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时间管理
压力,通常是情绪失控的主要诱因。现在有关压力管理的文章很多。据笔者的认识,压力管理的关键内容之一是时间管理。这里首先阐述一下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很多时候你之所以觉得压力大,是因为你觉得很多事情需要你去做,但是你发现目前你时间及精力有限又做不了,这时压力不可避免地来临。这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即一个人假如希望过高,但实际能力又实现不了这个希望时,你的压力就自然产生。怎么办?进行正确的时间管理是有效的解决之道。
人们对时间通常都有如下基本共识:一是人对时间的感觉是很差的。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间飞逝;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则度日如年。二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时间是以“滴答滴答”这样的均匀速度在流逝。但是一旦加入你个人的主观判断后,你发现时间是以加速度的方式在流逝。在我们的记忆中,小时候时间过得很慢,著名歌手罗大佑那首《童年》便是很好的例证,这首歌有两个关键词,等待和盼望,童年基本上在等待中度过。但现在你还有没有“等待”的感觉?随着我们肩上责任越重,任务越多,你会发现时间过得越快。三十岁以上的人每年最害怕的两件事就是过生日和过年,因为它们又无情的提醒我们说,“又大了一岁”。时间过得太快,我们简直来不及欣赏人生两边风景就直抵人生终点。工作越忙,你会发现时间过得越快。三是每天晚上休息睡觉之前回顾自己一天的工作时,你会发现虽然一天都很忙,但是瞎忙。忙是忙,忙得没意义,人生之所以感到很困惑就是因为忙得没意义。
由此发现,时间管理和压力管理中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让人生过得有意义?——这是解决压力和时间管理的一个至为关键的表述,如果你觉得每天都有意义,你的压力就不大。正是因为你觉得忙但没意义,感觉很难受,压力很大。这里我们通过引用美国著名的管理学者柯维一个观点来解决该问题。柯维写了一本书叫做《高效率人士的七种习惯》,或者叫《成功人士的七种习惯》。有一个台湾地区的学者翻译得最好,她给该书取了一个很有诗意的一个中文题目——《与成功有约》。柯维在书中提到的一个很有用的工具,即用两个维度对我们每天的工作进行划分,一个是重要与否,一个是紧迫与否,这样工作就分成重要且紧迫、重要不紧迫、不重要但紧迫、不重要不紧迫等四类。
那我们每天所做的事究竟该怎么归类呢?这里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如果有的话,我就做成附件放到这里,让你们照单执行便是。为什么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不太一样,因此对重要类和紧迫类事物的判断就不一样。这里只能作大致提示。
1、哪些事情属于重要又紧迫?一般而言,我们的本职工作有些属于重要又紧迫。此外,上级主管临时分配给我们的任务多数就属于这类。但注意是“多数”,不是所有。个中比例取决于其领导能力。
2、哪些事情属于不重要不紧迫?一般而言,打牌,上网聊天等,都属于不重要不紧迫。你可能说,不对!打牌关键看跟谁打,跟客户等重要合作伙伴打,那是联络关系,可能属于重要又紧迫的事。但你十有九场是跟一般朋友打,多数属于不重要不紧迫。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下,“不重要”是指“想做但对未来人生目标无助意”4之类的事情,不是泛指任何不重要的事。“想做”意指这类事情还有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你感兴趣。
3、哪些事情属于紧迫不重要?即时间要求很紧,但对你来说确实不重要,比如说参加朋友的婚礼,你角色是凑个人气,你去不去对婚礼进程没有任何影响。或者主管让你去开会,你的任务就是把下面的位子填满,但这个会议对你来说确实不重要。这些都属于紧迫不重要,为什么?开会那一刻、婚礼那一刻必须要来。这类事情类似于武侠片电视剧中的群众演员,在主角后面晃来晃去的那种,连个正脸、一句台词都没有,但是拍片那刻必须到场,这种工作就叫紧迫不重要。其实我们人生,很多时候何尝不是在扮演着临时演员的角色呢?但上述这三类划分不是重点,我们划分真正的目的是希望关注第四类。
4、重心在这一点——重要不紧迫,什么意思?重要二字怎么体现?对你未来人生目标达成非常重要,但这种事情在特定某一天不显得紧迫,正因为它不紧迫,所以容易被人忽略,正因为被你忽略了,你才发现人生没意义。我们之所以感觉人生失落就在于没有应对好这一块。有句话说的好,任何伟大目标都是由日常琐碎的点滴积累最终达成,琐碎铸就伟大,平凡铸造人生。任何伟大的事情(目标)落实到每一天那都是琐碎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要成为你所在领域的更有竞争力的职业经理人,你至少要做四件事:
第一,要不断总结经验。这经验有的是自己的,也有从别人那里习得的优秀经验,总结经验是提高工作效率及能力的非常重要之举措;
第二,要构筑关系网络。这个关系网络以组织为界限,至少分为两个大的层面,即内部网和外部网。(组织)内部网就是特定组织内部的上下级左右的同事关系网络,这是一个员工在特定组织内部晋升的平台。而外部网有三个子网,第一个子网是亲情网,由家人亲戚朋友构成,它是我们情感的归属;第二个子网是专业网络,即围绕我们的专业领域所构筑的关系网络,比如你是从事财务管理工作,你至少认识几个财务管理和会计专家,以便遇到相关问题的时候有求教的对象,通过这样的求教使自己的认知保持在比较高的专业水准之上;第三个子网是社会公共资源网络。你要认识不同领域及专业背景的朋友,比如会计师、律师、公务员等,以便做事时有一个资源整合的平台。
第三,要不断学习。学习是扩充及更新知识储备的重要手段,是保持思维先进性的最重要举措。
第四,保持身体健康。健康不仅使人有充沛之精力,更重要的是,容易使人保有乐观心态。
然而,这四件事落实到每一天实际上并不是那么伟大的事。比如,总结经验,落实到每天就是在头脑中把相关的经验再强化一下,或者写个日记或写个博客,对每天的经验作总结。构筑网络,落实到每天就是一个电话,一个问候,或一个饭局等。学习,落实到每天就是看三页书,然后在书边写个读书心得,仅此而已。身体健康,落实到每天就是坚持锻炼一个小时……如此等等。
上述每天所从事的工作固然琐碎,但是必须靠这样的点滴积累才能最终达成目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事情诸如写一篇日记或看三页书,落实到每一天,它显得不紧迫,因为你明天做也可以,如不做对当天生活似乎没什么影响。但正因为它不紧迫就容易被你忽略;也正因为你一再忽略它了,所以你发现人生有失落感,感到一天净是瞎忙,忙得没意义。因此,要使人生变得充实,我们一定得注意这一块。
一句话概括:琐碎铸就伟大。
下面,围绕柯维这分类,除了明确重要不紧迫事情之于人生之重要意义外,我还作以下几点总结:
1、将每天所做的事划分为四类应该非常容易,但最难之处在于——执行。因为在执行当中,你的主观判断会起很大的负面作用。举个例子,阅读文献对我这个大学老师而言,属于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好不容易到了周末,我告诉自己说,都忙了一周,应该看点书,再不看书,人就落后了。
我正在看书,电话铃响了,对方的声音相当有吸引力,“三缺一,来不来?”这时我会断然拒绝,“对不起,来不了,我要看书”。意思是这样,话语靠自己组织。在第一次诱惑面前,我们会拒绝的,但挂了电话人就会有一种失落感。但告诉自己,为了未来,自己必须看书。
不到五分钟,电话铃又响了,对方问题更加直白,“你到底来不来?不来我们就另外找人”,如此等等。人据说在对第一次诱惑面前容易抵制,第二次第三次就受不了了。这时候,人们就会出现一种共同语言,叫“等一会儿”。等什么?即希望你给我几分钟时间,通过主观酝酿,将打牌这种不重要不紧迫的事情上升到既重要又紧迫的高度。甚至告诉自己说,当下出去打牌绝对是最重要的选择!这时你会找各种借口来证明这次出去打牌绝对是合理的选择。
借口,是人生堕落的开始。以下几个借口是人们在这种情形下容易采用的:第一个借口,辛苦工作一周也该歇一会了,否则人会死掉的。现在不是有很多优秀的人“过劳死”。实际上,从生理学角度而言,打麻将比工作还累。许多人之所以不觉得累是因为他感兴趣罢了。所以,一个人幸福的标志之一,是找到一个既能挣钱又感兴趣的工作,但通常是很难两全其美的。多数能赚钱的事,诸如工作,人们不感兴趣;然而感兴趣的事,诸如打牌玩游戏等,又赚不了钱。兴趣和赚钱同时结合很难,但这绝对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第二个借口是,出门在外主要靠朋友,而打麻将是构建朋友网络的绝佳机会,这其实也是借口。因为不打牌的人也有好朋友,更何况,真正的好朋友的关系根本不需要通过麻将来构建。
总之,我们最困难的不在于会划分哪类哪类事情,最困难的是执行。因为在执行过程中,你总是有意无意将那种不重要不紧迫的事情通过主观酝酿上升到重要又紧迫的高度。我们的时间大量被这类无聊的事情占据,你说我们的人生能过得充实吗?
2、只要我们留意一下身边有些朋友,他们不仅有自己明确的人生目标,而且非常执着来应对它,每天围绕人生目标稳步前进。这样的人跟你的差距可能一两年内都看不出来,五年以后就明显了。优秀的管理者会在自己的人生目标跟每天行动之间用一根线把它连起来,类似风筝线。每天按部就班地前进,虽然一天的成效不是想象那么明显,但是显现了“日拱一卒”的毅力。这样的人肯定是最具竞争力的。
而另一些人,则没有人生目标,没有人生主线。即便有人生目标,这种目标也是抽象的,它跟每天行动之间似乎没有任何关联。他每天的生活受外界干扰而随机波动。我把那种没有人生主线受外界干扰随机波动的人称为“闲人”。我一老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他说有一个朋友他是“成都第一闲”,具备以下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随叫随到。每次给他打电话说今天这边有聚会。他的第一句话是,“在哪里?”从来没有拒绝过我们。但有时候他拒绝了,因为他在别处刚打上,“怎么不早说呢?三个小时后过来,等我”。两边都不落下;第二个特征是,随时打电话提醒我们,“好事勿忘我!一定要把我给叫上”;第三个特征是,创造各种机会来聚会,比如说离他生日还有几天,今天准备聚一下,看几天后的生日怎么过。
我之所以举这个例子因为他很典型。他本科毕业的时候他分配的单位效益到目前为止都是最好的那一类,人也特别聪明,但是由于爱好过于宽泛,很难集中精力应对个人事业,十多年过去了,他的发展并不如意。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生进步跟智商关联不大,人生智慧之一就是“聚焦”功能,即集中时间精力做一两件事。
3、面对四类划分,我们要树立一个基本应对思路。如果要有精力时间应对重要类(包括紧迫和不紧迫)事务,你需尽可能不要做不重要类(包括紧迫和不紧迫)事务。因为凡事均躬亲者,多为低效率。人生的又一智慧是——舍得或曰取舍,有舍才有得。什么都想得,是得不到的。因此,要应对重要类事务,首先须舍弃不重要类事务。“舍得”二字,是说起来容易,做到很难。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舍”这一块东西,多少融入了你的心血、你的情感、你的记忆,一下要放弃,于情于理均不忍,很是“舍不得”。而“得”是新事物,倒是没有情感或记忆上羁绊及纠缠,或许不如“舍”对身心冲击更大。因此,面对“舍”,更需要毅力,乃至魄力,且有相当的“决绝”之定力。
具体的应对策略是,一是重要又紧迫类事物你必须要去做;二是紧迫不重要这一类,就尽可能外包给那些认为此事是重要又紧迫的人去做,比如下属、家人等;三是,至于不重要不紧迫的事情,我们尽可能不要去做,建议把它视为人生的底线。一个底线越清晰的人就可能越有原则,越有原则的人越值得别人敬重。此外,我还想补充一个观点,如果我们位置越高越重要,我们的底线就越要清晰。不能做的事,尽可能告诉自己不要做,对于这类事情,一定要强化,用时间精力来应对它。只有那种做出合理的优先排序且付诸指导实践的人,才是真正优秀的人。总之,唯有把不重要类事务进行合理处置,方有可能应对重要不紧迫类事务。
4、多数人的人生一个重要挑战就是在兴趣与目标之间做出抉择。正如前面分类所讲,“兴趣”通常与“不重要不紧迫”相匹配,“目标”通常与“重要不紧迫”相匹配。最理想的人生,就是奋斗目标即兴趣所在。但对多数人而言,二者是分离的,是冲突的。当二者之间存在冲突时,我们一定要让位于目标。目标是对未来负责,使你人生不至于后悔;而兴趣只是满足眼前需要。
总结上文我想强调两点:
第一,你一定要把事情理出来,哪些事情对你来说属于重要不紧迫,一定要写出来,然后计划每天用多少时间来应对它;
第二,告诉自己,我们随时都有可能把一些不重要不紧迫的事情通过主观酝酿上升到重要又紧迫的高度,要警惕这些行为的发生。虽说人生如果过得有原则的话,通常会比较苦,但是却收获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