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32900000034

第34章 知与不知

人生,就是一个知与不知的过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孔子的观点。

不懂得的事情,经过学习便会懂得;懂得了以后时常加以实践,丰富原来学习的知识,这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也是孔子的观点。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里的“知道”,就是“懂得”的意思。知识,或者说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

为人处世也一样,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做人不能吞吞吐吐,不明不白。

温故知新,这也还是孑孔子的观点。

《论语·为政》中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便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当代社会,日新月异,过去的知识也许是今天的谬误,不温故,不但没有旧知,而且可能会不知新了。

与时俱进,是知识之树、生命之树长青不衰的秘诀。

知,就是壶里有水。不知就是壶里没水。

有了,并不等于万事大吉;没有,也不等于糟糕透顶。

壶里有了水,就看你怎么斟出来。有生活经验的人,都懂得福建人的功夫茶,那斟功,让你啧嘴称道。高低匀称,适可而止,恰到好处。四川人的铜壶茶,长嘴远斟,像瀑布从天而降,不多不少在人不可思议间便斟到茶杯里。那技艺真可谓惊人!

如果壶里有水,老斟不出来,碰上脾气不好的人,可能就将茶壶扔到地上去了。有茶的壶变成了碎片,而没有茶的壶可能安然无恙。

世间的事情,也是无常的多啊!

证严法师说:“人都有求知欲,希望能博闻,让知识和眼界都很开阔。但事实上,能真正透彻了解天下万物的人又有多少呢?”

所以,我们要谦虚。

证严法师说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叫王倪。有一天,朋友问他:“你可知万物的道理,它们共同的标准是什么?”

王倪说:“我怎么会知道!”

朋友又问:“什么是你不清楚的事物呢?”

王倪同样说:“我怎么会知道!”

朋友再问他:“如此,天下的知识,并没有一个共同的标准了?”

王倪还是回答:“我怎么会知道!”

这位朋友感到很失望。因为大家都认为王倪很有才学,没想到竞一问三不知。

王倪看到朋友很失望,就说:“你不必失望。我如果告诉你‘我知道’,‘可知’其实就是真的知道吗?如果我告诉你‘我不知道’,你就能确定我真的不知道吗?世间的事情,往往没有共同的标准。譬如人若是长期睡在潮湿的地方,就会得关节炎。但是,泥鳅住在泥沼里,就很逍遥自在。”

王倪还说:“人喜欢吃肉,鹿喜欢吃草,蜈蚣喜欢咬蛇,乌鸦喜欢吃老鼠……各种动物都没有一致的兴致与爱好,天下万物怎么能有共同的道理呢?我又怎么能断言什么是对的呢?”

知与不知,都是相对的。你说你知,可能你说的时候就是不知了;你说你不知,说的时候你可能是知的。

正如鲁迅先生说的:“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对我们这个世界,你说你知,还是不知呢?

中国有句古话:“处处皆学问。”

又说:“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一为君子,一为小人,自取如何耳。”

证严法师说,平等尊重,用心体悟,都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她说了一个“勿轻他人”的故事。

深山里有一个道场。道场内有一名弟子,他想到外面参访,便向师傅告假。师傅问他:“我们的道场四周环山,你要往哪里去?”弟子一时答不上来。师傅说:“你回去想想,等到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再出门吧!”

这位弟子很努力,天天想,但始终没有想出办法来,心中不禁生起烦恼,但又不敢擅自离开道场。

百无聊赖,弟子逛到菜同去。种菜的圆头僧见他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便问他:“看你这样子,为什么不高兴呢?”

弟子说:“我想到外边参访,去向师傅请假。师傅问我‘四周是山,你怎么走出去呀’?我答不上来,师傅要我想好了再出去,可我老想不出办法。”

圆头僧说:“这并不难啊!”

弟子听了就很高兴,说:“你能教我如何回答师傅的问题吗?”

圆头僧笑了,说:“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

这位弟子听了,若有所悟,击掌说:“有道理!”弟子高兴地跑到师傅面前,如是一般地回答了师傅。

师傅说:“这个答案不是你想出来的吧!是谁教你的?”

弟子不敢隐瞒,如实禀报:“是种菜的圆头僧教我的。”

当晚,师傅把所有的弟子召集到大殿,然后升座向大家宣讲:“种菜的圆头僧虽然每天忙于种菜、耕种田地,但他用心体会大自然的变化,并且能从亲手开垦、种竹的过程中,体悟到真理。这说明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那就是只要用心,便处处皆道场。”

佛教里的处处皆道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也就是处处皆学问了。

在学习《易经》中,也有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两位易经的预测大师,他们是父子俩。

有一天傍晚,北风刮得紧,有人敲门。父亲对儿子说,我们先占一个卦,然后开门,断一下敲门的人前来是为何事。

父子俩根据敲门的时间起了一个卦,上巽下金。

儿子说:“来人是来咱家借锄头的。”

父亲说:“根据卦象,上边是木,下面是金,你断为借锄头的,也有道理。但我认为来人是借斧头的。为什么借斧头呢?因为现在正冷,要劈柴生火。”

门开了,来人果然说:“你家的斧头呢?借咱家用一下。

天太冷了。”

这就是“知”与“不知”。

证严法师说:“人若不用心,如何学有所成?在生活中若能用心学习,工作就能进行得顺畅、简单和利索;如果欠缺用心,即便用尽力气,也只能徒增疲劳,得不到好效果。”

证严法师还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

国王的后花园死了一头鹿,国王把死鹿赠送给料理后花园的佣人。佣人很高兴,因为鹿皮可以缝皮衣,鹿肉又可以美餐一顿。但刀钝鹿皮韧,磨刀石在楼上,死鹿在后花园,害得佣人楼上楼下来回跑。别人看见了觉得奇怪,问他:“你老跑什么呀?上气不接下气。”佣人说:“刀用几下就钝,就得往楼上跑,要磨刀啊!”

人家说:“你可以把磨刀石从楼上拿到死鹿的旁边,割几下就磨一磨,这多方便啊!”

证严法师告诫我们:“在有限的生命中,若想达成诸多理想,做成无数的工作,‘用心’的确非常重要。”

知与不知——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怎么去“知”。

然后,我们应该知道怎么去表述我们的“知”。

我们应该怎么样去知?

证严法师说:“凡夫追求财物,圣人追求真理。”

我们应该怎么样去表述我们的知?

证严法师说:“一言为重,千言无用。言重则信重,信重则有大用。”

同类推荐
  • 儒教简史

    儒教简史

    在当代学界“儒学是宗教”由任继愈先生首倡,在学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本书作者承任先生衣钵,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学术成就。本书分十部分,以时间为序,详细讨论了不同时期儒教的发展及其特点,重点讨论儒教的改革和演变,资料翔实,论述精当,从中可见儒教发展、变迁的基本面貌,对管窥中国宗教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 道家妙语话人生

    道家妙语话人生

    道家学派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等诸方面的重大影响都是不可低估的。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它作为中国人的处世修身之学,与儒家思想分庭抗礼而又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基本内核,它产生了老子、庄子两位世界级的大思想家,它的思想丰富了人类文明的精神宝库。《道家妙语话人生》在编选原文的基础上,主要选用了道家的、一些经典名著中的“妙语”,例如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华南经》、《列子》、《淮南子》,以及道教兴盛时期的一些著名代表人物,如阮籍、嵇康、陶渊明等人的经典“妙语”,在正文中,对“妙语”进行了阐释,用浅显的语言铺陈“妙语”的精髓,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妙语”的真正含义。
  • 《古兰经》注释研究

    《古兰经》注释研究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止。史料表明,《古兰经》问世以来文本从未变化,变化的是对它的注释。因此,自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注释《古兰经》伊始,历代注释家基于经训教义原则,秉承注释学术传统,发扬文化创制精神,与时俱进地解读着《古兰经》的微言大义,揭示着《古兰经》的经义经旨,从而使伊斯兰教始终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程,使伊斯兰文化生生不息,不断发展。
  • 心与禅

    心与禅

    《心与禅》是弘一法师一生人生体悟和学佛心得的集大成之作,在这部著作中弘一法师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和人生的要义。
  • 佛解人生

    佛解人生

    本书是梁启超撰写的研究佛教在中国发展兴衰的经典之作,从史学角度来阐述对中国佛教兴衰流变的看法,以及佛法之于人生的意义。是梁启超佛学研究不可多得的代表作之一。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大文豪

    重生之大文豪

    重生与地球相似的异界,脑中平白无故多了一个搜索引擎。他写的《陆小凤传奇》、《楚留香传奇》让武侠小说重新焕发新的活力。他写的《福尔摩斯探案集》、《东方快车谋杀案》被众多侦探迷奉为经典。他写的《凡人修仙传》、《斗破苍穹》连续蝉联月票榜。他写的《人性的弱点》全球卖出九千万册,被纽约时报评为“除了圣经最精彩的书”。他写的《机器人系列》,创造了著名的‘机器人学三大法则’,被称为科幻圣经。他写的《变色龙》、《一碗清汤荞麦面》、《最后一课》等等多次被选作语文课本教材。他写的《达芬奇密码》、《傲慢与偏见》等名著,被多次改编为电影。他写出了无数经典歌曲,无数经典的剧本,还画出了无数热血漫画。“他的出生,是自上帝创造人类之后,世界史上最伟大的事情,将他那颗大脑等价兑换,所得到的金币足可以买下整个米国,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之王!”——《时代周刊》
  • 鉴魂

    鉴魂

    我们曾经有约,哪怕时过千年,哪怕已历十世,它也会指引我们相遇,也会带着我,找到你。
  • 十里月明

    十里月明

    她堂堂慕容国公府嫡女因一场意外双目失明,惹世人唾弃,从此一落千丈。她的世界黯淡无光,唯有他带来了一丝光亮。当仅有的温存的即将消失殆尽,她又该何去何从? 陪她在华城最高的城阙之上聊彻夜心底事,陪她听满城烟火,陪她看人生第一场日出…… “能不能,再陪我看一次日出?”【男女主身心干净1v1,放心入坑哦】
  • 粘住顾客的190个服务妙招

    粘住顾客的190个服务妙招

    《黏住顾客的190个服务妙招》从提升店铺服务质量的实际需求出发,针对顾客服务这一具体话题,进行全方位的探讨,对影响店铺服务质量的每一点都作了深入分析。其中包括:怎样接待顾客、接待顾客的礼仪与禁忌、怎样探询顾客的真实需求、怎样在沟通中走近顾客、怎样巧妙说服和引导顾客、怎样留住顾客、怎样应对不同类型的顾客、怎样处理顾客投诉、怎样化解顾客抱怨、怎样为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怎样做好服务的细节、怎样提高售后服务的水平、怎样进行服务创新、不同类型店铺的服务措施等等。事无巨细,包涵了顾客服务的各个层面,因此,本书极富实用性和操作性。
  • 岁朝清供

    岁朝清供

    本书收录了汪曾祺百读不厌的代表性的散文,全书分为写四方食事的“五味人间”、写小食小物的“日常滋味”、写文学里的吃食的“食事与文事”、写人间草木的“一枝一叶”四辑。汪曾祺的散文常常从大家不在意的日常琐事入手,随口道来,却揭示出这些日常琐事中真正的美。他的语言之独到,堪称文坛一绝。
  • 文化软实力与国际谈判

    文化软实力与国际谈判

    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国际谈判深受其影响。在两国的谈判竞争中,军事等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中国为什么在国际谈判桌上很多时候不占优势?我认为原因有二:一是对文化的差异性认识不够。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常常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二是对新闻媒体的作用不够重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媒体已经开始主导社会舆论的话语权,特别是网络世界的兴起,舆论浪潮席卷而来。谈判是最直接的文化角力。我方人员的文化积累,对对方文化背景的熟悉与洞察,和不同文化背景人士的交流应对……小而言之,关乎在某次谈判中是否可运筹帷幄、长袖善舞;大而言之,关乎一个国家在国际交往中的外在形象,以及在国际谈判席上主动权和话语权。
  • 仙君大人超正派

    仙君大人超正派

    楚涣小时候是非常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因果报应这一说的,也非常相信仙门正派。但母亲死于仙门正派之手,父亲疯傻,自己惨的一批,从此以后她禹禹独行,成了一个三观极为不正的丧心病狂为正派人人喊打,人人喊杀的妖女,直到善良正直的江辞出现,光照进墙角,开出繁花似锦。有人愿陪她变好,愿用他的温柔严丝合缝的包裹她的残忍,这样的话,她愿意为他再相信这世间美好。童年悲惨三观扭曲妖女vs温柔善良正直仙君
  • 德语班上的恋爱

    德语班上的恋爱

    小说讲述一个女教师离婚后,为了重拾初恋的美好,意外地只身前往苏州。与此同时,苏州当地一个男青年失恋后,为寻找真爱参加了德语学习班,并爱上了这位女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女教师也见证了她初恋的一场恋爱悲剧。小说以几个主要人物对爱情的求索为线索,探索了现代都市人的情感困惑和生存压力。全书两条线并行发展,中途交汇。
  • 爱,风一样

    爱,风一样

    爱,像梦一样遥远直在追逐着浪漫的情缘,天真而诚挚的爱,那爱却像在梦里一样飘忽不定,来的模糊,去的朦胧,越想扑捉,那爱就像云一样越飘遥远。梦是美好的枯燥和奢侈,是不可以触摸的情,也是不可以点燃的爱,那随意飘泊的浪漫,只能是在悄悄的隐含中默默的熄灭。人生的路途就像天上的雪花随处飘零,随风落处而无暇地逍遥,在随情而预感中品尝着世界秋天送来的那一季节的枯黄和干裂的痕迹,在好似无情的冷雪中孵化着美丽而多彩的未来,那个过程总是浅浅的不寂寞,总是淡淡的不安静,更是心甜如蜜流淌过的感觉,那种从来没有过的羞涩弥漫着内心世界的火热无法形容,而未来却是在一片汪洋的情感中渐渐的消融与邂逅。
  • 清虚杂著补阙

    清虚杂著补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