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8700000052

第52章 规制(24)

9.2.2利益让渡:新闻立法的阶段性可能

按照经济学新制度学派的观点,旧制度往往因为运行多年已经形成了制度惯性及由此派生的路径依赖,这种新旧制度间的轨道转换,需要足够的推动力才能实现制度变迁。历史和现实表明,任何行政权力都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可以实现权力主体所追求的利益和价值;另一方面,由于人性的复杂性和权力本身的特性,它又极容易导致腐败。据此,我们将制度变迁推动力要面对的阻力分成两种主要构成:外界环境不断变化直至接近新旧制度交替的临界点,局势并不明朗,由此对判断、选择何种制度更为有利较难达成共识,这时对于制度变迁的阻力来自于争议带来的客观阻力;第二种是外界环境渐趋成熟、社会共识基本达成,此时旧制度下的强势集团抵抗利益重新分配而产生的主观阻力。对于客观阻力,我们已经在理论篇中,结合历史、现实作了分析,此处不再复述。这里我们对于来自强势集团的主观阻力作一分析,以期寻求媒体创办权制度变迁的有效路径。

制度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基本结论,是制度变迁由社会强势集团主导、并且为强势集团利益服务的。但是,对于谁是社会强势集团,并非永远不变,强与弱始终是一个相对概念,两者可能力量非常接近,并有可能随外界条件变化而发生转化,尤其在社会转型期间,更是充满变数。因此,对于实质力量强、弱的判断,往往很难确认。也因此,制度变迁的过程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强弱对立集团之间的不断争斗,直至斗争结果证明谁更属于强势地位,但尘埃落定之后往往是满目疮痍,社会遭受毁灭性的破坏。但在现代历史上还存在另外一种结果,即一般认为旧制度下的既得利益集团被认为名义上的强势集团,会“主动”选择利益未必能得到增进,甚至有可能还会较前有所减损的制度变迁。比如台湾蒋经国政权在1988年解除报刊杂志审查制度(报禁)时,其政权并未到马上就要垮台的境地。那么,这种“不利于”强势集团的制度变迁又是如何发生的呢?

政治学的有关研究认为,这里涉及到强势集团对于压制成本和容忍成本的计算有关。罗伯特·达尔(Robert A.Dahl)在他的理论模型中曾指出,“当预期的压制代价增加时,政府容忍反对势力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大陆学者孙代尧借用罗伯特的理论模型,简要整理出蒋经国发动自由化改革的两种成本:预期压制成本升高党外反对势力支持基础扩大,并朝组织反对党方向发展;中产阶级支持民主化;社会抗议和新兴社会运动渐趋频繁、激烈;国民党政权在国际上越来越孤立;近邻菲律宾和韩国在1986~1987年相继出现威权政府垮台和民主化运动;大陆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国际地位提升。;预期容忍成本降低国民党仍有能力在选举中击败反对势力;改革可以争取到台湾人民的支持,提升国民党统治合法性;改革可以避免严重的社会政治冲突;改革可以改善和加强与美国关系,不改革最终可能危及执政地位;改革可以抵消大陆发展带来的压力。蒋经国的政治改革,包括解除报禁,是对成本“计算”后的策略选择的结果。这种在经济、信息日益全球化下的政体民主化进程,强势集团面对的压制成本、容忍成本颇多相似之处,或可借鉴。

所以,当制度变迁成为大势所趋时,变迁的方向纵然为强势集团所不愿见,它也无力阻止变迁发生,全力阻止只会玉石俱焚。除非利益立场绝对不可调和,否则,作为一个整体,从理性考虑出发,强势集团最终会顺应时势,参与变革,并且力图利用自身的力量优势,操纵变革进程,使最后形成的利益安排仍然有利于己。这样的制度变迁路径纵然在开始阶段不会一步到位,但对于整个社会福祉而言,将是变迁成本最小的一种方式。当然,如果强势集团不能充分运用自身理性,懂得在历史进程的拐点处做出必要的利益让渡,达到矛盾冲突的妥协,结果另当别论。

立法只是必要的路径和手段,并不是终点和目的。因为,在复杂的法律系统中,新闻法作为专门法,不仅要受到根本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制约、社会习俗和文化道德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可以视为对新闻法发生作用的横向空间性要素;与此同时,纵向时间性要素在法治的形成过程中,也是作为“法治的一个构建性的内在变量”存在的。法学研究者朱苏力曾指出,法学规范性研究中往往忽视了中国社会变迁与中国法治实践的互动和交叉,这在法学界引起强烈反响。这种反省对于我国的新闻立法同样具有启示意义。新闻法不是孤立存在和发挥作用的,从时空两个维度来看,它首先是与整个社会秩序的构建紧密相连的法律体系,同时它的不断调整完善又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在各种社会关系的力量博弈中趋近理性化状态。

有关新闻立法的呼声近年来一直呈高涨趋势,如果决策者认为现实条件下的客观阻力依然存在,因而不宜立刻进行制度变迁,那么,在新闻自由的时代潮流之下,是否应该考虑做出明确的肯定性承诺,并给出相应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明确在何种条件下、多长时段内、如何渐次落实宪法赋予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否则,长期的久拖不决,难免会让呼吁者产生既得利益集团主观阻力过于强大的联想。“进度表”式的承诺,至少有几点好处:对国内日渐强大的权利要求者而言,利于安抚他们的抵触情绪,从而营造和谐社会,促进各方面发展;对于既得利益集团的主观阻力而言,能够削弱他们的抵抗意志,降低变迁过程的不稳定系数,免得走“回头路”;对于公民权利的国际形象而言,能够减少授人以柄的诋毁、攻击,维护国家形象,争取一个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

因此,对于新闻法赋予的各项权利而言,首先应当准备接受它是一个长期、渐进过程。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不稳定阶段,可以预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维持一种紧缩的大众媒介管控政策,而要保证控制的有效,则必然对媒介数量有所控制,所以围绕媒介的自由创办权将是出台新闻法的一个两难障碍:不作出保障,将有违已签约国际公约的承诺;给予保障,又可能导致舆论难以引导,不利于社会稳定。所幸,围绕着公民知情权的采访权、评论权、报道权不是这样,知情权是目前公众强烈主张的权利,已经随着近年来一系列突发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最终曝光而达成社会共识。

在2005年11月13日发生的吉林市石化双苯厂爆炸事故中,地处松花江下游的哈尔滨市生活用水被严重污染。在突然公布的停水通告中,当地政府因“担心引起市民恐慌”,以“水网检修”为名停水4天。但对于一个300多万人口的特大城市而言,这个理由显然过于牵强,直接引发了“地震”等传言,一时出城道路拥堵,食品抢购风起,事态进一步恶化。在消息上报之后,在国务院“保证群众知情权”的直接干涉下,停水真相被揭开,哈尔滨并未出现所谓的“恐慌”,反而恢复了秩序,最终安然度过了这次突然危机。这一事例,一方面表明尊重群众知情权原则在中央已经被严肃确立,另一方面也证明知情权在现实中的良好表现。可以预想,尽管今后在公共危机中还有可能存在相关公职部门、人员因为种种理由而掩盖真相的事件发生,但作为一项公认的原则,尊重公民知情权已经得到了事实确立,这无疑为以知情权为上位权利的媒体采访权、评论权、报道权进一步扩展了缺口。

由此,我们认为,对于我国的新闻立法而言,可以尝试分为两个阶段稳步推进:第一阶段,建立以知情权为上位权利的采访权、评论权、报道权法律保障体系,同时规定媒体需要承担的责任、义务,更好地发挥新闻的舆论监督作用,狙击社会转型期大量存在的腐败、失范行为;第二阶段,在我国国际、国内环境比较稳定,理性、宽容、妥协的现代民主精神渐趋成为普遍的国民意识时,赋予公民以媒体自由创办权为标志的权利、责任、义务,最终完成一部符合国际盟约的完整《新闻法》。

9.3采访权、评论权、报道权:新闻立法的当下目标

知情权的突破,将是我国新闻立法进程中必须突破、也最为关键的第一道权利关口。作为公民知情的主要信息来源,记者必须拥有采访权、评论权和报道权,这三项最能反映新闻法对记者保护性特点的权利,是作为知情权的引申权利存在的。

在目前国有资产流失严重、腐败行为屡禁不止的社会背景下,出台一部以保障媒体采访权、评论权、报道权为内容、以履行舆论监督为目标的《舆论监督法》,是非常必要的新闻立法渐进之路。要实现这一新的制度更替,除了等待决策者的行动之外,新闻界也要积极行动,加强与司法学界的沟通,密切配合,争取更多有利于舆论监督的实际判例,促成制度的事实变迁。

公众知情是形成舆论、监督丑恶的前提,所以知情权作为一项公民权利存在,对于新闻记者有双重意义:一方面,作为公民,记者首先自然拥有知情权;另一方面,作为公民知情的主要信息来源,记者必须拥有采访权、评论权和报道权,这三项最能反映新闻法对记者保护性特点的权利,是作为知情权的引申权利存在的。所以,知情权的突破,将是我国新闻立法进程中必须突破、也最为关键的第一道权利关口。那么,知情权的保障在我国当下的进程又是如何呢?

9.3.1知情权:至关重要的上位权利

“知情权”(Right to Know)一词最早来自于美联社的肯特·库珀(Kent Cooper)。在1945年1月的一次演讲中,针对二战中政府实施新闻控制造成民众不了解真实信息和政府间的无端猜疑,他主张赋予公民此项权利。因此,知情权从一开始就被赋予把政府作为主要权利实施对象的色彩。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知情权问题就受到了新闻法学、民商法学、行政法学、诉讼法学、宪法学等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并且在新世纪初的“SARS”风波中尤其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尽管我国法学界对此项权利有多种表述,例如有学者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对知情权所做的比较全面的界定:

广义的知情权,是公民及居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依法所享有的、要求对方向本方公开一定的情报的权利和在不违法的范围内获得各类信息的自由。

狭义的知情权,是指公民及居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对国家机关掌握的情报知道的权利……其核心是情报公开请求权。

我们依然遵照历史成因,对于平常所讨论的“知情权”概念,一般采取狭义的理解,即公民对国家、政府等公权力组织在重要事务、重大决策,以及社会其他组织、个人在发生与普通公民权利和利益密切相关行为时有了解和知悉的权利。

有法学研究者按照知情权义务主体和内容的不同,把它分为知政权、社会知情权和公众知情权三类。知政权即对政府信息的知情权,这里的政府信息是广义的,不仅指行政信息,也包括立法信息和司法信息,但其中行政知情权是各国法律确认和规制的重点,一般通过信息公开法或信息自由法予以规定。社会知情权是对一切社会公共权力机构(即国有垄断性企事业单位和拥有某些行政权能的社会团体,如学校、医院、国有企业、村委会、居委会、律师协会、消费者协会等)、公众团体(即群众性自愿自治性组织,如共青团、工会、集邮协会等)和营利性社会组织(如集团公司)的知情权。公众知情权主要表现是对公众人物的知情权。一些国家通过立法规定公共官员的财产申报、任前公示等制度;而非政治领域的公众人物则往往通过传媒披露或自揭隐私的方式,来满足普通民众对他们的知情权主张。社会知情权与公众知情权的存在,反映了公民等以个人身份对社会事务和他人事务的关注与参与,它们的实现与知政权一起可为个人在一国民主宪政秩序中的法律定位提供前提性保障。

对于公众知情权的平衡性权利,隐私权也必须作为一项基本公民权利加以保护,所以隐私权也是新闻法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权利设置。同样,作为对知政权、社会知情权的平衡性权利,保密权也是新闻法制中的重要内容。但我们这里主要讨论的是对于新闻记者的保护性权利赋予,这也是新闻立法的难点、各界诉求的重点,所以对于隐私权、保密权不做探讨。

同类推荐
  • 教育可以更美好

    教育可以更美好

    这本书是汤勇老师2018年的全新力作,作者从教育的留白、阅读、学校、孩子和教育体制等几个方面,一一向读者展示了,教育可以更美好的意义和方向。教育的美好,在于教育是一种相遇、一种唤醒、一种成长、一种成全……而只要方向对了,就永远不要怕路途的遥远。这是一本读懂理解教育、读懂教育的图书。教育的核心是人,人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而现今教育的急功近利,却让这种目标粉末倒置了。好似我们教育孩子的目标就只是为了“长大”,而“长大”前的“童年”“青少年”都没有意义一样。本书适用于中小学教师、班主任阅读和培训,也适合教育局长和其他关注教育的人阅读。
  • 媒介融合与表达自由

    媒介融合与表达自由

    本书系统、细致地梳理了“表达自由”的学理脉络,并结合媒介融合的生态特征论述了其生存的可能性,提出“媒介融台为体,表达自由为用”的观点,并提出“技术前提论”以取代“技术决定论”,指出在法治社会中,表达自由是公民实现其表达权的权利前提-媒介融合则是公民实现其表达权的技术前提。作者关于表达自由,媒介融合及博客自媒体等内容自有心得,而展望媒介融合趋势下我国表达自由的实现前景,更显出其对社会进步所持的理性态度和人文情怀。
  • 做好群众工作60法

    做好群众工作60法

    群众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当前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工作任务。本书总结归纳出6类60种源于实践、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方法和经验,来探讨它们的规律特点。这些方法和实例既有传统的做法,也有现实的创新;既有理论上的探索,也有实践上的行动;既有机关的经验,也有学校的体会;既有企业的探索,也有农村的典型。本书观点鲜明,案例丰富,通俗易懂,对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 大学生成长成才导论

    大学生成长成才导论

    一批好的教师会造就一所好学校,一个优秀辅导员会影响一批学生的未来。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全面提高辅导员的素质,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
  •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语文知识小丛书)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语文知识小丛书)

    《语文知识小丛书:中国古代文化知识》以国家正式颁布的语言文字规范为依据,以中学课本经典文章为实例,对常见的语文现象进行明晰透彻的辨析。从字、词、句、段、文,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地讲析,包含了语文常识的方方面面。是酎亍各业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读者的好帮手,特别有助于学生提高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热门推荐
  • 胡适四十自述

    胡适四十自述

    《胡适四十自述》是胡适唯一亲笔撰写的自传,在中国现代传记文学中独树一帜。在本书中,胡适从母亲的订婚开始,讲述了自己童年、少年与青年时代的人生经历。九年的家乡教育,从拜神到无神,以及他接受新式教育,考取官费留美,到“逼上梁山”的文学革命,皆是胡适难以忘记的人生历程,也是造就胡适成为当时中国学术、思想、舆论领袖的成因。同时,本书也是胡适与自己心灵的一次对谈。本书讲的不仅是胡适40岁以前的人生经历与思想建树,更反映了他当时所处社会的风貌。
  • 神级商城兑换系统

    神级商城兑换系统

    杜尘本是一名大学生,因意外来到大唐盛世。神级商城兑换系统绑定在身,现代科技玩转大唐!他是唐朝的大文豪,写下《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旷世绝作!他是唐朝的大元帅,征伐四海、开拓边疆,武艺惊绝万古!他是工业革命的先驱者,他还是大航海时代的开辟者!他是杜尘,大唐最臭名昭著的纨绔,也是大唐最后的脊梁!
  • 就这样过了一百年

    就这样过了一百年

    这是这本书告诉我们的一个简单的真相,虽然如此简单,但还是要通过这些文字,帮助我们追忆这些活过一百年的老人们的风雨历程,然后,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得出这样一个简单而深刻的结论。人生就是经历和回忆。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匆匆过客。即使是百年烟云,也一样会随风而去。很庆幸的是,这些文字、史料、采访都非常的客观,很少用形容词,文体都很朴实,一点点地按照时间记录了百年的个人琐事,还有家国大事和我们久违了情怀。
  • 快穿:我专养boss

    快穿:我专养boss

    听说狗尾巴草下,埋着猫咪的恋人。听说精分的影帝,所有人格都只喜欢她。听说自闭的少年,为他的女孩画了一张画像。听说残暴的帝王,跟他的宠妃跑了。……系统很崩溃:“你踏妈快点,这个世界要崩了!”“好好好。”语笑挣扎着从土里爬出来,满身是泥的她环顾四周:“boss在哪儿呢?让我来!”
  • 永辉羽闻录

    永辉羽闻录

    这是一个有科技,有灵力,有信仰,有血脉的世界。天空之上,以信仰立国的羽族;大陆之中,兽族肉身成圣,灵族以灵化道;深海之下,海族凭科技称霸海洋。一场封印幽魔的战斗,不慎让一只翼球落下天空,成为灵族成员。命运之轮缓缓推动,曾经尽四族之力追杀殆尽的幽魔卷土重来,席卷整个次元世界。四族号召次元内的所有世界组成同盟,一同对抗再次袭来的幽魔。随着战斗的持续,幽魔的本质渐渐浮出水面,上古时期被古人层层掩盖的事实终于被众人揭开。。。我们的故事,就从这只落下天空的翼球开始。
  • 婧璟传

    婧璟传

    盛朝建国之后朝中一文一武两位重臣把持朝政,文是丞相唐忠瑞,武是大将军皇甫昭,此外还有蜀王、吴王两位异姓藩王因为开国的功勋得以分封,尤其是蜀国,实力雄厚,一直被皇帝忌惮。皇帝为了控制两位藩王,让各自的世子入长安当人质。大将军皇甫昭虽然是开国大将,但早有反心,一直暗中联络两位异姓王想要谋反,丞相唐忠瑞和他政见不合,貌合神离,也在想尽办法拉拢两位藩王,帮助皇帝削藩。蜀王和吴王虽然有着同样的利益诉求,却也一直互相试探,彼此保留。除了朝堂上的斗争以外,江湖中还有一个秘密组织叫做青木堂,由前朝忠臣良将幸存的后裔组成,一直想要复兴故国,并且暗中保护他们当年被唐忠瑞收养的公主,唐婧冉。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未来无限时

    未来无限时

    一部部无限的死亡与黑暗,未来总是无限进行时,只有活下去才有未来
  • 穿越成为一条狗

    穿越成为一条狗

    顶级科学家穿越后成为一条狗,做的第一件事是吃龙粪,为了赚钱,在异界开网吧,天神下凡只为上个网,将科技带入修真界会发生怎样的连锁反应···各种脑洞情节带你另类成神!
  • 重生空间之最强妖路

    重生空间之最强妖路

    作为前世的第一女妖修,即使修为清零,还重生在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位面,但是对于洛琼来说,再次用实力征服这个世界,不过是早晚的事情,只可惜这个陌生的国度却有着一个规定,那就是建国后不允许成精,不对,重生后的她已经不是妖修了,那么她是不是可以像人修那样,可以坦然的拥有爱恨情仇,可以正大光明的站在世界顶端呼吁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