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86900000026

第26章 孝悌为本,和睦自处(2)

曾国藩将进修德业视为教弟的根本,他表示,能够教导诸弟的德业进一分,自己的“孝”就有了一分;能够教导诸弟的德业进十分,自己的“孝”就有了十分;若全不能教弟成名,自己则为大不孝了。

有一次,曾国藩接到家书,得知四弟、六弟未得入学,怅然之余,教导弟弟:“科名有无迟早,总由前定,丝毫不能勉强。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进德之事,难以尽言;至于修业以卫身,吾请言之。卫身莫大于谋食。农工商,劳力以求食者也;士,劳心以求食者也。故或食禄于朝,教授于乡,或为传食之客,或为入幕之宾,皆须计其所业,足以得食而无愧。科名者,食禄之阶也,亦须计吾所业,将来不至尸位素餐,而后得科名而无愧。食之得不得,穷通由天做主。予夺由人做主;业之精不精则由我做主。然吾未见业果精而终不得食者也。农果力耕,虽有饥馑,必有丰年;商果积货,虽有壅滞,必有通时;士果能精其业,安见其终不得科名哉?即终不得科名,又岂无他途可以求食者哉?然则特患业之不精耳。”

这些道理,曾国藩讲得明白,几个弟弟也听得明白,但生活中实行起来总是有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如曾国潢懒散,曾国荃浮躁,曾国华受不得挫折,曾国葆缺乏自制。

对此,曾国藩教导诸位弟弟。

第一,要“立志有恒”。他说:“苟能奋发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奋发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第二,要“专心致志”。他说:“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庹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骛,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

曾国藩十分关心弟弟们的学业,择学择师均一一参与,支持弟弟们到省城读书,并负担他们的学费。几个弟弟都到京城在曾国藩身边读书,曾国藩除了身体力行教弟读书外,还为他们捐监,创造科考的条件。

不过,曾国藩还是希望诸弟通过读书明晓事理、修身齐家,先打好基础,立定根本。他要求诸位弟弟“读书不可不多,用功不可不勤,切不可时时为科第仕宦起见”,看不透这层道理,即便金榜题名,成了高官显宦,“终算不得祖父之贤肖,我家之功臣;若能看透此道理,则我钦佩之至”。

曾国藩对几位弟弟既严如父又慈如母,他曾说:“我生平于伦常中,惟兄弟一伦,抱愧尤深。盖父亲以其所知者尽以教我,而我不能以吾所知者尽教诸弟,是不孝之大者也。”

在兄弟关系的处理上,曾国藩认为:“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男深知此理,故禀堂上各位大人俯从男等兄弟之请,男之意实以和睦兄弟为第一。”

曾国藩与兄弟们之间的关系很融洽,他重视几位弟弟对自己的批评,多次说:“诸弟远隔数千里外,必须匡我之不逮,时时寄书规我之过,务使累世积德,不自我一人而堕,庶几持盈保泰,得免速致颠危。诸弟能常进箴规,则弟即吾之良师益友也。”他还说:“诸弟见我之立心制行与我所言有不符处,望时时切实箴规,至要至要。”

曾国藩接到曾国潢的信,看到信里批评自己“月月书信,徒以空言责弟辈。却又不能实为好消息,令堂上阅兄之书,疑弟辈粗俗庸碌,使弟辈无地可容”,就回信说“甚为切当”,“兄读之不觉汗下”。由此可见,他们兄弟间的关系很融洽。

在曾国藩的教育和培养下,几个弟弟都成为有能力、有学识的人物。曾国荃成为统帅湘军的封疆大吏;未出仕的曾国潢在家乡操持家务、族务和地方事务,成为有影响的地方人物;曾国华也成为赫赫有名的湘军将领。

曾国藩不独对兄弟情谊深挚,同样将手足之情给予了自己的姐姐和妹妹。曾国藩除了开导姐妹,帮助调解家庭纠纷外,在生活中总不忘接济她们。

总的来说,曾国藩是一个优秀的兄长,他不仅担负起了兄长之责,同时,其责任也履行得非常好。

内和外善,治家之道

曾国藩治家的智慧,与他的修身、平天下之道同样出色。在修身方面,曾国藩有“内圣外王”之功,而在治家方面,他又有“内和外善”之法。家庭之“内和”源于仁爱心,家庭之“外善”源于平等心,其实就是“仁”与“礼”。只不过,曾国藩的表述更加明确、具体,对于治家更具指导意义。

正所谓,家和万事兴。曾国藩说:“夫家和则福自生。若一家之中,兄有言弟无不从,弟有请兄无不应,和气蒸蒸而家不兴者,未之有也;反是而不败者,亦未之有也!”

曾国藩治家第一条就以和睦为本,而和睦又以仁爱为本。曾国藩很推崇“爱”,因为他是在父亲和祖父的厚爱之下成长起来的。他赴京赶考那年,回来时,向同乡易作梅借了100两银子买回一部《二十三史》,把随身的皮袍冬衣也送进了当铺凑盘缠。

父亲知道后,不仅没有责怪曾国藩,还帮他还清了欠债。当时在一个普通人家,100两银子需要积攒好几年。这种浓浓的爱,使他懂得“全家扶一人,一人扶全家”的道理。

在曾国藩的“内和”法中所提倡的爱并非是完全平等的,而是有差别的。对于家庭的爱,首先表现在爱长辈以得欢心为本。曾国藩说:“务使祖父母、父母、叔父母无一时不安乐,无一时不顺适。”晚辈对长辈,应该尽孝尽敬,让长辈开心。而后才是兄弟妻子,应该相亲相爱,相互扶持。

除了相处之外,处理家庭内一切问题也应以爱为出发点,以和为主线,而不可搞智斗、闹官司。在家庭纠纷中,论理论法,常会把家庭矛盾扩大到难以收场的局面。

曾国藩指出,兄弟之间相互争斗,婆媳之间相互争吵,夫妻之间相互计较,这样的家庭很容易走向衰败。他有一副对联曰:“巧招杀,忮招杀,吝招杀;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其意是说:虚伪、嫉恨、吝啬,招致败亡;孝悌、勤俭、敬恕带来祥和。通过鲜明的对比,表明没有爱意的家庭和有爱意的家庭的两种结果:没有爱意,走向败亡;爱意融融,兴旺发达。

爱,不能姑息,而应“爱之以德”。曾国藩说:“至于兄弟之际,吾亦惟爱之以德,不欲爱之以姑息。教之以勤俭,劝之以习劳守朴,爱兄弟以德也。丰衣美食,俯仰如意,爱兄弟以姑息也。姑息之爱,使兄弟惰肢体,长骄气,将来丧德亏行,是我率兄弟以不孝也;吾不敢也。”曾国藩认为,如果“爱之以姑息”,就是不孝,会导致家庭不和。

“内和”就是“我爱我家”;而“外善”就是“我也爱人家”。曾国藩在“八本”之中提到“处邻以友善为本”,就是“外善”之法。在八字家风中,曾国藩强调一个“宝”字,即也善待亲族邻里。

曾国藩秉承祖父“人待人,无价之宝”的遗训治家,告诫子弟:一个人不能独善其身,一个家也不能独善其家。人与人,家与家息息相关,假如与亲族邻里不能和睦相处,这一家庭便成怨府,迟早是要毁败的。

故而,对于亲族邻里,“无论他与我家有隙无隙,在弟辈只宜一概爱之敬之”。对待同乡,曾国藩也会尽力帮助。他在家书写道:“同乡有危急事,多有就男商量者。男效祖大人之法:银钱则量力资助,办事则竭力经营。”推而广之,就是与人为善了。《孟子》有言:“与人为善,取人为善。”曾国藩继承这个思想并将之做了详尽的解释:“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以言诲之,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养人也;皆与人为善之事也。”

孔子在为《易经》作系辞时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曾国藩对此奉若至宝,这也是他“外善”法的直接来源。

总而言之,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修身正德于内,以爱为本,以和为法;同时,还必须友善于外,以礼为本,以善为法。这就是曾国藩“内和外善”的治家之道。

严厉训诫,教育家人

在这个世界上,也许有很多人能够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却很难做到严厉地对待自己的家人。事实上,一旦家人出了事情,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对家人百般维护、千般照顾,总是想方设法为他们开脱,绝少有人严厉对待或管教自己的家人。但是,曾国藩却是个例外。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儒家追求的经典理想,像许多能臣贤相一样,曾国藩也希望实践这一理想。凭着奋斗以及努力遵守儒家道统,他准确地把握了“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特别是在有了一定的声望后,他把“齐家”摆在更重要的位置。

曾国藩的可贵就在于他的位高权重,却仍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名声”与“利益”中,他看重的是“名声”,而且将“名声”与“家风”紧密联系在一起。他屡屡告诫、提醒家人,特别是做官的弟辈,要他们不忘家风、珍重名声。

曾国藩的个人修养是十分深厚的,但是其家人中难免有品性修为不够的,对此,若是实在过分的,曾国藩便施以严厉的家教。

曾国藩有个四弟,名叫曾国潢,为人嚣张跋扈,横行乡里,颇为人们所怨恨。

同治年间,湖南哥老会兴起。哥老会是一个秘密结社而成的帮会组织,其成员主要是下层群众。当时有很多群众参加哥老会,特别是湘乡地方,原来不少湘军遣散返乡后参与哥老会的甚多。

曾国潢在乡间剿杀哥老会十分卖力,而且地方有什么“憎恶”的人,也会被他当成哥老会成员捆送县府,残酷杀害。凡是他有所请,县府不敢不服从。有时捆送五六十人,很难有人生还。

当时的湘乡县令熊某是个佛教徒,秉性慈善,接到曾国潢的请求,答应不是,不答应也不是。答应了,良心过不去;不答应,又顶不住他的权势。所以,每接到要他杀人的手令,总要躺着哭几天。有友人问他哭什么,他回答说:“曾四爷又要借我的手杀人了!”

有一年,湘乡县城新建了一个码头,按惯例要杀猪宰羊,用“三牲”来祭祀,而曾国潢竟然杀了十六个人,作为祭祀之用。

对于曾国潢在乡间的所作所为,曾国藩是略有所知的。咸丰七年(1854年),曾国藩回家办理父亲的丧事,听说曾国潢在乡间杀人太多,为人所怨,便要惩罚他。

一天,趁弟弟曾国潢在床上睡午觉时,曾国藩向夫人要了一个锥子,猛刺曾国潢的大腿,顿时鲜血直流,染红了被褥。

曾国潢从梦中痛醒,看到凶神恶煞的哥哥,抱住受伤的大腿,高声直呼:“残暴啊!残暴啊!痛死我了!”

曾国藩冷冷一笑,道:“我只用锥子刺了你一下,你就痛死了,你杀了别人,难道别人就不痛吗?”

经过曾国藩这一训诫,曾国潢居乡杀人的行为有所收敛,待百姓的态度也好转了许多。

曾国藩的家风是为后世所称道的,其中不乏严苛的教条,但是如果没有这些,恐怕就不可能保证曾氏家族以后的荣光了。

曾国藩看重家风,与其说是对曾氏祖风的继承,不如说出于保持曾家名声以及自己晚节的需要。

曾国藩出身贫寒,尽管他的高祖做过官,但是曾祖时家道已式微,他的父亲只中了个秀才,终生以教蒙童糊口。家境贫寒,用度必然俭朴,曾国藩不以为耻,反而珍惜这种家风。他考取功名,得了官职之后,依然不改由贫寒养成的生活作风。

曾国藩不仅本人恪守古圣贤的节俭之道,还不厌其烦地教育家人、子女谨遵“习劳习苦”的家风。有一年冬天,朝廷中一个叫金眉生的官员被几个人弹劾,结果家产被抄,妻儿子女站在露天下饱受饥寒之苦。

曾国藩便以此为反面教材,训导家人说:“名望所在,是非由此而生,赏罚由此而定。难道这个金眉生果真十恶不赦吗?其实不过是名声不好,惩罚随之而来罢了。”

正是因为有曾国藩这样有权威的人的严厉约束、悉心教育,才使得偌大的曾府家风不败。下篇俗话说:“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无论是在官场上,还是在商场上,过分刚直的人都无法立身,而看清形势的人却能步步高升,这就是应变之术。如果你想做一个仁人志士,那么恪守信念、宁死不屈的处世方式未尝不可;如果你想做一个政治家,那么你就必须懂得以变应变的处世方式。做人不妨坚持自己的原则,但做事就必须谨慎应变,否则就可能会被一些权力争斗所殃及。

胡雪岩认为:为人处世必须以“圆世”为原则,这是大智慧与大胸襟的完美结合。一代“红顶商人”胡雪岩正是因为懂得“圆世”的哲学,才铸就了辉煌。胡雪岩“圆世”的处世态度是“通”、“活”、“融”三者的归结之和:通即全和变;活是趋向、目标;融是状态,圆满的结局。

做人做事以求“圆和”,所谓的圆即圆融通达,而不是圆滑世故。圆是宽厚豁达的心态,是大智若愚的处世哲学,是和善随缘的人际关系;所谓的和,则为万世以和为贵,大度包容别人的错误,这需要有一种谦虚的态度和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境界。

胡雪岩之所以能在官、商两路呼风唤雨、左右逢源,就在于他熟知做事的学问,如结交之术、用势之妙、泰然之要、管理之道和谋划之策等。如果你想将来事业发展得一帆风顺,就要将自己打造成为能方能圆的处世高手。

同类推荐
  • 让学生孝敬父母的故事

    让学生孝敬父母的故事

    为了使孝敬父母这一传统美德得到继承与光大,本书精选了几十个古今中外典型的孝敬父母的故事,目的是教育广大青少年读者认识到孝敬父母的必要性,强调从根本上、从思想情感上去施行孝道,继而提升中华传统美德。
  • 男人“出人头地”一定要有的心眼与“手腕”

    男人“出人头地”一定要有的心眼与“手腕”

    《男人“出人头地”一定要有的心眼与“手腕”》讲述了:做人多一点“心眼”是搞好关系的基础;做事多一点“手腕”是左右成功的关键。一个人能不能在人际关系上随机应变,重要的是看他做人有没有活“心眼”;一个能不能在社会上尢右逢源,重要的是看他办事时有没有活“手腕”。男人多一点“心眼”与“手腕”,并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不择手段背后出手,而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在人生中立于不败之地。此书告诉我们,掌握了做人的“心眼”、做事的“手腕”,就会做人轻松,做事有成。
  • 躲在成功背后的50个职场细节

    躲在成功背后的50个职场细节

    很多人觉得自己职场浮沉多年,已深谙职场之道,其实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那些揣在领导心里的盘算,潜伏在深处的游戏规则你未必知晓,而这些恰恰是决定你职场走向的关键。本书通过发生在经理助理爱琳娜、市场部经理郑言、市场部助理许晴、公司高层之间的故事,为你详尽解析公司的重磅秘密,职场的绝对潜规则。相信这些绝密情报会为你的职场打拼推波助澜。
  • 贴心的幸福:忙忧一族心理能量补给书

    贴心的幸福:忙忧一族心理能量补给书

    本书涉及现代人所关心的幸福感、家庭、事业、感情等方面,通过贴近生活的各种心理学知识,从专业角度出发,对现代都市人进行心理调控和情绪疏导。文字清新精致,风格更易让大众接受,让人从知识的学习和自我的实际调整中获得美感与幸福感。既是一本心理学读物,也是一本心灵指引书!
  • 禅里禅外看人生

    禅里禅外看人生

    现代人的生活紧张忙碌,加上上进心强,功利价值挂帅,生活上的倒错(把追逐和占有当目标,把生活当手段)等等,致命焦虑和浮燥的情绪增加。本书旨在指引一个人成为一位有觉悟的人。通过自我的认知领悟到生活的真谛,从而指引自我,从种种成见、偏见、敌意和偏执中解脱出来,体会自在和宽阔的精神世界,让我们更清醒、更有觉察力,更加积极地去生活、去理解人生。消解生活中的障碍和烦恼,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幸福和自由。
热门推荐
  • 凌天至尊

    凌天至尊

    “最强系统,我就是最强!还有谁?”叶风看着众多的天骄,脸色淡定无比!获得最强系统,经验可复制对方的功法神通,可升级功法神通品阶……无所不能,唯有最强!碾压苍穹,打爆世间一切不服者!
  •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历代盛衰,根源何在。本书收录了雷海宗先生关于“中国文化”和“中国的兵”的珍贵学术论文,全书分为两编。本书最为独特之处是,通过对于中国兵制的梳理,研究兵的精神,兵的文化。作者以侧锋破题,从“兵文化”入手,试图解答中国文化何以造成千年积弱,堂堂中华何以一再遭人欺凌。今天读来,仍发人深省。
  • 古穰集

    古穰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军旗下的方队

    军旗下的方队

    本市包括“军事博物馆上空的五星”“永不泯灭的将帅之星”“军旗上写满了烈士的名字”“长枪、大炮也属于女兵”等内容。
  • 不可不知的地理常识

    不可不知的地理常识

    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我国具有民族风情特色的城市是?世界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是?世界距离海洋最远的城市和陆地在哪?这些问题都不能对答如流吗?读者朋友,该充电了,赶紧来补充一下不可不知的地理常识吧,这样不仅对自己生活的星球有一个全面的认知,更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快速预览地理,丰富知识,开拓视野。
  • 愿者心甘

    愿者心甘

    顾信则在人生平稳顺遂后重遇年少时没来得及开始的旧爱。他看到她过得不好,得知她孤身一人,甚至,意识到她还爱着自己。当多年前的真相揭开,他才知道自己亏欠她甚深。顾信则无奈地说,你我之间,总是一错再错。面对难解的困局,霍雪融不知道如何原宥。一封来自八年前的自己的信,跨越了时光,将幸福传达到她手中。霍雪融释然地说,就算再重蹈覆辙,我亦心甘情愿。
  • 风靡整个快穿宇宙

    风靡整个快穿宇宙

    双强苏爽1v1厌世乖张凉薄权哥儿×桀骜自恃随性衡姐儿她掌控时空命脉,她风靡整个宇宙。诃舞一直心心念念,想要见一手蕴养了她的混沌。一确认时管局稳定运转之后,她就把这摊子扔给祖神,自己带着时空法器跑了。于是她辗转各界寻找混沌碎片,成了开盲盒+集卡游戏。简单改善日常生活,成了在时管局快穿系统屠榜。完成原主心愿和世界线任务,成了被迫(bushi)跟某人恋爱。诃舞/衡姐儿:“你赶紧醒过来,看我为你续写的盛世。”#我以为我在找爹其实我在谈恋爱##他肯定在下一个世界等我#他缔造世界生灵,他厌烦俗世污浊。混沌初醒,在鸿蒙尽头孤独了很久很久,直到他创造出第一具独立的神格。此后,伏羲女娲、亚当夏娃,祖神出世,孕育三千世界。可直到他陨落,他最呵护的小骨朵儿都只是个有些许意识的能量体。他知道她一定会来,哪怕兔缺乌沉,哪怕跨越光年。混沌/权哥儿:“我不想看这个盛世,只想看你。”#媳妇儿还是之前那个小骨朵儿##一觉醒来整个宇宙都在崇拜媳妇儿#
  • 古墓盗梦之南越武帝陵

    古墓盗梦之南越武帝陵

    汗牛充栋的盗墓系列小说,虽然想象力丰富,惊险奇绝,唯一的缺憾就是没有感情。有鉴于此。本人写了这篇小说,目的在于弥补这些缺憾。苏东坡以佛入词,所以才有了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才有了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一次本人尝试以佛性入小说。从事考古工作的男主角爱上了一个并不存在的人,爱的死去活来不能自拔。为了找到梦中的女主角,他爬山越岭,翻山越海,上天入地。抛弃了现实中真正爱他的女孩。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她。这篇小说要探讨爱情的真正本质,那就是爱本虚幻,却有值得你付出所有的东西。男主角经历了什么?能不能找到女主角,大家拭目以待。
  • 妖后:皇上求您别宠了

    妖后:皇上求您别宠了

    【指路瓜某人新书《恭喜公主这个驸马敲萌哒》直男长公主x相府大小姐,搞笑甜宠文(非女尊)】 【1v1双洁】“看着朕的眼睛说话,是不是又拿朕的玉玺砸核桃吃了?”“没有,皇上您想多了。”某女嘴角挂着核桃渣手拿玉玺将头转向一旁。……一朝穿越当妖后这事,原不是她本意,本想放飞自我做个无拘无束的无良少女,却偏偏阴差阳错跟着皇帝夫君成就一番大事业。妖后妖后,不能因为她本身是只猫妖就这么叫她吧!摔!好生气,可是又能怎么办,只好天天捉弄皇上了。……“朕再问你一遍,这些奏折都经历了什么?”“爪子痒……忍不住都撕了……”某女变回原形晃着自己的小猫爪。
  • 特种部队之俄罗斯篇

    特种部队之俄罗斯篇

    阿尔法作为世界最精锐的特种部队之一,具有非常丰富的反恐实战经验。曾被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称赞为“全球最优秀的特种部队”。由于阿尔法小组成员在执行任务时,脸上总是涂着黑色的油彩,所以人们称其为“超级黑兵”。这支黑兵是当前俄罗斯执行反恐、反颠覆、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