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4600000015

第15章 中印经济体制的转型比较(2)

在改革之初,两国都把经济的增长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如何处理经济的增长与维护社会公平的关系上,两者的理念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别。中国尽管把共同富裕当作社会主义最终追求的目标,但从经济改革一开始就改变了以往把“共同富裕”等同于“平均富裕”或“同步富裕”的理念。明确提出“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和一部分人依靠勤奋劳动先富起来,”并认为,“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是整个社会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在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目标时,仍然强调要“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样的一种不平衡发展的理念一直坚持到新世纪,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上,在论述分配制度时,依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直到近几年由于社会贫富差距急剧扩大,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时,才开始改变理念。在十七大上,才出现了把公平置于更加重要地位的提法,如“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等等。但是,印度改革之后,历届政府都没提出类似中国的这种不平衡发展的理念,相反一直强调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要重视社会的公平,经济改革必须具有“人的面孔”。拉奥政府在经济改革一开始就提出,“印度的经济改革必须是具有人的面孔的变革计划,政府没有权力因为某人的建议而使1000万人丢掉工作。创造财富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财富的平等分配,经济发展长期不平衡会导致社会冲突的加剧,我们的计划应该是共同繁荣。”而1998年3月上台的瓦杰帕伊政府更是在施政纲领中将原来那种“以生产为导向的增长”改变为“以就业为导向的增长。”强调要“尽全力使国家的发展具有人的面孔,以消灭贫困为最终目标”,新政府要“考虑到每一个公民的工作权利,新政府的主要突击点是消灭失业。”2004年上台的曼·辛格政府在其发布的最低纲领中,同样提出在保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要“扩大就业队伍,使每个家庭有稳定生活来源。”当然,尽管历届印度政府都非常重视公平,但事实上印度在经济转型中同样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现象。

4.2中印经济转型的方式比较

根据转型经济学的一般理论,经济转型可分为激进式转型和渐进式转型两种基本的类型,激进转型就是以通常所说的华盛顿共识为基础,认为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核心在于“管住货币,放开价格,”实行以宏观经济稳定化、国有企业私有化和价格自由化为核心的“休克疗法”。而渐进转型则没有采用“华盛顿共识”,而是在保持宏观经济政治局面稳定的基础上,逐步改革,摸着石头过河,在国有企业的改革上主要采取的是加强竞争而不是激进的私有化。综观中印经济转型的过程,可以看出,两者总的来说都属于渐进式转型,具有很多共性。

首先,两国在经济转型时都没有采取激进的私有化措施。

根据转型经济理论中的激进——渐进分析范式,分析经济转型是激进还是渐进,关键在于是否遵循华盛顿共识,是否采取激进的自由化和私有化政策。其中是否采取激进的私有化政策是区分激进与渐进最重要的标准。之所以将独联体各国与东欧国家都归入激进转型一类,关键也就在于他们在经济转型开始后,迅速采取了激进的私有化政策。在转型之前,这些国家的公有制比重基本上都达到90%左右,个别国家甚至是100%,其中大部分属于国有经济。转型开始后,这些国家迅速地将这些国有企业改制,实行激进的私有化战略,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这些国家的非国有化基本上都超过了70%。但中印两国都没有采取这样的转型方式。中国在走向市场经济的道路上是先培育原体制外的新市场主体,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造成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并存与竞争的局面,在这种竞争局面形成后,才开始对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进行改革。在对国有经济的改革中,最主要的内容是加强竞争,而不是简单的私有化。所以在国企改革过程中,真正完全私有化的企业只是少部分,而对大部分企业采取的则是在不改变国有的性质下转化经营机制,将其改造为真正市场主体,让其与非国有企业平等竞争。印度虽然是由于国际收支的困境被迫进行的改革,这种改革确实在一定程度有存在国际压力,所以在转型初期也大体上接受了华盛顿共识,但是,其接受的内容却主要是自由化和宏观经济的稳定政策,而不是私有化。在所有制结构改革方面,印度主要是放松对私有经济的管制,减少公营经济控制的领域,为二者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平台。至于对公营经济私有化,其做的比中国还要少。

其次,两国在经济转型过程都没有出现经济的严重衰退。

以华盛顿共识为指导的激进转型方案,强调迅速的自由化、私有化和宏观经济稳定三者的结合,但事实上这三个目标之间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矛盾。因为要使国民经济在短期内由不稳定走向稳定本身就需要政府较大程度的干预,这种干预要想迅速奏效,除了采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一般所采取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措施外,还必须在较大程度上采取直接的行政手段。但在采取激进的私有化和自由化以及放开价格等政策时,国家的干预特别是直接的行政干预应该是受到严格限制的。所以,事实上,这种激进的转型方式一开始就面临着一个两难问题,即迅速地推进自由化和私有化的转型就可能导致经济的不稳定,并由此引发严重的衰退,而为了维护宏观经济的稳定就必须放弃这种激进的转型方式。当然,独联体和东欧各国基本上都选择了前者,而其结果也就基本上都出现了宏观经济的不稳定和严重的经济衰退。可以看出,由于这些国家采取了激进的私有化和自由化的措施,虽然同时又采取了诸如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以及本币贬值等稳定宏观经济的措施,但是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事实上长期居高不下,同时又基本上都在开始时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

而采取渐进转型的中国和印度,则都避免了这一问题。中国尽管也在经济改革一开始就强调要重视价值规律,强调价格机制的作用,但在放开价格的道路上却采取了双轨制等过渡性的措施,即计划内的物资由国家定价,直接调拨,计划外的物资通过市场买卖。这种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做法在改革初期既保护了国有企业的发展,使其能在市场化的改革中平稳过渡,又为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基本的经营环境。因而中国在转型过程中基本上没有出现经济衰退现象,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的程度也基本上都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印度尽管在转型之初由于国际的压力基本上接受了华盛顿共识,也采取了类似独联体和东欧国家所实施的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也进行了卢比的贬值以控制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但是,其私有化和自由化的进程在度过了改革之初的危机后迅速地慢了下来,同时却宣布了各种新的福利计划,强调改革中“人的面孔”,所以其转型过程中同样避免了经济的严重衰退和恶性的通货膨胀。

最后,两国经济转型过程中都没有政治体制的急剧变革,都维持了政治局面的稳定。

采取激进转型的独联体和东欧国家在经济转型之初都有过一场急剧的政治变革,这一政治变革彻底地摧毁了在这些国家实施了几十年的政治体制,而与新的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治体制又很难在短期内迅速建立起来,所以这些国家的经济转型后较长一段时期都出现了政治的不稳定甚至是混乱的局面。

但是,中印经济转型过程中,都不伴随政治体制的急剧变革。中国尽管在经济体制变革过程中也强调政治体制的改革,甚至提出“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的改革最终也不可能获得成功”,但是这种政治体制改革决不同于前苏联和东欧各国的政治变革,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不是根本制度的改革,基本的政治制度如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都没有发生变化,真正改革的只是政府的职能,由过去的无所不管的全能型政府向有限的服务型政府转变。而且这些改革也是渐进实施的,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的主导地位一直没有放弃。正因为如此,30来年的改革历程中,除了1989年出现了一场动乱外,基本上维护了政治局面的稳定。而在印度在经济转型过程之中,虽然有过几次政府的换届,但其基本的政治制度如联邦制、议会制等都没有改变,整体政治局面也是稳定的,政府也基本上主导了经济转型的过程。

当然,虽然两者皆为渐进式转型,存在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但是,由于转型理念、社会制度、前提条件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两者的经济转型方式也还是存在明显的差别。

首先,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体制外先行的增量改革过程,而印度转型则基本上一开始就实行的就是整体推进方式。

经济转型的内容是全面的,但最核心的内容都是所有制结构的改革,其中公有制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更是重中之重。但是由于体制转型前中印两国经济体制的差异,国有企业(印度称为公营企业)在两国的地位是不同的。在中国,由于以前实行的是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公有制几乎就是经济的全部,国营企业占整个国民经济的绝大部分。所以可以说,转型前的中国,国有经济基本上就是体制内的经济成分的代表。而在印度,转型前尽管也强调公营企业的制高点地位,但是私营经济一直占了大部分。所以对于转型前印度来说,公营经济只是体制内经济的一部分。但在经济转型时,两者的路径存在明显的差异。中国虽然开始也试图直接从国有企业的改革开始,并且也进行过诸如行政性分权和放权让利的改革,但在80年代初这种改革效果不佳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经济的混乱之后,则迅速地转变方向,国营企业重新回到了计划经济的轨道,而把转型的重点放在了体制之外——非国有经济。先在体制外创造大量市场性质的经济主体,进行增量改革,等增量改革达到一定程度,市场运行机制在原有体制之外基本上建立之时,再回过头来进行原有体制内的国企改革。这种增量改革先从农村开始,通过包产到户的方式将农户改造为市场主体。然后允许和鼓励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以及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集体经济的发展,使市场主体在体制之外大量出现,同时对外开放,使外资企业也大量涌现。到了上世纪90年代,当整个中国经济开始市场化转型的时候,体制外的市场经济事实上已经运行了十多年,按着市场机制运行的非国有经济也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而对于印度来说,虽然转型前受到了一定的管制,但是具备市场主体性质的私营经济一直存在,因此也就不需要为了创造市场主体而进行增量改革,所以印度的经济转型时,基本上一开始就是整体推进,在放松对私营经济的各种管制时,公营企业的改革也就开始。另外,财政体制、金融体制、外贸体制等市场化改革也几乎是同步进行。

其次为了维护经济的稳定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实施了众多差别对待的过渡政策,而印度类似的政策则比中国少得多。

同类推荐
  • 税收的逻辑

    税收的逻辑

    从过去大众普遍对税收和财政预算漠不关心、一无所知,到现在“税痛指数”成为人们关心的热门话题,可见我们已进入税感时代,财税知识的普及势在必行。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几年发表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的财税类时评、随笔文章和接受的一些媒体访谈,延续了作者平实严谨的行文风格和人文视角。通过阅读本书,我们能感受到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发生的实质性进步,了解与我们切身相关的财税制度,从而积极有力地推动社会的进步。
  • 本体与常无:经济学方法论对话(与林老师对话)

    本体与常无:经济学方法论对话(与林老师对话)

    本书为《论经济学方法》(“与林老师对话”系列)的第二版,收录了林毅夫教授在经济学方法问题上与学生的对话记录。作者强调经济学家必须以“常无”的心态,从现代经济学的“本体”,即理性人基本假设出发,研究新出现的经济现象。通过问答式的交流,作者深入浅出地教导有志于经济学研究的青年学子,应如何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善于运用理论、进行理论创新的经济学家,体现了作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第二版增加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教授对本书英文版的评论、学生的感悟以及林毅夫教授论述经济学方法论的文章。
  • 劳伦斯·克莱因经典著作导读

    劳伦斯·克莱因经典著作导读

    克莱因成功地把计量经济学方法和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分析结合起来,创立了宏观经济计量学。并且通过构建大规模的计量模型,克莱因建立起估算系统,对经济周期、乘数效应、政策冲击进行模拟和预测,其研究涉及经济、贸易和金融等诸多领域。1980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授予克莱因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将计量经济学模型应用于经济波动分析和经济政策方面的贡献。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对克莱因的主要著作进行了逐一评价,主要目的在于帮助读者了解其在经济理论、计量经济学、应用微观经济学、应用宏观经济学和应用国际经济学五大方面的贡献。他的著作可以说是科学理论、统计学方法、制度知识和数据分析的最佳组合。
  • 赢在低碳(员工版)

    赢在低碳(员工版)

    本书将低碳的理念融入到生活和工作的具体细节之中,帮助人们树立低碳观念,倡导低碳生活,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构筑节约型企业。本书是一本通俗读物,通过真实鲜活的故事和浅显易懂的叙述告诉读者低碳生活要从细微之处着手,适合企业管理者、企业员工以及对低碳生活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 《盗梦空间》与亚当·斯密:电影与经济的思想共鸣

    《盗梦空间》与亚当·斯密:电影与经济的思想共鸣

    "身为经济世界中活动的一分子,本该能看懂经济舞台上发生的一切,并理智地参与其中,不幸的是,我们的经济世界被分割成两半:一边是高谈阔论的专业人士,在高端的圈子内自说白话、我行我素;另一边是懵懵-瞳懂的普通人士,在平凡的世界里朦胧地 理解经济世界发生的变化。《盗梦空间与亚当·斯密》这本书,就是要将思 考力和参与权还给经济高墙外的普通大众——《盗梦空间》与国际货币体系演变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与中国经济增长 《绿野仙踪》与金本位复辟打开电影看经济,我们能发现不同空间里的同一种逻辑!
热门推荐
  • 学长别过来:画仙学妹很Q甜

    学长别过来:画仙学妹很Q甜

    帝夏高中,帝都教学质量前三的重点高中,分为普通科和艺术科,校训是“看花养花,看树养树”。童画弦,人送外号“画仙”,从小就开始学习画画,得过的美术奖状叠起来可以跟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一样高,可她偏偏选择了待在普通科。在普通科也就算了吧,偏偏人家理科好得要死,文科却只能用惨来形容。机缘巧合下找了学霸学长当家教,一场狐狸温水煮青蛙的好戏就此上演。穆惜桐:“来画画,我们今天学文言文《上邪》。”童画弦:“我怎么记得课本里没有这个……”穆惜桐:“没有关系你只要跟着我读就好了。”下一次月考,语文文言文题目就是《上邪》童画弦:见鬼!
  • 医者仁心王妃归来

    医者仁心王妃归来

    她是一个相府一个不得宠的小妾生的一个嫡女,因为她的母亲比大夫人早怀上,大夫人憎恨她的母亲,于是跟相爷告发甚至污蔑她母亲是与别人的孩子,但是相爷是知道大夫人是憎恨她母亲,所以就没有赶出去,就留在相府做一名不得宠的小妾,但大夫人还是没有罢休。直到她长大,才改变了她与母亲的生活。她发誓一定不让所有人欺负她所在乎的每一个人。然而,母亲还是含恨而死,她代替大夫人的女儿嫁给一个病怏怏的王爷,这还不止,还遭王爷的冷落,王爷知道他娶的不是相府最美得女儿,就让她住在这未麟宫。她好不容易从王府逃出来又遇到一个怪人,让她经历了从没有人喜欢到有人追捧的烦恼。
  • 惊世妖妃:冷魅邪王,霸气宠!

    惊世妖妃:冷魅邪王,霸气宠!

    【1v1宠文,男女双洁】她杀手穿越,第二世的唯一目的就是做一条有钱的咸鱼。“对不起,不小心灭了个帮。”“呀,不好意思,我不是故意破坏你的谋逆大计的……”“我怎么……弹了弹手指你们就倒下一片了?!”唉,想做条咸鱼真难。……到了最后,他把她压到墙边,邪魅轻笑,“夫人,是时候相濡以沫了。”她,“……”
  • 七零暖婚小神医

    七零暖婚小神医

    【甜宠虐渣】医学院的高材生一朝穿越成了七十年代的小知青,还绑了个不靠谱的系统。顾妍撸起袖子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不能怂,只能干!赚钱赚得盆丰钵满,虐渣虐到手抽筋......事实证明,牛逼的人在哪都能风生水起!风雨同舟的某男含情脉脉看着女子,“媳妇,你负责貌美如花,我负责赚钱养家!”顾妍超开心,原以为是个青铜,没想到是个王者!某男的宗旨是:欺负我媳妇,就要把你揍得不能自理!甜宠爽文,男强女强,狗粮无处不在。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迷因效应:谁在影响你,你在影响谁

    迷因效应:谁在影响你,你在影响谁

    作为生物圈的老大,人类已经习惯了主宰这个星球,没有人愿意接受这样的观点:在我们的头顶还有一个“信息圈”的存在,而且它就像幽灵一样,决定着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在对待信息和技术的态度上,我们一直超级自信,就像对待圈养动物一样对它们评头论足,用冷嘲热讽的语气定义不同信息的用途,好像我们无比熟知它们的本质。可是,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底气确信人类是自己的主人呢?在迷因面前,我们可能只是“渺小的细菌”,就好像终于发现了显微镜的存在,开始了对造物主的试探。
  • 我是碧草十二楼

    我是碧草十二楼

    高山重重,深涧暗渡,幽谷径入。一日,来了一个年轻男子,并不向村里人介绍自己,也不把自己当外人,怪异、简单却说不出的舒服的衣着,清瘦却健壮、温文尔雅的举止,如一道阳光,照进了眼前这个不过几十户,数百人的小村落。随后村里老人家们发现,他并不是不想告诉大家,而是——他真的忘了自己叫什么,以前是干啥的,来自于哪里,怎么就走到了这里。他也不是不讲从前,而是特别愿意讲,只是他讲的,没有人能听得懂,那完全是陌生的、与他们毫不相干的世界的事情。村里的一位多少念过些“四书、五经”,堪称有些文化的长者从他嘴里常出现的一句话“十二楼前生碧草”中,给他挑拣出一个诗意的名字“碧草十二楼”,姓碧草,名十二楼。这个名字曾经让村里的孩子们“疯狂”了很久,一个有着五个字的名字的人,太有趣了。关键是“十二楼”喜欢这个名字,他欣然接受,莫名的喜欢,谁叫都答应。日子就这样溜光水滑地过去了。直到有一天,随着村里唯一一个出去见过世面,却又忽然回来的大学生——旺仔的回归,“十二楼”现象激起了他浓厚的兴趣。在旺仔“上窜下蹦、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十二楼也在一点点地记忆回归,只是,事情却变得越来越不尽人意,甚至惊心动魄······
  • 天漓

    天漓

    平凡的农家少年被迫踏入江湖,快意恩仇,腥风血雨,他将会在这片大陆书写怎样摄人心弦的故事?让我们拭目以待!
  • 天骄领域

    天骄领域

    南海之上,有年轻人脚踏乌龟航行,一刀春色,风流写意。一指仙人跪,仙人你跪不跪?
  • 宇宙第一星主

    宇宙第一星主

    电子落幕、光子降临、DNA粉墨登场。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人人如龙、知识才是最强力量。我们穷尽宇宙奥秘,恍若诸天神明,创造亿万种族,遍布十方宇宙,毁灭兆兆星球,出入黑白之间,打破生死之谜。不知不觉,你我比肩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