽管那种妥协的快乐他也很享受,但热闹过后,又是无尽的失落。

因为他的自我已在那种热闹的环境下遗失。

而创造性的快乐却与之截然不同。

那是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场地,都能够自我制造快乐的本能。

就像每时每刻都能够呼吸一样。

因为这种创造性的快乐是无条件的、非功利的,所以可以信手拈来。

即使是在众人同庆的喜庆场合,他也不会迷失自我,“随波逐流”。

也能够在“快乐完全由别人制造,自己只需享受”之余,制造属于自己的快乐。

就像S曾经在一个亲戚乔迁新居的喜庆场合下,只是享受捡鞭炮放的乐趣。

而非他日后那样,对于喜庆的每个环节,每个人,都不肯错过;过份地去互动。

而要做到这样就必须向他们妥协,把快乐的制造权力全部交给他们。

这样才不至于热闹过后,只剩下无尽的落寞和空虚。

当然,这种对喜庆环境的过份依赖,也是有其特殊性的.

和上例S男家中闯入杂乱人群类似,在遥远地过去,S也曾在一个喜庆场合受过强烈惊吓,引来许多人关注,破坏了他最本源的快乐;并且这种快乐极其隐秘地转移到那些关注他的人身上.

所以导致他对喜庆中的人的妥协和依赖.

正是因为失去了这种无条件的本源快乐。(比如玩泥巴,放鞭炮……)

这也是与母亲身心分割的结果。

把最本源的与母亲相处的快乐,转移妥协到外界的人身上。

而遗失这种无条件快乐记忆后,他也变得过份地患得患失。

回到主题。

这种朦胧的安全感与快乐,也能够抵御一切看似无法抵抗的悲伤。

就如他儿时的一位婶婶,对他特别宠爱。

他也十分享受他的爱。

但是,当他的婶婶去世时,他并没有过分悲伤。

只是一种懵懂。

因为这种朦胧的安全感是他与生俱来的,受之父母的。

也是一种最原始的母爱。

所以,当爱他的人离开他时。

他并不会过度伤心。

因为他相信安全感永在,爱永在。

就像一个问题:

如果你的亲人或者爱人永远离开了你。

你怎样才能表达对她的爱?

也许有些人会认为悲痛欲绝是对亲人最大的爱。

而且这种悲痛越强烈,越表达对她的爱。

这样回答也不无道理。

但是,另一种回答也许更有意义。

他会很悲伤,但不会悲伤到抑郁和心死。

因为他相信,亲人是爱他的。

这种爱是永恒不变的,不会因为他没有伤心到死而不爱他。

如果伤心到死了,反而会中断这种爱的持续。

他与亲人之间的爱也就由此中断了。

有很多心理有隐疾的人,在亲人去世之后,往往会诱发抑郁。

即使在亲人没有离开他,只是患病,他也会异常恐惧,不敢面对。

其实这可以从上例中S男的经历中看出端倪。

正是一次杂乱人群突然闯入他家中,而他的本能反抗机制又意外被压制。

才导致他突然感受到母亲的危险,并因为本能的压制,这种危险被无限放大。

也由此可以大胆推测:当时那些人当中,可能有些人发出一些“啧啧”的惊讶声。

这种“啧啧”的惊讶声正是夸张的一种表现。

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也确实害怕听到这种夸张声。

他会感觉异常抗拒。

因为外界对危险和痛苦的夸大暗示,导致他不敢面对父母所受的伤害和病痛。

但是现在,他恢复了朦胧的安全感,外界的声音会渐渐弱化,只剩下他与母亲的对话。他的痛苦和悲伤自然被最大缩小。

所以,当一个多愁善感的人,面对亲人去世。

他的悲伤和绝望是无法言喻的。

任何安慰都会显得很苍白,甚至连时间也难以令他释怀。

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安静。

彻底的安静,听不进外人的任何叹息与安慰。

接受过多的同情和怜悯,和外界的"侵犯"具有同等负作用.

因为同情之所以过多,是因为外人对他伤害也很大.

就像一个很凶悍的人,总是欺负一个老实人.

当有一天,凶人突然对老实人温和一点,这种善意就可能被老实人夸大.

……

只留下当初母亲生下他时,那种对外界朦胧的记忆。

只有这样,他才不会被外界的悲伤暗示所影响。

他不要过多地同情,不要外界对悲痛的夸大,他只需要儿时那颗天真懵懂的好奇心。他相信这是妈妈跟他做的一次“游戏”,依然充满着爱。

保持着这颗天生的好奇心与懵懂,应对一切悲伤。

小孩对死亡的概念是没什么理解的。

这在健康人群中也是一样。

健康人群的潜意识,正是因为继承了一部分小孩的这种好奇心与懵懂,才能够面对许多巨大的悲伤。

只是他们浑然不知。

所以,弗洛伊德说过:人不是不相信死,就是在潜意识中认为不死。

正是这个原因。

这个朦胧的记忆,才是最原始最纯洁的自我,没有受到任何暗示的粘附。

所以,患者在心理分析的提示下,不断回忆。

每回忆到一处往事时,他都会感觉异常欣喜。

因为他终于重新唤起那些往事中的快乐。

这在他患病期间是做不到的。

因为他认为那些快乐已经“死”了。

但是,现在他又能够复活“她们”。

唯一的遗憾是,却不能把“她们”带入到当下的现实生活中。

因为现实已经是物是人非了。

这种遗憾又可能使他们陷入新的沉郁。

这其实就是我前面所说的“复发”与“空洞”机制。

还有,有很多人在深层了解自己的过程中,会突然感觉异常恐惧。

因为他害怕自己会变成另一种陌生和未知的人格。

他们害怕深入了解自己后,会颠覆多年来形成的一些信仰.

其实是因为他还没有突破最后的屏障,没有回忆到最初的那一刻.

那时候他根本就没有过多地信仰,过得更加快乐.

所以,回忆到最本源的朦胧记忆时,却不存在这种遗憾和恐惧了。

仿佛一切都是充实与安全、再熟悉不过的。

那些曾经在他看来无比快乐、却又在后来遗憾失去的场景,不过是他连续、动态记忆中的一个闪光点而已。

而不再像以前那样——快乐就在那停泄不前。

就像一位大学生即将毕业,面对同学分离的场景异常惆怅.

越是回忆快乐的大学时光,越是忧伤.似乎再也回不来了.

但只要回忆到最初与母亲相识的童年的朦胧时刻,他就可以意识到:大学时光只是他快乐的一个片断而已,这种感觉就像是刚刚出家门,遇到一些玩得开心的朋友,然后又回到家中感受那种熟悉的感觉。而不是与这些朋友粘合太紧,以至分别时如生离死别。

更通俗一点,一个性格多愁善感的人,面对同窗几年的同学分别,伤感与惆怅无以复加。

这种伤感几乎是无法克服的,甚至能够引发抑郁情绪。

但是,不为人知的是:如果在此时,想像母亲陪在自己的身边。

他再看分别的同学,就仿佛是刚刚开始认识那般好奇美妙,伤感不复存在。

连象征着快乐终结的"抑郁",也不过是他记忆中的一个流动的片断而已.

快乐并不会因为毕业而中止,而会继续向前.

因为在那个朦胧时刻,他的好奇心和探索心才最强,外界的快乐也就都是流动的、持续的.

如果大家有较强的逻辑和串联能力,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因为症状都是条件异常苛刻的快乐,如果把有条件快乐转换为无条件快乐,这种病态快乐就会被真正遗忘,再不出现。

简言之就是:症状被永久遗忘。

因为无条件的快乐总是容易被遗忘的。

这在第一章中“被压抑的往往是满足的”这个概念中已解释过。

同类推荐
  • 我的浮萍人生

    我的浮萍人生

    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回忆我这近五十年的人生.
  • 遗失了一抹流光

    遗失了一抹流光

    是梦啊,是假的啊,我却只愿沉醉其中。盼着哪一天因为欲望的强烈而去逼迫自己努力
  • 天宇一中初一时光

    天宇一中初一时光

    作者斯摩奇距《海山小学队,加油!》之后又一震撼巨作!本书是上一本《海山小学队,加油!》中海山小学队全队升上初中之后的故事。更多精彩情节,敬请期待!试读内容:退步奖:何改云[当然,这是袁国生老师加上的,但是有人很气:获得者:“老师,这是什么玩意儿?”袁国生老师(淡定):“奖状呀。”获得者(o(╥﹏╥)o):老师能不能不要坑我?我来重点班读了一年就只整了个退步奖,我家人会怎么看我呢?”袁国生老师:“不好意思,我想发什么奖状就发什么奖状,轮不着你管!”获得者:“真是个任性的老师,我晕!”袁国生老师:“对呀,我就是这么任性,怎么了?”获得者:“......”袁国生老师:“送客!慢走不送!”获得者:“刚刚说好了要送的......o(╥﹏╥)o”]
  • 自风起时

    自风起时

    有些人注定是让你成长,就让时间流淌和你虚度时光。(˙?˙)时间无言,后会有期。
  • 许你再世情深

    许你再世情深

    【重生,伪虐】夜空中,流星划过半边漆黑的天空小一诺好奇的戳戳温情握着的双手:“哥哥,你在干什么?”温情揉揉她蓬松的头发:“我在向流星许愿。”“许愿是什么?”“一个有点荒缪的神话吧,寄托自己的梦想。”“梦想又是什么?”“穷极一生都渴望实现的想法。”多年以后,温情握紧手心的温热十指相扣。敛眸腹诽,你就是我的穷极一生。
热门推荐
  • 唯yi

    唯yi

    人?神?超神?那超神之上,又是什么境界呢?为了追求更高的境界,为了不再成为强者手中的一枚棋子,他毅然选择了一条最为艰辛的道路。亿世轮回,只为超越超神!
  • 慕你时年华正恰

    慕你时年华正恰

    【短篇、虐甜,结局HE】苏眠这辈子睁开眼看到的第一个人就是苏迟墨。苏迟墨说:“既然囡囡这么爱睡觉,就叫眠眠吧!”苏眠出生时,苏迟墨八岁岁。苏眠十八岁时,苏迟墨二十六岁。苏眠二十二岁进入华南医院实习时,苏迟墨三十岁当上了华南医院的副院长。苏眠,冠以他姓,由他命名。苏迟墨,你为何迟迟默默不愿爱上苏眠眠……读者群:910273634 完结系列文《慕你时低落尘埃》完结系列文《慕你时繁星陨落》
  • 也温柔

    也温柔

    你会给伤害过你的人一个拥抱吗?你会厌恶过去的你吗?应该会吧。
  • 半青梅伴竹马

    半青梅伴竹马

    小学一年级我们就认识了,那时候你死缠烂打的非要我把家里的电话告诉你,没想到你真的打来了。从此之后这段友情断断续续的持续到了我们都长大。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我也不知道这算不算爱情。总之,我真的没想过没有你的日子。
  • 帝少独宠之傲娇国民女神

    帝少独宠之傲娇国民女神

    她从小感情淡漠的怪病,就算是换了具身体也还是一样。他是娱乐圈里被人追捧的影帝,家世显赫,样貌精致,引无数人竞折腰!某一天她发现她的病好了,原因就是他。之后,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你知道吗?你就是我的药,能治好我的药。”某人轻笑“这是喜欢我?和我表白?”她摇头“是想告诉你,你对我有多重要,想把你藏起来。”悄悄地,是我一个人的。
  • 武斗天地

    武斗天地

    寒冬腊月,大雪纷纷,杨明在雪地里捡到了一个女婴,起名叫做雪见。
  • 最强震惊系统

    最强震惊系统

    穿越到仙侠世界,林辰亚历山大。叮!“请宿主在一小时内让彩衣仙子主动给你肚兜,成功则奖励10000点震惊值,失败则霉运缠身一天。”“请宿主以身饲魔女,拯救世界。成功则奖励10000震惊值,失败则短两厘米。”(书友群:706228614)
  • 气球堡垒

    气球堡垒

    我们曾是梦的倾听者,但为了生活而变得混浊,将天性封存于真空。看不见风流的我遇上了他,生命得以焕然重生。
  • 大癫狂: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

    大癫狂: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

    本书不仅是一本金融投资领域的典籍,同时也是一部关于人类愚行的总记录:荷兰人为了郁金香球茎而神魂颠倒;法国人为了一个虚假的“密西西比计划”而陷入投机狂潮;以理智著称的英国人陶醉在“南海泡沫”中无力自拔;女巫、炼金术士、圣物崇拜纷纷登场……人类群体中永不缺乏癫狂情绪或莫名其妙的群体不理智行为,而这一切都源于人性中无法抑制的贪婪欲望。
  • 男主怎么老崩坏

    男主怎么老崩坏

    【1v1快穿】做任务,莲卿是认真的。她一向坚守的原则就是——专心任务,远离男主。然而找回心跳的尸王说——“我喜欢你啊……”眼中装着星芒的海妖停止魔化——“你们是她拼死也要救的人,我若是伤了你们,她会伤心的。”病床前穿着白西装的天王单膝跪地——“她是我此生最重要的人。”终于陪她白发的皇子眸光明灭——“仅仅一生一世,怎么可能够呢!”再然后,奶娃和猫儿一般的眼睛亮晶晶看着她——“夸,夸我!”“不,不夸也行,抱,抱抱!”莲卿扶额纠结——这谁受得住啊?推荐完结坑《快穿之男主又来要名分》预收藏新坑穿书文《贵妃总在惦记和离》待认领~都是1V1双洁,爱你们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