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1800000116

第116章 至庸走卒

为了理清大家的想法,也是确定国家未来的方向,皇太子赵惇下旨,以朝廷的名义招朱熹、陈亮和各儒家学派的主要成员入朝,要求他们公开讲述自己的主张、互相辩论,以正理义、明事非。

陈亮在辛弃疾处接到朝廷旨意,知道此次是皇太子准备借解决儒家学术之争,来理清偏安一方的主和派和立志恢复的主战派的争执,定下朝廷将来举措的基础,便与同时被诏入京的辛弃疾一同启程。

其他被征召的儒家宗师和学者大都也对儒家现在的学术乱局不满,认为要保证国家的稳定,必须要有一个学术的核心,所以也纷纷应诏上路,赶往京师临安。

但朱熹却上书拒绝入朝,认为天理为规、无需辩驳,再次强调了自己的“正心诚意”之论。直指太子用心不正、急切过度,所用臣子都是“至庸走卒”,指责朝廷的备战是浪费资财,并要求天子赵昚重新理政。同时提出了六项“急务”:重新教育太子并为太子选妃,选任刚明公正者为臣,振纲纪、变风俗,养民力,修军政。

如此指斥主政的皇太子、批判大臣,比当初被认为是“狂妄”的陈亮上书还要过分。朝中官员们得知之后,纷纷上奏章谴责朱熹和理学“欺世盗名”,认为理学是伪学,要求朝廷明禁理学、以正士风。

这次,一向反感理学的皇太子却并没有立刻借机对理学采取行动,而是说服众臣,认为道理不辩不明,还是给朱熹一个说明自己理论的机会,这样才能真正的明事非、识真义。朱熹上书中唯一还得到一些臣子赞同的,只有尽快给皇太子选妃这一条,但又被皇太子给否定了,他以祖父丧礼也应按三年守制尽孝为由,再次推拒了选妃的建议。

赵惇随即再次下旨明确告知朱熹,此次学术之辩不以亲近、不认好恶,一切以学术争辩的结果而论。如果他再不赴朝,那么朝廷就会把理学作为伪学进行严禁,查禁箸作、封闭书院、禁棝学子。

知道此次无法躲过的朱熹只得启程赴京,临行前对友人说道:“皇太子信重陈亮、辛弃疾等人,意欲北伐中原,不顾事实情况,全不知国中尚有太多可虑之事。此次辩论,不过是走个过场,理学被禁只在眼前了。”

友人劝他不必过虑,还是赴京看看实际情况再说,也许结果不会那样坏。

大宋隆兴二十一年三月,新春佳节刚过,儒家各派学说名传一时的代表人物,都陆续赶往临安,可以说是群星闪烁:朱熹、金华四先生(何基、王柏、金履祥、许谦)、黄震、江西“三陆”(陆九渊、陆子寿、陆梭山)、陈亮、周行己、许景衡、郑伯雄、伯英兄弟、薛季宣、陈傅良、叶適、吕氏兄弟(吕祖谦、吕祖俭)、张栻、乌伤四君子(喻良能、何恪、喻良弼、陈炳)等等,不在朝为官的的俊杰之士大都奉诏来京。

这场论战也吸引了全天下人的目光,连大金和西夏闻讯之后都专程派出了使节前来旁观,这也是历史上的第一次。

此次出使的金使,正使是宗室成员完颜宗隽,副使是宇文虚中。

金人副使宇文虚中当年曾经是虞允文大人的同僚,也在黄河岸边和汴京两战中参赞军事,曾经为大宋立下过大功。后来,却因为坚持抗战而被迫随李纲大人上了前线,在援助河阳一战中力尽被俘。金人对其才干和能力极为欣赏,把他送回止上京并加封了高官。

宇文虚中一直不肯投降,在上京被困了数年。直到大宋绍兴三年岳飞被害,彻底绝望了的宇文虚中才接受了金人的官职,但事先与金人说好,他绝不参与灭宋事务。

等宇文虚中知道虞水灵出山主持军政要务,最终保住了大宋,与自己经历相同的时俊因为羞愧而自刎在临安城下之后,便辞去官职隐居。直到宋金再度和谈,他才又出仕金朝。

由于对投降行为觉得羞愧,宇文虚中从不见赴金的宋使,也从未前往虞允文大人墓前祭扫。此次,他以大金礼部尚书的身份担任侍中完颜宗隽的助手,也是因为年事已高,想借机回在江南的家乡看看。

论辩尚未开始,边境上发生的事已经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交聘”礼仪之争,也就是宋金两国的外交礼仪之争。

金朝使团刚入宋境,大宋皇太子赵惇就给大金使节出了个难题,大宋前来迎接金使的“接伴使”秘书郎赵彦中拒不按老规据下跪,要求两国使节平等相待。

从高宗、秦桧与金签订第一次和约,金使要求金帝的诏谕到达宋境时,宋要派出“接伴使”跪接;所过州县,当地所有官员也要拜迎。金帝的诏谕到达朝廷之时,宋帝要改穿大臣服装跪受,对金使要以臣侍主礼相待。以上规据,在秦桧主持的和谈下全部达成,如此屈辱的媚侍金人,自然引起朝野强烈反对。

由定国孝贤皇后虞水灵主持的第二次和谈之后,宋金之间的交往礼仪大大减少,只是保留了宋派“接伴使“到边境迎候金使,金使到朝之后与宋帝平起平坐的规据,这也是因为金与宋地位对等,在和约中还要略高一些,代表金帝的使节自然不用向宋帝行臣子礼。

但由于高宗一直坚持妥协、媚侍大金,在绍兴十年发生的金人册封事件中,高宗虽然自己没有屈膝迎接金使,但却让“接伴使”下跪相迎。虽然高宗因此失尽脸面而被迫退位,但“接伴使”代替天子以跪礼相迎金使的礼节却从此保留了下来,这也是因为身为太上皇的赵构不许天子赵昚变更的原故。

此事成为大宋臣民心中的隐痛,不少不愿向金人叩首的臣子一旦被选为“接伴使”,就以辞官来表示抗议,搞得朝廷每一次挑选“接伴使”都麻烦的要命。

此次金使来朝,天子久不主政,自然不用亲自选择“接伴使”。

主政的皇太子则是明确告知“接伴使”不必向金使行臣子礼,理由也很直接、干脆:出迎金使的大臣是大宋朝廷钦使,代表的是大宋的朝廷,与代表金帝的金使地位同等,自然不用行什么跪拜之礼;至于双方所约定的君主之间行叔侄之礼,乃是家礼,家礼不可胜过国礼。

得知大宋“接伴使”拒绝行跪礼是因为大宋皇太子赵惇的旨意,正使完颜宗隽给气的跳了起来,大骂宋人无礼,威胁如果大宋不按旧规接待,大金将视为和约破裂!副使宇文虚中并没有当场表示意见,只是在一边冷眼旁观。

大宋“接伴使”、秘书郎赵彦中见金使完颜宗隽又跳又叫、副使却坐在一边不开口,心中有数。因为,金使出发之时,朝廷的情报已经把大金使团的内部情况搞清楚了,他自然知道宇文虚中的来历,这也是皇太子借机废除金宋两国在外交上不平等地位的原因之一。

等金使完颜宗隽叫累了,也跳不动了,赵彦中这才不动声色的说道:“完颜大人,阁下身为大金使节,如此形象才是有损大金脸面。”

完颜宗隽给赵彦中气的险些趴下,一只手直直的指着他的鼻子:“你、你,居然敢如此对付大金钦使。好,很好,看来你们大宋是不想安生度日了,等着瞧!!!”

说完,完颜宗隽转身就打算出门,谁知赵彦中一通话,就把他定在了门口:“完颜大人,贵国皇帝陛下对此次儒家学派汇聚十分重视,特地派出你们二位精通汉学的臣子前来观瞻。如果因为阁下的一时之气,让大金皇帝陛下扫了兴致,这后果……”

“你敢威胁我?!”完颜宗隽转身冲到了赵彦中的跟前,怒气冲冲的盯着他。

可赵彦中却没有半点的不安或是胆怯的表示,此人虽然有些书生意气,但胆子极大,而且属于一心一意要求恢复中原的一类,皇太子赵惇才会用他作为此次“接伴使”,并授予他全权,只提了一个要求:结束宋金不平等的外交礼仪,但不可导致战争。

这个要求提出之时,朝中大臣都认为十分的困难,金人狂妄自大,不经过战争想改变双方的关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赵彦中却毫不犹豫的接了下来。

现在,赵彦中正轻松的看着发飙的完颜宗隽,想着皇太子提供的情报中金人朝廷的现状,嘴里没有丝毫的让步:“阁下,本使不过是好心提醒一声,贵使如果真的不想完成使命,那就请回,本使也急着要回去听诸位大师们的精彩辩论呢。”

“你!”

完颜宗隽给这个愣头青气的够呛,却没了主意。

这是因为金主合剌现在的性情极度不定,常常无故杀人。喜好汉家学术的他居然改变了朝中称皇帝为“狼主”的旧规,坚持用汉人尊称天子的“陛下”。

在得知大宋将举行儒家辩论之会的消息之后,金主合剌还叹息自己要不是皇帝就好了,那样就可以亲自前往大宋观瞻。而且,还不顾众臣的反对,派出专使来宋收集辩论的内容。如果因为自己坚持礼仪,而导致皇帝扫兴,只怕人头不保还会累及家人。

一直在旁边观看的宇文虚中终于开口:“完颜大人,外交礼仪之变属于国之重事,非我们两个小小使节可以决定。我看,就派快马回京请陛下旨意示下,如何?”

完颜宗隽转头看向宇文虚中,见他微微颔首示意,也只得点头同意,心中虽然明知,以皇帝爱好汉家文化而且任性而为的个性,一定不会把外交礼仪放在眼中,同意大宋要求的可能性极大。但完颜宗隽再怎么也不敢真的因为礼仪之争而挑起两国战争,就皇帝那关都过不了,更不要说现在的大金实际上已经没有了太多的将领能够指挥两国大战。

宇文虚中见完颜宗隽同意了自己的提议,转向赵彦:“赵大人,我等需要向朝廷请旨,请赵大人等候几天如何?”

“好说,反正诸位大师还在陆陆续续赶往临安的路上,我还等的起。”赵彦中轻松的回答,心中佩服皇太子的判断,金使果然不敢擅自作主,也不敢轻易挑起战端,看来这外交礼仪之争大宋赢面的确很大:“宇文大人,皇太子殿下让我转告于你,大宋欢迎曾经的同胞返回来探亲、访友,决不会有任何歧视。”

“什么?这是你们皇太子的意思?”宇文虚中呆住了,从被俘北上,他多年不敢与宋人接触,不敢有回大宋的念头,甚至不敢去为虞允文大人扫墓,就是害怕被人指责变节、无耻,可这些都不能减少哪怕一分对家乡的想念。

却没有想到,大宋的皇太子赵惇竟然主动欢迎自己这个叛臣回宋探亲,这在儒家学说盛行的大宋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而且还是出自传说中个性强硬的太子,心绪顿时就成了一团乱麻。

“是啊,宇文大人,殿下说过去的事情不必再提了,是非曲直也很难说清。您曾经是虞允文大人的同僚,也算是殿下的长辈。抛开国礼不论,仅以私谊来说,殿下还很想能和您会面畅谈。”

同类推荐
  • 史记(第五卷)

    史记(第五卷)

    《史记》,是由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
  • 大宋权鉴:赵氏王朝家国天下

    大宋权鉴:赵氏王朝家国天下

    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大多数朝代的更迭都伴随着血腥、屠戮。唯有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例外。赵匡胤取代后周时,并未采取血腥手段,更没有担心前朝子孙复辟而大加屠戮,反而勒石为盟,要求后嗣新君遵守誓言,善待周室。大宋三代,儒学复兴,社会上弥漫着尊师重教的风气,大宋皇帝在强调大权独揽的同时,又兼顾对臣僚的体貌宽柔,故其争斗少有诛杀,较为开明廉洁。终宋一朝,没有严重的宦官乱政和地方割据,兵变、民乱次数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
  • 大唐盛世我来了

    大唐盛世我来了

    一个普通大四毕业生,和别人一样追寻梦想的时候,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就在忙着赶面试的时候,因为发生了一些事情,意外来到了大唐...
  • 世界思想与教育历史纵横谈(世界历史纵横谈)

    世界思想与教育历史纵横谈(世界历史纵横谈)

    本套书用生动的文字, 再现了世界历史进程的恢弘画卷, 堪称一部贯通整个世界历史的简明百科全书, 串联起全部人类发展的瑰宝, 并以其光辉不朽的价值与流传恒久的魅力, 成就一部好读又好看的世界历史通俗读物, 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和可读性, 不仅是广大读者学习世界历史知识的读物, 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版本。
  • 覆汉

    覆汉

    努力闻达于诸侯,以求苟全性命于乱世!作为一个遗腹子,公孙珣很早就从自己那个号称穿越者的老娘处获取了人生指导纲领。然而,跟着历史大潮随波逐流了一年又一年,他却发现情况渐渐有些不对了!这是一个半土著的男人奋斗在大时代的故事!
热门推荐
  • 我的武神夫人

    我的武神夫人

    【不种马】神域第一天帝重生,发现自己入赘进了武神府,还多了个绝色武神老婆……该怎么办?实力护妻啊!天大地大,老婆最大!这是一代天帝重生,一不小心成为宠妻狂魔的故事!
  • 海洋馆漫游:海洋怪象实录

    海洋馆漫游:海洋怪象实录

    放眼全球,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都是海洋大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都在沿海地区。在当今国际社会,开发海洋、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已成为世界沿海各国的发展方向和潮流。海洋是一个富饶而未充分开发的自然资源宝库。海洋自然资源包括海域(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海水资源等。这一切都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开采。青少年认真学习海洋知识,不仅能为未来开发海洋及早储备知识,还能海洋研究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 使你痛苦的 必将让你强大

    使你痛苦的 必将让你强大

    我们还不能真正明白成长对于自己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也不明白那些挫折和失败究竟意味着什么。实际上我们可以从别人的身上了解这一点,那就是但凡获得成功的人都经历过失败和挫折的打击,都承受过巨大的折磨和痛苦,可以说正是因为那些痛苦才帮助他们快速成长起来,才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 向忠魂致敬:金兰散文小说选

    向忠魂致敬:金兰散文小说选

    《向忠魂致敬:金兰散文小说选》是由作者于金兰的36篇文章组成的个人文集。内容大致分三部分:往事回顾、游历记述、短篇小说。书稿整体为记叙性文体,偶有借物咏情、托物言志。语言简练、平实。作者出身于四十年代初,又经历过系统教育,通篇都体现出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带有一个时代的明显痕迹。
  • 初情为了

    初情为了

    两年级的林琨,开学第一天上课因睡晚,而跑去学校,不巧,不小心撞到一个人那个人是个小女生,他对她一见钟情而那个女生心中默默的进来一个人,他出车祸,她伤心........
  • 李尔王

    李尔王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讲述了年事已高的李尔王的故事——李尔王欲将国土分给3个女儿,口蜜腹剑的大女儿和二女儿赢得了宠信,而小女儿却不愿阿谀奉承,因而一无所得。前来求婚的法兰西国王慧眼识人,娶了小女儿为皇后。李尔王离位后,大女儿和二女儿连栖身之地都不给他,他只好流落荒郊野外……小女儿率队攻入,父女团圆。但战事不利,小女儿被杀死,李尔王守着心爱的小女儿的尸体悲痛地死去。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莎士比亚崇尚高尚情操,他的悲剧常常描写牺牲与复仇,包括《奥瑟罗》、《哈姆莱特》、《李尔王》和《麦克白》,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
  • 你似光影如沫

    你似光影如沫

    她以为遇见渣男言旭东之后就再也不相信爱情可在遇见北影轩后爱情的小树苗怦然而生
  • 追声少年

    追声少年

    一位13岁的少年意外失去了他的父母,也失去了说话的能力。转学到英格兰的寄宿学校后,他卓越而神秘的才华逐渐展现,并帮助他重获自信。在他的教父与校长的引导下,在他非同寻常的钢琴技巧的帮助下,在他的新朋友的支持下,他最终能否战胜创伤之后的失语症?这个动人的故事充满魅力与幽默,有惊喜,有欢笑,也有心碎。这是一个迷人的少年成长小说。
  • 携家带口奔小康

    携家带口奔小康

    悲催女富二代莫名穿越,携傻夫、精娃、萌宝宝,努力奔小康。虽有空间但不敢用,只能小偷小摸,好想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捧墨赠友

    捧墨赠友

    这本书是著名作家余秋雨历年受朋友之请题写的各种隽语联楹。所有内容均为作者自撰、自选的人生格言、境界描述。作者自己认为,由于状态轻松愉快,本书在书法水准上很可能高于前面的碑书和经典抄写。此外,本书还选录了作者的“行世十诫”和作者自填自书的七阕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