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5200000006

第6章 到苏区去(1)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使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中国大革命彻底失败了。蒋介石、汪精卫之流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中国革命转入低潮。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他们高举起革命的大旗,举行了武装的抵抗,在中国的广大区域内,组织了人民的政府,实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创造了人民的军队——中国红军,保存了和发展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一条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到1930年,农村红色政权已遍布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西、广东、河南、安徽、浙江等许多省份,红军发展到十万人。中国革命出现了较好的形势。

面对这种形势,蒋介石非常恐惧,一心要拔掉这颗眼中钉。于是就从1930年11月底开始,发动了对苏区的多次大规模军事“围剿”。中国共产党由于受到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严重影响,虽然取得了一至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但第五次反“围剿”却付出了沉重代价,最终失败了。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逐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中国共产党人和工农红军以顽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到达陕北。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在陕北,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国的大旗,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推动了全国抗日民主运动。

由于中国共产党的这段历史本身就跌宕起伏,更由于国民党的严密封锁、造谣污蔑、恶意诽谤,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重大活动和正确主张一直不为外人所知,即使略知一二的人也是道听途说,不知真相。因此,外人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褒贬不一或兼而有之。有人宣称,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只是“土匪”。但也有人认为,由于对共产党和红军的活动缺少第一手资料,过早地下结论是不公正的。

随着对中国感情的日益增强,斯诺密切关注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他从佩弗、比森等人写的材料里得到一些“极零碎、粗糙和不可靠的”情况。1931年,他还在印度零碎地读了些恩格斯、列宁等人的著作。斯诺在他的第一本书《远东前线》中试图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作些评价,把党在农村根据地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称为“农村共产主义运动”。他认为,“从一九二七年起农村共产主义运动的不断发展是很容易理解的”,“共产主义在中国中部的进展,是历史上最惊人的群众运动之一”。共产党取得成功的真正基础,在于它的主张符合人数众多的无地农民和贫民的愿望,“红军每到一地,总能赢得农民的支持”。

斯诺清楚地知道,由于“国民党不能实现自己的诺言”,它越来越失去人民的信任,而共产党却得到越来越多的拥护者。1935年,斯诺在给他哥哥霍华德的信中说:“中国的真正革命和世界其他地方的革命一样,只有在没法解决活不下去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假如你来中国,将会看到中国红军和美国选举有很多相似之处,当然从表面上看它们是不同的。假如你像我一样长期留在中国,你会发现这场革命仅是民众的历史性要求的一种表现。他们长期受压迫和受歧视,现在他们的愤怒像火山一样爆发。这就是人民推翻统治者。”

这一时期,斯诺看到的有关共产党的材料都是第二手的,有不少西方人和他有相似的见解。他们一方面认识到“共产主义在中国不再是危言耸听的幻觉”,有其合理性;一方面又受到国民党宣传的影响。如斯诺在指出“共产党破坏了腐败的旧社会残余”的同时,还认为“共产党破坏了不可计数的财产”,“农民运动迄今取得的成就主要是破坏性的”,“共产党可能永远不会变强大”。斯诺总结说“中共在继续发展,城市知识分子对它的同情也在增长。但这一运动只有激情,并不具备足以团结和领导全国的能力、知识和政治组织。迄今为止,它的胜利可能只意味着暴民政治的胜利。看来它缺少意识形态方面的背景和有素养的领导人。”

不管怎样推测、分析、总结,斯诺无法回答别人所问的和自己所想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中国红军是不是一批自觉的马克思主义者,服从并遵守一个统一的纲领,受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指挥呢?共产党人自称反帝反封建,为争取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而斗争,南京却说他们是流寇,孰是孰非呢?

蒋介石不断地大规模地逮捕和屠杀共产党人,为什么还有成千成万的农民、工人、学生、士兵参加红军,拥护共产党呢?

中国共产党人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共产党人一样吗?他们懂马克思主义吗?他们是“莫斯科的工具”,还是独立的政党呢?

红军战士那么顽强、勇敢、不畏困难、不畏生死,在封锁、缺盐、饥饿、疾病的条件下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的希望、目标、理想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领导人是谁?他们是不是对于一种理想、一种意识形态、一种学说抱着热烈信仰的受过教育的人?他们是社会先知,还是只不过为了活命而盲目战斗的无知农民?例如毛泽东,南京通缉名单上的第一号“赤匪”,蒋介石悬赏25万银元不论死活要缉拿到他,他是怎样的人呢?那个价值这么高昂的东方人的脑袋里到底有些什么名堂?或像南京官方宣布的那样,毛泽东真的已经死了吗?……还有其他许多红军领导人,多次报道已经毙命,可是又在新闻报道中重新出现,不但毫毛无损,而且仍旧在指挥新的军队和国民党对抗,他们又是些什么人呢?

红军为什么不攻占大城市?在农民占人口80%的国家搞革命,谈得上“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吗?

共产党的妇女真的像国民党所说的是被“共妻”的吗?共产党人怎样恋爱、娱乐呢?

红军没有工业,他们的机器从哪里来呢?

共产党是真正抗日的力量吗?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军事和政治前景如何?它将怎样发展?能成功吗?一旦成功,对中国本身会产生什么影响?对日本意味着什么?对英、美又会意味着什么?

百思不得其解。“唯一的办法就是到那里去一趟”,斯诺这样想。

斯诺写完《远东前线》一书后,开始认真考虑访问红色根据地的时间。1932年结婚时,斯诺曾告诉一位朋友,他准备从上海的地下党组织那里弄张访问中国苏维埃的“护照”。他说:“我几乎要成功了,但在最后时刻我联系的共产党人……失踪了,我再也没有办法和他联系。”

与此同时,斯诺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的材料。1934年,斯诺接受美国一家出版公司预付的750美元,答应在1934年底以前写一本关于红色中国或其他题目的书。这就促使斯诺更加急于要到苏区去搜集材料。但那时,蒋介石正对苏区进行大规模的“围剿”。10月,红军进行了历史性的大转移,去苏区的可能性更小。

一二九运动后,一大批青年学生涌向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大转移后唯一的聚集地——西北。在他们的鼓舞下,斯诺去苏区的愿望更加迫切。他找到一个姓俞的青年作中间介绍人。俞的英文名叫戴维,他就是中共北平地下党的负责人黄敬。后来俞要去天津,斯诺夫妇给他一套服装。临行前,俞告诉斯诺可以跟一个叫凯·维的先生进行访问红色根据地的联系。斯诺后来知道,凯·维就是刘少奇,他当时是中共中央北方局负责人。由于种种原因,斯诺在1936年初访问苏区的愿望没有实现,他只得耐心等待。

那时,国民党把苏区封锁得比铜墙铁壁还要严密。外面风传去苏区的没有一个活着回来的,但斯诺不惧怕。1936年5月,斯诺去上海找宋庆龄、鲁迅、路易·艾黎、史沫特莱,希望通过他们得到访问红色根据地的机会。

机会终于来了。斯诺的一个朋友告诉他,宋庆龄女士作了安排,他可能有办法进入苏区,必须立即动身。直觉告诉斯诺,这是千载难逢的时机,稍纵即逝。去,坚决去,在这些年的国共内战中,千千万万的人已经牺牲了,只要能探明事情真相,掉脑袋的代价不算太高。做出决定之后,斯诺得到一封用隐形墨水写给毛泽东的介绍信和半张名片,仅此而已。

同类推荐
  • 人民领袖毛泽东

    人民领袖毛泽东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从参加中共一大到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他的一生见证了中国人民从黑暗的旧社会走向翻身当家做主的艰辛历程。本书从历史角度,系统介绍了毛泽东的革命生涯与人际交往。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毛泽东的工作、学习、品德、性格、情趣,及其思想的发展轨迹,通过毛泽东与各种人物的密切交往,体现了一个革命家的博大胸襟、肝胆照人、尊敬谦和、勤俭廉朴,献身革命事业的崇高精神。
  • 诺贝尔(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诺贝尔(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科学大奖。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世人皆知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本书介绍了诺贝尔的传奇人生。
  • 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

    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

    《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是一本值得广大读者阅读的优秀传记作品。传主叫常书鸿,是中国油画艺术的开创者,享誉世界的敦煌学家。长期主持敦煌研究院,也是九三学社的创始人之一。《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是常书鸿的自述史,回忆了他一生的坎坷经历,记叙了他苦学绘画、留学法国、守护敦煌的诸多经历。
  • 超越百年的人生智慧:周有光自述

    超越百年的人生智慧:周有光自述

    本书是当代著名学者、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的自述文集。包括“百岁口述传记”、 “记忆的碎片”、“ 回顾语言学界往事”、“ 我和语文现代化”等几部分,自述性质的序言、后记、谈话等也都一一辑录,酌情编入。本书系周有光先生自述文章在海内外的第一次系统结集。
  • 超越东西方:吴经熊自传(思想文库·《宗教与思想》丛书)

    超越东西方:吴经熊自传(思想文库·《宗教与思想》丛书)

    吴经熊是一位跨越东方和西方文明的奇才。他于1950年写的自传中,谈论了基督徒与中国文化的对话、西方的诗与精神生活、佛教与内心的反思等话题。他以娴熟的西文流畅地阐述中国思想,本身就体现出一种中西合璧、天衣无缝的和谐境界。
热门推荐
  • 男生隔壁是女生

    男生隔壁是女生

    本书讲述的一个妙趣横生的故事会让你领略到住校也是一种乐趣哦。寝室生活是做学生不可避免的,当男生住在女生的隔壁,会发生什么呢?整本书友情爱情穿插而行,即不交叉也不矛盾,连贯性强,十分精彩……在住校的过程中,我们成长、我们相识、我们长大,整本书友情爱情穿插而行,即不交叉也不矛盾。连贯性强,看到最后却会让人轻松一笑。
  • 轮回之临

    轮回之临

    轮回之法则,轮回一族,传承万世!他誓要执掌轮回,成武道之巅峰,震铄古今!天降轮回圣子,少年的道路,很长,很长……
  • 跟帝王学用人

    跟帝王学用人

    人的一生如此的苦短,然而去总有那么多责任、使命,生存的压力像大山一样压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上,何苦为一些不乐意的事而踌躇不前呢?耿直固然显得鲁莽,但往往有时却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可以帮你摘掉那层早就不应戴的、伪善的、令自己总是难以快乐地生活的假面具。从这以后,你就自然可以轻松地做人,洒脱地处世。在人际关系日益复杂、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若能找到一个做人处世的最佳方式,也就找到了一条通向成功人生的捷径。其实,做人轻松一点,就是当今社会快乐做人,明智处世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成事手段,更是现代人享受美好生活的诀窍。本书从待人处世的多个方面进行入手,谈到了人品、心态、胸襟、见识等做人的素质和原则问题,做人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是一个永远的难题。相信能给那些在生活中抱怨的,为种种意想不到的事情而烦恼的,不能够满足于本可以改善的不理想现状等的人们一些帮助。
  • 聪明人必算的七笔人生账

    聪明人必算的七笔人生账

    人生之所以复杂,在于每个人都有一个账本,七笔账日呈列其巾,交缠繁复、得失难述,正是这一笔笔账日透视着你的人生收支。现在,你可以从这本书开始,把这一笔笔的人生账算清楚、算漂亮。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明月松间曌

    明月松间曌

    明月变成了阿飘,为了获得重新做人的机会,不得已答应陪着一个女孩长大。在这期间明月必须做到让女孩过上幸福的日子?可什么才叫幸福的日子,在明月看来吃喝玩乐就是幸福的日子,明月向老天爷发誓,一定就往这方面培养赵曌,让她吃穿不愁,让她成为社会一姐。天上一到闪电劈到明月身前,让明月立刻打消这个想法:嗯,我懂了,赵曌想过的日子就是幸福的日子。原本明月抱着改造赵曌,完成任务的心态。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位心肠柔软的小姑娘深深打动了明月,似乎到最后自己才是那个被改造的人。
  • 我有一座穿梭门

    我有一座穿梭门

    我家里有座门,可以穿越各个世界,但是在我十九年来,并没有发现这门能穿越,直到我二十岁的时候才能穿越,《狐妖小红娘》、《遮天》《斗破苍穹》、《超时空穿越》、……。(无女主)
  • 月下锦书来

    月下锦书来

    陆月溪在十二岁的时候拜了湖安山庄的庄主为师。可别人家的师父都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啊!容锦:“为师记得好像是“一日为师,终身为‘夫’”啊。”
  • 今天也很凉凉

    今天也很凉凉

    苏凉凉作为一个丑女主播,她的日常就是王者荣耀直播各种花样死法。于是:)她遭报应了。震惊!辣鸡主播突然冲击国服韩信成功了!背后是阴谋还是励志!文学界的耻辱,文学大师竟然在文化交流会公然打王者。扒一扒那个舞蹈大师的王者段位!歌唱界那个隐藏的歌神居然是国服高渐离?网友表示不相信。最后的最后……所以这特么是一个人?苏凉凉表示:这算什么?除了这些励志故事,我们还可以聊一下。近期灵异事件,柠檬精为什么越发酸了?哈士奇精为什么在动物园不肯回家?玛丽苏女主本人为什么是个女装大佬?以及被迫处理这些事件要怎么不笑出声~
  • 弘化公主西行

    弘化公主西行

    弘化是唐朝实行和亲政策时下嫁少数民族君主的第一位公主。她在青海草原上居住生活了58年,把一生献给了吐谷浑(亦称吐浑,立国350年)。本剧以她到达吐浑初始时协助治乱安邦的事件为主,编撰故事,升发创作。故名《弘化公主西行》。公元640年,即唐贞观十四年初,按照事先的约定,吐谷浑第22代国主诺曷钵亲去长安迎娶弘化。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准备隆重迎接,只有位高权重的丞相宣王闷闷不乐,另有所想。与吐谷浑同时,吐蕃也遣使赴唐请婚,因关系不顺,初时遭唐拒绝。使者回国后挑拨说是因吐谷浑人从中离间作梗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