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7000000028

第28章 一个世界的孤独:论海子的《日记》一诗(1)

夏可君

《日记》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他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1988年.7.25,火车经德令哈)

海子的这首诗歌名为《日记》,似乎告诉我们这仅仅是私密的文字,是并不公开的记录。这是诗人乘火车经过一座雨水中的孤城德令哈,看到茫茫草原上的这座孤城,或者感到自己的孤独,或者想念起某个人,也许是某个女性,无论这个人是假想的情人还是夭折的姐姐,无论她是母亲的替代者还是诗歌本身的化身,其实都有着私密性,这是日记中的一页.但是,这首诗歌最后触及了人类,显然又已经公开了所有秘密,诗歌如同一通书函,准备发送给心中的“姐姐”——从而把她召唤前来。

这是什么样的私密性?这是来自个体的孤独!孤独是私密的,因为不可分享而孤独,因为越是分享孤独,而彼此越是孤独。这是诗人来到德令哈,这座在戈壁上孤独的小城,而触及了自己的孤独。

1988年7月,海子坐火车夜晚经过德令哈,面对的是雨水中的孤城——德令哈,这个城市的名称有人说在蒙古语中意味着“广阔的原野”,德令哈位于一望无际的荒凉戈壁之中。在地理位置上,德令哈处于西宁和柴达木之间,越过德令哈,就可以北达敦煌,西至新疆东南部,也可以通向青藏公路,诗人可能还由此折返走向了西藏,大概在三个星期之后,就于拉萨写下了《远方》(1988年8月19—21日)这首诗歌,二者之间有着内在的呼应。还有人认为“德令哈”作为蒙古语,是“世界(Delhei)”的意思。是的,德令哈即是世界,对于北方人民,世界就是广阔的原野,原野就是整个的世界,而到了德令哈,似乎就走到了世界的尽头。

德令哈,就是整个世界,就是世界的尽头,就是无法穿越的孤独。

很久以来,我一直在背诵这首诗歌,很多次一旦触及它,都被这首诗深深感动,但却一直无法触动它,它是如此的近,我可以背诵,又是如此的远,比远方还远。只是到了这几天,在海子离开20年之后,这个告别的距离似乎缩短了所有的遥远和阻隔,死者的孤独——死亡与孤独的切近,孤独与死亡的接触——超过了所有的距离,也拉近了所有的远离,在几个夜晚的失眠中,我知道我得再次面对它了,得再次背诵它,并且倾听来自诗歌内在的声音。

但是,我能够以什么方式来解释这首诗歌?这几天,每每在深夜独自醒来,我问我自己:我有什么解开这个文本的秘诀?这是一个有着个体私密经验因而被封印的文本:无论是诗歌开头第一个词“姐姐”,以及文本反复回响的“空空”这个绝对的词;此外还有:只有,唯一的,最后的,让,生长,尽头,等等,如此多绝对的词!如此唯一的词、最后的词,如何可以打开?从哪里开始阅读?从那个省略号?可是?

我也同样一无所有……

幸好海子在不久之后所写的《远方》一诗,写到了“孤独”,还两次写到了——“一无所有”,给我们传递了某种信息:

更远的地方更加孤独

远方啊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这是诗人独自的一次远行,经过德令哈的时候,诗人彻底属于远方:那是一无所有的远方,诗人海子他,只有这个“一无所有”!

这个一无所有,是通过远方来经验的,或者说,远方之为遥远,是通过一无所有来打开的。

一无所有!这是80年代一首响遍中国大地上的歌!倾听这个词,如同倾听这首不老的歌,激昂的声音饱蘸着一个时代的热血,这一次它还在要求我们再次去倾听它:一无所有!我们至今依然一无所有!

一无所有:承认自己一无所有的时刻,那也是最为孤独的时刻,在孤独的时刻,那也是一无所有的时刻:你唯一拥有的是自己的孤独,不,是世界的孤独。

一无所有:没有什么给予,也没有什么得到,如同诗人在《秋》一诗中早已写道:“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这是双重的丧失!这是“空空”:双重的空,自己的双手是空的,世界也是空的。

在这个“空空”的时刻,“空”打开“空”,“空”间隔开“空”,“空”自身内在打开、内在打断,“空”与“空”越来越大,这满满的“空空”中什么在流溢?什么可以装满这越来越扩大的“空空”?那是:一无所有!

一无所有:一无所有的孤独,孤独得一无所有!孤独得一无所依!

在“空空”之中,诗人遭遇的是孤独、是整个的世界。现在,在经过德令哈这座茫茫戈壁上雨水中的空城时,只有孤独与诗人为伴,这是一个旅行者穿越一座无尽广阔原野中的孤城时,突然撞击到自身的孤独:世界就在你的旁边,你来到了世界的尽头,这世界就是你的孤独,这孤独就是你的世界。

世界就是你的孤独。

你也是世界的孤独。

——如此对称的孤独。

——如此不对称的世界。

诗歌的节奏,诗歌的韵律,就在这对称与不对称之中展开,在“空空”的自身空开中让语词来临,召唤他者(或她者)。

世界因为你的孤独而颤栗,你因为世界的孤独而哭泣。你来到世界的尽头,世界来到你的尽头,你会离去和消失,而世界依然一直在那里,它的石头和青稞一直还在这里,还在悄然地生长,如此漠然却又如此充满生机。如果德令哈即是指广阔的原野,即是世界的意思,来到草原或者世界尽头的人,当然是一无所有。

一无所有之中,你只有孤独。在世界的尽头,只有孤独在生长。

孤独是唯一的财富,是唯一的礼物,你可以馈赠的与给出的——就是这孤独。如同世界本身是最为孤独的财富,世界之为世界,只有这一个的世界。你只有这一个世界,以你的生命和名字命名的世界,每一次的出生和死亡都是这个世界本身的到来和离去。世界的核心和秘密是孤独,孤独是世界本身的私密性,最为切心的私密性(如同海子喜欢的诗人荷尔德林写的Innigkeit这个词),世界在每一个个体这里切开自身:世界就仅仅是这一次的这一个世界,这“一个个”的孤独的世界,在这“一个”世界的孤独中,世界本身才存在。

这是无法分享的孤独,孤独把所有的一个个世界隔离开来,这是“空空”的空开。每一个世界都以孤独为它的核心,如同诗歌的本质,诗歌内在唯一的私密性——就是孤独,无法共享的孤独,因为私密因而更加孤独,这是诗歌内在的黑洞,其中有着所有被封闭的光芒,等待爆发。在死亡的那一刻,在诗歌到来的那一刻,在语言产生的那一刻,在孤独发出呼喊的那一刻,黑洞的边界发生了诗意的事件,带来了一次孤独与孤独的相遇。

这是孤独的个体与世界本身的遭遇,一次无法预估的遭际!

经过德令哈,夜色笼罩中的孤城和戈壁,诗人似乎触摸不到世界,雨水中的孤城把一切隔开。一座孤城在广阔的原野上,如同一次停顿,一次小小的中止,一次轻微的打断,却折断了诗人整个的视线,使之泪眼蒙眬。

雨水隔开了什么,那是远方?那是不可能的远方,或者,那是比远方更加遥远的远方,那是孤独。

孤独之为孤独,那是远方的孤独,孤独并不是围绕自身的自恋,而是走向远方,触摸不到远方时,孤独尤为孤独。

这是无法触摸的孤独,这是触摸不到的孤独!

来到德令哈,似乎就来到了草原的尽头,孤独者两手空空。甚至为自己的孤独而哭泣都是不可能的:无论是对世界的悲痛还是对自己的叹息,无力的双手,空空的双手还是空空的,诗人说——“握不住一颗泪滴”。

如同这座孤城德令哈,就是荒凉戈壁上一颗将要干枯的泪滴!

无论是路过还是居住的,都是这座孤城德令哈的见证者。都是草原戈壁和世界本身的见证者:一无所有的所有者,一无所依的孤独者。

德令哈并不提供慰藉,并不给予安慰,反而仅仅只是见证彼此的孤独:这座孤城只是见证个体的孤独和世界的孤独!我的朋友诗人哨兵曾经去过德令哈,在那里他就看到过一个游客面对戈壁而号啕大哭,无来由地号啕大哭,诗人问他为何?他只是哭着说:你看这草原,这戈壁!我相信海子也是同样如此。

在这个孤独的时刻,孤独——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唯一的”是个体的独一性,“最后的”也是这无法舍弃的孤独,孤独永远是最后的,孤独不是最先的,只有孤独是最后的,它靠近尽头和死亡!这里的“抒情”似乎显得有些突兀,因为抒情在这里已经不再可能,既然泪滴都无法握住,这是对抒情本身的预言:自此之后,抒情不再可能,自此不再有抒情的年代,因而这也是宿命,这是对一场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的预言——青春的热血已经是最后的,但是它唯一,青春的伟大革命之后,留给每一个失败者去品尝的是个体的唯一的孤独。20年之后,再次进入这首诗歌,如同海子,我们已经在大事件之前,在某种命运的决断之前。如同欧阳江河在1989年纪念洛一禾的诗歌《降临》中写道:

但使命是有回声的。它的终结

有时比一个时代的终结更为辽阔。

但抒情却余留下——最后的与唯一的情调:孤独!这是孤独在抒情。海子并不是某些诗人们所认为的那样仅仅是抒情诗人和浪漫派诗人,也不是某些喜爱诗歌的人所认为的仅仅是青春期诗人和属于麦地的农业诗人,海子诗歌最为透明晶莹的质地是他的孤独,他以自己的孤独触及了世界的孤独。

这是不可能的彼此触感,是不可能的触摸,海子以孤独触摸到了世界的孤独。在德令哈,这也是唯一的与最后的——“草原”,诗歌再次重复,加强了唯一的,最后的,打断了抒情,回到更加空荡的草原。现在,连草原也是最后的,这是无法居住的所在,这是一切的倾空。

这是多重的“不能触摸”——海子在《远方》一诗中写道:

这些不能触摸的姐妹

这些不能触摸的血

这些不能触摸的远方的幸福

触摸孤独是不可能的,这是触摸的不可能性,是不可能的触摸,是三重不可能的触摸!为什么是姐妹?为什么是血?为什么是远方以及远方的幸福?不可能触摸?这与孤独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不可触摸的是这三重之物?

现在,我倾向于认为写于同一时期的《远方》一诗可以很好地解释《日记》一诗,这是来自海子诗歌内在的自我解释,这是在孤独之中的“一无所有”和“空空的空空”,这是一次内在的回应。以往的解释者几乎没有联系二者来讨论。

《远方》

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遥远的青稞地

除了青稞一无所有

更远的地方更加孤独

远方啊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这时石头

飞到我身边

石头长出血

石头长出七姐妹

站在一片荒芜的草原上

那时我在远方

那时我自由而贫穷

这些不能触摸的姐妹

这些不能触摸的血

这些不能触摸的远方的幸福

远方的幸福是多少痛苦

(1988.8.19萨迦夜,21拉萨)

触摸不到世界,只有来到世界的尽头才可能触摸到远方,只有试图去触摸远方,才会有孤独的萌发,孤独来自于对远方的触摸,对自己的孤独孤芳自赏和自爱自怜其实仅仅是“孤单”。这是试图在自身中挖掘出一个他者,试图在自我分裂中品尝这个撕裂的伤口,而孤独之为独一性的经验,恰好是走向一个真正的他者(或她者)。面对一个真正的他者,试图与之相遇,这是诗人一次孤独的旅行,诗歌也许就在火车上所写,这是在远行中的书写,一次临时的停顿,孤独发生在这个打断或者停顿的时刻。

因此,这是“空空”的时刻,“空空”打断一切,打断过去和未来之间的连续,打断自身与世界之间的关联。这个停顿如此巨大,这个空空如此浩瀚,就是身外的这戈壁,就是茫茫无尽的草原,就是世界本身!

同类推荐
  • 行政机关公务文书写作格式与范例

    行政机关公务文书写作格式与范例

    一个标准化、规范化、高效率的行政机关需要一套完备而科学的文书系统作支点,因而,规范的文书写作就成为行政机关执行规章制度和步入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依据。本书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讲解力求完备,内容新颖规范,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写法指导,更有范文借鉴,使正在从事或将来有志于投身国家各级政府管理工作及各行各业管理工作的有志之士,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的放矢,对问题有鲜明、深刻地认识,水到渠成地写出高质量的公文来。
  • 中国古代文论修辞观

    中国古代文论修辞观

    《中国古代文论修辞观》比较全面地对中国文学形式化的民族文化作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可以弥补西方结构主义、符号学之缺撼。同时,开拓了中国古代文论修辞观这一新的学术领域。本书认为中国哲学作为独特的文化力量,影响着中国、又学的审美方式和语言表现形式。“兴”原来是礼仪活动中的行为仪式,作为审美概念,是从礼的领域转向了诗学领域,五行思想也使中国文学形成特有的审美性时空,而风水观念在山水诗中的运用,使自然山水在文本中成为理想化的、秩序化的存在,对偶受阴阳哲学影响,是一种动静相乘,刚柔相形的参天地、察幽微的传统的审美方式。
  • 王家岭的诉说

    王家岭的诉说

    “这是一起造成38人死亡、115人受伤的极其严重的责任事故”。这是一部直赴灾难现场,用事实的真实追踪描述还原灾难的内情文学报告,是超越了新闻报道的直观表层描述之后的事实和理性思考与追问。《王家岭的诉说》是一部典型的灾难文学作品。赵瑜率队,五作家察访祸灾真相;矿工诉说,众难友揭秘国字煤田。深度解答网民疑团,王家岭上生死实录;严格拷问矿主良知,黄河赤子气贯全书。
  • 财政干部应用文写作

    财政干部应用文写作

    为全面提高基层财政干部的阅读理解应用文书的能力、沟通讲话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建构应用文写作知识体系,使财政干部能正确、有效地履行岗位职责,提升财政公务活动的执行力,以适应财政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我们根据《财政部2010年关于开展乡镇财政干部培训工作的通知》(财预[2010]58号)精神和《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加强乡镇财政干部岗位培训的指导意见》的要求,按照财政干部的认知规律、应用文写作教学规律和基层财政工作实际编写本教材。
热门推荐
  • 铅水彼岸

    铅水彼岸

    带着女王的任务和叮嘱,旅行了二十一年零两个月的我,终于来到了地球进行一年的探测任务。经过长期的进化,我族人的身体从一出生就储蓄了足够使用一千年的能量,我们无需进食,消化系统与排泄系统,就连生殖系统也早已退化,这仿佛是最顶级的进化结果。唯一的弊端便是我们身体里的能量与外界只有一个出口,那就是眼睛,这便意味着,我们一旦哭泣,便会因为流失能量而立刻死去。这样身份的我,却遇上了这世上最好的男人颜岸,和最纯真的女孩小雪。种种误会,种种顾虑,终究让我失去了一切。就像是被诅咒的彼岸花,花开无叶,有叶无花,生生相错。若有轮回,若能重来,再次相遇,我要怎样选择,才能到达铅水彼岸,让我所爱的人,都能得到幸福……
  • 那个店小二

    那个店小二

    掌柜:“殿小二,你给我跳柳江去!”殿小二:“掌柜的,这柳江一天跳几回,早腻了……”掌柜:“那你便去切腹谢罪。”殿小二:“不敢,我还没把你拆吃入腹呢。”:“算了,你还是刎颈吧。”殿小二:“……”掌柜:“殿小二,你咬我脖子做什么!”殿小二:“不是你让我吻颈的吗?”掌柜:“你……你怎么不去死!”殿小二:“行,要是你肯给我陪葬的话。”
  • 节约的都是利润

    节约的都是利润

    在市场以及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节约不仅是道德理念和价值观,更是一种核心竞争力。能够节约的企业,会在市场中游刃有余;能够为企业节约的员工,会在职场中脱颖而出。
  • 山花勿烂漫

    山花勿烂漫

    我工作了几十年一直跟女人打交道。中国的人多,女人也多,女人的故事更多。我工作的年代里,关于女人的故事可多得数不胜数。许多幽默的朋友给我起了一个外号叫“专搞妇女的人”。其实并非我臭名远扬,是他们故意忽略“工作”二字,才使我有了近乎流氓的称谓。我非但不计较他们,相反还感到高兴,因为这个外号为我的工作产生了广告效应。
  • 快穿:女配驾到,boss来袭

    快穿:女配驾到,boss来袭

    系统:我让你取代女主,攻略男主你给我攻略反派是个什么鬼不想要灵魂碎片了诡异的是居然攻略成功了任务完成了完成了成了不行了,我的宿主吊炸天颜兮:这个系统有点傻。她得离他远点。智障会传染。传染。
  • 病娇重生帝少轻抱

    病娇重生帝少轻抱

    你来了……言儿……别想跑……无论你跑到天涯海角,我都会……慢慢的把你抓回来……呵呵,我怎会让你一人……在世上生活呢!
  • 元朝典故编年考

    元朝典故编年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有一块仙药园

    我有一块仙药园

    灵气出现,风云际会。小人物莫宇终于“艰难”觉醒,成为支离破碎几近坍塌仙药园的主人,且看他如何步步崛起,战(浪)个天翻地覆,保(搅)个美满人间……
  • 黑暗尸国

    黑暗尸国

    当末世真的来临人类将面临的是什么?灭亡?抑或蜕变重生?总有人经过铁血的洗礼一身伤痕,依然在一片废墟中,傲然站立。他们将叩开新纪元的大门。他们的名字将永远回响在黑暗的上空。
  • 济世救国策

    济世救国策

    三国将临,风云乱世,被历史潮流淹没的将领——陈到将于本书涅槃重生,再现那段精彩往事。本书将以陈到的视角和原创历史武侠的视角展开,讲述陈到从灭门之祸开始,从雏鸟开始走入武林,并一步步变强,带着自己止战保天下太平的心愿与抱负走入沙场。他曾有过美好抱负;有过奉献牺牲;有着和爱人的相知相守。也犯过错误;也曾失去一生所爱;也有失去初心、看着理想破灭的绝望。在此硝烟乱世之中,我们将在陈到的引领之下,再品三国,再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