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6900000020

第20章 青藏采访札记

1987年七、八月间,我和首都9名记者从西宁到拉萨,又从拉萨到亚东,在青藏高原上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采访。青藏之行收获颇丰,我先后在《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通讯、特写、消息10余篇,计2万多字。

这次采访的实践,使我从中得到一些教益和启示。

要有适应环境的本领

青藏高原高寒缺氧,是“生命禁区”。自己的身体能行吗?我心里直打鼓。

但是,我想,既然众多官兵能在青藏高原上扎根生存下来,难道我们连一个月都不敢待?

有了吃苦和豁出去的准备,思想反而轻松多了。刚到海拔2270多米的西宁,尽管这里较之北京已缺氧10%多,倒不觉得什么,但到海拔3000多米的格尔木时,高原反应就明显了:嗓子干、胸闷、头晕。同行的两位记者先后住进了医院。为了不至于在格尔木倒下,我有意识地加强锻炼。有人说,在高原活动量不能大。我却反其道而行之,坚持每天跑步和做早操。尽管在高原跑步气喘得厉害,但是跑完步回来觉得全身增添了力量,抗感冒能力增强了。

从格尔木向拉萨进发前,我们逐一检查了身体,我除脉搏跳动过速外,心脏未发现异常。7月16日,我们驱车跨过海拔4445米的昆仑山口,到达五道梁兵站。有一句民谣:“过了五道梁,不见爹和娘。”五道梁是考验一个人高原适应能力的关键一站。当晚在兵站夜宿,尽管由于胸闷、头晕彻夜未眠,但第二天一大早我照常到操场小跑,有意识地增加活动量和食量,所以这一天我又在车上挺过去了。7月17日,我们到达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兵站。晚上在战士宿舍里就寝,上半夜还能迷糊一阵子,但下半夜就觉得头上像箍了铁圈,疼痛难熬,加之腹部发胀,一夜翻来覆去睡不着。第二天早晨起来,两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上身则软绵绵的,一点劲也没有。可我还是按习惯做了慢跑步和早操。早餐尽管没有食欲,还是强制自己吃了两个馒头,然后又继续驱车上路。过了唐古拉山口,高原反应才缓解下来。

从西宁到拉萨,沿途2000公里,需要翻越昆仑山、唐古拉山等15座大小山峰,其中3座雪峰都在海拔5000米以上,还要跨越楚玛尔河、沱沱河等大小河流45条,穿行45度以上的斜坡,天气忽雨、忽雹、忽雪。但是由于我注意在沿途加强锻炼,从而增强了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

对环境的适应,仅仅靠勇于吃苦是不够的,还需要乐观主义精神。在高原旅途中,有时行车一天看不到一个人影,也看不到一只飞鸟,但记者团的同行一路总是互相鼓励,有时还免不了互开个玩笑活跃气氛。翻过唐古拉山,我们在黑河兵站休息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相互以“高原”的“高”起头各取了一个别名,以示对这次青藏之行的纪念。记者小马是一个女同志,在翻越唐古拉山时大病一场,高原反应强烈,大家就叫她“高活”;新华社记者小陆个头较高且较瘦,大家就叫他“高杆”;我因每到一处喜欢叫上同仁到处转悠,同志们就哄笑着给我取名“高转”。还有什么“高罐”啦、“高骑”啦、“高白”啦,这些有意义的别名,一直沿用到从青藏高原返京。

想到记者的职责

在青藏高原采访,由于高原反应,人体常常感到不适。记者在这种环境下要想完成好报道任务,就需要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

从西宁到格尔木,高原反应还不那么明显,提笔记日记还不那么困难,但是从格尔木再往前走,随着海拔的升高,高原反应使人不爱说话、食欲不振,更不愿提笔写东西了。但是记者的职责使我克服困难,多问、勤记。由于白天大多在行进的汽车中度过,靠透过车窗进行观察,记笔记有时就在颠簸的车上进行。晚上,就寝前挤时间记笔记。到唐古拉山兵站的那天晚上,天上下着冰雹,待我们顶着冰雹跑到连队食堂用完晚餐后,已是深夜11点半了,很想上床早点休息。但是想到这一天所了解的有关唐古拉山兵站官兵的生活素材有必要记下来,于是我强挺着在战士宿舍昏黄的灯下坚持把笔记写完才上床。

从拉萨到亚东,白天我们吃的是干粮,喝的是冰凉的白开水。连续十几个小时汽车的颠簸,更使人感到难受。吉普车翻过海拔5000多米的曲水山不久,天下起雨来,沿途的沙石公路被洪水冲成一条条小沟,加剧了汽车行进中的颠簸。天即将黑下来时,汽车要跨过浪卡县境的一条被洪水冲成的河。下车探路,只见河水汹涌,向河中投一块大石头,很快被河水冲走。一些民用车停在河岸上不敢过。怎么办?总不能在这里过夜呀?我们的司机硬是开足马力涉水过河。车驶到河中心时,突然被激流冲了一个趔趄。好险!我们坐在车上捏了一把汗。但司机随机应变调整方向盘,汽车才没有翻,继而跨过了河,直到深夜才到达中转站江孜兵站。待匆忙吃完晚饭,已到第二天凌晨1时了,疲劳和寒冷一齐袭来。我支撑着疲劳的身体,硬是把当天沿途的见闻详细地记录下来才入睡。

观察点与报道角度

在新闻同行中不乏这样的看法:随记者团采访,不容易抓到有价值的新闻,特别是不容易抓到有特色的独家新闻。

青藏采访的收获,使我对这种看法表示异议。

青藏公路从西宁到拉萨全长2000公里,坚守在沿途各个兵站的官兵们的显著特点差不多都是以苦为荣、献身高原。事实上,各个新闻单位的记者后来也大多以此为报道主题。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其他报道角度吗?我考虑到,青藏从无公路到柏油公路这本身就富有神话色彩;沿线兵站的官兵从住帐篷、“土窝子”到住上设有暖气、卫生间的砖瓦房,从吃干菜、罐头到吃上新鲜蔬菜,这正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祖国和军队的巨大变化。于是我以奋斗带来变化为主题写了《青藏线上今朝更好看》、《四千里路云和月》等通讯,分别刊登在《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上。

青藏公路穿过浩瀚的柴达木盆地。尽管记者团沿途并没有专题采访柴达木,而只是走访了位于盆地边缘或中间的一个农场、一个盐湖、一个市。我在随团采访这些“点”时,有意识地了解这些“点”与柴达木的相互联系,由“点”向“面”进行观察,结果写出了《柴达木纪行》系列通讯。

到西藏采访的人,大都把主要笔墨用在写拉萨上,对拉萨以外不为众人所知晓的地方写得很少。从求“新”着眼,我把观察的镜头从人们所熟悉的拉萨布达拉宫、八角街,移到人们知之甚少的地段——拉萨到亚东一线,写出了系列通讯《从拉萨到亚东》,分别载于《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通讯从几个侧面反映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政策给西藏带来的变化。由于此文发表时正值拉萨少数人挑起骚乱之时,有力地从舆论上配合了对国内外分裂西藏阴谋的反击。

同类推荐
  • 被拐卖婚迁妇女访谈实录(妇女/性别研究资料丛书)

    被拐卖婚迁妇女访谈实录(妇女/性别研究资料丛书)

    她们原本住在云南或广西,未成年或成年不久就被拐卖、拐骗到山东、浙江、江苏、安徽成婚,成为异乡人。作为国内第一部被拐卖、拐骗妇女口述访谈实录,本书较全面、深入地呈现了拐卖人口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进一步了解国内跨地区被拐卖拐骗人口,深化相关研究,推进“反拐”行动提供了一份不可多得的第一手基础性资料。
  • 中国都市卫生风险与社会治理

    中国都市卫生风险与社会治理

    现代化、全球化的迅速推进加快了“高风险社会”的来临,市场失灵、社会道德缺失等则令形势更加严峻。作为后发展国家,中国都市所遭遇的治理危机的挑战更为复杂和严峻。构建高效型城市和维护城市生态文明必须强化卫生风险的监测预警,推进卫生危机的事中处置和善后修复,需要各级政府从国家安全的高度共同重视卫生风险的防范和危机的治理,强化危机治理过程中的国家、市场和社会的良性互动,从而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
  • 那些“穿越”的孩子

    那些“穿越”的孩子

    农民工子女从不发达的乡村到繁华的大都市,从乡音、乡情到很不熟悉的语言与人文环境,从离别后的重逢到重逢后的离别,这些一次一次“穿越”的孩子值得关注。上海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工,农民工离不开他们的子女,这些“穿越”的孩子也要有他们的精神家园,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每一个具体的生命面前显示其温情,是本书提出的一个问题。
  • 技术元素

    技术元素

    技术元素(technium)一词是凯文·凯利(KK)专门创造出来的词语。“技术元素不仅仅包括一些具象的技术(例如汽车、雷达和计算机等),它还包括文化、法律、社会机构和所有的智能创造物。”简而言之,技术元素就是从人的意识中涌现出来的一切。KK把这种科技的延伸面看成一个能产生自我动力的整体。KK把对这些疑惑的理解都写在了“技术元素”博客专栏里,他说:“我会将我不成熟的想法、笔记、内心论争、草稿以及对其他文章的回应上传到这儿,这样我就能知道自己到底在想些什么。”《技术元素》一书便是基于此专栏编撰而成。相比于KK之前的著作,本书将更通俗易懂,文章中涉及到的领域、所举的事例都更贴近当下人们的生活体验。
  • 高校产学研结合机制研究

    高校产学研结合机制研究

    产学研结合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书着力于以高校为中心的产学研结合机制的研究,分析我国高校产学研结合的现状和问题、国外高校产学研结合的经验和启示。
热门推荐
  • 纸镇

    纸镇

    我暗恋十年的女孩在破天荒地邀我彻夜恶搞后,却在第二天离奇失踪,只留下一堆隐晦杂乱的线索,但指向的却是一座并不存在的虚构小镇。毕业在即,心爱的姑娘却下落不明。直到失去她,我才终于明白,她对我究竟有多重要。一张惠特曼的诗歌残片,一幅有着破洞的旅游地图,三个性格迥异却又亲密无间的伙伴,在绝望中开始不懈的破译和搜寻。真相即将浮出水面,但我的惊讶与不安正与日俱增。离她越近,我却越觉得陌生……
  • 小妖,你别逃

    小妖,你别逃

    十六岁生日那年,照例去道观祈福。一觉醒来后,不仅能看见男人和女人,居然还能看见妖。不仅被妖绑架,还被妖追杀,原因只是因为味道香甜?好不容易发现原来是你这只小妖在捣鬼,你别逃!看我怎么收拾你!
  • 在仙侠世界拍电影

    在仙侠世界拍电影

    王晨真的不是专业拍电影的,也没有想过拍摄的电影也能传道。穿越到了仙侠世界,只是想着修炼之余有点爱好而已,一不小心居然成为了仙侠大电影?王晨用电影传道,用电影传递遥远时代的变迁,用电影诉说着古老的秘密……
  • 读历史就是读故事(世界卷)

    读历史就是读故事(世界卷)

    故事是历史的缩影,是文化的窗口,是窥探民族个性的镜子。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桩桩真实的史事,都是祖宗留给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本书是一本世界历史的通俗读本,以最简明的文字勾勒出世界史的轮廓,鲜活地呈现了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风云人物。每个历史事件都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将浩繁的世界历史深入浅出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使读者能够以轻松愉悦的心态最低限度地获取历史知识,汲取丰富的人生智慧,学会正确处理纷繁复杂事情的方法,从而踏上了成功之路。
  • 三忘妖乡

    三忘妖乡

    妖林的下一届妖王决定前往人类的世界……于是他开心的到处旅游。
  • 曼珠沙华的浪漫

    曼珠沙华的浪漫

    自由与青春永不相见,我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永远守候你;悲伤的回忆永在,但希翼的未来从未停止召唤;无望的爱,相互思念,分离,伤心......
  • 为人处世方与圆

    为人处世方与圆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交越来越多样化了。朋友来往、同事相处、夫妻关系等等,每一个社交圈子都有其独特性,对于不善于处理这些关系的人来说,每一个圈子就是一道解不开的难题。只要懂得以方圆策略指导个人的社交行为,社交就会成为一件驾轻就熟的事情。为人处世知方圆,尽是人间四月天。
  • 超人气设计

    超人气设计

    她只是个小裁缝的女儿,异能不多不少,刚够实现她的梦想,偶然的机遇让她闯进了光怪陆离五彩斑斓的时尚圈,成为一名新晋时装设计师。生存在白天鹅群中,她如何才能破茧成蝶,一飞冲天?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七零萌妻有点甜

    七零萌妻有点甜

    末世女江泱泱被害重生为人人可欺的农家女,不仅要面对吃不饱穿不暖的悲催生活,还要应付一大家子奇葩亲戚!然而这些都不事,身怀逆天异能,携带大量物资,粮食不够物资来凑,票票没有卖菜来换,从此悲催生活远离,幸福来敲门!只是那一大家子奇葩亲戚时不时上门找找茬,闹闹事,气得江泱泱拖出某个冷面煞神:“你不是想我嫁给你吗,把这群奇葩赶走!”冷面煞神眼神一凛,吓得那些奇葩亲戚再也不敢上门。过后男人对江泱泱说:“你看我根苗正红,帮你赶走奇葩,你要不考虑下就嫁给我算了?”江泱泱表示:天天被人催婚,挺头疼的,有什么办法不被催婚,请告知,在线等挺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