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5300000037

第37章 人的毕生发展(2)

二、青春期的生理发展

青春期阶段,个体身体迅速长高,体重迅速增加,肌肉力量增长,第二性征出现,心、肺的发育逐渐成熟,接近成人的标准。这一阶段,青少年的形态、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急剧变化,特别是性的成熟给青少年带来了不少冲击和困惑。

13-14岁,脑已经基本发育成熟,这一时期的神经系统与成年时期差别不大:大脑皮质的沟、回组织已经完善、分明;神经纤维已经完成髓鞘化,使得信息可以准确、快速地传导;大脑的兴奋和抑制机能逐步达到平衡。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脑叶成熟时间有差别:枕叶成熟的时间较早,9岁就基本成熟;颞叶到11岁就基本成熟;顶叶和额叶成熟要到13-14岁。与之前各阶段神经细胞之间联系不断增多相比,这一时期大脑开始有选择性地清除那些很少用到的联系(Durston&others,2001)。

但是还不能说这一阶段的神经系统已和成年阶段完全一样。与成年阶段相比,青春期的神经系统兴奋性较强,这是由促进全身组织发育的激素分泌引起的。神经系统较强的兴奋性使得青少年容易激动和疲劳。

三、成年期的生理发展

(一)成年早期

该阶段人的生理发育已达到成熟,呈现稳定状态。具体表现为:个体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各种内部机能良好,心脏血液输出量和肺活量均达到最大值,大部分人血压正常,消化机能很强,食欲较好;个体的抵抗力较强,疾病的发生率较低,即使患病,也可以在短时间内治愈和康复;精力和体力都处于鼎盛期,能承担较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男性和女性都有良好的生殖能力,是生育的高峰期。

(二)成年中期

成年中期的生理变化集中表现在更年期(climacterium)的变化。

女性更年期指的是女性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多数女性更年期在45-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岁。这一时期性腺功能开始衰退,直至完全消退,持续时间因人而异,大约为8-12年。这一时期女性的第二性征会逐步退化,卵巢分泌减少,同时丘脑下部和垂体出现功能亢进现象,表现为自主神经紊乱的症状,如面部潮红、出汗、眩晕、头疼、肢体麻木、情绪不稳定、心慌、失眠、易怒甚至多疑,这些症状统称为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是女性生理变化的自然反应。

男性更年期没有像女性绝经那样明显的标志,是指男性50岁左右的一段时间。这一时期男性会出现以性功能减退为鲜明特征的一系列症状,即男性更年期综合征,主要包括:情绪的变化,出现烦躁、易怒和精神压抑的现象;植物性神经循环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心悸、兴奋过度、呼吸不畅、眩晕、耳鸣、食欲不振等症状;机体感觉疲乏无力,精力、体力不济,视力迅速下降;性功能下降。

(三)成年晚期

这一阶段生理上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老化(ageing),是指人从生长、发育、成熟到衰退过程最后阶段表现出的形态学,以及身心功能方面的衰退性的变化。老化是一个开始较早的过程,多数人的体能最佳期在20-30岁之间,之后肌肉力量、灵活性和反应速度都渐渐开始衰退。衰老(senility)是老化过程的最后阶段。衰老会减缓脑神经的加工速度,从而给脑活动带来负担。与青少年和青年人相比,老年人会花更多的时间去反应,解决感知觉问题,记住他人的姓名(Bashore&others,1997;Verhaeghen&Salthouse,1997)。成年早期,小范围的脑细胞开始死亡,到80岁时大约会丧失整个脑重5%的脑细胞。但是这并不表明老年人在各方面都要走下坡路,新细胞的诞生和神经联系的增加可以弥补细胞死亡的损失。

老年人的视敏度下降,对光强变化适应减慢,反应时间、听力、距离知觉和嗅觉也有所减退。老人会觉得楼梯更陡峭,报纸上的字更小,周围人说话的声音也变小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瞳孔会进一步收缩,晶体变得越来越浑浊,因此到达视网膜的光量减少了。65岁老人接受到的光量仅为20岁年轻人接受光量的三分之一(Kline&Schieber,1985)。

第三节毕生的认知发展

一、新生儿到儿童期的认知发展

(一)婴幼儿的感知觉发展

感知觉是婴幼儿认识世界最初和最主要的手段,是发展高级认知活动的基础。有人认为新生儿没有感知觉,可很多研究表明并非如此。在出生之前,人的所有感官都已具备某种程度的功能,并且在出生后各种感知能力都会迅速发展。人在出生前就可以听到声音,当他们出生后会对某些声音做出反应。相对于其他女性的声音,新生儿更喜欢母亲的语音,这表明他们在子宫里就学会了分辨母亲的声音(DeCasper&Fifer,1980);但是他们似乎对父亲的声音没有什么特别偏好,即使到4个月大时,婴儿在父亲和陌生人的声音之间还是没有什么偏好(DeCasper&Prescott,1984)。

出生前胎儿已经具备了视觉反应能力以及相应的生理基础。出生后,新生儿就可以使用他们的视觉系统,比如可以对灯光眨眼,可以追随移动的目标,但是其视敏度相比成人还很差(成人的视敏度是婴儿的40倍)。出生后头6个月,婴儿的视敏度迅速提高。出生后第一个月的婴儿,其视觉最佳距离为19厘米(大约是哺乳时婴儿到母亲脸部的距离)。如果物体距离不足或超过19厘米,其图像就会变得模糊不清(Teller&Movshon,1986)。出生3天的新生儿可以将视线集中于某个对象;在3个月内完成双眼辐合能力的发展,视线可以从一个物体移至另一个物体;4个月时,已经接近成人的视觉适应能力。

相对于视觉上与人类面孔相似的圆形,婴儿从一出生开始就偏好人类的面孔。4天大的新生儿就能认识母亲的面孔,意味着新生儿已经能够存储一些与周围环境相关的信息,例如母亲的面部特征。新生儿具有视—听的协调能力,可以将视觉体验与听到的声音结合起来,对说话声音与面部口唇运动不吻合的刺激,4-7月的婴儿表现出不安。

有一个著名的婴儿深度知觉发展研究:视崖研究(visual cliff research)。心理学家吉布森和沃克设计了一种叫做视崖的装置(Gibson&Walk,1960)。在此装置中,一张1.2米高的桌子顶部是一块透明的厚玻璃,桌子的一半(浅滩)是用红白格子组成的平实桌面,另一半(深渊)是同样的图案,但是此图案在桌子下面的地板上。在深渊和浅滩中间有一块宽0.3米的中间板。将6-14个月的婴儿放在视崖的一边,让母亲在深渊一边呼唤孩子。大部分婴儿拒绝爬过视崖,他们远离母亲爬向浅滩的一边,或是因为不能够到母亲那边而开始大哭。在另一个实验中,将2-5个月之间的婴儿放在视崖深渊一侧的玻璃上,发现婴儿的心跳变慢,表明他们体验到了物体的深度。但有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心率变慢是感兴趣的标志,而不是恐惧的信号,恐惧应当伴随着心率加快,表明2-5个月的婴儿还没有习得对落差的害怕。因此,对深度的知觉的能力可能在婴儿一出生就具备了,但是害怕跌落和避免危险是婴儿到了能够爬行的年龄并遇到危险时,通过经验习得的。

触觉是婴儿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出生后,婴儿对外界的探索主要是通过口腔和手的触觉活动。当婴儿面对一个物体时,会有三种反应:摆动手中的物体并观看新物体,口腔活动以及用新物体撞击桌面或在桌面滑动。其中,最可能出现的是口腔活动。婴儿的视—触协调活动也体现了触觉的发展。婴儿很早就出现前够物行为,他们对物体挥动手臂,物体越是在可触及的范围内,婴儿的手臂活动越多,婴儿对于面前的物体想抓又抓不住的举动总是让成年人忍俊不禁。实际上,直到4-5个月,婴儿才开始出现较为成熟的够物行为,能够抓住运动着的物体,可以有意识地完成手眼协调的动作。

(二)皮亚杰的发展阶段理论

儿童的认知发展包括个体成长中感觉、知觉、理解、记忆以及思维等方面的发展。从出生到儿童期的认知发展理论,最具代表性的是瑞士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展阶段理论(stage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皮亚杰认为,个体发展过程中必须不断地进行心理调整,以适应新的观察和经验。这种适应有两种形式: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指将新的信息纳入现存的认知图式中。顺应是指对不能同化的信息,必须改变或修正现存图式。利用这些概念,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1.感觉运动阶段(0-2岁)

感觉运动阶段(sensorimotor stage)是认知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婴儿靠感觉和动作认识周围的世界,从而逐渐认识到自己和他人、自己和物体的不同。在这一阶段中,婴儿发展出了客体恒常性(object permanence),即理解某物虽然不在视线范围内,但仍然存在。6个月之前,婴儿不会主动地去寻找在自己视线中消失的东西(婴儿的视线会追随物体,但当物体离开视线后而不去寻找),好像物体不存在了似的。1岁时,婴儿可以肯定消失的物体还继续存在。总而言之,婴儿的概念变得更加稳定,物体不会奇迹般地出现和消失。

2.前运算阶段(2-7岁)

在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 stage),表象或形象思维开始萌芽。由于语言的出现和发展,儿童越来越频繁地使用表象符号代替外在事物。这一阶段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儿童凭借表象进行思维。皮亚杰认为前运算阶段思维有两个典型的特点:自我中心和片面性。自我中心是指个体不能把自己和外界很好地区分开来,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认识和适应外部世界,不能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他们认为,别人的思考和运作方式与他们自己完全一致,没有意识到别人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式。一个2岁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对话时,表现得好像是在和自己说话。片面性是指儿童的注意力容易被单一的知觉特征吸引,从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特征。比如,皮亚杰著名的守恒实验揭示了儿童片面性的思维特点。实验者在儿童面前将同样多的柠檬汁倒进两个相同的杯子里,5-7岁的儿童都认为两个杯中有同样多的柠檬汁。但是当把其中的一杯倒入一个细而长的杯子中时,两组儿童的看法发生了分歧,5岁儿童认为高杯子中的柠檬汁多,而7岁的儿童肯定地指出两杯柠檬汁一样多。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 operation stage)的儿童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这一阶段儿童发展出了守恒性,即能在头脑中从一个概念的具体变化中抓住本质的东西。比如,将一个橡皮泥球搓成一长条,儿童知道橡皮泥的量并没有增加。该阶段的运算思维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纯粹的形式逻辑推理会使儿童感到困难。如果向这个阶段的儿童提出“小丽比小萍高,小丽比小刚矮,问哪个最高?”的问题,儿童会较难回答,但是如果用积木来问相同的问题,儿童就比较容易回答,因为积木是相对具体的。

心理学人物

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是20世纪瑞士著名心理学家,是认知心理学的先驱、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是认知发展阶段论的建构者。皮亚杰提出了发生认识论、认知结构(包括图式、顺应和同化等概念)、临床研究法和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先后当选为瑞士心理学会、法语国家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1954年任第14届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

4.形式运算阶段(12岁到成人)

在形式运算阶段(formal operation stage),儿童的思维变得抽象了。逐渐发展到与成人思维接近,达到了成熟的形式运算(形式运算是可以在头脑中将形式和内容分离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的思维)。

皮亚杰认为,经过上述四个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基本达到了成熟。

二、成人期的认知发展

成人期,尤其是成人晚期,认知能力会发生一些变化。在智力上,健康的老人中,只有大约5%的人认知功能会出现较大程度的下降。正如第七章所提到的,与晶态智力(在词汇和类比测验中反映出来的累积知识)相比,液态智力(快速抽象推理的能力,如分析和解决新异的逻辑问题)随着年龄增长表现出更大程度的下降。在完成时间限制较大的智力任务时,老人表现出较大的困难。这种认知差异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科学家会在他们20岁末、30岁初时做出一生中最具创造性的工作,而在文学、哲学和历史学界,最好的作品产生于40岁、50岁甚至年龄更大时,即当个体积累了足够多的知识的时候(Simonton,1988,1990)。

我们常常听到老人抱怨自己记性差。研究发现,老化确实对信息的有效组织、存储和提取过程有影响。对于无意义的信息或不重要的事件,年纪越大的人出错越多;但如果信息是有意义的,年纪较大的人现存丰富的信息网会帮助记忆。老年人学习与记忆技能技巧和有意义材料的能力衰减得很慢(Graf,1990;Labouvie Vief&Schell,1982;Perlmutter,1983)。

同类推荐
  • 高分作文不是梦:熟读诗词

    高分作文不是梦:熟读诗词

    《小草老师教你写作文》系列图书是作文培训辅导名师小草老师和全国苏教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获得者王宏玉老师共同编写,专门针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作文指导书。全套书共分四册。本册书系统地整理、选择了一些适合小学中高年级同学阅读的古诗词,让同学们了解这些作品的意义,同时学习这些作品的高超写作技巧。每一首小小的古诗词,都配了同学们写的微作文,并加入了微点评。
  • 成本会计实务

    成本会计实务

    本书以理论够用为尺度,突出各种方法的运用,案例丰富,内容翔实。每个模块都列举了大量的例题,并附有思考题和练习题,以便学生课后学习使用。成本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 跟着郭明义学雷锋:小学低年级版

    跟着郭明义学雷锋:小学低年级版

    本书以雷锋和郭明义两位先进人物的精神契合点贯穿全书,用雷锋、郭明义的典型故事诠释了助人、敬业、进取、勤俭、信念等雷锋精神的内涵。
  • 教你学歇后语(下)

    教你学歇后语(下)

    语言文字的简称就是语文。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

    我们认为,大学语文课程是面向大学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人文素质教育课。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欣赏、评判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整体文化修养,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大学语文课程的重心,必须放在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进一步培植和文化修养的进一步提高上。应该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作为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载体,使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辨析,吸收文化精华,得到思想熏陶,提高综合素质。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无论是体例的设立,还是篇目的选定,都遵循着“求精”、“求新”的原则,力求探索大学语文教材编写和课程教学的一种新型模式。
热门推荐
  • 用安静改变世界:你所不知道的内向优势

    用安静改变世界:你所不知道的内向优势

    有数据调查表明,在这个世界上,性格内向与外向的人在数量上大约是一比三。由于内向性格的人要承受更多的“改变自己、迎合社会”的压力,因此必须在生活中发展额外的应对技能。本书通过分析内向性格的种种优势:智慧优势、执行优势、进取优势、竞争优势、合作优势、处世优势、行为优势,通过分析内向性格的不同特征和行为现象,教你如何判定性格类型,帮助你将内向性格的各种特质一一转化为自身的优势,发展好自身的内向力量,从而在人际关系、工作职场等方面都能自如应对。
  • 顾名思义:偏偏是你

    顾名思义:偏偏是你

    “你曾经有过一个孩子,可惜,没有缘分。”沐子汐听了,笑出了声。“怎么可能?你是不是被狗仔给买通了?在这瞎编?”身为当红一线女明星,听惯了各种不实的传言,她不信。“你看——”沐子汐看着医院电脑上的病例记录,不停地摇着头。“不可能,不可能,这一定是个误会。”她怎么没有一点印象?如果是真的,那孩子的父亲是谁?……
  • 回家的路好长

    回家的路好长

    故事会编辑部编著的《回家的路好长》为“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言情伦理系列之五,不仅收入了当今故事界优秀作者的短篇精品力作,还首次整合了《故事会》杂志创刊以来尚未开发的言情伦理中篇故事资源。故事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感人肺腑,让热爱言情伦理故事的读者尽享故事的乐趣。
  • 听南怀瑾大师讲国学

    听南怀瑾大师讲国学

    本书涵盖了南怀瑾先生有关老子、庄子、孔子、孟子以及禅佛等著作中的精华观念和讲解,甄选了南怀瑾先生国学经典著作中的原话作为每一章的标题和主旨,加入了新鲜的、贴合当下人们生活的案例加以阐述,力图将晦涩难懂的国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解读出来,同时再现南怀瑾先生的经典阐释。
  • 司夫人的恋爱法则

    司夫人的恋爱法则

    作为司家三夫人,喻昕对于婚姻也是有一套的。“司言,我今天漂不漂亮啊?”“老婆大人当然漂亮了,尤其是现在素颜的样子。”她喻昕可不是吹,恋爱也是有法则的。
  • 诗经集传

    诗经集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开口就能找对话题

    一开口就能找对话题

    《一开口就能找对话题》针对“如何才能一开口就找对话题”这一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细致解答。抛出话题时要注意什么?说错话后该怎样挽回?话题处处都有,可怎么才能找出对的那一个?关于话题的一切困惑,你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 小巷里的女人

    小巷里的女人

    星期六这天没有下雨,遮了多天的太阳终于忸忸怩怩地现了身。天一晴,汉口永兴巷就热闹起来。老人们坐在太阳底下聊着家长里短,女人们则忙着洗洗刷刷。十一月份的天气总是阴晦有雨,这样的好日子可不多。时间在忙碌而闲散中流过,像汉江的水那么寻常而绵长。但永兴巷总归是一条细得不能再细的支流,如果往水里划动几下,也难说会引起一场大波澜。此时,走进小巷的娄玉枝,就如同一颗投进水里的石子,搅乱了水面里的平静。娄玉枝领着她的姑娘小慧出现在巷道里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瞪大了眼睛。回娘家的娄玉枝显得有些不同寻常。
  • 拿不动剑只能靠画笔闯荡异世界

    拿不动剑只能靠画笔闯荡异世界

    穿越到异世界的我拿不动剑只能靠画笔活下去了......
  • 崇祯的崛起

    崇祯的崛起

    一名宅男公务员魂穿崇祯自缢之时,开启史诗级难度。没有神器,自己练~没有猛将,自己培养~没有系统,好吧!这个真没办法~多尔衮算什么,朕要搅得你不得安宁;李自成一帮流寇,朕要教你怎样当皇帝;张献忠杀人狂魔,呵呵,留下李定国再去死~对了,还有东林党,一律进行改造;地主豪绅,统统变身资本家;藩王勋贵,全部给朕上战场,儒家学说,改成天文地理物理化学,朕要开创大明的新时代!什么?不听话,锦衣卫、东厂任选一个吧!朕不强迫你,朕是仁慈的!忘了,还有个最强大的敌人躲在黑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