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79600000035

第35章 人生礼仪与民俗(5)

旧俗认为做七时最重要的就是“头七”和“五七”。“头七”人们要为死去的亲人设立灵堂,为日后祭拜死者做好充足的物质准备。而做七期间最大规模的祭典就是在“五七”时举行,平日人们祭祀死者都是小规模的,但“五七”时,人们会专门聘请道士为死者做法。并且这一天所有的亲朋好友都要到场,在超度完死者的亡灵后,人们会聚在一起享用盛宴。

做七的习俗在我国流传甚广,各地都有做七的传统,但其具体风俗往往会因地域、民族不同而具有差异性。例如广东地区就有“五七”费用由嫁出去的女儿支付的说法。而在江浙一带,“五七”不能让死者的亲生儿子张罗,而是要由女婿操办。

民俗学者普遍认为做七的习俗来源于古代宗教。不过到底是来源于佛教还是来源于道教,众家说法不一。另外也有人认为做七的习俗源自先秦时期古人的魂魄观。其实,无论做七的起源为何,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做七体现了古人对死亡的认识,其思想源泉就是古人的自然崇拜心理。

吊唁

在我国古代,丧事又被称为白事、白喜事,与婚嫁之事(红喜事)一样都是古人十分重视的大事件。如果人们家中遭遇了白事,就要给亲朋好友发去通知,也就是前面所说的报丧。报丧之后,亲朋好友会陆续赶来祭拜死者,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吊唁。

古人吊唁死者时,一般会准备好相应的礼品,如丧衣、花圈等。死者的直系亲属要在停放尸体的灵堂中一一跪拜答谢前来吊唁的宾客。

现代人依旧有吊唁的习俗,只不过其形式已经不复往日的繁冗,家属也不用再跪拜宾客了。现代吊唁的主要内容就是瞻仰死者遗容和安慰死者家属。

入殓

在古代,吊唁仪式完成后,人们就要举行死者的入殓仪式,所谓入殓就是指为死者穿上丧衣,装入棺材中。

在为死者换衣服时,人们要失声痛哭以示对死者的不舍。换好衣服后,还要让死者的儿子为其“开光”。开光就是指用清水轻轻擦拭死者的眼睛,相传如果不给死人开光,其转世之后就会变成瞎子。

以上步骤全部完成后,人们要将死者的尸体捆绑好,放入事先准备好的棺材中。古人在选择棺木时也是有讲究的,据说棺材必须是由松木制成的,而不能选择其他树木,这主要是因为古人认为松树有长命百岁的寓意。将死者放入棺材后,古人还会拿出一些物品放入棺材中,作为死者的陪葬品。陪葬品中最常见的就是钱币、元宝一类的物品。另外,民间还有将死人曾经掉落的牙齿等物放入棺材中的习俗,据说这是为了让死者留一个全尸,至转世投胎时能使下辈子不至于有残缺。

将全部物品都放入棺木中后,人们就要将棺材封死了。古时人们用来封棺木的钉子被称为“子孙钉”,相传用这种钉子封住棺木,能够使家族人丁兴旺、大富大贵。

哭丧与出殡

哭丧作为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丧葬习俗,在很多具体习俗中都有体现,例如在做七、吊唁、入殓时都有哭丧的传统,不过最能体现哭丧特点的还是出殡。

出殡就是指将棺材送到墓地,是尸体下葬前的最后一个步骤。在出殡前,死者的儿子要先进行摔丧仪式,所谓摔丧就是指故意打破瓷盆。据说民间的此种习俗主要是为了让死者能够收到人们为其“寄”去的冥币。在举行摔丧仪式时,死者的儿子必须要号啕大哭,不然就被斥为不孝子。

古人在正式出殡时会汇集所有的亲朋好友以及同乡邻人,人们簇拥在死者的棺材旁,浩浩荡荡地护送棺材前往墓地。在这支队伍中,走在最前方的人是被聘请来的专业乐师,他们一边行进,一边用乐器演奏令人悲伤的哀乐,其后跟随着死者的儿子以及其他亲戚朋友,在送棺的过程中,其亲属要在死者儿子的带领下,一路痛哭,以示自己痛失亲人的悲伤情绪。若有人在哭丧时偷懒不哭或哭的声音太小,也会被视为不肖子孙,受到别人的斥责。

下葬

下葬是丧事的最后一个环节,因此人们十分重视。由于各地风俗不同,在我国也流传着多种下葬形式,如有的地方兴水葬、天葬、塔葬等,不过古人用得最多的还是土葬。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火葬,这主要是因为土地面积有限。

此处所说的下葬主要是针对传统的土葬而言的。在土葬中最重要的就是阴宅风水的选择,古人认为墓地就和阳间的房子是活人的归宿一样,是死者最后的归依地,因此要十分慎重,否则不仅死者不得安宁,其子孙后代也都会受到影响。

将死者送到事先选好的墓地后,人们就要安葬死者了,不过古人对于安葬死者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来讲都是要等到日落西山时才能下葬。另外民间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即死人的灵魂有可能会从坟墓中出来,随着自己的亲人回家。人们为了避免发生此种情况,就会在安葬完死者后围着坟墓绕几圈,然后再离开墓地,据说人们从墓地返回家时,绝对不能回头张望,不然以后会有不吉之兆找上门。

亲朋好友帮着张罗完下葬的事情后,主人还要宴请宾客,有的地方把这种习俗称为“抢遗饭”。其实,从这一点上即可看出虽然传统的丧葬习俗的直接目的是安葬死者,然而其中更深藏着沟通生者、拉近感情的作用。

相关链接:风格各异的古代葬式

除了人们常说的土葬与火葬外,根据时代、区域以及民族的不同特点,古人还有很多不同的丧葬形式,如天葬、树葬、割体葬等。

天葬

天葬即是指让死者的尸体暴露在外,任自然界的动物啄食,回归天地。天葬在我国流传已久,先秦古书《易经》上就有关于天葬的记载。较多实行天葬的是藏族和蒙古族人。

其中藏族人的天葬形式是将死者的尸体暴露在荒野中,然后让鹰、鹫等食肉性鸟类啄食死者尸体,最后再任其飞回空中。藏民们认为,只有这样死者才可成功升天。天葬是藏族人最重要的一种丧葬形式,其中蕴涵着藏民很深的宗教信仰。

如果说藏族人实行天葬与藏传佛教的教义有关,那么蒙古族人的天葬则是出于对自然界的朴素认识。从古至今,蒙古都是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地区,蒙古族人世代居住于此,逐渐形成了天、地、人三者合一的思想观念。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天葬的意识就产生了。蒙古族人天葬的形式与藏民有所不同,他们认为不管是天上飞的肉食性动物,还是地上跑的肉食性动物,都是天、地、人循环链中的成员,因此只要是将死者尸体暴露在草原上,无论是何种动物来吃,都可以让死者回归天地之间。一般来说,蒙古族人将死者尸体放在草原上,三天后回来查看一次,如果尸体没有被全部啄食,人们还要为其超度诵经。

树葬

树葬在古代和现代都有应用,但两者所采用的方式却大不相同。在古代,人们通常会将死者的尸体架在树杈上,让尸体自然腐烂。而现代人实行的树葬则多用先焚后埋的方式,另外也有一些地方的人会直接将死者的骨灰撒在树下实行树葬。

在我国,实行树葬的主要有彝族、瑶族、达斡尔族以及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以及部分地区的汉族。有些学者认为,树葬既环保又省地,是所有葬式中最先进的一种形式。

塔葬

塔葬是藏族地区独有的一种丧葬形式,也是藏民心中级别最高的葬式,通常只有活佛逝世才能享受。实行塔葬前必须先将死者的尸体做脱水处理,然后用丝绸将尸体裹好放入塔瓶中,最后将香料塞满塔瓶,封存起来。

瓮棺葬

瓮棺葬与塔葬类似,都是将尸体放入瓶罐一类的容器中,不过瓮棺葬盛行于新石器时期,在汉代时就已消亡了。古人主要用瓮棺葬埋葬年幼夭折的孩子或未成年人。当时并没有专门用于瓮棺葬的器具,基本上都是以生活用品充当葬具,因此其形式不一,没有藏族塔葬来得正式。

屈肢葬

严格说起来,屈肢葬并不能算是一种独立的葬式,它主要是指人们摆放尸体的形式。先秦时期,采用有别于直肢葬的屈肢葬形式的墓葬有很多,且大多为秦国墓葬,新疆有些地区史前墓葬也有屈肢葬形式。至于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形式,考古学界目前还没有定论。

割体葬

割体葬就是指将死者的躯体分割后下葬的一种特殊葬式,这种葬式多出现在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遗址中。与屈肢葬一样,割体葬的形成原因也属于考古学上的未解之谜。

悬棺葬

悬棺葬就是把木棺吊放在悬崖边的树木或将其悬挂在崖洞外的墓葬形式。此种葬式也是从古代就已出现的,最早可追溯到夏商时期。

悬棺葬主要盛行于我国南方地区。人们根据悬棺所吊的高度即可推测死者的地位,地位越高,其木棺就会离地越远。

崖洞葬

崖洞葬与悬棺葬类似,也是将死者的遗体安放在山崖峭壁上,不过与悬棺葬不同,崖洞葬不是将棺材吊放在悬崖上,而是将其放入崖洞中。这些崖洞有的是天然的,但更多的是人工敲打出来的。这种葬式在古代西南少数民族中十分流行。

二次葬

二次葬是我国的一种复葬形式,在经历了初葬后,人们会将死者的尸骨从原来所葬之地取出来,进行第二次安葬。如果有二次葬的传统,那么人们在初葬时基本不会强调风水,而是相对简单地将死者下葬。待到二次下葬时,人们的讲究则逐渐多起来,不仅要谨慎地选择风水宝地,还要大操大办,讲究排场。

旧时人们实行二次葬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就是古人有明确的灵魂肉体观念。古人认为人的灵魂离开肉体并不是一瞬间的事,往往需要较长一段时间(一般认为是三年),在这段时间里灵魂会在肉体中沉睡,此时不宜做最后的安葬,只能简单下葬。等到灵魂苏醒离开尸骨去投胎后,人们才能真正安葬死者的尸骨。另外,也有些人实行二次葬是因为客观环境的改变,例如有的人升官发财后,就会有重修祖坟的愿望,这时也会出现二次葬。

同类推荐
  • 文溪少数民族故事集

    文溪少数民族故事集

    这是一本以少数民族故事为主的书籍,作者将多年来收集整理的家乡各种民间传说和故事汇聚成书,在保持原有少数民族风情的基础上加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使之更为生动有趣,也更加适合小学阶段的儿童阅读理解,希望通过这本书将家乡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 趣谈成语与文言

    趣谈成语与文言

    每一个成语,都有一个故事,搭建出一座座历史的桥梁。“爱鹤失众”、“班门弄斧”等成语故事让我们在笑前人的无知以及愚昧的同时也可反省自己,警惕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趣谈成语与文言》是从成千上万个成语中精选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成语故事,为我们在解说了成语的妙趣以及来历的同时也可教会我们一些为人处事的基本方法。
  • 乡村拾遗

    乡村拾遗

    本故事集共有185篇故事,分为花草动物篇、风土人物篇、奇珍异物篇、乡俗玩物篇、民间传说篇等五篇,主要叙写了乡村业已消失或正在消失的花草树木野生家养动物,乡土风情人物,以及许多奇闻异事珍物,乡村人吃穿住行趣闻异事,民间传说亲历等,是一幅幅乡村民俗画,是一部乡村民俗民风史,是典型的非遗文化遗产,弥足珍贵。
  • 北京读本(大夏书系)

    北京读本(大夏书系)

    这种深入骨髓的首都(以前叫“帝京”)意识,凸显了北京人政治上的惟我独尊,可也削弱了这座城市经济上和文化上的竞争力。首都的政治定性,压倒了北京城市功能及风貌的展示,世人喜欢从国家命运的大处着眼,而忘记了北京同时还应该是一座极具魅力的现代大都市……
  • 普林斯顿的智慧

    普林斯顿的智慧

    “走进常春藤”系列丛书,茅于轼作序。选取了四所著名高校,与其有关的故事,从人生智慧、品性修养、风骨气质、励志精神等多方面给人们以启示,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成长有很可贵的激励作用。抓住每所大学的特点,因此在选择上,侧重于领导力、管理能力、还有创造财富的能力。侧重人文方面的素养、心灵的诉求;侧重于领导力、创新、科学精神等。
热门推荐
  • 快穿之背靠吃货好乘凉

    快穿之背靠吃货好乘凉

    夏莯妍本以为背靠吃货大佬们就可以痛快地拳打黑莲花,脚踩绿茶婊,横踢渣男,手撕脑残,然后走上人生巅峰,做一只气味芬芳的单身贵宾喵,可谁知道,吃货背后有吃货,大佬身后有大佬!“喂喂喂!离我远点儿啊!我告诉你,就算你看着再下饭,我也不会同意放弃这一身的芬芳去散发酸臭味儿的!”敲重点:本文有男主,1V1
  • 江北

    江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易生心安

    易生心安

    她是天地万物衍生的灵物,自诞生起便被诸神觊觎。在灵魂湮灭那一刻,她发誓,若有重生之日,必将欺她,辱她之人百倍奉还,将神灵踩在脚下。转世万年,最后一世,她乃下界易族之女。本一心只想重回巅峰,可是这一路上的桃花怎么越来越多?而且一个比一个粘人。1V1,番外有福利
  • 梦里深情

    梦里深情

    木千宁因为家里的原因离开了她当时最爱的男人,不久之后,林恬找到了他一直想恋的千宁,两人之间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李雷,李继,林然的不断出现让千宁无法抉择,一些误会之中,千宁是选择面对现实?还是选择逃避?在和林然的订婚典礼上,李继突然发了一条讯息给李雷,其实青春本该是这样的,有苦,有笑,有累,有伤,伤的够深足够毁了自己,但是只要你朝前面看,幸福就会来临你的身边。
  • 独家专宠:帝少追爱999次

    独家专宠:帝少追爱999次

    彼岸花,是开在黄泉路上的花。由于花和叶盛开在不同的两个季节,因而花开时看不到叶,有叶时看不到花,花叶两不相见,生生相错。她,平行时空的至尊毒医一一孟曼珠。当她成为她,她可中可洋,可攻可受,可箩莉可抠脚。他,不可一世,他可冷可热,可萌可凶,可白兔可灰狼。不平凡的相遇,制造一场绝世相爱。天下美女何其多,可他只爱她一人这就是缘分也是一见相杀二见钟情三见死心踏地
  • 泪泣九灵

    泪泣九灵

    问情为何,问心为何,即便死,今生我会走下去,不负泪水的托付
  • 胡适选集:文学与哲学

    胡适选集:文学与哲学

    胡适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一生曾获32个博士头衔 。叶君主编的《文学与哲学(胡适文选)》收录了胡适先生文学、哲学理论创作中最重要的作品,可以从中了解大师的风范。
  • 法灵尊

    法灵尊

    落魄贵族子弟项少云经历重生之后再返回那一日被项家赶出家门之时,经历两世前世因果,使得项少云在这一世决定把上一世的东西弥补回来,然而这一世除了上世他发现的阴谋,却又充满了变数……
  • 重生之毒妃

    重生之毒妃

    重生后,只想复仇的她,发誓不再爱上任何一人的她,却遇到了自我中心、唯我独行、旁若无人的他!
  • 卿本贵胄云中帝

    卿本贵胄云中帝

    一朝魂穿到了架空女尊世界,成了闻名长樾的花痴草包不说,爹死娘娶侍还有个敌视她的妹妹……这都不算什么,关键是后院的夫侍一个个心怀鬼胎。一身红衣如烈日灼眼的邪肆花魁勾着嘴角笑:“她是我掰倒敌家的契机。”白衣如雪、浅笑温柔的商人眯起细长的狐狸眼:“她是我的商机。”瞳如月华挥洒、眸似冰珠剔透的黑衣世子抱剑闭眼:“踏脚石罢了。”酒窝浅浅、笑容腹黑的少年轻拂着蓝色的衣摆歪着头:“若不是想玩一场有趣的‘游戏’,谁理她?”淡青长衫着身的淡沱公子眼光微垂,浅色瞳眸无波无澜:“是谁都一样。”她轻啧了一声,“谢绝利用,请和离书上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