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97000000017

第17章 创新是师德的时代要求(1)

一、教师教育创新有哪些必要性

如果说传统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主要地停留于“无私奉献”、“诲人不倦”、“爱岗敬业”等层面,那么在现在开放、多变的时代,如果师德仍然停留于这些层面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创新,这既是当今时代师德的应有之义,也是教师走上幸福职业路的必经之途。教育创新是提高教师生命质量、改善教师职业生存状态、增进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实要求。

创新时代——科技进步创造的新时代

到现在为止,人类经历了四次科学技术革命,并在每次科技革命的带动下其自身都实现了飞跃。1776年蒸汽机的出现引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于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使设备的布置更为方便,工业的地理分布更为合理;到20世纪50年代,原子能工业、半导体工业、高分子合成工业、空间技术、计算机的诞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第四次技术革命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的二次革命和生物工程是其主要标志,它在全球掀起的“信息化”浪潮至今方兴未艾。跟前三次科技革命相比,这次科技革命引发的革新不只在个别科学理论或生产技术上,几乎是涵盖了所有的科学和技术领域,它将人类带入了一个以变化、创新为基本特征的新的时代,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点是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的出现。

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支撑这一经济形态的关键性因素是知识,而支撑知识的则是教育。毫无疑问,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已经在改变着我们的地球,人类正进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这一时代最迫切需要的就是创造力和创造精神,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高低,知识掌握的程度,人才拥有的数量,尤其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及制度创新能力,将成为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地位的关键因素。这是一个呼唤创新,呼唤创新人才,呼唤教育创新的时代。

创新教育——创新时代的呼唤

知识经济的来临,使得教育与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更加密切。创新素质人才的培养,必须由教育完成,更进一步说,谁掌握了优良的教育,发展的主动权就由谁掌握了。反过来,知识经济的到来也要求对我们的教育重新思考和定位,即教育必须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也应该必须成为各国教育的重要议题,成为各国教育的培养目标。江泽民同志曾说过: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是教育,教育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所以,对教育我们必须确定新的目标,必须让人们改变对教育的看法,扩大了的教育新概念应该使每一个人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对于挖掘出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也应有所助益。因此,“创新教育”成为继“素质教育”之后的又一重要教育主题与强势话语。

创新教育指的是在教育活动过程中通过构建有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实践等方式对学生们创新意识进行培养,实现社会的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等。

创新教育不是教育方法的局部改革或是教育内容的简单增删,而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局性、整体性和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的价值追求。与传统教育相对而言,创新教育是以对既有文明的伟大超越作为自身最高价值追求的超越式教育,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其职能的主体性教育。这样创新教育就要求我们确立新的教育观,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作为我国教育指导思想中最基本的观点,教育要从教“死知识”、“读死书”转变到培养人的创新素质上来,包括对学生好奇心的保护,对学生质疑和合理批判的鼓励,激发学生的想象等,所有这些都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应有之义。

创新教育的提出要求我们对知识的价值重新进行审视。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指出,知识一般可分为四类:即“是什么的知识”、“为什么的知识”、“怎样做的知识”和“谁知道的知识”。如果说传统的教学主要集中于知识的记忆和积累,那么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真正的知识拥有者不再是能够简单地背诵和掌握符号的人,而是能够不断地阐明被前人所识别的问题的人,是能够不断地提出创造性解决问题办法的人。传授知识不光是讲清事实(是什么)和原理(为什么),而着重要教给学生认识事物本质与规律的思维方法(怎样做)。

创新教育还要求我们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重新进行认识。知识增长与变化的加速发展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是知识系统,更是不断更新的过程,是认识的结果,更是探究的精神。在本质上科学并不是证实真理,而是不断地发现真理和更新真理。这就要求教师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他们自主地去学习、去探究、去发现。

教师的教育创新——创新教育的关键

有不少人这样认为,教师也就是备备课、上上课、看看作业,稍微有点知识就能够去当老师了,要什么创造性?教师的工作果真然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而充满了技术色彩吗?事实当然要复杂的多。有关研究人员发现,在有25~40名学生的班上,教师与学生之间每天要交往1500次。无论他胜任工作与否,每个教师在每个教室每一个学习日的每一小时都大约要做出30个与工作有关的重大决定,包括在特定的一天该教什么,怎样教,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什么方法教,使用什么形式的评估方法以及采取何种奖惩的措施等,并根据这些决定采取行动。这样看来,教学绝不是一门单纯的技术,教学在根本上是一门艺术。

有一个关于两个砌砖工人的美妙的故事:有人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一个回答:“我在砌砖。”另一个则说:“我在造一座大教堂。”第一个人也就是位手艺人,第二个人却有艺术家的灵魂。他们之间的区别不在于两人的技术有多么在行和熟练,不在于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懂得多少,不在于对老板怎样忠诚,也不在于对别的建筑物怎样熟悉。关键的区别在于他们对正从事的工作如何品位和感受,在于对砌砖的意义看法如何,在于对自己与别人工作之间关系的理解,在于他们对潜力的鉴赏能力,在于对进行有意义工作的需要和从中得到的乐趣,在于他们以渴求文明而自居的心情,还在于他们的整个人生观。

夸美纽斯曾引用那齐恩曾的话说: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因为人是所有生物中最复杂和最神秘的。如若教师把教学仅仅看做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并以这种思想来指导教学,那么在他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更像是一名教书匠,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他所做的是在砌砖,而不是建造。要是进一步设想,如若教师自身就停滞不前、墨守成规又怎样能期待这样的教师去开展创新教育,进行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呢?实施创新教育,前提和关键都是教师的教育创新。所有的行业都要求从业者爱岗敬业,每一个人对自己的职业都应倾注热情,但是,如若一个医生只有爱病人的心而缺乏治病救人的高超医术,这样的医生是否合格呢?同样,对于教师而言,如若只有师爱而没有育人的智慧,他是不是称职呢?过去,教师如果知识丰富、有责任感、有爱心,或许就足够了,但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这种假定是建立在相对稳定和封闭的社会形态、教育形态基础之上的,即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是基本确定的,教师职业道德的设定只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既定的教育任务。现在,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教育也在转型之中,在开放的时代,在开放的教育中,我们对教育的设定也处在创新和生成之中,这意味着教育已从根本上需要教师积极、踏实而又不盲目地探索现实教育的发展之路,需要教师主动探询并亲身实践符合时代需要,体现时代精神的教育教学观、师生观、学生观、学习观。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是否具有创新意识,有没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成为衡量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就像叶澜教授所说:“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对于学生创造性的发展近乎是一种灾难的障碍。”

创新——通往教师职业幸福之路

一些学者认为,教师的职业境界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把教育看成是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规范和要求;二是把教育看做是出于职业责任的活动;三是把教育看做是出于职业良心的活动;四是把教育活动当做幸福体验。显而易见,把教育当做幸福的活动是教师的最高境界。但在现实中,教师职业更多的是社会的规范强加的结果,教师成为教学的机器,教学成为纯粹的一种义务和责任。这样的教学只是社会的需要、谋生的工具,谈不上是幸福的源泉。因为幸福是行为主体的内在体验,只有与人的内在情感体验联系在一起的活动才具有坚实的基础与永恒的活力。

所以,社会在推崇那些成功的、无私的、优秀的教师的时候,更应该鼓励和倡导人们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或者幸福地做一个教师。因为,对于教师来说,其生命和生活最基本的构成就是职业。教育在以人为本的社会是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是为了提高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这样就应该让教师感受生命的尊严,享受创造的欢乐。教师不应该仅是像蜡烛或者春蚕,在照亮世界或吐尽丝后自己就毁掉了,可以并且应该有权利享受职业生命的幸福。就如同果树,在哺育果实的同时,也不断地吸收营养使自己成长。对于幸福地进行教育事业的教师而言,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是有看多面的原因的,有来自社会方面的也有来自个人方面的,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有客观的还有主观的……而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师把教学沦为了一种纯粹技术性的劳作,从而使自己成为了教书匠。教书匠生活状态的特征是重复、机械操作、服从和被动接受,枯燥、单调和乏味成了教师工作的主色调,这种生活状态是谈不上乐趣和激情的,它把教师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淹没了,这样的教师是无法奢谈幸福的。正因为此,我们认为,教师必须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增添探索的、发现的快乐,才能使自己的生命和才智在奉献事业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更新和发展,才能从职业中体验创造性的工作所带来的充实与幸福,获取人生价值的永存和人格的升华。

在新的时代,教师不应该是“苦行僧”,而是安贫乐道的积极进取者,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教师在塑造学生心灵的劳动中也塑造了自己,在帮助学生创造幸福的过程中也追求、体验着自己人生的幸福。能不能实现这种职业理想,取决于教师从事工作的方式是砌砖还是建筑,是墨守成规还是开拓创新?创新,是教师职业幸福的必经之途、必由之路。

二、教师教育创新有哪些途径

“学会创新,意味着教师能够不断探索以改进工作,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可以从不同角度对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情作出新的解释,可以对那些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情重新进行审视,可以对那些似是而非、以讹传讹的种种说辞予以警示。”

教师的教育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对于教师自身来说的“新”,是对自身教育习惯的一种超越,包括新的教育理念的树立、新的教学风格的形成、新的教学方法的尝试、新的教学手段的采用等,都可看做是教师的教育创新。

创新思想观念

先来看看这样的一个教学片段:这是小学低年级的一堂语文课,教师正领着学生学习《雪地上的小画家》一课。课文的内容是:冬天下雪了,整个原野都被大雪覆盖了起来。早晨,小鹿、小鸡等小动物们都走出了家门,用自己的足和爪子纷纷在雪地上画出了美丽的图画。在完成教学任务以后,教师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青蛙和蛇为什么没有出来?时间不大,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说:“老师,因为青蛙和蛇没有毛衣服,怕冷,所以在家里没敢出来。”老师听了很不高兴,用很是严厉的口吻说:“不知道就不要乱说!”这个学生坐下以后,老师又问全班学生:“谁知道?谁能告诉大家正确的答案?”教室里这时静极了,没有人再敢站起来回答。看到这个情形,老师说:“我告诉你们,青蛙和蛇是冷血动物,冬天必须‘冬眠’,所以不会出来,这个道理等你们上初中以后就知道了。”

同类推荐
  • 国家战略中的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建设:理论、模式与实践(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国家战略中的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建设:理论、模式与实践(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国家战略中的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建设:理论、模式与实践》从城市战略发展的视角出发,根据特大城市特点(多圈层、国际化、广辐射等),分层构筑、分步研究。在理论层面,对上海以创新驱动为特征的城市发展机制进行分析,重点研究不同空间主体包括创新城市、创新城区、创新新城(智慧新城)、创新都市区(创新城市—区域)发展的经验与规律;在应用层面,主要研究上海多层级空间体系(创新城市—中心城—新城—都市区)在多领域(社会—经济—建设—管理)的创新发展任务,提出上海创新驱动在各空间层面的发展思路和应用决策,最终形成一个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完整框架。
  • 教育报刊市场化的困境与突围

    教育报刊市场化的困境与突围

    本书以湖北教育报刊社为例,研究了我国大陆教育报刊市场化的问题。并全面地梳理了教育报刊市场化经营的有关研究成果,较为准确地描述了我国教育报刊市场化路线的发展历史。本选题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亦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 历代官学传承

    历代官学传承

    本书介绍了五氏授技的教育启示、尧舜时期的教育实践、夏商周时期的教育、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先秦儒家的道德教化、秦代法制教化的政策、汉代德育教化的举措、魏晋南北朝的官学、南北朝时期的家学、隋唐时期的儒学教化、隋唐时期的经学成就、隋唐时期的科技教育等内容。
  • 2017年上海民生发展报告(谷臻小简·AI导读版)

    2017年上海民生发展报告(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智库报告之一,集中反映了上海转型发展、城乡一体、社会民生、基础教育和社会建设等领域的最新成就和一线案例,对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发展改革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 杜威实用社会知识论及其现代价值研究

    杜威实用社会知识论及其现代价值研究

    本书是对杜威与实用主义的基础理论进行哲学反思的探索。杜威是实用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哲学理论全面地阐释了实用主义的形而上学。本书澄清了学术界(包括国际和国内)对实用主义的一些误解,以哲学深刻的反思视角,概述了作为实用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的杜威经验自然主义及其经验、自然、文化等基本概念,基于改造后的经验概念之上的两个重要发现,杜威哲学与美国实用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从而完整地构造出实用主义的要义,并联系到当前哲学发展的困境,对杜威的哲学思想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剖析。
热门推荐
  • 木叶之传奇道士

    木叶之传奇道士

    新书:《洪荒之人道圣途》已发,求支持!一个带着传奇道士的技能的人来到了火影世界,自此,忍者世界流传着一个人身边带条狗的传说。
  • 升级手册之高考

    升级手册之高考

    这是一段又一段的自说自话不是霸道总裁,不是玄幻仙侠有的只是学生时期淡淡的暧昧和甜有的只是真实的生活我想告诉你,你的经历我也有,你的难过我知道。
  • 昭云记

    昭云记

    学子寒窗苦读数十载,许多人都秉着一颗为了百姓的心,但是越当官越不敢任事者不在少数。大燕国风虽好,但是腐败的陈规却啃噬着天下。大部分人看不到,一部分人踌躇犹豫,少部分则决心改陈除弊!
  • 年初年末

    年初年末

    在个贫困家庭里,你是否抱怨过命运的不公,生活的残酷。都说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的同时也为你打开了一扇窗。至少生活还有一束光就不放弃,它是否能照亮你的期待和幻想☆初次见面把人车给撞了,还被误会成女朋友????
  • 最强魔法笔记

    最强魔法笔记

    诺里斯伯爵生了一个白痴小少爷,这可是大家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个小白痴,是曾经最伟大的魔导师,只是转生时,出了点小意外……
  • 君子逢春

    君子逢春

    谁是谁的谁?无人之境,逾期未候。某人常常忍不住偷看她。无论是开心时、生气时、还是安静的睡着时。她的一颦一笑皆入了他他的眼帘,不动声色的记在了心里的最深处。她说:“那一刻,我没有了灵魂,是一个坏了的人。”一步一步的向她靠近,然后忍不住汲取更多。想做一回大侠,却想不到的是……作为小弟被带一路升级、打怪……走向人生巅峰???
  • Spire

    Spire

    This title comes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John Mullen. Dean Jocelin has a vision: that God has chosen him to erect a great spire on his cathedral. His mason anxiously advises against it, for the old cathedral was built without foundations. Nevertheless, the spire rises octagon upon octagon, pinnacle by pinnacle, until the stone pillars shriek and the ground beneath it swims. Its shadow falls ever darker on the world below, and on Dean Jocelin in particular. From the author of Lord of the Flies, The Spire is a dark and powerful portrait of one man's will, and the folly that he creates. "e;Quite simply, a marvel"e;. (Frank Kermod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e;Superb…The book should become a classic"e;. (Sunday Telegraph). "e;An engrossing story"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 夙世浮生

    夙世浮生

    历尽千难,他终于成为万人之上的君王。结果,却因此失去了最心爱的妻子。备尝艰辛,她的心终究被伤的体无完肤。最终,踏上了那条暴殒轻生的绝路。转世轮回,他只愿做个无欲无求的王爷。却无法接近女子,唯她除外。可她却已与别人定下婚约。人生朝露,她只盼能够平凡一生,能与青梅竹马的表哥白头偕老。可他却总是阴魂不散的缠着她。情敌以青梅竹马刺激他,无妨,若论相识的早,谁能早的过他。而这前世相识又将他陷入两难之地。如实告知或是继续隐瞒?她若知晓一切后,又会如何选择……
  • 曾仕强说人性的弱点

    曾仕强说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弱点其实就是人性的特点,曾仕强教授集数十年人生经验与深厚学养于一身,对人性的弱点有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看法。对于人性的弱点,我们了解得越透彻,越容易选择正确的应对方式,从而越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每个人都有弱点,但弱点不等于缺点,如何让弱点变成优点,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通过阅读本书,你会找到正确的认识自己、读懂他人的好方法,从而发现为人处世其实不难。
  • 匆匆行色

    匆匆行色

    《匆匆行色》是一部散文集。作者陈昌禄是一名高中语文老师。这本散文集是作者在教学之余,游历山川,且行且思,写下的日记式的旅行笔记。全书共十辑,七十二篇文章。每一辑为作者去过的地方的行旅实录。作者在每个去处都深度感受了当地的自然景色和人文风情,并将自己的当时行为状态和思想情感付诸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