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
最近接到一位朋友来信,说“大局远看则无处不好,近看则看着可虑”。这个话很有意思。盟国必然胜利,日本必然垮台,不但盟国方面知道,就是东条也心中有数。侵略主义打倒而后,国际间相与相处虽然未必全如理想,至少不会走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老路,这是所谓远看则无处不好。可是就目前而言,中原大块地方新近沦陷,湘粤战事正在紧急阶段,这还不算顶重要,胜败原是兵家常事,决胜须看最后五分钟;顶关重要的还是在人的态度和习惯方面。
“七七”以后的一二十天间,很有些感慨,曾经作一首《木兰花》,前半道:“落红已看成泥泞,陌上依然风力劲。一天飞絮意如痴,终日驰车何所骋。”后来“八一三”战事继起,感慨消释,就觉得抱歉,我的话似乎冤枉了人家。但是在七年后的今天,又觉得我的旧句子还用得着。一切不好的现象我也不愿说,说起来迹近暴露,触犯时忌,没有什么意思。笼统一句话,如今明明有个共同的总目标,达到这个目标不在于朝一席谈话、夜一席谈话,不在于横一篇文字、竖一篇文章,必须人的态度和习惯彻底改变,昨死今生,大家革自己的命,才有可能;而多数人的态度和习惯,似乎越来越不对了,不但新机不见,而且旧染更深,岂不大大地可虑?
说可虑不就是悲观。这并非强嘴,是事实上不需要悲观。经过一回战争,谁都得脱一层皮,换一副心眼儿。这番功夫大家自己来,省麻烦,节约人力,自然最好。自己来不成,可是现实的鞭子拍拍地抽下来,逼得你不得不勉强对付,那就差多了。至于勉强对付也办不了的,将会在现实面前倒下,像雪人遇着了阳光。倒下来的越多,麻烦也越多,人力越浪费。然而就整体看起来,脱了一层皮,换了一副心眼儿的人站住了,自然是进步。这又何所用其悲观。
我一向相信多言无益,对于近时,尤其觉得言谈太多,实效太少;现在写些零星想头登在报上,实在没有多大意义。只因编辑先生再三嘱咐,不好违命,就勉强写了。
1944年7月4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