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做人要本分。本分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以佛心本分做人——善良、正直、诚实、踏实、老实,才能无愧于“人”之称号。佛说,做事要机智。禅是机智,以禅心机智做事,则事事通顺。
解脱自己的最好途径,是先帮别人解脱
从前,有一个年轻的和尚,在化缘回来的路上不幸被两个蒙面人绑架了。他的双手被死死地捆在身后,双脚也被绑得牢牢的,站都无法站起来。后来,眼也被蒙上了,嘴也被堵住了。最后,他被关进了一间墙壁湿漉漉的屋子里。
他感到自己被扔在了一个墙角处,他又气愤又害怕,又感到万分无奈,甚至感到一种阴森森的死亡的气息。就在他挣扎了一阵,终于筋疲力尽、彻底绝望时,他听到身边不远处也有挣扎、喘气的声音。于是,他一点点地艰难地朝那个有声音的方向挪动。
当他终于接触到另一个同样被绑架的人时,他感到了一种求生的希望。他凭感觉马上挪动到那人的背后,与那人背靠背,然后开始用自己尚能活动的手指寻找那个人手腕上的绳头。
经过一番努力,他真的解开了那人手腕上的绳子。那人的双手解脱之后,马上扯掉了他俩的蒙眼条,接着又把他的双手解开。二人接着解开了各自的双脚。更令二人惊喜和感慨的是,他们二人竟是同一座寺院里的和尚。
二人配合默契地打开了房间的后窗,并先后从后窗里爬出去,获得了自由身,跑回了寺院。他俩自救了。
当二人惊魂未定地去向老方丈述说他们的遭遇时,老方丈微笑着,又不无神秘地说:“你们二人在危难之际悟出找到了解脱的途径,祝贺你们俩……明天,就由你们二人去帮助另外两个师弟开悟吧。”说完,方丈把两个头套和四根绳子交给他们二人。
有时,我们会陷入困境中无法得到解脱,这个时候我们常常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以获得解脱。其实,在很多时候,正是我们帮助别人解脱了困境,才能使自己得到解脱。这正如当我们把别人脚前的绊脚石搬开时,也正好给自己铺平了道路。
佛禅小故事
扁担
古时候,有两个和尚各自带着一只行李箱出远门。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将他们俩都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只好左手累了换右手,右手累了又换左手。忽然,有一个和尚停了下来,在路边买了一根扁担,将两个行李箱一左一右挂在扁担上。他挑起两个箱子上路,反倒觉得轻松了很多。
人生在世修行,贵在正当二字
高僧慧能为了考验寺里众多僧侣的慧根,便在飞来峰的峰顶修建了庄严肃穆达摩法像,并传话出来,寺内徒众谁能正大光明地触摸到祖师的慧眼,谁就能继承衣钵。
僧侣们一听便在私下里纷纷议论,主持长老之所以要修建达摩金身,是要为将来的事情做准备,谁能触摸到祖师的慧眼,谁就是寺内主持的接班人。还传说通往峰顶的山路崎岖难行,更有甚者,还有不少高僧圆寂在登顶路上,可见路之艰险。
寺内有的僧人早已探索到了登顶的捷径,按照这条捷径登顶路程可以缩小一半,到达峰顶的时间会大大提前。有的僧人成群结队从后山平坦的大道上缓缓而进,路程虽长但平缓,没有障碍。
只有一名叫心禅的僧人决定从正面的路攀上。飞来峰的正面山势陡峭,山路蜿蜒曲折,荆棘满途。心禅一步一步艰难攀行,披荆斩棘,流了不少汗和不少血。
到了峰顶,心禅发现寺内的众师兄弟早已站在达摩金身的佛像前,注视着心禅的姗姗来迟。
心禅也不羞愧,缓步登上佛像触摸慧眼。
这时,高僧慧能出来宣布,心禅具有慧根可继承他的衣钵,并决定将未来的住持之位传与他。众僧一听十分惊诧,有的僧众抱怨说:“心禅来得最晚,方法最死,毫无灵性可言,主持之位怎可让他来做?”
慧能说:“人生在世修行,贵在正当二字。言正当言,思正当思,行正当行。众人皆走捷径,惟有心禅从正面一步一步攀登;众人皆走大道,惟有心禅从荆棘中血汗前来。他走的是佛的路,你们却不是。我怎么可以将我的寺院交给你们这些不正当的人?”
众人哑口无言。
言正当言,思正当思,行正当行,是佛的尺度,也是佛的修行。面对自己的事业或爱情,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寻找捷径,更有甚者走上歧路,两者都不是智者的行为。人生在世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要急功近利,也不要投机取巧,更不要不择手段,否则会误入歧途。
尊重是一种力量
从前,有一个禅宗寺院的长老,精能做大饼的技巧。他们寺院做出来的大饼又香又甜,上山来的香客都非常喜欢,纷纷花钱购买品尝,因此寺院的香火很是兴盛。
有一天,一个从远方来的落魄的乞丐来到寺院,吵嚷着要品尝大饼。小和尚们看他脏兮兮的邋遢样,就不让他进厨房,双方僵持不下。
这时候长老出现了,他训斥徒弟们说:“出家人慈悲为怀,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呢?”于是他亲自为这个乞丐挑选了一个大饼,恭恭敬敬送给他品尝。
乞丐非常感动,吃完后掏出惟一的三文钱说:“这是我乞讨来的全部钱,希望长老你能收下。”
长老居然真的收下了,双手合十道:“施主一路走好!”
徒弟们非常纳闷,问长老说:“既然是施舍给乞丐,怎么又收钱呢?”
长老答道:“他不远千里而来,只为品尝这大饼,所以要免费给他品尝;难得他有这么上进的心,懂得为人处事之道,所以要收下他三文钱。有了这份尊重的激励,他将来的成就必定不可限量。”
徒弟们根本不以为然,心里暗想我们师父夫是老糊涂了,大概在说梦话吧。
几十年后,一位大富大贵的商人专门上山拜谢当年的一饭之恩。令许多老和尚大吃一惊的是,他居然就是当初那个花了三文钱吃大饼的乞丐!
施舍大饼能使乞丐免于挨饿之苦,收乞丐的饼钱却能满足他人格上的自尊。吃饱肚子只能解决一时之需,而精神上的尊重却能激励人的一生。这正是长老和尚高明之处。
尊重别人是一种力量,尊重别人有时能激励他的一生,从而改变他的命运。我们要学会尊重别人,一份尊重和爱心,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善果。用心地看待这个世界,用心地去尊重自己及每一个人,你将会发现,自己及周遭的人都有着无穷的潜力。
佛禅小故事
道德是药
有个人死后去见佛祖,他如泣如诉的对佛祖说:“佛祖啊,你怎么这么狠心啊,你让我白天忙来忙去一无所获,晚上魂不守舍战战兢兢,我没有一日不痛苦!”
佛祖问道:“那是为什么啊?”
“白天为了挣钱糊口,我说了许多违心的话,做了许多违心的事,可那是为了生存啊,况且我什么也没攒下。每当夜晚来临,我就会彻夜难眠,就像是在地狱中一般,”那个人回答说,“佛祖啊,人生本来就不容易了,你为什么偏偏还要折磨我?”
佛祖说:“你啊,为了自己糊口去欺骗别人,而不是通过正当的渠道去生存。我是仁慈的,决不会把一个正当的人逼入绝境。你的心灵长满了毒草,需要一种药剂才能去除。”
那个人问:“那是什么啊,求你了仁慈的佛祖啊,救我脱离痛苦的折磨吧!”
佛祖说:“药名道德!”
爱心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足利将军邀请著名的一休禅师到家里用茶,热情地拿出家里的所有珍稀古董,一件件地给一休禅师鉴赏,并不停地问一休禅师的看法。
一休禅师不在意地看了看,然后说:“你这些古董虽好,但是都比不上我的三件无价之宝。”
将军一听,急忙问道:“禅师原来也是行家啊,你的宝贝是哪三件呢?”
一休禅师答道:“也没有什么稀奇的,我拥有的是盘古氏开天辟时所用的石块、历朝忠臣所用的饭碗,还有就是前代高僧用的万年拐杖。”
将军听了,惊叹不已,迫不及待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珍贵的东西!禅师你一个出家人也用不着它们,不如卖给我好了。”
一休禅师爽快地答应了,但是补充道:“可是,每件没有一千两银子的话,我是不会卖的。”
将军急忙答道:“就这么说定了!禅师可不许反悔!”
为了防止夜长多梦,将军叫侍从立即带着银子跟随禅师回去取古董。一休禅师回到寺院,当着侍从的面,拿起寺门口抵门的那块石头、正在喂狗的破碗以及自己的破手杖递给他,让他带回去给将军。
侍从依言把三件东西呈给将军,又如实说明了它们的来处。
将军听后非常生气,便跑去找一休禅师理论道:“你身为禅师,我一心想待你友善,为什么要这样欺骗、戏弄我呢?难道你就不怕我治你的罪吗?”
一休禅师不温不火,微笑着说道:“我没有欺骗将军啊。现在各地正在闹饥荒,很多都饿死了。将军的三千两银子,我都拿去赈济灾民了,你救了那么多人的性命,难道不是得了无价之宝吗?”
真正的无价之宝,不是价值连城的古董、钻石之类的东西,而是爱心与慈善。当我们给予那些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及时的帮助时,我们就得到了无价之宝。
既然给予就不要求回报
诚拙禅师在圆觉寺弘法时,法缘非常兴盛,每次讲经时,听讲的人都挤得水泄不通。于是,信徒间有人提议,建一座比较宽敞的讲堂。
其中,有一位信徒用袋子装了50两黄金,送到寺院给诚拙禅师,说明是捐助盖讲堂用的。禅师收下后,就忙别的事情去了。信徒对禅师的态度很不满意,因为50两黄金可不是小数目,而禅师拿到这笔巨款,竟连一个谢字都没有。于是就紧跟着诚拙禅师后面提醒道:“师父,我那袋子里装的可是50两黄金。”
诚拙禅师漫不经心地回答说:“你已经说过了,我也知道了。”禅师并没有停下脚步。
信徒提高嗓门道:“喂,师父,我今天捐的50两黄金可不是小数目,你难道连个谢字都不会说吗?”
禅师刚好走到大雄宝殿的佛像下:“你怎么这样唠叨呢,你捐钱给佛祖,为什么要我对你说谢谢呢?你布施是在积你自己的功德,如果你一定要将功德当成买卖,我就替佛祖向你说声‘谢谢’,请你把谢谢带回去,从此和佛祖银货两讫了吧。”
追求安宁并非真的安宁,一切顺其自然最好。我们给予了,并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回报,失去了,也该相信总有人会得到,无论动与静,得与失,都不要过于执著。布施不图回报,才是佛所说的真正的布施。
佛禅小故事
洗碗去
僧人问禅师:“我刚入丛林,请指教。”
禅师说:“吃饭了么?”
僧人说:“吃了。”
禅师说:“洗碗去。”
僧人突然醒悟。
给予本身就是最大的回报
一天午后下起了大雨,门口传来小猫阵阵的叫声,小沙弥随着声音往门外瞧,一只被雨淋湿的小猫,在门边望着他。小猫喵喵地冲他叫。“你一定是肚子饿了吧!”说完,小沙弥便转身回到屋子里。不久,小沙弥端了一碗粥出来,将碗放在小猫身前,对着小猫说:“小猫咪,这碗粥给你吃吧!”小猫开始低头吃粥,小沙弥静静地在一旁看着,小猫很快就吃完了粥。这时,小沙弥看不猫可爱,伸手想抱起它,小猫却一溜烟地跑掉了,小沙弥一脸惊愕地呆愣在原地。
此时,老和尚正好走到门口,看到小沙弥这样的表情,问:“你怎么啦?”
“师父!我刚刚喂小猫吃粥,可是他吃完之后,却不理我。”
“给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我们一生接受了别人给予我们多少因缘,我们也应该给予他人一些因缘。真正的给,是不求他人回报的,就如金刚经所说的‘无相布施’,那才是最高的境界。你刚刚已经做了一件好事,应该高兴才对啊!”
“嗯,我知道了,下次再看到小猫,我还是会很高兴地给他吃东西的。”
“是啊!这个世界就是因为别人给我们,我们再给别人,才能让善因善缘广为流传,让万物欣欣向荣、生生不息啊!”
给予是帮助他人而不求回报。我们帮助别人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摆脱困境,若再贪求别人的回报,便是对这种帮助的亵渎,太在乎回报,也就自然扭曲了帮助别人的本意。其实,在我们付出过后,我们自己内心已得到了宁静、快乐,这便是对我们最大的回报。
用感恩心做人,用报恩心做事
有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是一个家庭殷实而且心地善良的面包师。有一年城市闹饥荒,许多人都忍受着挨饿的痛苦,于是他把城里最穷的几十个孩子聚集到一块,然后拿出一个盛有面包的篮子,对他们说:“这个篮子里的面包你们一人一个。在佛祖带来好光景以前,你们每天都可以来拿一个面包。”
瞬间,这些饥饿的孩子仿佛一窝蜂一样涌了上来,他们围着篮子推来挤去大声叫嚷着,谁都想拿到最大的面包。当他们每人都拿到了面包后,竟然没有一个人向这位好心的面包师说声谢谢,就走了。
但是有一个小女孩却例外,她既没有同大家一起吵闹,也没有与其他人争抢。她只是谦让地站在一步以外,等别的孩子都拿到以后,才把剩在篮子里最小的一个面包拿起来。她并没有急于离去,她向面包师表示了感谢,并亲吻了面包师的手之后才向家走去。
第二天,面包师又把盛面包的篮子放到了孩子们的面前,其他孩子依旧如昨日一样疯抢着,羞怯、可怜的小女孩只得到一个比头一天还小一半的面包。当她回家以后,妈妈切开面包,许多崭新、发亮的银币掉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