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83300000045

第45章 电视文艺生态批评的入思角度(4)

在有关伦理道德批评这个层面上,理论界一直有不同的声音。李道新认为:“从一开始,电视批评就与社会学研究联系在一起,这使得电视批评的主体更为注重电视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电视中的色情和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往往成为电视批评和社会批评的中心话题之一。这不可避免地将电视批评的目的引向移风俗、正人伦一途。尽管对于电视批评甚至电影批评来说,移风俗、正人伦的批评目的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建立在保守、落后道德观基础上的影视批评,还是需要决然摒弃的。另外,道德伦理批评本身相对狭隘的社会学视野,及其始终忽略批评特性和影视特性的做法,也为当今的影视批评潮流所不容。”[李道新著《影视批评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28页。]王炎龙在《重构中国电视批评逻辑》[王炎龙《重构中国电视批评逻辑》,载《南方电视学刊》2002年第3期。]中提到“道德价值模式”是目前中国的电视批评模式中重要的一种,认为电视批评应该是深刻的文化内涵分析而非简单的道德价值评判。以上两种观点都谈到对当前存在的从伦理道德层面关注电视批评的片面性的批评,我的理解是其真实的含义是伦理道德这个视角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电视,应该有更加广泛的视角,另外,即使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评判电视,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过去那一套道德标准中,在这个价值变动、观念转型的时代,陈旧落后的道德标准很难作为今天评价人、事和作品的尺度。比如关于历史剧的评价,“以往传统戏是只讲道德评价的,惩恶扬善,弘扬传统道德观。但是传统道德里虽然有恒定的美德部分,也包含许多特定时期统治阶级的话语代码。例如要求女性吃苦耐劳、温柔善良,这是正向的恒定的,但是压迫者也迫使她们遵从贞节观。时下历史题材影视剧作里随处可见的特权意识、独尊意识、女色意识等,都属于传统道德观里的封建性糟粕,是应该清除的。”[廖奔《关于历史剧的价值观》,载《人民日报》2003年10月14日,第十四版。]

道德批评本身不仅是作为标准,而且是作为一种方法存在于文学批评之中的,它是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的一种方式。但是古往今来,人们对道德批评的认识并没有得到统一。道德批评在理论上依然有它的合法性问题。

这里我们还可以联系“社会学”批评对这一概念作进一步了解。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中国艺术开始由“工具”向“审美”的转型,这个转型便是从对“庸俗社会学”的批判开始的。社会学一旦“庸俗”了是可怕的,但艺术的社会学立场和方法却没有什么不对。问题是,出于对“庸俗社会学”的嫌恶,结果矫枉过正,艺术社会学也被打入冷宫。

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似乎要在社会学的意义上,改变中国艺术的历史,事实上,《讲话》也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艺术的历史,但是中国艺术并没有出现真正的艺术社会学的实践,而是走上了“庸俗社会学”的路程。当我们的艺术不是着力于人的全面提升,着力于人的精神世界的不断丰富,着力于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生存和命运的深切关注,而是演化为宣传工具或者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实施政治打击的手段的时候,这种“社会学”背离了社会发展的基本真实。

有趣的是,在艺术社会学的问题上,中国正好和西方呈现出不同的方向,当中国热衷于抛弃庸俗社会学的时候,在西方的当代艺术中,艺术社会学恰好大行其道。西方艺术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开始背离现代主义的形式主义立场,由艺术本体论向社会学的靠拢,西方当代艺术不管具有怎样的口号、怎样的方式、怎样的形态,其基本的倾向表现出对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问题的全面介入,正如有理论家概括的那样,它的重要的特征是:“艺术的政治化、社会化、生活化”。所以对于中国的电视文艺批评来说,要克服简单的、陈旧的道德价值评判,脱离庸俗社会化的批判视角,最重要的工作是要加强文艺与文化观念的互动,在文化学视野中客观审视电视文艺的价值内涵。

二、电视文艺批评研究的历史回顾

中国电视研究理论与批评的发展与电视的发生发展以及从计划到市场经济引导下的电视的观念变革相伴随,起初的重点在于电视本体论的探讨,关于电视是否是艺术、电视有学无学的争论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逐渐开始了对观众的调查工作,如中央电视台从1982年起,每五年举行一次“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到2003年以收视率为主要参考指数实行栏目末位淘汰制。电视文艺批评关注的面逐步放开,不仅仅局限在对于电视文艺(包含电视剧)文本的解读上,还包含文本产生前后的创作与接受过程与效果的研究,以及电视文艺与世界的关系的文化研究。

电视是艺术,对艺术本体的探索非常重要,但更应该从电视的传播学、文化学、社会学意义上考察电视对于我们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电视文艺批评是随着电视文艺实践的发展而丰富与成长起来的,从电视文艺诞生不久,电视文艺批评就已经出现。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对于电视文艺创作与制作观念的影响,随着西方批评理论资源的引进和借鉴,随着电视台改革的深入,电视文艺批评的方法和标准也在发生着变化。从电视文艺批评发展的历史来看,大约经过了这样三个阶段:

1、电视初创期电视文艺批评的发展(1958-1977年)

这时的电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刚刚出现,节目很少,能看到电视的人也少,电视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电视文化,批评停留在就事论事的状况,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电视理论”指导。

“电视台应根据自己的特点,担负起宣传政治、传播知识和充实群众文化生活的任务。尽可能反映当前国家和人民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报道社会主义的成就,宣传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介绍各种优秀剧目和艺术影片,并为少年儿童准备一定数量的节目”,[《当代中国的广播电视》(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3月版。转引自欧阳宏生《电视批评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版,第33页。]这是当时的电视台的工作方针,也是评价电视节目的指导思想。这一时期的电视文艺观念,停留在喉舌论与工具论阶段,在电视文艺批评中阶级论与庸俗社会学的倾向非常明显。

1955年10月创刊的全国性理论刊物《广播业务》上刊出的一些文章,为后来的电视批评的开展奠定了基础。裴玉章、康萌、许欢子、李子先等一批广播电视人针对当时的电视实践,写出了不少评介文章,他们可以说是中国电视批评的奠基人。

2、艺术成型期电视文艺批评的发展(1979-1992)

中国改革开放,加速了电视的发展。随着电视传播面的扩大,电视台的增多[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确定实行“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自1992年开始,行政区域性的有线电视台开始联网,各大中城市开始建立有线电视台,促进了中国有线电视的大发展。],电视文艺在这一时期从少到多,从单调到丰富,迅速取代了文学、电影、广播文艺的地位,成长为最具影响力的文艺类型。获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的指导,文艺从极左理论的阴影下解放出来,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这一时期的经济模式主要是计划经济形式,文艺工作者对待电视文艺的态度是把电视文艺作为“事业”来做,电视文艺工作者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思想的基础上[尹鸿在《世纪转折时期的历史见证——论90年代中国的影视文化》一文中认为:80年代的中国文化是以思想解放运动为标志的。与整个社会变革的进程相联系,思想上的启蒙主义、美学上的现实主义成了中国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的两面文化旗帜。对现实和历史的批判,对人文理想的追求一直是这一时期最基本的艺术主题。]以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审慎的艺术态度,发挥了积极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多方面探索电视与文艺的结合点,极大地拓展了电视综艺、电视剧、电视文学等系列电视文艺节目的表现空间,具体节目形式有:电视综艺晚会、电视综艺栏目;电视小品、电视单本剧、电视连续剧、电视系列剧;电视小说、电视散文、电视诗歌、电视音乐艺术片、电视舞蹈艺术片等。其中1983年开始的春节联欢晚会,1990年推出的综艺栏目《综艺大观》和《正大综艺》,掀起了兴办晚会与综艺栏目的热潮。《四世同堂》(1985)《红楼梦》(1986)、《新星》(1988)、《渴望》(1990)等一大批优秀电视剧掀起一个又一个收视热点。

电视文艺乘这股东风迅速成长,在内容与形式、数量与质量等诸多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和发展。丰富的实践促进了理论的发展。其显著标志是:刊物、批评文章大大增加;各种研讨活动的开展;电视节目的评奖活动逐步开展起来等。

电视研究机构的建立,促进了基础理论和宏观理论研究的推进。1985年《中国广播电视年鉴》上马,标志着广播电视系统的经验总结工作和资料汇编工作已经走上正轨,这对研究工作是有力的支持。1986年10月15日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广播电视研究跨入了一个新阶段,学会于1987年7月创办了《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广播电视艺术学作为一门学科逐步建立起来。这一时期对于广播电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对电视有学无学、电视是否是艺术的探讨也促进了电视文艺批评的深化。

对于电视文艺这样一个新生事物,这一时期电视文艺批评的重点在于对电视艺术本体的探讨,内容上表现为针对具体节目的解读和具体节目类型的研究。批评的理性色彩有所增强,核心焦点在于电视艺术的审美特征。1985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四世同堂》学术研讨会”,1991年1月召开的“大型室内剧《渴望》创作经验交流会”,1991年6月中央电视台研究室主持召开的“黄一鹤电视艺术研讨会”,同年11月召开的“邓在军电视艺术研讨会”等一系列主题研讨,是电视文艺批评的重要实践,推动了整个电视理论的建设。

1981年开始举办的全国电视剧“飞天奖”评奖,1983年3月,浙江《大众电视》杂志主办的第一届“大众电视金鹰奖”,1986年8月开始设立的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艺术“骏马奖”,1990年4月开始举办的优秀法制专栏节目法制电视短剧“金剑奖”,这一系列评奖活动,为确立电视文艺的评价标准、激发电视文艺创作的热情,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批评理论领域的发展来看,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正是西方的各种理论批评流派蜂拥而至之时,精神分析学、神话原型理论、阐释学、现象学、符号学、叙述学、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的译介和应用使中国批评史上出现了“方法年”和“观念年”。拉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女权主义理论、后现代诸理论,渐渐成为一种力量,几与传统的现实主义批评方法成对立之势。但这些观念对于文学批评领域和电影批评领域的冲击比较大,电视文艺忙于自身的建设,电视文艺批评对于这些新方法的关注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只有少数零星的批评文章从社会学、心理学角度对电视文艺作品进行解读,更多的重点在于电视文艺节目的艺术本体的探讨以及沿袭马克思主义基本论文艺理论观念中文学式批评方法,关注作品本身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作品中人物的典型性。电视文艺本身就是艺术家族中的后起之秀,所以很长时间电视文艺的批评一直落后于同一时代的文学批评和电影批评。

同类推荐
  • 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滋生出一个新的弱势群体,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大部分生活在农村,没有父母在身边悉心照料,没有好的教育学前教育,这是一个值得社会关注的群体,因此,农村中小学工作者的责任更加沉重,农村的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更加艰巨,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师获得青春的活力与气息,并且学生也可以吸收民主精神。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由于教师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健全人格获得了充分的培养,使得他们能够并且敢于坚持真理和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们共同努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用真心换另一颗真诚的心。
  • 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发生和心理发生的研究(大学译丛)

    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发生和心理发生的研究(大学译丛)

    埃利亚斯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文明的进程》是埃利亚斯的成名之作,出版后轰动西方世界,成为畅销书。我们习惯把文明看成一种摆在我们面前的现成财富,但在埃利亚斯看来,“文明的表现”绝非天然如此,文明是一种过程,是历经数百年逐步演变的结果,是心理逐步积淀规范的结果。传统社会学把人和社会看成是两个各自独立的实体,而作者推翻了这种两分法,提出两者不可分割,正是宏观的社会和微观的人之间的互动激荡形成了个人、国家乃至社会的整个文明的进程轨迹。本书提供了一种新的历史研究方法:不仅研究社会经济,而且考察人的情绪气质和思维方式的变迁;不仅重视重大事件,也从小处着手,探讨人的行为举止和日常生活,以小见大。作者将历史学、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种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熔为一炉,使这部作品成为20世纪不可多得的一本百科全书式的人文经典读本。
  • 技术元素

    技术元素

    技术元素(technium)一词是凯文·凯利(KK)专门创造出来的词语。“技术元素不仅仅包括一些具象的技术(例如汽车、雷达和计算机等),它还包括文化、法律、社会机构和所有的智能创造物。”简而言之,技术元素就是从人的意识中涌现出来的一切。KK把这种科技的延伸面看成一个能产生自我动力的整体。KK把对这些疑惑的理解都写在了“技术元素”博客专栏里,他说:“我会将我不成熟的想法、笔记、内心论争、草稿以及对其他文章的回应上传到这儿,这样我就能知道自己到底在想些什么。”《技术元素》一书便是基于此专栏编撰而成。相比于KK之前的著作,本书将更通俗易懂,文章中涉及到的领域、所举的事例都更贴近当下人们的生活体验。
  • 成为母亲:一名知识女性的自白

    成为母亲:一名知识女性的自白

    没有女人天生是母亲。洞幽察微的生育记录,道出女人的焦虑与煎熬。感谢时代,生育终于也和婚姻一样成为了可讨论的问题。怀孕生子不仅区分了男人和女人,也区分了女人和女人。怀孕生产后,女人对于存在的意义的理解发生了巨变。她体内存在另一个人,孩子出生后便受她的意识所管辖。孩子在身边时,她做不了自己;孩子不在时她也做不了自己。人类的每一位成员都会经历从出生到独立这一异常艰辛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必须征用某个女人的一段生命。《成为母亲》忠实地呈现了这段生命。它是一种寻常生活从不可见、不可感,向激烈的热情、爱与奴役转变的过程,它还是一种束缚,一种妥协。身为女人,成为母亲是什么感受?照顾一个幼小的婴儿又是什么感觉?而当孩子长大,有了自己的意识,母亲又作何感想?英国作家蕾切尔·卡斯克记下了自己那一年包含多重面向的的经历:个人自由、睡眠和时间的终结,对人性和艰苦工作的重新认识,追寻爱的真谛,游走在疯狂和死亡之间,对婴幼儿的情感体验,对母乳喂养的思考……
  • 从红中社西安分社到新华社陕西分社·上卷:分社简史

    从红中社西安分社到新华社陕西分社·上卷:分社简史

    本书共分两个部分,上卷是陕西分社简史,依照国家重大历史时期和分社发展的不同阶段,按时间先后或专题进行叙述,上限由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红中社西安分社成立写起,下限至2016年12月,时间跨度为80年。80年来,新华人一脉相承,薪火相传,继往开来,奋勇向前。下卷为“作品集萃”收入陕西分社多年来采访的新闻作品近200篇,作品记录了陕西省各个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以及科研成果和建设成就等。
热门推荐
  • 我在火影画漫画

    我在火影画漫画

    穿越到火影世界,还成了木叶鞍马一族的成员。即便精神力强大,但鞍马一族的血继限界没有,副作用倒有他一份。就在赤羽头疼时……叮!宿主激活漫画系统。OK,金手指到手!忍术?血继限界?只要我能画,什么都有!等等……为什么要先画火影忍者?————新书《木叶的恶霸忍猫》已发布,求有兴趣地看官老爷们一赏
  • 穿越星际之林幼很忙

    穿越星际之林幼很忙

    林稚幼穿越到星际,梦想着开一家美食餐厅……但是还没开始呢,就要去军校。纳尼!!!不去也得去,呜~店还没开就要去军校里苦练!为了不吃惨无人道“营养液”林稚幼就给自己开了个“小灶”那香味飘香四溢,搞得全校都是“红烧肉”的香味……学校里的学生和老师表示,“这日子没法过了”!!!然后全校开始了抓这个罪魁祸首——林稚幼!!!老师和校长点名批评,稚幼表示很冤枉啊~最后的惩罚是要每天做全校师生的饭菜……迫不得已林稚幼答应这惨无人道的条件。全校老师学生几千几万的人,表示此时的心情非常爽!!!终于稚幼发现自己被坑了的时候,一直与第一军校不相上下的第二军校,表示也要来蹭吃……稚幼瞬间就炸毛了“开什么玩笑,老子不干了”一听稚幼要甩手不干了,第一军校表示“做梦”(唔~第一次写书,可能文笔不太好,不喜勿喷~)
  • 末日崩塌

    末日崩塌

    时局动荡,灵气复苏,一个个漆黑大洞,自地球张望,崭新的时代,渐渐拉开篇幅,一个神秘的黑洞,撕裂天空,而来,所谓科学的规律被打破,人类迈入一个灵气泛滥的时代,百年的起落奠定了世界格局……
  • 洞玄灵宝道学科仪

    洞玄灵宝道学科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倒序谋杀

    倒序谋杀

    “我杀人了。”在只有她们两个人的办公室里,方筠对陆小词说。如果换成别人,陆小词肯定会觉得这句话是开玩笑。可是方筠不同,她不是开这种玩笑的人。而且,方筠说这句话的时候极淡定,就好像在说:我吃过饭了。“什么时候的事?”陆小词问。她已经关上电脑,收拾好东西准备下班了。方筠就是在这个时候突然返回办公室的。方筠是她的同事,虽然相处的时间不长,但是差不多已经无话不谈。这不,现在,方筠都对陆小词说自己杀人了。“刚才,七点钟,我终于把她杀死了!”下班时间是六点。
  • 心是孤独的猎手(双语译林)

    心是孤独的猎手(双语译林)

    《心是孤独的猎手》是美国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代表作,小说通过变换叙事角度的方法,描述了一群徘徊于孤独的人们。故事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美国南方小镇,主要围绕主人公——哑巴辛格,以及他身边的人物展开。辛格的沉默疏离让他在人们眼中蒙上了一层神秘睿智的色彩,人们试图向辛格倾诉内心,但辛格根本无法理解他们,转而把全部的感情筹码压在了安东尼帕罗斯身上。直到安东尼帕罗斯去世,他也离开了这个世界。
  • 一夜惊喜:闪婚娇妻太撩人

    一夜惊喜:闪婚娇妻太撩人

    楚幽跟厉昭分手的第二天,收到了他跟白家千金的订婚请帖。订婚当日,楚幽喝的大醉,等第二天睁开眼睛,一个男人正赤裸着胸膛坐在她旁边。但楚幽怎么都没想到,命运跟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这个月姨妈迟迟没来,加上中午吃饭时楚幽忽然恶心反胃,她呆愣过后以最快的速度买了验孕棒回来,此刻楚幽坐在马桶上看着上面的两条杠,感觉整个人像被雷劈了一样,脑袋里一片空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逆命神尊

    逆命神尊

    天下第一宗门玄天宗,宗主蒋天命武功修为冠绝天下,昔年叱吒风云,不到而立之年便创下宏大基业玄天宗,好不威风。可惜,终究逃不过岁月洗礼,徐徐老矣。蒋天命一生醉心修炼,务求突破自身九星圣尊境界进入神尊境界,逆天改命以超脱生老病死。由于蒋天命醉心修炼,玄天宗宗内政务均由副宗主王坤打理。王坤武学修为仅次于蒋天命,办事能力极强,深得蒋天命的信赖。然而王坤觊觎玄天宗宗主之位已久,终于寻得机会,就在蒋天命即将升级神尊境界之时突袭破坏,使得蒋天命,爆体而亡,一代圣尊殒落,最终夺得宗主之位,机缘巧合之下,蒋天命得到重生。立誓復仇,再起风云。
  • 快穿攻略,主神大人别开挂

    快穿攻略,主神大人别开挂

    第一次写,不怎么好,喜欢快穿,喜欢你多谢支持。
  • 天山邪侠

    天山邪侠

    一部武林奇书,引得江湖动乱,各派势力明争暗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