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0800000008

第8章 燃情岁月(1)

法国作家莫泊桑有一个座右铭:“一个献身科学的人就没有权利再像普通人那样生活。”这也是我的座右铭,一个人要想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必然要失掉不少常人能够享受的乐趣,但也会得到常人所享受不到的乐趣。

——王选

1.拼命三郎

王选执教不久,又一个好消息让他无比振奋:校方抽调他去研制开发一台名为“红旗机”的计算机。

在此之前,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设计了一台每秒6万次的大型电子计算机;清华大学设计了一台每秒1万次的中型电子计算机。面对如火如荼的计算机开发的局面,北京大学也不甘示弱,决定研制一台每秒达1万次定点运算的中型计算机。一旦成功,它的运算速度将名列世界前20位。

北京大学研制“红旗机”的决定一公布,立刻引起了全国许多高校的重视,纷纷派人参加会战。一时间,来自全国高校的七八十位杰出的人才聚集在北大。为此,北大成立了“红旗营”,营长是张世龙老师。王选在“北大一号”中的出色表现,给张世龙留下了深刻印象。王选是他最喜爱的学生之一,他的勤奋好学、头脑聪明、开阔的胸襟,在张老师看来已完全具备了一个科学家的良好素质。因而,他让王选出任“营参谋”。

王选来“红旗营”报到的那天,意外地见到了陈堃銶,她也被抽调到“红旗营”参加软件部分的设计,兼任营部秘书。还在王选上程序课时,同是选择了计算数学专业的陈堃銶已大学毕业,留在数学系任助教。因为她的年龄与学生们相仿,大家都亲切喊她“小先生”或“小不点儿”。陈堃銶从不介意,她善良、开朗、谦和的性格很受学生们的爱戴。能与这位可敬的“小先生”在同一个阵营中并肩工作,王选当然满心欢喜。其实,那次三好学生积极分子座谈会上的初次见面,她就给王选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

1958年底,组建不到半年的“红旗营”解散了。计算机的研制开发,是项艰苦的、耐得住寂寞且集高新技术于一身的工程,它绝不像大炼钢铁或修建河堤那样可以一哄而上,你一铁锹、我一箩筐就能完成。这次北大吹响的“红旗营”集结号,却使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把在“红旗营”中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带回了各自学校,有的还开办了计算机课程,起到了计算机知识的传播与普及作用。从这个角度上看,它的意义非常深远。

“红旗营”虽然没有完成使命,“红旗机”的研制工作仍在张世龙的带领下一如既往地进行。张世龙提出大的框架方案,王选除了肩负逻辑设计任务,还承担部分电路设计及工程设计的工作。王选别出心裁地把原来一位位串联进位的方法,改成四位一组的成组进位方法,大大提高了运算速度。1959年夏天,王选圆满完成了“红旗机”的逻辑设计。张世龙对王选非常赞赏。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使“红旗机”研制的重担落在了王选的身上。

这天,天气异常闷热。“红旗机”进入调试阶段,王选与几位同事正紧张有序地在庞大的有十几个机箱组成的“红旗机”前忙碌。让他感到奇怪的是,每天都不离机房的老师张世龙,关键时刻却不见了他的身影。

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张世龙老师被戴上了“以党内专家自居的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帽子,被勒令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这消息像晴天霹雳,使王选等人难以接受。张世龙一心都扑在工作中,是北京大学计算技术专业的创始人,成绩有目共睹。

王选永远也忘不了张世龙老师临行的那天,他表情严肃、神情凝重,睿智的目光被一团雾气笼罩着,嘴张了好半天才说:“小王,我把‘红旗机’的任务托付给你了,一定要把它做好!”王选一时说不出话来,使劲握住张老师的手,他感到有一股力量从张老师的手中传导过来。

张世龙“敢为人先”的勇气,影响着年轻的王选,也影响了王选后来的科研生涯。

其后的两年时间,王选像个拼命三郎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最紧张的时候,他连续40个小时没有合过眼。有时错过了吃饭时间,和同事一起到饭馆吃饭,点的饭菜还没上来他已经趴在桌子上睡着了。熬完通宵回到宿舍,还没解开衣服扣子坐着就会睡着,连梦里也是无尽无休的工作。同事们若有事找王选都有这样一个经验,光叫他可不行,一定要在一旁看着他穿好了全部衣服,才能离开。否则,他很有可能又会倒下去睡着了。一到工作现场,王选却像换了一个人,才思敏捷、精力充沛得让人刮目。到内蒙古大学出差,他一上车便趴在车厢里的小桌子上睡着了。这是他一年来睡得最美最好的一觉。

1961年,经过三年跌打滚爬的工作,“红旗机”通过调试,运行成功。特别是王选的逻辑设计只出了两个小错,使王选感到欣慰的同时也多了许多自信。他得出经验,只要逻辑思维严密,严格审核,不出错误完全是可以做到的。

这次工作的圆满完成,得到了校内外的交口称赞。遗憾的是,耗费了王选等人很多心血的“红旗机”没有投入生产和使用。原因还是机体内使用的国产磁心存储器等关键部件不过关,影响了计算机的性能。

王选却从中得到了第一手的宝贵经验:“一定要在年轻的时候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在计算机领域内,只出点子、从来不动手实践的人不容易出大的成果。一个新思想和新方案的提出者往往也是第一个实现者,这似乎是一条规律。”“有些高科技研究项目不可能马上产生效益,也不应该以是否有效益作为衡量成果的唯一标志,但应该讲究成果的独创性和新颖性,讲究成果是否被别人引用或是否有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了有价值的工作。”这些宝贵的心得,指引了王选以后的科技人生。

2.命悬一线

王选离开“红旗机”课题组半年后,常常感到身体不适,低烧不退、胸闷憋气和呼吸困难。王选开始并没在意,全部精力都放在计算机原理课程、阅读文献以及自学英语上。

做什么就一定要做到最好的性格,在这时又展现了出来。多年的学生生涯,深受同学们欢迎的教师们的影子一一在王选脑海中浮现,分析他们的课程为什么受同学们欢迎,他们的身上存在什么共性和特性。他也想做这样的教师,让同学们不但爱听他的课,而且因为他的教学激发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热情。

研制“红旗机”的经历,让他对国外计算机发展的历史、现状及最新动态尤为关注,他常常为他们的体系结构设计的巧妙赞叹不已。他问自己,为什么只能欣赏别人的成果,而不能有自己的创新思想呢?通过对做出这些创造性成果的科学家进行研究,王选发现了一个规律:他们大多具有两个以上领域的知识和实践,再面临大的挑战时他们往往会萌发新的构思。

使王选激动不已的,是他看到一篇关于Atlas计算机的简短报道。Atlas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20世纪50年代末研制的一台大型计算机,每秒运算高达几十万次,支持多道程序。主设计师是汤姆·基尔本,他不但精通程序,还有出色的无线电才能。由于英国当时用不起超大容量的磁心存储器,基尔本只用了16K×48位的磁心存储器,再加上第二级90多K字的磁鼓存储器,首创了虚拟存储器。同时,又以极大的魄力用晶体管分立元件来实现了这一创新的方案。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从中王选看到20世纪50—60年代的计算机硬件方面的很多高招都来自程序和应用(后来叫软件)的需要,硬件和软件的结合给计算机体系结构带来一系列突破。可见,程序和应用对硬件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只掌握硬件设计,不懂得程序和应用,照样产生不出创新的想法。

王选让自己的思维继续延伸下去,终于产生了一个奇特的对他以后的科技人生有重大影响的决定:从硬件转向软件,从事软、硬件相结合的研究。王选跨越这一步时,当时在中国是第一个,在美国也不多。一旦有了软、硬件两个领域的基础以后,他就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所以,王选非常认同控制论的发明者维诺的一句话:“在已经建立起来的学科之间的无人空白区上去耕耘,最能取得丰盛的成果。”在这个空白区耕耘的人,首先应该是这个领域的专家,要熟悉本身这个领域的业务,同时要对相近的领域有丰富的知识,这样就可能提出很多创新的想法。

王选打通了思想上的许多结点。在他想好好地大干一场的时候,有一天他却昏倒在图书馆里。赶到医院作检查时,发现肺部有浓重的阴影,血压很高,白细胞下降到3000以下。医生怀疑是红斑狼疮,告诉王选不能接触阳光,即使阴天出门也要戴帽子。按照医嘱治疗了一段时间,吃了许多药,王选的身体一点不见好转。又转了几家医院,最后有一家医院又推断是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王选翻阅了一些医学书籍,了解到这两种病在当时都是很难医治的。

王选心里明白,这些都是自己几年来长时间不间断地拼命工作造成的,是积劳成疾。当时,正值国家最困难的时期,内忧外患再加上自然灾害频发,全国人民都被贫困与饥饿困扰着。王选也不例外,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又得不到营养上的补给,使身体透支到了极限。

来北京已经六七年的王选,之前一直没有搞清“两”的概念,在拼命工作却填不饱肚子的这段时间,他已经十分清楚了。

有时候,他为了节省口粮,晚饭常常是几碗稀粥外加一小碟黄酱,别说油水,就是蔬菜都很少吃到。为了减少饥饿感,他喝粥的速度很快,最高纪录5分钟喝下3大碗滚烫的稀粥,令许多同事瞠目结舌,王选则抹抹嘴,不以为然地一笑而过。在那个年代,他知道每个人的日子都不比谁好过。

1960年11月的一天,王选刚刚领来的20多斤粮票被偷了。他只好提前向食堂预支,为了偿还粮票,他把本来就不够吃的口粮减到每天8两。有一次,他和同事去吃饭,正赶上卖田鸡炒面,每人立即要了半斤。面刚上桌,他头也不抬,如风卷残云,一扫而光,他觉得那简直是天下无双的美味。

过度的疲劳和饥饿使王选全身浮肿,数月不退。他常常感到头昏眼花,双腿无力,心跳过速。王选想,凭借年纪轻和良好的身体素质,这种不适咬咬牙就能挺过去。王选在这种长期食不果腹的状态下,忘我地工作、学习和思索。他哪里知道,病魔却在这时悄悄地向他走来。

一年之中,王选去了许多家医院,吃了无数的药,病情非但没有减轻,反而生活已落到了不能自理的地步,以至每顿的饭食都要同学从食堂给他打回来。低烧、头晕、血压高;稍一活动就气喘吁吁,胸口像压了一块巨石,使他无法呼吸。无奈,他请了长期病假,决定回到上海养病。

临上火车前,王选对为他送行的同学毛德行说:“毛大,永别了!”

毛德行听王选这么说,心里咯噔一下。再看王选一脸认真的样子,意识到他病情的严重。他安慰王选说:“别开玩笑了,你会回来的!”虽然嘴里这么说,毛德行的心里却很难受。许多同学跟毛德行的心情是一样的,在他们看来,王选这么年轻,又这样有才华,还没来得及全部施展出来就得了这种不治之症,而且已经到了生命的边缘,都深深地为他感到痛惜。火车缓缓开动,同学们的身影脱离了王选的视线。他的内心无法平静下来,自己这一去,不知还能不能回来。北京是他的第二故乡,许多梦想的种子还播撒在这里,不知道今生今世还有没有看到它们枝繁叶茂及梦想成真的机会。

3.重回故园

回到上海石库门的家里,望着业已苍老的父母,王选哽咽了。自己走的时候,青春飞扬,胸怀报国之志;7年后回来,却是拖着这样一副让人不忍目睹的病体,这又是哪个疼爱儿女的父母愿意看到的!

读懂了王选心情的母亲安慰他说:“儿子,你的病就是累的,再加上营养不良,破坏了你的免疫力。只要你好好休养,妈妈在饮食上再好好给你调理,我相信你会好起来的!”

父亲因为被打成了“右派”,情绪低落、郁郁寡欢,而在王选面前总会压抑着自己的苦闷,不止一次对他说:“你是好样的,学习和工作中那么多难关都闯过去了。你也一定能闯过这道‘鬼门关’!”

哥哥姐姐们都来信鼓励王选,要他静养身心,战胜病魔。浓浓的亲情像一张柔软而温暖的毯子,把王选被病痛折磨得几近枯索的身心包裹得暖融融的,思想上也有了近几年少有的归属感,摇摇欲坠的精神得到了深厚的亲情依托。

接下来的日子,王选由家人陪着在上海大大小小的医院奔走。医生无一例外地对王选的病情摇头。家人并没有气馁,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去作最大努力。王选的二哥打听到一位民间的老中医,带王选去看病。王选吃了一段时间他开的药,加上母亲在饮食上的细心料理,他的病情竟奇迹般地有了好转。

王选自记事起,还从未像现在这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所事事地打发日子。他是个闲不住的人,惦着自己痴迷的专业。当他把书捧在手里时,时时不离他身边的母亲就一把抢过去,说:“你把身体养好了,以后有的是时间看书!”

望着疼爱自己的母亲,王选不想让她伤心。他想起了从小就喜爱的京剧艺术,他可以到那些优美的旋律及唱腔中寻找快乐。

同类推荐
  • 雄才伟略的政治家(3)(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雄才伟略的政治家(3)(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雄才伟略的政治家(3)》本书分为康拉德·阿登纳、约瑟夫·斯大林、富兰克林·罗斯福等部分。
  • 烟雨孤鸿,民国才子的情与往事

    烟雨孤鸿,民国才子的情与往事

    民国才子有一股今日不复再见的气质,在那个独特的时代里,他们用各自独特的性格,演绎着人生翩翩风采。在其漫长的一生中,他们有着怎样荡气回肠的故事,他们的故事又曾被多少人误读?本书以唯美的笔触,为读者还原那一段段璀璨的传奇故事,讲述那些民国男子的款款深情,人生得失;为读者拾起那些陨落在历史尘埃中的珍贵老故事,还有那些久违的感动。
  • 十三世达赖喇嘛

    十三世达赖喇嘛

    降边嘉措与吴伟合著的本书,以著名的1904年江孜保卫战为重点,艺术地再现了这段英勇悲壮的历史,该书全景式地描述了藏族人民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斗争历程,热情讴歌了西藏人民反帝爱国的崇高品德和牺牲精神,塑造了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拉丁代本、哲林代本、洛丹、克珠旺秋、格来、曲妮桑姆、仁赛等英雄群像,既有被尊为“雪域一神”的政教领袖,更有作为民族脊梁的普通的农牧民群众和僧俗百姓。
  • 通鉴载道:司马光传

    通鉴载道:司马光传

    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经学家,所著《资治通鉴》为中华古史学经典绝品。他品行高洁,而为时人所赞叹。本传系统叙述司马光生平,突出其史学成就,文笔也较为清丽。——文史专家王曾瑜本传富有独特的个性视角,传人传事,客观真实。作者在短小生动的章节叙述中,见人见事见故事见性格见品德见作为,将传主的繁复人生给予公正生动的文学呈现,很好地写出了司马光在社会大变革时期行为“泥古”与道德坚守的性格形象。——文学专家李炳银《通鉴载道--司马光传》历史上的司马光不仅是一位私德高尚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本书以详实的历史资料和客观的视角,用生动幽默的文学语言为读者再现了一个立体的司马光的形象。
  • 伟大的犹太人(下)

    伟大的犹太人(下)

    《伟大的犹太人》介绍了50位犹太人,包括商业家、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诸如洛克菲勒、巴菲特、海涅、门德尔松、马克思、柴门霍夫、弗洛伊德、毕加索、爱因斯坦等一批伟人和名人,读者都可以从中感受到他们的骄人成就,并获得有益的启示。
热门推荐
  • 净土往生传

    净土往生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魏霸主

    大魏霸主

    魏国永兴三年正月,燕国倾国之兵二十万步骑南下,连克幽、蓟,略地于冀。老程新书《盛唐太师》求支持一下。
  • 私藏的情书

    私藏的情书

    《私藏的情书》一个人,十五年的暗恋,781封情书。两个人,一路沉默的牵绊,三次无言的离别。一群人,一样的青春,八两梦想半斤遗憾。情窦初开,从十岁开始,记住一双白球鞋,就像记住一个信仰。用钢笔在信纸上写一种心情,写一段青春,然后封存起来,寄给爱情里的他或她,寄给岁月里的自己。我们用力奔跑用力爱,可还是赶不上青春流逝的脚步,补不了涂抹不清的缺口。所有从我们身边经过的人都留下一段温暖,也许还带着点哀伤。
  • 文艺作品演播选

    文艺作品演播选

    《文艺作品演播选》是配合《文艺作品演播》一书而编写的训练教材。《文艺作品演播选》针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学习文艺作品演播,专门选取了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艺作品(包括散文、诗歌、寓言,童话、小说,广播剧以及影视剧等)。秉持全面性、针对性,技巧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对所选文艺作品的创作要素、文体特点、语言处理、演播方法及技巧运用等方面都给予了一定的训练提示和指导。《文艺作品演播选》对训练学生学习文艺作品演播非常有帮助。
  • 维多利亚女王传

    维多利亚女王传

    本书记述了维多利亚女王的一生,反映了女王的精神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不但可以看到一位被称为“欧洲的祖母”、有血有肉的女王。她尽忠职守。颇具治国之才;她忠于丈夫,对子女要求严格,堪称一代女性楷模。她开创了英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日不落帝国”时期,成就了前无古人的维多利亚时代。这一时期正值英国自由资本主义由方兴未艾转向鼎盛,进而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阶段,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君主立宪充分发展,所有这些都使维多利亚女王成了英国和平与繁荣的象征。
  • 瞬间看透女人心

    瞬间看透女人心

    本书帮你瞬间看透女人的微妙内心,无论你面对的是爱人、女友、女上司、女同事,甚至是个陌生的女人,都可以和她们游刃有余地友好相处,走进女人的内心,看清“她”们世界里的五彩缤纷。
  • 民间养生密码:民间养生大智慧

    民间养生密码:民间养生大智慧

    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说过:“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现在,我们把这句话用到这里:养生智慧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间。从民间谚语与中医理论的相互论证,从我们惯常的的生活习俗到常用的土方疗法,从少数民族医学的来源与发展、古老而正宗的民间疗法到民间长寿老人的养生之道,以及一年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与养生要点,都印证着这样一个道理:无论是经典的中医论著,还是“不登大雅之堂”的神奇土方,其根源无不是来自于民间,可以说,民间蕴含着最深厚、最广博的养生智慧。
  • 故事照亮未来:通往开放社会的100个观念

    故事照亮未来:通往开放社会的100个观念

    来自台湾最重要的理性声音,用100个故事,100个观念,呼唤一个开放的中国,一个开放的未来。杨照从千头万绪的故事和现实中提取出一百个关键概念,如协商、和解、法律、制度、身份、记忆、媒体……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的本来面貌有着提纲挈领的引导作用。今天这个时代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开放时代,充满各种不同的要求、利益和经验,如果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努力的方向,或者没有任何准备,将无法适应我们理想中的那个未来,而书中的这些故事,或许可以成为我们努力或避免的方向。
  • 无法掌控

    无法掌控

    无限恐怖?别搞笑了,如果真是在无限恐怖里面,我们这些人早就出去了,还会在这里一个个的全死掉。些许世界真的也神,它让我们这些恶贯满盈的人,得到应有的惩罚。可是我只是想让他们活下去
  • 无面侠客传

    无面侠客传

    二十年前,昆仑山学艺,二十年后,还乡寻亲,却不料一场血雨腥风正呼啸而来。