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9700000018

第18章 佛法的传布(4)

汉末三国时代的译经僧中,最著名的是来自交趾(祖籍康居)的康僧会,他对江南佛教的传播影响极深。我国僧侣最早前往西域求法的是朱士行,他从于阗抄写胡本的《大品般若经》九十章,嘱咐弟子带回洛阳,经由竺叔兰与无罗叉译出,称为《放光般若经》。这部经在东晋时代被普遍研究。晋代译师中,译经数量最多的,首推西晋的竺法护,共译出大乘经典一百五十四部三百零九卷,译出时间在265—274年间。竺法护在286年译出《正法华经》,于是有观音信仰的兴趣。

第二期,译经高僧不是来自西域,而是从印度来的。他们不但精通梵文,而且兼通汉文。诸译师系统地介绍佛经,分判不同宗论著作,逐步厘定各种义理的汉译名词用语,并且确立了特有的翻译文体。他们的文体不求华美,但求切合原意,这是汉译经典的大幅进展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鸠摩罗什、佛驮跋陀罗、真谛等人。

第三期的译经事业,与前两期最大的不同,在于这一时期是由中国高僧所主导,为佛教经典的汉译与宗派的建立缔造了佳绩。典型代表是玄奘及义净两位高僧。他们曾在印度居住十几二十年,不但精通梵文,佛学造诣更是博大精深。此外,善无畏、不空翻译大量的密宗经典,也是这一时期的特色。第三期不仅是国人译经达到巅峰的时期,同时也是佛教的全盛时期。此后,一直到宋、元为止的译经事业,都可视为唐代译经制度、组织与规模的再发展。

佛教经典的汉译事业为我国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促进佛法的弘传,同时也充实了中国文学创作的内涵。富有文学价值的佛教经典极多,如竺法护译的《普曜经》描写佛陀的生平事迹,是一部极好的传记;鸠摩罗什译的《维摩诘经》就像一出趣味横生的舞台剧;《法华经》更是一部饶富文学意味的经典,采用许多譬喻故事,阐扬佛法妙义;昙无谶所译《佛所行赞》,是佛教诗人马鸣的杰作,采用梵文韵体叙述佛陀一生的故事,全篇共九千三百句,四万六千余字,是一部长篇的叙事诗,堪称印度佛教文学的空前巨著;另如宝云译的《佛本行经》,以汉语四、五、七言格律合用,文字尤显生动精彩。

03.译场的发展历程

早期的佛经翻译,多属私人自行翻译,并没有一定的人众共同参与的译场组织。例如从东晋到隋代之间,就是私人相约对译,由于规模组织很小,限于人力、财力,往往只能译出小品小本的经典,并无系统可言。

后来发展为公立译场,由国家广罗人才,逐渐成为专业工作。苻秦之时,道安大师在长安所主持的译场,已受国家重视。鸠摩罗什在“逍遥园”,集合僧众数百人共襄译事,这是国立译场的开始。北凉“闲豫宫”译场,设于姑臧,由昙无谶主持。在鸠摩罗什前后来华的译经大师,他们主要目的是在弘法,为了弘法的需要而翻译佛典,因此,在当时就是讲经形式的译场。

入唐以后,由于译经方式大幅度改变,参与译场的高僧大德人数大为精简,是属于专家组成的译场。唐代国立译场的制度,已渐完备,分工精细,设有译主、笔受、证义、润文等各种职掌,立有译经的规则与方法。

在翻译的过程中,需对译文进行讲解与讨论,反复钻研,使翻译和研究相结合,促进了译经事业的更进一步发展。例如慈恩寺的译场,往往动员好几十个译经大师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翻译之时,最低限度要经过六种不同程序:资料的选择、意义的翻译、文字的记载、文字的修正,再与原典校勘,最后,还需透过文学家的鉴定、审核,才算是完整的作品。

到了宋代,太宗在太平兴国寺西侧建立译经院,当《开宝藏》雕造完成后,太宗即敕命在译经院的西侧创建印经院,开始印刷大藏经。此时,佛典的翻译、雕版、印刷、裱册和流通,成为北宋的国家事业。

04.译场组织与人事

从历代译场组织与分工内容来看,早期较为粗疏,晚期逐渐细密,经过调整改进,时代越晚,分工越细。下面以太平兴国寺的译经院为例,来说明一下译场的设备组织与工作职掌的情形。

译经院由三堂组成,中央为“译经堂”,东序为“润文堂”,西序为“证译堂”。每堂各有精密的分工:

第一,译主。居中央正座而面朝外,宣读梵文,是译场的灵魂人物,负责主持译经工作,又称主译。他必须熟谙三藏,尤其精通他所要翻译的佛典。

第二,证义。坐在译主右边,伴同译主评量梵文。

第三,证文。坐在译主左边,当译主高声宣读梵文时,注意倾听,纠正错误。

第四,书字梵学僧。审慎倾听梵文,写出同音的汉语。

第五,笔受。将梵音改译成汉语。笔受必须精通梵汉两种语言,同时具有高深的佛学造诣。译经时,先由书字梵学僧用汉文音译,再由笔受意译成汉文。

第六,缀文。将已汉译的梵文连缀为通顺的汉语。

第七,参译。参酌梵汉两种文句的异同,避免产生矛盾。

第八,刊定。校订经文,删修冗长的文字。

第九,润文。坐在南面,参详经义,润色字句,兼管译场的僧众。

第十,梵呗。将译好的经典仿照梵音唱念一遍,修改音节,使人听来和谐悦耳。

初期译经事业,一部经典自开译到最后的校勘、定本为止,才算大功告成,译场即可“解座”,也就是解散译场。如果是新译的经典,则由信徒抄写,或雇人抄写,以便流通。到了唐代,译经成为国家事业,及大藏经编订之后,又多了“缮写进内”、“钦定入藏”两道程序,就是由监译大臣将新译的经典献给皇帝御览,再经皇帝钦赐,将经典编入大藏经之内,才对外流通。

宋代的译场组织,经过不断演进而逐渐达到完备的形态,具有极高的工作效率,所以宋代的译场制度也为中国译经事业创下不少佳绩。

05.五失本,三不易

随着译经事业的演进,道安、彦琮、玄奘、赞宁等祖师,为适应佛教发展时代的需要,提出不同的译经原则,广为历代译经师所遵循。

“五失本,三不易”,这是道安大师首先提出,在译经时应予避免误导的五种情形,及佛典翻译本质上的三种困难,详载于《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抄序》文中。

所谓“五失本”,就是将原典翻译为汉语时,有五种情况易于失去本意:

在语法上,原典和汉文结构不同,所以在汉译时有语序变更的问题。

原典的文字本是质朴无华,而中国人一向喜好文饰,所以汉译时会因修饰而失去本意。

原典常有同类语词反复重述的情形,翻译时容易被随意删削,所以会失去本意。

原典经文中,常附有说明的文字,汉译时若被任意删除,会失去本意。

原典在说完一事再接叙他事之时,常有重复前述文词的情形,汉译时多省略重复的部分,所以会失去本意。

所谓“三不易”,是三种不易翻译的情况:

佛经是依当时的风俗、语言等而说的,但物换星移,时俗全然不同,要使经文变为适合现代人阅读的文章,不容易。

圣贤所说深义,历经千年百世,要使末世凡夫理解,不容易。

佛经是由大迦叶、阿难等具足神通的大阿罗汉结集而成,现在要由千年后的凡夫来传译,不容易。

生在乱世中的道安大师不只学养具足,而且高瞻远瞩,见地超凡,他对佛经翻译的主要立场是,不失原典的本旨,一心要使译文的文字契合经典的内涵。

06.八备十条

跨越北朝、隋朝两代的彦琮大师,是第一位将译经理论写成专文的人。他精通梵文,因此主张直接研习梵文佛典,但为了普及佛教,梵文佛典仍有翻译的必要,故提出翻译人才应具备“八备”的条件。道安大师在“五失本,三不易”之中,已大略说明了梵文的体制,但彦琮大师认为仍然不够完备,所以在《辩正论》中又重新拟定“十条”要例。

《辩正论》述说八备的内容:

一备:“诚心爱法,志愿益人,不惮久时。”“是说译经者首先必须心诚意正,具足恒心毅力。”

二备:“将践觉场,先牢戒足,不染讥恶。”“是说从事翻译工作之前,必须先持守良好的戒行。”

三备:“筌晓三藏,义贯两乘,不苦暗滞。”“译经的人才,理所当然要博通大小乘的经、律、论三藏。”

四备:“旁涉文史,工缀典词,不过鲁直。”“是说除了佛学素养之外,还要旁及各种文史领域。”

五备:“襟抱平恕,器量虚融,不好专执。”“在人品器识方面,要有宽宏的胸襟,才能不偏不执。”

六备:“沉于道术,淡于名利,不欲高炫。”“乐好佛法而淡泊名利,也是先决条件之一。”

七备:“要识梵言,乃闲正译,不坠彼学。”“对于原典的梵文或其他的胡语,必须精通娴熟。”

八备:“薄阅苍雅,粗安篆隶,不昧此文。”“是说译经者对于传统的文字学,乃至书法等,也应略知一二。”

由上可知,八备所谈,偏重于译场工作人员的选拔标准。

《辩正论》述说十条的内容:“字声、句韵、问答、名义、经论、歌颂、咒功、品题、专业、异本。”

07.五种不翻

译经生涯长达十九年、译经卷数多达一千三百余卷的玄奘大师,因鉴于旧译时代注重文采而不忠于原典的缺失,立下严谨的译经理论。总结他的看法,可归纳为下列三点:寻求完整版本;绝对忠于原本;强调五种不翻。

其中的“五种不翻”,就是他主张译经时,有下列五种情形不予意译,仍保留原音,进行音译。

秘密故不翻:如诸经中的陀罗尼,本是诸佛秘密语,微妙深隐,不可思议,因此不予翻译。

含多义故不翻:如薄伽梵一词,兼具自在、吉祥、炽盛等多种含义,如果任意择译,必然有所偏失。

此方无故不翻:如阎浮树,产于印度等地,为我国所无,因此保留它的原音。

有古译故不翻: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但自古以来已习惯译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且也广为人知,因此保留前人的译法。

令生善故不翻:如般若一词,可以让人心生信念,如果译为“智慧”,恐生轻薄,因此以尊重故不予意译。

08.新意六例

正值译场组织巅峰时代的北宋佛学史家赞宁,虽未直接参与译经工作,但他检讨前代几位译经大师的译经理论,就梵语、胡语、汉语等问题深入研究,自创译经“新意”,一共六例,载于《宋高僧传》卷三。说明如下:

译字译音:分为译字不译音、译音不译字、音字俱译、音字俱不译等类。

胡语梵言:说明原典有西域胡语与印度梵语的区别,梵语又有五天竺地域之别,而各地胡语也不尽相同。

重译直译:直接从印度梵语译成汉语的,称为直译;而由梵语先译成胡语,再翻为汉语的,称为重译。又译者来华途中,经历诸胡国时所译的经典,译语之中常夹带胡语,这种情形,既属直译,亦属重译。

粗言细语:印度的语言,有平常使用的口语,与典正书写的文言,佛陀说法时大多采用口语。佛陀的语音又可分为两类:分明典正的全声,即细语;不分明讹僻的半声,即粗语。

华言雅语:译成的汉语也有雅俗之别。

直语密语:梵语之中,涉俗者为直语,涉真者为密语。

01.大话寺院

佛教僧尼修行弘法的地方,通称为“寺院”;禅宗则称为“丛林”。“寺”原为我国古代官方接待四方宾客的官署,如鸿胪寺、太常寺等。东汉永平年间,西域僧人迦叶摩腾与竺法兰来到中原,初时便是招待他们住在鸿胪寺,后来汉明帝敕旨兴建白马寺,明令该寺为迦叶摩腾与竺法兰的安居处所,后代僧尼的住所因此通称为“寺”。

所谓“院”者,原亦指官舍,后因唐高宗敕建大慈恩寺作译经院,于是成为佛教建筑物称“院”的滥觞。“院”一般较侧重文教事业,如讲经院、译经院等。

在印度佛陀时代,最初称寺院为“精舍”,例如设于中印度王舍城的竹林精舍与舍卫城的祇园精舍,便是佛教最早的寺院;由于当时精舍大都建筑在都城郊外幽静的林地,故又称“兰若”,意即寂静之处;又称“伽蓝”,意指僧众所居的园林。直到后世,一般以一所寺院的完成必须具备七种建筑物,特称为“七堂伽蓝”。

寺院具有弘传佛法的功能,佛陀住世时,讲经说法的地方称为“讲堂”;讲堂本为寺院的建筑物之一,犹如今之教室,佛在世时祇园精舍便有七十二间讲堂,可见广建讲堂本为佛陀所倡导,后世则直接指称寺院为讲堂,讲堂于是成为寺院的别称之一。

寺院也是修行佛道的所在,因此又称“道场”。隋朝时,炀帝曾经下诏,明令天下的寺院改称“道场”,并将宫中行佛事的场所称为“内道场”,或称“内寺”。

寺院又称“招提”,源于北魏太武帝始光元年(424年)造立伽蓝,称为“招提”,意为四方僧房,也就是指自四方来集的各方僧众均可宿的客舍;后来称僧团所共有之物,可供大众共同使用者为“招提僧物”,或“四方僧物”。

又有将佛教建筑概称为“浮屠”者,后来渐转为专指高塔而言。也有称为“刹”者,因一般有于佛堂前立“刹”的风俗,故称寺院为“寺刹”、“佛刹”、“梵刹”、“金刹”或“名刹”。

02.佛寺建筑

有寺院就有信仰,佛教借着寺院安僧办道,弘法利生。欲得佛法常住,必须建筑佛寺。

同类推荐
  •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

    本书系统介绍了伊斯兰教的信仰、教派、教义、经典、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当代伊斯兰教的发展状况、各种宗教改革运动等。
  • “去极端化”理论读本

    “去极端化”理论读本

    本书不仅通过梳理人类文明和宗教特别是新疆伊斯兰教的历史演变,向广大读者普及正确的宗教知识,树立正确的宗教观,还通过分析国际宗教极端主义、新疆宗教极端主义的根源、特点和影响,帮助广大读者认清宗教极端主义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因而对于进一步加强新疆地区思想文化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 禅学与净土

    禅学与净土

    《禅学与净土》主要讲述禅学,禅与现代人的生活,禅堂的生活与清规,禅者云游与参访,从风趣洒脱谈禅宗的人物,从教学守道谈禅宗的特色,从衣食住行谈禅宗的生活等等。星云大师,1927年农历七月二十二出生,原籍江苏江都,为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代传人。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 金刚经鉴赏辞典

    金刚经鉴赏辞典

    《金刚经》是印度佛教发展的产物,由于该经阐述了大乘佛教思想的核心内容,登上佛教舞台后迅速流传,影响十分巨大。唐太宗曾让玄奘依梵本重新翻译,并将新译本发布全国。唐玄宗为推行三教并重政策,在各教中选出一部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亲自注释后颁布全国,其中佛教选的就是《金刚经》。本书的主体部分由经文、注释、译文、赏析及评赞五部分组成。附录收录了两篇作者的研究成果,一是对《金刚经》在印度和中国历史上的流传以及各种不同文本进行介绍;二是对《金刚经》六种汉语文本进行比较分析。使读者能够对《金刚经》的基本情况有总体的把握。
热门推荐
  • 拼心少女

    拼心少女

    梁绯女自小都是那样的胆小,可胆小的她,又偏偏获得了一双“伪阴阳眼”,从此,斩妖魔,除鬼怪,没法子,必须得做啊
  • 小子,别动我的车

    小子,别动我的车

    一个爱车如命体力强悍,一个风云一时却遭人暗算,一次偶然间的事故将两人拴在了一起,女人,你只要保护我,我就能给你一切!!!
  • 重生之鬼镰王妃

    重生之鬼镰王妃

    当朝右相宫政风可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声望权势滔天,因为储位之争,将这个历来遵纪守法的好官员牵扯进来.一场刻骨铭心的爱念,一段坚如磐石的誓言,一碗令人心碎的断肠散,无不将一个可怜女子打入万劫不复的地狱。因为不甘死去,太多的怨恨积累,让已死的女子凝魂‘重生’。至此,凤翔国的命运无意中与她挂上的钩;为真正重生,女子不得不相信熟悉而陌生的和尚,投身入石玉盘。再度醒来,她回到了十五;这一世,她必将活出一个不一样的人生!没曾想,她的夙愿竟真的成真?庶姐是她,她是庶姐,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宫婉心?因着将石玉盘吸进肚内,她得到了一种特殊能力——控火,同时,也将她的魂魄误打入了别人身体中。至此,凭借一缕星火,化生夜魅,一一报复欲要加害她们的人,却不曾想,这一无意的举动,到教她成为世人眼中杀人不眨眼的‘鬼镰’。这色彩般的人生她已经尽量压抑,谁曾想,从一开始,就注定她桃花不断。妖邪美艳,温润似玉,沉稳内敛,放荡不羁,邻家哥哥,到底,谁才是她的归属。———————————————————————————————————————此文相之于蛇蝎,大纲变了很多,不知道亲们怎么想,若是看过妞儿旧文,就知道这是蛇蝎改的,凡是看过或者没看过的亲,多多支持妞儿!———————————————————————————————————————!喜欢看爽文的亲,喜欢看女强的亲,请放心进吧!绝不坑哟!妞儿是东山再起的哈。嘿嘿.别忘记点一下【加入书架】,收藏哦~你的收藏、点击、评论、票票和钻钻鲜花,都是妞儿前进的动力!*【声明】1.本文故事纯属虚构,求的是内容精彩,不求过考究。2.不喜欢的亲,请点右上角小叉。作者非玻璃心,接受一切以尊重和善意为前提的意见和建议,但辱骂和人身攻击的评论,将一律做删评和禁言处理,谢谢。*最后,祝大家看文愉快!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XX千金(完)

    XX千金(完)

    一句话引发的‘桃花案’!一夜之间变成XX皇帝的独生女儿,在无数XX枭雄碾转彷徨。到底是谁才是她厮守终身的那个男子?他,冷斯宇,野心勃勃的一方霸主,邪魅狡诈,温柔地接近,究竟是爱还是利用?他,华小无,一个聪明而又玩世不恭的少年,自问没有那个女人可以栓得住他的心,挑逗她,究竟是玩笑,还是真心?他,慕容泽,温柔多金的他,淡然微笑的他,只有他能够给她最安全的幸福,然而,他们的身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剃头匠

    剃头匠

    我的爷爷是民国时期远近闻名的剃头匠,江湖人称“阎罗剃刀”,自从他金盆洗手后,就把剃刀封了起来。但是随着他的离世,这把剃刀重现天日,引发了一个家族的血雨腥风。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鬼案

    鬼案

    周道沣在归安接任知县的头一桩案子,就使他这个父母官的前程面临岌岌可危的处境,最初,当柳府的管家击鼓鸣冤时,周道沣全然没有想到在这一纸状子后面所牵扯到的复杂背景。六月四日那天,是柳府太夫人的忌日,大小姐柳含春由两个丫鬟陪伴,前往镜缘寺进香。那镜缘寺是一座有着二百余名僧人的百年古刹,香火极盛,法事兴隆。那柳大小姐是归安城有名的美人,月貌花颜,莲步生香,又在怀春妙龄,归安名士,无不思之诱之。柳老员外平日恐惹口舌,向来不允掌上明珠轻出门外。
  • 言晓羽的高中生活

    言晓羽的高中生活

    略微微有偶像剧情,男女主的虐恋。好像跑偏了,继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