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7000000057

第57章 下乡记:学勤(2)

河南古风淳朴,人性憨厚。一路上不时有捧着饭碗蹲在墙角的农民站起来跟我们招呼:“进屋吃一点?”学勤说这是自古沿袭的客套话,不能当真的。见到兰考老乡,学勤介绍我是从上海来的(他们不知道江苏,知道上海),姓尤。老乡们都笑了,用河南的拖腔像唱歌似的说:“城里人福气好,姓都比我们好。蔡,朱,又来了尤。”学勤见我不明白,解释说:“集体户有人姓蔡姓朱,你姓尤,老乡说的是谐音——菜、猪、油。”我恍然大悟,感觉有趣,也感到心酸。他们太缺乏因而也太向往“菜、猪、油”了!学勤悄悄说,这里老乡真穷,除了买盐几乎没有其他消费。唐寨老支书阎协崇是党的“九大”代表,闻名全国的劳动模范。《人民日报》以“革命先锋”为标题发过长篇通讯。但阎本人很朴实,见人说不出话。学勤说他到人民大会堂开会,坐的椅子一下子弹起来,他以为把椅子弄坏了,不知所措。还有一个人口相传的故事,说老乡进城看到飞速向前的火车,惊讶至极,逢人便说:火车爬着都那么快,若站起来还不知多快!

这里的老乡后来与火车结下不解之缘——到春荒就“扒”火车到远方去要饭。因周边都一样穷,要不到。“扒”火车是指不花钱买票;搭货车,在这里是默许的。老乡将客车叫“票车”,知道那是需要买票的。焦裕禄曾领县委常委深夜到火车站看望逃荒的农民,这一细节是真实的。学勤也领我“扒”了一次货车,当然不是要饭,而是游览了郑州、开封。我们虽已下乡成了农民,与真正的农民还是有天壤之别。

以前从学勤信中知道他的集体户很上进,也很激进,现在又添切身感受。队里为他们建了四间大瓦房不住,每人认一个五保老人当干娘干爹,与他们一起住,让孤老体验子女的温情。学勤说小陈惹了一头虱子。他们春节不回家,利用冬闲帮队里测量土地,做水利规划。不容易啊,曾几何时还是埋头读书的重点中学高才生,还是娇气的上海姑娘!

学勤陪我走访大佛堂(另一个大队)集体户,上海知青在异地他乡聚在一起,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我们一起做饭,那是一顿特殊的晚餐,兰考特色为主:熬一大锅黄澄澄的小米粥,在稀饭水平线之上贴一圈不掺红薯面的玉米饼,这已是他们极尽所能、很有档次的待客之礼。当地老乡一年只有除夕夜吃一顿白面饺子,平时从不吃纯白面、纯玉米面,都是要掺红薯面。各人拿出自己的储藏,使晚餐穿插了上海特色:有午餐肉、豆瓣辣酱,有我带去的咸猪肉。不伦不类,却绝对丰盛——在河南平原这个冬夜,一群上海知青就这样聚在一起像过节一样。我以杜甫诗句“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表达感谢惜别之情。

他们平时生活很简单,比江苏农村要差得多,整个冬天就是大白菜。那几天我与学勤、小陈围着炉子(他们烧煤,这让我很羡慕,我们没有煤,柴草严重短缺),边取暖,边做饭。锅子冒着热气,将咸肉用小刀削成片放进清水中,再放入白菜,肉的香味随热气沁人肺腑,谈天说地,慷慨激昂。

离开兰考前到县城瞻仰焦裕禄墓园,与学勤、小陈留影。

在候车室,我们一遍遍地唱“航标兵之歌”、“等待出航”,唱我刚学会的“焦裕禄,我们的好书记”,还有南斯拉夫民歌“深深的海洋”。这几首歌旋律相似,委婉、忧郁、压抑、感伤,融入了全部的离别之情。“深深的海洋,你为何不平静/不平静就像我爱人那一颗动摇的心……”任何语言都已经多余。

突然,一直埋着头的学勤,抬起头,说我也回上海!我与小陈慌了手脚,像哄孩子一般,好一阵才算稳住情绪。小陈泪流满面,我也眼角发酸。还是引用学勤的描述:

——离开河南时已近年关,火车挤得一塌糊涂。我在他背后用肩膀硬顶,才把他送进车厢,车门关闭前一刹那,扔给他一袋在县城买的“金银卷”作干粮。所谓“金银卷”,即玉米、面粉分层合卷的馒头,玉米为“金”,面粉为“银”,这在当地已经是上等吃食。他到上海,不敢与我家里说兰考真实情况,他妹妹要把那袋没有吃完的“金银卷”扔弃,被他奶奶高声喝止:“这是学勤在河南过年才能吃的好东西,你们就这么扔了?作孽啊!”我妈妈和我奶奶在隔壁听见,一下子明白我在兰考的真实处境,不禁垂泪,家中春节黯然失色。

写此文时我找到了从邳县到兰考的火车票:1972年1月21日,320公里,5.4元。

扒火车

结束兰考之行回上海之前,按计划是向西旅行,目标去洛阳或西安。学勤、小陈与我早早进了火车站,“扒”西行火车。所谓“扒”,有扒拉开列车车门的意思,有七手八脚往车上爬的意思。这里主要是不买车票,免费搭载的意思。学勤走在前面,看他那种天经地义的模样,让从南方过来的我匪夷所思,但又十分兴奋,既有省钱的愉悦,又有冒险的刺激,还时不时映出电影《铁道游击队》的画面。其实当地不买票搭乘货车很普遍,也很正常,既不英雄,也不无赖,车站上看见也不管的。因此就有焦裕禄领着常委雪夜到火车站看望外出讨饭农民的事迹。这个细节暗寓兰考贫困到极点,本地已讨不到饭;也不经意间透露出不花钱搭货车是天经地义的这一信息。从人们的不同叫法中也可分辨出,兰考人管客车叫“票车”,搭车是需买票的;货车不是“票车”,当然是无需买票的。

我们“扒”的第一列货车装的是白条猪肉,冰冻得硬邦邦的,一片片,横七竖八,人是不能与之为伍的。换一列,是个油罐车,圆溜溜的油罐外围有一圈铁杆,可扶手,倒也干净。不过静止尚可,一旦疾驰起来,是什么状态?我不敢想象。学勤说不要紧,说着率先爬了上去。我心怵,迟疑着不肯迈步。学勤下来,再等一列。这次不错,一只只麻袋装的是田菁(一种绿肥)种子,干干净净,叠放得整整齐齐。对,就搭它。三人上了车,边拖动麻袋,让身体躺卧得更舒服一些——宛如刚住进招待所整理床铺一样,边互相打趣说:“都赶上票车的卧铺了!这么个好地方,可惜没有人知道。”话音未落,车厢的一角发出声音:“谁说没人?我打徐州就上来了。”惊吓之后,就是喜悦:遇到同行了!

近午,火车停靠郑州东站,很长时间也没有动静。经商量决定出站,先午餐,到郑州市区转一下,再“扒”车继续西行。郑州给我的印象,到处是红砖砌的正正方方的三四层高的楼群,顽强地给自己贴着新兴城市的标签。“二七”纪念塔刚建成,七层,双塔状,含意“二七”,在市内属较高建筑,式样新颖,又是绿色琉璃瓦,在周围的中低层红色砖楼中显得独树一帜。

对郑州我们并不在意,我们还是要向西。晚上,出了郊外,在月色指引下,辗转来到郑州火车站发车场。

郑州站是全国铁路运输枢纽,它的货场很大,分编组场和发车场。南来北往的货车都要先汇集到编组场,按去向重新组合,再到发车场等待出发。这些常识,都是学勤边走边给我的启蒙,也是他的经验总结。他说,有一次在编组场扒上火车,坐在车厢里被火车头牵引着来来去去,折腾了好久。所以“扒火车”须直接到发车场。郑州发车场与兰考之类小站不同,看管很严,我们三人未到入口就被拦下,值班老师傅恪尽职守,板着脸教育我们:发车场等于国家仓库,怎能随便进出?经不住我们死磨硬缠,加上三人的惨相,特别见陈又是女孩,终于同意放行;并指引路径,特意嘱咐遇到巡逻的不要乱跑,他们是有枪的。这个善良的老师傅应该是见不得我们小小年纪年根岁底、深更半夜、天寒地冻在外闯荡,诸多因素让他动了恻隐之心;但过关之后,我们边走边议论,坚持认为最重要的,应该是老师傅家里肯定也有子女在外插队。因我们骗老师傅是搭货车回家过年,胡诌插队劳动一年所得不够买口粮,遑论回家路费?

发车场有十几股轨道,长龙般的列车时停时发,没有规律。有的像沉睡了,很长时间动也不动;有的则异常活跃,一会儿进,一会儿退,不知忙叨什么。我们为去向又讨论了一会,后来决定可向西去洛阳、西安,可向南去武汉三镇;不向北,大串联去过北京;不向东,那是回家的路。辨识列车去向是看车门边插的卡片。须绕过车尾的守车向前跑一截,才能在车门边看到标明方向的卡片,有油罐车不插卡片,还有漏插的,那就要跑更长的路。看了,去向不符,再折返,寻下一列,费时费劲又懊丧。折返多了,就厌烦,也顾不上安全,索性在火车底下贴着铁轨钻进钻出。身上穿着棉大衣,背着包(包里都是事先准备齐全的“扒火车”的必需品,如干粮、辣椒酱、水壶、电筒、小刀等),太厚了,钻不过去;只得脱下棉衣,把包放下,用手牵着,拖着过去,就这样也得紧贴铁轨才行。起初还害怕列车突然启动,几次一钻,就侥幸麻痹,就忘记害怕。跑多了就找到了窍门,原来轨道正前方有交通标志灯,凭颜色可判断行止(红停绿行黄准备),凭方向(上下左右)可判断去向。这一发现免除了来回折返之累和钻火车之险,只需远远地看标志灯即可了然于胸,让我们兴奋了好一阵。但很快又失望了:那晚不知咋地,西行、南行的车很少,仅有的几列都没有启动的音信。

直到子夜时分,遇见一位下班的铁路工人,他是搭便车回家去开封。他好心劝我们不要再等,说直到天明都不发西行、南行的车,让我们与他一起去开封,可随他一起坐在火车头里。开封是我们计划中返程路上的点,但事已如此,必须调整,而且火车头对我们也有很大的诱惑,于是决定同去开封。可是到火车启动时,火车司机坚持不准我们上火车头。这次死磨硬缠加惨相都不顶用,事后我们按自己的逻辑,认为司机家里肯定没有子女在外插队。下班的工人帮着说好话也没用,他很内疚,表示他也不上火车头,陪我们坐敞口车厢。

也只能如此了,由此也给了我们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严寒三九,天寒地冻,高速行进的列车,敞口车厢,拂晓前最冷最累的时段(下半夜两三点钟)。中原大地覆盖着皑皑白雪,露出两股铁轨伸向远方;铁道旁的大树完全被冰凌包裹,晶晶亮,刷刷地向后退去,我这个南方人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自然景观。车厢里装的是机床,用草包、草绳包裹着,冰冷冰冷。我们将手上戴的一单一棉两副手套全部取下,四只重叠,垫在机床上,再坐在上面;不久屁股下一阵刺骨透心的凉气,寒冷将手套与机床冻在一起。只得再站起来,在车厢里不停跺脚,活动身子,抵御严寒;身边车外是一排排闪闪发亮呼啸而过的玻璃树;大脑里全部意识就是一个字——冷。那个不眠之夜,那个寒冷的凌晨,成为我兰考之行最深的印记。后来许多次的讲述,讲得最精彩,人们最爱听的也是这一段。其实它是我兰考之旅最艰苦的一段。

拂晓前抵达开封站。天还没大亮,城市还在沉睡,到候车室等待天明。候车室里很多人,有等车的,更多的是无家可归借此过夜的穷人。屋子里生着火炉,上面的水壶嘟嘟冒着热气,这在南方是很少有的设备,此时是我的最爱。坐在火炉边上的位置,将已冻硬了的手套放在火炉上烤;拿出杯子,从水壶里倒上热水,那股温暖、舒服,是无可比拟的。由此后,我坚定地认为,幸福是相对的,是上帝公允地施于每个人的一种主观感受,其感觉好坏很多时候与其外在条件并无关联。寒意去了,倦意袭来;可能是打了个盹,然而感觉分明是睡了一个过瘾的好觉,醒来只见满屋暖和依旧,东倚西倒打盹的人群依旧,只是在水壶上烤着的手套发出一股焦味,慌忙取下,小心拍拍,冻结的冰水倒是干了,但两只手套各出现了一个焦印,一搓就是个洞。

天明了,一轮太阳光照人间,我们又精神抖擞了,迎着太阳走出候车室,世界好像都是我们的。与同栖火车站的人相比,我们跟他们有太多的相同之处,然而也有着最大的不同。

在古城开封游览了铁塔、龙亭、杨潘家湖、大相国寺等地,晚餐在河南饭店。由于在郑州遇挫,加上折腾一夜,西行计划变得索然无味,晚上搭闷罐货车离开开封返回兰考。

(作者系老三届上海插队知青)

同类推荐
  • 雨夜中的凤凰

    雨夜中的凤凰

    凤凰城里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一幢幢临水而建的吊脚楼了。不过少了昔日楼头的歌声,总感觉少了一点沈从文笔下的韵味。吊脚楼下的沱江水缓慢地流着,听不到歌女的小调,不过听听这流水声,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这才是凤凰城中最动听的音符。顺江而下,有许多纸折的小船沿着江岸向下游漂流,上面点着蜡烛。烛上的蜡伴着火星滴在船上,船便会燃烧起来,随着风势的大小渐渐化为水上的尘灰。但放船的人依旧络绎不绝,宛如沈从文笔下的那些爱情故事,明知道结局是毁灭,还要义无反顾地飞蛾扑火。在一个风和日历的下午,脚踏着白马湖畔的绿草,静静的品味着的是春的气息,而在月朗星稀的秋夜,用心聆听陶然亭秋蝉凄婉的鸣唱,品读出的是一抹轻愁。
  • 时代的精神状况(译文经典)

    时代的精神状况(译文经典)

    本书“高屋建瓴地回顾了西方人‘时代意识’的起源,分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精神原则,讨论了科技进步的文化前提及其对社会形态变迁的作用,讨论了民主政治与贵族理想之间的对立。全书以实存哲学式的反思作底线,描画了与西方社会现代化进程相伴随的精神文化的巨大震撼以及这种震撼留给当代西方人的困境。凡此种种,均探及西方文化的精神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内在冲突”。
  • 美言妙语

    美言妙语

    本书从各个方面,各种角度取材,编选了古近名家高手的精美语言。本书又可像查工具书一样从各种角度,各个方面查阅行文写作中所要参考的资料。
  • 公司法实务与企业改制

    公司法实务与企业改制

    本书的第一部分“国有企业改制与公司法”阐述了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质是实行公司制。第二部分“公司组织过程与运作”着重介绍了公司组织过程中进行设立、组织变更、重整、破产、清算等一系列活动的揉作规则和程序;第三部分“公司组织形态与运作”分别论述了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和股份合作公司等组织形态的出资、股份的发行与转让、机构管理的操作规则和程序。
  • 先秦至唐五代语气词的衍生与演变

    先秦至唐五代语气词的衍生与演变

    本书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每个语气词的发展演变过程都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分析,其中不乏精彩的论述。如“者”和“好”,本书对它们演变的语境进行了深入考察,指出“者”从表自指演变为语气词,关键在于其所在的小句属于话题句;“好”由形容词演变为语气词,则源于所在小句的主观化。其他如“尔”、“焉”、“已”、“里”、“在”等词,书中对它们历史演变情况的揭示也相当有启发性,值得重视。
热门推荐
  • 数据时代之王

    数据时代之王

    “爷爷,我长大了肯定做一名伟大科学家。”这是栾青松在五岁时,快速做出1到100相加的题目后说的话。八岁,他开发出以自己姓氏命名的N语言。十岁,他开出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N操作系统。毫无疑问,他是一名超级天才,从他出生就已经注定,在网络大数据时,华夏绝对领先世界任何国家。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余生有秦先生

    余生有秦先生

    正是岁月年华的时候,冷璃雪遇见了自己生命中的他。秦薄言也遇到了他的白月光,但他‘虐妻一时爽,追妻火葬场’。从陌生到熟悉,朋友到恋人,再到夫妻。(1v1,宠虐文来袭)
  • 将军快走,我垫后

    将军快走,我垫后

    十月二十三日午前,大周帝都黑云压城,狂风似青龙偃月刀,夹着走石飞沙,所到之处,人畜纷纷退避——除了骠骑将军府前的三道人影。漂亮的人都爱美,爱美的人都讲究发型,讲究发型的人都不允许自己逆风而站,让三千青丝风中凌乱,进而毫无章法地僭越而前,使自己看上去犹如含冤枉死于是阴魂不散到处索命的厉鬼。苏雪鸿站在将军府大门的石阶下面,第二百五十次将头发拨乱反正无果,终于受不了地把脸一抹,将脑后的头发束成一个球,朝那两个跟她耗了整整一个半时辰的守卫下了最后通告:“一刻钟内必定下雨,你们再不放我进去,我可就走了!”
  • 度世品经

    度世品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治期篇

    治期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那是一只什么鸟

    那是一只什么鸟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维新侠盗2:皇城劫难

    维新侠盗2:皇城劫难

    他们首先遇到的是“虎狮团”的团长,原莲山派掌门李慕仙,接着遇到药魔培育成功且最厉害的蜘蛛人,然后陷入朝廷火枪队的包围,最后与袁世凯一战。三人均身受重伤,只能救出梁启超一人。一天后,维新志士被问斩,梁少陵等三人来到法场,他们的接下来的命运将会如何呢?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最新修订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最新修订本)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为了加强测绘管理,促进测绘事业发展,保障测绘事业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制定测绘法。
  • 外汇投资入门到精通

    外汇投资入门到精通

    很多理财者都选择炒股,似乎不太敢接触外汇理财领域,觉得深不可测。外汇理财和股票投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是标的不同,购买股票是买一家上市公司,重点关注的是这家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而买卖某一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则是关注这个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前景。影响外汇波动的因素很多,重点包括该国家的利率水平、经济发展状况和发生的政治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