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23900000086

第86章 清(1)

多尔衮

多尔衮(1612~1650),清代开国元勋。姓爱新觉罗,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多尔衮是清初声势显赫、举足轻重的人物,为清王朝的建立做出过突出的贡献。清太宗皇太极死后,他曾做过摄政王,实际主持朝政达六七年,直到去世。

一、身历百战屡建大功

多尔衮最初的封号是贝勒。清太宗天聪二年(即明崇祯元年,1628)二月,多尔衮17岁,随从皇太极出征察哈尔多罗特部,俘获了一万多人,因功被赐号“墨尔根岱青”,意思是“聪明王”。

天聪三年(1629)十月,多尔衮跟随皇太极从龙井关攻入明朝边境,他与三贝勒莽古尔泰南攻汉儿庄,汉儿庄明守军投降。十一月,多尔衮先驱到达通州,伺机渡河抓捕哨兵。随从皇太极攻打明北京城,在广渠门外,打败了明朝宁远巡抚袁崇焕、锦州总兵祖大寿的援兵。十二月,多尔衮的军队在蓟州与明朝山海关援兵相遇,歼灭了援军。天聪四年二月,皇太极从湾河回宫,多尔衮与莽古尔泰先行。攻破明军大营,斩杀了六十余人,俘获战马八匹。

天聪五年七月,清人始设六部,命多尔衮掌管吏部。八月,多尔衮随从皇太极围攻大凌河城,明军出城诱战,多尔衮偕同诸将冲入明阵,直抵城下,奋勇攻战,明兵来不及全部入城,掉进壕沟死去的有一百多人。城上箭炮齐下,清军阵亡者也不少。十月,明朝将领祖大寿献锦州城投降。

天聪六年五月,多尔衮随从皇太极攻打察哈尔,他与贝勒济尔哈朗在归化城西南黄河岸俘获其部众一千多人。天聪八年(1634)五月,多尔衮又随从皇太极攻打明朝,从龙门口攻入,打败了明兵,攻克了保安州,盲到五台山而后返回。

在这之前,清军攻打察哈尔,其林丹汗向西逃走,渡过黄河,想直奔唐古特,但走到大草滩,因病死去。林丹汗的儿子额哲率领一千多户留在托里图。天聪九年(1635)二月,皇太极命多尔衮同贝勒岳托等统兵一万多人招降蒙古林丹汗部,经过一番征战多尔衮取得了胜得。八月,多尔衮等凯旋,向皇太极呈献所俘获的一切,其中有元代传国玺。诸贝勒大臣认为,蒙古已全部臣服大清,而且得到了前代的玉玺,于是上表请求皇太极加尊号。皇太极因此改元崇德,改国号为清。

崇德元年(即明崇祯九年,1636)四月,多尔衮晋封为和硕睿亲王。

崇德三年八月,皇太极授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让他统率左翼兵攻打明朝。多尔衮毁掉城墙攻入明朝边境,乘明军不备,攻取了青山营。又派人与右翼兵约会在通州会师,越过北京,直到涿州。然后分兵两路,右傍西山脚下,左沿运河,长驱直入。从北京以西千里以内,明朝将士全都溃散,清军掳掠至山西界而回。又东进临清,渡过运河,攻下济南,回略天津、迁安,由太平寨出青山关,大小共二十余战,每战皆捷。攻克城四十多座,献城投降的六座,俘获明民众25万多人。崇德四年四月,凯旋而归。皇太极赏赐多尔衮战马五匹,白银二万两。

二、抓住机遇确定策略

多尔衮不仅作战骁勇,叱咤战场,而且有深谋远略。

早在天聪七年(1633),皇太极下诏征求诸贝勒及大臣的意见,攻打明朝、察哈尔,应先攻打哪个。多尔衮力主应以攻打明朝为先,置明于死地,然后夺取全国政权。为此,他向皇太极献良策说,“应该乘春天整练军队,等到我方耕割完毕、明朝谷物将熟的时候,攻入明朝边境,进逼燕京,断截其援兵,摧毁屯堡,借粮于敌,以便长久驻扎,可以坐待其毙。”

在具体作战方针策略方面,多尔衮也很有见解,决不盲从。

崇德五年(1640)六月,多尔衮同肃亲王豪格等到明朝义州屯田。皇太极传谕多尔衮,让他驻扎军营接近锦州,断绝敌人往来的道路。多尔衮来到后,先攻克锦州城西九台,把庄稼全部割光,又攻克小凌河西二台。七月,明朝将士五百人出锦州城,乘夜偷袭清人蓝旗营,被清兵发觉,很快击退,斩杀八人。明朝总督洪承畴领兵来到宁远,分兵占据杏山营城下。多尔衮击败了洪承畴的骑兵,获战马70匹。但由于违背皇太极的旨意,多尔衮被降为郡王,并罚俸减领。

崇德六年六月,多尔衮同肃亲王豪格前往代替郑亲王济尔哈朗等围困锦州。明朝总督洪承畴率领王朴、李辅明、唐通、白广恩、曹变蛟、马科、王廷臣、吴三桂八位大将,合兵十三万。驻扎在松山,多次出战,都被多尔衮击退了。因为明朝军队人数太多,多尔衮请求增援。皇太极亲自统领大军,疾驰六天,来到戚家堡,派大字士刚林传口谕令多尔衮在高桥城扎营。多尔衮害怕明军暗中约会锦州、松山两处人马夹击,力主扎营在桐山和杏山之间;皇太极答应了。清军从乌欣河南山到海边,到处陈列兵营。明军多次攻打清人的镶蓝旗、镶红旗驻扎巡逻的地方,虽然都被清人打退,但等清人一收兵回营,明军就又出兵攻打。皇太极登高张设黄盖,指挥清人布阵。明朝将士望见后,都溃逃了。多尔衮同贝子洛托等自奔塔山大路,横击明军。明兵慌忙之间乱了阵脚,死伤的人满山遍野。多尔衮又带领红衣炮兵猛攻明军塔山外边的四台。活抓了明将王希贤等。三月,清军攻克了锦州,明将祖太寿献城投降。四月,多尔衮移兵攻克塔山城,歼灭官属及兵士七千多人。又用大炮攻打杏山城,明朝管粮官朱廷榭、副将吕品奇投降了清人。多尔衮堕毁了松山、塔山、杏山三城,这才班师回朝。七月,按功论赏,恢复了多尔衮和硕睿亲王的爵位。

明崇祯十七年(即清顺治元年,1644),李白成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而死,明清之关系进入了关键时刻。此时皇太极已经死去,他七岁的儿子福临即位,多尔衮为摄政王,一切国内外重大决策都由其定夺。正是在这关键时刻,多尔衮实行了若干重大的正确决策,从而使当时整个中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重大举措,显示了多尔衮不仅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而且是一位纵横捭阖的政治家。

这些重大举措,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对清人内部矛盾的妥善处理。

第二是招降吴三桂,并制定了一系列招降笼络明王朝各级将领官员的优惠政策。吴三桂降清后多尔衮封为平西王,为降清后的明朝将帅官吏树立了一个加官晋爵的样板。

第三,拉大旗作虎皮,宣扬清兵入关是要扫荡李白成的义军,为明王朝报仇。这就把侵略说成兴灭继绝,使自己师出有名。这虽然是范文程与洪承畴的建议,但多尔衮果断地采纳了。与此同时,多尔衮攻入北京后,又用帝礼厚葬崇祯皇帝。

第四,定都北京,统一全国。崇祯十七年四月,清兵入关,击溃了李自成的二十多万大军。五月清兵进入北京,多尔衮宣布定都燕京,以便统一全国。但对此正确的重大决策,一些满州贵族却并不理解,但多尔衮毫不动摇,显示了政治家的眼光。

三、拥立幼主作摄政王

清人人关的前一年,即清崇德八年(1643,即明崇祯十六年)八月初九日,清太宗皇太极暴卒。围绕着皇位继承问题,清皇族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激烈的斗争。当时可能接替皇太极做皇帝的首选人员有两个,一是多尔衮,一是豪格。

多尔衮是皇太极的弟弟,兄死弟继,自然合理合法。况且当年皇太极即皇帝位时,清太祖努尔哈赤就曾有意传位给多尔衮,而不传位给皇太极。多尔衮“聪慧多智,谋略过人”,努尔哈赤特别钟爱器重。但当时,多尔衮只有15岁。现在多尔衮不仅战功赫赫,而且背后有相当的势力支持他做皇帝——两白旗坚决反对立豪格为帝,而拥戴多尔衮做皇帝。正红旗主旗贝勒代善虽然倾向于立豪格,但也不反对多尔衮立为帝,而代善的儿子硕托和孙子阿达礼是支持立多尔衮为帝的。

豪格比多尔衮更为合理合法,他是皇太极的长子。而且豪格背后支持他继位的势力也更雄厚——两黄旗坚决支持豪格,而豪格本人又是正蓝旗的主旗贝勒,这就有三个旗坚决支持立豪格为帝。

八月十四日,即皇太极死后的第五天,多尔衮召集诸王大臣议立嗣君之事。当天天刚亮两黄旗大臣在大清门会盟,令两旗精锐内兵(即护军)张弓矢,环立宫殿,准备以武力解决。

在这种情势之下,多尔衮明智地采取了折衷的办法,立皇太极六岁的儿子(即后来的顺治皇帝)福临为帝,而又由他和济尔哈朗辅政,福临年长之后归政。这一折衷方案终于为双方所接受,剑拔弩张的形势这才结束。而这种矛盾的顺利解决,对于即将人关的清人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而多尔衮的临大事而不乱的政治才能也同样是显而易见的。

两天以后,不识时务的代善之子硕托、孙子阿达礼,又图谋推翻成议,拥立多尔衮为帝。多尔衮非常果断地将硕托、阿达礼立刻处死,而且杀死了阿达礼的母亲和硕托的妻子。这一果断的措施,进一步确定了多尔衮的方案顺利施行,皇位问题就这样结束了。

辅政不久,多尔衮先是与济尔哈朗一同宣布罢诸王贝勒管理六部事务,把权力高度集中在自己手中,而凡重大政事,应先告知自己,这样,济尔哈朗实已退居多尔衮之下,多尔衮成了实际上享有皇帝一切权力的摄政王、太上皇。

四、摄政拓新专权徇私

清人定都北京之后,在新的形势下,当务之急当然是要竭尽全力来巩固这新政权。为此,多尔衮一方面在政治上进行改革,一方面继续用武力统一全国。

多尔衮的政治改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继续采取笼络明朝将士的政策,以吴三桂为榜样,对降将加官晋爵,对其以往的种种行为,不加苛求。第二,提倡尊孔读经,并以科举取士,这就吸引了大批北方官僚地主。第三是省刑法,虚税敛。

在军事上,清人虽然定都北京,但形势仍然相当严峻,在西安,李自成的军队虽然吃了败仗,但仍有几十万久经沙场、作战勇猛的将士。四川有张献忠的大军。在江淮以南,明朝的军事力量基本上未受损失,各镇总兵累计有几十万部众。以上还只是清人的最主要敌手,除此之外,各地反清义军、降而复叛者更是难以计数。在这种纷繁复杂的局面之下,多尔衮审时度势,终于根据柳寅东的建议,做出了正确的决策:先攻打李白成的军队。

顺治元年(1644)十二月,多尔衮命多铎率军攻打李自成。多铎的军队在潼关与李白成的军队激战近一个月,终于重创李自成的军队。顺治二年正月十八日,清军攻占西安。此时李白成的军队已不是主要威胁,多尔衮马上果断地让多铎转往南京,而让阿济格率吴三桂等追击李白成。正月底,阿济格在湖北省通山县追击李自成军队,李白成在九宫山被杀。同年多尔衮派豪格率领清军攻打四川的张献忠。四月,在四川凤凰山,张献忠与豪格的清军相遇,战败而死。

李自成、张献忠的义军遭到沉重打击,虽仍有余部继续抗清,已不能对清军构成重大威胁,多尔衮已经有余力来集中兵力攻打江淮。多尔衮致书扬州守帅史可法,劝其降清,但史可法义正辞严,予以反驳,拒不投降。顺治二年四月十五日,豫亲王多铎率大军抵达扬州。史可法死守扬州。二十五日,城被清军攻破,史可法死于难。清军大肆屠戮,史称“扬州十日”。五月六日,清军渡江,南明王朝军队不战而溃。十四日,清军攻克南京,南明小皇帝福王出逃,不久被清军俘虏,南明王朝大批文武官员以及二十余万军队投降。清军乘胜南进,攻打南方各省。在北方,清军又在顺治六年(1649)打败了明的反抗。至此,清人在军事上又获得决定性的胜利,清政权逐渐巩固。

顺治七年(1560)十二月初九日,多尔衮因出猎在北口外坠马受伤,死于喀刺城愿,终年39岁。

顺治皇帝得知多尔衮的死讯后,十分哀悼,亲率诸王、贝勒、大臣身穿孝服,在东直门外迎奠,并让多尔衮的儿子多尔博袭封亲王之爵,俸禄是诸王的三倍,多尔衮得以厚葬。

但不久,人们纷纷控告多尔衮专权时的罪行。控告者以郑亲王济尔哈朗为首,诸王及大臣等一起追论多尔衮生前的罪过。结果,其封爵被削,财产人官,墓葬被毁,有的记载甚至说,顺治皇帝下令毁掉了多尔衮的陵墓,有人把他的尸体挖出来,用棍子打,用鞭子抽,最后砍掉尸体的脑袋,暴尸示众。睿亲王府也被废,多尔衮的亲信不少也被先后处死或贬官革职。

关于多尔衮的罪过,大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专断弄权,连皇上也不放在眼里。

第二是排斥异己,树立同党。

第三是化公为私。

第四是在婚姻与男女情事上违犯法度。

细论起来,就其对清帝国的利益而言,多尔衮应该说是功大于过。所以,乾隆三十八年(1773),乾隆皇帝让内务府重新修缮多尔衮的墓地,在墓地种植松树、楸树,并准许其近支王公按时祭扫。乾隆四十三年(1778)正月,乾隆皇帝恢复了多尔衮睿亲王的封号,追谥日“忠”,补入玉牒,配享太庙。其睿亲王爵位世袭不断。八月,多尔衮入祀盛京贤王祠。

同类推荐
  • 新文新民新世界:梁启超家族

    新文新民新世界:梁启超家族

    在近代中国曙色初露的浩茫空际,曾升起一颗璀璨的启明星,那便是梁启超。这位诞生于南粤的旷世奇才,虽寿未满甲子,然而立德、立功、立言之宏大罕见其匹。他是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天才的启蒙思想家、著作等身的国学大师,是一位德业双修、情感与理智并富的可敬可爱的哲人。本书着力探究梁启超家族独有的特色和长期积淀的文化内涵,写出了知识分子家庭的文化底蕴、文化品味和文化走向,阐述了梁氏家族的文化个性,解读了“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梁门传奇。
  • 明清的那些皇子

    明清的那些皇子

    本书以传略的形式,选取明清时期有影响力的皇太子,描摹当时波澜壮阔的重大社会背景,再现他们宫廷争斗的历史片段。
  • 坐龙椅:明清帝王的风雨人生(全集)

    坐龙椅:明清帝王的风雨人生(全集)

    近年来,市场上兴起解读明代历史的热潮,一批史学畅销书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书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以近现代思想为参照,全面论述明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及文化制度,颇有史学大家的严谨风范;一类以书内外史实为依据,精细描摹明代的权谋机变、财色兴衰及人情世故,极得文学家的春秋笔法。本书讲述从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到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这大明十六帝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人生经历及心路历程,刻画人性与制度的博弈,彰显繁荣与衰落的规则,抒写朝野众生权谋机变与铁血柔情紧密交织的激昂人生篇章!本书兼具研究家的较真精神与文学家的优美笔调,让广大历史爱好者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获得美的阅读享受!
  • 商纣王帝辛传(中国古代帝王传记丛书)

    商纣王帝辛传(中国古代帝王传记丛书)

    帝辛,后世称商纣王(前1075年-前1046年在位),是商朝最后的一个君主,也是商朝的亡国之君,被看做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帝辛其实也有过人之处,在本书中作者较全面、客观地记叙了他的一生,值得一读。
  • 植物之诗:植物学家吴征镒

    植物之诗:植物学家吴征镒

    为了实现中国植物学本土化,他的脚印几乎印在了中国的每一片土地,他对中国植物学的研究,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国植物学界。着作等身,成果累累,这样的评价对吴征镒来说,是毫不过分的。他用科学的语言抒写着一首植物之诗,科学之诗,也用诗的语言写下他对祖国,对人民,对真理,对科学的追求和热爱:我愿意默默地深深地崇拜。
热门推荐
  • 温暖的门边

    温暖的门边

    这部散文集记录了作者对生活方方面面的观察与思考,涵盖了日常生活中丰富而常见的诸多的小小图景,并以小见大,衍生出不同层面上的思想火花的碰撞,或多或少,给人带来种种有益的启迪与思考。面对喧嚣躁动的都市生活,她用自己的眼光审视着世态人情的演绎与嬗变,有质疑,有批评,有认同,也有感动与欢喜。
  • 昆虫记

    昆虫记

    法布尔的《昆虫记》誉满全球,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被誉为“昆虫的史诗”。《昆虫记》所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所表现的惊人的灵性。法布尔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用大部分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以人性照应虫性,虫性、人性交融,使昆虫世界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形态,将区区小虫的话题书写成多层次意味、全方位价值的巨制鸿篇,这样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诚属空前绝后。
  • 真腊风土记

    真腊风土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在未来等着你(唯美阅读)

    我在未来等着你(唯美阅读)

    一篇篇感动心灵的情感美文,能够给你的航行注入勇气和力量,能够让你的人生更加幸福和成功。人一生要经历许多炎热的夏季与寒冷的冬季,就像麦子的成长,只有经历漫长的冬季才会茁壮成长。本书让我们明白人类最终只有依靠自己,才会真正获得自由平等与尊严,收获与喜悦;甚至女性的烦恼,焦虑也要自己一点一滴来解决。愿阅读此书的朋友——我们共同成长,一起共勉。
  • 惹了你好不幸

    惹了你好不幸

    【萌面欧巴桑&伪善笑面虎】(甜文、爆笑、无厘头、腹黑、禁欲)……公司年会上,五音不全的她唱了一首爷们都唱不出爷们感觉的《众人划桨开大船》,下了台她语气怏怏:“这是我第一次真正觉得,我这辈子真的嫁不出去了……”他笑着说:“那也不一定,就有人喜欢这样的。”她是一个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喜欢吹嘘,遇事就“蔫”;歪理斜道,一套一套!他觉得自己上辈子大概是占了她某种便宜,这辈子才会心甘情愿被她绑了终身!对于她,他想说:孺子还可再调教。在月黑风高夜他化身为某种生物,对她做到物尽其用……
  • 长生文其二

    长生文其二

    余历世深矣,今仍觉不悔。余避世久矣,今仍知吾道。生未逢时,只恨天仙不死。又常有长生何益,不如今日朝饮夕唱,放身世俗之感念。此夜记起百余年前,曾应人邀约述记经文。而今故人已死,唯我独留。是故愿为我道发声,一一述于纸上,只望后人飞仙之时,敢问苍天,余生如何不如仙!——《通德经·序》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中国内地),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综合服务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公报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单行本系列》的供稿单位。负责全国人大会议、常委会会议、委员长会议的会务工作;受委员长会议的委托,承担拟定有关议案草案等职能。
  • 奇物异志

    奇物异志

    作为一个小乞丐,被个牛鼻子老道拐骗上山当了道士,好歹吃的比乞丐好不是。山下洗笔遇见大鲤化蛟,缘是前世果报。疯癫农家翁:世人都言长生好,唯有功名忘不了。自古将相功名就,哪管人间枯坟塚。“老先生认得我?”“那是自然。”“山中修道一甲子,甲子以后解尘惑。”前世因果,来生来世,冤冤相报。“王生。”那声音很是轻柔,好似落入人间的一点烟火。我寻声望去,身后人群中,有个戴着面具的少女正笑意盈盈的望向我。昔日宗门惨案,谜团萦绕,怪梦频出。道士历经磨难,化险为夷,揭开一切真相。可能这是你见过,最可恨的小说。作者用他的独特见解,为您讲述一个有道义,仙气,侠义和生活的小说。妖人,正在连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天隐之路

    天隐之路

    一片无人只晓的牧场,那里存在着一个只知道填埋尸体的守墓人!在那世界交错的中心位置,存在着一个神秘大陆——王者大陆!一个从破庙里出来的少年,带着一封书信要去进行人生第一步的化缘,结果却意外的成为了大周朝长安书院的学生!然后,他的一生开始了改变………求收藏,求推荐,求包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