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3100000009

第9章 挖掘生活中的金矿——谈谈典型报道的采写(1)

典型报道,一般包括两个种类:一是典型事件的报道,一是典型人物的报道。比如说,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人工培植天麻成功,某处山洪暴发,某处发生地震,通信卫星上天等报道,均为典型事件报道。典型人物报道在报上也是屡见不鲜的。有关罗健夫、蒋筑英、孙冶方、张华等人的报道,就是典型人物的报道。

典型报道既具有新闻的特征,又具有它自己的个性。所谓新闻的特征,就是记者在发现典型报道的时候,首先要权衡自己所遇事件或人物的新闻价值,问一问他们是不是新的事实、新的信息,是不是人们普遍感兴趣的事件或人物。如果是,它就具备了成为典型报道的第一个要素。当然典型报道还要具备它自己的个性。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的个性的完美也就是个性与世界的真实关系的完美。无论报道典型事件还是报道典型人物,毫无疑问都要写人,都要把人的个性与社会、与世界间的完美关系揭示出来。这就要求记者正确地观察世界、观察人。

我们常常讲,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采访典型报道,自然要坚持从事实出发这个原则,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写作。但会不会写也很重要,关系到整个作品的成败。如果你善于观察世界、观察人,同时你又能把个性与社会、与世界的完美关系揭示出来,那么你采写的典型报道就能成功。否则,你写出的只会是一些沉闷的、孤立的、互不关联的、琐碎的趣闻逸事,就像散沙盖不起楼房一样,无法成为典型报道。

生活中蕴藏着许许多多的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这些典型,像金子一样埋在生活的土壤中间,有的埋得很深,有的与各种各样的矿物混杂。记者能不能像挖金子一样把它们挖掘出来,滤出杂质,让它们闪耀出光辉,这不仅要具备“新闻眼”,而且需要具备揭示个性与社会、与世界关系的本领。本文想就这方面的感受,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从“司马迁也是记者”谈起

有一次与朋友谈起司马迁,大家说司马迁是个好记者。司马迁生于公元前145年,卒于公元前86年,活了59岁。他生活在汉朝,写的《史记》蔚为大观,是一部有权威性的史籍,也是一部文学巨著。其中有一篇《项羽本纪》。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项羽早已自刎于乌江边,而汉高祖刘邦也早已葬于长陵。司马迁没见过项羽和刘邦,但他却在《项羽本纪》中把他们写得活灵活现,就像他当时在场耳闻目睹一样。

为什么司马迁能把自己并不在场的事件写得那么自然可信呢?原因有三:第一,他自幼通读史籍,向前人学习;第二,他青年时代遍游祖国山川,进行了实地访问和调查,获得大批第一手材料;第三,他交了很多朋友,博闻广见。他用的方法正是当今记者所采用的调查研究。他写《史记》,事事有根据有出处。但是除了这些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司马迁很讲求文章的立意,能够鲜明生动地表现出典型人物或事件的特点。

在《史记》每一篇的后面,都有一段“太史公曰”之类的文字,比如《项羽本纪》的最后有一段话,说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在《高祖本纪》中,太史公称赞刘邦“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

我以为“太史公曰”即每篇文章的立意,或叫立题,是点睛之笔。这立意,与作者对事件和人物的了解紧密相连,与他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

我常常收到通讯员的来稿,有些稿件连题目都没有,他们大概以为标出题目是编辑和夜班编辑的事情。但是,我从这类文章中发现,作者并没有在立意上下工夫。这个工夫下得不深,他堆砌的事例,或者毫不相干,或者漫无边际。我看到这种稿件常常发急,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种景况,就像女同志戴了高沿帽,男同志穿了花裙子一样,难以入目。

我相信一句话,叫做“意在笔先”。因此,我是先立意,或叫立题,再写稿的。意通文畅。我常常是反复思考采访得来的材料,琢磨透一个题目以后,再写作。往往为了写好一篇文章,要先选择三、四个题目在心中比较,一旦确定,也就是想清楚了,便可以一气呵成。比如,1979年我采访数学家王元,起先我只知道他曾在数论方面有贡献,也就是在哥德巴赫猜想方面有贡献。而那个时候,陈景润已经成功地证明了1+2,海内外闻名。因此开始时我对于要不要报道王元同志拿不定主意,担心新闻价值不高。有一回,我听一位同志说,王元在数学方面开拓的领域很多。近20年他和华老合作,研究出华-王方法,被称为价值连城的贡献。这么一听,我就去采访了。那么怎么写呢?

我想了三个题目:

(1)王元成功的诀窍

(2)王元的童年时代

(3)艰难的登攀

我怎么也拿不定主意。原因是用“诀窍”、“童年时代”、“登攀”等来立意,固然也能够反映王元的一些个性,但个性不强。我没有贸然行事。我想起王元说的一句话:“华老曾告诫我,要有速度,还要有加速度呢!”因此我选择了“有速度,还要有加速度”这个题目,这有以下好处:

(1)能反映王元的个性;

(2)带点科学味,而且好懂。

3000多字的通讯,我用两个多小时就写成了。后来果然有了一点儿反响,日本数学杂志女记者江岛看过报纸后特地去采访了王元。

通过这些事情,可以看出立意的重要性。

思想高度从何而来

孟子在《万章上》中说:“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根据自己的体会来揣测作品的思想内涵,是为得之。如单单就作品的文辞来看就可能揣测不到正确的思想内涵。可见,思想内容之重要。典型报道的立意与思想高度有关联,那么,这个思想的高度从何而来呢?

第一,要把典型事件与典型人物放在时代的高度来写。要写出时代的特征、时代的气息来。因此,这个高度就与党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就要求记者有高度的党性和政策水平。记者要紧紧地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与它一起欢乐,一起忧愁,一起跳动。

第二,作家们的写作信条是“不写不熟悉的东西”。这是千真万确的。你看过陆文夫的《围墙》吗?我想他一定读过建筑史,或者请教过建筑专家。不然,他对古典和现代建筑的流派怎么会一清二楚呢?作为记者,我的信条是“不写不认识、不理解的东西”。对事物认识越深,理解越透彻,才能越准确地把握典型报道的思想高度。离开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来讨论思想高度只能是一句空话。

对于事物的认识,在于分析,而分析得越具体,你的理解就越深,你把握的高度就越中肯。难道不是吗?

我曾经为一篇通讯动过很多脑筋。

1979年我和另一位记者要采写声学所所长汪德昭。到所里,只听到一个“好”字。但写什么呢?一时把握不住。有一天,我们在中关村碰到一个熟悉的科研人员。他问明我们来意后说:“好啊,汪所长可是有职有权,是权威呢!”

同类推荐
  • 师之道:优秀教师成长的方法与艺术

    师之道:优秀教师成长的方法与艺术

    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位工作态度端正的人;优秀的教师,理应是道德的楷模;优衣的教师,不但要会教书,而且也要会育人,优秀的教师,更应是一位懂得如何与学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人!
  • 公共人的衰落

    公共人的衰落

    作为汉娜·阿伦特的学生和于尔根·哈贝马斯的好友,理查德·桑内特和他们两个人鼎足而立,分别代表了西方公共生活理论的三种各不相同的学派。《公共人的衰落》正是桑内特研究公共生活的扛鼎之作,也是他的成名之作。《公共人的衰落》具体展示了现代社会特有的公共生活现状,从城市人口、建筑交通、户外空间、环境失衡等方面揭示出人们的紧张和焦虑,由此证明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自我迷恋是公共生活衰落的结果,而公共生活的衰落,则是入侵公共领域的人格引起的。全书通篇对此观点作了细致精辟的分析和论述。作者追述了18世纪以来西方城市发展的历史,对宫廷、布尔乔亚阶级、市民阶层的社会存在和交往进行了广泛的涉猎:从文学、宗教、艺术到戏剧、音乐,再到服饰、话语、视觉、人格、角色。其中不乏对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狄德罗、卢梭等人的分析。最后还指出了人们应当积极参与公共活动,在社会中主动积极地追求自身的利益。对于正处在转型期间的中国来说,这本经典的社会著作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今中国社会——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之间界限模糊的问题,具有很高的学术和借鉴的价值。
  •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

    本书是同名电视纪录片的思想来源,纪录片由英国顶级团队制作,制作人兼主持人戴雨果教授是往来于东西之间的著名新闻学教授和清华大学的访问教授。数十年的观察和积累,横跨东西的独特视野,让戴雨果对中国的思考变得深刻而厚重。他惊叹于中国人的努力和创造力,但对中国人在发展过程中失掉的珍贵之物感到痛心疾首。国人对西方的盲目崇拜,让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搭建起东西方透过媒体了解对方的桥梁,这是他在英国创办中国传媒中心的初衷,也是这本书的萌芽。作者主要采用田野调查的方式,通过案例呈现现代西方国家几大社会问题,对问题的分析严肃而犀利,借助受访者之口传达观点,使主题的呈现更加有力。
  • 教育可以更美好

    教育可以更美好

    这本书是汤勇老师2018年的全新力作,作者从教育的留白、阅读、学校、孩子和教育体制等几个方面,一一向读者展示了,教育可以更美好的意义和方向。教育的美好,在于教育是一种相遇、一种唤醒、一种成长、一种成全……而只要方向对了,就永远不要怕路途的遥远。这是一本读懂理解教育、读懂教育的图书。教育的核心是人,人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而现今教育的急功近利,却让这种目标粉末倒置了。好似我们教育孩子的目标就只是为了“长大”,而“长大”前的“童年”“青少年”都没有意义一样。本书适用于中小学教师、班主任阅读和培训,也适合教育局长和其他关注教育的人阅读。
  • 语言理论与实践

    语言理论与实践

    这个集子收录的是个人零散的思维碎片,如果其中存在一种教学思想的话,这种思想可以说属于“工具论”。这种“工具论”是叶圣陶先生语文教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与现在绝大多数国家认识高度统一后推行的语文教学思想与方式(形式训练)高度一致。
热门推荐
  • 千人修仙团

    千人修仙团

    从一人两人的修仙团队建设,到一整个修真体系研究,团队的力量必将超越独行者。
  • 我家师妹超凶

    我家师妹超凶

    新书:《我和大佬一起混娱乐圈》求支持呀!讲述的是崔判官(女)和楚江王的故事,超级好看,不好看你骂我,哈哈!本书简介:云南:我以为我穿越过来是做主角,结果是做奶妈辅助,原以为的软萌小师妹,结果是凶残大佬!我太难了!我以为那是我的小师妹,结果,她居然又变成我小师叔……呵呵,贵圈真乱!!!云瑶:喔!简单来说,这就是一个本土小师妹,和穿越师兄的故事!目前看来,本书无男主
  • 阎帝的妃

    阎帝的妃

    本文算是正式完结,喜欢的亲们请继续关注灵儿另外本《狼妃难驯,妖孽狼王快闪开》同样幻青情不一样的题材。第一世,她是狐女,他是书生,为她他自掏心肺,她为他放弃千年道行。这一世,她是公主。家仇国恨让她对他恨之入骨。一双清澈灵眸,一个蝶形胎记,让他们之间有了纠缠。为了生存她不得不成为他的爱奴,他宠她,爱她给她可以给的一切。她对他又爱又恨心有感动,却难忘仇恨。直到那天,他全身是冰,,她只要一发簪过去就可以报了血海深仇,发簪到她喉头她却再也下不去手,“我还是下不去手,既然杀不了你,只有救你,”说着她扔下发簪直到那天,哪个长相俏似她的女子的出现,她才知终究不是他心中的“她”。于是她逃避,她躲闪,直到那天,他把她当礼物送人,长剑刺进胸口,她才知,这一生她终于还了他所有的情,他才知原来一直寻觅的人就是她……只可惜那深情的眸子依然闭上,眼前的鲜血更是淋透了他的眼……
  • 给梦想花开的时间

    给梦想花开的时间

    有一个年轻人,从很小的时候起,他就有一个梦想,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赛车手。他在军队服役的时候,曾开过卡车,这对他熟练驾驶技术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退役之后,他选择到一家农场里开车。在工作之余,他仍一直坚持参加一支业余赛车队的技能训练。只要有机会遇到车赛,他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参加。因为得不到好的名次,所以他在赛车上的收入几乎为零,这也使得他欠下一笔数目不小的债务。
  • 人文教育读本

    人文教育读本

    中国传统文化由儒、释、道三家,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学合构而成。在这种传统文化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传统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循人伦而以和为本;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重体验而以乐为本。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这些人文精神,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仍然适用,也趋同于国家、社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 迷糊校花,赖定你

    迷糊校花,赖定你

    一场乌龙,他认识了她!咳咳,他可是个有责任心得人,那当然要和她好好聊下。他笑嘻嘻地望着她!丫头,这一次,我赖定你了。
  • 晏林子

    晏林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寒衫浮梦传

    寒衫浮梦传

    苏扶梦是江南第一琴师,为了逃离与路家联姻的命运,苏扶梦与苏家断绝关系,在西湖边上,她遇到了韩殇……
  • 我师父是齐天大圣

    我师父是齐天大圣

    【日更万字,免费精品】拜师齐天大圣孙悟空,获得大圣传承。筋斗云,火眼金睛,毫毛分身,金箍棒,七十二变,种种神技在手。从此,孙天强势崛起,神挡杀神,佛挡杀佛。身披金色战甲,手持金箍棒,横压天地间。
  • 构建与嬗变:中国政府改革30年

    构建与嬗变:中国政府改革30年

    本书从政府体制、政府机制、政府执行力等范畴入手,分别从政府职能、政府机构、政府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政府权力配置与运行、政府责任、政府间关系等12个方面梳理了中国政府改革发展的历程,总结其发展的动因和经验,梳理其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