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7200000046

第46章 广播剧(4)

历史题材的作品也力求脱离陈旧地讲故事的套路,而用新时期的思想对其重新进行解读。像被评为全国优秀剧目的黑龙江台的《将军府》,表现的是西汉大将军霍去病拒绝汉武帝赐给他私人府宅的恩赏的故事。编导通过这个题材传达了带有新时期中国知识分子阶层特色的历史观。

总的来说,新时期的广播剧题材广泛,内容深刻,时代气息强烈,其积极的社会作用是非常显著的。

(2)传统形式广播剧日趋完美

所谓传统形式,就是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戏剧式的结构形式,传统的音乐、音响运用形式。传统广播剧是我国广播剧的基本形式。在新时期,我国的电影、戏剧及小说都有观念更新的倾向,广播剧当然也要发展。但是,扩展观念、更新观念要由表现内容的需要来决定,并不是为改变而改变,为更新而更新。传统形式广播剧有自己所擅长表现的题材内容,所以它并不陈旧。新时期的传统形式广播剧,其艺术的各个方面发展更为深入了。如新时期较早的一部广播剧《二泉映月》,就是将语言、音乐、音响综合得较有意境的广播剧。它用音响表现环境,剧中的音乐像是从主人公阿炳心里流淌出来的,这种写意的手法是广播剧艺术手法在传统中的发展提高。又如广播剧《珊瑚岛上的死光》,是一部科幻题材作品,它用音乐、音响表现幻想中的环境、情景,是很有创造性的。这也是我国第一部科幻题材广播剧。

(3)风格上的多姿多彩

新时期参与广播剧创作的人员猛增。据广播电影电视部的统计,截至目前,从事生产广播剧的电台有70多家,各个地区、风格迥异的编导创作的不同题材的广播剧,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就以抒情来说,既有委婉细腻的《二泉映月》、《南宫玲霞》、《暖流》、《一座雕像的诞生》等;也有史诗风格鲜明或讲究情感力度的,如《史圣司马迁》,《向警予》、《秋瑾》、《黑骏马》、《解忧公主》等;另外,还有从平凡生活当中捕捉生活情趣、朴实感人的作品,如《爱迪生的童年》、《三个孩子去蛇岛》;此外也有《书记推磨》这种小戏风格情调的喜剧作品。

(4)新样式广播剧在探索中佳作迭现

1986年,中央台播出了系列广播报道剧《普通人》。该剧播出以后,就像一石击起千层浪,掀起了听众极大的收听热情,很快就收到两千多封来信。这部广播剧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吸取了新闻报道结构手法;二是无明确空间环境;三是把实录人物和塑造人物统一起来。

广播剧离开传统的戏剧结构,一般来说走向三个方面:一是趋向散文式结构,讲究诗情或生活情趣,某些音乐广播剧也属于这一类;二是走向心理结构,侧重人物的心声、隐秘的情感,较少有戏剧式的外部冲突;三是走向纪实报道风格。

此外,我国也在探索其他新的广播剧形式。如1987年获得国际“未来奖”的《减去十岁》,就是一部带有荒诞色彩的广播剧。所谓荒诞,是一种故意违反现实情态的写法。它把人们的某些幻想用现实形式表现出来,曲折地传达现实社会中人们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由于它仍然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只不过是一种变了形的反映形式,所以依然是时代的镜子。它同西方的某些非理性作品是不同的。

(5)广播连续剧迅速发展

《居里夫人》是“文革”结束后中央台制作播出的第一部广播连续剧,共8集。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央台和各地方台的广播连续剧不断涌现。1986年我国的“丹桂杯”评奖就是专门选评广播连续剧。参加评选的有53家电台的60部作品(含475集),其中《瓜棚风月》、《我不是骆驼祥子》等20部作品获奖。

进入20世纪90年代,系列广播剧以它独有的魅力占据了广播剧舞台,如上海台的《刑警803》、广东台的《关西人家》等。为什么在这个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广播连续剧会得到如此迅速发展呢?有两个原因:第一,反映生活的需要,“连续”,当然可以容纳更多的内容;第二,广播连续剧的形式更能满足听众收听的需要。在这一点上,它比剧场艺术、电影都有优势。运用这种形式,是广播剧工作者扩大广播剧影响的一种努力。广播连续剧采取每天固定连续播出的方式,具有故事性强、通俗的特点,受到更广泛听众阶层的欢迎。像上海台的《有特殊身份的警官》(11集),中央台的《居里夫人》、《夜幕下的哈尔滨》(长达35集)、《人生》及1986年获得“丹桂杯”奖的20部作品都拥有众多听众。

(6)古典题材广播剧在数量和艺术质量上都有显著提高

这类广播剧,并不是一般的历史题材剧目,而是从历史名著、古典戏剧或优美感人的历史故事当中选取题材制作的,是着重讲求文学性、欣赏性的,给人以审美熏陶的广播剧作品。代表作品如“文革”前的《杜十娘》,新时期又有《红楼梦》、《窦娥冤》、《陈妙常》、《桃花扇》等。

这类广播剧是用现代新艺术形式表现优美的古典故事,既有浓郁的古典韵味,又有新鲜的社会气息,如音乐作品中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类广播剧是对我国古典戏剧、古典文学的发扬光大,又是丰富现代人审美情趣的需要。它对于提高听众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文学修养、审美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所以,这种类型的广播剧在我国是有稳固地位的。

(7)立体声广播剧的出现和发展

我国第一部立体声广播剧是广东台于1981年录制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中央台在1984年先后录制了《海迪》、《红楼梦》等立体声广播剧。立体声广播剧一般是双声道的,它增强了声音艺术的表现力和独特魅力,开拓了新的艺术境界。有较长远保留价值的古典题材广播剧《红楼梦》、《窦娥冤》、《陈妙常》、《桃花扇》等,都依赖立体声技术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我国第一部获得“未来奖”的广播剧《减去十岁》,运用立体声效果产生强烈的方位感、层次感,使剧情更明朗、更富于趣味。

总体来说,新时期的广播剧,在20世纪70年代活跃,80年代繁荣发展,它以数量和质量,以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以自己的特色和美学价值,赢得了社会的认可。

2.新时期广播剧事业的兴旺

新时期广播剧事业的兴旺发展,用几个数字、几个具体情况来表明就会很清楚了。

(1)开展全国性的经验交流活动

1980年底在成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广播剧交流会,成立了广播剧研究会,之后地区之间的交流更为频繁。1982年4月举行了第一次全国优秀广播剧评奖会议,有15部广播剧获奖。此后,全国性的广播剧评奖活动不断,名目增多。如1981年以后,中央台连续举办了全国优秀广播剧展播月活动。1984年开始举办广播剧“丹桂杯”大奖赛,设有剧目综合奖,导演、演播、音乐、音响、录音合成、立体声效果、编辑等单项奖。黑龙江台的《序幕刚刚拉开》在首次“丹桂杯”大奖赛中名列前茅。

(2)广播剧在新时期走上了国际交流之路

《李自成闯石门寨》首次被译介到联邦德国播出。1984年,我国首次参加在联邦德国举行的广播剧“未来奖”评选;1987年,广播剧《减去十岁》获“未来奖”大奖。

(3)广播剧的教学、学术研究活动活跃

在新时期里,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从1980年起开始讲授文学编辑业务课,涉及广播剧理论,后又确定专门开设广播剧课。北京广播学院最先着手进行广播剧史论的研究。中国戏剧出版社、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今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了《怎样写广播剧》(宋家玲编)、《广播剧艺术论》(王雪梅著)、《广播剧论文集》(王雪梅编)及广播剧的选集若干种,为中国广播剧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1981年,全国广播剧创作座谈会召开。

1984年7月,全国广播剧音乐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研讨了广播剧中有关配乐的学术专题。

1985年,全国首次广播剧音响效果经验交流会召开,会议研讨了广播剧音响效果等有关学术问题。会上请有关专家作了专题学术报告,在这方面卓有成绩的从业人员作了重点发言,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后,“音响效果”在广播剧中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1988年,“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论著评奖”有四篇广播剧方面的论文荣获三等奖:马友骏的《声音蒙太奇是待采的富矿》、杨若声的《论广播剧音乐》、于卓的《论广播剧〈课堂作文〉的结构》、王雪梅的《中国广播剧历程概论》。

1990年,“第二届广播电视学术论著评奖”有三篇广播剧方面的论文分别荣获一、二等奖:王雪梅的《对广播剧艺术个性的思考》、戍雪芬的《论广播剧的听觉感受特性——广播剧基本特性研究之一》和陆群的《非剧化——广播剧发展的一种趋向》。

新中国的广播剧事业,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扶植,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其力度空前加大。早在1988年,广电部党组就已经批准开展广播文艺国家级政府奖的评奖活动,广播剧的这一奖项从1990年的“蜀秀杯”就开始了,要比其他广播文艺节目的评奖早四年。每年一次的政府奖评选,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广播剧的发展。

历史的车轮进入20世纪90年代。自1996年开始,广播剧被纳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奖(第五届)。这一届就有《孔繁森》等13部广播剧作品(其中含连续剧和单本剧)获奖;第六届(1997年)有《地质师》等29部广播剧作品获奖;第七届(1999年)共有45部作品获奖;第八届(2001年)共有47部作品获此殊荣;第九届(2003年)共有25部广播剧获奖。广播剧被纳入“五个一工程”,可以说为被其他传媒冲击得日渐不景气的广播剧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使之陡然精神起来。

已经流失的从业人员重新组合起来,理论研究的拓展与深入,编导队伍的培养,资金的相应倾斜,使得几乎被受众遗忘的广播剧艺术大喘了一口气。广播剧的从业者无不为之欣慰,并愿投身其中。

3.新时期广播剧理论的深入发展

广播剧研究在理论上的深化,择其要点如下:

第一,关于广播剧的本质特征问题,比以前更明确地认识到了广播剧不仅仅是一种“看不见的戏”,“用耳朵听的戏”,它是吸收了戏剧的营养,形成的一种“特定艺术样式”。

第二,对广播剧接受美学的研究深入了,在对听众的心理、广播剧内容与听众欣赏心理的沟通等方面展开进一步探索。

第三,对广播剧的观念、艺术样式、表现手法等,展开了比较活跃的研究。对于许多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有所创新的剧目,理论界和评论界都给予关注,总结其中的某些美学经验。

第四,对广播剧艺术构成的各个方面的理论问题、技巧手法问题,如语言特点、结构特点、配乐艺术、音响艺术等都有一定的研究。

1986年,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著名戏剧家曹禺在《喜听广播剧〈陈妙常〉》一文中发表了关于广播剧的重要见解,分析广播剧的美学特征:其一,广播剧更像“诗”,更有诗的感情;其二,广播剧发挥人的想象力,听众可以比播出的内容想得更多,把人的感情引向更深远的境界;其三,它仅靠声音渗进人的灵魂,让人回味。这是关于广播剧美学特征的很深刻的见解,引起了我国广播界的重视。

新时期广播剧的繁荣兴旺是在党的文艺方针的指引下取得的,是党的新时期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推动,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是活跃的新时期的政治经济生活的推动。但是广播剧发展到今天,我们又感到还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我国广播剧对生活反映的敏感性和深刻性还不太令人满意,在形式上创新精神、探索的勇气还不足。广播剧在日本和西方某些发达国家都有专职的广播剧剧作家,有的成为著名剧作家,而我国专职的广播剧剧作家应当说是人数太少了。1984年在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会议上,上海台同志总结了他们初步打破关门办广播剧的局面。把广播剧的创作从编辑部、从电台推向社会,这是个重要的经验。从全国来看,广播剧的创作(主要指编剧)还并未走向社会,成为社会文学艺术家所关注、参与的事业。这是影响我国广播剧打开新局面的重要问题。一种文艺样式要赢得社会的极大热情,必须引起社会的共同关注激发人们共同参与创作研究、评论的热情等。在学术研究上,我国广播剧理论的创见还较少。我们学习外国经验仅仅是开始。

从广播剧的历程来看,广播剧的发展沿着“自律”上升,也受“他律”的影响。就其“自律”来说,我国广播剧脱胎于舞台话剧,产生后不久就有离开舞台剧的强烈欲望(这是我国20世纪40年代的事情);当它的技术手段转成磁带录音技术之后,它似乎翅膀长硬了,独立的欲望就更强烈。它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对许多艺术营养(如小说、诗、纪实报告文学、电影等)都有所吸收,而在自身当中消化。特别是广播剧在注重研究声音艺术的规律和特定的受众接受心理之后,它独特的审美方式就更加明显了。广播剧的发展历程清楚地证明,它越来越走向相对独立了。广播剧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代替的,有独特表现力和艺术魅力的一种特定的艺术样式。

同类推荐
  • 四川人性格地图

    四川人性格地图

    四川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又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为人处事上,他们讲求和为贵,信奉中庸之道,主张办事适度,适可而止;信奉“得饶人处且饶人”,即使占理,决不得理不让人。他们洞达细心,从不放弃丰富多彩的闲情逸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四川人一味地妥协。在原则问题上,四川人是决不让步的。
  • 人口原理

    人口原理

    《人口原理》是学术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出版以来社会科学领域争议最多的一部著作,它对世界人口理论以及整个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 超级分析力训练

    超级分析力训练

    本书介绍分析力的培养方法,并且附有测试题,使人提高分析能力、掌握分析力,使人提升素质,丰富自己生活。
  • 网络谣言应对与舆情引导

    网络谣言应对与舆情引导

    互联网使舆情研究成为中国的一项显学。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姜胜洪副研究员的这部专著,从中国网络发展的现状入手,解析了网络谣言的生成与传播机制,剖析了网络谣言的危害,借鉴了中国古代和国外治理谣言的经验与启示,并在此基础上,将舆情引导与网络谣言防控相结合来进行研究,找到了治理网络谣言的方向与措施。可以说,这部著作顺应时势,为网络谣言应对与舆情引导作出了新的贡献。
  • 实用党务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党务文书写作大全

    行政公文概述行政公文,通常称为公务文书,简称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本书详细介绍了行政公文的种类及写作方法。
热门推荐
  • 我是沙雕黑粉

    我是沙雕黑粉

    “哪怕后生会荆棘一路,我也想带你走出深渊。我想扑灭你身上的火,然后为你心中的灯,点一盏光。”江絮的生命里曾经走过一个人,一个在凛冬告诉她这个世界有多么温暖的人。火带走了一切,就好像那是一场不切实际的梦。于是江絮把它当做是梦,当做一切都不曾发生,包括两人的相识。在现实里挣扎是无力的,江絮那段尘封的记忆终是被重新提起。江晚秋似乎在知道江絮过去遭遇的时候做出了某些改变。在他心里江絮从来不是一个被人收养的可怜的孤儿,而是他最想要守护的女孩。“她带走了你的一片林荫,我把余生的四季都送给你。”
  • 时光深处走来他

    时光深处走来他

    苏小小从五岁开始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嫁给纪尘,做纪尘的媳妇儿。 这个目标对于做事只有三分钟热度的她来说实在是不容易。纪尘渴了,苏小小立刻把水递上;纪尘热了,苏小小立刻把用扇子扇着…… 那些岁月,苏小小真是把纪尘放在心尖儿上疼,苏小小一直以为就算是颗石头也应该被捂热了。后来,苏小小才明白,不是石头捂不热,而是不是对的人来捂。对于纪尘来说,她永远也不是他心底的那枚朱砂痣,那抹白月光。 男女主身心干净,中间有一点小虐,结局合 1v1欢迎入坑(???_??)?
  • 穿进小说做女配

    穿进小说做女配

    方薰一觉醒来,发现身边的世界全变了,她穿进了一个曾经看过的小说里。变成了那文里最最恶毒,最最无脑的炮灰女配!好在,她有金手指,她要扭转那凄惨的女配生涯。
  • 鬼王的异世新娘

    鬼王的异世新娘

    一千年前,她是神界的瑶池莲花仙子,因触犯天条,被贬下凡,受尽轮回之苦,而在21世纪她是一个精打细算的地地道道的宅女,生平除了吃喝拉撒睡,就是平时就靠拉拉小工程,敛点小财。然而这么个普通的女子却糊里糊涂穿越了,摇身一变成了传说中的天命新娘……却偏偏遇上“轮回转世的鬼王”,从此一切生活齿轮陡然变了轨迹,究竟一枚宅女和鬼王的爱与仇,情丝寄何处?
  • 凶悍农妻来发家

    凶悍农妻来发家

    不就胃疼睡了个觉吗?怎么睡到这鸟不拉屎的地方来了?而且一穿过来就死了爹,跑了娘,还有两个需要人照顾的弟弟和妹妹,外带一个老实巴交的跛脚哥哥。弟弟妹妹还小又怎样?总会长大的!哥哥哥跛脚又怎样?嫂子照娶!她名声不好又怎样?银子照赚!有钱才是大爷!且看她怎样将随身空间合理利用.....本文已完结,推荐新文《我家娘子超旺夫》
  • 重生都市之神级主宰

    重生都市之神级主宰

    【爆款强推】一代修仙奇才,不幸陨落于渡劫飞升期间,原以为将要魂飞魄散,却发现自己意外重回了少年时代。这一世,他定要弥补那心中的遗憾!(新书:都市之妖孽仙帝,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书友群:577098005)
  • 帝女太玄

    帝女太玄

    自从被顾家救下,曲慕歌就走上了默默发育、弱女逆袭的青云之路。这条路上有前恩旧怨,有阴谋诡计,有白骨累累,幸好,这条路上也有他一路相护。————————————————男主重生,武将出身,转战朝堂,一手遮天,口碑极差,所有的温暖都给了女主。女主穿越,前期低调,后期大佬,不白不作,有点手段,一根筋喜欢男主,所有的真心都给了男主。1V1CP,没什么狗血争情夺爱,就讲两个人携手共进,所向披靡。
  • 中华典故(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中华典故(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明伦汇编皇极典纪元部

    明伦汇编皇极典纪元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青梅竹马间的那些事

    青梅竹马间的那些事

    苏浅熙作为苏家唯一的女儿,从小就备受宠爱,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墨亦辰,墨家大少,与苏浅熙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某一天,苏浅熙正窝在沙发里看电视,冒着星星眼“电视里的小哥哥好帅呀!”某大少微笑着看着她说:"给你一次重新发言的机会。"“呃,今天天气不错,嗯”还未说完话就被堵住了。[傲娇腹黑毒舌竹马vs机智可爱小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