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9100000007

第7章 纵浪大化(7)

要说的话已经说完,但是我还想借这个机会发点牢骚。我在上面提到“老龄社会”这个词儿,这个概念我是懂得的,有一些措施我也是赞成的。什么干部年轻化,教师年轻化,我都举双手赞成。但是我对报纸上天天大声叫嚷“老龄社会”,却有极大的反感。好像人一过六十就成了社会的包袱,成了阻碍社会进步的绊脚石,我看有点危言耸听,不知道用意何在。我自己已是老人,我也观察过许多别的老人。他们中游手好闲者有之,躺在医院里不能动的有之,天天提鸟笼持钩竿者有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但这只是少数,并不是老人的全部。还有不少老人虽然已经寿登耄耋,年逾期颐,向着百寿甚至茶寿进军,但仍然勤勤恳恳,焚膏继晷,兀兀穷年,难道这样一些人也算是社会的包袱吗?我倒不一定赞成“姜是老的辣”这样一句话。年轻人朝气蓬勃,是我们未来希望之所在,让他们登上要路津,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对老年人也不必天天絮絮叨叨,耳提面命:“你们已经老了!你们已经不行了!对老龄社会的形成你们不能辞其咎呀!”这样做有什么用处呢?随着生活的日益改善,人们的平均寿命还要提高,将来老年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还要提高。即使你认为这是一件坏事,你也没有法子改变。听说从前钱玄同先生主张,人过四十一律枪毙。这只是愤激之辞,有人作诗讽刺他自己也活过了四十而照样活下去。我们有人老是为社会老龄化担忧,难道能把六十岁以上的人统统赐自尽吗?老龄化同人口多不是一码事。担心人口爆炸,用计划生育的办法就能制止。老龄化是自然趋势,而且无法制止。既然无法制止,就不必瞎嚷,这是徒劳无益的。我总怀疑,“老龄化”这玩意儿也是从外国进口的舶来品。西方人有同我们不同的伦理观念,我们大可以不必西施效颦。质诸高明,以为如何?

牢骚发完,文章告终,过激之处,万望包容。

1991年7月15日

老年四“得”

著名的历史学家周一良教授,在他去世前的一段时间内,在一些公开场合,讲了他的或者他听到的老年健身法门。每一次讲,他都是眉开眼笑、眉飞色舞,十分投人。他讲了四句话:吃得进,拉得出,睡得着,想得开。这话我曾听过几次。我在心里第一个反应是:这有什么好讲的呢?不就是这样子吗?

一良先生不幸逝世以后,迫使我时常想到一些与他有关的事情,以上四句话,四个“得”,当然也在其中。我越想越觉得,这四句话确实很平凡;但是,人世间真正的真理不都是平凡的吗?真理蕴藏于平凡中,世事就是如此。

前三句话,就是我们所说的吃喝拉撒睡那一套,是每一个人每天都必须处理的,简直没有什么还值得考虑和研究的价值,但这是年青人和某一些中年人的看法。当年我在清华大学读书的时候,从来没想到这四个“得”的问题,因为它们不成问题。当时听说一个个子高大的同学患失眠症,我大惊失色。我睡觉总是睡不够的,一个人怎么会能失眠呢?失眠对我来说简直像是一个神话。至于吃和拉,更是不在话下。每一顿饭,如果少吃了一点,则不久就感到饿意。二战期间我在德国时,饿得连地球都想吞下去(借用俄国文豪果戈里《巡按使》中的话)。有一次下乡帮助农民摘苹果,得到四五斤土豆,我回家后一顿吃光,幸而没有撑死。怎么能够吃不下呢?直到八十岁,拉对我也从来没有成为问题。

可是,“如今一切都改变”。前三个“得”,对我都成问题了。三天两头,总要便秘一次。吃了三黄片或果导,则立即变为腹泻。弄得我束手无策,不知所措。至于吃,我可以说,现在想吃什么就有什么。然而有时却什么也不想吃。偶尔有点饿意,便大喜若狂,昭告身边的朋友们:“我害饿了!”睡眠则多年来靠舒乐安定过日子。不值一提了。

我认为,周一良先生的四“得”的要害是第四个,也就是“想得开”。人,虽自称为“万物之灵”,对于其他生物可以任意杀害,也并不总是高兴的。常言道:“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言人无二三”,这两句话对谁都适合。连叱咤风云的君王和大独裁者,以及手持原子弹吓唬别的民族的新***头子,也不会例外。对待这种情况,万应神药只有一味,就是“想得开”。可惜绝大多数人做不到。尤其是我提到的三种人。他们想不开,也根本不想想得开。最后只能成为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

想不开的事情很多,但统而言之不出名利二字,所谓“名缰利索”者便是。世界上能有几人真正逃得出这个缰和这条索?对于我们知识分子,名缰尤其难逃。逃不出的前车之鉴比比皆是。周一良先生的第四“得”,我们实在应深思。它不但适用于老年人,对中青年人也同样适用。

2002年6月16日

老年十忌(1)

我已经在本栏写过谈老年的文章,意犹未尽,再写“十忌”。

忌,就是禁忌,指不应该做的事情。人的一生,都有一些不应该做的事情,这是共性。老年是人生的一个阶段,有一些独特的不应该做的事情,这是特性,老年禁忌不一定有十个。我因受传统的“十全大补”、“某某十景”之类的“十”字迷的影响,姑先定为十个。将来或多或少,现在还说不准。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吧。

一忌:说话太多

说话,除了哑巴以外,是每人每天必有的行动。有的人喜欢说话,有的人不喜欢,这决定于一个人的秉性,不能强求一律。我在这里讲忌说话太多,并没有“祸从口出”或“金人三缄其口”的涵义。说话惹祸,不在话多话少,有时候,一句话就能惹大祸。口舌惹祸,也不限于老年人,中年和青年都可能由此致祸。

我先举几个例子。

某大学有一位老教授,道德文章,有口皆碑。虽年逾耄耋,而思维敏锐,说话极有条理。不足之处是:一旦开口,就如悬河泄水,滔滔不绝;又如开了闸,再也关不住,水不断涌出。在那个大学里流传着一个传说:在学校召开的会上,某老一开口发言,有的人就退席回家吃饭,饭后再回到会场,某老谈兴正浓。据说有一次博士生答辩会,规定开会时间为两个半小时,某老参加,一口气讲了两个小时,这个会会是什么结果,答辩委员会的主席会有什么想法和措施,他会怎样抓耳挠腮,坐立不安,概可想见了。

另一个例子是一位著名的敦煌画家。他年轻的时候,头脑清楚,并不喜欢说话。一进入老境,脾气大变,也许还有点老年痴呆症的原因,说话既多又不清楚。有一年,在北京国家图书馆新建的大礼堂中召开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的年会,开幕式必须请此老讲话。我们都知道他有这个毛病,预先请他夫人准备了一个发言稿,简捷而扼要,塞入他的外衣口袋里,再三叮嘱他,念完就退席。然而,他一登上主席台就把此事忘得一干二净,摆开架子,开口讲话,听口气是想从开天辟地讲起,如果讲到那一天的会议,中间至少有三千年的距离,主席有点沉不住气了。我们连忙采取紧急措施,把他夫人请上台,从他口袋里掏出发言稿,让他照念,然后下台如仪,会议才得以顺利进行。

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一些来,我不再举了。根据我个人的观察,不是每一个老人都有这个小毛病,有的人就没有。我说它是“小毛病”,其实并不小。试问,我上面举出的开会的例子,难道那还不会制造极为尴尬的局面吗?当然,话又说了回来,爱说长话的人并不限于老年,中青年都有,不过以老年为多而已。因此,我编了四句话,奉献给老人:年老之人,血气已衰;煞车失灵,戒之在说。

二忌:倚老卖老

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前期,中国政治生活还比较(我只说是“比较”)正常的时候,周恩来招待外宾后,有时候会把参加招待的中国同志在外宾走后留下来,谈一谈招待中有什么问题或纰漏,有点总结经验的意味。这时候刚才外宾在时严肃的场面一变而为轻松活泼,大家都争着发言,谈笑风生,有时候一直谈到深夜。

有一次,总理发言时使用了中国常见的“倚老卖老”这个词儿。翻译一时有点迟疑,不知道怎样恰如其分地译成英文。总理注意到了,于是在客人走后就留下中国同志,议论如何翻译好这个词儿。大家七嘴八舌,最终也没能得出满意的结论。我现在查了两部《汉英词典》,都把这个词儿译为:To take advantage of one’s seniority or old age.意思是利用自己的年老,得到某一些好处,比如脱落形迹之类。我认为基本能令人满意的;但是“达到脱落形迹的目的”,似乎还太狭隘了一点,应该是“达到对自己有利的目的”。

人世间确实不乏“倚老卖老”的人,学者队伍中更为常见。眼前请大家自己去找。我讲点过去的事情,故事就出在清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吴敬梓有刻画人物的天才,着墨不多,而能活灵活现。第十八回,他写了两个时文家。胡三公子请客:

四位走进书房,见上面席间先坐着两个人,方巾白须,大模大样,见四位进来,慢慢立起身。严贡生认得,便上前道:“卫先生、随先生都在这里,我们公揖。”当下作过了样,请诸位坐。那卫先生、随先生也不谦让,仍旧上席坐了。

倚老卖老,架子可谓十足。然而本领却并不怎么样,他们的诗,“且夫”、“尝谓”都写在内,其余也就是文章批语上采下来的几个字眼。一直到今天,倚老卖老,摆老架子的人大都如此。

平心而论,人老了,不能说是什么好事,老态龙钟,惹人厌恶;但也不能说是什么坏事。人一老,经验丰富,识多见广。他们的经验,有时会对个人甚至对国家是有些用处的。但是,这种用处是必须经过事实证明的,自己一厢情愿地认为有用处,是不会取信于人的。另外,根据我个人的体验与观察,一个人,老年人当然也包括在里面,最不喜欢别人瞧不起他。一感觉到自己受了怠慢,心里便不是滋味,甚至怒从心头起,拂袖而去。有时闹得双方都不愉快,甚至结下怨仇。这是完全要不得的。一个人受不受人尊敬,完全决定了你有没有值得别人尊敬的地方。在这里,摆架子,倚老卖老,都是枉然的。

三忌:思想僵化

人一老,在生理上必然会老化;在心理上或思想上,就会僵化。此事理之所必然,不足为怪。要举典型,有鲁迅的九斤老太在。

从生理上来看,人的躯体是由血、肉、骨等物质的东西构成的,是物质的东西就必然要变化、老化,以至消逝。生理的变化和老化必然影响心理或思想,这是无法抗御的。但是,变化、老化或僵化却因人而异,并不能一视同仁。有的人早,有的人晚;有的人快,有的人慢。所谓老年痴呆症,只是老化的一个表现形式。

空谈无补于事,试举一标本,加以剖析。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标本就是我自己。

我已届九旬高龄,古今中外的文人能活到这个年龄者只占极少数。我不相信这是由于什么天老爷、上帝或佛祖的庇佑,而是享了新社会的福。现在,我目虽不太明,但尚能见物;耳虽不太聪,但尚能闻声。看来距老年痴呆和八宝山还有一段距离,我也还没有这样的计划。

但是,思想僵化的迹象我也是有的。我的僵化同别人或许有点不同:它一半自然,一半人为;前者与他人共之,后者则为我所独有。

我不是九斤老太一党,我不但不认为“一代不如一代”,而且确信“雏凤清于老凤声”。可是最近几年来,一批“新人类”或“新新人类”脱颖而出,他们好像是一批外星人,他们的思想和举止令我迷惑不解,惶恐不安。这算不算是自然的思想僵化呢?

至于人为的思想僵化,则多一半是一种逆反心理在作祟。就拿穿中山装来作例子,我留德十年,当然是穿西装的。解放以后,我仍然有时改着西装。可是改革开放以来,不知从哪吹来了一股风,一夜之间,西装遍神州大地矣。我并不反对穿西装;但我不承认西装就是现代化的标志,而且打着领带锄地,我也觉得滑稽可笑。于是我自己就“僵化”起来,从此再不着西装,国内国外,大小典礼,我一律蓝色卡其布中山装一袭,以不变应万变矣。

还有一个“化”,我不知道怎样称呼它。世界科技进步,一日千里,没有科技,国难以兴,事理至明,无待赘言。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幸福,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它带来了危害,也无法掩饰。世界各国现在都惊呼环保,环境污染难道不是科技发展带来的吗?犹有进者。我突然感觉到,科技好像是龙虎山张天师镇妖瓶中放出来的妖魔,一旦放出来,你就无法控制。只就克隆技术一端言之,将来能克隆人,指日可待。一旦实现,则人类社会迄今行之有效的法律准则和伦理规范,必遭破坏。将来的人类社会变成什么样的社会呢?我有点不寒而栗。这似乎不尽属于“僵化”范畴,但又似乎与之接近。

四忌:不服老

服老,《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承认年老”,可谓简明扼要。人上了年纪,是一个客观事实,服老就是承认它,这是唯物主义的态度。反之,不承认,也就是不服老倒迹近唯心了。

中国古代的历史记载和古典小说中,不服老的例子不可胜数,尽人皆知,无须列举。但是,有一点我必须在这里指出来:古今论者大都为不服老唱赞歌,这有点失于偏颇,绝对地无条件地赞美不服老,有害无益。

空谈无补,举几个实例,包括我自己。

同类推荐
  • 灵性阡

    灵性阡

    鲁迅在北京大学的教员预备室里坐着,一个他不熟悉的青年默默地送上一包书,匆匆又走了,鲁迅打开一看,是一本《浅草》。数十余年以后,我走进当年鲁迅坐着休息的地方,同样拿着一本《野草》,却看不到鲁迅眼中的北京和北京的世界。离开家乡许多年以后,我们的家乡都已被城市的景观所置换,然而荒野仍旧是荒野,海是海,岛是岛,蝶归蝶,舞归舞。我的生活中仍有一位静坐在恒河岸上的苦行僧。在瓦拉纳西的渡口岸边的烧尸台上,静坐,入禅,无视于身旁的生生死死。各种生的匮乏,借助各种名目占据恒河两岸的大千世界,占据海和岛的各种空间,像花占领蝶,像蝶占有舞,像火葬仪式占据了我们一生中几次重大创伤的时空。
  • 徐志摩精选集

    徐志摩精选集

    《徐志摩精选集》收录了诗歌篇、散文篇近80余篇。徐志摩是一位传奇性的人物:想做诗便做一手好诗,并为新诗创立新格;想写散文便把散文写得淋漓尽致出类拨萃;想恋爱便爱得昏天黑地无所顾忌……这,便是此刻我们要面对的徐志摩。他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那短暂得如同一缕飘向天空的轻烟的一生,甚至没来得及领略中年的成熟便消失了。但即便如此,他却被长久地谈论着而为人们所不忘!本书是他经典作品的精选集,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收藏本。
  • 彭家煌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彭家煌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反奉战争起后,S市华界的居民,大半因着前次战争所遗留的深刻的印象,对于自己的生命,以及细微的家具,都感觉绝大的危险,稍拥资产的都纷纷向租界移去;因此,城北仁义弄第二十号的房子也在这时空了,只有住在灶披间的两个寒酸学生没搬走。
  • 有如候鸟

    有如候鸟

    周晓枫乃当代著名散文家,是鲁迅文学奖、冯牧文学奖、冰心散文奖、十月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奖项获得者。周晓枫是张艺谋团队的文学策划,策划过《山楂树之恋》、《金陵十三钗》、《归来》等电影。书稿博物剖人谈道,工笔画般的文学语言,迥异于市面的同类图书。《有如候鸟》收录了周晓枫近两年来十余篇散文新作,以繁复精彩、云谲波诡的巴洛克式修辞和对世间万物极其细腻的体察与感悟,为读者提供了大量颇具先锋意识的散文文本和真实、新鲜的人生经验。
  • 石嘴山市文学作品集:小说卷

    石嘴山市文学作品集:小说卷

    50年来,石嘴山市的经济文化不断地繁荣发展,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个新型工业化山水园林城市迅速崛起。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石嘴山市的文学事业,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单门类到多门类共同发展繁荣的光荣历程。
热门推荐
  • 恶毒女配的自救指南

    恶毒女配的自救指南

    慕星不过是为了寻找失踪了半个月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姐姐,结果却不小心穿越了。好死不死的穿越到了一本极其玛丽苏的古言文里了,不过这剧情好像不对啊,别人穿越都是女主,为毛她是个恶毒女二?还是专门给男女主添堵的绿茶,害死了女主最后被男主挫骨扬灰的……人渣……不过还好同她一起穿越的还有一本原著小说,这是什么,这可是比起金手指都更加牛掰的剧本啊。拥有这么一个伟大的神助攻,慕星决定改写自己的悲惨命运,抱女主大腿,跟男主拜把子……
  • 神出鬼没

    神出鬼没

    绿柳居酒楼座落在镇中心东西两条街的汇合处,堪称全镇最大一家菜馆,说是酒楼,其实不过是一幢两层楼的明代古建筑,肖彦卿平日难得到店里,日常生意买卖全交给他远房侄子梁秉贵掌管,梁掌柜三十出头,白白净净,斯文内敛,平日身穿府绸长衫,头戴黑色呢帽,写写算算,进进出出,从不偷闲躲静,肖彦卿也从不把他当外人看。
  • 浮生如花落梦一场

    浮生如花落梦一场

    《无游1·落花局》在极端的命运中飘摇,在明与暗的人心当中沉浮……“愿此生做一朵不起眼的小花,拥有无尽的阳光、微风、甘露,还有不离不弃的伙伴们……这些才是我最珍贵的宝藏,别无所求。”
  • 艳阳天

    艳阳天

    那车“扑哧”一停,我们立刻围了上去。司机从驾驶室跳出来,绕到车屁股后,“砰”,打开了后马槽。父亲立刻从车厢里凸现出来,他身边是一具给白布蒙住的东西——这肯定是我弟弟祁艳阳的尸体了。簇新的布面上,横一抹竖一抹地涂着血,很像我从前在哪里看过的一幅油画。我盯着它,真希望艳阳忽然坐起来,还像过去那样,有说有笑的,但半天也不见有什么动静。我又把目光移向我父亲,他面容憔悴,呆滞,额头眼角的皱纹灌满了煤尘,与前几天相比简直判若两人。昨天下午,我正在教室给学生们上课,突然接了父亲的电话,他泣不成声地告诉我,艳阳出大事了,死在了井下,你这就回家来。
  • 盛世如云

    盛世如云

    万里江山青梅竹马,孰轻孰重?温润如玉炙热桀骜,何去何从?那一次互诉衷肠,他为她弹一曲《凤求凰》,撩拨着她少女的心,他们相遇在最好的年华,绝代风华,绝世容颜。两个家族的联姻,他早认定她是全部。除了,万里江山。这一家子踏过的,是血海尸山;那金銮宝座下面垫的,是累累白骨。那些狰狞过往,在今夜,在普天同庆的鼓乐繁华中,一点也不重要。她反复抚着一曲《琪澳》,这世上除了他,又有哪个男子当得起“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积雪渗进甲胄,冰冷刺骨,身上未愈的鞭伤隐隐作痛。她坚定地望向那座困住夫君的冰封之城“此战若败,我便战死在这里,绝不独活。”他金色的战袍在海风中猎猎作响,敌人的血染红了他的战靴,晨光勾勒出他棱角分明的脸庞,如雕塑,如战神,是一代不败的战神。是花香,冷风夹杂着那抹熟悉的香味,让眼泪毫无预知地越过堤防,吞没整个世界。刹那间时光倒流,她又回到那个霞光万丈的清晨,漫山遍野的花竞相绽放,裹挟着青春,花开飞扬一路无悔。
  • 总裁的甜心助理

    总裁的甜心助理

    踏破铁鞋无觅处,娇妻得来不费工夫!曲天勋只是给了江轩儿一个工作,却意外的发现多年前就和自己有了渊源,至此纠缠。“总裁,夫人说……要把您炒鱿鱼了。”物色一个地方,去蜜月“总裁,夫人说,你今晚就睡在公司吧。“备车,回家。”
  • 拳台杀手

    拳台杀手

    二十一岁那年,当了三年朝奉的春日先生次离开纽城,奉老板之命到费壹城去会一位四川来的客商。在此之前,春日先生从来没有出过远门,一直是在纽城万盛烟行的账房里进进出出。万盛烟行,是纽城中一家小小的烟行。当年也就不过是一爿铺面,几间作坊。门,是杉木做的;墙,是杉木做的;就连上头的瓦片,有许多地方也是用杉树皮做的。整个烟行看上去斑斑驳驳,老态龙钟,一副其貌不扬的样子。但是,这却是一家历史悠久而且名声蜚然的百年老店。纽城,地处赣北平原。城外肥畴沃壤,地旷人稠,自古以来,一直是一方富庶之地,鱼米之乡。此地除了出产上等的稻米之外,还出烟叶。饶州的烟叶,历来就名声在外,所以饶州黄烟就远近闻名。特别是其中的那种“皮丝烟”,更是饶州黄烟中的珍品。皮丝烟,不仅色泽黄润,味道醇厚,更主要的是它的丝缕既细又长,而且柔韧不绝,所以被称之为“皮丝”。历来被行家和那些“瘾君子”们视为黄烟中的上等货色。据说晚清年间,这种皮丝烟还是专门孝敬“老佛爷”的奴才李莲英的“贡品”。万盛烟行虽然是一家小小和烟行,但这家出产的皮丝烟却是珍品中的珍品。其原因就是这家烟行有一位刨烟高手。因为这种烟质地的好歹贵贱,除了清尘、打捆、上油、添水、压刨等基本工序要到位之外,其关键的功夫全在刨烟师傅的手上。不同的师傅就能刨出不同的品质来。万盛烟行的这位刨烟高手,历来都是春日先生的先人。先是他的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然后就是他的父亲。所以,他们家祖传的这种绝招是独行独艺,在纽城代代相传几十年。因此他们祖上几代人,一直深受老板的器重。
  • 木叶之雷闪青羽

    木叶之雷闪青羽

    一个有着宇智波和漩涡血脉的人,喜欢自创忍术。
  • 中国往事

    中国往事

    这是著名作家刘恒、苏童、老鬼、叶兆言、哲夫联袂向读者推荐的一部文学佳作。1997年,著名作家周梅森以描写当代生活的长篇小说《人间正道》夺得国家图书奖和五个一工程奖两项国家级大奖。然而,周梅森更重要的艺术成就是他的历史小说。早在10年前,著名评论家、中国作协原党组书记唐达成同志就指出,“周梅森的历史小说大有茅盾写《子夜》的气魄”。著名作家哲夫则在一篇文章中真言不讳地说:“放眼当今文坛,写中国旧事能有周梅森这般如檩笔力,这般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感觉,并已取得这般恢宏成就的,恐无人能出其右。”《中国往事》是周梅森历史题材小说的重要代表作。上演的是一幕幕惊心动魄的中国旧事。它如同一枚别出心裁的历史透镜,为我们打开了一条了解中国历史的特殊通道,使我们不必穿过重重历史迷雾,就能对旧中国的生活与社会进行入木三分的审视。本书虽然讲述的是中国旧事,但其人其事,却让人感到无比熟悉;其智其谋,更会让您受益无穷。这大概就是深刻触及人类灵魂的艺术作品的魅力所在吧!本书笔墨纵横恣肆,立意深邃大气,言情而不落俗,荒诞而不失实,第一部刚问世,就与著名导演张艺谋签定了电影改编合同,是一部不可不读的好书。
  • Opened Ground

    Opened Ground

    This volume is a much-needed new selection of Seamus Heaney's work, taking account of recent volumes and of the author's work as a translator, and offering a more generous choice from previous volumes. Opened Ground: Poems 1966-1996 comes as close to being a 'Collected Poems' as its author cares to make it. It replaces his New Selected Poems 1966-1987, giving a fuller selection from each of the volumes represented there and adding large parts of those that have appeared since, together with examples of his work as a translator from the Greek, Latin, Italian and other languages. The book concludes with 'Crediting Poetry', the speech with which Seamus Heaney accepted the 1995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awarded to him, in the words of the Swedish Academy of Letters, for his 'works of lyrical beauty and ethical dep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