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观刘邦的对手项羽,尽管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势力也远远大于刘邦,但他骄傲自大,刚愎自用,事事但凭一己之勇,不肯听从部下的意见,以致许多有才能的人如陈平、韩信、英布等,都离楚归汉,甚至连他唯一的谋臣范增也被逼走,最终落得个四面楚歌,兵败垓下,自刎而死,连尸首也被人分成五份用以邀功的悲惨下场。
先生点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成其大的最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始终处在最低处,陆地上的江河流水才能顺势流向海洋。而我们每个人,也应该放低自己,始终保持谦虚,抬头仰望峰顶,才能攀上更高的山峰。
知识拓展:
布衣皇帝刘邦
汉高祖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农民起义领袖转化而来的布衣皇帝。他知人善任,具有高超的用人、驭人的领导能力,最终战胜了西楚霸王项羽,建立了强大的汉王朝。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约瑟·汤恩比评论说:“人类历史上最有远见、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位政治人物,一位是开创罗马帝国的恺撒,另一位便是创建大汉文明的汉高祖刘邦。恺撒未能目睹罗马帝国的建立以及文明的兴起,便不幸遇刺身亡;而刘邦却亲手缔造了一个昌盛的时期,并以其极富远见的领导才能,为人类历史开创了新纪元!”
卫青虚己待人
西汉武帝时,卫青的姐姐卫子夫深受汉武帝的宠爱,卫青也因此被任命为大将军,封长平侯,率兵攻打匈奴。
在此之前,右将军苏建在与匈奴作战中全军覆没,他只身逃回,按军律当斩。卫青问长史、议郎等属官:“应当如何处置苏建?”议郎周霸说:“大将军出兵以来,从未斩过一人,如今苏建弃军逃回,正可斩苏建的头来立大将军之威。”卫青说:“我因是皇上的亲戚而带兵出征,并不怕立不起军法的威严,你劝说我杀人立威,就失掉了做臣子的本分。我的权限虽可以斩杀大将,然而我把斩杀大将的权力还给皇上,让皇上来决定是否斩杀,这不是更好吗?”属官们都钦佩地说:“大将军高见,属下等万万不及。”
卫青派人把苏建押回长安听候皇上发落,汉武帝怜惜其才,并未杀他,让他出钱赎罪,而且对卫青的处置很满意。
为了表达对卫青的器重,汉武帝下令群臣见到卫青都要行跪拜礼,以显示大将军的尊贵。群臣都不敢抗旨,见到卫青无不匍匐礼拜,只有主爵都尉汲黯见到卫青依然行平揖礼。有人好意劝汲黯:“对大将军行跪拜礼是皇上的意思,您这样做不怕皇上恼怒吗?”
汲黯昂然道:“跪拜大将军的多了,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难道说大将军有一个平礼相交的朋友,就不尊贵了吗?”卫青听说后,非常高兴,登门拜访汲黯,谦虚地说:“久仰大人威名,一直没有机会和大人结交,现在有幸承蒙大人看得起,请把我当做您的朋友吧。”
汲黯见他态度诚恳,不以富贵骄人,便破例交了这个朋友。卫青以后凡有疑难问题,都虚心向汲黯请教。汉武帝很欣赏卫青的谦逊,就不计较汲黯的抗旨了。
先生点评:
谦卑做人是一种品质,我们应以一颗平和的心看待暂时的成功。事实上,一个人能否赢得人们的尊敬不是摆架子摆出来的,而是靠个人的修养、品质和出色的能力得来的,真正有品质、业绩和成就的人,绝不会追求表面的风光。
知识拓展:
卫青抗击匈奴
汉武帝时,匈奴常常侵犯大汉疆土,有一次,匈奴又兴兵南下,前锋直指上谷。
这次,汉武帝分派四路兵马出击,命车骑将军卫青直出上谷,骠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出兵,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出兵,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四路将领各率1万骑兵。
卫青虽然是首次出征,但他英勇善战,直捣匈奴的巢穴,斩敌兵700人,取得巨大胜利。而另外三路,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返。汉武帝看到只有卫青凯旋,非常赏识他,很快就加封他为关内侯。
夜郎自大
西汉时期,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国家,它国土很小,百姓也不多,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是与邻近地区的国家相比,夜郎是最大的国家。因此,从没离开过自己国家的夜郎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
一天,夜郎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指着前方问:“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了!”过了一会儿,他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回答说:“当然没有了。”他们来到河边时,国王说:“我认为这是世界上最长的河了。”部下异口同声地说:“一点都没错。”从此以后,无知的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次,汉朝派使者去夜郎国,先经过夜郎的邻国滇国,滇王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比起来哪个大?”使者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这样一个小国家,竟然自以为能与汉朝相比。使者到了夜郎国,骄傲、无知的国王竟然也不知天高地厚地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使者心想,夜郎的地盘还不及汉朝的一个郡大,怎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呢?于是,使者向夜郎国王介绍了汉朝的情况,但夜郎国的人说什么都不相信。
后来,人们把这些传说概括为成语“夜郎自大”,用来形容那些盲目骄傲自满,不知道谦虚谨慎的人。
先生点评:
狂妄自大的人通常会过高地、不切实际地评估自己的能力,他们认为自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往往在失败之后也无法认识到自己的实际能力。但是自大的人往往最终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因而,只有告别自大,从孤芳自赏中清醒过来,才能开创人生的辉煌。
知识拓展:
夜郎古国
夜郎是西汉时期西南夷中较大的一个部族,原居地为今贵州西部、北部、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秦末汉初时期,夜郎已进入农业社会,与巴、蜀、楚、南越均有经济联系,蜀地的枸酱等土产,常经夜郎运到南越。
西汉末期,夜郎国与邻近的南方小国发生争斗,并不服从朝廷调解,于是朝廷派人杀了夜郎国的国王,平定了其臣属及附属部落的叛乱。此后,夜郎不再见于史籍。
恃才傲物的杨修
三国时著名才子杨修是曹营的主簿,他思维敏捷,聪颖过人,但是最终因为恃才傲物、不懂得谦虚而招来杀身之祸。
曹操曾建花园一所,建成后曹操去观看时,不置褒贬,只取笔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杨修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翻修。曹操再看后很高兴,但当知是杨修解释其义后,内心便对杨修有所忌讳了。
又有一日,塞北送来酥饼一盒,曹操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放在台上。杨修入内看见,竟取来与众人分食。曹操问为何这样?杨修答说:“你明明写‘一人一口酥’嘛,我们岂敢违背你的命令?”曹操虽然笑了,内心却更加厌恶杨修。
曹操怕人暗杀他,常吩咐手下的人说,他好做杀人的梦,凡他睡着时不要靠近他。一日他睡午觉,把被蹬落地上,有一近侍慌忙拾起给他盖上,曹操跃起来拔剑杀了近侍。后来大家告诉曹操实情,他痛哭一场,命厚葬之。因此众人都以为曹操梦中杀人,只有杨修知曹操怕别人暗杀他。
后来,刘备攻打汉中,惊动了许昌,曹操率领四十万大军迎战。曹刘两军在汉水一带对峙,曹操屯兵日久,进退两难,适逢厨师端来鸡汤。见碗底有鸡肋,有感于怀,正沉吟间,曹操属下大将入帐禀请夜间号令。
曹操随口说:“鸡肋!鸡肋!”
属下便把这作为号令传了出去。杨修听到这号令后,即叫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那名大将很惊讶,就请杨修至帐中细问。
杨修解释说:“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来日魏王必班师矣。”
这个大将听了也很信服,营中诸将纷纷打点行李。曹操知道后,怒斥杨修造谣惑众、扰乱军心,便把杨修给斩了。
杨修之死,根本原因就是他过于显露自己的聪明才智,不知道谦虚所致。
先生点评:
“凡有聪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杀其身也。”杨修因为太过于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而招杀身之祸。为人处世中,我们要把握好能力和谦虚之间的尺度,不可过分显示自己的聪明,因为没有人喜欢跟爱出风头、锋芒毕露的人交往。
知识拓展:
后人诗赞杨修
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
笔下龙蛇走,胸中绵帛成。
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
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第6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友谊的故事
义气墩的传说
春秋时期,燕国的左伯桃、羊角哀关系一直不错,听说楚国招纳贤人,两人就结伴去了楚国。
他们穿着单薄的衣服来到东刘村时,不幸遇到大雪。随身带的食物已经所剩无几了,周围也没有什么人,他们又冷又饿,慢慢地失去了知觉。
等他们醒来的时候,天气还是那么冷,左伯桃担心起来,他想,如果继续走下去,两人不是被冻死,就是饿死,与其两个人一起死不如让一个人活,于是想把两个人的东西给一人用,这样有一个人还能活下来。
羊角哀也同意左伯桃的话,但两人谁也不肯眼睁睁看着另一个人死掉。他们有很深的情义,都不想为了自己而让对方去死。他们商量了好久都没有说服对方,后来两人都睡着了。
第二天醒来,羊角哀发现身上盖着左伯桃的衣服,旁边还放着左伯桃的干粮,却不见左伯桃的踪影。他找了好多地方,都没有左伯桃的身影,这时在他心里生出一种不祥的预感。
他拼命地找,后来发现,左伯桃已经冻死在附近的一个树洞里。羊角哀大哭道:“你是我今生最好的朋友,为了我你可以去死,这份情义我会永远记住的,我会为了你好好地活下去。”然后把树洞封好做了标记后,一边抹泪一边出发了。
由于羊角哀很有才华,到了楚国后,很受楚王的器重,过了不久,他被封为大将军,他也始终没有忘记好友左伯桃。
有一天,他就把他们的故事告诉了楚王,并请求去拜祭左伯桃。楚王为他们的情义而感动,当即准假。
羊角哀把左伯桃安葬好后,就落宿在附近,夜里听到厮杀声,左伯桃托梦告诉他,附近的荆将军经常欺侮他。第二天,羊角哀想去拆荆将军庙,但遭到当地人的反对。
第二夜,他又听到厮杀声,不忍好友受欺,就自刎前去帮战。当地人很受感动,就把两人的尸首合葬在一处,取名义气墩。
先生点评:
获得朋友的唯一办法是先成为别人的朋友。那些没有朋友的人,总是羡慕别人的友情,哀叹自己形单影只,却不想想自己是否给别人带去了友谊。
知识拓展:
后人称赞左伯桃诗一首
寒来雪三尺,人去途千里。
长途苦雪寒,何况囊无米?
并粮一人生,同行两人死。
两死诚何益?一生尚有恃。
贤哉左伯桃!陨命成人美。
高山流水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拜高人为师,虽琴技高明,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达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涛汹涌,浪花飞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中树木,郁郁葱葱,如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响起了和谐动听的音乐,伯牙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从此以后,琴艺大为精进。不久,老师见他学成,便让他自行离去,俞伯牙遂开始四处游历。
一天晚上,俞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心中有所感受,便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俞伯牙闻声望去,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暗自吃惊,想不到一个樵夫竟有如此高的欣赏能力。他故意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他又弹奏表现奔腾澎湃波涛的乐曲,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互通姓名后,伯牙得知樵夫叫钟子期,喜好音乐。就这样,两人成为挚友,并约好第二年中秋在此赏月。
遗憾的是,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到达约定的地方时,方知钟子期已经去世了。俞伯牙到钟子期的坟前去祭奠,奏了一首哀伤的曲子后,便将琴摔碎了,发誓从此不再弹琴。
先生点评:
琴音好弹,知音难觅,这就是为什么在钟子期死后,俞伯牙摔琴不弹的缘故。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的行为在社会上需要得到回应。一个人弹琴弹得好,还得有人能够欣赏,如果没有人欣赏,则无异于对牛弹琴。
人需要一个知己,但是,知己是可遇不可求的,因而人们发出了这样的慨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知识拓展:
七弦琴
七弦琴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是中国最早的弹弦乐器,被称为“国乐之父”。七弦琴属于弦乐器族内的弹拨弦鸣乐器,发音浑厚深沉,余音悠远,具有浓厚的中国民族特色。演奏技巧复杂,有滑奏、揉弦和泛音奏法等特殊技巧,表现力丰富。
管鲍之交
管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鲍叔牙是春秋时代齐国大夫,管仲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