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3900000001

第1章 序:性别传播研究的边界:批判中自觉的双重见证(1)

在中国进行性别传播的基础理论与学科化建设,是否可能?

有关传播与性别的交叉研究,在看似繁荣的批判语阵背后,使广厚的社会观照和锋锐的社会批判平衡互动、相辅相成,是否可能?

这本《性别与传播——文化研究的理路与视野》,既是从这两个问题出发,也是不断反思和总结,最终回归到这两个问题上来的一个过程。

在媒介与性别研究这条探索的道路上,作为一个一刻不停的怀疑者,我走得很孤独也很艰难。每当按照既有的范式梳理或剖析特定的研究对象之后,与成就感相伴而来的总是不确知答案的提问:如何才能超越性别这个问题本身?

我以为,性别早已是一个超越了性别本身的概念和范畴。即使不用去做注解,人们也都会将前一个性别译为gender(社会性别),后一个译为sex(生理性别)。但是往往社会问题和文化问题,表面上宣扬为gender的,却其实是紧扣着sex。而所有sex的问题,都根源于gender这个建构的、更为深刻的、性别的概念。

曾经(也包括现在),我的研究前辈、同行和我,用标榜sex、凸显女性气质来介入某些宏大的议题,将其作为一种策略来引起关注。但直到现在,仍不好评估这种做法是得大于失,还是失大于得。为此影响到我对这本书题名的反复思考。我决定彻底抛弃这样的策略了——为了凸显女性,凸显性别,凸显这一正在甚嚣尘上的“主义”,而以“女性主义媒介研究”为题。即便女性主义作为视角和方法,是贯穿这本书所有研究项目始终的。

再者,“性别”的确是个令人爱恨交加的概念。忽略它,则失去一个重要的社会分层的尺度;而重视它,却又总会发现它是大而无形的,并不是稳定、具体的。这就是所谓“性别的意义在于性别之外”。每当夸示性别重要性的时候,正是深切地远离性别追求最核心的平等、均衡、普遍等要义的时候。有学者早已指出,如果从事文化研究的学者所持的观点是正确的话,“性别”这个观念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建构,而女性主义者本人也被同化到这一建构中去了。

我认同美国学者朱丽亚.T.伍德在《性别化的人生》一书中,将性别、文化与传播纳入系统研究的框架中的做法,并感谢这本书给我诸多启发。“性别”在研究项目展开的实际操作中,大多扮演着动词化的角色,就如用不一样的器具来盛放、不一样的标准来度量,它亦可被视为一种模式,甚至一种“刻板成见”。

在这里先将性别研究可能走的歧路指出来,决非想要否决它,而是赋予它一种客观审视的维度。毕竟,性别在哲学、社会学、语言学、心理学、美学和政治学等学科领域,将继续巩固已渗透的领域,并采纳相互渗透与融合的方案,在诸多层面展开新的建设。在这里先揭出其短漏,正是想提醒自己要抱持一颗批判之心,不满足于颠覆和解构的痛快淋漓,也不要就此走上一条新的文化霸权和话语霸权之路。

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已经星星点点地在为这门学科或研究勾画属于它的历史地图和宏远图景,虽然它的命名还处于根据研究兴趣的差别而制定的阶段,但是研究的核心与重要领域,已经跨越了差别,逐渐统一和清晰起来。2007年,我作为刘利群教授的助手,在中国传媒大学开设了研究生范围内的校级公共选修课,这门课定名为“媒介与女性专题研究”,一方面是由于这门课程的师资、教材等资源来自我们所在的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另一方面也与授课内容紧密相关。这门课吸引了全校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电视与新闻学院、动画学院、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广告学院、国际传播学院(后更名为外国语学院)、计算机学院、媒体管理学院、文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影视艺术学院等十一个学院的近百名男女研究生。学生们给予的反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门学科的研究弱点与问题,诸如独属的理论范畴是否存在,批判研究除了颠覆还应建设等问题。这给我接下来的深入研究打开了一个个突破口。

在我看来,性别传播研究(Gender communication Studies)是一个迟早要定名的学科,它要在社会学领地内夯实自己的地标。但是,现在这个命名似乎还有些牵强,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显得准备不足。另外,从现有的成果看,它基本上是对传播学进行一个性别化剖解的过程,而这种介入传播学领地的方式,正是性别研究介入其他学科一贯的做法。因而,性别传播作为学科正处于隐形建设阶段,也可以说它的建设是建立与发展并行的。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我本意将此书命名为《性别传播创新研究》。它是对性别化的传播研究的一种概括,是对媒介与性别交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也是运用女性主义的观念和方法来开展媒介研究的有益尝试。总体而言,它属于新兴的研究领域,其研究的系统性和学科性都尚待完善。对于一些术语、概念、理论和方法,还需要认真甄别和界定。对于中外研究的进展动态,还需要全面跟踪与系统整理。之所以未用“性别传播学”,主要考虑到学科建设尚不成熟,但并不抹杀性别传播的学术探索及其成果认定。到目前为止,学界多以“媒介与性别”、“媒介与女性”来为此类研究定名。但事实上,将“传播”窄化为“媒介”、“性别”窄化为“女性”的作法,体现出研究范畴、研究路径上的差异。本书强调对传播中制度因素、文化因素、媒介因素等相互作用及相互关系的阐释,并且兼顾了性别研究中对权力、行动、跨性别等诸多层面的考量,故定名为《性别与传播——文化研究的理路与视野》。它具有文化研究的特性,即具有跨学科性,主张打破学科的壁垒;认同广义的文化概念,研究对象包括日常生活、哲学和艺术等;拒绝文化的高雅与低俗之分,肯定大众文化的地位;既是经验的也是实践的,主张对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接受等进行系统的研究;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性,主张对文化与权力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

本书第一部分,以前人和当下研究成果为基础,利用许多一手和二手资料,冀图勾勒出这门学科或研究领域较为明晰的发展路线图。既有时空坐标,也有阶段性成果坐标。在对二手资料的利用、梳理和概括方面,采用抽取精要的方式,将散乱的议题进行归纳,形成有代表性的研究热点。作为阶段性的爬梳和整理,这一部分既呈现出现有研究的特征与不足,同时,也自觉抱持发展的眼光。

同类推荐
  • 民国图书出版史编年(1912~1949)(全集)(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民国图书出版史编年(1912~1949)(全集)(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本书是关于民国时期图书出版活动史料的文献辑录,借助编年史的体例,对民国时期的图书出版活动,依年代次序作历史的叙述,勾勒出民国图书出版的发展历程。其内容主要包括出版机构的创立,大型丛书、工具书、教科书、古籍图书的刊印,出版法、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书业章程业规的制定,各种版权上的争端,劳资双方权益的纠纷,查禁与反查禁的斗争,以及出版机构的有关经营活动等。
  • 如何做田野笔记

    如何做田野笔记

    近几年,许多人类学家开始强调写作的重要性。而众所周知,民族志写作的起点和基础是研究者的田野笔记。那么,如何做田野笔记呢?为此,三位具有丰富田野实践和教学经验的人类学家,给出了一系列实用而又指导性的建议。本书通过大量的正在撰写的、“未完成的”田野笔记实例,考察了田野研究者如何将亲身经历和观察写成田野笔记的过程,讨论如何运用田野笔记来讲述民族志故事的方法,以及帮助研究者基于田野笔记撰写民族志的关键步骤。本书致力于提出一套实用的田野笔记写作指导,以帮助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口述历史学、教育学等学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因为田野研究和人类学方法在以上学科中都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另一方面,对于政治学、商业管理、传播、社会福利及公共卫生等学科,田野研究和民族志也可以作为次一级的辅助研究方法。《如何做田野笔记》系美国当代知名人类学家罗伯特·埃默森等撰写的一部有关人类学研究专著。田野调查是当代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环节,而其中的关键之处,就是如何作田野笔记。此书结集的数位人类学家的经验谈,对此项工作作了详尽、清晰的阐述,也是该学科基础方法的指导之作。
  • 中国文学大作(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中国文学大作(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本文主要从中国古代文学精品和中国现代文学精品两大分类阐述中国文学大作。
  • 如何从这个世界消失

    如何从这个世界消失

    《如何从这个世界消失》是全球一流隐私专家、美国人弗兰克·埃亨所著,在书中他以自己的二十年从业经历,讲述了个人应当如何避免自己的个人信息被窃取或检索,从而保障隐私、财产安全,乃至人身安全。丰富的案例和行之有效的行动法则,使得本书极具可读性,并跻身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作为优秀的“追踪者”之一,客户会花上千万美元请他找出那些试图藏起来的人。他通过看似“原始”的方法找到了莫妮卡·莱温斯基的藏身之处,令他声名大噪。书中弗兰克总结罗列了自己的若干“消失”守则。也许你会说,你没有被追杀,也没有要逃避的巨额债务,然而只要身处数字化时代,你一定需要小心身份窃贼,他们可能趁你在公共场合打电话偷听到你的个人信息,也可能化身黑客盗取你的电脑文件,那么弗兰克就是你的贴身教练,他会给你全面的“消失”指导,为你的信息、财产乃至人身安全保驾护航。
  • 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杜威

    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杜威

    丁永为编著的《杜威》试图在一个历史的、发生学的视野中,观察杜威对现代教育的思考和参与的全部过程,以期使大家更准确地把握杜威教育思想。但同时并不打算“事无巨细““包罗万象”地把杜威对现代教育的探究和实践的所有文章和事件都呈现给大家,而是试图选择每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最能体现此时期思想特征的文献和事件进行挖掘、比较、概括和综合。
热门推荐
  • 律宗问答

    律宗问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管理就像一本故事书

    管理就像一本故事书

    本书从古今中外的众多经典故事和精彩案例中精心选编了300多篇,它们或说理生动,或寓意深刻,或思想犀利,或耐人寻味。通过这些故事来阐述现代公司的先进管理理论,并把管理寓意化,有效解决了管理学理论艰深枯燥、难以为大众接受的问题。本书涵盖了管理学中的许多重要领域,这些理论相辅相成,诠释了现代公司里经常出现的各种不同的问题。
  • 我能看见血条了

    我能看见血条了

    穿越到了异世界,陈清得到了游戏化系统。发现自己不但可以直接看到别人的名字还能看到别人头顶的血条。明明是真实的异世界,自己却拥有游戏上的设定。打怪涨经验,刷怪爆装备,居然还有道具栏,技能栏。怎么自己画风跟这个世界的人有点不一样?异世界的修行者忽然发现,好像一股不可逆转的泥石流正在扫荡整个异界。
  • 三国之大秦光复

    三国之大秦光复

    21世纪的秦江章,意外穿越到东汉末年且看他笑耍群雄争霸天下……
  • 龙汉太玄录

    龙汉太玄录

    龙汉大陆分为东海、北漠、南疆、西域、中原五洲大臻300年剑宗、道藏、沙门、归墟重入江湖天下同文馆、风雨鱼龙会、碧落黄泉宫、紫川玉蝴蝶鼎足而立更有鲁班门、大雪山、云梦泽、川蜀杨氏等势力割据一方且看山鸣谷应时,谁有翻云覆雨手;恰会斗转星移日,谁逞偷天换月功
  • 赢在追求卓越

    赢在追求卓越

    同样的精彩,不同的传奇。《赢在追求卓越》中12个不同的领域,12名成功企业家,他们的起伏经历、人生态度、经营方略、成功经验、失败教训帮你点亮管理智慧,重振创业梦想,让你的人生告别平凡。
  • 泰戈尔诗选(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指定阅读书系)

    泰戈尔诗选(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指定阅读书系)

    《泰戈尔诗选》收入泰戈尔具代表性的两部诗集:以儿童生活和情趣为主旨的散文诗集《新月集》,关于爱情和人生的抒情诗集《飞鸟集》。这些诗歌语言清丽,意味隽永,将抒情和哲思完美结合,给人以无尽美感和启迪。
  • 帝子扶苏

    帝子扶苏

    上古先秦时代,帝王建立帝制,开创历史帝制先河。帝王突然逝世,帝子遭遇陷害,他面对一纸诏令,轻笑,“不愿北礼”。
  • 娇妻婉婉

    娇妻婉婉

    宋妤儿十一岁被拐子拐走,逃跑时坠落山崖磕破了头,醒来后成了槐树村姜武家五个铜子儿换来的小媳妇儿。三年后圆房,四年后生下双生子,受刺激恢复记忆。偷跑时和姜武当街撕扯起来,被回乡祭祖的濮阳王世子搭救,带回京城。姜武为追回娇妻,躲避宋大人追杀,索性远走西北参军上了战场。五年后,京城重逢。宋妤儿要风光大嫁濮阳王世子,姜武带着一双儿女大闹婚堂。
  • 小僧开挂了

    小僧开挂了

    江湖多有吾传说,有人说吾是武林神话,而吾只想安静的做一个屠神者,倚剑镇四海,提刀斩昆仑。新书《我有一口仙人泉》已经发表,烦请大家收藏个,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