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73100000018

第18章 青史留名(2)

他们一同去见魏明帝,奏明此事。魏明帝虽然对管理朝政庸碌无为,但对游玩奢侈之事却兴致甚浓。他以前也听说过古代帝王出行时有一种先驱车,叫指南车。车上站着一个木人,伸臂南指,不管车子怎么转动,木人手臂总是指向南方。他虽未曾考虑过这种说法是真是假,但现在听马钧说他可以为自己造出一台来,想到自己以后也可享受用指南车开路的气派,便立即下旨命令马钧重造指南车。这样,马钧不但获得了充足的材料、上等的工具,而且由于皇帝准奏,宫廷内的能工巧匠都可以由马钧调配了。

经过马钧的苦思冥想,终于弄清了指南车的动作原理,然后开始设计机构,并画出了设计图。在工匠们的帮助下,没有多长时间,终于制成了指南车。这下,高堂隆和秦朗无话可说了。

尽管受到人们的称赞,但马钧却是一个从不爱炫耀自己的人。当时的一位著名地理学家裴秀,第一次见到马钧后,见其言语迟钝,便对人们给予马钧的赞扬不以为然。他自恃知识广博,要找马钧辩论。马钧听说后,便有意避开他。裴秀更加得意了。马钧的朋友傅玄听到此事后,便找到裴秀,对他说:“你擅长的是说话,马先生擅长的则是智巧。你用自己的擅长去攻击马先生,当然会占上风。要是你和马先生较量智巧,未必能占上风!马先生非常谦虚,不愿和你纠缠,所以一直避开你,你还不知道吗?”裴秀听后也觉得有些惭愧。

自马钧制成指南车以后,朝廷上下都逐渐佩服马钧这位很有智巧的人,“天下服其巧矣”。

发明龙骨水车

马钧虽然有许多杰出的发明创造,却始终也未能受到封建统治者们的重视,反而常常受到阻挠和蔑视,才能也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对此,马钧的好友傅玄曾慨叹说:马先生的巧,虽古时的公输般、墨翟,近时的张平子(张衡)也比不过,但公输般、墨翟为时所用,有益于世;平子虽任侍郎,马先生虽为给事中,但都没有做工官,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用人不能尽其才,实在太可惜了。尽管如此,马钧并没有过多计较,而是在完成了指南车的制造之后,便又开始了一个造福于子孙后代的构思,即要发明一种新的灌溉机构——龙骨水车。

离马钧在洛阳的住处不远的地方,有一片坡地,由于地势较高,无法引水灌溉,一直荒芜着。马钧觉得,如果能解决灌溉问题,则将是一片好菜地。由此,又萌发了他要发明新的灌溉机具的想法,并开始了对以往的灌溉工具的研究。

我国在东汉以前的主要提水灌溉工具是桔槔和辘轳。桔槔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应用,实际上它是一种利用杠杆原理的提水装置。它是在井旁支一个木架,在木架上安装一根结实的木杆,木架将木杆分成短端和长端,短端系着木桶,长端坠个石块。当桶向上提水的时候,由于杠杆和坠石的作用,便比较省力了。辘轳则是利用轮轴原理制成的一种提水灌溉工具,它特别适用于深水井。但无论是桔槔还是辘轳,都不能连续灌溉,且效率也很低。马钧在研究了原有灌溉器具的基础上认为,只有使提水工具连续动作才能提高灌溉效率。为此,他开始了新的设计和试验。经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终于制造了一种新的灌溉器械——龙骨水车,完成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一项发明。

龙骨水车又叫翻车、踏车或水车。其构造是这样的:用木板作一个长约6.6米、宽约1.32~2.31米、高约0.33米的木槽,在木槽的一端安装一个比较大的带齿轮轴,轴的两端安装可以踏动的踏板。在木槽的另一端安装一个比较小的齿轮轴。在两个齿轮轴之间安装上木链条(即所谓龙骨),木链条上栓上串板。这样,在灌溉农田的时候,就把木槽的安有小齿轮轴的一端放入池塘或河中,人只要踏动大齿轮轴上的踏板,就可以使串板在槽里运动,刮水而上,实现了将水从低处提升到高处的目的,并且可以“更出更入”,循环不息,能连续不断地提水。龙骨水车比原来的提水工具效率提高近百倍。特别是由于它的结构轻便灵巧,妇女儿童都能踏转,所以很受欢迎,并迅速得到推广应用。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提水工具。

一千多年来,马钧发明的龙骨水车,一直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灌溉工具,在我国的农村被广泛的应用着。甚至在今天,江南的一些地方仍在使用着。

马钧的一生虽有过许多的发明创造,但一直未受到当时的统治者、官府的重视。然而,他的发明却受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欢迎。后人敬仰他,称颂他为“天下至巧”。马钧已作为“巧思绝世”的机械发明家永远载入史册。

中古时代的天文学巨星郭守敬

在世界历史的中古时代,欧洲正处于中世纪时期,古希腊天文学的光辉被淹没了,天文学似乎出现了千年沉寂。当时,亚洲的中西部、埃及和西班牙是阿拉伯帝国的统治区,天文学还比较发达。而在世界的东方,中国天文学在上古时代诞生后一直沿着自己的道路独立地发展着,在这过程中出现过许多著名天文学家,本文所介绍的郭守敬则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在世界上同一时期,他的天文学成就也是极其突出的,他不愧被誉为中古时代的天文学巨星。与此同时,他还以治水方面的卓越贡献而彪炳史册。

少年显天赋

13世纪初至30年代,中国的南方由南宋王朝统治,而北方由日益没落的金朝和日益强盛的蒙古汗国统治。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年),成吉思汗之子、蒙古大汗窝阔台灭金朝,统一了中国北方。在这之前三年,即金哀宗正大八年(1231),本文主人公郭守敬出生于邢州的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县)。他出生时邢台已为蒙古汗国所辖。

郭守敬号若思,其父亲大概在他出生后不久便去世了,所以郭守敬由其祖父郭荣抚养长大。郭荣粗通五经,熟谙数学、天文、水利等多种学术,给郭守敬以深刻的影响。少年的郭守敬不爱和年岁相若的孩子们嬉戏,而热衷于读书和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据记载,他在十五六岁时曾获一幅《莲花漏图》,莲花漏是当时计时仪器壶中较先进的一种。因战乱,那时已很难见到实物,郭守敬仅凭此图加以琢磨,很快弄懂了它的原理。后来,在他31岁那年,据少年时的记忆独立研制出一台莲花漏。

郭荣有位老朋友刘秉忠博学多才,深通天文、算学、音律、术数等各种学问,受到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亲王的器重,把他留在亲王府内当谋臣。大概在郭守敬十七八岁的时候,刘秉忠回家乡邢州奔丧。3年服丧期间,他带了一位名叫王恂的少年到邢台县以西100多里的紫金山闭门读书。郭荣听到这个消息,立即把郭守敬送至刘秉忠门下进修,王恂比郭守敬略小几岁,他们两人成了师兄弟和好朋友。3年后两人的学业都大有长进,刘秉忠对他们很赏识。

大概正当刘秉忠3年服丧期间,忽必烈亲王听取了另一谋臣张文谦的意见,派良吏去治理地处南北要冲但因长年战乱而农业凋零的邢州地区。张耕、刘肃被派到了邢州,他们采取了多种措施恢复农业生产,其中整治水道也为措施之一。邢州城的北郊有3条河流顺着地势从西向东流,最北的一条河道因泥沙堆积而淤塞,河水破堤泛滥,形成一片泥淖,中间的一条连河上架的石桥都陷于淤泥中,日子一久,连桥的所在处也找不到了。张耕、刘肃打算治理河道、修复石桥,便命年方21岁、刚师从刘秉忠3年后回家不久的郭守敬负责勘查和工程的治理设计工作。郭守敬通过现场实地勘测,提出了治理设计方案。根据他的方案,官府征调400多民工,挖出淤泥,疏通河道,使3条河流各有归宿,通行无阻,连埋没多年的旧石桥也被顺利地挖了出来,重新架设在河上。去往北方的大路上,过往行人再也不用艰难跋涉于泥淖之中了,河流也得以通航,农田又得到了灌溉之利。这项工程的顺利完工,首次显示了郭守敬在治水工程方面的杰出才华。

治水专家

蒙古蒙哥汗元年(1251),蒙古王公大臣拥立成吉思汗之孙、窝阔台之侄蒙哥为大汗,于是蒙哥成了蒙古汗国的最高统治者。蒙哥把包括邢州一带的广大汉族居住地区的军政大事全部交给其胞弟忽必烈亲王掌管。为巩固自身的统治,忽必烈采取了笼络汉族士大夫阶层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方针。他召来在家乡守丧的刘秉忠。蒙哥汗三年(1253),他又让19岁的王恂担任其次子的伴读。郭守敬暂未进入仕途,他留在家乡潜心研究学问。

蒙哥汗九年(1259)秋,蒙哥汗在攻打四川合州的战役中阵亡。翌年,忽必烈在一些蒙古军事首领的支持和汉族谋臣的策划下,打破大汗应由王公大臣推选的蒙古传统,抢先自立为大汗,建都于开平(后称上都,在今内蒙古多伦县西北上都河北岸),并参照中原传统,下诏用年号纪年,这年便是中统元年(1260)。张文谦被封为“左丞”,不久又特派他兼任大名路(今河北省西南部地区)和彰德路(今河南省东北部地区)宣抚使。张文谦来到自己家乡邢州,诚恳邀请郭守敬出山做他的助手。

当时,忽必烈的军事力量主要用于蒙古族居住地区,与他的汗位争夺者阿里不哥和海都等人打内战。忽必烈十分需要一个巩固且能保障军需供应的后方。因此,发展农业生产成了大名路、彰德路宣抚使张文谦的主要任务。郭守敬认为,治水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一个根本问题。在张文谦的支持下,郭守敬在大名路、彰德路两地区的各处奔波,认真勘察河流水渠分布,仔细研究地势地形,周密考虑引哪条水、修哪些渠、能增加多少灌溉耕地的面积等问题,最后逐渐在头脑中酝酿出一套整治水利的地区规划设想。

张文谦任大名路、彰德路宣抚使仅一年左右,便奉忽必烈之召返回都城开平。中统三年(1262),张文谦向忽必烈推荐了郭守敬,称许他“习知水利,且巧思绝人”。忽必烈很快召见了郭守敬。郭守敬向忽必烈汇报了自己在大名路、彰德路两地区的水利勘察情况,提出了6条治水建议,并详细阐述了每条建议中的工程方案及其效用。这些建议的实施,将对发展燕京(今北京市)以南、黄河以北的大片地区的农田水利灌溉和水上运输带来极大的好处。忽必烈对此深感兴趣,他当即派郭守敬担任提举诸路河渠的职务,让他经办各地河道水利事宜。翌年,郭守敬又被提升为佩带银符的副河渠使。

郭守敬的6条治水建议未能一一得以实施,原因是在他的第一条建议获准付诸实施之后,朝廷又派他去执行别的任务。中统五年,忽必烈更改年号,改称这年为至元元年(1264年)。这年初夏,郭守敬被派到西夏一带去视察河渠水道。几个月后,忽必烈决定建都燕京,并将其改称为中都。接着张文谦被派任西夏地区行政长官。西夏位于沿黄河的河套平原,一向是西北重要农耕地带,很早就开凿了许多灌溉渠道,但那时这些河渠大多已年久失修。在张文谦的领导下,郭守敬以副河渠使的职衔负责筹划整修西夏古渠,计划制定后,得到许多当地官员的支持,民众也踊跃参加。不到一年时间,不仅疏浚了旧有河渠,还开辟了几条新渠,同时设计修建了许多水坝、水闸来控制和调节河渠的水量。于是这一带出现了渠水四达、稻麦丰收的景象。后来,西夏人民特意在当地建了一座生祠,来纪念他的功绩。

至元二年(1265),郭守敬回到中都,忽必烈升他为都水少监,这是掌管全国治水的中央官署的副长官。郭守敬升任都水少监时期,中都日益成为蒙古汗国的政治中心。但从华北平原利用天然水道和运河只能到达离中都四十多里的通州(今北京市通县),从通州到中都原先虽有一条运河,但因所引水源太小,流量有限,无法通航,有时甚至河水干枯,因此通州和中都两地间只能依靠陆路运输。郭守敬提出改引卢沟河之水为运河水源的方案,为防河水暴涨,还提出了开凿减弱水势的减水口的补充建议。经忽必烈批准,此计划得以实施。但在至元三年(1266)完工后,并未完全解决水路运输问题,主要原因是卢沟河挟带泥沙太多,运河上不能加设可调节流量却会阻碍泥沙冲走的水闸,同时由于引水后水流湍急,巨大的粮船无法逆流而上。但它对两岸农田的灌溉则起了很大的作用。

至元八年(1271),忽必烈建国号大元,中国历史上的元朝便从这一年正式开始起算。翌年,忽必烈将中都改称大都,成为元朝的统治中心。郭守敬于至元八年升任为都水监,即掌管全国治水的中央官署的正职长官。至元十三年(1276),忽必烈将治水部门并入工部(掌管各种工程、水利等事务的中央官署),郭守敬被封为工部里的高级官员工部郎中,仍分管河工水利事务。郭守敬在任都水监和工部郎中任内,做了大量工作,勘察和治理过的河、渠、泊、堰以数百计,他还奉命沿着黄河和黄河故道测量地形,掌握了黄河以北纵横数百里地区内地势的起伏变化,并绘出地图,注明情况。

在长期负责河工水利工作中,郭守敬逐渐形成了地形相对高度的概念。元代齐履谦著的郭守敬传记《知太史院事郭公行状》中说,郭守敬“又尝以海面较京师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地形高下之差”,即尝试拿海平面作标准来比较大都到汴梁不同地方的地势高低之差,这是当今地理学中“海拔”概念的最早应用,也是他长期水利工作中的一项创造性成就。这一概念的提出远比西方为早。

同类推荐
  • 表观遗传学:如何增强你的基因,造就完美宝宝

    表观遗传学:如何增强你的基因,造就完美宝宝

    本书将为那些打算通过卵细胞或胚胎捐赠方式获得孩子的女性答疑解惑。如何最大程度增强自己的优秀基因,让它们得以延续,造就完美宝宝。
  • 前沿:科学发展最高点

    前沿:科学发展最高点

    很久以前的人类是用腿来赶路的,后来马代替了人腿,但是,大概是因为马爱使性子,还必须喂饲料,很麻烦,所以人们萌发了以机器代替马匹的念头。1790年,法国人西哈发明了一辆双轮木马,轮子虽然能转,可是仍然要用两只脚轮流蹬地,使木马前进。这个木马可以说是自行车的雏形。
  • 科技失控:用科技思维重新看懂未来

    科技失控:用科技思维重新看懂未来

    所谓科技思维不是能读懂多少新兴科技名词,而是能够对科技进行立体的思考与辨识。我们生活在技术潜力超乎寻常的年代。从纳米技术到合成有机物,新技术带给人类翻天覆地的变化。技术的潜力令人惊叹也令人畏惧。无人机和新的智能手机一样可能轻而易举引爆炸弹,3D打印既可以制作工具也可以制作枪支。超级计算机能轻松管理个人档案也能易如反掌导致华尔街崩溃。但是新技术无法回答如何解决这些技术所引发的道德问题和投资风险。作为未来科技领域权威的道德和伦理研究者,瓦拉赫在《科技失控》一书中,探讨了作为技术的发明生产者和消费者如何应对飞速的技术发展所带来的道德模糊问题。
  • 宇宙未解之谜

    宇宙未解之谜

    仰望苍穹,环顾四野,人们看到的是苍茫辽阔而没有尽头的空间,这个空间被人们定义为“宇宙”。关于宇宙,《淮南子》中有语:“上下天地为宇,古往今来曰宙。”即是说宇是指空间,宙是指时间。人们置身于“上下天地”中,但是却总是无法真正地看清宇宙的真面目。人们对宇宙的探索经过了漫长的过程。最早的探索,表现在美丽的神话故事当中。中国的“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都是描述天地如何形成的故事。而在西方文明当中,上帝六天创造世界的故事也被世代流传,并且曾经被认为是世界的开始和起源。随着人类文明智慧的发展,人们开始掌握一些自然的规律并且学会利用这些规律。
  • 实用节日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实用节日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我历史悠久,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中国文明的博大精深育化出丰富多采的民族节日。这些节日主题不同,特色各异。
热门推荐
  • 跨越南北飞向你

    跨越南北飞向你

    几十年前,一个借腹生子的预谋,改变了两个女人的命运。几十年后,两个男婴的命运,错落了两个女人的传奇。一对姐妹花,一对兄弟,一份爱恨情仇。生活所有失去的和得到的,都带着某种程度的必然。
  • 我的续命系统

    我的续命系统

    带着系统重生在平行世界成为超级富二代!本想当一个混吃等死的小纨绔,奈何被系统逼成了无所不能的当代第一人!他是超级富二代,他是史无前例的高考满分状元,他颠覆了网文界,他改变了娱乐界,他吊打了文学界!他打破了时代潮流的格局,他缔造了一个全球风靡的繁华时代!他还用一种别开生面的方式成为全球首富!路人:“他不是在装逼,就是在装逼的路上!”全世界:“赵公子,咱们能不能低调点?”赵小草:“我也想低调,可实力不允许啊!”
  • 我在豪门修文物

    我在豪门修文物

    方家灰老鼠般的二小姐被嫁出去守活寡,绝对是物超所值、皆大欢喜。绿松、蜜蜡、砗磲、玛瑙是嫁妆,不值钱?方二小姐敢吱一声吗?婚期未到,丈夫荣耀归来,左手是豪门小娇妻,右手是襁褓小宠儿,方二小姐从守活寡变为下堂妇。娘家嫌丢人,夫家嫌碍事,方二小姐做起老本行。破损的字画、裂口的瓷器、损毁的青桐……捡漏捡到手软,数钱数到手抽筋。宋代珍品字画舍不得卖;白釉印青花大瓶是心头好;紫檀浮雕屏风、彩绘乐舞陶俑、鎏金银瓶、铜奔马……身为天才修复师,再多的宝贝她只进不出。蒋大少指着方棠挂脖子上的玉坠;戴着蒋家长媳的信物,蒋家百年来的收藏品随便挑。方二小姐一脸蒙圈,这不是当初补偿费?
  • 历史的底牌

    历史的底牌

    从秦始皇身世的由来,到传国玉玺的下落之谜;从宋太宗弑兄悬案,到雍正帝暴卒之谜……本书汇集了大量历史上悬而未决的悬疑谜案,作者在综合历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还对诸多民间的秘闻传说进行了整理,试图将历史研究的科学性、知识性、探索性同民间传说的趣味性融为一体,充分汇集关于历史悬疑的各种说法,给出独到见解,让你在前人众说纷纭的观点中拨开历史的迷雾,探究历史的真相。
  • 北大人的社交课

    北大人的社交课

    《北大人的社交课》就是一部帮人成长、助人成功的实用交际学,它摆脱了冗长的理论带来的无益的教条和说教,也避免了因过于实际而产生的人情冷漠、“厚黑”当先的消极影响,着重于与人交往的思路和方法,是一本有样可学的社会实用手册。
  • 别怕!学霸我来罩着你

    别怕!学霸我来罩着你

    封璟二十五岁的时候就明白,自己永远走不出那段青春。就好像所有人记忆里都拥有的盛夏,蝉鸣和微风,以及那些飘荡在教室操场的笑声。忘不掉、摸不到、到不了,于是在余生里,一遍遍地温习。也许青春是一群人的成长,也是他们一双人的情深。
  • 神话青云

    神话青云

    你好,我是步青云!冥冥之中自有天数,是你的终究是你的!这是懵懂少年征战诸天的故事!
  • 古装一姐:穿到大周做提刑

    古装一姐:穿到大周做提刑

    被雷劈,被电击的穿越剧她演过不少,没成想只是借酒浇个愁,就莫名其妙穿越啦!而且还穿成最低配的奴隶,去伺候缺心眼的少爷就算了,成天和命案搅和在一起,几次三番差点把小命给丢了。为了给少爷收拾烂摊子,她是文能行医治病,武能制造枪炮,总算把小命儿给保住了。…圣旨赐婚,成了少奶奶,御夫之术现在修炼为时不晚。“三从四德相公可都记熟了?不但要牢记,重点是要运用,知否?”少爷:“娘子放心,秒懂。我来伺候娘子换上官服我们一道去审案。”…情敌来犯,论演技能赢她的还没在大周出现过。莲花妹妹:“哥,她欺负我。”“相公,都是我的错,要不让我离开这个家。”少爷“还不快给你嫂子道歉!”
  • 魂寻躯

    魂寻躯

    叛逆的青春,在阳光下形成狂风暴雨,虽然雨后的彩虹格外绚丽,但是你曾伤过的人,可曾安好?
  • 我追你到老

    我追你到老

    “你爱过一个人吗?”“没有”……她身披大红嫁衣嫁与他人,陈生是该认天命,就此归隐。还是提三尺剑,入宫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