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3300000029

第29章 名辩学之说与逻辑学推理理论(1)

传统逻辑推理的定义是:依据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称为推理。推理也是一种思维过程,它的种类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

三个大类之下又有各自的许多小类,相应的各类推理都有各自的规则。对于必然性推理(演绎推理)来说,如果前提是真的,遵守推理规则,结论则必然真。或然性推理(归纳、类比推理)在前提真的情况下,其结论也不必然真。传统逻辑推理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形式化方面,各种推理都有其形式并用人工语言加以抽象固定,这是中国名辩学所不及的。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古代名辩学也建立了自己的推理理论。中国古代名辩学中的“说”相当于传统逻辑中的推理。名辩学中关于说的理论有哪些具体内容呢?

一 、“说”的本质

中国古代名辩学对于“说”的本质给出明确的定义性说明的是后期墨家和荀子。

1.后期墨家论“说”的本质

《墨子·小取》中说:

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

“名”相当于逻辑学中的概念,“辞”相当于逻辑学中的判断。名与辞在当时都是一身而二任,与名、辞相并列的“说”当然也是一种思维形式,它相当于逻辑学中的推理,一定意义上又指论证。当然推理不是论证,而论证必然包含推理。

《墨子·小取》说“以说出故”,“说”的作用是什么呢?

说,所以明也。

通过“说”要达到的目的是“明故”。“说”是使人得以“明故”的一种方式或手段。“故”是什么?

故,所得而后成也。

某个事物(当然包括“辞”)得以成立的理由、根据即是某事物(包括“辞”)的“故”。简单点说,“故”是指一个“辞”所以成立的原因、理由或根据。由此可知,“以说出故”就是用推论来说明原因。把某个“辞”得以成立的原因、根据、理由揭示出来的过程就是说。说是为了出故。出,举也,即揭示。“出故”当然是为了“明故”。

《墨子·经上》将人的知识依据其获取的方法或途径分为三类:闻知、说知与亲知。通过传受得来的知识称为闻知,通过亲身实践得来的知识称为亲知。那么,什么是说知呢?说知是一种推理之知,即通过推论得到的知识。《墨子·经说上》说知的定义为:

方不库。说也。

方,有的研究者据三国魏张揖著《广雅·释诂》认为有“表义”。此处转义为揭示。摩,同音假借为彰。彰为显义。如诸葛亮《出师表》“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袢棉、允之慢,以彰其咎。”故“方不彰”意为揭示、显现前提中所蕴涵的不显露的东西。这就是“说”。也就是把前提所蕴涵的东西显现或揭示出来的过程谓之“说”。

对“方不彰”的上述解释最强有力的证据就是《墨辩》中列举的一个极好的例子:

闻所不知若所知。则两知之。说在告。

在外者,所知也。在室者,所不知也。或日:“在室者之色若是其色。”是所不知若所知也。犹白与黑也,谁胜?

是若其色也。若白者必白。今也知其色之若白也,故知其白也。夫名以所明正所不知,不以所不知疑所明。若以尺度所不知长。外,亲知也。室中,说知也。

假如别人告诉你,你所不知道的像你所知道的一样,那么,你不仅知道自己原来所了解的,而且了解了自己原来所不知道的。原因在于你听了别人告诉的话(加以推理的缘故)。

例如,室外之墙为白色,室内之墙的颜色却不知道。

但有人说:室内之墙颜色与室外之墙颜色同。这就是使人了解他所不知道的像他所知道的。这就好像是某物或是白色,或是黑色,哪个说法是正确的呢?室内之色与室外之色相同,如果室外之色是白的,那么室内之色也必定是白的。现在我们确实知道室外之墙颜色是白的,所以,也就知道了室内之墙是白色。正名的作用在于用所知道的去推求所不知道的知识。不可用所不知道的去怀疑已经知道的。

这就好比用标准的“尺”去量度所不知道的长度。室外之墙的颜色是通过“身观焉” (亲眼所见)而得到的“亲知”,室内之墙色则是通过推论得到的“说知”。

室外之墙为白色,这是亲自观察得到的。室内之墙什么颜色却不知道。有人告诉我们:室内之墙色与室外之墙颜色相同。据此,我们虽未亲自进屋去看,却可得出室内之墙色也是白色。可见,“说”就是从已知的前提推出一个新的知识,即结论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知识即为“说知”。这确实是“方不彰,说也”的最好注解。

“说”显然是指推理这种思维形式。试把上例整理如下:

已知:室外之墙为白色……亲知

“说”室内之墙与室外之墙同色。……闻知(告)。推知:室内之墙亦为白色。……说知由已知到推知这一过程或方法即是说。已知的前提,就像一把尺子(已知长度),用它去度量一个物的长度(未知)。其结论,正是这一度量的结果,即说知。“说知”与“身观焉”的“亲知”不同。“亲知”是感官受到外界刺激直接得到的知识,是直接经验或直接知识。“说知”则是从已知的知识为前提通过推理而获得的间接知识。

从上例可以看出。“室内之墙是白色”的理由或根据是已知的两个辞。这两个已知的辞就是推知得以成立的“故”。

故,所得而后成也。

中国古代名辩学不但把“故”区分为“大故”与“小故”,而且对故还作了如下的区分:一是作原因解,相当于一个辞得以成立的现实理由;一是作根据解,表现为事物的原因与结果的关系,这相当于逻辑理由。一个辞所以成立的根据(逻辑理由)并不就必然表现为事物的因果联系。

例如,前面举的例子,已知的前提:“室外之墙是白色;室内之墙色与室外之墙颜色同”,并不就是室内之墙是白色的原因。已知的前提只是得出推知的根据,我们通常称之为逻辑理由。室内之墙为白色的直接原因可能是涂了大白颜料的结果,这二者之间(涂大白颜料后其被涂物即为白色)才是因果联系。可见,“说”的根据与推知的关系可能是因果联系的反映,但并不就是原因与结果的关系。《墨辩》中对此问题亦有论述:

物之所以然,与所以知之,与所以使人知之,不必同,说在病。

或伤之。然也。见之,知也。告之,使知也。

某物之所以是这样,与我如何知道某物是这样,和我如何使他人知道某物是这样,这三者的原因不一定相同。

例如某人生病。

某人受意外伤害,这是他病的原因。我亲眼看到某人受伤致病,这是我了解某人有病的途径。把此事告诉他人,这是他人了解某人生病的方法。

某人生病是由于意外伤害。我知道某人生病是亲眼所见。别人知道某人生病是我告诉的结果。“物之所以然,与所以知之,与所以使人知之”三者是不必然相同的。

墙是白色的原因(“物之所以然”)与我如何知道墙是白色,以及如何使他人知道墙是白色,这三者的“故”(原因)不必然相同。墙是白色是刷了大白颜料的结果,我亲眼看到是我知道墙是白色的原因。他人知道墙是白色的,是由于我告诉他们的结果。产生三种结果的原因(故)不必然相同,即不一定相同,可见,还存在着相同的情况。

例如,一夜西北风过后,气温降低。一夜西北风,既是物之所以然,也是我所以知之。气温降低的直接原因与逻辑理由是一致的。尽管产生某事物的直接原因与根据不必然相同,二者有时并不一致,但它们(原因或根据)都是从已知到推知的充足理由。这是客观事物间存在的必然联系的反映。这是一个正确的“说”(推论)的实质所在。

“说”的根本任务在于揭示从巳知到推知的必然联系,找出某“辞”得以确立之“故”。

2.“说”的种种表述

中国古代名辩学对于“说”这种思维形式有种种不同的表述。

孔子不但在正名理论上发其端,而且在先秦第一个提出了具有推理意义的认识方法。他的“告诸往而知来者”可以说是具有推理意义认识方法的集中体现。我们知道传统逻辑中推理的定义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或思维过程。“告诸往而知来者”的告,是老师教学生。“往”是过去的事,“来”则是未来、后来之事。《论语》是语录体,我们常常看到孔子教导、告诉学生过去的事,要求学生据此能由此及彼、推知后来、未来之事。所谓“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闻一知二”、“闻一知十”等说法与“告诸往而知来者”虽然词句不同,但其实质是一致的,都是从已知推出未知。孔子的发端对后世影响很大。

墨子明确地肯定可以根据过去推知未来,依据已显现的情况推知未显现的,即隐藏着的情况,这就是所谓“以往知来、以见知隐”。“以往知来”这明显地是孔子“告诸往而知来者”的略语。见:读为现。显现出来的事物状况,即已知的事物状况。隐,藏也,没有显现的。用逻辑术语说则是由已知推出未知。与此相对照,当时确有人有这样的看法:“往者可知,来者不可知。”

恰与孔子、墨子的“告往知来”、“以往知来”相对立。

墨子巧妙地用一个推理反驳了这种错误说法。《墨子·鲁问》记载:

彭轻生子日:“往者可知,来者不可知。”子墨子日:

“籍设而亲在百里之外,则遇难焉。期以一日也,及之则生,不及则死。今有固车良马于此,又有驽马四隅之轮于此,使子择焉,子将何乘?”对日:“乘良马固车,可以速至。”子墨子日:“焉在不知来?”

墨子的反驳机智有力。已知的条件是“固车良马”与“驽马四隅之轮”,让你选择。彭轻生选择了良马固车。为了救自己的亲人,需要速至。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但包括了“往”与“来”,往可知,依据“往”进行推理,“来”亦可知。墨子维护了自己“以往知来,以见知隐”的观点,充分肯定了推理的认识作用。

荀子常常将说与辩混用,很多场合说即是辩,辩即是说,往往说辩共举。

辩说也者,不异实名以喻动静之道也。

所谓“辩说”就是针对同一对象(不异实名)而展开的是非然否(动静)的争论。这种争论当然包括有推理(说)的具体运用。《荀子》一书中对“说”的表述也很有特点,它不是一般地泛泛而论,而是考虑到思维进程的方向分别加以叙述。《荀子·非相》中说:

欲观千岁,则数今日;欲知亿万,则审一二;欲知上世,则审周道;欲知周道,则审其人,所贵君子。故日:

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

这里的“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无疑是对“说”的又一种表述。“近”、“一”、“微”都是已知,是前提;而“远”、“万”、“明”都是未知,是结论。知,则是推知。再深入—步,何以可从一知万,从近知远,从微知明呢?荀子这里讲述的显然是典型归纳的推理方法。从分析解剖个别事物,当然是具有典型性的事物,正确地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必然性,就可以进行归纳概括,而得出普遍性的知识。中国有句俗话:“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为了了解麻雀的生理构造,我们解剖一只或几只即可。没有哪个人要把所有的麻雀都捉来杀掉才去得结论,这就是“欲知亿万,则审二二”。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蒸汽机已经最令人信服地证明,我们加进热而获得机械运动。十万部蒸汽机并不比一部蒸汽机能更多地证明这一点。”这说明我们只要能正确地抓住典型事例,——如荀子所说的“欲知周道,则审其人,所贵君子”的“君子”即是适例一进行审嗅的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质,就可以对同类事物加以概括,归纳出—般性结论。如果说“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是具有归纳性质的推论认识方法,那么下面《荀子-非相》中的另一段介绍的认识方法,则具有演绎的性质:

圣人何以不可欺?日:圣人者,以己度者也。故以人度人,以情度情,以类度类,以说度功,以道观尽,古今一也。类不悖,虽久同理。故向乎邪曲而不迷,观乎杂物而不惑,以此度之。

圣人不会被欺骗的原因是:圣人能用自己掌握的事物的规律去进行推论、测度。依据人的一般情况去推论、测度个别人,以事物的一般的情理去推论、测度个别事物,以同类事物的普遍具有的性质去推论、测度个别事物,以一般公认的理论去推论、测度某事物的功用,以总的原理去推论、测度无穷尽的事物状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事物只要属于同类,道理就是一样的。因此,面对各种不正的情况及多而乱的事物而不产生迷惑,就是用以上的道理方法去推论、测度的结果。万变不离其宗。荀子认为,凡同类的事物,必定有某些相同的性质,有某些相同的状况。

人们一旦认识了、掌握了同类事物共同具有的性质、状况或道理,就能以此作为根据去推论、测度同类的个别事物。

此所谓“以类度类”。人为一类,依据“人”之类共同具有的情状去推论、测度某个人的情状,此所谓“以人度人”。如此而已。当然,关于某类的共同情况、状态、性质、道理等是已知的,而关于同类个别对象的认识是未知的,由已知进到未知,当然是推理。从思维进程的方向看,“以人度人、以情度情、以类度类”则是由一般到个别,因而具有演绎的性质。

同类推荐
  • 教你学习曲艺

    教你学习曲艺

    分3章:演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各类演讲妙语译析、有关演讲的名言集锦。
  • 笛语新说

    笛语新说

    欣闻曹晓磊先生编著的《笛语新说》一书即将出版,我感到甚是喜慰。关于器乐演奏教育教学的专门著述在我省范围内为数不多,笛子演奏类的专著更是少之又少。今天,曹晓磊先生以他从事笛子演奏和教学的亲身感悟及切身体会和多年的实践经验,倾全身之力编著了这部新书,为我省的笛子演奏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 前海剧说(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前海剧说(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学术文库》是系统总结我国艺术学理论前沿发展的大型出版项目,共200卷。文库的研究内容包括戏曲、音乐、美术、舞蹈、话剧、影视、摄影、建筑艺术、红学、艺术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学等,几乎涵盖了文化艺术的所有门类,学者们或以新的观念与方法,对各门类艺术史论作了新的揭示与概括,或着眼现实,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当前文化艺术发展趋向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洞见;将学术性与资料性很好地结合,既有利于学术研究,也有利于文化传承和发展,极具学术意义和文化意义。**批首推47卷。
  • 100点创新设计方法

    100点创新设计方法

    每每在设计类书籍的海洋里徘徊时,总觉得缺少些什么,我苦苦思考,终于明白缺少的是一本专业的设计工具书。这本书不同于学习软件操作的书、不同于晦涩难懂的理论书、死钻一门的某一门类专业书,这是一本适用于所有的设计门类的工具书,这里有最基础的设计方法,这是正行走在设计之路上的你最需要的一本书。
  • 百花齐放的舞蹈思想

    百花齐放的舞蹈思想

    舞蹈,是种活的造型艺术,是感情的最真率、最完美、最有力的表现。灵魂的舞者们,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用原始的肢体律动传递出生命的活力和美的思想。
热门推荐
  • 独占病宠

    独占病宠

    在别人眼里,沈娇是个单纯任性,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在易绰然眼里,沈娇是个作天作地,不识好歹的小白眼狼。而在看清沈娇真面目的人眼里,沈娇是个比白眼狼更可怕的生物。但是这种可怕的生物,却因多年前美好的惊鸿一瞥,而被易绰然宠上了天。偏执的易绰然第一次见到美好的沈娇就迫切的想把她留在自己身边,为了维系她的美好,他俯首称臣,小心翼翼地隐藏内心的黑暗,用心浇灌这朵偷来的“掌心花”,她想上学,他一次又一次地放低自己的底线;她被人欺负,他把对方欺负得哭都哭不出来;她辍学进军娱乐圈,他买下顶尖娱乐公司,只签她一个艺人,亲自送她坐上影后的宝座;他对她百依百顺,直到某天他带着她的小男友来见他,他终于撕下伪善的面具,亲手毁灭她的美好,将她禁锢在身下,夜夜缠绵。易绰然对沈娇穷尽一切手段,从前,他疯狂地独占她,后来,他几近病态地囚禁她,最后却只能走过她想去的所有地方,把自己活成另外一个她。总而言之,这是一个为了养花,金盆洗手的“良家男”,发现掌心花是食人花,还被反咬一口后,黑化成变态的故事。本文无三观,男主偏执变态,女主也非善茬,这是一本有点重口的宠文。
  • 钱氏私志

    钱氏私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青崖白鹿剑

    青崖白鹿剑

    一百年的骚乱,武林中人人自危,江湖再也没有往昔的那种侠骨柔情。朝廷内有八王纷争,外有七族之乱。八王之间,每人都占据着一方,笼络江湖人士,挑起武林纷争。七族之中,各族都虎视眈眈,结成联合大军,妄图吞我大好河山。一个来历不明的小孩,在这乱世中游荡,在纷杂的江湖中兜兜转转。一位失去父母的小孩,背负着重建华山之重担,研习上层武功。一位外族少女,家园被毁,族人被灭,不得不流离失所,在江湖中苟延残喘。三人不期相遇,在这九州之下,如何演绎这悲欢离合、惊世情缘?一场阴谋,已筹划了百年,到底孰是孰非呢?真相大白后,众人都错愕不已。这一切,都随着烟消云散,幻化成一场空。青崖觅白鹿,骖驾登天门!
  •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学者卷(中卷)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学者卷(中卷)

    本书汇集了当代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解说和阐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境遇凸显出来,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课题的联系多方面地显示出来。这套丛书所选材料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不一致,它们之间的差别有时非常大甚至可能是对立的,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研究材料的作用和意义就会是多重的,其中所包含的一致、差别和对立能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供不同的参考维度,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
  • 年少你是光

    年少你是光

    相信命运吗?它让我遇见你,让你成为了我心中的光。它让你在我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在那深渊中的一方净土里生长扎根,从此成了你的领地……
  • 笛情缘

    笛情缘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鹊桥难度相思苦....
  • 天才萌娃捡一送一

    天才萌娃捡一送一

    某一天,白少卿站在宋翎身前:“做我女人,我给你想要的一切。”宋翎漫不经心的把玩着发丝:“哦?可我不需要。”白少卿一本正经的说道:“以落恒为聘,如何?”宋翎瞥了他一眼:“不必。”白少卿无奈的捏了捏眉心:“我想,你没有明白,一切的意思,这其中包括了我儿子。”
  • 快穿我成了男神的白月光

    快穿我成了男神的白月光

    作为一个老妖怪,呸!仙女,花如锦在得罪了某个老男人后被一脚踹进了八千小世界。到最后才发现,呸!她妈哒都是同一个野男人!她要罢工!罢工!!宿主每天罢工八百次,系统冷漠脸:【请宿主端正态度——罢工会单身一辈子的】—————————简而言之,这就是一个坑妻一时爽,追妻火葬场的故事~
  • 男主怎么又凉了

    男主怎么又凉了

    霸道总裁爱上她?——————天上很少掉馅饼,却常常掉陷阱。
  • 雁门集

    雁门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