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65800000008

第8章 烛光祭(3)

正在此时,市委主要领导打电话给王部长,询问巡游的有关情况。王部长坚持按原定方案举办活动,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同志的肯定与支持。

王部长从沙发上一跃而起,说:成山,你赶快去组织活动,我马上也会到巡游活动现场去。

我立即离开市委大院赶回到遇难同胞纪念馆里。此时,巡游的队伍已经集合整齐,人们手里的红烛已经点亮,我像是步入了一个灯的海洋,场面非常壮观。

我一看手表,预定的巡游时间已到,遂即通过麦克风,代表巡游活动的主办单位,向参加此项活动的所有人士表示感谢。然后,我正式向众人宣布:“悼念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65周年烛光巡游活动,现在开始。”

立即,巡游队伍像水银泻地般的涌动了起来,一条由烛光组成的长龙出现在水西门大街上。

我走在队伍最前列的边上,心里非常紧张。当时的我,像个护卫,手里紧紧地攥着一只通话机,准备随时汇报情况,随时准备调动力量,随时准备应付不测。

有组织的1000多人巡游队伍,人数因群众自发加入变得越来越多。许多市民把自己从商店里买来了白色的蜡烛点亮后举在手里,默默地跟随着巡游队伍行进。据南京市公安局事后的估计,那晚参加烛光巡游活动的群众有5万人之多。

这是我们这些活动策划人、主办者,事先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场面,完全出乎人们的预料。

更为出乎预料的是,那么大规模的巡游队伍,非常有序,非常安静,非常有素养。周边正在闹纠纷的拆迁户们,也没有借此机会闹事。

一切平安,一切顺利,一切很圆满。

这件事说明,南京老百姓的觉悟绝对不能低估。有人事后这样说,借悼念遇难同胞的活动闹事,一定会触犯众怒,受到大家指责的。

也有人曾这样议论过,凡是关心遇难同胞纪念馆建设,为遇难同胞做过善事的领导,后来都会得到提拔和重用。

我不太赞同这些人的言论,我认为上述领导职务的升迁,与其没有直接关系。但有一点我还是赞同的,尊重死者,既是尊重生者;敬畏历史,就会敬重当下。一个对惨遭外族杀害的遇难同胞都不知道尊重的领导,不可能敬重人民群众。

三、守灵仪式上的烛光祭

自从1994年开始举办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悼念活动后,每年的12月12日晚,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大部分工作人员都会自觉留在馆内加班,分头准备第二天13日的大型活动。有时忙得太晚了,干脆就不回家,留在馆里过夜,权当为遇难同胞守灵了。

就这样,经过几年的时间,竟然就成了遇难同胞纪念馆一项不成文的约定:每年的12月12日晚,纪念馆人为遇难同胞守灵。我索性将它设计成为每年地方性公祭前夜的一项小小仪式,一项由纪念馆人自己关起门来搞的小仪式。

后来,我将这项仪式公开了,不仅向媒体公开,而且邀请海内外和平人士参加,邀请中日佛教人士参加,成为一项有意义、有特色的系列活动之一。

2009年12月12日晚,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平公园内举行放和平灯仪式。

我讲的有意义,主要是指对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情感而言;我讲的有特色,则是指在守灵仪式上的烛光祭。

最早的守灵仪式烛光祭活动,是从2009年12月12日晚开始的,至今已经连续坚持了5年。说句实在话,我担任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以来,策划和组织过名目繁多的各种活动,其数量和场面难以统计,如果将大大小小的各项活动加在一起,粗略地估计一下,应该有近千场次。在这些活动中,与悼念主题贴切且最有画面感的,应该还是烛光祭。

2009年12月,是一个冬雨绵绵的季节。12日的寒夜,天空着飘忽着小雨。那晚的活动是由遇难同胞纪念馆和南京市建邺区教育局共同主办的,地点选为馆内和平公园里的水上舞台。舞台当中有一块巨型木质台板,长、宽均为3米,中间用红色的蜡烛组成了“和平”两个大字,正等待着人们去点燃它。

我们从附近的江东门小学、南湖小学等学校,请来了1000名小学生,孩子们用稚嫩的双手,共同点燃了1000支香烛。

参加那晚活动的有来自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国家博物馆的副馆长克里斯蒂安·奥乐克斯(KrystynaOleksy)以及该馆国际教育中心主任阿莉洽·比亚莱卡(AlicjaBialecka),来自美国旧金山浩劫博物馆馆长熊玮,来自加拿大温哥华的列国远,来自东京、大阪、京都、名古屋的铃木征四郎、细江佐荣、伊藤有希、麻生启太、松本佑信、杉江理、今枝琉璃、兔泽和广等日本朋友,还有来自香港、台湾的爱国人士陈君实夫妇等等。

这些来自海内外的友人,一个接着一个走上和平舞台,手里拿着一只有2米长的火把,用熊熊燃烧的火苗,去点燃舞台中间的“和平”红烛,共同用和平的烛光,照亮夜空,照亮世界。

那晚天气不甚理想,最受考验的是1000名小学生。他们穿着白色的塑料雨衣站在雨中,点亮手中的蜡烛并不容易,把烛碗放到水池中显得更不容易,但他们用小手护着烛光,小脸庞非常凝重,在雨中更显得感人。

不少参与活动的家长当场说,参与这样的活动,他们的孩子可能一辈子都会记得住。

到场的许多中外记者纷纷用摄像机、照相机拍摄下来这些可爱的孩子形象,拍摄下那感人的一幕幕。

2009年12月12日烛光祭上,作者与海内外友人共同点燃和平烛。

第二天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悼念日,许多家报纸都在头版头条的位置,刊登了烛光祭的新闻和特大的照片。

那天的《金陵晚报》第二版上,也刊登了我在烛光仪式上宣读的一首小诗,题目是《让我们把和平的烛光点亮、点亮、点亮》:

这是一个漆黑的夜晚,

我们都带着一个共同的愿望,

海内外宾客与南京市民一起,

专程来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遗址上。

用心中的灯去点燃手上的香烛,

请用你们的一片诚意,

去把“万人坑”前的烛光点亮、点亮、点亮!

用它去照亮历史,

去除邪恶,

愿他们能早日安息在天堂。

这是一个寂静的夜晚,

我们相邀海内外的友人们,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

请来自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国家博物馆的馆长,请来自美国旧金山、加拿大温哥华的外国友人,请来自东京、大阪、京都、名古屋的日本朋友,请来自香港、台湾的爱国人士,来宾们,请用你们的深情厚谊,去把和平舞台上的烛光点亮、点亮、点亮!

用它来照亮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反对战争与恐怖,反对暴力与邪恶,让地球到处充满着和谐之光。

这是一个满怀希望的夜晚,我们从南京河西新城,请来了1000位小朋友,一道站在了和平公园的花坛之上。

孩子们—请用你们稚嫩的小手,去把象征未来和平的烛光点亮、点亮、点亮!

永远沐浴着和平的阳光。

我这个人做事有个特点,只要是认准的事,就会坚持干下去,无怨无悔。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我把守灵仪式烛光祭列入每年“12·13”系列活动方案之中,同步策划,同步安排,同步实施。

2010年12月12日,我们将烛光祭换了个场所,改在遇难同胞纪念馆入口处的悼念广场进行。

感谢遇难同胞纪念馆三期扩建工程的建筑设计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长何镜堂院士,他主持设计建造出呈船头造型的一级级台阶。第二次烛光祭的活动场地,就选定在这里。

侯曙光副馆长和唐传贵、陈登凤处长,领着讲解员、保洁员、保安等一大批人,从下午3时开始,沿石阶摆放红烛,横竖对齐,高低错落,摆了近3个小时才摆完3000只红烛,形成了很大的阵势,非常壮观。

此次仪式是遇难同胞纪念馆和南京市青年联合会共同主办的,他们组织并请来了3000名青少年参与。每次这样的活动,孩子们总是主力军,让他们在参与活动中接受历史的教育是活动的初衷。

晚上6时,烛光祭仪式开始前,从日本广岛来的韩国朴曜子女士跳起了和平舞。只见她一袭白色长裙坠地,手里拿着一支大毛笔,围绕着地上的一张白纸翩翩起舞,然后在旋转舞动中落笔写字,一舞一笔,一笔一舞,最终写成了“和平”两个大字,赢得了众多掌声。我本人也是第一次看到以这种方式舞蹈,以这种方式写字,以这种方式祈祷和平。

在低徊的《安魂曲》中,广场的烛光被点燃了。来宾们和孩子们一起,每人手捧着一只烛光,排成长龙队伍,依次将手中的烛光灯,放置在台阶前的烛光阵中,使得烛光越放越多,越多越亮,空旷的广场上,形成了灯的海洋、灯的船头,照亮遇难同胞纪念馆的黑夜,照亮人们的心田。

有些事,只有做了,你才会感到有必要,才会感到有意义,才会感到累有所值。

那晚,我看到那一片动人的烛光,看到那么多人士热情的参与,心里非常高兴,所有的劳累一扫而光。

我生肖属马,并且是晨时出生的马。小时候,母亲就常说,晨时的马是要上路的马,是劳碌命,一辈子只知道在路上奔驰,不会停歇,不愿停歇,也不知劳累。

不怕劳累成为我的性格,也的确助我做成了不少事情。回想我的人生经历,不管在部队里,还是在宣传部机关,特别是到遇难同胞纪念馆工作后,我一直是坚信有为才有位的理念,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哲理,最看不起投机取巧之人,最看不起遇到困难绕道走之人。

正如汉娜·阿伦特所说:“平庸也是一种恶,平庸的恶可以毁掉整个世界。”

在烛光祭活动的策划和实施过程中,难题其实不少,麻烦也不少,劳神费力,没有人要求我们必须去做,完全是我们的自觉和主动。

这种文化自觉意识催促着我们,将烛光祭活动持续不断地办下去,形成一个新的品牌效应。

2011年12月12日晚,在遇难同胞纪念馆第三次举办烛光祭活动。这一年的烛光祭的地点,选择在馆内的祭场举行,并且与守灵仪式同步,而往年我们通常是在烛光祭活动完成后,才移步到祭场或者万人坑遗址内部,举办为遇难同胞的守灵仪式。

在祭场举办仪式,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首先是名称相符,祭场进行祭祀仪式,再贴切不过;其次是祭场是个围合的空间,有长明火把台,毗邻“万人坑”遗址,容易出气氛;第三,祭场迎面的高大黑色花岗岩石墙中间,有一个直径为4米的白色花圈,可以为仪式所用;第四,这里有四角铜鼎,便于上香。

在这里举办仪式不利的条件是,没有任何灯光,周围一片黑暗,不太好布置仪式现场。为此,我们提前商量,派人爬上屋顶,将会标挂在高大黑色花岗岩石墙的上端,又在祭场的另一侧,加装一盏舞台上用的追光灯,一束光线射在中间的巨大花圈上,其余光照亮现场,加上长明火的微弱光亮,一强一弱的灯光效果,使得现场有着别样的气氛。

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员工们又在长明火把台四周的黑色花岗岩上,用烛光灯布置成“12·13”字样,与中间跳动的长明火,形成了互动的效果。

此次烛光祭与往年最大的不同在于把守灵仪式与烛光祭结合在一起,因此就有了中日两国僧人在现场诵经超度亡灵的程序。

首先,来自南京毗卢寺的一群僧侣,在身穿红色袈裟的大和尚传义法师带领下,为遇难同胞的亡灵诵经。接着,来自日本东本愿寺佛教研究所的山内小夜子等日本僧侣们,用日语颂经,为遇难者超度亡灵。最后,所有的参与仪式人员,包括青少年学生,一起将手中的香烛,放置在祭场的碎石上,形成一片光亮,它们陪伴着象征遇难者的长明火,照亮“万人坑”遗址旁的夜空。

烛光祭活动,在连续三年换了三处地方举办后,终于有了一处固定的地点,此后在祭场举行烛光祭仪式形成了一个惯例。守灵仪式上的烛光祭活动,成为“12·13”系列活动的一个品牌项目,出现在各大媒体的新闻报道中,也留在遇难同胞纪念馆的馆史记录中。

同类推荐
  • 1团的东方远征

    1团的东方远征

    一支罗马的军团在神秘的东方会有怎样的机遇?帝国的种子播撒在遥远的东方,他们会遭遇到什么?匈奴?西域?还是强盛的汉帝国?军团书友交流群:712137809
  • 大清王朝3

    大清王朝3

    一个饱尝荣辱兴衰、内忧外患的末代帝国。《大清王朝(套装全4卷)》谱写了大清王朝从一统江山,到辉煌盛世,再到衰败兴国的宏伟史诗,系统地阐述了大清帝国自建立至消亡的历史史实,再现了大清王朝近代三百年的各种风云际会。
  • 元末称帝

    元末称帝

    魂归元末,主角当下很忧伤。月亮形麻子脸代表人物的朱重八是俊朗威猛的少年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徐达是个脑残追星粉?对镜贴花黄的伪娘自称十万铁骑可荡平天下无敌手?而主角,有个疑似穿越者的老爹,竟然称帝造反,结果帅不过三秒被灭村;有个威猛的老娘,挥舞大刀就是万人敌;还有穿着开裆裤挥舞小手要当王爷的小弟……更坑爹的是竟然一不小心娶了千古贤后马秀英当媳妇!我在元末得罪一个俊朗的小和尚怎么办?在线等,很急!!……
  • 雪落大唐

    雪落大唐

    现代青年楚方偶然来到了大唐,还不等他好好打量这个时代,却迎面撞上了安史之乱。盛世转瞬化成飞灰,百姓命如草芥,铁蹄即将淹没这个昔日的无敌帝国。面对这场影响了整个华夏历史走向的战争,他又将何去何从?
  • 曹操的主厨

    曹操的主厨

    穿越前,我是一名美食主播,主打自主烹饪;穿越后,一位黑长直黑丝御姐(封面那个),强横的告诉我,今天开始我就是她的人,于是我成为了她麾下的主厨,这个女人叫做曹操,表字孟德,闺名梦。在这个世界,男性自春秋之后,逐渐失去阳刚和暴力,使得女性上位,捍卫家园。偏偏女性嫁人后,又能做到专情和温婉,小鸟依人。一开始,我以为穿越到娘化的三国时代,结果才发现这个世界的恶意,远远没有那么简单……………………………………·关于书友裙·V群:866·683·645大家喜欢这本书的话,加书友群一起讨论吧!
热门推荐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队列之末IV:最后一岗

    队列之末IV:最后一岗

    《最后一岗》提金斯的妻子和儿子再次为财产来骚扰提金斯,那时提金斯已经和未婚怀孕的瓦伦汀生活在一起。提金斯那时作了家具批发商,但因为经营不善而亏损,生活艰难。更加痛苦的是,由于妻子的造谣生事,提金斯备受包括兄长、朋友的误解。而妻子对他的感情却慢慢改善。
  • 流浪的教育:谁来拯救农民工子女的教育

    流浪的教育:谁来拯救农民工子女的教育

    大量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进入城市生活,而城市并没有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这些孩子被城市教育体系排斥在外,他们无法真正融入城市,也无法接受稳定的教育。他们被城市边缘化的趋势难以逆转,平等的教育起点遥不可及。城市化政策的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刻不容缓,孩子们的上学梦等不起。
  • 心态对了,事就成了

    心态对了,事就成了

    人生就是由许多起起落落组合而成的,这些遭遇都是我们无法改变、无可选择的,我们可以选择的是自己如何去面对。人生所呈现出的色彩是艳丽还是暗淡往往取决于我们选择怎样的心态。《心态对了,事就成了》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与力量,将会引导你积极面对挫折、勇于攻克困难,最终获取成功。
  • 大唐平叛传(下)

    大唐平叛传(下)

    这是一部历史题材长篇小说。本书以唐玄宗天宝年安禄山叛乱为背景,叙述了平叛战争中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故事。书中除了以大手笔描写了千军万马拼力厮杀的恢弘场面,百十位出场的人物更是描写得活灵活现,显示出作者在历史、天文、地理、哲学、艺术及宗教等方面丰富的知识底蕴。大手笔、大气度、大时空在大历史背景下跃然纸上,最冲击思维的特色是作品主题立意高远,自始至终都在呼唤着人们淡失的爱心和良知,体现了博大精深的儒释道思想。
  • 没有乌鸦的城市

    没有乌鸦的城市

    《没有乌鸦的城市》讲述了一个人的狂欢、留白、波澜不惊、麻栎树、西施乳、萨满咒、断指、没有乌鸦的城市等故事。
  • 十三行风水师

    十三行风水师

    风水界新星杨达,依靠深厚的历史风水知识,敏锐地觉察到以清朝世界首富伍秉鉴为首的十三行后人,接二连三地被人用凶狠的风水煞局暗算。在破解这些风水局时,他意外地寻得了伍家宝藏,以及背后隐藏的一个惊天风水局……
  • 我的灵都:一位奥地利学者的北京随笔

    我的灵都:一位奥地利学者的北京随笔

    本书是奥地利学者、古典语文学家雷立柏的破执之作。雷立柏扎根北京二十余载,在这本书中,他以“世界公民”与“文化桥梁”的视角,将自己对北京深沉的感情倾注于文字,并凭借其学贯中西的学识,旁征博引,纵论古今,或从语言、文字、历史、艺术、宗教等诸多细微之处挖掘那些鲜为人知的、被淹没的历史,或以全新视角解读那些为人熟知的历史,在文化的相遇与碰撞中破除迷执。
  • The Subjection of Women

    The Subjection of Wom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诸天万劫系统

    诸天万劫系统

    穿越诸天,化身为劫!逆天之人,吾必诛之!“唉,时至今日我才看穿,不是你该死,而是,我想让你死!”多年后,叶慕朝阳站在天劫殿中,看着诸天亿万生灵,瞅哪个不顺眼,一指点过去,那人便五雷轰顶魂飞魄散!(本书十分‘严谨’,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