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6100000002

第2章 声音生态学概述(1)

第一节声景与声音生态学的概念[1][2][3][4]

声景(Soundscape)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各种声音的一种组合。声景研究是声音生态学(Acoustic Ecology)的主要任务。声景的概念同时包括自然声环境和人为声环境。自然声涉及飞禽走兽等各种动物的声音、风声雨声雷电声等气象声、洪水泛滥、山崩地裂等地质地理变化所产生的声音等;人为声涉及人的谈话声、人所创作的音乐声、人工作的声音、机器声、各种工业和商业活动产生的声音等。噪声污染是指对这些自然形成的声音环境平衡的破坏和某些声音无节制地泛滥。

声景也可以指通过录音和声音重放产生某种特殊声音环境的体验和感知,这种声音可以是由声音环境中的基本声音单元所构成的,它可以是与音乐表演有关的也可以是与音乐表演无关的。声景概念的最早提出者加拿大音乐家R.Murray Schafer认为声景有三个主要的基本声音单元:

1.基调声(Keynote sounds)

这本来是个音乐术语,是用来识别一段音乐的关键要素。基调并不总是可闻的,它可以偏离原点,但是总会返回来。在声景中,基调声也许并不总是会被有意识地听到,但是它勾画出了生活在那个地区的人的特性。基调声本质上是指由自然产生的声音(地理和气象因素),如风声、水声、森林的声音、平原的声音、鸟声、昆虫声、动物声等。但是在许多城市地区,人类活动的交通声已经成为了那个地区的固定的声音生态,也就成了基调声。

2.信号声(Sound signals)

信号声是一种前景声,是被有意设计并传递某种确切的内容意义的声音,如报警装置的声音、钟声、哨声、号角声、警笛声等。

3.标志声(Soundmark)

这是从地标(Landmark)一词所借用过来的,标志声指对一个地区来说是唯一或独有的声音,是这个地区的声音标志。Schafer在1977出版的《The tuning of the world》一书中提到:标志声是使得一个社区的声音生活具有某种独特性的原因,一旦一个地区的标志声被确定和认可,它就应该受到保护。

R.Murray Schafer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最早提出声景的概念时,其本意是指“The Music of the Environment”,其意是指“环境音乐”,即在自然和人居环境中,从审美角度和文化角度值得欣赏和记忆的声音。出于对音乐的哲学思考,可以认为声景是宏观世界的音乐作品,即在自然环境中,从审美的角度欣赏环境中的声音。

声景思想的另一来源是生态运动方面的思考。受到20世纪60年代盛行于北美的环境保护思想的影响,Schafer认为世界之所以充斥着噪声,是因为自然环境失去平衡的结果。Schafer创立了一个以教育以及研究为主的“世界声景计划”(The World Soundscape Project;WSP)团队,其目的是试图描绘环境中噪声污染的情况,并称之为声音生态学研究(Acoustic Ecology)。他和其研究小组调查了温哥华的“环境音乐”,出版了《The Vancouver Soundscape》一书,并在加拿大CBC Ideas广播电台开设了“Canada Soundscape”的广播节目。1975年Schafer在欧洲巡回作学术报告,并采集了欧洲城市和乡村的声景样本,出版了《European Sound Diary》和《Five Village Soundscape》,从而把声景的概念推广到欧洲。直至20世纪90年代“世界声景计划”收集了包括加拿大以及欧洲地区等国家的300多个声音。1989年起芬兰的Tempere大学民俗传统学系展开了Tempere市的声景计划,并且成为声景信息中心,出版了《声景研究年报》,法国在1994年出版《法国声景》一书。在此基础上,世界声音生态学论坛于1993年成立,学会的宗旨是对自然及人造声环境进行科学、文化及社会学方面的研究,以寻求创造一个平衡的声环境。其学术杂志《声景∶声音生态学学报》(Soundscape∶the Journal of Acoustic Ecology)也于2000年创刊。

声景概念的第三个思想来源是M.Mcluhan的思想,他认为现代文明过于重视视觉元素而忽视其他感官,并呼吁所有感官的重建,Schafer在他的作品中多次引用McLuhan的话强调听觉文明的重要性。声音生态与视觉生态应该是同等重要的。但是传统城市和景观的研究和设计,一直都把注意力放在空间形态、功能布局、材料质感以及色彩构成等视觉和使用功能方面,奉行“视觉至上”的原则,忽略了听觉、嗅觉及触觉等对景观品质的感知与体验。

1978年Barry Truax出版了《Handbook for Acoustic Ecology》。随着声景研究在世界各国的推广,同时也随着参与研究的学者学术背景的多样化,声景学的范畴逐渐扩大。有人认为,环境中的声音有美好的,也有噪声,声景研究既要保持好的,也要消除差的,所以环境噪声问题也可以纳入声景学范畴。日本在Soundscape研究方面进展也很快。Soundscape在日本译为“音风景”,1993年成立了日本Soundscape研究会,其宗旨是让更多的人关心自己周围存在的声音,进而关心听觉环境。在重视声音的同时,考察遗存的声音,以及各种声音的历史、环境、文化内涵等。研究会曾会同日本环境厅大气保全局主办了“评选日本音风景100项”的民众参与活动。岩宫真一郎所著《声音生态学》对日本声景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基于Schafer的思想并通过大量的研究“世界声景计划”给出了声景的定义∶“一种强调个体或社会感知和理解方式的声音环境”,这清楚地表明声景是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事件来理解的,通过声音来理解人们在特定的时代中与环境作用的方式。所以,对于声景的认识应当通过声音、听者和环境这三个要素来理解。

第二节声景的要素

研究声景要从声景构成和感知的三个基本要素着眼,听者、声音、环境是声景的三个基本要素。但是声景并不是这三个基本要素的简单堆积,用形象的比喻来描述的话,声景是一幅图画,这幅画是以环境为背景,听者和声音及其相互关系为内容所组成的,而这幅图画的内涵或它所表现的意境要通过心理学、环境声学、社会学、艺术学、历史等线索和区别来体会和理解。所有这些因素和线索的组合,就形成了声景生态学的图景。前述的声音生态学(Acoustic Ecology)与声景生态学(Soundscape Ecology)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后者是前者在社会学、艺术学、历史学上的投影,更多地考虑到文化因素和历史进程,作为其背景的环境不只涉及到空间,也涉及到时间。

一、声音

声音作为声景研究的客体,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个层次是指声环境,包括声环境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第二个层次是指组成声环境的声事件,包括声事件的声级、时间结构、频率特性、时域特性、声源的位置、运动情况、与听者的距离及听者对各种声音的心理反应等方面。根据声音的特色和功能的差异,可以将声景中的声音元素划分为三种类型∶基调声、信号声和标志声。基调声又称为背景音,作为其他声音的背景而存在,描绘特定空间声音的基本特色,是某一环境中可以频繁地听到的声音,如风声、水声、旷野之声、鸟声和交通噪声等。信号声也称作前景声,带有信号的功能,利用其本身所具有的听觉上的提示作用来引起人们的注意,如钟声、汽笛声、号角声及警报声等。标志声是具有独特的场所特征的声音,包括自然声和人工声,如间歇喷泉和瀑布,以及钟声和传统的活动声等。在传统的环境声学测量中,通常用计权统计声级衡量声音的大小。现行的环境噪声测量中声级的测量一般采用A计权网络,A计权网络对500Hz以下的声音成分衰减较大,但是研究表明环境中存在着大量与振动相关的低频声,其强弱与人的听觉舒适度密切相关,暴露在高声级的低频声中可能会出现眩晕、呕吐等现象。因此,在评价声音的听觉舒适度时,不仅要考虑声级,还应该进一步考虑声音的更多的特性如时间构成和频谱特性等,从而也就引出了“声品质”的概念,考虑到声音的多维属性。

在广义的声景概念中,声音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现象和声学过程,它同时具有某种文化的、艺术的、民族的、历史的等人文属性。听者通过对声音的感知而理解声源的人文属性和特征,而在物理属性和人文属性之间,听者间接感受到的是声源的材质、大小、重量、物性等等。所以,声音虽然是声景的构成要素之一,但是如何听声音和听到的是什么,决定了声景要素中声音的内涵和本质。

二、听者

听者作为声景研究中的主体,是声景的直接的感知者。听者的社会背景和当时状态对他们的声景体验有着显著的影响。听者的社会背景包括性别、年龄、教育水平、文化背景以及居住地点,也包括在工作或生活中的听觉经验。听者的即时状态,即其对声景认知的目的及方式,以及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对声景的评价。在日本与瑞典进行过一项关于交通噪声社会反应的比较研究表明,非声学因素,包括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和住宅形式等,对于人们的评价产生相当的影响。听者对声景的体验不仅取决于听觉,而且受到视觉、触觉等其他感觉的影响。视觉环境越复杂,听觉环境就越容易受到影响。有研究表明,良好的视觉效果会减少噪声的影响。此外,温度、湿度、风速、光线及气味等因素也同样对人的听觉舒适度产生影响。听者对于声景的体验,除了对声景的物理属性的感知外,还应满足其文化和审美的需求,即通过声景表达出听者的情感。作为声景研究的主体人,除了被动地认识和适应声景外,更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主动地规划、保护、设计和创造声景,实现声景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人并不是生态问题唯一的决定要素。在这个世界上,人类只是生物的一种,当其他物种的生态环境受到影响或破坏时,必然也要对人所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在声景生态中,听者就不仅仅是人而已,各种生物特别是有意识的生物物种,也是声景图景中的听者。强噪声环境下的植物会枯萎,音乐刺激培育下的蔬菜会增加产量,用音乐催产牛奶,噪声使得动物焦躁不安,超音速声爆震死牲畜等例子都说明,虽然人类有意识地去研究声景,但声景的直接受害者和受益者并不仅仅是人类。

三、环境

构成自然环境的物质材料、物质实体和空间,都会影响声音的传播(吸收、衰减、扩散和透射),并使声音传播到接收者处的物理特性(强度、频谱、延时和混响)发生变化,由此引起人的听感变化,这在建筑声学和环境声学中已经有了较为深入地研究。同时自然环境中的视觉环境会影响听者对声景的认识,如前所述,温度、湿度、风速、光线、气味等因素会引起人的听觉舒适度的变化。在声景的研究中,环境因素其实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自然环境,二是在历史上自然形成的人文环境,前者注重各种自然物种的生存环境,后者更注重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环境。

听者对声景,尤其是那些有着特定含义的历史和文化声景的评价,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历史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听者对于声景的文化和审美的评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受到风俗习惯、信仰和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声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对那些具有丰富历史和区域文化内涵的声景的发掘、保护和记录。

声景研究同时还考虑声音对于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声音对于野生物种的生存环境影响而导致的生态问题,这也是声音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声音生态学研究发现在没有受到噪声干扰的自然环境中,生物之间通过发出的声音,称之为“生物交响乐”,建立关系并形成自我保护。在健康的自然环境中,特定的物种占据特定带宽的音区,相互和谐没有竞争,各个物种都能够通过自身的繁殖而繁荣。但是这种脆弱的“生物交响乐”很容易被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无止境的贪婪和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喧嚣所破坏,从而对生存在其中的物种造成危害。

同类推荐
  • 中国文旅产业观察·《延禧攻略》爆红样本:影视公司后流量时代“机与危”(《21世纪经济报道》深度观察)

    中国文旅产业观察·《延禧攻略》爆红样本:影视公司后流量时代“机与危”(《21世纪经济报道》深度观察)

    《21世纪经济报道》是南方报业集团下属中国最大的商业报纸媒体,是中国商业报纸的领导者。致力于服务最优秀的人群,是在世界经济界最受关注的中国经济类日报。全国三大经济类报纸之一。《21世纪经济报道》2001年创刊,始终坚持新闻创造价值的理念,以优质内容服务用户,以专业和高度推动商业中国发展,秉承移动优先的方针,大力拓展新媒体业务,旗舰产品21财经APP下载量已经突破6000万,传播力、公信力以及影响力居同类客户端前列,并不断积极开拓知识付费、研究智库、内容电商等创新业务。本期为《21世纪经济报道》深度观察文旅产业专题。
  • 影响中国人的十大汉字:让

    影响中国人的十大汉字:让

    读过本书的这些故事以后,大家应该向故事中的主人公学习了。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今,礼让都是人重要的品德。只有礼让了,世界才会和平,社会才会和谐,人与人之间才会有爱。
  • 碑帖笔记

    碑帖笔记

    偶尔在市场上买到一些旧拓的碑帖,其中一种名为《古宝贤堂法书》。读帖之馀,查阅了宝贤堂的相关资料,觉得这是山西文化史上值得玩味的一段故事。宝贤堂创始于晋王府。明太祖朱元璋封其第三子朱棡为晋恭王,洪武十一年(1378)就藩太原。传至第四代的晋王,是朱钟铉。朱钟铉有子名朱奇源。朱钟铉见其子喜好书法,便命他搜集古今法书刻帖。正是这位世子朱奇源(死后谥靖王),于弘治九年(1496),择取《淳化阁法帖》等古帖,及当时的名家法书,摹勒数十家,成为一部十二卷巨册的传世法帖,名之为《宝贤堂集古法帖》。朱奇源造诣不凡,刻帖极为成功。
  • 以孝选官:孝与古代选官制度(中国孝文化丛书)

    以孝选官:孝与古代选官制度(中国孝文化丛书)

    本书讲述了历代以孝选官的制度。先秦时期“孝治天下”的观念还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以孝选官”也尚处于萌芽状态。汉代在选官制度上体现出对孝的提倡,汉惠帝、吕后开汉代“举孝授官”之先河。汉代以后,“以孝选官”的现象承袭相沿,继续存在于历代选官的体系中。
  • 经典国学必读书系(套装共21册)

    经典国学必读书系(套装共21册)

    本套书包括《国学之子学精粹》、《国学之史学精粹》、《国学之蒙学精粹》、《国学之经学精粹》、《国学之集学精粹》、《国学之常识精选与趣典》、《庄子(杂篇一)》、《庄子(杂篇二)》、《庄子(外篇一)》、《庄子(外篇三)》、《庄子(外篇二)》、《庄子(内篇)》等,共21册。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国学,自“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商君书》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也称《商子》,现存24篇。该书解决了在当时条件下实行变法的理论基础问题,提出了变法的几大原则,既有宏观理论阐述,也有具体的法令军规,其中有些内容比如不能让利益一致的人相互监督等,至今仍有借鉴意义。本书的文体多样,议论体有:《农战》《开塞》《划策》等十数篇,或先综合后分析,或先分析后综合,兼用归纳演绎,首尾呼应。有时也运用比喻、排比、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徕民》篇运用了“齐人有东郭敞者”的寓言,以增强说理的效果和形像性。说明体有:《垦令》《靳令》《境内》等篇,是对秦政令的诠释。辩难体有《更法》,通过人物对话相互驳辩来阐述中心论点,司马迁录入《史记·商君列传》,用以表明商鞅的主张。
热门推荐
  • 浪迹九逍遥

    浪迹九逍遥

    公元7010年,在人们无数辈的努力下,‘空间跳跃’以及‘空间穿梭’这两项超级技术终于被研发了出来.‘空间穿梭’测试人梦小凡在执行任务中,不兴被时空电雷劈中...这是属于异能的世界!异能等级分为:异能者.异能师.大异能师.圣尊.圣宗.圣王.圣帝.圣皇.紫皇.神皇.古老的五大宗门又有何秘密?五大镇宗之宝与神皇又有何关联?宗门对决?争夺神源晶?大陆又有何危机?梦幻大陆即将启航!续写新的传说!
  • 开到荼蘼花事了:陆小曼作品精选集

    开到荼蘼花事了:陆小曼作品精选集

    陆小曼跨越时代性的超脱、纯粹与执着,第一次向世人袒露。更多维度、更全面地展现陆小曼,内容上不仅囊括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还精选她的画作。除此之外,也会收录她的日记稿本
  • 极道香火在诸天

    极道香火在诸天

    接别人的绿帽子戴是小,最主要的,给别人戴绿帽子的他还有功劳了。他愤愤不平地骂自已:“我什么时候都成了好人?”一群叛逆的少年,拧着自己的“道理”不向任何人妥协,偏执和颠狂走向迥异的人生。赵:——现在的女徒弟都不知道收敛,老在我面前挤眉弄脸我非常爱看,我会多收些个,挥刀自宫给她们看。钱:——上天为了阻止我成道,每每暴雨天总有雷霆警告我,我仰天一指贼老天,就真偷了天。孙:——权利最底层的官吏,就算再底层,也得代表自己那一点官方的立场,对不起,我先走一步。李:——没有一剑搞不定女神,如果有,那就再来一贱。百家:——白衣白马作白画,一朝醒悟弑父弑母弑天下,“我不是故意的。”全程搞笑,本书又名《这只莽撞的猪的尴尬》
  • 国民校草是竹马:呆萌小甜心

    国民校草是竹马:呆萌小甜心

    哦买嘎,国民校草缠上她了,缠上一辈子的那种。怎样可以摆脱他,在线等,十万火急。他是高冷帅气外加腹黑的人气偶像,她是可爱呆萌外加吃货的小甜心,俩人在一起会有什么奇妙的化学反应呢?……“老婆,听说你之前说我是个。。。。”“谣言,纯属谣言。”某女狂摇着小脑袋,宁死不屈。“这样啊……不如老公用身体实践,来证明下自己的清白。”密密麻麻的吻落下……“你混蛋。”“我只对你混蛋。”一辈子。……爱你,我至死不渝,此生有你足矣。——夜泽白、苏浅夏 颜沫yey著
  • 苏珊-洛莉·帕克斯戏剧的后现代历史书写研究

    苏珊-洛莉·帕克斯戏剧的后现代历史书写研究

    苏珊·洛莉·帕克斯是第一位荣获普利策戏剧奖(2002)的黑人女作家,也是当今美国剧坛最具实验性、最具挑战性的剧作家之一。帕克斯凭借极高的文学创作禀赋和大胆的创作技巧颠覆了戏剧传统,极大地推动了当代美国戏剧的繁荣,引领了美国戏剧的发展方向。然而,正是其戏剧作品呈现出的异质性特点和后现代主义特征给读者带来不小的挑战。帕克斯的戏剧带有明显的新历史主义印记。在戏剧创作中,帕克斯借助幽灵元素,让已故的黑人祖先复活,由他们来讲述生前不能言说的故事,从而还原被白人抹除的黑人历史。她反对黑人本质主义观念;她将白人主流文化塑造的黑人原型形象重新放置于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力证黑人本质主义实质上是白人霸权话语建构的产物。除了修正、重构黑人历史之外,她还向胜利者书写的官方历史发起挑战,质疑所谓美国精神、英雄主义等宏大历史叙事的权威性。
  • 带着红警闯无限

    带着红警闯无限

    一个宅男在玩游戏时,不幸穿越。幸运的是他得到了所玩的游戏系统――红警位面穿梭系统。可是你这只剩下兵营什么鬼,坑爹阿!赵小军无语的心中感叹。
  • 遇你此生温柔

    遇你此生温柔

    邢毅轩还是顾希晨于她而言是救赎亦是一生......
  • 神级咨询师

    神级咨询师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神识为笔,法力为纸。做作业增道行,升年级涨境界。考试为渡劫,学历化道果!在文昌界修仙,那是一种什么样子的修仙体验? 新书《学渣的修仙生活》,敬请关注!
  • 言毒篇

    言毒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节气里的村庄(下)

    节气里的村庄(下)

    农谚说:稻黄一月,麦黄一夜。一颗颗饱满的稻粒仿佛是羞涩的少女,低垂着头,不过,她们都在“咯咯咯”开心地笑着,仿佛要把这丰满成熟和喜悦传染到乡村里的角角落落。晚上,西南风刚歇脚,不知是谁在仍光着上身的男人后背摸了一把,凉嗖嗖的。转身一看,原来是秋姑娘捎来了一把北风秧子,让人感到不再那么溽热烦躁了,脸上就多了一层惬意。板桌上,蚕豆味里裹夹着大麦烧,让男人们激动不已,还有那劣质水烟飘到东飘到西,女人们飞针走线地牵扯着一段又一段的闲话。这时候的流萤,打着灯笼忽高忽低地在星夜里寻觅着失落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