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伦的胃口恐怕没有那么大吧?”斯诺不以为然,到这时采访已经变为交谈。“难道你认为张伯伦在打德国的同时,他的真正目的是在于灭亡俄国?在我看来,张伯伦现在对付希特勒就够忙了,还能准备对俄国打一场更大的仗?如果可能的话,他想争取俄国的友谊,以便打败希特勒,这样做对他来说不是更合乎逻辑吗?即使他确实有在将来搞斯大林的打算。你的意思是说,张伯伦过去曾想把希特勒这股祸水东引,还是说他现在积极地这样计划,还是说他希望过现在这场战争搞成这样一条战线?”
毛泽东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他回答说:“他过去想,现在正在计划,而且希望以后能实现这样一条战线。为什么?因为张伯伦所面临的问题不只是希特勒,还有印度造反问题,和他本国人民中有人造反问题,而苏联却支持殖民地的革命和资本主义宗主国里的人民运动。因此罗斯福也同情张伯伦。”
毛泽东的回答回避了现实的思想逻辑,而用将来的矛盾加以解释。斯诺放弃了这个问题的讨论,又向毛泽东提出了一个问题:“欧洲战场对日本在远东的战略和日本的外交政策会产生什么影响?”
“日本会利用欧洲战争来达到两个目的。”毛泽东说,“第一个目的是加紧侵略中国,第二个目的是把它的侵略扩大到南洋。然而首先它必须先征服中国,它现在主要的注意力就放在这点上。日本不会参加欧洲战争。由于避免参加,它可以继续同法、英、美做生意,而且也许还可以从它们那里借钱。日本要是没有对外贸易和外国贷款,将难以征服中国。”
“德国现在正忙于自己在欧洲的事,不再能照顾日本。苏联同日本没有多少贸易关系,而且不会借一个铜板给日本。问题在于英、法、美会不会帮助日本灭亡中国,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欧战期间日本的第二个目的是野心很大。但是不论英、法、美在欧洲是否被打败,日本总会把它的舰队集中在南方使用。那时日本就可能进攻荷属东印度群岛,因为这个群岛是日英正面冲突的中间站,它是英国重要的势力范围,但却不是英国的殖民地。日本军国主义者对荷属东印度群岛很垂涎,因为那里的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如果英、法、美采取帮助日本的政策,使日本能打败中国,它们等于是武装起日本,让日本将来进攻它们自己。”
“日本希望在这次世界大战中富强起来,罗斯福也想发战争财。罗斯福想赢得资本主义世界中的领导地位。他要张伯伦做他的秘书,日本做他的一个卫士——他的后卫,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做他的前卫。但是他对斯大林直摇头,说斯大林对他毫无用处。”
毛泽东说话一长,总要说一些俏皮话,或者简练的警句,或者打个生动的比方,使听者轻松而愉快,气氛为之活跃而融洽。
斯诺问:“那么,你是否认为欧洲战争可能对中日战争的结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毛泽东答:“如果英、法、美采取给日本以物质帮助的政策,则可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不然的话,中国依靠自力更生,能够而且应该会在这个世界战争和混乱的时期中战胜日本。”
斯诺认为欧洲的战争已影响了列强对华的关系。他说:“显然欧战一定会大大削弱英法在中国的地位。这可能意味着削弱英法对日本的抵抗力,也削弱英法对中国的抵抗力的协助。因此,就中国对列强的依赖关系来说,苏联援助的作用极大地增加了,特别是西北的供应线更加重要了。苏联的对华援助会不会增加到足以弥补英法援助的削弱呢?”
“如果中国继续坚定地抗战,”毛泽东答,“而且和苏联密切合作,苏联的援助不仅会弥补英法协助的减少,而且会远远超过后者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说,英法其实并没有‘帮助’中国。它们至今采取的不过是不干涉中日战争的政策,而不是积极协助中国的政策。”
毛泽东一说完,斯诺立即问:“在这方面,苏联对中国解放运动的援助是否可能采取一种有些类似你所说的苏联对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解放运动的援助的形式?例如,在满洲有一个强大的抗日民族解放运动,在内蒙和新疆也有类似的解放运动。苏联是否可能派遣抗日的武装远征队来帮助这些解放运动?”
斯诺的提问尖锐而敏感。毛泽东的回答含糊而不具体。“按照列宁主义,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根本的问题是中国人自己打不打。”
斯诺的提问又转向《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问题上。他问:“苏联同纳粹德国达成协议,占领了波兰,这使苏联看来好像和极权主义的轴心国进行合作来瓜分弱小国家。肯定许多人会这样认为。不论怎样,新的苏联政策意味着所谓民主国家(包括苏联)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垮台。这一点将如何影响中国抗日战争的政治口号?中国至今一直呼吁资本主义民主国家给予支持,以反对极权主义的日本。中国过去的外交口号现在是否已经失效?”
毛泽东回答说:“随着欧洲战争的爆发,世界政治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德国放弃了它的反苏和反共产国际的政策。另一方面,所谓的民主国家开始利用战争来结束民主制度。这些所谓的民主国家成了反苏、反共、反民主、反人民的运动的中心,成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运动的敌人。”
“德国和英国都是帝国主义国家。法西斯国家和所谓民主国家的英国都是帝国主义强盗。它们之间的战争是帝国主义战争,这场战争是强加在它们本国人民和苏联人民头上的。”
“现在英国成了世界反动势力的中心。张伯伦是世界的头号公敌。以前苏联和各国共产党做了很大努力想争取张伯伦,让他和苏联合作抵抗法西斯主义。但是以张伯伦为首的所谓民主国家资产阶级的反动政府最后拒绝了这一建议,拒绝和苏联合作,结果第二次帝国主义战争的范围扩大了。”
“张伯伦在英苏谈判中从来没有诚意。他决心不使谈判有什么结果。这样他就选择了战争而不是和平,因为显然如果把苏联排除在合作关系之外,和平就不可能保证。这一点连资产阶级的重要发言人劳埃德·乔治也承认的。”
“同时,德国利用了张伯伦的政策,它声明放弃反对共产国际的立场,同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纳粹的反苏和反共产国际政策放弃以后,以前在法西斯国家和民主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划分的界限就失去了意义,不再是一种政治衡量的尺度了。努力争取资产阶级及其政府同苏联成立统一战线的阶段已经过去了。从新的情况出发,应该有一个区分各国的新标准。我们该怎样划分国家的类别呢?”
“一类是进行或帮助进行非正义的帝国主义强盗战争的国家,以及公开、积极支持这种战争的国家。另一类是支援人民解放战争的国家。各国共产党的政策必须相应地改变,因为迄今执行的政策已经不适合了。”
“在新的形势下,可以参加世界革命统一战线的国家已经不再包括所谓民主国家里的资产阶级了。这个阶级已经成为被压迫民族的敌人。这个革命统一战线现在应包括以下的成分:(1)资本主义国家里的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2)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国家里的反帝力量,包括无产阶级和一部分资产阶级;(3)苏联。”
“我在9月14日的讲话中说过,帝国主义战争已经进入~个新阶段,这个阶段有两个特点:第一,片面战争已经变为全面战争(这是指斯大林对第二次帝国主义战争的说法,见3月份他对苏共中央全会的讲话——斯诺注)。其次,世界革命战线的组成已经从复杂变为简单了。现在世界革命的口号已变为: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用革命战争击败反革命战争;用革命战争支援人民革命战争;支援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革命战争。这些口号同样适用于所有国家,包括法西斯国家以及利用战争作为实现法西斯主义手段的所谓民主国家。”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革命战线的一部分。中国的抗日统一战线有助于资本主义国家里的人民阵线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里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都有助于资本主义国家里的人民阵线;而且这种帮助是相互的。”
“在这个世界革命战线里,苏联帮助所有的参加者,而后者也支援苏联。这种支援是相互的。用这种方法,我们能够对抗各国反动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
毛泽东的谈话似乎有些偏离现实。斯诺接口说道:“既然德国也是帝国主义,和英法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苏联竟向德国提供苏联的大量小麦、石油和其他战争物资,从而参与了德国帝国主义的冒险行动。顺便也问一下,苏联为什么继续向日本出租库页岛的油田,或者给日本以捕鱼权。后者价值很大,因为它使日本能输出大量的鱼,从而取得外国信贷,用以购买军火,进行针对‘半殖民地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帝国主义的强盗战争’。”
毛泽东对于这个提问缺乏思想准备,只好说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无法解释苏联现实行为与其宣传的革命理论的矛盾,推说要看到政策的结果才能加以回答。他仍然为苏联辩护说。他不清楚苏联向日本出售石油的条件。“无论如何,苏联没有向德国或日本提供任何军火。而维持通常的贸易不等于参战。”这些回答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斯诺问:“在现代战争,向参战者提供坦克、飞机,跟为坦克、飞机本身提供燃料,这中间有什么大区别?为什么说美国卖给日本战争原料就是参加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而苏联卖给德日同样的原料,却不是参加德国帝国主义在欧洲的战争和日本在亚洲的战争呢?”
斯诺显然抓住了毛的立论的矛盾要害处,进一步追问。
毛泽东笑了一下,承认说战争原料买卖和战争工具买卖之间的区别不大。但又辩解说:“关键是有关国家的政策是不是真的支持帝国主义战争,还是支持革命的解放战争。按这点判断,苏联的立场是毫无疑问的。苏联积极支持过中国1925年到1927年的革命战争,支持了西班牙革命战争,现在又支持中国的革命战争。苏联一贯站在正义的革命战争方面。而不会站在帝国主义战争的任何一方,虽然它可能维持同交战双方的通常贸易关系。”
斯诺仍然感到毛的解释过于牵强,表示不把这段话发表出去。毛泽东则回答说他不在乎。
毛泽东重新接着原来的话题谈下去。“至于波兰问题,需要从几个方面看问题:从德、英、法、波政府的观点,从波兰人民的观点;最后从苏联的观点。”
“德国对波兰进行的完全是帝国主义侵略战争,其目的是掠夺波兰人民。波兰是英法的战略阵线,希特勒打击波兰就是摧毁英法战线的一翼。这个战争自然是我们所反对的。”
“对英法来说,波兰是它们金融资本掠夺的对象。英法鼓励波兰作为它们帝国主义战线的一部分,是为了利用波兰来抑制希特勒重新瓜分帝国主义赃物的企图。既然这是英法参加有关波兰的战争的客观条件,那是一种帝国主义立场,不应给予支持。”
“波兰本身是一个半法西斯的政府,为反动的波兰资产阶级所统治。它残酷剥削波兰人民中间的工农。它无情镇压波兰民主人士和进步分子。同时,波兰政策压迫了波兰境内的广大少数民族,包括800万白俄罗斯人,300万乌克兰人和50万日耳曼人。它对这些少数民族采取的是帝国主义政策。”
“波兰政府在英国金融资本的指使下,自愿地动员了人民做炮灰。它甘心为国际金融资本反动阵线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这并不符合波兰人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