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8900000022

第22章 道家的宇宙观(5)

以上说明了道家的自然主义和辩证法。我们可以看到庄、老有一种显著的共同的特征,便是“保真”。《庄子》的“真君”、“真宰”,《老子》的“无名之朴”,都是他们的宇宙观的神髓。他们想“以言遣言”,“以名遣名”,其目的都在于“保真”。毋怪《庄子·天下》篇称关尹、老聃之流为“博大真人”。(《老子》一书,当然是关尹、老聃之流的私淑者的作品)还有一点,也是庄、老共同的特征,便是“全生”。《庄子》的《养生主》一文,便完全是发挥“全生”的道理。所谓“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所谓“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是关于“全生”最精辟的议论。《老子》则极力阐明“长生久视”之道。譬如说:“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又如说:“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这些都是发挥“全生”的道理的。这样看来,庄、老的思想,一面着重“全生”,一面又着重“保真”。而“全生保真”,固原来是杨子的思想,可知庄、老是承杨子的思想一脉而来。又杨子“不以物累形”一点,也成为庄、老思想的主营。庄、老都是站在“无物”的立场,以说明他们的本体论的。《庄子》的“齐物”、“物化”,与夫所谓“审乎无瑕而不与物迁”,“胜物而不伤”;《老子》的“无欲”、“知止”,与夫所谓“去甚、去奢、去泰”,“祸莫大于不知足”,都是发挥“不以物累形”的思想。可见杨子的学说也成为道家哲学的渊源。

四、道家思想的社会背景及略评

本讲中的道家思想,乃以杨子、庄子及《老子》书为代表。杨子的产生年代及其事迹,颇难考定。根据《淮南·汜论训》里“兼爱、尚贤、右鬼、非命,墨子之所立也,而杨子非之”一段话,可证杨子在墨子之后,并且去庄子不远。庄子是战国时人,《老子》书是战国末年的作品,这样看来,关于道家思想的社会背景,便不难说明了。在封建制度日形动摇的时候,便有从农奴制挣扎出来的小农,而道家思想便是小农的社会生活的反映,在战国的时候,商业资本得了高度的发展,于是从前为自足自给的生产,现在却变为为市场的生产了。从前为社会制度所限制不能自由出卖自己的土地,现在却可以破除种种限制而得自由出卖了。可是封建制度动摇的结果,不仅不能使小农解除痛苦,反因土地的兼并,生产的集中,以及各种的自由竞争,而使他们的痛苦加甚。在这种情形之下,反映到他们的思想,是不甘保守,也不敢进取。换句话说,对于封建制度的束缚,他们是想打破的,而对于新兴的社会潮流,却又不能接受。结果只有对自然的原始社会生活的憧憬和思慕。这正是小农社会心理之写真。道家思想正适合这种心理。我们从《老子》书中对儒家的仁义说,墨家的尚贤说之排斥,可以知道它不满意于封建制度;我们从《老子》书中对五色、五音、五味等等之排斥,对什伯之器与乎舟舆、甲兵等等之排斥,可以知道它亦不满意于新兴的社会潮流。我们从《老子》书中提倡“小国寡民”,提倡“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提倡“为腹不为目”,可以知道它对原始社会生活之憧憬与思慕。这样看来,道家思想的产生,正有它的最显明的社会背景的。

商业资本的发展,遂使人们的欲望随而增高,因之社会上一切的恶德,如虚伪、欺诈、攘夺、盗窃等等,亦随而愈演愈烈。道家最有力的代表思想——《老子》,便是反对这一切的恶德最力的;因为反对这一切的恶德,遂反对这一切恶德所以产生的根源——文明。所以《老子》说: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十八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十九章》)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五十七章》)

随着商业资本的发展,而剥削的形式更加复杂,而原来的封建形式的剥削却并不曾减少,因此道家对旧文化——封建主义的文化、新文化——商业资本主义的文化,一概加以排斥,而主张“回到自然”。这是道家无名主义、无为主义之所由发生。

在封建统治日趋动摇,商业资本日形发展的瞬间,阶级斗争的现象,遂不免陷于极复杂极尖锐的程度。在乡村为农民对地主的斗争,在城市则为市民或商人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斗争。太史公自传上说:“春秋之中,弑君者三十六国,亡国者五十有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可想见当时斗争的激烈。下至战国,其斗争的激烈,更有加无已。于是反映到哲学思想中,遂主张流动转变,主张对立与融合,而有各种辩证法思想之产生。譬如《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这些都是运用辩证法去观察自然和社会的。这样看来,道家的自然主义和辩证法正反映着当时的社会现象。

以下让我们对道家的宇宙观作一个简括的批评。

道家的自然主义和西洋古代的自然主义不同,因为西洋古代的自然主义是物活论的。又和卢梭(Rousseau)一流的自然主义不同,因为卢梭的自然主义是注重心理上生理上的自然发展的。又和西洋19世纪下半期的自然主义不同,因为西洋19世纪的自然主义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若道家的自然主义,乃是讲的原始的自然状态,所谓“奠之命而常自然”。《老子》说: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是谓复命。(《十六章》)

所谓“观复”,所谓“归其根”,所谓“复命”,都是回到原始的自然状态之意。道家不讲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乃是讲的信任自然,服从自然。这种自然主义的思想,正是小农社会生活的反映。小农社会的农民没有组织能力,没有战斗能力,于是反映到他们的思想中成为无为主义、不争主义,于是反映到他们对一切文明文化的排斥。

道家所谓“道”,所谓“无”,究竟是物质的呢,还是精神的呢?照前面的解释,它本是一个混沌的状态。庄、老自身已经声明这种状态是“未始有物”,是“无物之象”,当然不是物质的了。但是不是精神的呢?据庄、老的声明,它是“先天地而生”的,它是“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的,它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然则这个“道”是不能刺激我们的感官而引起某种感觉的。不能刺激我们的感官的“道”,就成为“不可知”的“道”,这就走到观念论的营垒去了。“道”不依存于物质,而物质却反依存于“道”,依存于“无”,是则“道”与“无”就不得不成为精神的了。我以为这种推论,可决定道家思想所取的途径,可确定我们对道家研究的指针。

道家的辩证法是有可以相当注意的地方,因为它知道用辩证法观察自然界,观察人类社会,并观察人类的思维。它知道把宇宙观、认识论和辩证法看作一件东西,这是道家哲学强过其他各派哲学之处。不过它不知道从实践去充实它的辩证法,以致它的思想仅余一个空壳,以致走上论理的游戏、玄学的捉弄一途,而成为二种观念论的辩证法。这是表示它的最大缺点的地方。

道家的认识论,也有一种光辉的贡献,因为它能见到主观与客观的统第5章名家之观念论的辩证法与形式论理我国春秋、战国之交,因社会混乱,国无宁日,战争频仍,此侵彼掠,纲纪败坏,秩序尽失;故一般忧时之士,或出而辅王理政,期廓清诸反对派以求统一;或游说诸侯偃兵,欲化干戈为玉帛;或自立学说,发挥其救世主张。因此,人才蔚起,思想繁兴,学术史上称为黄金时代,实有其由。考当时儒、墨、杨朱诸家,各出所论,皆足以振靡天下,其在学术上之价值,即此可见。所惜者公孙龙一派(公孙龙即称为“秉”者)的著述多散佚不存,流传世间的仅《公孙龙子》及《庄子·天下》篇所记的少许学说而已。但只在这残余材料中,已能给我们以至浓厚的兴趣,盖被称为“辩者”的惠施、公孙龙一派的思想,确有其独到的地方。

惠施、公孙龙,汉代学者称为“名家”,战国时大都称为“辩者”。我想他们所以有“名家”的称号,是因为他们对于名学有一种特殊的贡献,好像西洋的齐诺(zeno)、黑格尔(Hegel)被称为辩证法家一样。这并不是因为他们讲名学才叫名家,如果这样,那就世界上不知有许多的名家了。

名家思想注重抽象的概念,以概念为蒙蔽民众的麻醉妙品。盖当时社会,一般民众在现实世界上得不到物质的满足和安慰,必然地要在抽象上着眼,名家因欲以空洞的概念去锁住民众每个的心灵,故注重静的世界观和定于一尊的思想。这本是一般御用学者共同的目标。孔子主正名,苏格拉底(socrates)主知德一致,正是显例。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是想用概念的“名”去牢笼民众的思想,系住民众的心灵,牵制民众的行动的。名家如惠施、公孙龙辈也仍然是这样。把概念的能动性故意夸大,把概念和事实分离,专在观念上维持其思想体系,专为他们的观念上的“一”辩护。他们只有观念论辩证法的思想和形式论理的思想,因此他们始终在观念范围内兜圈子,不敢越出雷池一步。

第5讲

名家之观念论的辩证法与形式论理

我国春秋、战国之交,因社会混乱,国无宁日,战争频仍,此侵彼掠,纲纪败坏,秩序尽失;故一般忧时之士,或出而辅王理政,期廓清诸反对派以求统一;或游说诸侯偃兵,欲化干戈为玉帛;或自立学说,发挥其救世主张。因此,人才蔚起,思想繁兴,学术史上称为黄金时代,实有其由。考当时儒、墨、杨朱诸家,各出所论,皆足以振靡天下,其在学术上之价值,即此可见。所惜者公孙龙一派(公孙龙即称为“秉”者)的著述多散佚不存,流传世间的仅《公孙龙子》及《庄子·天下》篇所记的少许学说而已。但只在这残余材料中,已能给我们以至浓厚的兴趣,盖被称为“辩者”的惠施、公孙龙一派的思想,确有其独到的地方。

惠施、公孙龙,汉代学者称为“名家”,战国时大都称为“辩者”。我想他们所以有“名家”的称号,是因为他们对于名学有一种特殊的贡献,好像西洋的齐诺(zeno)、黑格尔(Hegel)被称为辩证法家一样。这并不是因为他们讲名学才叫名家,如果这样,那就世界上不知有许多的名家了。

名家思想注重抽象的概念,以概念为蒙蔽民众的麻醉妙品。盖当时社会,一般民众在现实世界上得不到物质的满足和安慰,必然地要在抽象上着眼,名家因欲以空洞的概念去锁住民众每个的心灵,故注重静的世界观和定于一尊的思想。这本是一般御用学者共同的目标。孔子主正名,苏格拉底(socrates)主知德一致,正是显例。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是想用概念的“名”去牢笼民众的思想,系住民众的心灵,牵制民众的行动的。名家如惠施、公孙龙辈也仍然是这样。把概念的能动性故意夸大,把概念和事实分离,专在观念上维持其思想体系,专为他们的观念上的“一”辩护。他们只有观念论辩证法的思想和形式论理的思想,因此他们始终在观念范围内兜圈子,不敢越出雷池一步。

一、名家和别墨的不同

有些学者主张名家出自墨家。这是由于晋鲁胜所著的《墨辩注序》中有“惠施、公孙龙祖述其学,以正别名显于世”的话。迨及于清之张惠言,亦沿此说。他的《墨子经·说解后》云:

观墨子之书《经说·大小取》,尽同异坚白之术;盖纵横、名、法家,惠施、公孙、申、韩之属者出焉。

名出于墨之说,似成一种定论。陈兰甫《东塾读书记》尤以《墨子·小取》篇“乘白马”、“盗人”诸说和公孙龙相似,认为是名出于墨的证明。胡适之先生更坚信这种主张,以名家为新墨学,名日“别墨”,并举四个理由证明《墨经》为惠施、公孙龙等所作。梁任公先生虽不主张施、龙一辈作《墨经》,但也认名家一派确出自墨门。(详见《读墨经余记》、《墨子学案》)名出于墨之说,似更成为不摇之论。

可是我们若加以深察,便不敢赞同此说。墨家和名家原有几种根本不同的主张,根本主张既不同,便一切都不同了。让我们先考察有哪几种根本不同之点:

第一、墨家富有实践的精神,名家只是作抽象的研究在第三讲中我们已把墨家实践的精神详细讲过,譬如《庄子·天下》

篇述及墨子的话,有“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谓墨”之语,又有一段重要文字,述及墨家的实践精神,如所谓“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觳,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将使后世之墨者,必自苦以腓无跋,胫无毛,相进而已矣”。我们从这些文句中,就可以晓得墨家是具有怎样一种精神的。墨者是如何的顾及实际,在苦难中发挥其能力,贯彻其主张的。我们可以说,墨家是手脑并用的劳动者,不像一般士大夫之文绉绉的只空谈文章济世。他们在行动上表现其思想的体系,在实践上体现其根本的主张;他们的精神是苦干,是实践。他们反对一切装饰主义,更反对身份主义。

同类推荐
  •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有人认为,《易经》是群经之首,一切学科的源头;也有人说,《易经》是算命先生搞的“封建迷信”;还有人说,《易经》深奥难懂、神秘莫测。想探究《易经》的奥秘吗?那么请打开这本书,让自己变得简单,让《易经》变得更简单。
  • 跟王阳明学心学

    跟王阳明学心学

    本书共分为十九章,每一小节文章开头均以王阳明的一句或一段经典言论做引,在正文具体展开论述其思想的精炼和智慧所在。本书从现代人立身处世的需要出发,从宽心、诚心、进取心、道德心、孝敬心、素净心、喜乐心等十九个方面阐释了王阳明在立志、修心、仁爱、至诚等方面修身处世的智慧。王阳明的心学,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心即是理的人生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致良知的修养学说。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是心学说的基本观点。
  • 吕氏春秋全鉴

    吕氏春秋全鉴

    本书是先秦的一部重要典籍,杂家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三个部分,共计一百六十篇文章,其内容融合了儒、道、墨、法、兵、农、纵横、阴阳等各家思想,是研究先秦文化极其珍贵的资料。本书萃取了整本书最精彩的篇章,在原典下加注释和译文,力求以全新的解读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去接近《吕氏春秋》,以便于您更好地品读国学精萃,感知先贤智慧。
  • 生命的菩提

    生命的菩提

    《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生命的菩提》由于仲达编著,《生命的菩提》意在化解世人内心的苦痛,使迷惘者渡过心灵苦海,心生净土,修出佛心禅性,回归自性的灵山。愿人人都能以一颗阳光健康之心,享受禅的超越与洒脱。
  • 大学之生命十大道

    大学之生命十大道

    本书乃根据《大学》精华提炼而成。《四书》之一的《大学》,系小戴《礼记》中的第四十二篇,是孔氏之遗书,初学入德之门径。该书由宋儒朱熹经过四十余年的精心研究编写而成,共分经一章,传十章。经一章乃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十章是曾子之意而门人所记。
热门推荐
  • 我的老婆是村花

    我的老婆是村花

    秦风,一个原本藉藉无名的乡野小子,无意中得到千年前华夏至宝古灵戒与神龙诀,从此混迹于花花都市,一步步走向人生巅峰!
  • 二胎囧爸

    二胎囧爸

    一夜之间,二胎政策放开,80后成了中国的“唯独”(唯一一代独生子女)。网络作家、凤凰文艺梦想心机宅男章嘉泽摩拳擦掌,只为给5岁的女儿章一诺再添一个亲人,但却遭到妻子职场丽人宋雅竹的坚决反对。心机宅男步步为营,终于逼妻就范,以为幸福生活就此拉开大幕,却没料到祸从天降,空有一番梦想的章嘉泽从此走上囧途,上演了一出育儿情感爆笑剧。请看中国“唯独”的二胎囧事——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
  • 恋此欢颜醉余生

    恋此欢颜醉余生

    小时候,最大的努力就是记住她的样子,情起却不自知。多年后重逢,他说:“你好啊!老同学。”某人一把揪住他衣领:“谁是你老同学,赶紧给我换个称呼。”他顺势身子往前一探,气息交融。“未来媳妇怎样?”“……”“未来好像有点远……那叫媳妇吧!”“滚……”【暖宠?每日微/喂糖?很皮~~】
  • 鬼马宝宝:娘子矜持点

    鬼马宝宝:娘子矜持点

    “朕要了的女人,看谁还敢接手。”他的怒火只换来她纯洁的一笑。“男神,放心吧!我会乖乖跟你走的。”一个转身在他帝后大婚之时,那个该死的女子竟然跑得无影无踪。气的他发誓,就算抬她尸体也要抬回来。几年后宝贝看着再次怒火中烧的爹爹,小人儿的眼睛中散发着浓浓的狡猾。“爹爹,娘亲听说几国的皇帝很帅,已经去使者行宫了。”他脸色阴沉的往行宫走去,他发誓一定要改掉她的男神病。
  • 基督教传行中国纪年(1807—1949)

    基督教传行中国纪年(1807—1949)

    《基督教传行中国纪年(1807—1949)》为介绍近代基督教在华传行历史的编年体工具书。从公元1807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马礼逊抵达广州写起,至公元1949年停笔,涉及在华基督教相关人物和团体机构近19000个。所收内容包括:一、各国来华布道的差会——名称、国别、宗派、开教、立会设堂等;二、历年来华的传教士——姓名、身份、驻在地、调转及相关事工等;三、教会所办医院、学校、慈善机构、报纸杂志及社会文化团体;四、相关教案;五、编者认为应该收录的其他资料。书末附有人名及教会团体机构汉字音序索引、西文原文索引,方便检索。
  • 将门嫡女不好惹

    将门嫡女不好惹

    一朝穿越,她成了将军府中的嫡长女。却是祖母厌弃,姨娘算计,庶妹伪善,还有一群极品亲戚。不给点颜色看看,还真以为她好欺负?祖母厌弃?谁在乎你了!姨娘算计?免费送你一打野男人!庶妹伪善?那就抢了你喜欢的男人!还有极品亲戚?那本小姐就让你们倾家荡产!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人若欺我,我定奉还!*某女:自大男人我不要!某男:娘子,那不是自大,是自信!某女:我讨厌大男子主义的男人!某男:没关系,娘子看着看着就会顺眼了!某女:本小姐最讨厌麻烦,你就是个大麻烦!某男:娘子,为夫太优秀,有麻烦在所难免!*【片段一】一男一女对峙。“我贪财!”“本王以名下所有资产为聘!若你嫌少,本王立刻抢了国库!”“我好色!”“本王的美名,天下皆知!”“我讨厌处男!”某王脸一红,万分羞涩的说道:“你记得吗,很早以前,你就毁了我的清白!”某女:“……”一失足成千古恨呐!某女捶胸顿足!*【片段二】“王爷,王妃要拆了镇国公府!”某王皱眉不悦。侍卫暗喜,王爷终于要发怒了!“拆就拆了,随王妃高兴,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侍卫绝倒:王爷,那可是您外祖的府上啊!“好生照看王妃,少了一根汗毛,为你是问!算了,还是本王亲自前去!”侍卫吐血三升,倒地不起!*PS:文风轻松,各种阴谋,各种算计,各种JQ,轮番上演,敬请期待!
  • 持世陀罗尼经

    持世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暗芒之月光

    暗芒之月光

    冬日,一片苍茫。断壁残垣的废墟上,他负手而立,睥睨着满身鲜血的女人。“人死了,就像是水消失在了水里。就像是现在的你。”女人捂着被割断的喉管,哼哧了两声,不再动弹。
  • 天台八教大意

    天台八教大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谁的青春不哭泣

    谁的青春不哭泣

    青春对于每一个男孩和女孩来说,那是情窦初开的时期在青春里我们哭过、笑过,迷茫过、渴望过,甚至死亡过在分不出是情还是爱的年代里一份情感的出现会定格成美好的回忆也会变成终生的遗憾每一次的坚持或者放弃都意味着一辈子一辈子的时光里会惦记着谁,又在思念着谁每个人都经历过青春都曾经叛逆过,相爱过,失恋过亦曾经痛的死去活来,欢乐的得意忘形那些心中的怀念的失去的或许才是自己一生的牵挂谨以此篇献给我们逝去的青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