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93700000048

第48章 新疆发展(5)

今年45岁的马文真是乌鲁木齐市人从众摄影彩扩部的摄影师,已经从事摄影29个年头了。1979年夏天,人从众照相馆成立(当时叫百花照相馆),是改革开放后乌鲁木齐第一批相馆。那时候,乌鲁木齐市只有三星、大众、百花村、青年照相馆等屈指可数的几家照相馆。1980年6月,马文真进入了人从众照相馆,参加了摄影培训班后担任摄影师。

马文真回忆说:“那时,黑白是照片专属色彩。谁家过年要照个全家福,孩子过生日要留个纪念,大家需要办理各种证件了,才会来到照相馆。那时,人们是为照相而照相。”

短纱裙、带着领结的西服是当时最流行的婚纱服,墙上挂着布景,前来照相的新人需要自己化妆,其实也就是涂点胭脂上点粉,随后,两个人坐在一起拍摄。“那时没有彩照,大家能留个黑白纪念照都会高兴上好几天。”马文真说。

1981年后,黑白照片上色成了新潮,修底片、美化照片、给照片上颜色成了摄影师在拍照之后的必备工作。“照片上的人因为上色而明亮起来,当时流行颜色以绿色和红色为主。”马文真说,有很多乌鲁木齐周边地区的人们一家老小周末赶来,照上一张全家福后,一定要给照片上色了才满意。

今年45岁的莫晓华是乌鲁木齐市红十月小区的居民,她的家里珍藏了很多过去的照片,用她的话说,那些照片记录了她的青春岁月。“那时,我们家离市区有三十四公里的路程,家里的条件也不好,只有特殊的日子才能照上一张相片。1980年,我妈从太原回来给我和妹妹一人买了一件的确良花衬衣,穿上一双黑色绒布鞋,当时我们觉得美得不行,就想办法要留个影。后来,我们搭上熟人的车,赶了个大早来到市区照相馆照了张相片。”莫晓华说,现在只要一看到这张照片,就会想起那个年代的点滴往事,虽然现在照相跟买个泡泡糖一样容易,可没有任何修饰的4寸黑白照片对她来说还是别有一番意义。

彩色世界

1985年,彩照技术传入新疆,结束了照片上色的历史。“整个世界鲜亮了起来,大家对这样的技术惊喜赞叹。那时,来照相的人络绎不绝,很多照相馆前都排起了长队。”马文真说,大家渴望看见彩色的自己。

人从众摄影彩扩部的总经理邓振江是1994年接手摄影彩扩部的,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摄影工作。1986年,他一个月的工资是82.5元,可当时一个普通的照相机就要几百元钱。“那时,谁要是拿个照相机出门拍照,一定能赢得很高的回头率。”邓振江说。

因为从小就喜欢摄影,邓振江能接触到一些同样喜欢摄影的朋友。那个年代,自己买不起照相机,他就借来相机,并邀请一帮情投意合的好朋友到郊区采风。邓振江说,最初,一张彩照洗出来是1.2元,一卷36张全洗出来要近50元钱了,冲一卷胶卷要花费大半个月的工资。

1987年,乌鲁木齐开始流行艺术套照(一套8张15元)。马文真说,那时来照艺术照的都需要预约,因为前来照相的顾客都是成群结队来的。“那时,我们有5套衣服,还有化妆师,年轻的姑娘们三五成群相约来照相,换上平时穿不上的礼服,经过化妆师的化妆,再加上灯光和后期朦胧处理,可流行了。”马文真说,那时,都是你刚脱下衣服,另一个人就迫不及待地套上了,不少单位的女员工都跟风前来照艺术照。

邓振江回忆起一段有意思的故事。上世纪90年代初,乌鲁木齐大十字拐角有个朋友彩扩部,专门收胶卷空运到广州去冲洗,当时那家店打出了一张0.39元的特价(市场价一般一张6毛),乌鲁木齐很多市民都到那里去冲洗照片,经常有100多人在排队。

1991年,莫晓华家有了第一部傻瓜照相机,当时花了300多元。“以前,家里团聚什么的必须要去照相馆,自从有了照相机,我们照相的机会就多了起来。只要大家想照相,买个胶卷就能满足。当时,隔天去拿照片是件幸福的事,全家人会抢着看照片,一部傻瓜照相机给家里带来了无限乐趣。”莫晓华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家庭照相机不再是奢侈品,很多照相馆的业务也由单纯的照相扩展为照相彩扩等。

邓振江说:“社会在进步,照相设备也不断更新,1994年后,进口设备开始冲击国产,光是照相彩扩店,乌鲁木齐就有几十家,冲印质量越来越好,价钱越来越便宜,老百姓的照相次数也越来越频繁。”

数码时尚

1997年,数码照相技术登陆乌鲁木齐,数码相机不再像胶片机那样受胶卷的束缚,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心情取景。“刚开始,数码相机只有100多万像素,可它以能大容量地储存照片以及立看立删照片的优势颇受青睐。”邓振江说。

随后,300万像素、1000万以上像素的专业数码相机陆续上市,2005年,数码照片风行乌鲁木齐,而现在,乌鲁木齐已经有上百家的数码彩扩店。

2001年,看到越来越多的朋友都使用着数码相机,莫晓华也花了近4000元购买了一部数码相机,当她把相机带回家后,她的爱人和女儿都抢着摆弄起来,拍不好了删除再照,她和女儿玩得不亦乐乎。“2007年,我带着新买的数码相机和单位的同事一起去了香港等地旅游,我们一共去了6个人,每个人都带了相机,一趟下来,我拍了500多张照片。”莫晓华说。

“你看,现在走在街上,遇见个什么事,很多人都会立即照下来,有的用相机,有的用手机,真是走到哪就能拍到哪,照片也越来越个性化。”邓振江说,他现在已经成立了个人摄影工作室,要用手中的相机诠释时代的变迁。

如今,数码照片已不再是新鲜事,从几岁的小朋友到花甲老人,都能用数码相机咔嚓咔嚓拍上几张,用照片记录生活成了大众娱乐项目之一。

(莫璇)

流行语

恶搞

“恶搞”一词据说源自日文KUSO(原意为“屎”,“可恶”)一词,经由网络传入,后演变为“恶搞”,指以爆笑、搞怪、恶作剧为主要特征的另类创作行为。

按照这样的定义,周星驰被一些网民视为中国恶搞文化的“宗师”。而电影《无极》上映后的第四天,31岁的胡戈完成了被无数网民奉为经典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让更多的人领教了恶搞的威力。

此后,恶搞成为网络语言的一部分,几乎无处不在。对民族文化经典和重大历史事件进行颠覆、调侃,势必对年轻一代理解社会历史、看待社会现象带来负面影响,恶搞因此招致学者和网民的批评。

旧闻新看

《核电站带来鱼虾丰产》

初冬时节我们来到南海之滨的大亚湾。

忽然发现,在核电站前的海面上,点点渔舟正在撒下片片渔网,一艘艘渔船穿梭作业。那景象竟比附近的海域更繁忙。

自以为见多识广的记者们大惑不解:这核电站的放射性为何没有将鱼虾们“放射”跑了?驾驶员李峰师傅笑言作答:“看来你们和我们过去一样不了解核电站,渔民们当初也害怕核电站破坏世世代代赖以生息的海洋资源。其实电站的放射物质完全不会泄漏出来。电站发电六七年了,大亚湾的鱼虾不但比过去多了,而且比附近的海里也多。你看,那条船下网刚刚20来分钟,就起网捕到蟹了。”

原来核电站排放的冷却水使大亚湾海水平均上升了1℃,海里的浮游生物因此大大增加,鱼虾就有了更丰富的食料,繁殖速度加快,产量自然增加了。

——摘编自《人民日报》2000年11月24日第5版

原标题:《核电站畔问鱼虾》

第八节百姓生活 乌鲁木齐市公交线路由27条发展到118条

30年前售票员摇铃铛报站

“别挤了!再挤我就成相片了!”——上世纪80年代,这句关于挤公交车的经典笑话十分流行。上下班高峰时间,用“人潮汹涌”来形容候车场景一点不为过。

1965年,乌鲁木齐市公共汽车公司成立时,拥有公交车118辆。到1978年,乌鲁木齐市的公交车数量13年间仅增加了125辆。如今,乌鲁木齐市公交总公司和香港珍宝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营,覆盖乌鲁木齐的运营线路达到118条,全市运营的公交车达2200多辆,每天运送乘客约142万人次。

70年代:售票员摇铃报站

“我年轻的时候坐的公交车,你们想都想不到是个啥样子。”今年68岁的王彩娥老人家住乌鲁木齐市西北路,说起30多年前的公交车,老人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那种红色铁皮车,上车、下车都听售票员摇铃铛,那时候泥土路多,车一停下来,四周都是土”。

“那时候公交车特别少,一到冬天车就更难等。我们就穿上毡筒、皮大衣站在雪地里等车。”王彩娥的老伴说,“有时候,跑到半路车坏了,我们就只能走路。因为根本不知道下一辆车啥时候能来,干等着,会冻得人招架不住。”

据相关资料记载,1965年乌鲁木齐市公共汽车公司成立时,全市的公交线路仅有15条,每条线路上运营的公交车不到10辆,整个乌鲁木齐市的公交车也只有118辆。到了1978年,经过13年的发展,乌鲁木齐市的公交线路增加到27条,公交车增加到243辆。当时的公交运力,远远不能满足市民出行的需求。

有30年公交车驾龄的李富华老人对上世纪70年代乌鲁木齐的路况记忆犹新。当时,北京路、黄河路、友好路、新华路等交通主干道已经成型。到了上世纪80年代,随着车辆、人口的增加,能拉运更多乘客的“大通道”车被引进乌鲁木齐市,成为城市中一道新的风景。

80年代:“大通道”风行一时

今年62岁的张萍,是原乌鲁木齐市公共汽车公司的退休职工。1974年,张萍成为一名公交车售票员。如今,张萍每次出门坐公交车都刷卡。“现在的车真好,连售票员都不用了,以前,我们这些售票员多累啊”。

1985年,乌鲁木齐市公交汽车公司新开辟了31条线路,先后购置了159辆“大通道”车。在张萍的记忆中,那时崭新的“大通道”车很是热闹,前门、中门、后门,3个售票员一起扯着嗓子报站名、提醒乘客买票。

“票有5分的、1毛的、1毛5分的。”张萍说,“票板上有红的、蓝的、绿的、黑的不同价格的票。那时的车票,坐3站是5分钱、4站1毛钱、6站1毛5分钱,我们卖票时,必须很熟悉所有站名,这样才能很快算出乘客的票价;而且,当时售票员没有话筒,我们一上车,就不停地喊、脑子不停地转。”

“挤车”是当时市民记忆最深的片断。家住乌鲁木齐市奇台路的陈刚今年37岁,他1984年刚上中学时,每天上学他都得先鼓起勇气再走向车站,拨开人群冲上公交车,用力往前挤,寻找空隙站住脚,即便是大冬天,当他坚持到离家5站路以外的学校时,早已是满身大汗了。

“那时候,一到高峰期车门就没关上过。”张萍说,“车还没停呢,乘客呼啦啦就往门上贴,车上的下不来,上车的人使劲往里挤,每次车开了,车门口还吊着人。”

张萍记得,她跑2路车时,人多的情况下,一辆大通道车,从起点站火车站到终点站八家户,31公里的往返距离,她能卖30多块钱的票。“按一张平均1毛钱算,那时我们一趟至少能拉300名乘客。”张萍说,“每天下班嗓子都是哑的。”

90年代:公交车试行一票制

上世纪90年代,随着乌鲁木齐市公交线路和车辆的增加,“一票制”、“绩效工资”等新名词陆续出现在乌鲁木齐市公交行业中。

1993年2月,乌鲁木齐市公交总公司成立,营运线路为48条,营运车辆600余辆,至1998年,乌鲁木齐公交线路增加到73条,配备公交车1774辆。

“记得是上世纪90年代初,单位提出绩效工资,就是跑的多、拿的多。”张萍说,“这一下让大家干劲儿长了不少,驾驶员也勤快了,我们卖票也有劲儿多了。”

此外,为了弥补公交车运力不足的问题,乌鲁木齐开始组建中巴车公司,路上“招手就停”的中巴车进入了市民生活。

公交车试行一票制后,一张票可从起点站坐到终点站,加之公交车无人售票,既方便了市民乘车,也为公交公司节省了人力。

随着一票制、无人售票等措施的推广,公交营运逐步走向科学化管理,市民乘车更加方便快捷。

新世纪:绿色公交车成风景

2001年,乌鲁木齐市公交公司启动了票制改革工程,第二年,引进IC卡自动收费系统,具有高科技含量的IC卡电子收费和管理考核系统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

上车投币、刷卡——随着公交事业的发展,公交车售票员这个职业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公交车线路的覆盖面越来越广,市民的出行也越来越方便。

2006年,乌鲁木齐市公交总公司正式改制为乌鲁木齐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同时,香港珍宝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股东的身份与公交集团联营合作,民营企业进入了乌鲁木齐公交事业,开启了乌鲁木齐市公交发展的新路程。

2006年,两合资公司共承担了成人月票、学生月票、老年卡、公益性任务损失8884.8万元,相当于每天有400辆车为市民无偿服务,积极配合政府开展各种大型活动,提供各类专线车服务。2006年之后,乌鲁木齐的公交车运营线路达到118条,拥有公交车2275辆,每天运送乘客142万人次,四通八达的公交网络基本成型。乌鲁木齐市公交集团公司和珍宝巴士公司一如既往,履行社会公益任务和责任。

同类推荐
  • 携手推进新时代中阿战略伙伴关系——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携手推进新时代中阿战略伙伴关系——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2018年7月10日,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新时代中阿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讲话。
  • 论党的建设与科学发展:鲍振东文集

    论党的建设与科学发展:鲍振东文集

    为了纪念辽宁社会科学院建院50周年,按照院党组的安排,现将作者在担任县、市领导职务期间和到辽宁社会科学院任院长、党组书记以来公开发表的部分理论文章以及到光明日报社、公安部大讲堂等单位宣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录音整理稿编辑成册,公开发表,以飨读者
  • 深度:惊心动魄三十多年国运家事纪实

    深度:惊心动魄三十多年国运家事纪实

    这本由新华社资深记者李锦撰著的40年职业生涯的纪实书,就是这样一本可以深层解读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的方针政策的由来与实施,以及广大人民生活多层次的变化。在这近40年的记者生涯里,作者始终活跃在改革前沿,曾经长期单骑下基层,与农民同吃同住,用事实说话,并进行深度思考和理论总结一系列高水平的调研报告,为改革发展决策提供实践经验。一度引起媒体同行乃至40多位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并为此作出批示。《深度》即从个人亲身经历出发,记录作者长期职业生涯中坚持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的经历,进而展现中国改革与现代化发展不断突破困境的历程,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本以调查研究为主题的人物传记。
  • 怎样认识民主社会主义(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怎样认识民主社会主义(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围绕着如何认识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本书依据西方国家社会民主党(含社会党、工党)以及社会党国际的言行,着重论述和论证了五个问题:一是在民主社会主义的由来和演变上,它原来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后来更演变为社会改良主义;二是在民主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关系上,它在社会功能上充当了资本主义病床边的医生和护士;三是在民主社会主义同社会主义的关系上,它历来反对共产主义、共产党,在东欧局势动荡时,还搞过和平演变;四是在民主社会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上,它主张世界观中立、指导思想多元化;五是在改革开放问题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民主社会主义践行的是两条相互对立的路线。
  • 高校党建创新: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

    高校党建创新: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

    本书规范了理论学习。加大督办督察力度,保证决策的落实。同时,校党委立足学校长远发展,着力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积极选拔干部到地方政府和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区挂职锻炼,使后备人才在实践中锻炼成才。
热门推荐
  • 南风吹过露台

    南风吹过露台

    他现在瘦下来了,头发蓄起来了,穿上她给挑的衣服,带出门去,也不赖。回到家里,他便窝在厨房研究孕期食谱。房产证上的名字,变成了她一个人的。她再没在售楼部看见那个叫宁宁的售楼小姐。他所有的干系,不管有的没的,都断干净了,就连肉粽,他也辞退了,换了一个表侄来店里帮忙。被她抓到把柄,她只需欠身作些妥协,他这一辈子都会被掐得死死的。现在她自在啦,女人在婚姻里要的,不就是这样一种自在么,要是换一个,走一样的程序,得到的,还不一定是这个结果。
  • 金牛遇见白羊座

    金牛遇见白羊座

    一件看似简单的谋杀案,背后却隐藏了无数的秘密,凶手是谁?嫌疑人的意外跳楼,无数次线索都被生生的掐断,剥丝抽茧究竟能不能查清真相?看高冷男神如何在撩妻的路上越走越远,终于将猎物捕获到手的同时破解无数谜案的过程。
  • 御天女盗

    御天女盗

    万火儿莫名其妙的重生了,而且从堂堂的金丹修士,直接坠落尘埃,变成天赋极差的炼气期小透明。小透明无父无母小可怜,柔弱无骨真小白花。万火儿仰天长叹。天道你大爷!不过这一次不仅附赠随身空间,还另有极重承诺的天之骄子美貌未婚夫一枚。万火儿抚胸感叹:还好,还好。但是,除此之外,还附赠另一枚重生女!重生女杂灵根,蓦然醒转变为天之骄女,自此之后,丹药在她手,神兽就她有。人生处处是机缘,所到处处有福缘,更有无数美男前仆后继,后宫日益壮大。万火儿哀叹。不同命啊~什么?重生女抢她名额,找未婚夫揍她。什么?重生女抢她好友?让好友接着揍她。什么?重生女要将她未婚夫收后宫?抱歉,绝对不行!自此之后,柔弱小白花,踏上漫漫极品女盗之路。信奉宗旨,只要是重生女的机缘,那就抢抢抢。只要是重生女的桃花,那就破破破。什么?机缘本是她的?桃花也是她的?桃花就算了,机缘绝对不放过。敬请收看:妖孽无双女盗贼是如何装作可怜无助小白花,一路扮猪吃老虎,踏上漫漫修仙路的。
  • 影武林

    影武林

    【全新的影系武林,深度作品】影之武林,魔械侵蚀,血泪交错,妖邪横行。郑巧,一名18岁的普通木机匠,生性淳朴、善良,在清河村与自己双目失明的母亲相依为命,以做一些木质的手工艺品为生。一天,暴雨倾盆,郑巧发现自己的门前,摆着一个拥有无限可能的奇怪机关箱,成为了他在这个黑暗而混乱的武林中,唯一的依靠......
  • 木叶世界之崛起

    木叶世界之崛起

    生活是囚笼,生下来,活下去,我们就在其中挣扎着。多少人渴望精彩的活一生,又多少人在平淡之中度过了一生。主角得大造化、大机缘,来到了火影世界,本以为这是精彩人生的开始。但金手指太给力,开局不久就无敌,这怎么办?火影世界已经变成了囚笼,禁锢了这个世界之中的人。得过且过?荒淫无度的、还是咸鱼的度过在这个世界之中的人生?王文想向更高的世界前进。于是便开始了一边咸鱼生活,一边改变忍界,一边成为暗中黑手的生活。火影平行世界,很多事件进行了提前或者延后,参考火影人设的情况之下,不要参考火影的剧情。
  • 舰娘之神奇提督

    舰娘之神奇提督

    白宁,虚空中的秩序化身,在一次被混乱偷袭后重伤。机缘巧合之下来到舰娘世界,于是他彻底沦陷了……“这是个天坑!进去了就出不来了!”白宁看着眼前大大小小的舰娘,在心中发出了由衷的感叹。有些慢热(各位,开头其实是铺垫啦,第三章开始就是舰娘了。)贴一下群:958022973,有空来玩
  • 田园贵女

    田园贵女

    李长乐从小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宅斗中,为跳出李家这个巨坑,致力于当女官。某天,她学院里的死对头陆归远突然上门求娶。李长乐:“不嫁!我是要当大官的女人!”陆归远:“我嫁。”于是,死对头变夫妻,而且,李长乐真成了大官的女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太上净明院补奏职局太玄都省须知

    太上净明院补奏职局太玄都省须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青梅蜜汁竹马相随

    青梅蜜汁竹马相随

    在何雨真的一生中,有一个人总是在背后默默的帮助她,支持她,引领她……在君易翰的生命中雨真是他的一切,。他(她)们的感情越过流年,从懵懂无知到碎碎暮年………男主:年少时,我们共用一桌子,胳膊与胳膊之间相距不过10厘米;少年时,我们一南一北,时差相隔不过10小时;而立之年,梦醒的清晨,一低头眸光中便都是你;待到暮年,你我已两发鬓白,忆韶华,只余一句,还好遇见你..........
  • 故事会(2018年4月下)

    故事会(2018年4月下)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4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