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64100000016

第16章 似是而非:草色遥看近却无——把握好说话模糊的艺术与分寸

复杂万端、变化无穷的现实生活中,模糊现象比比皆是。作为人类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中,也有许多多功能的模糊语言——在意义上不明确,在表述形态上不清晰,似是而非,内涵伸缩性大,解释或理解可变性大的社会交际语言。生活中有大量信息无法用精确语言表达,必须借助于模糊语言,巧打马虎眼。某人生病住院,医生劝他:“安心休息,慢慢就会好的。”“慢慢”是一个治疗过程,需要多长时间,谁也说不清楚,但能给病人一个很好的安慰。在一些特殊场合,人们常常不便用精确语言来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模糊语言则会给你留下一些余地。

把握好说话模糊的艺术与分寸在现实生活中是大有用处的。

一、模糊语言的特点

模糊语言,作为一种弹性语言,是指外延不确定、内涵无定指的特性语言。与精确语言相比,模糊语言具有更大的概括性和灵活性。这种概括性与灵活性集中反映在语言外延上。如:要积极支持参业发展,对种参用林地要在可能的范围内予以安排解决。

这里有两层意思。解决种参用林地是明确的,具有定向性,这是表层的意思;安排多少种参用地却是不明确的,具有无指定性,这是深层的意思。就这句话的完整意义来说,“在可能的范围内予以安排解决”,既概括又灵活。

从模糊语言运用的实践看,它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灵活性

我国古代有一则故事:三个考生进京赶考,路上问一个算命的道士,他们三人谁能考中。道士闭上眼向他们伸出一个手指,却不说话。

考生们莫名其妙,以为天机不可泄露,只好走了。

考生们走远,道童好奇地问:“师父,他们三人到底几个得中?”

道士说:“怎么说都行,既可理解为只中一个,也可理解为一个不中,还可以解释为一齐中,或一个也没中。”

道士故弄玄虚实不可取,但是运用模糊语言,却也回答了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显示了模糊语言的灵活性。

宽泛性

革命家王若飞被捕后,在伪法庭上和伪法官有一段对话:

“你是什么人?”

“共产党人。”

“你从哪里来?”

“江西瑞金。”

“是谁派你来的?”

“毛泽东。”

“你来干什么?”

“推翻你们。”

“你们的人在哪里?”

“到处都有。”

“你把他们供出来。”

“比登天还难!”

在这段对话中,王若飞用宽泛的模糊语言,与敌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使敌人抓不住任何把柄,表现出一个共产党人的机智和大无畏的气概。

在对敌斗争中运用模糊语言,是斗争的需要,那么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运用模糊语言也是一种客观需要。稍加留心,则随处可闻。比如:“最近出去考察”、“我们大多数同志是好的”、“适当的时候”、“过两天”、“一些”都是模糊语言,给说话人留下较大回旋余地,不管未来情况发生什么变化,都不会使你陷入尴尬被动的地步。

二、模糊语言的作用

有时候,对一些事情还尚未弄清来龙去脉,又不得不立即作出反应时,就需要这种伸缩性很大的含糊语言。如“我们注意到了××事态的发展”,“我们注意到了贵国领导人的讲话”。“注意到了”只表示“知道了”,但并未点明自己的观点,使自己拥有主动权。

1921年春天,爱因斯坦偕妻于一起到美国组织募捐活动,筹集资金创办一所大学。

当时,有许多美国人慕名前来拜访他,并向他提出一些问题:你可记得声音的速度是多少,你如何记下许多东西?

爱因斯坦知道这些美国人想考考他,便愉快地回答说:“至于声音的速度是多少?现在我很难确切地答复你们,必须查一查辞典。因为我从来不记在辞典上已经印有的东西。我的记忆力只是用来记忆书本上还没有的东西。”

爱因斯坦的回答,使在场的人惊愕不解。因此,他只有做进一步解释:“我还在上学的时候,对于那种填鸭式的教育就非常不满,譬如硬要学生死记那些事件、人名、公式等等,其实要想知道那些东西,从书本上完全可以翻到,根本就不用上什么大学。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思考、探索问题的本领。人们解决世上的所有问题是运用大脑的思维能力和智慧,而不是靠搬书本。”

法国总统密特朗身材魁梧,体态有发胖的迹象。一天,他的一位朋友规劝他说:

“总统阁下,我劝你天天去游泳,这样对你身体健美会有很大好处的。”

“是啊,我也这么想。大海里有带鱼,也有鲸鱼,不知道我会变成哪一种。”

对本来已经很清楚的事实或想法,出于某种策略的考虑,故意使用含义广泛的模糊语言,可以使你的话具有某种弹性,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有的单位领导为了纠正某种不良倾向,又不致于使矛盾激化,便使用模糊语言:“最近一个时期,我们单位的纪律状况总的看来是好的,绝大多数同志比较自觉,但也有极个别同志表现较差……”这里,“最近”、“绝大多数”、“极个别”就是模糊语言。

一位银行家问英国大作家大仲马:“听说,你有1/4的黑人血统,是不是?”

“我想是这样。”大仲马回答。

“那令尊呢?”

“一半黑人血统。”

“令祖呢?”

“全黑。”大仲马答道。

“请问,令曾祖呢?”

“人猿。一大仲马一本正经地说。”

“阁下在开玩笑,这怎么可能?”

“真的,是人猿。”大仲马怡然说,“我的家族从猿开始,而你的家族到人猿为止。”

1779年夏天,法国革命家康斯坦丁·沃尔涅拜访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沃尔涅为了达到周游美国各地的愿望,请求总统开一张介绍信。华盛顿这下子不好办,心想:不开吧,让沃尔涅碰个钉子;开吧,又叫我为难。于是他写道:“康·沃尔涅不需要乔·华盛顿的介绍信。”

三、模糊语言的艺术与分寸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及其续作者,就经常在书中娴熟地运用了大量的模糊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构成故事情节,揭示题旨内蕴。书中模糊语言成功运用的范例比比皆是,不胜枚举。有专家就依据《红楼梦》,就其模糊语言运用的类别特点与艺术效应,将说模糊话的艺术与分寸,大体上分为以下几种:

用喻写形,以虚写实

即运用大量模糊集合的语言与比喻相结合。大观园中的另一个女主角林黛玉的形象,作者写她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似娇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些外形描写,也都是借物象征,借人比喻的,是一连串模糊语言的集会。究竟这个多情善感的少女姿色身材如何,无从精确知道。然而,正是通过这样模糊语言和比喻的运用,却达到以虚带实、写意传真的艺术效应,让读者从中得到审美愉悦并激发他们驰骋想像,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生动。

欲言还休,耐人寻味

在《红楼梦》中,作者经常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让人物欲言还休,故留余意,以收到一种含蓄蕴藉的表达效果。这种“欲言还休”的语言表达方法,也是模糊语言运用的一种类型。

如第九十八回,写在宝玉被骗与宝钗成大礼时,林黛玉却孤苦伶仃地病卧潇湘馆。当她得知宝玉与宝钗成亲的消息时,精神依托顿时全线崩溃了。然而即使在她生命弥留之际,还痴情未断,“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这句气绝时惨号式的“遗言”就属欲言还休、故留余意的模糊语言。在这里,究竟她是一往情深地向宝玉问好,关照他“你好生保重”呢;还是满怀怨恨,责怪他“你好狠心”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读者可以展开想像的翅膀,去玩味,去猜测,给人一个“意在言外”的色调韵味与想像天地。

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之处多的是,又如第三十回,写黛玉与宝玉拌嘴。黛玉赌气说:“我死了呢?”宝玉说:“你死了,我做和尚。”黛玉一听此话,“登时把脸放下来”,骂了宝玉几句。宝玉后悔不及,“登时脸上红涨,低了头,不敢作声。”黛玉“见宝玉憋的脸上紫涨,便咬着牙,用指头狠命的在他额上戳了一下子,‘哼’了一声,说道:‘你这个——’刚说了三个字,便又叹了一口气,仍拿起绢子来擦眼泪。”黛玉这句没说完的半截子话,也属于模糊语言,包含了她对痴心的宝玉又恨又爱、既想看又不忍心看的复杂心情。多少心事,都融在这欲言而又不言之中。

显而易见,这样模糊语言的运用,实际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潜台词”,它是“无声胜有声”,可以增强语言的含蓄性,加大表达内容的信息量,也因此可以强化表达的深度,更好地刻画出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产生别具一格、摄魂追魄的艺术魅力。

一语双关,言此意彼

《红楼梦》中,还经常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利用一语多义、或形象相似、谐音等有关条件,着意使作品的某些部分获得双重意义,达到旁敲侧击、言此意彼的艺术效应,使得语言表达更加含蓄曲折、生动活泼。

这也是《红楼梦》中模糊语言运用的又一个类型。

如第二十八回,写一次宝玉看着宝钗的香串子时,对宝钗生的肌肤丰泽,动了羡慕之心。他忽然想起“金玉”一事,不觉呆了,这情景恰好被林黛玉碰见了。当宝钗问她:“你又禁不得风吹,怎么又站在那风口里?”黛玉笑道:“何曾不是在房里来着?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宝钗道:“呆雁在那里呢?我也瞧瞧。”黛玉道:

“我才出来,他就‘忒儿’的一声飞了。”这里林黛玉灵机一动编绉的“呆雁”,实际上是以雁喻人,挖苦讽刺宝玉这个出神看着宝钗忘了接香串子的“呆子”。这个一语双关的模糊语言,把林黛玉那种复杂微妙的思想感情,以及对宝玉见到姐姐就忘了妹妹的嗔怨,都维妙维肖地揭示无遗。

不仅是人物对话,就是在书中一些诗词、歌谣和歇后语中,也经常运用语音相同或相近的谐音双关的模糊语言。如具有全书开卷点题之称的俗谚口碑“护官符”所写的——

贾不贾,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这个俗谚中,表面上用语模糊,但句句运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既把贾府大家族、史家大富豪的显耀与富有点出,又以“金陵王”来实指王家的财富与权势,并借“大雪”之“雪”把皇商薛家的百万之富形象地渲染而出。这种用谐音的模糊语言编成的歌谣,含蓄委婉,意味深长,又内蕴深刻,揭示题旨。

巧借语境,心领神会

所谓语境,指的是符合人物的特定处境、特定心情的语言环境。

《红楼梦》在进行人物语言描写时,十分注意巧妙地借助特定环境、特定时机、特定说话对象等语境因素,有意无意地使人物语言省略化与模糊化,使表达的意思呈现亦幻亦真、颇费猜测的状态,造成一种彼此心领神会、不必道明的艺术效应。

如第二十回写到,由于黛玉讽刺宝玉被宝钗“绊住”引起与宝玉的一场吵架。吵的结果,两人相互推心置腹。于是,“黛玉啐道:‘我难道叫你远他(指宝钗)?我成了什么人了呢?——我为的是我的心!’宝玉道,我也为的是我的心。你难道就知道你的心,不知道我的心不成?”在这里,宝黛两人这几个反问句,发自肺腑,口气很重,充满激情,但从语言表达角度而言,却又都属于模糊语言之列。究竟“我的心”、“你的心”指的是什么具体内容,十分模糊难讲。然而由于对话者是一对情深意挚的情侣,两人“心心相印”,尽管此“心”难解,却能彼此心领神会,终于两人和好如初。这些模糊集合语言构成的对话,恰是巧借特定环境(只是两人在场)、特定的说话对象(互为知己的情侣)的语境条件,达到了不必细表却能言传意会的表达效果。

《红楼梦》中大量的模糊语言的成功运用,形式多样,特点各异,效果强烈。它对扩大作品审美感染力,使读者获得动人的美感和意境的升华,让人物典型形象丰满生动,起了特殊的重要作用。

模糊语言的运用,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复杂、丰富、多变的客观现实生话与说话者认识、反应能力之间的一种矛盾折射。模糊语言的运用,渗透了说话者的精神气质、文化素养、思想感情与审美情趣,是对世态人生的感知方式与思维方式的一种特殊的外化形态。只有从理性上、整体上把握模糊语言的艺术与分寸,辩证地恰如其分地运用模糊语言,才能把客观事物表现得屈曲深婉,并使之具有一种烟迷雾罩朦胧美的艺术效应。

同类推荐
  • 世界如此彷徨,你要坚强成长

    世界如此彷徨,你要坚强成长

    这是一本女性主义者写给女性的私房书。作者曾雅娴用优美的语言,犀利的观点和实用的方法,讲述每个女人从单身到结婚乃至离婚,各个阶段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和解决方案,融合了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知识,让无论是处在情窦初开还是怀疑人生的阶段的女性,都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
  • 为了理想去奋斗(保持学生良好心态的故事全集)

    为了理想去奋斗(保持学生良好心态的故事全集)

    走进如歌的生命,走过诗意的青春。曾几何时,我们叹息时光的飞逝,叹惋落日的凄美,却任凭美好从身边转瞬即逝。不是青春短暂、岁月苍白,而是我们不曾将它涂上丰富的色彩。何不于喧闹中体会宁静,于繁杂中感受简约,以平静的心情看待得失,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功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人生之大境界。
  • 培育青少年洞察通达的哲理故事

    培育青少年洞察通达的哲理故事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健康的身心、丰富的情感、较强的实践能力、优良的品质、过硬的特殊技能、良好的习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必要的合作素质等,是青少年朋友在成长道路上顺利前进所需要的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为青少年朋友们从自身着眼、开创成功指明了方向。社会是一幅斑驳陆离的图画,人生是一条蜿蜒扭动的曲线。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成长是一种历程,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天真到深沉,我们用生命书写着成长的哲学,正是这些哲学的智慧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成长是一种升华,成长的过程就是将软弱升华为刚强,将平淡升华为壮丽。
  • 一生要避开的26个心灵陷阱

    一生要避开的26个心灵陷阱

    “《正向力:一生要避开的26个心灵陷阱》由墨墨编著。世间陷阱是有形的,即使涉世不深,只要带着防范之心审慎行事,也不至轻易受骗。最难防范的是我们自身心中各种无形的陷阱。倘若不加警惕与辨别,那我们的一生,就会从这个陷阱落入那个陷阱,永远暗无天日。永远遭受伤害。我们应仔细审查内心,发现陷阱所在。同时,培养正知正念的力量,彻底清除陷阱,而不是简单地在表面掩盖一番,那样就会埋下更深的隐患,更重的危机。《正向力:一生要避开的26个心灵陷阱》就将告诉你一生要避开的26个心灵陷阱!”
  • 礼仪常识(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礼仪常识(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讲述礼仪常识:社交、日常生活、办公事务、服务业、商务等。
热门推荐
  • 爱你无需千言万语

    爱你无需千言万语

    一个电话,两个人的开始,但是却也不那么简单,误会?自卑!缠绵?离分!勇敢…
  • 心灵鸡汤精粹版1

    心灵鸡汤精粹版1

    一个人可能时时刻刻都会遇到不公平的待遇,善待自己的人懂得自己的责任,并付诸行动。如果我们都能从自己做起,宽容地看待他人,相信你一定能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每周一个随机能力

    每周一个随机能力

    一个是金牌打手,一个是学霸教师,当金牌打手魂穿成为了学霸教师后会发生什么呢?本周能力预知未来,任务已发布,重返校园....本周能力灭霸的手套,任务已发布,女宿舍传说.....本周能力人格分裂......等等,系统!你是不是混进了什么奇怪的能力啊!!!
  • 三国平云传

    三国平云传

    本来应该成为蜀汉大将的王平和赵云却因为一名时空旅行者的乱入而改变了一生的命运,时空的改变使得两人从小就成了好兄弟,而两人的成长之路又改变了东汉末年的格局。究竟赵云是否还会在长坂坡七进七出?而王平还能成为蜀汉最后的旗帜吗?
  • 曾国藩为官50年

    曾国藩为官50年

    曾国藩与三代君王打交道颇费心机,有时奴颜媚骨,有时抗旨犯上,有时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因为对方是一言九鼎的皇上。封建社会,皇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力一旦落入昏君或无能之帝的手中,很多人就要遭殃。曾国藩所侍奉的三代君王虽不是昏君,却是无能之帝,事实上皇上可以无能,但是他却不愿意别人说自己无能。曾国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与三代君王打交道的!本书叙述了曾国藩的50年官场生涯。
  • 中国第一推销员

    中国第一推销员

    本书是中国第一本描写推销员职场生涯和创业传奇的自传体纪实报告文学。作者历经10年风雨书写的该部著作,以透视笔法展示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企业的风雨变迁和一个推销员的人生、爱情和创业故事,整部作品气势恢宏,感人至深。
  • 米萧的宝石

    米萧的宝石

    吴文君,女,浙江海宁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发表在《北京文学》、《大家》、《收获》、《上海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山花》等多家文学期刊。
  • 代课总裁狠霸气

    代课总裁狠霸气

    缘浅情深?那只是她年少时的一场梦罢了,梦醒了,情也就淡了;此生也就如此,无缘,至少可以回忆。她是这么认为的。真爱难寻?那只是他人生的一个插曲罢了,走过了,心也就宽了;此生必不会如此,缘分,需要自己争取。他是这么认为的。这些年,为了心中所爱,她失了自我。回过头,真爱已等在身后。这些年,为了心中执念,他封闭自我。抬起头,真爱已站在眼前。等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愿意等。从来爱情与时间无关,它只是一种两人间的情愫。
  • 这个保镖来自古代

    这个保镖来自古代

    她以为自己遇见鬼了,没想到捡到一个武功高强的帅哥,她以为他失忆忘记了所有就会乖乖呆在自己身边当保镖,没想到他竟然和那个杨氏下一代继承人长得一模一样的。他本是现代含着金勺出生的少爷,却阴差阳错的在古代做了一代官爷的大公子,再回现代已失去所有的记忆,成了霸道多变的大小姐的保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