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9800000010

第10章 电影里的细节 细节里的电影

应旗

国内有许多影片,创制精良,看得出导演在拍摄时用心良苦。然而,当影片摄制完成面见观众时,不满足于现有成绩的创作者们却总会发出相同的感慨:电影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仔细地加以分析、推敲,就会看到,影片里的失误与不当之处,似乎并不全是因为主题偏颇、情节离谱或者是人物树立不起来这样那样的原因。那么一定还有别的原因。我想,遗珠之恨往往是源于细节的缺失。

在上个世纪的下半叶,国内有文艺评论工作者提出过一种观点,后来在影评界这种说法又有了进一步的延伸,即:美国影片大不真实小真实,中国影片小不真实大真实。我认为,大不真实与大真实暂且可以搁置不谈,但是美国影片小真实,中国影片小不真实的这种说法,确是一语中的。为什么国内的许多影片在放映过程中,时常会引起观众们的嘘笑,究其原因,很多都是因为影片中出现的各类细节很不真实,是些既缺乏生活依据,又没有艺术品位的虚假细节。作为影片的创作者,倘若对现实的社会生活没有切肤之痛般的体验与感受,却硬要以耍弄小聪明来替代严肃而又深刻的思考,那么拍出来的影片里,当然是除了充斥着矫揉造作的噱头之外,哪里还会再有什么具备着审美价值的细节存在呢?!要解决这个有害于创作的顽症,需要从善于学习做起。列宁讲过一个真理:有比较才有鉴别。在电影创作的过程中,在各种形式的细节的运用上,想想自己的似是而非,再看看人家的精准到位,不能不令我们有所醒悟。

举几个例子,看看能否有些启迪的作用。

1.物件细节

摄制于1957年的《晴朗的天空》,是一部优秀的故事影片,它也是苏联解冻文学的一部代表性作品。剧中的男主人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军飞行员,在历次空战中曾击落纳粹德军的数架战机。战后,这位苏联英雄非但没有受到赞颂,反而却为当局所误解。经过多年甄别,才终获平反。要说明一下,已经看过前面章节的观众和英雄的妻子(剧中人物)的心情与这部影片的流程自始至终都是一致的。妻子在等待公正的结论,观众们则还要看一下影片里如何出现这迟到的裁决。

某日傍晚,政府机关大门外;

路灯下,站着一个孤独无助的女人,她就是英雄的妻子;

离她百米之遥的地方矗立着政府机关的大厦,在暮色中显示出它的威仪;相比之下显得如此渺小的妻子已经站立了整整一天;

天终于黑下来了,妻子也终于等来了为求个公正结论而在机关大厦里“待”了一整天的丈夫(男主人公);

丈夫走到妻子的身旁,默默无语;

妻子探询的目光紧紧盯在他的脸上,急切焦灼;

良久,丈夫紧攥成拳头的右手在妻子面前缓缓展开,手心里有一颗红色的五星勋章;

在路灯的辉映下,五星勋章熠熠闪光;

夫妻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热泪横流……

红色的五星勋章,这么一个物件细节,在关乎人物命运的规定情境中被如此巧妙地加以运用,使每一个观众的内心都不由得为之一震。感动之余,也在叹服导演的睿智:它规避了常规化的表现手法,把官方给英雄平反的郑重场面推到了幕后,而重笔浓墨地表现了相依为命的夫妻二人在得到红星勋章后的喜极涕零。这种并非一般化的艺术处理,充分显示了该片导演在政治层面上的深刻思考,一个小小的红星勋章解决了英雄是不屈的,首长更是不会错在面儿上的这个“相悖两难”的大难题。在艺术层面上,如何对人物的情感进行刻画与描写,导演同样也是才华横溢。他利用的这颗红色的五星勋章,是一个生动而又独特的物件细节。小小细节,以小博大,“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人生意蕴境界,被它不落俗套地展示出来了。

苏联导演的经典影片与中国唐代大文豪的绝唱诗篇虽然相隔千年,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在审美观念上却是相吻合的。异曲同工的依据在于它们都遵循着一个共同的美学原则:艺术作品贵在委婉含蓄。

2.动作细节

在荣获1970年第43届奥斯卡金像奖的美国故事片《巴顿将军》中,巴顿的饰演者乔治·斯科特是个颇具实力的演技派演员。他在塑造巴顿将军这位历史名人时,确有其独到之处。一次,巴顿将军的同僚布将军与巴顿调侃:“听许多人讲,你最珍爱的是自己的鼻子,因为它长得漂亮。”有了这层铺垫,便有了下面的演员表演的动作设计:数日后,在作战掩体里,为了一个战役行动方案,巴顿同布将军发生争执。布将军有些冲动地对他说:“要知道,士兵们在前方是要流血的,要珍惜他们的生命!”巴顿听此言后不由一怔,几乎是下意识地摸了一下自己的鼻梁骨(每逢志得意满时,他总是爱摸自己的鼻子的)。这个动作,看似随意,实则经意。演员通过巴顿爱摸鼻子这个动作细节的设计,惟妙惟肖地展示了巴顿将军自我欣赏、风趣幽默、自信不羁的独特性格。而此时的一摸,又恰是在听到“在前方是要流血的”这句话时,他感到了这句话沉甸甸的分量,这形象地反映出巴顿将军对生活的留恋。摸鼻子这个动作细节之所以得以成立,还在于它能把人物与剧情有机地融合。

我认为,演员的这种表演设计,在具有微相学特质的电影作品中,恰恰是最迫切需要的。我们的有些演员实在是需要借鉴这种好的经验。不客气地讲,在当下的影视演艺界,有相当多专业演员的表演是不过关的。职业道德水准偏低,表演技能水平也不够高,这只是导致表演有虚假成分的一个方面,恐怕在演技观念上也要认真地反思一下。为什么乔治·斯科特在镜头前就有这种游刃有余的动作设计,利用侧写手法不露痕迹地来描绘人物的性格色彩。而我们的那些过不了关的演员在塑造人物时不是显得东施效颦,就是佯装松弛自然。其实演的都不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最多也就是他(她)们自我欣赏的酷B相。这样的费力不讨好的表演与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毫无关系。

上述的这两类演员,前者女性演员不少,后者男性演员居多。在创作角色时,“内心中似乎已有、而外部动作皆无”的苦恼往往把他(她)置于一种尴尬的境地。还是学一下乔治·斯科特这位演技派大师吧,因为他深谙镜头前表演艺术的玄机。这样说的主要意义在于,乔治·斯科特确实能让观众忘记他是在表演,并且让坐在观众席上的观众,能毫无任何杂念的审视与感受一个真正来自于生活的人物形象,诚然它是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3.时空细节

美国经典故事片《西部故事》的开场戏:

简陋的火车站月台上,三个匪徒席地而坐在等火车;月台上别无他人,铁轨上也没有停靠的火车,显得冷清;一个匪徒在掰弄手指;

另一个匪徒不时地用舌头舔着自己帽檐上滴下的水珠;还有一个匪徒则是目不转睛地盯视着自己眼前一只飞来飞去的苍蝇……

匪徒们百无聊赖且又单调重复的动作,使画面上本来就已显得异常沉闷的气氛更加被强化。观众对如此沉缓的节奏感到压抑,但这绝不是对这部经典影片本身的厌烦,而是和剧中人物的心情一样,感到难耐:火车怎么还不来?此种心理暗示的奇效,恰恰是导演所需要的。

艺术不等同于生活,如果真在银幕上如实地表现匪徒们等了几个小时,那电影院里还会有观众吗?这虽是个短小的情节段落,但它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聪明地解决压缩真实时间的问题,使观众们在若干分钟内就能体会到经历若干小时的感觉。这样的时空细节,达到了改变真实时空的艺术目的,不能不承认这是高招。

4.视像细节

日本获奖影片《砂器》中女主人公理惠子与男主角秀夫激烈争吵后,愤怒地从秀夫的小轿车中跳了出来,在黑夜中一路狂奔。跑着跑着,她自己也感到了头脑昏沉,很不清醒,如何体现这种情绪呢?演员的表演固然是重要的,但还不够,富有灵感的导演此时加进了一个一列火车从理惠子面前飞驰而过的视像细节。火车的呼啸声惊醒了仍在梦幻中的她。也就在此时,观众们的主观情绪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状况,仿佛刚回过味儿来,发觉自己刚才和理惠子一样也处在一种迷蒙的状态中。

试想,如果没有火车的飞驰而过、一声嘶鸣,观众与剧中人物情绪上的共鸣怎么能够得到确认呢?!说句题外话,现在是多元化的社会,各种论述多如牛毛,所谓的新名词层出不穷,比如讲,观众变成受众,心理被说成是心态,文学作品也成了文本,这类文字游戏与真切实在的道理是南辕北辙的。其实真正应该潜心研究的,倒是导演如何全方位地调动观众加大加深对影片创作的参与程度,如何让观众真正从情感上走进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砂器》这个例子证明,该片导演不仅是从剧中角色出发来创制这样的视像细节,同时也是为了让观众能更真切地感受人物命运而这样来设计视像细节。该片导演的这种独具匠心是有收获的,火车飞驰而过这一神来之笔的艺术感染力之强就是印证。

5.蒙太奇细节

仍以影片《砂器》为例:

火车站月台上,男主人公秀夫的患了麻风病的父亲与儿子被迫分手;

火车从远处驶来;

相隔几十米之遥的父子俩都意识到此时的离别实际上就是永诀,再拥抱一次吧!共同的心声驱使着父子俩同时向着对方奔跑而来;

火车急促驶来;

父子俩迅速地接近;

火车越驶越近……

在这组镜头中,导演两次插入喷着浓烈蒸气的火车头进站的短促镜头。

我理解,这里面有双关的用意:一者是规定情境使然,这是从生活真实的角度来考虑的;再者,它又是一种隐喻蒙太奇,象征着一种势不可挡的要把他们父子两人拆散的巨大的社会压力。可以说,蒙太奇细节组接的隐喻功能在这一情感段落中得到了恰如其分的展示。为什么观众们在观看时并没有突兀之感,就是因为场景选择与戏剧纠葛做到了有机的统一。

明智的导演绝不会让人物的行为动作发生在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发生的地方,而是一定会让它发生在一个如进行艺术处理肯定会有生活依据的地方。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的辩证关系确实不易把握,因为真理与谬误往往只有一步之遥。艺术实践表明,父子永诀发生在火车站就是一场经得住推敲的戏,因为它情理分寸把握得当。也正因如此,该片导演的蒙太奇隐喻功能的艺术构思,就自然能产生顺理成章、言近旨远的艺术效果。

上举数例,皆为上个世纪的电影作品。说起来这几部影片我都是二十几年前看的,而且也只是看过一遍,为什么时至今日我还能念念不忘?细细思之,还是在于那些灵动细节在影片段落中所起到的点睛之笔的作用。今天提起笔来重新论述它们,对我而言,这意味着温故而知新。

在西方的文艺经典理论中,称“细节是作品的命根子”。可见在文艺创作中对细节元素的重视达到了何种的程度。作为时空艺术与视听艺术,电影作品尤为能够印证细节对认识生活真理,表现艺术真谛的作用。联系到实际生活与创作,我们实在是应该留意那些鲜活的、具有独特性、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节,撷取它们,加以筛选,并让它们在建构事件、呈现人物、营造意境与抒发情怀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把一部电影作品比喻为一具艺术之躯,不言而喻,它的细胞和血肉就是作为创作元素的细节。艺术哲学告诉我们,局部与整体间是存在着相辅相成的辨证关系的,它们相互依存,谁也不可偏废。

中国古诗云:“滴水见太阳,微尘识大千”,这说明远在古代年间,我国的文艺创作就深知细节元素对于整部作品的重要意义。今天的电影创作者是否应该认真地琢磨一下,何为真生活?何为伪艺术?

努力吧,只有脚踏实地地去探索,才有资格期待着出现奇妙运用鲜活细节的灵感喷涌。请相信,一部成功的电影作品里,不会出现雷同化、庸俗化的细节,而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细节凭借着它们自身的魅力,一定会让这部电影作品自始至终都充满着灵性……

同类推荐
  • 大家小书:旧戏新谈

    大家小书:旧戏新谈

    作品系散文家、著名报人黄裳先生有关京剧的文章结集。作品综论“旧戏”得失,并以24出京剧为例,分析其渊源、结构、表演等。作品明白晓畅,活泼生动,随手写来,都成妙谛。作者黄裳,原名容鼎昌,满洲镶红旗。笔名黄裳、勉仲、赵会仪。当代散文家、高级记者。
  • 动画电影叙述艺术

    动画电影叙述艺术

    从动画电影艺术的内部角度纵观其故事的构成问题,分析传统的几大叙事元素,即人物、情节、时间、空间和修辞等,以求对动画电影故事产生和创作的范式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在解析带有人类集体无意识和具有普遍经验意义故事模式的同时,寻求其中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力求呈现一个相对全面的、客观的动画电影叙述研究。
  •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讲述了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是爱美的民族。所以,从远古开始,礼和乐就被提到很高的地位。孔子教学生的六种教材——《诗》《书》《礼》《易》《乐》《春秋》中,有《礼》和《乐》;孔子教学生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礼和乐居于前两位。目中的重要性。古人说“礼别异,乐和同”,意思是说“礼”是用来别尊卑,序长幼的。也就是通过礼的规定,来制定一种社会赖以稳定的等级秩序。而“乐”,则是求得一种没有尊卑长幼之分的平等与融合,以达到社会的和谐.孔子就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过于礼。”
  • 对白:文字、舞台、银幕的言语行为艺术

    对白:文字、舞台、银幕的言语行为艺术

    编剧教父罗伯特?麦基继《故事》之后,时隔二十年再一次深度创作。横跨四个领域,为影视、戏剧、小说的对白编写甚至日常生活的对话解读搭建出新的理论高度。在这本书里,对白的完整定义扩展至“对别人说”、“对自己说”、“对读者和观众说”三个维度,其戏剧性和叙事性的两种类型也在不同故事媒介的分析中得到了清晰的特质呈现。通过揭露“对白是带着特定目的的言语行动”,麦基进一步指出常见的对白谬误,并以详细的案例示范出精心设计的对白如何构建人物、引爆冲突、推动场景和实现故事设计。就像一幅藏宝地图,《对白》将带领你在影视、戏剧、文学的领域进行深度探索,仿佛戴上一副3D的透视眼镜,在不知不觉中就获得了立体的思维方式和故事架构能力。
  • 中国书法全集2

    中国书法全集2

    《中国书法全集2》主要内容分为“独特的汉字”、“甲骨文与金文”、“隶书及其子孙”、“文房四宝”等章节。
热门推荐
  • 努力的另一个名字叫成功

    努力的另一个名字叫成功

    语录:人都会经历喜怒哀乐,成长的路上少不了他们。经历痛苦、磨难、绝望,然后从中再走出来,相信你会收获很多!
  • 推理从妖怪世界开始
  • 梦本虚华

    梦本虚华

    人生如梦,往事如烟;大爱无疆,梦本虚华......
  • 格里莎三部曲Ⅱ:暗黑再临

    格里莎三部曲Ⅱ:暗黑再临

    暗主不但从黑幕中生还,还获得了更可怕的能力;阿丽娜渴望与玛尔共同开创新生活,但她无法逃离过去,也无法无视自己的命运,更无法否认自己身为太阳召唤者的事实。在神秘的武装民船船长斯特姆霍德协助下,阿丽娜回到拉夫卡,重新集结所有力量,为应对即将全面反扑的暗主势力作准备;但阿丽娜越接近理想,就离最爱的玛尔越远。国家、力量与爱,阿丽娜必须在这三者当中做出选择,或者,当暗黑再临之际,在即将来袭的风暴里,她将失去一切;而所有尔虞我诈的政治算计、狂热信徒的骇人追随,以及格里莎、古老魔法及新时代科学之间的战斗,早已在不知不觉间全面启动?
  • 让孩子学会自立的50件事

    让孩子学会自立的50件事

    本书属家庭教育类书。从孩子的生活、学习、交际等方面的细节入手,系统地介绍了关于培养孩子自立能力的50件事。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月亮和六便士

    月亮和六便士

    本书中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思特里·克兰德本是伦敦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股票经纪人,与家人过着安逸稳定的生活。对艺术的渴望驱动他舍弃一切,远离妻子和孩子,在巴黎以画家身份过着贫穷的生活。几年后,思特里·克兰德辗转来到塔西提岛,近乎原始的风土人情让他寻找到自我,在创作上达到巅峰。在那里他娶妻生子,因麻风病去世,随后妻子根据其遗愿将他最卓越的创作付之一炬。相传思特里·克兰德的原型是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本书采用第一视角,以讲述人的回忆与他人的口述交织描写了思特里·克兰德的人生,是毛姆全盛期的作品,自1919年出版后,在世界范围引起轰动。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仙界游戏群

    仙界游戏群

    就在何足道感觉人生无望,在家里躺尸时,忽然被拉进一个古怪的群里。唉?当前大热的游戏激活码白给?唉?剑仙大佬居然不会玩游戏?唉?我怎么稀里糊涂的修仙了?唉?怎么还有仙女上门白给?何足道:“神特么仙女,是一拳能揍到劳资吐血那种吗?”洛阳:“何足道你有种再说一遍?”众群友:“何足道道友,辛苦了!”
  • 综漫之试练

    综漫之试练

    在动漫世界中试练自己的实力,无限的世界无限的历练,突破自己的极限(前面写的有点乱,觉得乱可以跳过。)第一个世界是:斩赤红之瞳乱入世界(只是乱入不是穿越):火影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