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1300000008

第8章 京·师——国都的确立与转移(2)

除了上面所说的各种政治因素,选择首都还需要注意的是所在地的经济地理条件。虽然在中国历史上,首都地区的粮食与其他用品从全国调配已成为惯例,但当地还需要有基本的粮食供应能力,否则极易生成大乱子来。如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的命脉悬于江南糟粮的供输。唐德宗时就发生过一次糟粮迟迟无法运到长安,禁卫军几乎哗变,要炒德宗的鱿鱼。好在,糟粮在最后的关键时刻抵达长安。据称德宗父子相拥,热泪盈眶,大呼“吾父子有救了!”。鉴于这样的考量,于是都城所在地区要求有一块能生产粮食的平原就不算是非分之想。当初娄敬一定要强调关中为天府之国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而在以上所说的五大都城中,应该说都基本具备这一特点。

但从唐德宗的故事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与都城经济地理相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交通条件。毕竟首都是全国范围的政治中心,庞大的人口是无法避免的。再肥沃膏腴的土地也难以长期供应,所以必须位于交通枢纽处,这样才能保证物质供应。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不过不是经济考量,而是政治因素,即交通便利有利于对全国的政治控制。所以说,位于交通枢纽的区位,对首都来讲,可谓是一举两得。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北宋定都开封的决策过程中。

北宋建立之初,宋太祖赵匡胤虽以开封为政治中心,但当时并没有决定建都于此。开宝九年(976),赵匡胤到洛阳巡幸,曾打算以洛阳为都。这时,他的弟弟赵光义与群臣都力主不可,极力谏阻之。赵匡胤只好退一步说,如果你们以为洛阳不行,那么长安建都如何?赵光义问他:为什么要选长安?赵匡胤说,他是想“据山河之胜,以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但不料,还是遭到赵光义等人的坚决反对,认为应该回到开封才是正理,因为开封虽是四战之地,无险可守,不能仰仗自然形势的优势,但可以用大量的兵力守卫来弥补,更重要的是开封“漕引江淮,利尽南海”,所以是建都的最佳选择。不过,这一选择当然是有代价的,北宋开封地区的戍卫兵力为历代都城之最,尽管如此仍在金人的铁骑下,不堪一击,最终导致了北宋灭亡。

2.四塞之地长安与四方之中洛阳

正是从上述几个建都的一般原则考虑,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甚至分裂时期以及近现代的首都,主要设在西安、洛阳、北京、南京与开封这五个城市及其附近。当然还有其他城市,但考量中国三千多年,大部分时间都是以这五个城市作为首都。而这五个城市中又有所区别,西安、洛阳、北京相对而言更重要一些,下来则是南京,为都时间最短的则是开封。因此,有学者认为开封不过是一个过渡性的古都。

参见周振鹤:《东西徘徊与南北往复——中国历史上五大都城定位的政治地理因素》,《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1期。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五个城市从地理位置上又可以分成两组:东西向的西安、洛阳与开封,南北向的北京与南京。这两组城市作为首都的历史恰巧也可以区别开来:前一组是中国历史前半段的首都,后一组则是后半段历史的都城。或者更明确一些,中国历史上国都的迁移,并非像以前学者所认为的,是从西安到洛阳,从洛阳到开封,再从开封转移到南京,最终落实到了北京。实际的情况更为复杂一些,往往在同一时期里有两个位置几乎同样重要的都城并存,甚至在一个朝代有两都并建的情况出现。如在西周到唐代长达两千年的时间里是西安与洛阳,在唐末到北宋二百年间是洛阳与开封,最后则是从金朝到今天是北京、南京,长达八百年。

今天的西安作为首都,始于周人。周的先人为了向东开拓,其政治中心从关中西部不断向东迁移,到周文王终于定于丰。不过,这时的周还只是商王朝的一个诸侯国。随后,武王再将政治中心迁到与丰隔水相望的镐。不久,武王伐纣,周取代商朝,统治了中原地区。君临天下的周武王,显然感到镐京作为首都过于偏西了,难以控制殷商旧地。而地处天下之中的洛阳,对控制东方更为有利,武王因此萌生了在洛阳建都的想法。《逸周书·度邑》中就记载了武王灭商后打算在伊洛一带建立都邑的故事。不过,洛邑的建设到周公相成王时才全面完成。《周书·洛诰》曾记载了周公对营建洛邑的描述,他是这么说的:“予惟乙卯,朝至于洛师。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伻来以图及献卜。”这是说,他在营建洛邑时十分谨慎,为了获得合法性,不断向天求告占卜。

洛邑建成后,成为与宗周镐京并立的都城。不过,建成后的洛邑,实际上由两个城组成,一为王城,一为成周,其实是含有陪都的意味。因此,终西周之世,正式都城一直在镐京未迁,但成周始终是周人镇服东方敌对势力的重镇。

之所以宗周镐京与成周洛邑始终并存,是因为它们各有利弊:宗周位于关中,自然条件优越,粮食供应充足,这是第一。第二是四塞之地,有险可凭,也可以就近抵御犬戎等西北民族的侵扰。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这里是周人的发源地,是文化的渊源与政治的保证。尽管有这么多的优点,但丰镐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地处西鄙,行政治理不便。所以到了东周时期,王权衰落,内控外御力量削弱,就不得不将都城东迁王城,远离外敌侵扰,就近控制内部。

洛阳处天下之中,优势当然在于对全国行政管理十分有利,而且各地贡赋的调集,商贸上的往来也处于道里均衡的有利地位。优点突出,缺点也十分明显:中州平原是四战之地,伊洛小陈平原更是无险可守。后世所谓的东据成皋,西阻崤、渑,背倚大河,面向伊洛的形胜,只不过是主张建都洛阳之人的说辞。真正打起仗来,这里就如张良所说的:“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比起丰镐所在的关中来,无论是外御敌侮,还是内控叛乱,洛阳的安全性差之千里矣。

尽管当时丰镐与洛阳两处对于定都而言,各有利弊,哪一个也不能说占了绝对优势,但相对而言,丰镐还是略占上风。

与周人相似,秦人一样是从西边迁来,秦国的都城从陇山之西迁到雍,再迁到栎阳,最后定于渭河之北的咸阳。秦国以咸阳为根据,一一击败东方六国,咸阳自然也就升格为统一王朝的首都。秦亡汉兴,刘邦们与周、秦不同,他们来自东方,这样就出现了本章最初的故事:定都何处的问题。其实,刘邦从东面而来,他的倾向是洛阳,这里既是天下之中,又离老家丰沛较近。所以,刘邦在洛阳呆了三、四个月,后来是在听了娄敬、张良的建议,才意识到要坐稳天下,只能西迁长安。

这里我们可以稍稍分析一下秦汉时的政治形势,就知道娄敬、张良之流目光如炬,刘邦的从谏如流也着实让后人钦佩。因为,从御外的角度,秦与西汉所面对的北面强敌都是匈奴,建都关中有利于抗击强敌。事实上,秦正是凭借关中而收复被匈奴占据多年的河套地区,并将这一新收复地区建设成新秦中。汉初,固然国力不强,先是只能以和亲政策与匈奴周旋。不过,到了武帝以后,国力强盛,以关中为基地打击匈奴于西北,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不但西取河西五郡地,而且开辟西域地区,将今天的新疆地区的大部分纳入版图之中,远远超过了秦的疆域。这显然是建都洛阳不可能做到的。到了这时,位于关中的长安自然就不显得僻处西隅,而是几乎成为全国领土的中心了。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不过,用在中国历史上,我们也可以生出同样的感慨。数百年后,唐太宗又重演了当年汉武帝抗击匈奴的故事,甚至发生的场景都大致不别,结果也几乎一样,将唐王朝的疆域一直拓展到了帕米尔高原,只是对手换作了突厥。但是,试想如果西汉与隋唐建都在洛阳,于匈奴或突厥必定有鞭长莫及之感,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伟绩。

所以,若王朝进取则定都长安,若守成则定都洛阳,这几乎成为中国历史前期的一个定律。比如,东汉国力远逊于西汉,于匈奴于西羌均有力不能胜的难处,所以只能建都洛阳以求自保。随后的西晋比东汉更弱,也只能定都洛阳。介于东汉与西晋之间的曹魏仅有半壁江山,自然以洛阳为都城。

不过,此后的情形似有所改变。十六国之后统一北方的北魏,选择了洛阳作首都,这倒不是为了自保,而是要进取南朝。因此,也就不可能以长安为基地,洛阳显然有了极大的优势。倒是只有分裂后占据西部江山的西魏与北周只能再次以长安为都。不过,同时的东魏与北齐却也是弃洛阳而改就邺城。细想想,也很好理解。这几个政权或是鲜卑化的汉人、或是汉化的鲜卑人执掌,自然需要把都城建在更靠近原来鲜卑族的根据地。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一搬迁为时极短,影响也有限。再到后来,隋代北周而起,自然继承了北周的首都长安。李唐再继隋而立,仍然拿来主义,把隋的国都、制度一并照搬,省却了不少气力,效果却出奇的好。但细比起两汉,情形已有些变化。

隋唐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重心虽然仍在黄河流域,但已经不占有绝对的优势。在东晋南朝的全力经营下,长江流域已显现出勃勃生机,江南地区成为平衡整个中国的重要法码,隋炀帝的南巡江南,并非仅是为了淫乐消遣,另一个用心是仿效秦始皇,宣示国威。因此,尽管隋代定都于关中地区,并精心修建了一座美轮美奂的大兴城,却视洛阳十分重要,显然是考虑到这里控制长江流域更为便利。唐代也基本如此。所以,隋唐时期与秦汉已有所不同,洛阳与长安并肩,甚至还略占优势:隋炀帝以居洛阳为常,唐高宗干脆移居洛阳,称为东都。他的夫人武则天称帝后,正式定都洛阳,长安反倒成了陪都。虽然,后来李唐复辟后,还都长安,不过洛阳仍是割舍不掉的至爱,玄宗前期就曾五次移居洛阳。显然,这时长安的地理形势已弥补不了它的区位缺陷,需要靠洛阳的居中地位来补救。这当然也隐隐露出长安为都的败象来。果然,到了唐末,昭宗最终被朱温逼迫迁都洛阳,此后长安便永远失去首都地位,只有极为短暂地做过后唐的陪都西京。

北宋以后,长安即使从理念上也永远与都城地位告别了。尽管明初朱元璋在立都时,御史胡子祺认为“夫据百二河山之胜,可以耸诸侯之望,举天下莫关中若也。”朱元璋也颇以为然,还专门派太子朱标巡抚陕西,似有立都之意。但事实上,朱标回到南京后却并无下文,看来,朱元璋对建都关中,也不过是一时的念头而已。

据《明史·兴宗孝康皇帝传》。长安为都的最后一次回光返照,是在国民政府时期。一·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从南京迁到洛阳办公。鉴于南京地处前线,一旦中日战争爆发,首都地位难以保全。因此国民党于1932年3月在洛阳召开四届二中全会,决定以洛阳为行都的同时,再行设立陪都西安,并定名西京。甚至还委派了张继等人组成“西京筹备委员会”。这个西京筹备委员会从1932年3月至1945年6月,前后存在了13年之久。但最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陪都选的却是重庆,并非先前打算好的西安。

3.天下之枢开封

从西周到唐代大约两千年的时间,之所以首都一直在洛阳与长安之间徘徊,是因为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一直到唐代中期之前,我国的文化、经济重心一直都在黄河流域。所以,早期的首都自然也就落在黄河流域了。而相比起其他地方,洛阳和长安地区文化积淀深厚,之前不论,仅从西周开始便是政治中心与陪都所在,朝纲典制衣冠威仪,积渐而下,这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

因此,在中唐以前,除非偏安或其他特殊的原因,统一王朝首都只选择在长安与洛阳之间。但中唐以后,随着文化、经济中心的逐渐南移,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经济中心的南移,使得长安作为首都已极为勉强,上面所讲的唐德宗的例子实在是很说明问题。不仅长安,从财赋所出的江南一带来看,洛阳此时也不再是四方之中了,因此,再往东方的开封,地位也就渐渐的重要起来,到了唐末开封就真的成为了政治中心。不过,这一转移并不是直接从长安到开封,而是借洛阳中转了一下。当时控制了李唐政权的宣武军节度使朱温,先是强迫唐昭宗迁都于洛阳,待后梁篡唐而立以后,就直接定都开封了。

虽然我们也可以认为,后梁建都开封是一个以自己的根据地作为首都的典型,因为后梁是以开封为中心起家的。但实际上的原因,却是开封利用运河更加方便,可以直接把江南地区的财富漕运过来,经济上的优势十分明显。但是,由于洛阳长期为都,朱温定都开封多少有些底气不足,所以定都开封不过两年,朱温就西迁洛阳。只是洛阳为都至此时已是日薄西山,所以四年后后梁再次还都开封。这次只是五代时期首都在洛阳、开封之间徘徊的第一轮,之后又在后唐灭梁以后迁都洛阳,再之后,后晋灭唐两年后又回到开封。从此,一直延续到北宋亡于女真。

同类推荐
  • 日本人与日本论

    日本人与日本论

    从日本的自然条件、历史渊源说起,通过分析近现代日本国家政治、经济等,指出了日本民族精神上的空虚与矛盾;对日本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做了分析。被学界视为研究日本的一本标杆性的著作,堪称中国的《菊与刀》。《日本人与日本论》 中国版的菊与刀,了解日本文化的必读之作。
  • 函谷关

    函谷关

    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其建于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这里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同时也是中原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这里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紫气东来”“鸡鸣狗盗”“公孙白马”“一丸泥”等等,使这里弥漫着神奇的色彩。常米乐编著的《函谷关》生动介绍了函谷关的军事文化、老子文化、民间文化与人文文化、函谷关的历史典故、函谷关的名胜古迹与出土文物等内容。
  • 以孝齐家(中国孝文化丛书)

    以孝齐家(中国孝文化丛书)

    本书立足于新时代进程和学术研究成果,对衣食住行、婚姻生老、丧葬祭祖、节日、信仰等社会风俗中承载的孝行为和孝意识进行系统介绍。对孝文化风俗中所涉及的人物、事迹,以及衍生出的典故、名词、成语、谚语,均考述源流嬗变。但愿读者通过本书,丰富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接受民族精华的洗礼,冲破世俗偏见的误区,更加理智地观察社会,体味人生,善待父母子女,和谐家国关系。
  • 人生际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人生际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神话:魅力神话传说

    神话:魅力神话传说

    中华文化也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物态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的总体表现。中华文化是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而内涵博大精深的传统优良文化,历史十分悠久,流传非常广泛,在世界上拥有巨大的影响。
热门推荐
  • 我要去旅行

    我要去旅行

    穿越大陆,横渡大洋,飞过万水千山,完成这些壮举的不是旅行家,而是各种各样的动物。为了生存,无数动物随着季节的变换而漂泊。哪种鸟的飞行路线最长?哪种哺乳动物的迁徙距离最远?什么动物的队伍最庞大?它们在旅途中又遭遇了哪些艰难险阻?本书里有你想知道的全部答案。
  • 厨房新手做菜秘籍

    厨房新手做菜秘籍

    本书为介绍做菜入门书,从材料的选购和处理到最后的掌握和驾驭菜肴,作者将多年来的烹调心得通过最简单的文字叙述给读者,让青涩的新手也能轻松做好菜。本书共分为酱汁调味料篇、饭粥篇、蔬果篇、肉类篇、熬汤篇、素食篇、熬汤篇等七章。
  • 金刚仙论

    金刚仙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女生活

    女生活

    哦。陈蓉蓉有点失望,想起什么,便决定贬低那孩子一下,她选择了讲痞话的方法,随即扒在夏玉耳边叽咕了一句。夏玉扑哧笑了,这真是一个好办法,因为陈蓉蓉的痞话用文雅字眼表达就成了幽默。于是那个酷似韩国影星的男孩,便被女性同盟的快乐给湮没了。你在那边忙吗?夏玉问。忙,忙得有味。陈蓉蓉津津有味地讲述起某一次拯救黑熊的经历,她说的时候,夏玉忽然想起两个最普通的字眼来。她琢磨着:生与升同音,即往上走的意思;活,蕴含方法和艺术,整合起来——往上走的方法和艺术就是生活……
  • 穿越记:状元长公主

    穿越记:状元长公主

    苏兰在一次车祸中不幸丧生,后穿越到古代洛云遥的身上,女主想了解自己所穿越人物的身份时,却意外得知了一个更为隐秘的身份——碧落国公主。于是一步步走向了复国的路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幽灵古村

    幽灵古村

    一场探险之旅的意外,进入了一个诡异的古村,古村客栈中,午夜那令人销魂的声音、床前那诡异的白色人影,全家惨死的老太太,一个养着诡异白狐狸的少女。神秘的招魂仪式,古老而令人毛骨悚然的祭祀,一口有着诡异传说的古井。古村归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诡异的变化······
  • 高冷殿下全能妃:横行天下

    高冷殿下全能妃:横行天下

    【新书已发,废材逆袭:异世结界师】那什么,陌家废物?这没什么、待不下去就不待呗,只是下次你逃跑的路线能稍微定好一点吗?谁特么逃跑到悬崖的、摔死你也活该!当她和她结为一体,一个半废不废的逆天天才就此诞生。在世人眼中她是废材,却不是一无所处的废材,所以她偶得他的“青睐”招收入府。捡神兽、修经脉听着挺过瘾的,事实上差点就被坑死了有木有?!然而有个靠山就是不错,没事还可以拿着鸡毛当令箭。唯一的缺点就是这高冷靠山美得太无耻、太人神共愤了些。她有点心塞怎么破?“殿下往后退、我的风头又被你抢了。”“那为夫抱紧你,今天去哪?”“那还用说、当然是去串门啊!”“你确定不是去凌虐四方?”“我那顶多叫横行霸道!”
  • 佛说诸法勇王经

    佛说诸法勇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妃主流:我的脱线王妃【完】

    妃主流:我的脱线王妃【完】

    .虾米!她堂堂21世纪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完美女性,一觉醒来竟然莫名其妙的穿了?穿就穿呗,居然还穿成了圣烨皇朝人尽皆知的白痴女!之后又叫皇帝老儿一纸婚书配给了京城七公子之首的大冰山?丫的,古代了不起啊,听没听过恋爱自由式?!懂不懂禁止包办婚姻?!知不知道俺们国家正在提倡晚婚晚育?!要十六岁风华正茂的她嫁人生娃?!虾米?娶她是皇命难为?如果不是皇帝老爹在上头压迫,他宁愿饮鸩而死,也不要娶一个白痴为妃?你爷爷的!还真当她是白痴听不懂人话吗?你要不愿娶就直接和皇帝老儿说去,凭啥天天拉着晚娘脸给她看!老虎不发威你拿我当hollekitty,小驴不说话你拿我当snoop,是不是?OK啊,你既然这么不愿意,她司徒嬛还死赖在王府不走了,既然今生穿到这不知所谓的圣烨皇朝,怎么说也要凭着她21世纪的智商在这古代活得风生水起!
  • 以运动为名

    以运动为名

    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经结束了,轰轰烈烈参与奥运营销的企业们的营销效果也自有了分晓,本书也对各企业在奥运期间的各类表现进行了对比分析,很多企业都进入了后奥运营销时代,甚至有很多企业压根儿就偃旗息鼓了。然而,体育营销其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奥运会这样的全球顶级赛事之外,各类体育比赛层出不穷,企业怎样根据自己的实力和需求来确定合适自己的营销策略?怎样将有限的营销资源作用最大化?怎样避开硝烟弥漫的营销战场另辟蹊径?……一切的问题都将在本书中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