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4700000047

第47章 新闻的认识论哲学(2)

三、新闻真实的绝对性

彭漪涟认为,事实总是真的,世界上不可能存在什么“假事实”。新闻事实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真的,否则就不是新闻,这个命题是绝对的。任何一个新闻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的事实,当它产生出来或被发现,就是过去或现在存在着的事物,人们只能承认它、再现它,而不能曲解它和捏造它。既然事实具有真实的刚性,那么记者在发现事实过程中,首先要根据事实进行取舍,将“假事实”摒弃在报道之外。“假事实”不是事实,自然不会是新闻。

可是,现在广泛吹捧“策划新闻”这玩意儿,就把那些没有,甚至不可能发生的事实设计出来,就是制造种种“假事实”的一种谋略。策划新闻在美国公关界谈论和实施,用以推销形象或产品,进行自我宣传,到今天仍有很大争议。而在中国,近些年则把策划新闻发挥到接近极致,竟由某些新闻人大加炒作。编辑和记者策划于密室之后在版面或荧屏上推销“假事件”,把主观设计的事实大张旗鼓地宣传,公然也称做真实的新闻。为什么要策划事件?因为现实不会发生这类事件,主观上需要就意味深长地投入策划。为了某种特殊目的策划虚假事实,有时是为了掩盖或压倒必然出现的真实事实,是把媒体意识强加给客观事实的活的标本。新闻真实充满哲学的血脉,实际是真理的反光镜,缺乏唯物论哲学的理念,自然会制造假事件为自己服务。

新闻真实的绝对性在于事实的客观性,新闻违背事实的存在,就对它的真实提出挑战。新闻真实也是一种存在,不过它只存在于记者和受众的头脑里。客观世界不存在真实,只存在事实。真实是一种人的放映活动和结果,只能在人们的脑海中呈现。真实必须是生活中某个片段的、具体画面的精确反映。这就是说,新闻只有具体的真实,来自于事实某个或若干个瞬间状态,从来不存在抽象真实,因此新闻真实只能是事件具体情形的相对静态。另外,在新闻中,大的真实往往是若干具体真实的集合,用以表现一个大事件的存在过程。对新闻中每个细小的事实都不能忽略真实,才能展现整条新闻的全部真实。

新闻真实的这些特征说明,记者需要将新闻事实看做真实延展的过程,正确考察事实细节与整体事实的联系,再现客观世界的发展逻辑才会成为可能。苏联的尤·科尔洛夫认为:“作为新闻核心的基本事实不能只靠它本身来说话,它应当有一定的背景,应当有别的补充事实来说明主要事件,指明其意义。新闻工作者的艺术就在于找到这种背景,善于深思熟虑地处理这一切。要不然,新闻就不可避免地失掉严整性,次要的成分就会遮住主要的成分,最后整个材料将失去思想上的明确方向。”把同一个新闻事实放在不同事实关联中,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虚假的。但就其表象而言,只有把新闻事实精确地放在客观必然发生的时空,对事实的报道才会是真实的。所以新闻真实包括时间真实、空间真实和事件发展过程真实,这三者都是绝对的。无论缺少哪种真实,整条新闻的真实就会残缺不全。

四、新闻真实度的价值观

在19世纪的纽约,当报纸发行人约瑟夫·普利策将“准确、准确、准确”作为座右铭时,他所指的是姓名、年龄、地址这类小事情。像那个时代其他报业的巨头一样,对于在大问题上违反真实,他一定是难辞其咎的。然而,他强调从小事抓起体现了他的精明:连区区小事都造假,何谈让读者相信他能真实地报道大事呢?由此可见,作为新闻的本质属性,真实在通俗意义上有大小的差别。

在此,本文要谈的是记者反映事件有个新闻“真实度”的问题,也就是唯物论的真实观有度的差别。新闻的真实度,顾名思义,是指新闻真实的程度。新闻的真实度越大,其真实的价值也越大,这是我在《现代新闻理论》和《当代新闻学原理》两书中都论证过的。不过,这里还须进一步加以研究,深刻认识事件时空延伸、浓缩和扩展对于新闻真实的重要性。

1.个性化新闻的真实度

新闻的巨大魅力在于把生活中最有特点、最本质、最自然的东西呈现出现来,送给受众一个原汁原味、真实可信的世界。客观世界由一系列保持了自然形态的具体事实建构起来,如果缺少必要的个性化事实,新闻就会使读者产生“水中望月,雾里看花”的朦胧感,很难具有真实度。因为看不清就是不真实,或者真实不够“度”。今天一些新闻作品不乏空洞、浮躁之气,忽视以个性事实作为叙事的单元,缺乏真实的底气。在报刊文字新闻中,常常有充满概括、论证和抒发理念的言谈,看不到有血有肉的事件,受众体验不到事实的真实存在,真实度低到让人无法看清事实。反映个性越强的事实,新闻的真实度就越大,个性事实的瞬间越细腻精彩,迫近生活真实的程度也越高,从概念到概念的新闻作品必然缺少可信度。

不加筛选、不分主次地罗列、堆砌事实,新闻的真实度也要降低。因为受阅新闻令受众眼花缭乱,搞不清事实的脉络,清晰度低也影响真实的程度,这正如人们日常所说的“看不真”也就很难确信客体的存在。如果在新闻中记者懂得以鲜明的个性事实反映现实,以特有的“那个”事实表现事件,新闻就给人以真实可信的感觉。这样,新闻的价值也能体现出来,人们从新闻中了解了真实的事件,会得到更多有意义的东西。

2.新闻细节的真实度

凡新闻皆有其特定的场景,事实具有许多环节,形成一个个化入化出的画面,“真实的度量”便呈现出来。新闻依据材料细节的多少和细腻程度,表现出的真实度依次由小到大排列,细节的详略构成真实度的大小。记者对事件描写的精细,似乎就更真实一些。在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先进的摄录技术对事件场面的再现几乎可以无所不能,使影像本身的真实性得以加强,从这个角度说,图像或图片新闻的真实度就更高。

图片或图像新闻创造出视觉张力,真实的力度强烈地向受众传达画面所表达的价值判断。同样,画面中的人物姿态是为拍照而摆的样子,观众一下子就看穿了它的“排演”安排,“真实”就露出伪装。这类虚假形象,在各类报纸上并不少见,同时也降低了新闻价值。对于摄影记者来说,到达现场抓住真实的瞬间是第一位的,对于提高新闻价值有突出的作用。

3.事实“多面体”的真实度

在长期的新闻报道中,衡量新闻事实的标准经常变动,就是找来一把可长可短的尺子比来比去,对别人一套,对自己一套,对好事一套,对坏事一套,对流行事物一套,对生僻现象一套,对新闻真实也难有统一的说法。既然尺度不一,新闻的完全真实就被认为是不易做到的。

国内媒体的失实报道,按照原因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些是由于报道者主观上哗众取宠,不顾事实本相而主观捏造。但也有不少报道并非报道者有意编造,由于事实本身是个多面体,报道哪一面都可能真实,但报道最主要的面同报道最次要的面,真实度就大不一样。报道者本来不想搞假,结果却造成意想不到的失实,不能不说媒体对事实“多面体”的真实度缺乏认识至关紧要。在记者选择事实过程中,有的事实侧面符合他的认识,就会肯定它,并大加报道;有的事实侧面不符合他的认识,就会否定它,干脆回避。这种对客观事物的肯定或否定就形成了价值认识,构成新闻真实的价值链。当记者的价值认识符合事件主导面的真实逻辑,他所选择的事实才有更大的价值。

事实的多面组块使媒体大伤脑筋,忽略对事实结构的全面分析必然产生割裂事实的结果,那么选择事实仍须唯物论哲学观的驾驭。不管我们对事物有什么好恶,只要我们报道它,又无须全面反映它,就应反映它最主要的一面。只反映一面就是一度真实,反映两面属于二度真实,反映多方面就是广度真实。如果新闻只反映次要方面而抛弃主要、本质方面,叫窄度真实,因为它按照记者的错误立场的“窄轨”改造了事实。抓住事件最重要的东西加以报道,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方面而删除了次要方面,产生了新闻的精度真实。事实不重要的侧面一般没有太大的价值,只有抓住主要侧面、具有精度真实,才能提供受众最需要的内容,体现出新闻的最大价值。新闻辩证法的认识论,导引记者进入事实的内在网络,他们首先需要的是具备解构事实的能力。

同类推荐
  • 现代教学论

    现代教学论

    本书论述了教学的基本概念,人的发展与教育,教师与学生,教学过程及其理论,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学目标与评价,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等内容。
  •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以美籍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的理论为基础,以“权利贫困”概念中的核心要素——机会、参与和机会的失而复得为分析工具,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深入探讨如下议题:第一,不同形态的贫困家庭“社会权利贫困”状态以及动态演化过程;第二,现有社会体系对贫困家庭的“社会权利”机制性排斥的表现和状态;第三,现有的扶贫政策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或方向;第四,贫困家庭和社会的连接及社会扶贫机会的增加。全书动态地分析城市贫困家庭的不同贫困状态,亦即贫困、致贫、脱贫和返贫以及其演变过程,最后着眼于已有的城市贫困家庭的相关政策,如低保、医疗、就业、教育等政策的完善和再建构。
  • 语言和谐艺术论: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品位与导向

    语言和谐艺术论: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品位与导向

    播音主持艺术的改革,肇始于1980年年初,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阶段。广播电视改革,是以新闻改革作为突破口的,播音主持艺术的改革势在必行。
  • 中西交流下的清末民初广州社会变迁

    中西交流下的清末民初广州社会变迁

    记得2007年5月,我参加了广州暨南大学陈伟明教授指导的博士生邢照华的毕业论文答辩。小邢是一位纯朴、勤奋、认真、执著的年青学人,他对学术充满了期待,具有锲而不舍、勇于探索的精神。邢照华的博士论文题目是《西方宗教与清末民初广州社会变迁》,这是一道具有一定难度的选题,但他做得很好。
  • 人生之鉴

    人生之鉴

    人来到这个世上,从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育,组织的培育,到自己的社会实践,都是围绕着怎样做人、如何做事,说到底人生在世得让自己能活出个人样来。人生成败三分在于做事,七分在于做人。做人是以做事为前提的,做事是为了做人。做人的素质,是通过做事的质量来衡量的,人生的精彩源于做事的精彩。做大事、做好事、做成事,是做好人的标志。做一个好人不一定能做一名称职的官、百姓拥护的官,做一名好官,必须先学会做人。
热门推荐
  • 江湖恩怨录

    江湖恩怨录

    双甲子,一轮回,飘雪门重现江湖。一个大时代的来临!你,准备好抢夺你的机缘了吗?
  • 九变化神

    九变化神

    当修仙遇上修武……少年背负一把断剑,当尘封的记忆揭开时,世界都将被颠覆
  • The Fairy-Tale Detectives (Sisters Grimm #1)
  • The Religion of Babylonia and Assyria

    The Religion of Babylonia and Assyri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末日筛选

    末日筛选

    类似无限流吧。更新不快,缘更,但不会弃更,所以慎入。星际元年,噩梦降临。整个宇宙都陷入混乱之中,逐渐丧失的人心,可怕的怪物,时间的限制,在这弥漫着绝望的世界,你,能活到最后吗?迷雾之界:黑色的迷雾笼罩着整个星球,水被雾气污染,空气中也带有毒气。在这个星球,人们只能依靠防毒面具等维持生活,当然,灵力足够的话,你也可以用灵力驱散毒雾,只要你够强。余清还不想死,所以她要活下去。这个星球完了之后就下一个星球,每个星球都是不一样的末日情景。生物大杂烩,有强大如天使的种族,也有低等无智慧的植物动物,一切的生物都要经历末日,至于谁能活下来,进化成功,看自身。阅读提示:实际上这就是个欢脱文,没太大的逻辑,不烧脑,就是平平淡淡的生活日常的感觉QwQ,喜欢的话就支持一下叭~不喜欢的也不必勉强的,默默离开就好。以及,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支持正版。
  • 奇闻怪谈:日本民间故事(套装共4册)

    奇闻怪谈:日本民间故事(套装共4册)

    日本本土流传着大量关于鬼灵精怪的传说故事,这些本土民众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既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日本文人学者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源泉。本系列丛书精选了日本文学大师小泉八云、田中贡太郎、芥川龙之介等文学大家的经典怪谈作品,如人面疮、狐仙报恩、山灵、蛤蟆神社、幽灵瀑布的传说等,几乎囊落了日本本土流传最广、最经典的民间故事。在大师们的笔下,这些故事或伤感,或诙谐,或警示,或讽喻,丰富多彩,形态多变,无不弥漫着强烈的日本传统文学的独特风味以及浓厚的扶桑国乡土汁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且重大的影响,被后来者进行各种形式的改编和再创作,著名作家京极夏彦、梦枕貘、谷崎润一郎等,都深受这些作品的影响。这些民间故事,也是他人了解日本的重要窗口,为他人透视日本传统民俗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花儿的冬天

    花儿的冬天

    董书敏,女,1968年12月生于沈阳。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在辽宁文学院学习。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生死之间》《界线》。中短篇小说《 远去的蝴蝶》《债》《乌云塔娜》《真相》等。有作品被小说选刊选载。其中《远去的蝴蝶》入选《2006中国小说排行榜》一书。谁也没想到大厅会塌,但大厅真的就塌了。没有一点征兆。大厅倒塌的确切时间是中午十二点四十三分,这一点老姜记得很清楚,因为他刚刚看了时间,是鸡架让他看的,鸡架还有一趟货没有送,手上又正忙着,怕误事儿,就喊老姜给他看看几点了。
  • 深情款款

    深情款款

    第一次见面,周款款误将艺术系男神叶叙当成捡垃圾的。第二次见面,款款在大学某聚会上醉酒调戏对方,酒醒后却忘得一干二净。第三次见,她在叶叙校内个人展上对他的作品“大放厥词”。叶叙朋友以为周款款是为了引起叶叙注意力,从而打电话“警告”她,却不想众人被她当成了“电话诈骗”。然而两人真正的矛盾是因为周款款将叶叙的装置作品当成垃圾给丢了!为了赎罪,周款款被迫成为叶大神的助手,任劳任怨,而在这过程中,“务实”的周款款和“艺术系才子”叶叙,互生情感,成为让人大跌眼镜的一对……
  • 热血警魂

    热血警魂

    王焕高考之后,分数正好迈进一本线,毅然选择了报考西水市警察学校,在警察学校经过了艰苦的训练,心中有了一丝退意。就在放寒假的过程中,他见义勇为,救了一个差点被侵犯的女孩儿,女孩并不买账,扇了王焕一巴掌,并哭着跑了,留言自己命保不住了。与此同时,王焕的亲人,包括王焕自己总是感觉有人在跟踪他们,于是他决定一面告知警察,一面继续调查。这才发现,这校园贷事件背后的不简单。
  • 扛只学霸带回家

    扛只学霸带回家

    安爷扪心自问,自己长得俊俏,成绩又好,关键是打游戏还拽,可是自家小姑娘为什么偏偏不喜欢自己呢?某天,他摇身大尾巴狼,将人小姑娘抵在墙角,俯身垂头,尾音绕梁。“牵一次手,回答一个问题。”“抱一次,回答两个。”“亲一次,命都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